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一.皇后亲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皇后亲蚕

    哞……咩……咩咩……哞……

    凌晨时分,天色未明。长安城以北的平原上,一阵牛羊的惨叫声打破了宁静——那是太官署(

    光禄寺下辖,掌管皇家祭祀朝会膳食的机构

    )的宰夫正用鸾刀宰杀牲畜,为祭祀先蚕坛做最后准备。

    先蚕坛供奉的是蚕神,乃是皇帝轩辕氏之元妃,名曰嫘祖。传说嫘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对黄帝一统中原大有帮助,故后人尊其为蚕神。而主祭她的人必须是皇后!

    为这个仪式三天前祭坛以东便搭好一座穹庐,高约一丈,白布帷幔,面南背北,那是供皇后歇息之处,曰“大次”,相当于行宫。大次以南是准备祭品的棚子,称为“馔幔”;东南方更有数不清的大小帐篷,供内外命妇、宫廷女官使用,皆按品级而分,坐南朝北以示臣子之道。

    此时此刻照明的火把尚未熄灭,祭坛布置完毕,礼器准备齐全,埋葬祭品的瘗(yì)坎(

    祭地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也挖好了,但负责典礼的官员仍不厌其烦地察验着,唯恐有一丝疏漏;接驾的官员则翘首企盼着皇后,唯恐半路上有什么意外。

    皇后出宫说起来简单,其实麻烦得很。提前半个时辰参与祭祀的内外命妇就要到宫门列队,提前三刻宦官、宫女各就各位,提前两刻卤薄仪仗必须排列完毕,其间击三次鼓作为号令,称“三严”,然后在提前一刻之时六尚女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齐至皇后宫殿奉迎。内仆令备好车马,尚仪女官口宣“外办”二字,意思是命护驾之人做好戒备。皇后只要一迈出殿门,里里外外几百人伺候,侍卫警跸前呼后应;再加上其他嫔妃、命妇,着实要忙一阵。

    从太极宫至先蚕坛整整二十里,距离虽不甚远,准备起来却大费周章,整修驿道、分兵戒备、净水泼街、黄土垫道。禁军士兵和沿途地方官已忙碌了一夜,依旧不敢松懈,兀自矗立在道边……不知过了多久,天色已蒙蒙亮,一阵空灵悠扬的乐声隐约传入耳轮。所有人都迅速挺直腰板,似鹅鸭般抻长了脖子,望眼欲穿地注视着正南方。

    太阳还未拱出东山,淡红的朝霞仿佛包裹在一片薄纱之中;晨曦微霭映照下,秦川景致依稀可见,却朦胧晦暗如缥缈梦境。又过了好一阵,仍不见路上有何异样,但已有不少鸟雀振翅惊起,在空中掠过一道道灰影;脚下也隐隐传来震颤感,却不知是鼓乐还是大队的车轮马蹄所致。

    随着乐声越来越响,远处驿道上隐约出现几个小黑点,朦朦胧胧若即若离,继而愈聚愈多,不一会儿已轮廓分明起来。借着逐渐明亮的晨光遥遥望去,一队无边无沿的人马赫然出现,朝着祭坛方面缓缓而来——正是皇后的卤簿銮驾!

    走在最前面的是三十二名武士,盔袍鲜亮,横刀执弓,当中一人高举一面白泽旗。白泽乃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狮身羊首,浑身雪白,头上双角,肋生双翼,据说此兽唯圣人在世时才出现,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之神力;这三十二人名曰清游队,是大驾队伍的先导;后面是二十八骑锦衣虞候,打马扬鞭循环往复,来回侦查。都督全队的是一大将,身披重铠、外披红袍,身高九尺、虎目虬髯,乃是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

    一左一右两位宦官,皆头戴爵弁、青衣绛裳、赤鞋白袜,都骑着高头大马——他们是掌管皇后车驾的内仆令、内仆丞。再往后便是仪仗队,正前方打出一面黄幡,金色羽毛织就,名曰黄麾。仪仗分左右两厢,各三列,每列都是百名士兵:第一列,穿黄地白花袄,皆持戟;第二列,穿赤地黄花袄,手持戈;第三列,穿青地赤花袄,手持锽(

    锽,古代兵器,形似剑,三刃

    )。以上共计六百人,唤作黄麾仗。

    仪仗队后是内谒者监四人、给事二人、内常侍二人、内侍少监二人——这十名宦官也各分左右,每边五个。正中央一人坐骑白马,三十岁上下,身穿杏黄袍,怀抱拂尘,白面无须相貌清秀,仰面朝天趾高气昂,头上官帽甚是好看——右插貂尾,随风飘摆;左嵌金珰,上镂蝉纹。此冠名曰貂珰冠,此人正是内侍大宦官范云仙。在他马后跟着一百二十个小宦官,皆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平巾帻、绛色衫、大红裤,虎头虎脑模样可爱,年纪尚轻没有品级,唤作内给使。

    宦官过后,眼前一亮——宫女们身着五颜六色纱裙,袅袅而来。云发丰艳,蛾眉皓齿;体迅飞凫,罗袜生尘;聘婷婀娜如风摆杨柳,妩媚窈窕似天女下凡。手中所执之物更是流光溢彩、五花八门:偏扇十二对、团扇十二对、方扇十二对,皆是绫罗制成,宛若彩云,葳蕤闪耀;八宝宫灯一盏,上嵌珠玉宝石,晶莹剔透、璀璨夺目,专有四个衣袂翩翩的美貌宫女高举玉腕托着。一丈高的大屏风六具、六尺的小屏风三具、腰舆小轿一乘,也都是由宫女抬着。锦绣伞盖四把、孔雀羽扇四把、曲柄华盖两柄、金丝绢面的赤红小扇二十四把,也分作左右两列。再往后就是皇后娘娘乘坐的厌翟车。

    厌翟者,皇后亲蚕所乘之车,朱红车帐、金漆车轮,雉羽为饰,赤红驷马,二十四名驾士,另有六名宦官骑马左右跟随。銮驾后相隔数丈高竖两面牙门旗,左右领军卫兵士各一百五十人,皆穿赤地黄花袄,手持桃木殳棒——以桃木为棒,既是护驾,也有辟邪之意。这些兵由两名折冲都尉统率,两人身边各跟着一个绣衣随从,左右瞭望。队伍最后再竖两面牙旗,有监门校尉二人,挎银色长刀,监察整个队伍。此乃大唐皇后出行全套卤簿仪仗!

    卤簿之后有太乐署乐工随行演奏,分为鼓吹、羽葆、铙吹、大小横吹共计五部:棡鼓、金钲、大鼓、铙钹、笙、管、笛、箫等器难计其数,歌工、歌童引吭高唱。再往后贵、贤、德三妃,嫔、婕妤、美人、才人……所有妃嫔、命妇的车马紧紧相随,虽是数千人队伍,错落有致整整齐齐。绚烂朝阳映照下,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妙音缥缈,鼓乐喧天,犹如八部天龙各显灵光、瑶池仙母降世临凡——当真是富贵莫过帝王家!

    准备祭坛的官员赶忙退至驿道两侧,一声不吭低头侍立。在太乐伴奏下,车驾不疾不徐,仿佛马蹄都是随着节奏在动,行至大次辕门前卤薄仪仗左右列开,命妇的车马戛然而止;厌翟车却继续行进,驭马者手摇皮鞭、口中呼号,平平稳稳兜了个圈,马车面南背北这才停下。

    下马的下马,落车的落车,窸窸窣窣一阵乱,命妇向前、士兵退后,片刻工夫便已各就各位寂然无声。六尚女官在车驾前排成一列,尚仪向前禀奏:“请皇后娘娘降车!”随着这声呼唤在场数千人如风吹麦浪般尽皆折腰;赫然凸显出三个身影,一溜小跑直至厌翟车前。

    范云仙跑在最前面,趋步疾行满面喜色,头上貂尾随着步伐突突而颤;内仆令、内仆丞紧随其后,一个毫不犹豫趴倒在车边,一个小心翼翼掀起车帘,大唐皇后武媚窈窕起身,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她未施粉黛、不戴钗环,如普通民妇般梳了个髻;身穿一袭黄罗衫,长及两膝,没有一丝花纹,下面是同样朴实无华的黄罗裙。这身服装名曰“鞠衣”,是皇后亲蚕的礼服。

    皇后母仪,贤圣有智,养育天下子民。亲蚕除了祭祀还要劳动,自然要穿朴素些,但即便这身衣服依旧难掩媚娘天生丽质。在范云仙搀扶下,她踩着宦官的背轻轻走下来;华盖伞扇立刻拥过来,她抬手示意大家免礼,昂首仰望朝阳——天公作美晴朗无风,展现母仪之姿的时刻到了!

    司言女官立于驷马之侧,向前一步,高宣一字:“兴……”(

    兴,起身、起立之意,以兴代起有祈求兴旺的吉祥含义

    )

    在场所有人施礼已毕默默起身,都低着头,不敢仰面视主。媚娘则在宦官、宫女引领下入大次休息——参与祭奠先蚕的女官、命妇有很多,大家要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太常乐工也要安置好乐器,而且那祭坛不是随便登的,去自己站的位子之前得先向神灵跪拜行礼,需要好一阵子。这段时间总不能让皇后站一边等着吧?

    帐内陈设简单,不过是坐床、屏风、几案、香炉,另外还准备了炭火盆,不过今日暖意融融,用不着了。媚娘喝了一口宫女捧来的清水,盘坐在床闭目养神。在此之前她已在宫中斋戒五日。其中前三日唤作“散斋”,在延嘉殿内室进行;后两日唤作“致斋”,是在正殿。斋戒之时需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

    祭祀斋戒之戒荤,并非不吃肉食,而是不吃葱蒜等刺激气味之物,避免异味冒犯神明

    ),食不过午。这五天里媚娘回溯了自己的经历,从公爵之女到落魄小姐,到先帝才人,到落发尼姑,再到大唐皇后;她这三十二年来走过了世间多少女子一生都无缘经历的传奇。而今天她将在自己人生中写下更靓丽的一笔……

    忽而一阵香气扰了媚娘的思绪,她睁开眼朝外望去,原来是贡神的粟麦熟了。供奉神明的饭自与凡人吃的不同,虽说做饭离不开水火二物,火以供爨(cuàn),水以实罇,但给神明做饭需取火以“阳燧”、取水以“阴鉴”。所谓阳燧、阴鉴皆是圆形铜镜,阳燧象征太阳,置于阳光下聚光引火;阴鉴象征月亮,置于月光下收取露水。媚娘远远望着对面馔幔内那两面光华闪闪的镜子,不禁浮想——天之精髓在日月,彼来我往照耀生灵;可惜日月不曾同天,若日月同在阴阳融合,不知世间将何等景象,或许那才真是永不衰竭的盛世吧?

    刚想到此处,只见尚仪女官出现在帐前,执笏奏道:“恭请皇后娘娘……”既而侧身吩咐,“外办!”她这半日奔来跑去,指挥诸命妇各就各位,又急急忙忙过来请媚娘,已有些吁吁带喘。

    职责如此,媚娘并不与她客套,当即起身出大次。负责传达圣命的司言女官走在最前面,尚仪在中间,媚娘走在后面,由范云仙紧紧搀扶着;一行来至祭坛东门,华盖伞扇等仪仗留在门外。

    媚娘先施一礼,然后款款进入大门,见参与祭祀的嫔妃命妇皆已立定,她也在女官引领下绕到祭坛南边,来至榻前。尚宫女官奏称:“请再拜。”媚娘立刻跪下,向先蚕神叩拜。司赞女官也宣号:“众官再拜。”所有嫔妃、命妇一并跪拜,陪皇后一同行礼。

    随着尚宫一声号令:“有司谨具,请行事。”祭祀正式开始。

    “咚咚咚”一连几声响——那是鼓柷之声,示意奏乐。(

    柷,古代乐器,木制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

    )

    太常乐工早候着此刻,钟磬共鸣、竽笙齐奏,名曰《永和》之乐——此乐乃是亲蚕礼专用,不在皇帝郊庙、朝会所奏“十二和”雅乐之列。典乐官举麾,歌工、歌童轻声哼唱,词曰:

    芳春开令序,韶苑畅和风。

    惟灵申广祐,利物表神功。

    绮会周天宇,黼黻藻寰中。

    庶几承庆节,歆奠下帷宫。

    随着这歌声,协助皇后祭祀的女官做最后准备,依次捧来奠物,都是跪着接取。《永和》唱三遍,又闻一阵“啪啪啪”的响声,雅乐停止——乃戛敔(yǔ)之声,示意乐曲结束。(

    敔,古代乐器,形如伏虎,背上有二十根竹条,刮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终结

    )

    媚娘明白该自己登场了。随着她脚步迈出,雅乐再度响起,名曰《正和》,礼制规定皇后行动时都要奏此曲。先蚕坛并不高,只七八级台阶,媚娘却不急不躁,徐徐而上——她并非故意显示高贵,而是在努力平复心情,排除一切杂念。

    所谓神位其实只是一块写着嫘祖尊号的木牌,漆着金粉、外罩纱幔。来至神位之前媚娘率众女官再次跪拜,尚仪跪着从身边一个雕饰精致的长方形匣子中取出一条纯白丝绸,双手捧起——此匣名篚,此绸称币,是这场仪式中最重要的贡品。

    媚娘也是双手接过,虔诚地奉至神前。随着这一动作,雅乐之音再变,换了一首恢弘深沉的乐曲,在场所有歌工、歌童都随着那曲调引吭高歌。此曲名曰《肃和》,词曰:

    明灵光至德,深功掩百神。

    祥源应节启,福绪逐年新。

    万宇承恩覆,七庙伫恭禋。

    于兹申至恳,方期远庆臻。

    黄钟大吕、宫商相济,将气氛烘托得无比肃穆;媚娘也心神激荡——此刻她是这世上距离神最近的女人,沟通天人何等荣光!

    祭坛之下赵国夫人、徐王妃、英国夫人向前几步,率所有人大礼参拜——此三妇是三公夫人。赵公长孙无忌官拜太尉、英公李勣官拜司空;司徒原是今上六叔荆王李元景,因卷入高阳公主谋反案赐死,七叔汉王李元昌因参与李承乾谋反已死多年,八叔元亨、九叔元方皆早夭,故而排行第十的徐王李元礼接任司徒,徐王妃即司徒夫人。

    仨人仨模样,李勣出身瓦岗草寇,他老妻也似乡下妇女,虽礼服在身,举动不太规范;徐王妃年纪不大,又首次以司徒夫人的身份参加祭祀,没经验;唯长孙无忌之妻端庄大气,身为长孙皇后之嫂她没少参与这类活动,两人皆随她亦步亦趋。可赵国夫人表面沉稳,心里却不痛快——他家与皇后不睦啊!

    献币已毕,媚娘暂退,女史奉豆而入。豆,源自上古,乃陶制的高脚托盘,此时豆中所盛乃是清晨所宰牛羊之血。凡祭祀必有牲畜之血,故也把供奉称作“血食”。后面司膳官将各类供奉用的菜肴果品在祭坛以东排好,都由女史捧着;乐工又改作《雍和》乐,此乃祭祀专用之曲。

    媚娘又在尚宫引领下来到祭坛东南角,那里放着两只光闪闪的铜罐子——此物曰罍(léi),是专门供贵人祭祀时洗手用的。媚娘的双手干干净净,何用再洗?这是规矩,为神明献上食物前必须洗手以示虔诚。尚仪抱起罍倾倒,媚娘轻轻撩拨着那晶莹的水珠,仔细清洁那一根根嫩若笋尖的手指,格外珍视福祉。司言女官跪下来,为媚娘擦干,又从另一篚中取出酒爵、铜盘。

    媚娘二次登坛,乐工再换《寿和》乐,此为酌酒专用。尚仪抱樽斟上慢慢一爵;媚娘双手捧着,献至神位前大礼参拜。乐声止歇,尚仪跪到神位右侧,高声朗读祝辞:“维显庆元年二月朔日,子皇后武氏,敢昭告于先蚕氏:惟神肇兴蚕织,功济黔黎,爰择嘉时,式遵令典,谨以制币牺斋,粢盛庶品,明荐于神。尚飨……”

    第一爵敬过,媚娘再接过第二爵,这次自己喝一口——虽说这是祭神,但东西是皇家带来的,媚娘算是“请客”的主人,她若不喝那受招待的神明八成也是不好意思喝的。

    尚仪随后捧来三牲胙肉——有规矩,牛、羊、豕三牲都要取前肢小腿,放在竹子编的小笸箩里,此器唤作笾(biān)。媚娘双手接过,至神位前,高举让神明过目,然后再交给左右女官,由她们摆上供案。菜肴有许多,虽不是都由皇后进献,也着实费一番工夫;媚娘不慌不忙,几乎每次步幅、动作都一样,每次都那么恭敬有礼又不失端庄,祭坛周遭无数嫔妃、命妇,见此情形无不暗暗赞叹。

    全部捧上已毕,媚娘遵礼再拜,又接第三爵酒,这次一饮而尽。在阶旁侍立已久的范云仙这才敢上前,搀扶媚娘,稳稳走下祭坛。还未来得及站定,她已忍不住回头观看——就在她献食之际,作为亚献的贵妃娘娘已在罍前洗手,要做的和她一样。不过这位娘娘在媚娘阴影下蜷缩惯了,这时也放不开,也不知是畏惧神灵还是畏惧皇后,竟有些颤抖,爵中的酒洒了,而且循环往复的献食过程中明显有点儿晕头转向,有一次竟端着盘子朝南走,还是尚宫将其拉回去。

    不过一切总算庆幸地结束了,贵妃如释重负走下祭坛,额头已冒出一层冷汗。再好的美食给神明摆上,神也是不动的,所以上供人吃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过两遍雅乐的工夫,尚仪上前撤贡,依照原先次序先去血豆——也不能全撤,所有贡物都是双份,只撤一半。司赞唱曰:“赐胙……再拜……”以媚娘为首在场众人顶礼膜拜,祭祀至此完成。

    但大伙还不能休息,尚宫又出班宣号:“请就瘞位。”所有人皆从其号,以媚娘为首转向南行。其实女官的嗓音能有多大?整个先蚕坛十分广阔,不可能都听清,所以祭坛以北设十二口磬,每有宣号则敲,大伙事先学习过礼仪,闻声则动。

    瘞坎的位置在祭坛西南,司将仪祭品放入坑内,四名宦官执铲,开始掩埋。掩埋也是一种贡献方式,不仅儒家礼仪采用,道家祭祀地官时也用。所有人皆垂首肃立,心中默念祝词,祈求神明保佑天下蚕桑富饶、百姓丰裕。而媚娘除此之外更默默添了条祈祷——愿神明保佑,她也能似嫘祖一般与自己的“黄帝”伉俪情深永远相爱。

    瘞坎很大,全埋上要很长时间,埋一半时尚宫便宣号:“礼毕,请就采桑台。”说罢便引媚娘先行,大家在后相随。采桑台在祭坛以南二十步,方三丈,高五尺,临近桑树。(

    现代桑树通过人工培植,限制其生长高度,便于采摘;古代桑树自然生长,有高度

    )这项劳动非皇后一人,还需内外命妇一品各两人,二品三品各一人,陪媚娘一起采。

    贵妃娘娘亚献,这回不再参与了,萧淑妃死后封号空缺,因而由贤妃娘娘、德妃娘娘与今上姑母千金公主、常乐公主陪同,另外还有今上之姊城阳公主和荥阳夫人——荥阳夫人姬氏,乃是李治少年时的保傅,教导日常宫廷礼仪。

    媚娘领六人从西侧登台,尚工女官献上钩和筐——这两件东西与民间之物无异,只是做得精细一些,不能有毛刺扎手。媚娘当先来到桑树下,用铜钩拉低树枝,摘下桑叶,放入柳条筐内。当年她随母亲干过这等事,现在也算得心应手,按照礼制皇后采三条桑枝,她动作轻盈一蹴而就,采完还觉有点儿不尽兴。

    其他四人随后再采,一品采五条、二品三品采九条。大家都还算顺利,尤其荥阳夫人曾为皇家奴婢,手脚麻利得很,虽是采九条却第一个完成。千金公主可费事啦!这位皇姑母身材很“雍容”,个子还比较矮,踮起脚尖连嘘带喘,五条桑枝上的叶子都没摘干净,已满头大汗。大伙想笑又不敢笑,只能默默等她。

    费老大工夫总算对付下来了,由司宾女官引一名嫔妃——徐婕妤收了桑叶,前往事先搭好的蚕室,交给专门负责养蚕的宫女。这类人唤作“蚕母”,她们将桑叶切碎放在笸箩里又交还徐婕妤。婕妤将碎叶洒在蚕宝宝身上,见那些蚕已开始咀嚼,便退出来向媚娘行礼复命。

    满头大汗的尚仪女官到这时总算长出一口气,高宣:“礼毕。”

    《正和》之乐复起,尚宫引领媚娘回大次,大家在后相送,伞盖执事各归其位。司赞唱:“再拜!”所有人尽皆跪倒,向皇后施大礼。

    媚娘望着那无边无沿的女官、嫔妃、命妇、宫女、宦官乃至远处兵士,所有人都恭顺臣服于她脚下——这真是一场无上荣耀的祭礼,世间女子之贵无过于此!

    她脸上终于绽放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