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身,该出手时就出手
1964年10月15日,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一个普通的家庭迎来了新的成员——马云呱呱坠地了。为一个男孩子取名为“云”,马云的父母大概是希望马云能够听话懂事、乖巧可爱,但马云一天天长大,性格也越来越调皮,静不下来的他隔三岔五就会闯祸,让父母很是头疼。
马云的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马云的母亲是唱苏州评弹的演员,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小时候的马云经常是一包瓜子、一块方糕,在茶馆里听着杭州大书、苏州评弹度过一天。得益于此,马云自小练就童子功:能用最直白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成年之后,马云自己也对此引以为豪:“现在我讲故事的水平比很多人好,有茶馆的功劳。”时隔二十多年之后,震惊中国互联网界的“西湖论剑”,其创意就是诞生于一家茶馆里。
自由自在,野蛮生长的马云虽然在这样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却并未养成“文雅”的习性,反倒是喜爱“行侠仗义”,四处为朋友“两肋插刀”,经常因为打架的事情被老师批评、被父母教训,但马云并不在乎,只要需要他出手的时候,他绝不会犹豫和手软。
其实,马云并不是惹是生非、以打架为乐的坏孩子,他之所以总打架,是因为不想忍受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正。马云的爷爷是国民党的保长,在马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人们对家庭出身还是抱有很大成见的,身为“黑五类子女”,马云从小就在同伴的欺负和旁人的白眼中成长。
有一次,马云和同学在家里玩儿,忽然有几个人冲到家里要打马云的爷爷,小马云冲上去想要保护爷爷,却被其中一个人推到一边,还凶神恶煞地指着马云说:“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
这句话在语文课本中也有,在上语文课时,当老师念到这一句时,当时目睹了马云被欺负的一个同学扭脸冲马云做了个鬼脸。这让马云很伤自尊心,他将一本书朝那个同学丢了过去,那位同学也不甘示弱,将自己的书包朝马云脑袋上砸去,书包里的铁文具盒将马云砸得血流如注。
外界环境的影响,令马云十分酷爱阅读武侠小说,在那个武侠世界中,马云幻想自己就是仗剑走天涯、惩恶除奸的大侠。受到小说的影响,马云希望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成为一名“大侠”,路见不平,挺身而出。
虽然马云生得很瘦弱,但打起架来,从不胆怯,即使面对的是人高马大的对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和对方“单练”,即便最后会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在气势上一点不会削弱。“我从小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成年后的马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时,如此总结道。人最可恨的就是胆小窝囊地过一辈子,马云自小就不肯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他的勇气是与生俱来,并且在生活的磨砺下愈来愈强大的。
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很多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打架,让马云缝了13针,也因为打架,马云的父母将他转学,希望他能够在新环境中安生一点。但马云依旧“恶习不改”,时常会有家长来马云家告状。
当时,无论是家人还是老师,都对马云不报以希望,他们认为这个孩子顽劣叛逆,将来一定没什么出息。只有马云自己清楚,自己并不是爱打架,也不是喜欢用拳头欺负别人,他只是用拳头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捍卫朋友的尊严,如果谁欺负他、欺负他的朋友,那他一定不会就这样算了。
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在马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马云不服输、仗义勇敢的性格从小就具备,人们只看到了马云顽皮不听话的缺点,却没有看到马云坚韧不服输的优点。在马云之后的创业过程中,他总是能化不可能为可能,做到别人所不能及的事情,就是因为他年幼时就已经形成的品质。这种品质在日后的磨砺中,愈加珍贵。
怀疑自己但不要怀疑信念
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马云是邻里间闻名的“小魔头”,大人们都以马云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跟马云学坏。虽然马云是人们眼中的“坏孩子”,从小到大,功课也一直不好,但他并不是真的自甘堕落,当他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所迸发出的热情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13岁那年,马云还在读初中时,他的班上来了一位教地理的女老师,这位女老师年轻漂亮,教学风格很活泼,常常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些好玩的故事和她自己的亲身经历,马云很喜欢这位老师。
有一天,这位老师无意中的一个故事,彻底改变了马云的一生,开启了马云人生的另一扇门。这位老师说她有一次在西湖边游玩时,遇到几个外国人问路,周围的人都不会英语,没人能作答,但是这位老师的英语很好,她一一解答了外国人的问题,那些外国人很高兴地连声称赞她。最后,这位老师总结道:“同学们,你们不但要学好地理,更要学好英语,不然当有外国人问你的时候,你回答不上来,会给中国人丢脸的。”
这本是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却令马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老师的话让马云如醍醐灌顶,从那天之后,马云便开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英语。他可不想在外国人面前丢中国人的脸!回到家后,马云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6角钱,买了个小喇叭,天天苦练英语,立志成为“杭州英语第一人”!
马云的变化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英语的学习还没有普及,马云每天听着收音机,念着ABC,起初让父母担忧了一阵,但看到他专心学习,不会再出去闯祸,也就任由他去了。没有什么基础的马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咬着牙坚持了下去。
当他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口语后,便骑着自行车跑到西湖边上,找游西湖的外国人“切磋”,很多英语学习者怕丢脸,不敢大声说,可是马云不怕,他不怕被人嘲笑,也不怕丢脸,凭着想要学好英语的信念,凑到那些外国人身边讲英语。为了和外国人练口语,马云也会为他们充当导游,在美丽的杭州一边游览,一边练英语。
就这样,马云的口语一天天流利起来,这个昔日被老师看不起的差学生,竟然能够操着一口地道的英语和外国人对话,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有时候,和马云交谈的外国人都以为他是从欧美回国的“小华侨”。经常出去做导游,和外国人练口语,既锻炼了马云的英语水平,更增长了他的见识,积累了人脉基础。
有一次,马云在杭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的门口偶然邂逅了一对来杭州旅游的澳大利亚夫妇。马云毛遂自荐,要为他们当导游。这对夫妇欣然接受了马云的帮助,在几天的快乐时光中,马云和这对夫妇成了朋友。之后的很多年,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像笔友一样,分享着彼此身边的趣事。据马云后来回忆:“在和这些外国人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外国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了解到外面还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建立在兴趣之上的能力,令马云很有成就感。他并不是不求上进的孩子,但凡有了目标,他会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去达成,他说人生的成功就是一次次失败的积累,只要不把他打死,还会再来过。只要不放弃,就是成功的开始。
在英语上的努力执著可以看到马云拼命的劲头,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马云能够在日后成为互联网界的引领者,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在2004年12月28日,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的颁奖典礼上,马云榜上有名,为他颁奖的是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张瑞敏风趣的颁奖词准确地囊括了马云的性格:“他热心做媒,撮合百万意中人;他牵线搭桥,链接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你在他那里登记个名字,他让你挑选整个世界。”
马云的致辞却是很谦逊,他认为自己的成就不过是因为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而已。
“感谢CCTV,也感谢所有的评委,我的客户,还有我的同事,是大家把我的梦想变成一个现实。五年以前,也是这个时候,在长城上,我跟我的同事们想创办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我们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们的网络,当时这个想法,很多人认为是疯子,这五年里很多人认为我是疯子,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中国人想创办全世界最伟大公司的梦想。1999年的时候,我们提出要做80年,在互联网最痛苦的时候——2001年和2002年,我们在公司里面讲得最多的词就是‘活着’。如果全部的互联网公司都死了,但我们只要还跪着,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赢了。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谢谢大家!”
这就是马云,一个信念至上,即使被全世界反对也不会退缩的人。
对冬天要预先准备和坚持
英语的优秀并不能为马云加分多少,马云的求学之路一直不平坦,调皮好动的他虽然也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因为成绩落后,尤其在数学方面的劣势,令他上大学的愿望很难实现。马云很有自知之明,他说自己:“我大愚若智,其实笨得很,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了。”
马云在第一次参加高考时,数学只得了1分,“光荣”落榜。觉得考学无望的马云不想在家里白吃白喝,就和表弟一起外出打工,想要赚钱养活自己。但是,在马云初涉社会时,现实又一次打击了他。马云和表弟一起去一家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宾馆录用了马云的表弟,却把马云拒之门外。宾馆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马云的表弟长得又高又帅,而马云又矮又丑。
因为相貌遭到拒绝,令马云暗自嗟叹。不过马云并没有灰心,他四处找工作,只要能够赚钱,他什么都肯干,他当过秘书,做过搬运工,后来通过父亲的关系,他到《山海经》《东海》《江南》等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他帮杂志社的人将书刊扎在一起,25本扎成一包扔到三轮车上,然后送到火车站或者其他的发货地点。
18岁的马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都用力蹬着那辆笨重的三轮车,努力完成工作,这样每天就可以赚到一元钱。好像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马云除了埋头蹬三轮车,卖苦力,似乎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如果他一辈子就这样别无所求,只求温饱的话,我们也就见不到日后叱咤网络界的大亨马云了。马云虽然做着低贱的工作,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自己。
就像他自己说的:“眼下的困境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心存理想,把握自己的未来,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改变自己。”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救赎。马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浙江舞蹈家协会,他为协会主席抄写文件的时候,读到了一本令他震惊的书——路遥的代表作《人生》。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坎坷的生活道路令马云感同身受,高加林很有才华,他对理想有执著的追求,虽然每一次在他即将靠近理想时,总会有一种阻力横在他面前,令他失去机会,甚至不得不跌回原点,重新开始,可是,高加林始终不屈服命运……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可以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的。《人生》感染了20世纪60年代很多人,也包括马云。《人生》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在马云人生中那段最失意、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为马云点燃了希望之光。马云一遍又一遍翻看这本书,他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更被主人公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
这个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滑铁卢”的少年从书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坎坷和苦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马云想这就是上天对他的考验,他不能因为这一次考验的失败就从此认命,他合上书,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再次走入学校,备战高考。马云的这个决定虽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但他们也隐隐为马云担忧,毕竟以马云的成绩,就算复读一年,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
没有尝试过,就没有认输的权利。马云努力学习,开始了艰苦的复读生活,他的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复读班和家里。经过一年的拼搏后,在19岁那一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不过幸运之神还是没有眷顾马云,第二次高考,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成绩离大学录取分数线差140多分,马云再次落榜。
拿到成绩单之后,父母也对马云读大学这件事不抱任何希望了,他们觉得当务之急应该让马云学一门手艺,好能够养活自己。“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你不是学习这块料,还是去做个临时工,或者学点本事吧。”
父母的话令再度失败的马云心里很憋屈,他不想就这样认输,也不想自己从此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他将自己当做《人生》中的高加林,即使面对再多的阻力,也不停下对理想追寻的脚步。于是,不顾父母的反对,马云开始准备第三次高考。
死扛下去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马云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便只好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抽时间复习。他白天打工,晚上就去夜校读书,连轴转的高负荷令马云感到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他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胸中怀着对明天的希望,同时也充满了对眼下难挨时光的失落之感。
那时候,一部从日本引进的电视剧《排球女将》正在电视台热播,《排球女将》这部电视剧深入人心,其中的主演小鹿纯子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偶像,不论是五六岁的小孩,还是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都对小鹿纯子的笑容着迷,马云也很喜欢小鹿纯子,他尤其欣赏小鹿纯子永不言败的精神。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和鼓励下,马云第三次高考的复读之路才能得以坚持下去,他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到礼拜天,就早早起床,骑车到离家有一个多小时路程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复习功课。浙江大学图书馆里学习的人很多,座位根本不够用,如果去晚了就没地方坐了。为了能安心学习,马云便和其他想在图书馆学习的人展开了一场“占座竞赛”。
但马云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占到座位,有的时候,稍微去晚一些,座位就全被占光了,这个时候,马云就会和其他同样没有占到座位的人去“抢占”提前离开图书馆的人的座位,俗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在占座的过程中,马云意外地结识了五个死党,他们六个人在熟识之后,便常常在学习之余,躺在浙江大学的草坪上,畅想考上大学之后,出人头地的美好生活。那时的他们,谁也想不到十几岁结下的情谊,会延续几十年,在马云日后创业的道路上,这五个人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
少年不识愁滋味,几个少年那时还想不了那么长远,只想考上大学,开始新生活。马云虽然努力,成绩也都有所提高,但他的数学依旧是他的“短板”,这会为他的总成绩拖分不少。在马云准备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教他数学的余老师不知是用激将法刺激他,还是真的对他的成绩失望,对马云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余老师的话令马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憋着劲走进考场。从考场出来后,马云和学习好的同学对了答案,他自信地说这一次他的数学肯定能及格了。后来,成绩下来,他的数学成绩是79分(那时的数学满分是120分)。
虽然不是个高分数,但对于数学成绩一向不好的马云来说,绝对是高分。能考到这样的分数,得益于马云的“急智”,在考数学那天早上,马云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背得滚瓜烂熟,考试的时候,他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还真让他考及格了。
大家对马云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表示惊讶时,马云自己说这是因为他运用了独门武功才过关的。马云的独门武功除了背诵公式外,他还将每种题型都背了一遍,把数学题当做文科来做,恐怕也只有马云能够想得到。
不过,即便数学考出了79分,马云的成绩离大学本科分数线还是差5分,他只能上专科,马云自己倒是知足,觉得能够上大学就很不错了,比起之前打工做苦力的日子,能够进高校读书让马云觉得很幸福。此时,一直不肯眷顾马云的幸运之神又掉了一个大馅饼砸到了马云头上,就在他准备到杭州师范学院读专科时,因为一个“特殊原因”被调剂到了本科专业。
由于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刚刚专升本不久,英语本科专业出现了报考人数少于计划招生人数的难堪情况,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外语系的领导们就破例做出让部分英语成绩优秀的专科学生“直接升本”的特殊决定。就这样歪打正着,考上专科的马云由于他出色的英语成绩,被调剂到了本科的英语系。
生活终于对马云展露出晴朗的一面,马云在经历了几番磨砺之后,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带着兴奋和好奇,马云走入四年的大学生活。这来之不易的结果并非平白无故砸到马云头上,如果马云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就放弃理想,如果马云因为旁人的不赞同就放弃复读,如果马云不能忍受学习的枯燥,那么,大学校门也就不会为马云打开,也就没有了现在的阿里巴巴。
“我觉得影响我的人挺多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影响我:路遥的《人生》影响过我,金庸的《笑傲江湖》影响过我,《阿甘正传》里面简单的阿甘影响过我,《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影响过我,还有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朋友,他们都影响过我。但是,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影响你,重要的是你能从每一个影响过你的人身上找到各种机会,然后不断学习,从而反过来影响别人。”马云对他不断成功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在马云看来,自己的成功是不断坚持的结果。
英雄不问出身,只问自身的努力和志向,马云凭着自己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坚持,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的镁光灯下,令人瞩目。
做事情,先学会做人
1984年,20岁的马云进入大学学习,英语系的课程对马云来说是小菜一碟,从小打下的英语基础令马云在英语系如鱼得水,轻轻松松就能稳坐英语系的前五名。从小成绩不好的马云,在大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因为不用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马云就将更多心思放在了课外活动上,他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
马云将机敏灵活的劲头放在学生会的工作上,令他在学生会混得非常有名,很多人都知道了马云这么个人物。马云不仅当选了学校学生会主席,还当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一个普通的二流学校的学生能够当上市学联主席,在当时看来很不可思议。马云不但为自己争了光,还为学校争了光。
大学四年的生活是马云青春时期度过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1985年,马云读大二的时候,曾经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结识的那对澳大利亚夫妇邀请马云去他们那里玩儿。那是马云第一次出国,他在国外的那段时间,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多辽阔。正是那一次的出国经历,改变了马云的观念,令马云有了一个开阔的世界观,为马云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不过,还是大学生的马云还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怎样,他只是将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上了大学的马云虽然不再打架,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气概一点也没丢,当同学们有困难,需要他帮忙时,他总是义不容辞地出手相助。
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同学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被取消了原本属于他的研究生考试资格,这位同学不知道该怎么办,便去找马云帮忙。虽然马云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很一般,但马云觉得失去考研究生的资格,会对这位同学的前途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位同学的成绩很不错,如果不能考研,毕业后他就会被分配到老家工作,才华无法得到充分施展。
惜才的马云拍拍胸脯,答应帮忙。马云开始四处找人替这位同学求情,他找到班主任、系领导、院领导,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花了两天半的时间,才说服了他们,同意恢复那位同学的考研资格。
那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之后,便和马云失去了联系,很多人都说那个同学“忘恩负义”,马云帮了他这么大的忙,他却“杳无音信”了。马云自己倒是觉得无所谓,他帮人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感谢的。之后的几年,马云忙于工作,很快就把这件事忘记了,但他没想到,在隔了近十年之后,一次马云在深圳出差,忽然跑来一个人,激动地拉住马云的手说:“我听老同学说你到了深圳,所以专门从广州赶来看你。”
马云定睛一看,眼前这个人正是当初在自己帮忙下,走进考研考场的那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这位同学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与马云见面时,他已经是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广州分公司的总经理了。
当时马云正处于创业的低潮期,这位同学听说马云的情况后,主动帮马云联系业务,介绍人脉,让马云感到很温暖。每当想起这些无心交上的朋友,马云便觉得宽容与善良之心的可贵,他说:“虽然也有被出卖的伤痛,但一颗善良宽容的心,总能交上一大把真诚的朋友。现在不定什么时间,会突然有个朋友打来电话:‘马云,最近怎么样,有事需要帮忙一定要告诉我。’”
如果不是马云为人宽厚,自然也不会有这些好友围绕在身边。上天虽然给了马云很多坎坷,但也给了他很多阳光,最让马云欣慰和感到幸福的应当是在大学时,他便找到了可以相守一生的伴侣张瑛。
张瑛是马云在大学一年级便认识的,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相守,一路走来虽然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坚持和信任。毕业之后,他们便领了结婚证,张瑛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马云,是马云生活和事业的得力伙伴。张瑛后来曾这样说:“马云不是个帅气的男人,但我看重的是他的为人……”
提到做人,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认为做人有什么难的,先把事业做大了,把钱赚够了,就算为人再差,也没什么关系。但马云始终认为“做人”比“做事”重要得多。只有做人成功了,做事才能成功。
注重自己的名声,遵守诺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学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到了1988年,24岁的马云大学毕业了。马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顺利进入电子工业学院(现在改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这个机会可是很难得的,在当年杭州师范学院500名毕业生中,马云是唯一一个能进入高校任教的,这是让很多人眼红的职位。
不过,当时改革开放已经有十个年头,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要么出国深造,要么下海经商,马云这么活跃的一个人,自然也不会甘心一辈子留在校园里过平淡的生活。估计到马云可能会有别的想法,在马云的派遣证发到手之后,学院的老领导亲自找他谈话:“马云啊,你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你可要好好珍惜,你肩上扛的可是我们杭州师范学院的牌子,你可不能搞砸了,我们来打个赌,看你能不能做5年的英语老师。”
老领导和马云定了一个5年之约,马云为了不辜负老领导的期望,便痛快地答应了。收拾好行李,马云便去了单位报到。马云任教的电子工业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理科专业有很多优秀教师,但在商务、外贸、外语等专业上,师资比较贫乏。擅长英语的马云,对国际贸易等方面也有着深入的研究,所以,马云很快就成为了英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
任教不久后,马云就到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英语,那个时候,很多老板都想将生意做到国外去,可是因为不懂英语,常常会吃亏,所以,就在英语学习班报名,学一些简单的英语。这期间,马云结识了一大批做外贸生意的老板,不但丰富了外贸知识,还为日后的人脉拓展打下了基础。
因为和不同阶层的人接触,马云的肚子里攒了很多故事,他会在课堂上适时地讲出来,令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马云上课很有一套,不光生动有趣,他的课还很有感染力,一些从来不敢开口讲英语的同学,在他的课上也敢大声开口。每次当马云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去听,教室里常常是人满为患,马云对此还是很自豪的,他说:“我研究过李阳的疯狂英语,要是我加入进来,风头会盖过他,我的秘籍是真能叫人脱口讲外语。”
马云不喜欢一言堂的死板教学,他认为考试考得好,并不能说明问题,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欢声笑语中主动掌握一门语言。所以,马云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全英文式的教学,一开始很多学生不习惯,会有抱怨,但时间久了,他们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马云在课堂上总会想尽办法令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让他们像自己一样,真正爱上学英语。
虽然当大学老师,马云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八九十元,以马云的能力出去闯荡,一个月挣的只会多,不会少。但马云因为当初答应了老领导起码要在大学干满5年,便一直潜心在高校“修炼”。
马云日后表现出的口才能力,可以说正是那几年在高校任教打下的基础,他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因材施教,对他在之后的创业经商之路上,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从这个细节上看,马云后来能够创业成功,与他在高校的“潜心修炼”有一定的关系,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才让马云的下一步能够走得更稳妥。
也正是因为马云守住了和老领导的那个诺言,他才能够留在学校里,那段教书育人的日子,是马云厚积薄发的基础。不但累积了人脉,沉淀了心性,还结下了日后创业的好伙伴。
阿里巴巴最初跟马云创业的18个元老,有几个就是他的学生和同事,诸如周宝宝、韩敏、周悦红、戴珊、彭蕾等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的那几年,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后最核心、最忠诚的创业团队。
附演讲原文《文化是企业的DNA》①:
前两天我刚从美国回来,在美国参加会议的时候有人问我,我的英语是哪里学的,我说中国杭州师范学院!——在我们公司,尽管有来自北大、清华,也有来自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学生,但是如果你在我公司问哪所学校最好,员工都会说:杭州师范学院!没办法,因为在阿里巴巴,他们只能这么说。(全场笑,掌声响起)
我是杭师院的本科文凭,很多学校想要聘我这个那个的,他们认为我是阿里巴巴的CEO,至少也应该搞个博士头衔,可是我觉得杭师院挺好的。
创业是为了教书
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因为对于我创立阿里巴巴,大家也都是这么以为的。可是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我也会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是将来的社会所需要的。不光是书本的知识,还有社会实践。我想出来创业,不管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一些经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招聘时,我们曾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学校指导学生就业的套路是一模一样的,这其实挺可怕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听话的学生,而是能干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个性强的学生!
在招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需要从一、二年级就开始让大学生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不能等到大四的时候再告诉他们,这个时候已经迟了。大学里要学习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文化是企业的DNA
1.使命感——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我们的目标:第一个是做102年的公司;第二个是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第三个是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当一个企业确立了目标之后,就需要进入下一个思考。什么是那些伟大企业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2003年,我们阿里巴巴在B2B领域已经是发展很好了。怎么走下去,我很迷茫。当你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第二、第三可以跟着第一走,但是第一没有参照。那时我凭什么做出一系列决定,就是凭着使命感。
爱迪生企业的使命是什么?Light to world(让全世界亮起来),从企业CEO到门卫,大家都知道要将自己的灯泡做亮、做好,结果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
我们再看另外一家公司——迪士尼。迪士尼公司的使命是Make world happy(让世界快乐起来),所以迪斯尼所有东西都是令人开开心心的,拍的戏也都是喜剧,招的人也全是快乐的人。
还有一家公司TOYOTA(丰田),它的服务让全世界都懂得尊重。有一个故事,在芝加哥的一个大雨天,路上一辆TOYOTA车子的雨刮器突然坏了,司机傻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从雨中冲出一个老人,趴到车上去修雨刮器。司机问他是谁,他说他是丰田公司的退休工人,看见他们公司的产品坏在这边,他觉得有义务把它修好!这就是强大的使命感和企业文化,才使得每个职员将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使命感的驱动下,才会诞生今天的迪士尼、今天的丰田。
我们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围绕这个目标,任何违背这个使命感的事情我们都不做。所以有人会很奇怪地问我们:“你们凭什么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啊?”我说:“我们凭我们的使命感。”我们推出一个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产品是否有利于生意。我们推出“支付宝”也是这个原因。
2.价值观——企业生存的“六脉神剑”
我们思考: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是我们最需要的?于是,阿里巴巴就约法三章,提出我们的六大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六脉神剑”。
a.客户第一
说员工第一,这太假,有可能变成大锅饭;说股东第一,则有可能重复安然(美国大公司,后破产)的旧例。我们坚持的客户第一,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客户。
b.重视诚信
阿里巴巴讨厌那些不讲诚信的人。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发现“回扣”的事很暧昧:给回扣我们公司能够活下来,不给回扣则有可能倒闭。于是,我们公司在刘庄专门开了个会议,我们后来称之为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当时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公司永远不给任何人一点回扣,如果谁给了回扣,就请离开公司。这个决定很痛苦,我们发现伟大的决定都是痛苦的,但痛苦的决定却不一定伟大。
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知道跟我们阿里巴巴合作是不会给回扣的,我们宁可把这笔钱用在提高服务质量上。
在公司的采购上,我们在合同上也同样写明了合作公司不准给回扣,哪怕只是一颗糖,你也得给我拿回去。如果发现哪个公司这么做了,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和它合作。我们相信,我们不需要进行桌下交易,这样的伙伴也不会好的。
c.使命感驱动
阿里巴巴是使命感驱动的公司,是有着明确目标的公司。
d.敬业
有些年轻人经常是一上班就一个劲地抱怨:真没意思,待在这里工作真没意思。我就奇怪了,既然没意思,为什么不辞职呢?这就是没有敬业精神。
我不喜欢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看人往往是这个人还不错,这个人马马虎虎啦之类。而领导者则往往能看到人的潜力,同时他又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比如军队里的参谋,他提供了25个方案,而参谋长就是从这25个方案中找出3个,而师长的任务就是从这3个中挑出一个来做,其他的交给别人。这就是领导者应该有的魄力以及担当。
我现在发现很多人一离开一个公司就开始骂这个公司,这样那样不好。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离开一个公司时,不要抱怨,抱怨只会让你更不受人尊重,这是没有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体现。
美国有个GE公司(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公司竞争很激烈。两者竞争激烈到GE出来的员工认为“我再烂,我也不去西门子”;同样,西门子出来的人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一个GE出来的人如果进了西门子,当西门子这边的人问起你在GE那边是怎么做的时候,你说了,对不起GE那些曾经和你一起拼搏的兄弟和老板;你不说,又对不起现在的新同事。所以这些员工才坚决不去竞争对手那里。我们一直强调的职业道德,就是这个。
我作为阿里巴巴的CEO,感觉是so far,not so good,so ok!(感觉还可以)但十几二十年后,我不可能一直把CEO当下去,因为后面的年轻人会超越我。我只是一个4×100米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当我跑完第一棒时,是第一名;但你不能保证第二棒还是第一名,如果逞强,就把团队给害了。所以,我在跑第一棒时就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员工也是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必须坚持理想、使命感、价值观,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像DNA一样。这个公司的人可以老去,但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必须继承下来,一代代传下去,才能有不断地创新。
e.激情
激情来得快,去得更快。你可以失败,可以失去一个项目,但是你不能放弃。一个员工第一天晚上很晚下班,疲惫地离去;第二天一早,他又笑着回来了,这就是激情。激情是可以传递的。这样一来,整个公司的氛围就变好了。
f.同一目标
3年前阿里巴巴遇到“非典”,这是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击和碰撞的一次具体体现。我想说的是:在灾难来临时,文化产生的反弹力是很大的。正是因为阿里巴巴有同一目标,才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共同渡过难关。
黑暗中手拉着手走路是快乐的
马云的课堂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当马云在课堂上像表演脱口秀节目一样侃侃而谈时,课堂下的学生就被马老师的风采迷倒了。马云后来的创业伙伴,“十八罗汉”之一的韩敏回忆道:“当时马老师讲课从来不按照书本内容讲,从来都是海阔天空地跟大家侃一些海外奇闻。那时候很多同学大一就报考了英语四级,大家完全就是为了马老师而去考的,大家觉得如果考不过,就没有脸再见马老师了……”
马云能够在学生们之间有这么好的人缘基础,除了他过硬的英语专业水平和风趣、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马云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他不会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会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马云眼中,同学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只要方法得当,他们都能够有所长进,果然,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马云的一番调教之下,居然也能够满口英语,流利大胆地讲出来。
马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弱智的学生,只有无能的教师!”马云自己小时候因为成绩差,被老师轻视,他知道那种被忽视的无奈和痛苦,所以,在他当了老师之后,他绝不会让自己的学生重蹈自己的覆辙。
学生们爱上马云的课,经常会有学生逃课去听马云讲课,这让当时很多同事感到“丢脸”,他们纷纷在私下调课,尽量避开和马云同一时间上课,免得自己的课堂上没几个学生,马云那里的课堂熙熙攘攘。也有同事向马云抱怨,说:“你上课的时候是人满为患,我们上课的时候是形影相吊。”
马云虽然无意中有些“伤害”同事的自尊,但同事们也都很喜欢马云,马云的豁达宽容与乐观不仅为他赢得了学生基础,也为他赢得了同事间的情谊。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马云凭着英语这个支点,撬动了他整个人生。凭借着优秀的英语能力,马云一步一步踏进了自己精彩人生的大门,也赢得了一大批好朋友、好伙伴。
在电子科技学院的那几年,马云买房的趣事是值得说一说的。那个时候,房价虽然不算高,但像马云这样的穷教师,还是攒不够买房钱的,那时候,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住学校分的宿舍。但马云却偏偏迎难而上,他向亲戚朋友都借了点钱,东拼西凑了一笔买房款,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套还算比较大的房子。
那套房子在当时看来价值不菲,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看来,可以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可是,过了几年,在周围的人都能够住进这样的房子里时,马云又把那套房子卖了,在西湖区文化路买了一套接近200平方米的房子,这也就是日后的阿里巴巴创业基地——湖畔花园。稻盛和夫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要高尚一点。”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能够一觉醒来就成为富翁,能够不用为金钱发愁。当物质的提升成为一个人的主要动力时,灵魂便往往会跟不上前行的脚步,而马云却是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沉住气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不但做好,而且快乐,在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
精明的马云在认真生活的同时,也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率先投资起了房产。若干年后,谈起当时的想法,马云说:“如果要我投资房产,我不会投资那些流行的房型。比如说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相反,如果我要投资,我会选择一些比现在流行面积大一点的房子,比如当时的湖畔花园,那是比三室一厅要大一点的别墅,这样我就永远站在时代前面。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把现在的这套抛掉,去买个更好的。”
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阿里巴巴,马云总是站在时代的前面来想问题,所以阿里巴巴才能一直走到今天。在大学当老师的6年里,马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结交了一群日后可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好朋友。
这些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有的是他的同事,还有的是他在兼职夜校认识的老板。这些人跟随马云,无论北上还是南下,总是不离不弃。像昔日的同事,后来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昔日的学生周悦虹、韩敏、蒋芳等。在阿里巴巴创业元老“十八罗汉”中,有一大半就是马云的学生,这在创业案例中是很少见的。
从一无所有到风光无限,从事业高峰荡到事业低谷,这些人始终与马云站在一起,荣辱与共。所以,马云能够在很多年后,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自豪地对全国亿万观众说:“天下没人能挖走我的团队!”
敢说出这样的狂言,马云是有足够底气的。这底气便来源于在大学任教那6年积累下的情谊,这些伙伴应该是马云一生宝贵的积累和财富。只要有这些伙伴在,黑暗之中、低谷之中也能够快乐,只要大家在一起,就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