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的人是野兽,为了攻破这个城池,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用朝鲜人做炮灰,当朝鲜人死绝后,八旗兵中的辅兵开始上。
所谓的辅兵,就是战兵的编外人员,用八旗的说法,就是奴隶!以前电视所说的发配为披甲人为奴,说的就是这层人。
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正式的战兵披甲铺床,就像一个勤务兵一样,如果表现好,那就有可能成为正式的战兵,但大多数都是成为炮灰。
但最多也就是高级一点的炮灰,这些人来源很广,很大一部分是汉人,还有一部分是朝鲜人,还有生女真,平时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些杂兵,但关键时刻,他们就是炮灰。
只有等他们死绝,才轮到真正的战兵上场。和西方的所谓骑士差不多,每个八旗的战兵,都有一两个扈从,这个,属于战兵私人的奴隶。
明朝的军制其实和建奴差不多,一般的士兵,其实定位都是杂兵,或者用炮灰这词更能形容,明朝的士兵待遇都很差,打仗的时候,都是他们先上!
真正的精锐,就是每个将领手里的亲兵,这才是真正的力量,这些人平时好吃好喝的供着,关键时刻,就靠这些人来拼命。
所以按照这个来对比的话,明朝的真正兵力是不比建奴多太多的。毕竟一个千人队,能有一百亲兵就已经是不得了,许多连五十人都没有。
这是一个很畸形的模式,为何戚继光能够大胜倭寇和蒙古人,靠的就是改变了明朝的军制,所有的士兵,都按照亲兵的模式来培养,这能不打胜仗吗?
但戚继光不是那么好学的,戚继光为何敢这么干,因为他把朝中的人都摆平了,张居正是他的大靠山,冯保是他的内援,而胡宗宪则是为他筹集钱粮。
所以他不缺粮饷,所以敢这么干,士兵全都有粮饷,吃得饱穿得暖,那自然战斗力就上去了。如果戚继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谁愿意为他卖命?
戚继光的模式谁都懂,但是就没有几个人能学到,特别是明末,因为士兵的粮饷就是大问题,不靠吃空饷,喝兵血,根本就养不起军队。
而这也是明朝军队擅长于打防守战的原因,野战的时候,许多人连武器都没有握热,怎么可能拼命,自然想着跑。但到了守城,没地方跑,那就只有拼命。
所以这是一场炮灰对炮灰的战斗!毛文龙虽然战功不错,但是他没有戚继光那样的靠山,自然手下也是杂兵七八,精锐一二,擅打顺风仗,攻坚仗没有影子。
双方围绕着城墙开始了连续几天的战斗,整个城墙周围已经是死尸横野,毛文龙的东江镇因为是守军,占了一点便宜,但是伤亡也是很惨重。
建奴把所有的辅兵都投入了,后面连不擅长攻城的蒙古人也被逼迫拿着圆盾朝城门攻,城池周围的雪都被鲜血给融化了。
城池之上,毛文龙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东江镇下,每个将领的部队都被毛文龙给撵上了城池,和建奴一心消耗炮灰不同,东江镇的亲兵损失也很重。
因为亲兵必须要压阵,不压阵的话,这城池早就易主了,双方在杂兵当中都夹杂着精锐,目的就是为了压制住对方。
城上参与防守的火铳手越来越少,一个是因为阵亡,另一个,则是卢象升的保存实力,火铳手的存在,就是压制对方的弓箭手,在几个回合下来,建奴的射雕手也慢慢的减少。
伴随着射雕手的减少,火铳手也开始减少,目的则是给皇太极造成一个城中敌人弹尽粮绝的假象。为此卢象升不得不用死命令控制了火铳手的出战。
毛文龙要说不满,那也是有的,虽然当初的时候说定由自己打头阵,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但卢象升也太过于稳了,对于几次毛文龙的求援,他都是视而不见。
这短短的几日,东江军损失不下三四千人,而城池下的损失则是比这高得多,那个数字,让皇太极很是脸色难看。
双方都是为最后一口气在拼命,城头的火铳声基本没了,而城下的弓箭也是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就是靠搏命了。
后金其实也是有火器部队的,不过这火器部队没有明朝的庞大,再加上劳师远征,许多物资慢慢的被消耗完了,建奴不是没有推着有红衣大炮的车进行攻击,但慢慢也停止了。
因为火药不好弄,特别是这硝石,建奴的来源很少,在双方的红夷大炮相互问候中,这消耗的物资也是很快。
没了火器的帮助和威胁,双方差不多都是肉搏了,毛文龙像个救火队员,整天带着自己的亲兵到处支援,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部的亲兵损失都很大,更不用说杂兵了。
东江镇这次差不多是伤筋动骨了,毛文龙见对方也是支撑不住,连忙问卢象升,大军何时能全部反击?
“不急,不急!你们看皇太极帐篷,每天还是人那么多,更何况正黄旗可是没有投入战场,这摆明了是等最后关头发力。我们都忍了那么多天,怎么能功亏一篑?”
卢象升冷冷的开口,在这几天的战斗中,他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从文官到武官的身份转变,他更是强势一点,毕竟杀手锏还是在他的手上。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我现在手中没有兵了!”毛文龙有点愤怒的大叫,这些兵可都是他的本钱啊!
“不要和我说这个,总之,正黄旗不动,我军也是不动!”卢象升冷冷的开口。
毛文龙一听,无奈了,他没有想到战斗会这样的惨烈,对此,他心里只有暗暗祈祷,皇太极能赶快把自己手中的精锐放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