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东汉末期的蔡文姬,一生坎坷,磨难重重,挫折与苦难伴着她一起成长。岁月悠悠,那苦难磨砺塑造出了一个东汉弱女子的强大内心,面对那不尽如人意的成长过程,蔡文姬并没有气馁妥协,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不公的世事,以阳光的态度,永存希望的精神去与这命运拼搏。

    先父蔡邕传授给文姬无尽的知识和技艺,蔡氏一家的精神和文化,在蔡文姬的身上被再次发扬光大。焦尾琴声声演绎,悲愤诗句句传情,即使时光流逝,至今已千年,我们依旧可以从那字字入心的诗句之中感受到蔡文姬那痛彻心扉的心境。

    战乱连年,蔡文姬旅居匈奴草原,漫漫十二年的草原匈奴族的生活,让蔡文姬几乎成为一个真正的胡民,在草原上成家育子。她心中始终对故乡的思念,感叹自己竟不如雁南飞一样可以随意往复,忽得汉使求赎,归乡之愿得以实现,但是这十二年的草原感情的羁绊,让自己又不得不面对家庭离散的悲苦命运,自古事业的亨通与家庭的美满便是人之常情,但蔡文姬却不得两全。

    归汉兴文治,尝实先父之遗愿,兴文以救国,是深明大义之所为,国势之所趋。如今归汉,便可实现。但这样的举动却不得不让蔡文姬割舍内心的十二年浓浓亲情,夫君落泪,孩童啼哭,无垠草原为之动容。但是事已成定局,让这个中原弱女子不得不去面对这内心已成定局的艰难抉择。忍痛分离的苦楚让已经身为人母的蔡文姬内心无比的煎熬,都说时间最伟大的爱,便是母爱,可残酷是事实却强硬地剥夺了蔡文姬给予孩子母爱的权利。

    行走在这归汉的道路之上,狂风习习,黄沙飞扬,广阔的大漠之中,飘逸着旅程之中,蔡文姬悲戚的琴声,这声音传遍云霄如泣如诉,沁入人心,让人不禁为之落泪。这是一位在草原生活十二年之久的中原人儿,对那渐行渐远的草原深深地眷恋,是一位母亲,对那已经远离自己的孩子深切地思念。

    矛盾的国怨家情,生生的撕扯着蔡文姬的内心。这痛楚,怎能仅仅用这感同身受去体会。

    那传唱千百年的《胡笳十八拍》,那至今为人所咏诵的《悲愤诗》,载着蔡文姬深深地悲痛,流传千古,人们会记得,在那动荡的东汉末年。有一个才女,用自己的血与泪,为这华夏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