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汇率的诡计——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钱越变越多的游戏——汇率

    汇率,也称做汇价,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兑换货币时的比率。通俗地说,汇率就是用一种货币去购买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比方说要购买一美元,你得花多少欧元,或者反过来说,要购买一欧元,得付出多少美元。

    一个外星人到地球参观,看到地球上有两棵果树,一棵种在A国,一棵种在B国,都结了果子。外星人很眼馋,对地球人说:“我要买你们的果子吃。”

    地球人说:“好,但要先确定你到哪里去买,到A国去买,1A元1个;到B国去买,1B元1个。”

    外星人说:“那我用1B元买一个好了。”

    地球人说:“且慢!其实你不用花钱就可以,你先从A国借1个果子,到B国去换1B元,拿lB元到A国去,就可以换10个果子,拿一个果子还给A国人,你就白得了9个果子。你再拿9个果子去换9B元,再到A国去换90个果子,再拿这90个果子再去换90B元,到A国去换900个果子——这样下去,A国的好东西都被你买光了!”

    外星人说:“哪有这样的好事!那A国人为什么不到B国去卖个好价格?”

    地球人说:“A国有关方面规定,10A元等于1B元,也就是规定了10个A国的果子等于1个B国的果子啊!”

    这就是汇率在发挥作用。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该商品在国内市场上成本实际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强,肯定好卖,从而促进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必将有利于美国出口商品。因此,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有利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经济带来极大的波动,什么是影响汇率波动的关键因素呢?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简单地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即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人,便会出现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那么该国的货币就会升值;反过来说,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资金就会流出,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量下降,该国的货币也会贬值。

    第二,利率状况。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波动影响很大。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在正常情况下,较高的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该国货币升值;而较低的利率则会发生资金外流的现象,资金流动会造成国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第三,通货膨胀状况。当一个国家开始出现通货膨胀时,这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就高,说明这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就会贬值,所以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反之,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国家物价水平下降,货币购买力上升,货币升值,货币汇率上浮。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状况。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等。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有利于掌握汇率波动的规律。

    一个小小的汇率竟有这样大魔力,可能有人也奇怪,汇率的比价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汇率比价是由国家之间规定的,但是国家在制定汇率的时候一般是根据利率来制定的,经济学上称为利率平价理论,一国利率提升,其他国家的资金就会涌向这个国家,导致这个国家汇率上升,一国利率下降,本国资金就会涌向他国,导致本国利率下降。这是由凯恩斯提出来的,普通读者无须知道汇率怎么算出的,那是专业人士的事情,只要明白汇率的上下波动,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就够了。汇率上升,同样会引起利率上升,汇率下降会引起利率下降,我们百姓可以根据升降情况来判断自己的投资消费决策。

    经济学家建议:汇率和利率一般是同步的,汇率除了影响到出境旅游,海外购物外,汇率的波动还和利率一样,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汇率上升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出口生意;汇率上升的时候,可以多安排出国旅游,或去国外考察,因为同样的钱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币,汇率下降的时候,要避免出国考察或旅游,应多安排海外出口,能换回更多的人民币,总之汇率上升,在海外消费最合适,汇率下降,在国内消费最合适。

    捕捉低风险赚钱机会——套利

    套利是指在一个市场买进外汇、商品或证券的同时,又在另一市场以高于前一市场的价格卖出的行为。说通俗点就是在同一时间进行低买高卖操作,以获得中间的差价。

    在一般情况下,西方各个国家的利息率的高低是不相同的,有的国家利息率较高,有的国家利息率较低。利息率高低是国际资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没有资金管制的情况下,资本就会越出国界,从利息率低的国家流到利息率高的国家。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首先就要涉及国际汇兑,资本流出要把本币换成外币,资本流入需把外币换成本币。这样,汇率也就成为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套利行为的基本诱因是两个市场间的价差超过了买进与卖出的交易费用,而套利活动的结果则使在这些市场交易的相类似的商品的价格保持在买进与卖出所确定的范围内。任何价格如有偏离由交易费用所确定的范围的倾向,都会诱发套利行为,从而迫使价格重新返回到这一范围内。

    假设某一时期1英镑在伦敦与美元的兑换率低于1英镑在纽约与美元的兑换率。如果两个市场上汇率之差超过了交易费用,套利者就会用英镑在伦敦市场买进美元,然后在纽约市场卖出美元换回英镑。两个市场的汇率之差减去交易费用即为套汇者的净收益。但套汇行为将提高买进市场即伦敦的英镑兑换率,降低卖出市场即纽约的英镑兑换率,直到套汇者不再能够获得净收益为止。

    套利交易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一种主要交易手段,国际上绝大多数大型基金均主要采用套利或部分套利的方式参与期货或期权市场的交易。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以及上市品种的多元化,市场蕴涵着大量的套利机会,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潜心研究,及时捕捉,套利交易势必使我们获得稳定的回报。

    套利一般可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种,是利用同一商品在不同交割月份之间正常价格差距出现异常变化时进行对冲而获利的,又可分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两种形式。例如在进行金属牛市套利时,交易所买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属合约,同时卖出远期交割月份的金属合约,希望近期合约价格上涨幅度大于远期合约价格的上帐幅度;而熊市套利则相反,即卖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约,买入远期交割月份合约,并期望远期合约价格下跌幅度小于近期合约的价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套利交易行为。当同一期货商品合约在两个或更多的交易所进行交易时,由于区域间的地理差别,各商品合约间存在一定的价差关系。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与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都进行阴极铜的期货交易,每年两个市场间会出现几次价差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这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机会。例如当LME铜价低于SHFE时,交易者可以在买入LME铜合约的同时,卖出SHFE的铜合约,待两个市场价格关系恢复正常时再将买卖合约对冲平仓并从中获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时应注意影响各市场价格差的几个因素,如运费、关税、汇率等。

    跨商品套利指的是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关联商品之间的价差进行交易。这两种商品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约。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时买进和卖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种类的商品期货合约。例如金属之间、农产品之间、金属与能源之间等都可以进行套利交易。

    交易者之所以进行套利交易,主要是因为套利的风险较低,套利交易可以为避免始料未及的或因价格剧烈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提供某种保护,但套利的盈利能力也较直接交易小。套利的主要作用一是帮助扭曲的市场价格回复到正常水平,二是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同时以较高的利率贷出资金,假定没有违约风险,此项行为就是套利。这里最重要的是时间的同一性和收益为正的确定性。

    在现实中,通常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可能是以很小的概率出现亏损,但仍被称作“套利”,主要是从广义上而言。

    通俗的说,套利就是在同一时间进行低买高卖的操作!

    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中,比较获得人们认同的套利包括ETF套利、期货套利、权证套利等。

    经济学家建议:套利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对套利机会的捕捉上,可以说一个套利计划的成功实施主要靠投资者的耐心等待机会与果断实施计划来完成。

    三个经济学家的辩论——人民币汇率

    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有利有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就是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也能为中国的经济增添新的光彩。

    一天,三位经济学家坐在一起讨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第一个经济学家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第二个经济学家表示反对,说道:“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第三个经济学家总结了一下,说道:“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们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才能神气起来。”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人民币汇率上升的意义。三位经济学家的对话告诉我们,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应该要有大局意识,要有长远眼光,汇率稳定才最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汇率和利率一样,与经济和金融息息相关,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词语。比如,在国内人们使用的是人民币,但是如果在美国,你想买美国产的计算机,就不能使用人民币了,或者你要按照当期汇率支付人民币,总之销售商是按美元收取商品价款的;同样的道理,美国人在中国要买中国的商品,也要按照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进行支付。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但是要拿到国际市场上销售,其商品成本与售价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进而决定了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假如,人民币外汇比率是100美元兑686.78元人民币,购买计算机价格是1000美元,那么根据汇率,你需要拿出6867.8元人民币。

    再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按照l美元兑6.87元人民币计算,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4.56美元(计算公式为:实际价值/汇率)。假如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涨到1:7.0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那么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4.29美元。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产品销售量提高,从而刺激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跌到1:6.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那么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6.67美元。产品的价格升高销售量肯定会下降,这种结果也会阻碍商品的出口。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刺激中国商品的出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进口。

    从上面的分析中人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外国人总喜欢叫嚷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会大大增加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进而影响销售量。同时,人民币升值还会刺激中国大量进口国外的商品。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企业影响比较大,因为进出口企业每天都在与汇率打交道,而且需要兑换的外币数额巨大,一般一个企业采购一批货物发向美国,都是几百万美金,所以进出口企业最需要现金流,也最关注汇率,汇率提高或降低一点,其收益就会增加或减少很多。比如1000万人民按照6.25的汇率可以兑换成160万美元,如果汇率上涨到6.50,只能兑换成153万美元,如果在美国消费的话,就白白损失了7万美元,但是如果在中国消费原来160万美元可以换1000万人民币,目前人民币贬值了,可以换回1040万人民币。多赚了440万,所以美国的出口商更希望人民币升值,而中国的则希望人民币贬值,因为人民币升值,同样的人民币可以换回更多的美元,而人民币贬值,同样的美元可以换回更多的人民币,所以2008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升值,结果导致大量的出口企业倒闭。很多出口企业由于产业没有升级,所以利润一直很微薄,多数是在依靠人民币的高汇率维持着,在各方压力下,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纷纷走向破产,从而使工人失业,并且连带了很多经销商,一起倒闭,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作用下,竟然不少出现了产业危机,比如玩具业。2008年光在广东省注销的企业就有25000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汇率提升造成的。

    可以看出,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首选。近年来,中国的出口额稳步增长,就要归功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经济学家建议: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金融有利有弊。就像三个经济学家讨论的那样,如果人民币盲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投机性短期资本——热钱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它流动迅速,目标是以最低的风险换来最高的报酬。热钱具有:短期、套利和投机的特点。这使得热钱成为诱发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位于中北美洲的墨西哥为了加速本国经济增长,不断采取措施鼓励外资进入。当时,墨西哥的经济前景也被广泛看好。由于墨西哥在进出口贸易中经常出现逆差,政府便采取大量吸引国外资本的方法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到了1993年时,墨西哥外资流入量已经高达300多亿美元,但是其中的投机性资金超过了50%,并且主要投入于证券和货币市场。大量的短期投机资金即构成了热钱,它们大大增加了墨西哥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只要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动,都可能引起资金外逃,爆发金融危机。

    在1994年,墨西哥总统大选,执政党的一名总统候选人被暗杀,政局动荡,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前景的信心动摇。大量资金从墨西哥外逃,仅证券市场外流资金就高达180亿美元。墨西哥的国际贸易逆差迅猛加剧,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为了改善这种情况,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本国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到15%,但这实际上意味着比索的贬值。政府本来希望借此抑制资金外流,不料投资者更加失去信心,热钱外流更为迅猛。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这在现代金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到位后,这场金融动荡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于平息。然而这场金融危机的震撼力已经波及全球,首当其冲的便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等经济结构与墨西哥相似的拉美国家。他们都存在着债务沉重、贸易逆差、币值高估等经济问题,由于外国投资者担心墨西哥金融危机有可能扩展到整个拉美,便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由此引发了拉美股市猛跌。结果仅在1995年1月上旬,短短十多天里,整个拉美证券市场就损失了近90亿美元的市值。这场由热钱酿成的金融风暴,迄今为止都让世界谈之色变。

    国际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行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便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期在将来期满之后,可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此一汇兑差价的利益。由于此举纯属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故与套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倾向的货币,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

    鉴于热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有着如此严重的危害,金融专家们一直在对各种热钱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危机发生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

    1.在热钱危机爆发前,国家已经有着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泰国为例,在1990~1995年,其GDP平均增长率高达9%,而且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泰国国民经济已经连续15年保持高速增长。

    2.外部资金大量流入国内,造成普遍投资过度现象。在1995年,韩国的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34%,1996年便超过了40%,由此导致电子、汽车等一些关键工业以及房地产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

    3.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泰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大量外资投入到房地产,房地产贷款比例高达25%,但是房屋空置现象却很严重。泰国股市、楼市都出现了过度繁荣的现象。

    4.货币普遍被高估。墨西哥在危机前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比索被高估。然而,一旦热钱危机爆发,货币“内虚”的隐患立刻发作,汇率一泻千里。

    总的来说,预防热钱危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汇监测体系,及早察觉外汇在本国的异常流动。

    2.注意政策、制度的可逆性设计,一旦热钱大量外流时,政策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应对和补救。

    3.保持理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而不是追求过度的繁荣,始终是稳定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本。

    古往今来,“投机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并以结果来衡量一切。热钱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它所带来的过热投资,往往违背了经济学的价值规律,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学家建议:热钱会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钱袋子”,什么时候该投资,投资哪方面都要做仔细的考虑,以免自己的血汗钱被套牢了。

    你的钱在其他国家能买到什么——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正如“一物一价”原则成立一样,汇率是可以决定的,或者说汇率是应该决定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产品,其计算就极为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1986年9月,英国著名的杂志《经济学人》推出了有趣的“巨无霸指数”。巨无霸指数是一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数,用于测量两种货币的汇率在理论上是否合理。假设一个巨无霸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而在英国是3英镑,那么经济学家认为美元与英镑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3英镑~4美元。而如果在美国一个麦当劳巨无霸的价格是2.54美元,在英国是1.99英镑,在欧元区是2.54欧元,而在中国只要9.9元的话,那么经济学家由此推断,人民币是世界上币值被低估最多的货币。因为根据一物一价定律,相同的商品在全世界都应当有相同的价格。如果巨无霸指数大于1,则说明在这个国家麦当劳的价格较美国低,反之则比美国高。从汇率的角度说,就是这个国家货币的汇率被低估,或者美元汇率被高估。

    同样的产品在世界各地的货币标价却相差巨大,而且与官方的汇率换算完全不符,因此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眼中,麦当劳的巨无霸已经成为评估一种货币真实价值的指数。

    “巨无霸指数”在英语国家里衍生出了“汉堡包经济”一词。1986年之后的每一年,《经济学人》都要出版一次新的“巨无霸指数”,这个指数也由此风靡全球。对于用麦当劳巨无霸来测量各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经济学家对它的科学性是持有争议的,因为这种测量方法假定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而购买力评价理论是否成立尚无统一定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然而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根据一价定律,相同的商品在全世界都应当有相同的价格,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用现行的货币汇率来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产生误导。比如: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可是,这并不表明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以比索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番),那么货币贬值并不会带来墨西哥人生活质量的恶化。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而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持批评意见的经济学者认为,假定所有国家商品价格的相等是错误的,那么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同一种商品的估价是不同的。例如一种在甲国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购买力平价理论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汇率表示你的本国货币在另一个国家的购买力,而购买力平价汇率跟你能在另一国买到多少东西无关。并且,购买力平价在统计学上具有欺骗性,例如可以通过精心地选择所用的商品获得对某国有利或者不利的结果。

    经济学家建议:越是收入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其本国汇率越是低于购买力平价。这是因为,即使“一物一价”的法则在工业制品等贸易产品上基本成立,但在非贸易产品的很多服务上,却反映出工资水平的差距,反映出越是低收入的国家其服务价格越便宜。由此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数值间的偏离幅度越小,当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时,汇率就会下降到与购买力平价大体相当的水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