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皇帝我怕谁-第四百八十章 廷议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其实说白了,太子就是皇帝的继承人,虽然当了太子就不一定能够当上皇帝,但是可以说,这是当皇帝的第一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明朝时,朱和尚为了达到家天下的目的,专门提出了担任太子的条件,那就是立嫡不立长,但是自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朱棣又推翻了自己老爹的规矩。

    如果照那个规矩,这皇帝是轮不到他当的,必须得建文帝的孩子接着当,但是等到了自己确定继承人的时候,老朱考虑好久,还是让大儿子担任。

    这个就是农耕文明有别于草原文明的地方,草原部落的传统是小儿子继承老爸的遗产,至于大儿子,因为长大成人,早就可以自立,自己打天下去。

    这其中没有什么对错,只是环境不同罢了,但是在古代的华夏,因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不管民间也好,皇室也罢,这嫡长子都是非常有机会继承家业的。

    不像朱由校的老子朱常洛,为了一个太子之位,足足争了十五年之久,本来朱慈焌作为皇后所生,这是正儿八经的嫡子,同时又因为以前的皇子都夭折了,他算是长子,按理当这个太子是没有问题的。

    但坏就坏在当初的时候皇子夭折的太多,在明朝,甚至是清朝,皇室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够存活下来,哪怕他们比民间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物质条件。

    所以大臣们对此还是有意见的,当陆东源刚在朝会上把这个事一公布,让大家议一议,马上就陷入了巨大的争论。

    “陛下,臣以为皇子年纪尚幼,而陛下正春秋鼎盛,大可等到皇子成年再议,况民间旧习,为保幼儿无灾无病,尚以贱名呼之,为的是更好养活。

    皇子生于皇家,本就是富贵之命,更是容易引起上天觊觎,年幼之子贸然贵上加贵,恐反伤皇子,臣之见,还是等皇子年长再议!”施凤来作为首辅大臣,首先提出了他的意见。

    “首辅之言,臣赞同!”徐光启站了出来,开口道:“近年来皇室血脉稀薄,虽孔夫子曾言不怪语乱神,但还是得避讳一下,如此对皇子更有好处!” 

    施凤来和徐光启两人没有说的潜台词是,现在皇子还在襁褓之中,到底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就册立太子,有点太儿戏,万一挂了呢?又要重来一次,麻烦!

    毕竟册立一次太子可不是说立就立的,册立为太子后,所有的班底都要配齐,什么祷告仪式就不用说了,只是花点钱,折磨人而已,但东宫可是要设的。

    这东宫一设,人员就要配置好,但问题是太子只不过是一个奶娃娃,这根本就不能搬到东宫住,让老师怎么教?让东宫的官员怎么辅佐?

    所以这是不现实的,开玩笑嘛!最少也得等皇子大一点,能够独自居住才能设太子。

    陆东源自己也认同这两人的判断,说实话,如果不是形势需要,他也是不想早早把这个事提上议事日程的,这年头,别说小孩子,就是自己这个做皇帝的,可能一个感冒就会没命,没法,医疗条件差啊!

    “两位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但是朕已经死过三个皇子,这是第四个,所谓事不过三,既然朕乃天子,皇子应是受上天垂爱之人,朕想册立太子,讨一个好彩头!”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有此想法,皇室血脉岂能当儿戏?况现在皇子还在襁褓之中,能否成年,是否聪慧,是否健康,是否适合继承大统都乃未知之事,陛下仓促立之,以后岂不是麻烦?” 

    说这个话的,是张瑞图,他的想法也和施凤来等人差不多,而且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皇子的未来谁都不知道,万一皇子是个傻子,那怎么办?

    这样的事又不是没有,因为张嫣曾怀过死胎的缘故,皇子出生的时候身体并不是很好,谁知道以后能不能活,能不能健康成长,不成傻子?

    陆东源听了这个话,就有点不高兴了,但是却又不能发火,毕竟现在讨论的是继承人的问题,大臣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这是必须的,自己还不能说什么。

    再说自己也不敢乱说什么!别小看了文官们的战斗力,为了这些个事情,文官们可是连皇帝都不怕的。像自己便宜老子立太子,文官们和大臣可是争了十五年。

    “其他人还有没有意见?”陆东源转身问道。

    “臣反对册立太子!”温体仁见内阁的人纷纷表态,自己站出来不算太突兀,所以他站了出来,开口说道:“皇子年幼,陛下春秋鼎盛,不必操之过急!”

    “臣也赞同!”周延儒见温体仁站出来了,连忙也跟着开口说道。

    “臣赞同!”毕自严想了想,开口说道。

    “臣赞同!”阎鸣泰也开口说道。

    “臣赞同!”更多的大臣也发表意见了。

    到了最后,在场的官员全都异口同声的开口反对册立太子,至于原因,则是各有各的。 

    陆东源看着一众大臣,半天没有说话,好久,他才淡淡的开口说道:“既然诸位都表达了你们的意见,那,朕也说一说!”

    陆东源一说话,一群人就静静的听着,想看陆东源怎么说!

    “首先,朕要说一个事,最近朕的身体不好,长期不能料理国事,特别是上次晕厥,朕醒来后想了好久,感觉长期这样,不是个事!

    去年朕就大病缠身,今年又一样!朕就怕有不忍言之事发生,所以,早早确立继承人,对江山,对社稷,都有好处!

    朕在病榻之上,翻看过唐史,对里面的内容还是感悟良深,宋太祖之兄终弟及,其实也是对唐史的纠正!特别是纵观近百年来,皇室子嗣稀薄,父皇竟然暴病身亡,朕,就更是内心忐忑!

    深恐身为皇室之罪人!其实诸位为何反对朕立太子,更深的意思朕明白,怕所托非人,幼儿天子,不利于江山社稷。故此,朕在此有个提议。

    那就是把信王册封为摄政王,假如朕身故,则由信王直接当皇帝,汝等以为如何?”

    陆东源这个话一出,大臣们直接就炸了!这个太劲爆了!

    “臣反对,按礼法而言,陛下有皇子,如何能让信王继承大统?”施凤来马上就开口,他感到很是头疼,这事怎么能这样。

    “这个提议乃无稽之谈,皇子在,如何能让信王继承大统?”毕自严想也不想的就开口反对。

    “陛下可知宋时耶律洪基叔侄之事否,若处理不好,则更是混乱,窃认为,信王不宜立为继承人!”徐光启皱着眉头的开口说道。 

    温体仁一听,感到很是兴奋,但是这话不能明确啊,他想了想,还是觉得暂时观望一下。

    温体仁不说话,周延儒也不敢随意发话,他在思考这其中的利弊,想了好久,他也是决定暂时观望。

    御史们本来就是深受儒家礼法熏陶的人,当初为了个国本之争,能争个十五年,他们怎么会同意?毕竟现在皇帝还没有嗝屁!所以他们一直在反对。

    陆东源其实也在后悔,心中恨死了骆养性,如果不是他那突然的一嗓子,自己也不会那么的被动,完全可以慢慢的布局,但是现在自己却要把继承人的位置向信王推。

    虽然是出于平定议论的目的,自己都宁愿把皇位让给兄弟了,你们其他人还能说自己是冒牌货?有那么傻的冒牌货吗?所以,思前想后,陆东源觉得还是把这火往信王身上烧比较好!

    “那不如这样,册封信王为辅政王,信王贤良,皇子未成年之时,由信王代为辅政,若皇子未成活,由信王直接登基,继承大统,诸位以为如何?”

    陆东源的话让一群人又吃了一惊,皇帝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定要把信王给提拔起来,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兄弟感情好啊!

    想到这,一群大臣的反应不一,徐光启想了想,站了出来,开口道:“臣还是反对,兄终弟及之事,隐患良多,不适于我朝!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操之过急?”

    徐光启说道这里,又想了想,开口说道:“更何况目前民间流传着关于陛下身世的谣言,不仅民间有士子参与其中,就连朝中官员也有涉及,此事,必不如表面之简单!

    陛下现在提出此意见,反而可能会受别有用心操纵,故此,臣建议暂停此议,彻查此案!万不可任由人满口胡言,陛下身为天子,安可受非议!”

    “徐阁老,你此言是何意?”有人不满了,听到徐光启直接把这谣言之事正儿八经的提了出来,还说朝中有大臣参与,有人坐不住了,温体仁冷冷的问了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