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他在宁完我等谋士的建议下,制定了臣和的策略,暂时不针对大明,把重心放在了对付林丹汗以及朝鲜上,通过这个方式剪除进攻大明的后顾之忧,待没有后顾之忧,并且通过劫掠蒙古部落和朝鲜,得到更多的人口,增长实力后,再开始对付明朝!毕竟大明太大了,和大明拼消耗的话,后金根本就拼不起!
所以胡老三被放了回来,带回来的,是一份言辞谦卑的请和书!
“小臣乃不懂礼教之蛮夷,无意冒犯明天子之威严,此次之事,乃手下擅自做主!虽是其擅自做主,但小臣乃为其兄,所有罪过此由小臣来负也!小臣惶恐,愿用五万人口来平息圣天子之怒!小臣以后将更加严厉管教手下,再无侵犯大明边境之事发生!另,请求圣天子册封小臣为属国,当成为属国后,小臣将退出以前侵占之地!小臣一心崇敬大明之威,请圣天子成全小臣之拳拳忠心!”
这就是皇太极的文书,说白了,就是说这都是误会,我是无意冒犯,这都是手下人干的,但为了表示歉意,愿意用五万人来弥补这个过失!另外咱们还是讲和吧,你收我当小弟,那小弟就把以前不懂事拿去的东西还给你,大家和平的过日子,再也不打打杀杀了。
“你们怎么看?”陆东源把文书递给边上的孙承宗等人,淡淡开口。
刚班师回来的孙承宗看上去比以前老了很多,他看了看这份文书,沉吟了片刻,说道:“此乃皇太极缓兵之计,为的是麻痹我等!陛下不要上当!不过,对于对方求和,老臣认为可以接受,对方不想打,我大明何尝想打?暂时修兵,有利于大明恢复元气,但只怕,朝野上下不答应啊!”
相较于孙承宗的委婉,杨嗣昌可就直白许多,他开口道:“双方讲和乃是好事尔,朝廷实在是不能再在辽东耗费太多了,目前西南夷乱正凶,陕西隐有不稳之态势,双方修兵,正好把兵力用于镇压国内民变!特别西南,虽为羁绊之地,但不可大意,目前四川、湖广皆受波及,万不可等闲视之!”
杨嗣昌为何这样说?本来他就是主和派,他的大局观还是非常强的,知道后方不稳的话根本就不能全力对付后金。还有个重要原因,因为陆东源的蝴蝶翅膀把他老子给扇到了西南,他自然希望助他老子一臂之力。
“祖制,大明不讲和,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即使当年土木堡之变,天子北狩,京城危急!我大明也没有与也先签订城下之盟,现在我军大胜,更不能与之签订合约,否则,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如何面对天下之悠悠众口?”卢象升在边上沉声开口,他可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根本就不能接受讲和这个现实。
“臣也赞同卢大人之意见!我军大胜而与对方讲和,必招致天下臣民反对!而且建奴性贪婪,如何会洗心革面,与我大明和平共处?此乃不过鞑子麻痹之计,若不防备,必吃鞑子大亏!”孙传庭在边上也跟着开口,反正他就觉得皇太极根本就没有安着什么好心。
陆东源看着泾渭分明的两派,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现在就这样,等到了朝廷之上,估计反对的人会更多,特别那些东林党人,估计会骂得飞起,这讲和之事不好办啊!
“朕心中很清楚,皇太极可不是安分守己之人,他的目的不过是麻痹朕罢了!朕怎么会上当?诸位大可放心,朕不是三岁小孩!岂能看不出皇太极的援兵之计!”陆东源淡淡的开口。
“不过,朕也是赞同暂时修兵的,朝廷实在是撑不住了!辽东每年所耗费银两占了朝廷财政的三分,这个负担太沉重了,如果加上每年的辽饷,占的钱就更多了!暂时修兵,有利于减轻朝廷负担,让朝廷恢复元气!”陆东源其实还有话没说透,那就是辽东镇,每年朝廷那么多的银子砸下去,结果却砸出个门阀来,都有点不受控制了。
这个门阀就是以祖大寿、吴襄为首的门阀世家,他现在有点像以前的李成梁一样,快成为辽东王了,仗着朝廷需要他们,拼命的向朝廷要钱要粮,结果只是肥了自己,坑了朝廷!现在的辽东镇已经隐隐有点听调不听宣的感觉了。要钱的时候拼命大开口,打仗的时候却是以保存实力为主。就像这次关宁铁骑出塞外,满桂竟然有点指挥不动!
虽然蓟镇与辽镇很久就不和气,但是在打仗时故意拖后腿,这个行为就让陆东源有点不能忍了。陆东源准备借着和皇太极修兵的机会,好好的修理一下辽东镇的这些骄兵悍将!
第一步,陆东源准备把祖大寿、吴襄都给调出来,祖大寿能打,那就让他去西南平夷乱去。至于吴襄,那就是个守财奴,让他去陕西剿匪去!至于以后辽东镇谁去镇守,陆东源准备扶正赵率教,然后把孙传庭给派过去。本来陆东源想让孙传庭替自己编练新军的,但是通过这次与阿济格一战,陆东源的想法变了,新军必须有,但是也不能完全靠新军。
纯火器部队欺负一下步兵还行,但是如果对付骑兵,那是差点火候。至于对付骑兵的方法,当然是骑兵对骑兵!孙传庭喜欢骑兵,那就让他过去,重新再练出一支听指挥的骑兵来。
至于操练新军的人选,陆东源准备让卢象升来担任,本来卢象升的天雄军就是靠车阵与后金作战,如果火枪兵加上车阵,再配上一点长枪兵,那对付骑兵就完全可以了。
至于第二步,这个就是涉及到陆东源谋划中的卫所改革了,陆东源准备在辽东镇做试点,改革卫所中存在的最大弊端,那就是土地被军官占据这个问题。
孙承宗在辽东时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方针,在前期是有效的,毕竟自己的家就在哪里,后金来了,自然要拼命!但是孙承宗错算了一点,那就是人性!是,当有人来抢的时候,家里的人会拼命!但如果这个家太富有了,可能面对强盗第一反应不是拼命,而是保全自己的财产,不是是携财潜逃也好,还是卖身投靠也罢,目的就是保全自己的财产。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个话,其实说成有钱的人更怕死,更怕穷更恰当一点,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会和强盗拼命?除非是强盗触碰到他的底线,想要把他的钱全部抢光!
而孙承宗的学生袁崇焕则是把老师的政策更加发扬光大,为了让辽东镇听话,拼命的压制外人,从朝廷要钱来喂饱他们,结果把他们的胃口给喂大了,后世崇祯为何一定要杀袁崇焕,这其中也有辽东镇的人听调不听宣有关,换了谁是皇帝,下面的人不听你的,那自然是很恼火,特别是自己还要每年喂饱他们!
陆东源要做的,就是实行军功分地制度,反正辽东那里现在已经是千里无人的地区了,土地多的是,既然祖、吴两家占了那么多的地,那自己索性就把这些地分下去,只要有军功,就能得到土地,不管是辽人也好,还是客军!
但有人就说了,你这不是和孙承宗等人干的事一样吗?到最后还是一群门阀出来!对此,陆东源的想法是加上另外一条,那就是这些人只能得到这些土地的收益,但是这经营权和控制权却不是他的,由朝廷来组织经营,分给无地的佃户耕种,到时朝廷直接把租子交给土地所有者。
至于说害怕有人贪污,这个也好办,每年都由土地经营者与所有者共同监督,官府想少报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上税也是必须的。
至于这个事由谁来干,那当然是杨嗣昌了,这个家伙是属于腹黑那种,对付老军痞们非常有办法,后世卢象升也好,孙传庭也罢,都是被杨嗣昌给坑死的,让他去对付那些老军痞,正好合适!
所以,与后金的议和关系到陆东源后续的许多计划,他当然不想让朝中反对的人给搅黄了!只有议和了,才能利用这一两年的缓和期理顺这朝廷中历史遗留的许多问题,此次议和,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当然,要怎么让朝中大臣接受,那就得动点脑筋了,多的不说,这议和两个字就不好听,必须得换个其他名义,让那些腐儒们接受得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