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路阳的突然回来,使这个相当长时间里显得过分沉闷的家庭有了一次意外的节日气氛。
乌云有一刻没有认出这个高大英俊、威风凛凛、目光中充满了机敏和自信的青年军官。他简直让她认不出来了。她叫了一声,手中的锅铲失手落到地上,扑过去抱住儿子。而个头足足比乌云高出一个半头的路阳则张开双臂,把乌云整个人都抱了起来。母子俩在十月的阳光下像风叶草那么快乐地转个不停。
乌云高兴极了。她擦拭掉脸上的眼泪,把陆续接回家来的孩子们哄开,让他们别缠着他们的大哥,让他们风尘仆仆的大哥坐下来喘口气。她手忙脚乱地在洗澡间里放了整整一池子水,从箱子里找出新毛巾,又把关山林的干净军装找出一套来。不用看她也知道,她的大儿子已经完全能够穿她丈夫的军装了。
路阳非常孝顺地听从着母亲的安排。乌云怎么安排路阳就怎么做。当乌云来来回回从路阳面前走过的时候,路阳的目光中充满了柔情和温顺。晚上吃饭的时候,路阳把第一筷子菜搛进了母亲的碗里,这使乌云差一点儿又流出了眼泪。路阳很亲热地搂住乌云的肩头,给她讲了一个又一个笑话,逗得她把勺子里的汤都泼洒到身上了。乌云说起路阳小时候调皮的事时,路阳则哈哈大笑,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乌云发现路阳太像他的父亲了,他的一投足一颦眉简直就和他的父亲没有什么两样。但路阳比他父亲更加富有头脑和智慧,这一点儿乌云也看出来了。在整整一天时间里乌云几乎不让自己离开儿子一步,她也同样这么要求他。他是她的,她要痛痛快快补偿一次母亲的饥渴。路阳自然心领神会,他果然就寸步不离地追随着母亲,像一只母鹿身后紧紧跟随着的年轻的麋鹿。只是有一点,他不允许任何人动他的手枪和一只赭红色牛皮公文包,包括他的母亲在内。即使在他进卫生间洗澡和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他也把它们放在他随手可以够到的地方。这一点关山林不经意地观察到了。关山林对此十分满意。儿子无疑是个合格的军人,关山林在心里这么对自己说。
关山林对路阳的突然回来表现出一种尽量克制的高兴。他没让自己脸上的神情流露出什么,只是当路阳规规矩矩站在他面前叫他爸爸的时候,他才把目光从报纸上移开了片刻,冲儿子点了点头。他这么点着头的时候,表情甚至有些冷漠。在整个白天的时间里,关山林都没有机会和儿子接触。先是乌云,她把她的大儿子像婴儿似的搂在怀里不放手,她就差一点儿没表现出对所有接近她大儿子的人的强烈的嫉妒了。接下来是那些孩子们,他们像一群得了首领的蚂蚁,把他们的大哥团团围住,簇拥着他从这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甚至簇拥着他去上厕所。他们要看他胳膊上的肌肉,要看他的枪,要他讲故事,对他带给他们的那些糖果根本不感兴趣,他们还想知道他是不是打过仗,他会开坦克和飞机吗?如果他们发现了空投特务,向他报告,他管不管?要是美帝国主义侵略阿尔巴尼亚,他愿不愿意带他们一块儿去那里作战?
关山林被冷落在一边了,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儿子的观察。关山林始终在观察着儿子,他发现儿子成熟了,他的肌肉富有弹性和韧力,筋骨结实,眉宇间正气勃勃;他站立或坐着的时候都自然保持着一种军人的标准,说话声音不高却底蕴十足,反应灵敏快捷,在一只手把小妹湘月举到空中逗她咯咯大笑的时候,另一只手仍能急速抓住躲在一边的湘阳朝他投来的飞镖。他具有同情心,在和每一个弟妹拥抱的时候没有忘记躲在墙角的大弟会阳。他把剥了糖纸的糖块放进会阳嘴里让会阳吃,这个动作让关山林怦然心动。但是,最让关山林满意的还不是这些,是路阳对他的态度。吃晚饭的时候,路阳给乌云搛了菜,但他没有给关山林搛。他知道他的父亲不需要这种太富温情的动作。晚上他们父子俩坐在关山林的房间里谈话,关山林夹在书里的红蓝铅笔掉到地上了,关山林勾着身子在地上找。他够了一下那支笔,笔离他稍远了点儿,他伸长了手臂,把笔抓在手中,直起腰来。在这个过程中,路阳一直坐在那里没动,没有去帮助他的父亲,他似乎对他的父亲拾笔这个细节毫不在意,因为他的父亲还没有老到需要人帮助。实际上,父子俩是在拾笔这个动作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沟通,由此关山林心里多了一分对儿子的感激。
关路阳在1969年秋天刚刚由排级提升为连职,并调至总参所属的一个机关工作。关山林对儿子优秀的军人素质丝毫不予怀疑,他知道儿子是最好的军人,但对儿子在短短时间里的迅速提升仍然感到一种吃惊。关山林在儿子面前没有表露出这种吃惊,他甚至没有去打听儿子新调任的那个部门的情况,儿子做的是什么工作。凭直感他知道,儿子供职的部门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儿子佩带的是一支警卫型的59式连发手枪,即便是在与自己谈话时也须臾不离身;他闭口不谈自己的工作,他只告诉父亲,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这一切都说明,儿子是成熟了,成熟的儿子是在受着重用。
秋天的晚上,父子俩走出房间,到院子里散步。他们差不多一般高,身材同样魁梧,步伐同样有力。金龙菊和残桂在夜晚传送着暗暗的芳香,大团大团的美人蕉静静地匍匐在院子的角落里,像内热外冷的火把,轻轻吹一口气就能将这些火把吹燃。几星流萤从父子脸前飞过的时候,他们都久久地沉默着,一句话也不说。
关路阳在黑暗中打量父亲。他发现父亲老了。这是不可思议的。在关路阳的记忆里,父亲从来不属于衰老这个词。他曾经是多么的有力量,多么的充满活力呀!当他站立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天空一下子变得低矮了;当他大步向前跨动的时候,你会觉得整个地球都在震颤;当他哈哈大笑的时候,你会觉得全世界都受到了感染,这才是父亲,这才是他的父亲!关路阳崇拜他的父亲,就像崇拜太阳一样崇拜他。他迷恋他日日新鲜的光明和热能,迷恋那种永不停息的升腾。关路阳在心里甚至还埋藏着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是在他少年时期就滋生了的。关路阳希望有朝一日能和父亲比试一下掰手腕。他们各据一方,彼此伸出手来,从容握住;他们脸色平静地盯着对方的眸子,无须口令,他们开始用力,用力,再用力;他们的指关节咔嚓作响,他们全身的骨头咔嚓作响,支撑着他们那两只胳膊的石桌轰然塌坍,化作尘末,但他们的手没有松开,他们的手不会松开,它们仍然牢不可分地焊接在一起,较劲,整个地球都在他们的较劲中咔嚓作响!这是少年关路阳的一个梦。他知道那个时候他还小,还年少,没有资格向父亲伸出手去。现在他行了。现在他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了。他有了这个资格。他可以向父亲伸出他的手去了。可是,父亲却老了。对于离家三年的关路阳来说,这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那么不可思议,那么不近情理,但它却是事实。父亲鬓角上的白发使关路阳受到了深深的刺激和伤害,有一刹那关路阳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不想接受那些该死的白发,他只想没有任何障碍地向父亲伸出手去,但是父亲老了。
朱妈养的那只名叫上尉的猫在黑暗中从他们的脚边窜过的时候,父亲犹豫了一下。勤务员李部在他们身后招呼首长接电话的时候,父亲又犹豫了一下。关路阳痛苦地想,父亲这是怎么了?他真的老了吗?
金龙菊和残桂的暗香在整个夜晚都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关山林回屋里接过电话之后,父子俩又继续他们的散步,这回他们走得很远,一直走到围墙边。他们所在的地方是这座城市的高处。山城重庆的夜景暧昧而不真实。1969年秋天重庆的大多数地区仍处在灯火管制阶段,整个下半城都是黑黢黢的,一片死寂。偶尔有亮着夜间行驶灯的车辆惊慌失措地从他们脚下驶过,灯光被山风吹得忽明忽灭。远处有零星的枪声,这也让人感到不真实。嘉陵江灰灰白白地卧在那里,没有船的灯火,无法弄清它仍旧在流淌着还是已经死去了。父子俩站在那里,有一刻他们都看到了一颗流星,它从东边的最黑寂中出现,摇摇晃晃飞到他们头顶上,似乎是迟疑了一下,然后下定决心,急速划过夜空朝西边坠落下去。关山林开口打破沉寂。关山林问,北边一直在吃紧?关路阳说,嗯。他没有问父亲是打哪儿探听到这个消息的。父亲是一个军人,即便已经失去了军职,他还是军人,一个好军人,哪怕只靠鼻子也能闻出硝烟味来。关山林问,他们到底有多少兵力?关路阳说,在北线和西线,他们一共有一百二十四个步兵师,全是一流装备。关山林说,我们呢?关路阳说,一线上有三十六个野战师,还有一些边防部队,你知道,我们的装备很糟糕。关山林沉默了一会儿。关路阳发觉自己说漏了嘴,他不该提到装备,父亲干了十一年军事工业,他和他们曾经是伙伴又是对手,你提彼此装备的优劣无疑是在责备他。关路阳在黑暗中看了一眼父亲,他发现父亲这个时候正把目光对着北边,他看不见他的眼神,但他觉得他那个样子有一种饿豹似的渴望和向往。关山林站在那里默默无声地看了一会儿,转过身来,他问儿子,你说,要打起来,我们能赢吗?关路阳迟疑了一下,说,我们不会输。关路阳极谨慎地选择了一个字眼,作为军人他无权盲目乐观,作为儿子他又不能伤害父亲,这个字眼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关山林却根本没有留心儿子这个微妙的心理活动,他叹了一口气,轻轻说了一句,这一仗,我是没有希望了。说完这句话,他把身子再度转过去,面向北方,在黑夜中肃然遥望。关路阳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复杂的感情,他觉得鼻子涩涩地发酸,他站在那里,无言以对。好久好久之后,他才轻轻地说,爸爸,我们回去吧,天冷了。
关路阳在家里只待了十天,十天之后他就返回部队去了。临走的时候关路阳挨个儿地和弟弟妹妹们告别,他和他们告别的方式是拍他们的脸蛋儿,这使乌云想起小时候大哥巴托尔对她也是这样。关路阳像待家人那样谢了朱妈,他说朱妈烧的红烧肘子非常好吃,因为这道菜他简直就不想走了。他像对待另一个亲兄弟一样在李部的肩头重重地拍了一下,他说他会给李部寄回一大包山东莒县的大蒜,因为那种大蒜的膜衣是最上乘的笛膜。他朝乌云走去,他把母亲拥住,轻轻地一使劲,就把她抱了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母子俩就以这种方式站在那里。他在她的耳边小声地对她说,妈妈,你要保重。然后他把她放下来,松开了手臂。乌云掩饰着为儿子整理风纪扣,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几乎古今中外所有军人的母亲或者妻子都做过这个动作。他当然用不着她来整理什么。他服装严整,一丝不苟,但是他不动,就那么笔直地站立着,任母亲把他轻轻地摸索了一遍。
现在,关路阳和家里差不多所有人的告别都完成了。他转过身去,面对关山林。关山林站在台阶上,下颌微扬,目光平静。关路阳朝父亲走过去。他在离父亲几步远的地方站住了,看着父亲。那天有风,院子里,所有的植物的枝叶都在摇曳着,显得匆匆忙忙的,恍惚之间有如千军万马在穿梭奔跑着,这就让那两个彼此相望着的兵,有了一种雕塑的感觉,有了一种永恒观照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关路阳像一个士兵似的开口对父亲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可以出发吗?关山林则像一个调动着千军万马的指挥官,用力点了点头,严肃地说,好好干。关路阳还有一句话想要说。他差一点儿就大声说出来了。他想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能够和你掰掰手腕吗?那句话就在他的嘴边上了。但是他没有说,他把它咽了回去。关路阳挺了挺胸,啪的一个立正,朝关山林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然后他放下手臂,转身,迈着沉稳有力的步子离开了台阶,大步走出了院子。
没有人送行,全家人都站在院子里,目送着关路阳高大的身躯消失在大门外。他始终没有回头,而他们也始终没有动一下。这是一种默契,一种职业军人家庭的默契,一种近似于残酷的默契。乌云太熟悉这种默契了,如果不算上她和关山林新婚分别的话,她还记得在大凌河边的那个黎明,她还记得在沈阳他伤愈归队时的那个雪地,她还记得在武汉他大发脾气的那个早晨。军人以一种固执的偏见对待分别,他们反感送行这种方式,他们甚至反感家庭这种方式。无论出发或是战斗,无论生或是死,他们期待的都是一种从容不迫,一种征伐天涯若闲庭信步的自信,而所有的叮咛和泪水只能使他们的腿上缠裹上铅衣。乌云有一段时间怀疑那是不是军人特有的忌讳,但后来她不再怀疑了,她接受了这种方式,当她接受了这种方式以后,她就体验到另一种感受,那是自信、坚定和充满信心。作为一个常为出征人壮行的家人,她在每一次都能百倍笃信他的凯旋,就像他只是去后院的小河边提一桶水,或是去村前集镇的铁匠铺里取一柄加钢的锄头,用不着惊乍,他前脚出去,后脚就会回来的。
现在,乌云就是以这样的心境,目送着她的大儿子走出了她的视线。
老大关路阳走后不到两个月,冬季征兵开始了,十五岁的老三关京阳被54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看中,作为文艺兵被招进了部队。
先是一男一女两个军人到学校里,他们考核了学校推荐的几十名孩子,从唱歌跳舞到检查肌肉骨骼,考核得十分挑剔。关京阳走进考场的时候,两个严肃的考官不由得会心地相视一笑。这孩子生得太清秀太水灵了,他简直就像一个俊俏的女孩子,连他脸红的样子都像。他们先要他跳个舞。跳个《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或者跳个《北京的金山上》。如果这些不会,你随便摆两个动作也行,比如说,亚克西这个动作你会吧?京阳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他听懂了。他很秀气地说,那我跳一段红色娘子军,就是洪常青就义那一段吧。你们能帮我哼一下曲子吗?他说这句话时红了一下脸。他们点头,他们当然能,他们当中有一个就是前任吴琼花呢。他们开始哼。他开始跳。他踢腿、展臂、大跨。他一开始跳他们就不笑了。他跳得太棒了。他的节奏、动作、表情、美感,几乎让人怀疑他是否受过专业的芭蕾训练。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当他跳完那一段舞蹈后,他们发现他大大的眼睛中竟溢满了泪水。他们被他的舞蹈天赋征服了。那么,能再唱一首歌吗?你能唱首歌给我们听吗?他点头,轻轻说,你们想听哪首歌呢?这回他们可是震惊了。你瞧他是怎么说的,你们想听哪首歌呢?想听哪首歌,也就是说,只要是想听的,他都能唱出来,先把能不能唱放在一边,这可是一名演员最重要的自信呀。那就唱一首《颂歌》吧,胡松华唱的那首,听嗓音你能高上去。他点点头,开始唱。啊嗬嘿依哟嗬嘿,啊嗬嘿依哟嗬嘿。他一开口就把他们迷住了。天哪,他的嗓子好极了,他是那种极富魅力的抒情高音,他在High上能让自己像只云雀似的直插云霄,让他的歌喉在那里久久地、久久地环绕。他们给他鼓掌,拼命鼓掌,完全忘记了自己考官的身份。他们要他唱《乌苏里船歌》,或者唱《二郎山》。他唱了,不是一曲,而是两曲。但他们还没有够。现在他们知道他能唱什么了。他们想知道他能不能唱俄罗斯民歌。不是苏修的歌,是俄罗斯民歌。当然,这个他也能。那就给你们唱一首《顿河我亲爱的母亲》吧。他站在那里,丁字步侧身,微收下颌,双手交握。他们的脸上立刻有轻柔的河风徐徐地吹过。他那个样子就像一个真正的顿河的儿子。他们被他的歌声、被他的抒情陶醉了,很久以后他们才睁开了眼睛。这首歌是谁教你的?我妈妈,是她教的。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她是艺术家吗?不,她不是艺术家,但是她比歌唱演员唱得更好。这回他们才算找到真正的原因了。一只雌百灵生下了一只小百灵,她告诉他用什么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就是原因。好了,现在他们用不着再考核下去了。他们没有像对别的孩子那样对他说,你可以走了,而是微笑地对他说,再见。当他走出去的时候,他们在名单上找到了他的名字——关京阳。他们在那三个字下面用红笔重重地画了三道横杠。
关山林对京阳当文艺兵这件事丝毫不感兴趣。他毫不掩饰对文艺兵的不屑一顾。当兵为什么?当兵为打仗。打仗靠什么?打仗靠真刀真枪。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兵,从来没有看见过哪一仗是靠蹦蹦跳跳、拉拉胡琴唱唱歌打下来的。关山林这么对前来家访的招兵干部说。倒是乌云帮着招兵的说话。乌云说,战争年代也不是没有宣传队,什么时候都有。你忘啦?辽沈战役的时候,那些宣传队的人站在路边打着快板唱,同志们,往前走,前面就是张家口。是英雄,是好汉,战斗打响比比看。这个我都还记得,你怎么会忘了?关山林望着天花板干巴巴地说,我忘了。我不记得有这种事。乌云揭穿关山林说,你不是不记得,你是不承认。你不承认,你就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关山林生气地说,谁说我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我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未必我还是唯心主义不成?扯淡。乌云毫不退缩,说,你要承认你是唯物主义,你就得承认事实,你为什么不承认事实?关山林说,谁说我不承认事实?你把事实拿来。乌云说,事实就是宣传队也是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战斗队伍,有本事你就承认这一点儿。关山林说,战斗队伍就战斗队伍,承认这一点儿就承认这一点儿,有什么了不起。乌云说,既然你承认了,你就应该让京阳去宣传队。关山林说,去就去。我倒要看看,他整天在女孩子堆里蹦呀跳的,他能跳出什么名堂来!
关京阳第二天就穿上了军装离开了家,当上了一名文艺兵。
关京阳虽说离开了家,但他离家并不远。54军军部在鹅龄公园,离干休所所在的大坪只有三站路,他实际上是在家门口当的兵。关京阳被分在学员队,和他一起招进宣传队的还有十七八个兵,年龄都差不多,他们经过了很短一段时间的新兵操练,后来军首长说,算了,我又不要他们去走正步,我要他们唱歌跳舞,搞那些八股文干什么?这样他们就回到宣传队,开始了正规的艺术训练。
关京阳的艺术天赋很出色,他被任命为学员队的副队长。但是他太腼腆,太不爱出众,心肠又柔弱,副队长这个角色对他来说形同虚设,完全帮不上队长的忙。队领导找关京阳谈过几次话,关京阳不吭声,只是低着头坐在那里,队领导恨铁不成钢,只好把他撤了,另换了一个。这样反而帮了关京阳。他是个喜欢静处的孩子,除了练功和政治思想学习之外,他总喜欢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看书,撤了副队长,他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他的书了。
关京阳看的多是一些文艺书。他一边看着那些书一边默默地流泪。他的感情太丰富、太脆弱了。他老是把蚊帐放下来,掖得严严实实的,一个人躺在里面呆呆地遐想。
学员队的小女兵们都很喜欢关京阳,没事儿总爱来找他说话。她们能找到很多的借口——在他当着学员队副队长的时候,她们可以找他汇报思想活动,谈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一般的情况下他总是坐在那里或者站在那里安静地听,偶尔说一句赞同的话或是不赞同的话。在他不当学员队副队长的时候,她们也可以来找他,要他去看看她们的腰下得合不合标准,一字劈得直不直,他不是队里的尖子吗,他当然有资格指导她们;他确实也尽量这么做着,他对她们的请求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满足,他总是累得满头大汗,这样花枝招展天真烂漫的小女兵们就能争着给他拿来自己的毛巾揩汗,端来自己的杯子让他喝口水。她们喜欢他,不仅仅因为他人长得俊气清秀,不仅仅因为他的歌唱得好舞跳得好,不仅仅因为他性格温柔安静如兔,还因为他会讲故事,会背诗。他会讲很多的故事,那些故事大多是他自己编的,你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找不到它们,他能随着自己的想象让那些故事任意地发展。他的故事里大多有一两个美好的人物,他们几乎与世隔绝,更多的时候故事有一个悲剧的结尾,让人欷歔不已。在春天或夏天的傍晚,那些小女兵们搬来小板凳,在宣传队宿舍旁边的那块草地上围着他团团坐拢,听他讲故事。他讲着故事的时候双眼蒙眬,目光越过她们的头顶飞往不知道的地方,而故事所有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全都随着一个不在躯壳中的灵魂若隐若现,让听故事的人心驰神往。她们听他的故事。她们手托着腮,美丽的大眼睛痴迷地盯着他的脸,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嘴多好看哪。它的线条是那么的柔和,就像一朵娇艳的豆蔻。它花瓣似的翕动着,流淌出那些动人的故事。她们全都为它和它们流下了少女的眼泪。
他还会背诗,背歌德、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的诗。
海伦,我,受尽了赞扬和毁谤
刚从海滨登岸来到这个地方
我感到水背高拱,风涛簸荡
化险为夷,多亏得海神的恩光
谢东风帮助我一帆力量
从佛利基平原回到海湾故乡
他站在那里,背着手,挺着胸,不是大声地,而是轻轻地念着他们的诗。他的记忆力好极了,仿佛那些诗全是他自己写出来的。这个时候他的听众们就会热烈地为他鼓掌,而鼓得最卖劲的则是小女兵季洁。
季洁比关京阳小一岁,一张还没长开的娃娃脸十分可爱,小鼻子小嘴,外加一对小辫,更使得她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季洁的父亲是前中央乐团的弦乐演奏员,母亲是重庆乐团的小提琴手,季洁在父亲和母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弹得一手好琵琶,是作为乐队演奏员被招进宣传队来的。季洁天性快乐好动,小女兵中顶数她最爱来找关京阳。她蹦蹦跳跳地来到男兵宿舍,人够不着,就踮起脚尖朝窗户里喊,关京阳,关京阳,快来呀,她们叫你去看她们把杆。
有一回关京阳和季洁开了一个玩笑。关京阳说,季洁,今天什么天气?季洁抬头看看天,犹豫地说,不知道。阴转晴吧?没听早上的预报。干吗?关京阳说,你不是叫季节吗,没听预报你也该知道的呀?季洁睁着眼睛看着关京阳,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明白过来,明白过来后就哭了。关京阳吓坏了,连忙上去劝哄季洁,不知费了多少力气才把她哄住。季洁恨恨地咬牙说,谁叫你拿人家来开玩笑,你拿人家开玩笑,人家就哭给你看!关京阳双腿发软地说,我再不跟你开玩笑了。我再不敢了。
过了几天,季洁找关京阳谈话。季洁把关京阳约到琴房,那里没有别人。季洁没说话先就哭,哭得伤心极了。关京阳又吓了一跳,说季洁你怎么啦?这回我可没拿你开玩笑呀。季洁一边抽搭一边说,谁叫你不拿人家开玩笑来着?你不拿人家开玩笑,人家就哭给你看!关京阳这才明白过来,他叹了一口气,说,不让开玩笑的是你,不让不开玩笑的也是你,你这个样子,让我拿你怎么办才好?
关京阳在学员队待了半年时间,那是一整个冬天和一整个春天的时间。到夏天的时候,学员队解散,除了少数几个学员兵被几个师的宣传队要走之外,学员队的那些男女少年兵们大部分进了军部宣传队。
这是关京阳盼望已久的事。关京阳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得心里发慌了。
谁也没留意,少年关京阳的心早在夏天到来之前就偷偷飞往军部宣传队了。那里有一个让关京阳敬佩和仰慕的人。她叫余兴无,比关京阳大两岁,是舞蹈队的女主角。余兴无身材苗条,脸蛋迷人,嗓音甜润,宣传队演《白毛女》,她就是喜儿,宣传队若演《红色娘子军》,她就是吴琼花,总之,她是舞蹈队的台柱子。
关京阳看过余兴无的一场《白毛女》。他被舞台上一袭白衫一头银丝的她迷住了。他的一颗心被舞台上她扮演的形象碾碎了。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关京阳始终在暗地里注意着余兴无。她曾为他们辅导过舞蹈基本功训练。她手把手地教他们。她蹲在软垫边护着他们翻小翻。她告诉他们,舞蹈是形、意、情的完美结合。比如喜儿从山神庙逃回山洞那一场独舞。她一边说一边示范着。她做了一个追扑出山神庙门的动作,然后是一串细碎如鸟啾的挂步,一串轻盈如海风的大跳,再是一个漂亮的倒踢紫金冠。她的脸上渗透似的流露出阴郁和悲怆的神色,那是一种高贵的气质。他的心被她的那种高贵的气质刺痛了,收缩成一团,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能忘记她那高贵的样子了。
可惜的是,关京阳不能经常见到余兴无。宣传队和学员队不住在一起,他们之间隔着一个操场,宣传队又有很多演出任务,他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见到她一次。有一段时间,关京阳很忧郁,不大开口说话,更不讲故事,整天躺在蚊帐里,情绪低落地翻着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就连季洁来找他,他也打不起精神来应酬。后来他听说宣传队下部队演出回来了。他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来。他打定主意去找她。也许和她说一句话。也许什么也不说。反正他想见见她。
他真的去了,他看到了她。
她在水池边洗衣服。她洗一套军装外套,一件粉红色的的确良衬衣,一件白色的衬衣。那件白色的衬衣雪白雪白的,他不知道她为什么还要洗它。她把衣袖卷到手肘上,手臂光滑圆润,透着细瓷似的光泽。她用力地揉着衣服,揉得肥皂泡溢了满满一盆子。
他的脸红了,一直红到脖颈处。他鼓足了勇气走上前去。他说,我能给你帮帮忙吗?
她听见有人说话,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脸来看着他。一绺散乱的长发从她的眉心垂挂下来,她那个样子就像神话中的人物。你是在和我说话吗?她说。她的嗓音好听极了,清亮清亮的像百灵。
他说,是的。他有些心慌意乱,差一点儿就逃开了。是的。他说。然后他就站在那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说,那么,你是谁?是俱乐部来的新兵吗?我好像没有见过你?
他愣住了。她不可能没见过他。她当然见过他了。她不是给他们做过舞蹈基本功辅导吗?她怎么会把他当成俱乐部新来的兵呢?他有些把握不准地说,我叫关京阳,我是学员队的。
学员队的?她好看的大眼睛里流露出迷惑。我想想,我好像见过你。我想起来了,你是跳洪常青的那个小兵,对吧?她的眸子一亮。她真的想起来了,绽开雪白的牙齿,冲他粲然一笑。
可是他却生气了。她简直太目中无人了。她只记得那个跳洪常青的小兵,却不记得他,难道他不是学员队舞蹈组最出色的学员吗?难道他在她眼里仅仅是一部剧中的人物吗?他扭身就走了,连头也没有回一下,留下她一个人在哗哗作响的水龙头边摸不着头脑。
在整个冬天和春天,关京阳再也没有越过操场到宣传队的驻地去。他当然会去的,但不是作为一个想讨好女主角的小兵,而是作为宣传队正式的一员。他会让那个叫余兴无的女兵看到,他不是什么你是谁,不是什么俱乐部的新兵,他是他,他就是他。
现在,关京阳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等到了这个机会。他会做给她看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