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二年十二月初四,天空阴沉得犹如青灰的穹庐,瞧不见太阳,也没有一丝风,干冷干冷的,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寒气冻结了。
在一片压抑气氛中,忽闻一阵轰隆隆的闷响,则天门应声而开。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数黎民百姓走过天津桥,涌入平日守卫森严的宫门——这是洛阳皇宫第一次向民众开放,今天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观看皇帝宣布大赦。
按照朝廷制度,凡宣布大赦时,皇帝必须登临城楼,亲自向百姓宣读诏书。可是李治已病入膏肓瘫在榻上,怎么可能登楼?于是变更制度,允许百姓入宫,直接走到他病卧的贞观殿聆听诏书。
其实这是权宜之计,却引起民间热烈反响,观看宣诏还在其次,谁不想到宫中一窥究竟?故而天还没亮洛水之畔就挤满了形形色色的百姓,甚至还有僧道番尼、来京商贾、西域胡客。宫门敞开之际,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民众如潮水般涌入,因为人来得太多,只片刻羽林军就强行封锁端门,没能挤进去的人只好遗憾而归了。
那些有幸进去的人可算开了眼,平生第一次见到巍峨的乾元殿,不禁啧啧赞叹,还有东西两侧数不清的楼台殿阁,传说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弘文馆,可惜过了永泰门两侧便有卫兵持槊把守,不能随便游走,只能顺着天街前行。乾元殿是大朝会之地,此刻门窗紧闭,玉阶以及一圈的檐廊皆有重兵把守,谁也不能进入,只能从两侧绕行。不过好奇的百姓还是驻足许久,俩眼望着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鸱吻狻猊,直勾勾出了神儿。却也有不少达官贵人夹杂在人群中,他们根本无暇东张西望,迈着急促的脚步绕过大朝殿,穿过仪门,直奔贞观殿前。
这里的军队更多,还有宫廷的亲卫、勋卫、翊卫,离贞观殿一箭之隔便不准前行,卫尉卿王及善手握大刀立于玉阶之下,扫视围观人群,气氛霎时凝重,谁还敢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不作声,只是抻着脖子、踮起脚尖观看。
为了保暖,贞观殿也几乎是封闭的,只有中间的大门敞开一扇,但是殿内垂着好几层纱帐,从外望去模模糊糊的,根本瞧不清里面情形。百姓不知道,他们的天皇此刻正卧于帐中,二目紧闭气息奄奄。
媚娘伏在榻边,轻声问:“一切井然,可以开始了么?”
李治纹丝未动,只是顺着鼻息微微地“嗯”了一声。
“开始吧。”媚娘吩咐一声随即起身,小心翼翼地钻出纱帐,也紧随着宦官走出殿外——对她而言这又是一次向百姓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洛阳百姓对天后并不陌生,她曾几度随天皇出巡,还曾在则天门接受四夷君长的朝拜,许多平民也认识。如今她虽然已经六十岁,却还是那么雍容华贵、端庄高雅,百姓不禁为之欢呼。天后却连忙摆手摇头,示意大家不要喧哗,指了指站在殿阶正中的范云仙。百姓很听她话,立时恢复了平静。范云仙这才展开诏书,兜足底气高声朗读,宣布改元弘道。
弘道,这是个多么吉祥的年号。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古至今的明君皆治国有道,而道教又系李唐所尊崇。可是这吉祥的年号能创造奇迹,挽回天皇的生命吗?
百姓不懂得那么多,也不晓得天皇病到何种程度,他们只是侧耳倾听这份诏书说些什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福泽——
朕以寡昧,缪膺丕绪,未尝不孜孜访道,战战临人。
驭朽怀秋驾之危,负重积春冰之惧,日慎一日,三十四载于今矣。何则?足寒伤心,人劳伤国,下安即上逸,时弊即君忧。所以身处九重,而情周万姓,建本之怀遽切,抑末之念逾深。今虽庶绩已宁,淳源未洽。履素归厚者,遂寂寥而靡闻;徇华趋利者,尚驰骛而不息。朕以薄德,有谢移风,永念群方,在予多愧。况朕之绵系,兆自元元,固当光宣道化,变率土于寿域,济苍生于福林……
这虽然只是一篇大赦诏令,李治在它上面花费的心思一点儿都不比遗诏少,中书舍人草拟完毕后,他命郭正一亲自在他床边朗读,几乎一句一句修正,这才宣示天下。在这篇诏书中他丝毫没提到自己的功绩,而是一再称颂老百姓对国家的贡献,检讨自己在位期间没能给百姓创造更多幸福。他宣布大赦天下,蠲免两京灾民的赋税,老人年百岁以上者版授刺史,九十以上者版授司马,八十以上者版授县令,妇人则授郡君、县郡,并赏赐粟米绢帛;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鳏寡孤独以及疾病不能自存者,一律由朝廷供养,终生不服劳役……
大唐天子李治,这一刻他终于返璞归真!
三十五年一场梦,他曾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他曾嗜权如命、屈害良善,他曾放逐儿女、挑战父皇,他曾猜忌成性、反复无常。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分,终于回归本性,变回昔日那个敦厚善良、仁孝朴实的晋王李九郎!
是啊,他累了,他要休息了,此刻他不用再担心有人伤害自己,可以卸去裹在身上的重重护甲了。如果有来世,他也不会再选择当个帝王了。五十六岁的他感觉自己仿佛回到童年,那时无忧无虑、无所用心,只看自己喜欢的书、玩自己喜欢的音律,也只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那时他有英雄的父亲、慈爱的母亲,还有足以庇护他的两个亲哥哥,有温柔的姐姐、可爱的妹妹,有疼爱他的舅舅,那样的生活多温馨啊?只可惜……这里是洛阳,家乡坟茔尚远,他的魂灵还要飘荡许久才能和父母兄弟团圆。
徘徊在幽冥途中的李治正为此遗憾,却隐约听到诏书中的一句话:
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为政,言近而意远,事小而功多,务令崇用,式遵无怠……
李治心中暗笑——这句话原先没有,一定是媚娘偷偷添上去的,这种得民心的好事她自然也要分一杯羹。这个女人啊!此刻我在世她尚且如此,不让她干政岂不是笑谈吗?
“陛下。”随着一声深情的欢呼,媚娘快步回到病榻边,“诏书已宣读完毕,你可感觉好些?”
怎么可能会有奇迹发生?李治已气若游丝,没有回答,只是问:“老百姓……高兴么?”
“你听!”媚娘轻轻抬起他肩膀,“快听啊!”
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的呼喊此起彼伏、震天动地,他们在诚心祝福他们的皇帝,他们为生于大唐感到荣耀。突然又有人嚷道:“快看!下雪啦!瑞雪兆丰年,这必是天皇福泽所致。”于是欢呼声更加热烈,整个皇宫都充斥着喜悦和感激。
李治无法与民同乐了,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便好。可惜……朕多想回长安再……”刚说到这儿他身子一阵颤抖,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呼吸甚是艰难。
“雉奴!”媚娘明白他要走了,忙将他搂在怀里,心中默诵佛经。
李治艰难地睁开双眼,又扫视了一遍人间,最终将目光定在了这个令他幸福且苦恼了一辈子的女人身上,嘴唇翕动道:“媚娘……如、如果……朕没、没遇到你……”话未说完身子一沉,脑袋重重地向后仰下,永远地睡了!
媚娘惆怅却镇定地望着这一幕——雉奴想说什么?如果没有遇到你,朕不会这么幸福、这么快乐,不会做出这么多丰功伟业?还是想说,如果没有遇到你,朕不会这么痛苦、这么无奈,不会大权旁落受制于人?到底想说什么?只怕这永远是个谜,即便雉奴自己也未必清楚吧……忧愁过后是解脱,媚娘倏然感到轻松,在这世上再没有人能压制她了!
殿外的老百姓仍在欢呼雀跃,殿内却已一片哀声,御医、嫔妃、宦官、宫女都匍匐于地痛哭流泪。媚娘却一滴眼泪都没掉,她只是把李治的身子放平,像活着时一样盖好被子,然后起身离去。
她并非不爱这个男人,也并非不想哭,只是她还有许多事要做,真正的挑战这一刻才开始,必须全神贯注分秒必争!
kfYV3CVOqu5RygoNDVhFXYgR7MVO7+MK1n+KdMT6Vtc9XpQgYuCWHP5REKg40ddUbIZxKO3XZlXwIziPYIz09g==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