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可以很艺术-应对尴尬情形可以很艺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场面。有时尴尬的是自己,有时尴尬的是别人,也有时双方都感到尴尬。这些尴尬场面,有些是事先可以避免的,但大多数却是突发的难以防止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技巧,以不凡的谈吐为自己或别人解围。

    朋友痛失亲人该如何安慰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不可能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而人人也都会有遭遇变故伤心的时候。当这种情况降临时,再坚强的人也会希望得到来自亲友的关心和安慰,以尽快走出这片生活中的阴暗地带。

    如果你朋友的某位亲人不幸去世,朋友深陷于痛苦之中,你该怎么办?面对这种尴尬情形,我们往往帮不上什么忙,但保持缄默却又会使朋友认为你对之毫不在意。不管怎么说,当你对他所遭遇的事件毫无经验而感到不知如何去安慰他时,也切不可想当然地说些泛泛的安慰话。“节哀”很老套;“人难免一死”很无情;说“保重”跟没说一样;“最近还好吗?”其实是一个让对方难以回答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想一想你遇到这些情况时会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话。因为安慰得不恰当,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危及你们的友谊,令你得不偿失。只有从对方的切实感受出发你就会赢得一份更牢固的友谊。

    心理学家认为:其实你不必说很多,也不需要什么完美的词汇和堂皇的人生哲理。只要一两句简单支持她的话,就能打破你朋友心中的坚冰,让他释放出心底的负担,与你共同分享内心的感受。

    你可以说出相似的经历,比如“我奶奶去年也去世了,我到现在还很想念他,要走过去真的不容易。”这么说肯定很抚慰人心,因为经历过同样的事,会让对方觉得被了解。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经验,你可以说:“我很难过。我能帮上你什么忙吗?”、“你给他的照顾与关心很足够了。”拍拍对方的肩膀,给他一个真诚的拥抱,都能给朋友带来安慰。如果你有事要离开,要说:“如果需要什么帮忙,随时打电话给我。”让朋友知道,即使你不在他身边,你依然关心着他。事后给朋友打个电话聊聊,一起去爬爬山,效果也不错。

    小A的女朋友的母亲去世了,他不知该怎样安慰她。

    朋友告诉小A,这时的女人最需要安慰,你最好时时刻刻都和她在一起。你不必说太多的话来安慰他,。安慰她的话,每个人肯定都会跟她说的。你只要表达出你的意思就可以了,当她看你的时候你最好投以相同柔弱的目光,她会觉得你的心情是和她一样痛苦的。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很伤心,看到你这个样子我更心疼,你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对我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一起面对!”然后看她有什么反映,要是她想一个人静一静就千万别缠着问这问那了,乖乖给人家一会儿一个人的空间吧!要是她扑到你怀里哭,那你就支撑着她,让她痛痛快快地哭吧!安慰朋友的诀窍就是让他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伏在上面哭泣,女人尤其需要这样一个肩膀。当然,除了精神上的安慰,你最好能帮它解决点实际的问题,这样她会永远信任你,永远爱你的。

    在安慰丧失亲人的朋友时,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人们对他的敬仰、怀念。死者的生命价值越高,其亲属就愈感宽慰。

    生死虽不该执着,却真是生命难以承受之轻!愿天下众生,在悲伤的时候,都有人陪伴,都得到抚慰。

    恰到好处的安慰是一剂良药

    亲友不幸生病了,我们理应去探望一下。但探病不只是去探望,一切的言谈与应对都要特别注意。人在生病以后,往往思绪烦乱,情绪波动,尤其是患重病住进医院的人,更会顾虑重重,感到寂寞孤独和愁闷。倘若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不但不能使病人的心情好转,还可能更加加重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使得病情更加严重。所以,探病时的说话技巧,是不可忽视的。

    1.多说积极乐观的话

    面对身患绝症的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常使人们犯难。事实上,到医院探望病人时应现实一些,所说的话应该积极乐观一些。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这是起码的道德。

    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可以先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气色不错。”“你比以前胖了。”“你的精神很好。”也可以这样问候病人:“你感觉怎么样?我能帮你做些什么?”这样则表明当他需要你时,你就会在他身边。同时,只要不是传染病,不要怕与病人有身体接触,轻轻拍拍病人的手或主动拥抱一下病人,这都胜于言辞。

    一位男士和妻子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一进病房,其妻子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朋友便毫不犹豫地对他说:“啊!你的脸色真好看,一点也不觉得是在病中……”说也奇怪,这位朋友听到此话,脸上忽然显得格外开朗。

    “是吗?”他不太相信地反问,但脸上仍是充满难以压抑的喜悦。于是那位妻子又接着说:“我丈夫的脸色还不如你呢!”使得对方更加高兴,原本灰白的脸色已消失了,呈现在他脸上的是充满希望与兴奋的表情。

    可见,使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的良药就是一些鼓励的话语,而“说实话”在此时便是一种虚伪的诚实了。

    2.不必过多谈论病情

    在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时,你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所交代和说明,勿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加重包袱。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其精神愉快,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挚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病人及其家属总要对探病者讲讲病人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一下,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的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缺乏信心,这时应该多介绍一些别人得过同类的病而经过治疗很快得到痊愈的事例,这样可以减少和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疑虑。有的慢性病病人由于病休时间较长,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对此,要劝慰病人在医院安心休息治疗,不要有头无尾,前功尽弃。有的病人或家属可能较多地考虑经济负担等实际问题,对此则应该劝他们着眼健康,注意调养,不要急于上班,并建议其与工作单位联系,适当争取补助之类。

    3.要与医生、家属保持一致的口径

    对于病人,特别是身患严重疾病的病人,医务人员及家属为了更好地取得医疗效果,常常会对病人采取隐瞒某些病情的做法,如写假报告,开假处方。实践证明,采取这类心理措施对那些比较敏感而又缺乏自控能力的病人,具有一定的好处。当探望这样的病人时,不仅应该尊重医嘱,尊重病人家属的意愿,做到守口如瓶,而且在病人面前还要做到若无其事,甚至与之谈笑风生,显得轻松愉快。病人对其周围亲友的一举一动一般是十分注意的,所以,要规劝病人的家属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在危重病人面前,决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悲伤情绪。一定要表现得镇静自若。在向病人告别时,要传达其他亲友对病人的问候和祝愿,并表示自己下次一定再来看望,使病人满怀希望和信心。

    身处逆境的朋友需要你的安慰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本人需要坚强起来,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人是社会的、合群的和有感情的高等动物。痛苦再加孤寂,痛苦倍增;痛苦有人分担,痛苦减半。“患难见真情”。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朋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你的朋友被她负心的男友抛弃了,不要说:“我从来就没喜欢过那个没良心的东西。”(如果他们两人又和好如初那你这个朋友可就做不成了。) 而是要说:“分手总是令人难过的,但我永远都会站在你这一边,支持你。”

    朋友突然失去了工作,不要说:“工作就是那么回事儿,那些工作本来也没什么意思。”而是要说:“我很吃惊也很难过。但我知道,一定还有更好的工作在等着你,咱们一起来好好想一想。”

    对于胸怀大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失败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你对其强烈的事业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对于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怜悯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是志同道合的表现。你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并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这就要求你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知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自古以来,人们便以此勉励那些失意的朋友。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可以此鼓励周围的朋友,使他们在灰心丧志之余,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因为生命有限,不允许浪费在无谓的唉声叹气中。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但是只要是人,都会有一股奋发向上的冲动。倘若某人行事为人胜过自己,那么你必定会全力以赴,不迎头赶上绝不停止。

    这对一般人而言,正面积极的作用必多于负面消极的作用。然而对于身心方面有缺陷的人来说,却不尽然。在天生不平等的条件下与正常人互相竞争,除了有失公平的原则外,还会造成对方心理上的不平衡;通常我们遇到身心有缺陷的朋友时,多半会施以同情怜悯的眼光,但站在医学上的观点来说,这种同情的眼光在当事人看来,也许就成为“鄙视”的眼光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鼓励”胜于“怜悯”。

    在医学上,“秃头”是遗传基因的一种现象,并不能算是缺陷。但一般人看见秃头的人,多少还是会投以异样的眼光。

    有一次,一个“秃头”的年轻人与朋友一起散步。突然“噗通”一声,一滴小水滴正好落在他那光秃的头皮上。当时他十分尴尬,认为要不是头发少,就不会发生这种困窘的场面。为了解危,他便自言自语地说:“天快下雨了!头发少真糟糕,只要滴一滴雨,就立刻知道!”看他一副伤心的样子,朋友为了安慰他,破例摘下假发告诉他:“你看看我!情况比你更糟!只要气候潮湿一些,就知道要下雨了!”

    果然!听朋友这么一说,他便不再以“秃头”自卑了。因为在这世界上,还有人的情况比他更不好——“光头”,所以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形下,也就能释然了。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又善良、重情义的民族。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就有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一大批专用于安慰、鼓励不幸者的谚语、格言和典故,在民间流传千百年,至今仍然经常被用来安慰不幸者。

    巧下逐客令对付饶舌客

    有朋友来访,促膝长谈,表达友情,交流思想,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与此截然相反的情况。茶余饭后,你刚想静下心来读点书或是做点事,不料不请自来的饶舌客扰得你心烦意乱。他东家长西家短,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而且越说越来劲。你勉强敷衍,心不在焉,焦急万分,想下逐客令却难以启齿。

    那么,该怎样对付这种饶舌客呢?两全其美的办法是:运用最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既不挫伤饶舌客的自尊心,又使其从此变得知趣。

    1.侧面暗示对方

    用温言细语来提醒、暗示饶舌客:主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跟他闲聊胡扯。跟冷酷无情的逐客令相比,这种方法容易被对方接受。如:“最近我妻子身体不适,吃过晚饭就要休息。咱们是否说得小声一点?”此话虽然用的是商量口气,但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你的高谈阔论有碍女主人的休息,还是请你少光临为妙吧!

    再如:“这是我第一次发表的文章,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些时间爬爬格子,我还年轻,真想有所作为啊!”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虚晃一枪,而“真想有所作为”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你今后别再来纠缠不休了。

    2.以写代说张贴“标语”

    有些饶舌客辨析语意的灵敏度不高,婉转的逐客令常常难以奏效。对这些人,不妨用张贴字样的方法代替直率的语言,表达使人一见就明的意思。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贴一些如“我家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请勿大声喧哗”、“主人正在自学英语,请客人多加关照”之类的字样,使饶舌客望而却步。

    从常理上说,字样是写给所有的来客看的,并非针对某一位,因而不会使哪位来客有太多的难堪。当然,在饶舌客知趣地告辞时,主人可送到门口并致意:“真抱歉。但愿我的孩子能托您的福,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谢谢您的关照,如果我在自学英语上有所突破,我不会忘记您的支持。”

    3.以攻代守主动出击

    用主动出击的积极姿态堵住饶舌客登门来访之路。看准他一般是在每天何时到你家的,你不妨在他来访之前一刻钟先杀上门去:“您多次来访,礼尚往来,我应回访您,否则太失礼了。”于是你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这样,你就争得了掌握交谈时间的主动权,想何时回家,就何时告辞。更重要的是,你杀上门去的次数一多,他就被你牢牢粘在自己家里,原先每晚必上你家的行为定势就有望改变。以攻代守,先发制人,其实是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4.诱导对方培养兴趣爱好

    饶舌客大都既无大志又无高雅的兴趣爱好。如果他感到有计划要完成,有感兴趣的事可做,他就无暇光顾你家了,这就能从根本上为你解围。如果他是青年,你可以举伟大人物胸有大志的事例进行教育,可以用发人深省的语言予以教育:“人生一世,岂可没有一点真才实学?你我都要好好努力才是啊。”如果他是中老年,你可以根据他的具体条件,诱导他培养某种兴趣爱好,或种花,或读书,或练书法,或跳迪斯科。

    饶舌客一般是邻居、亲戚、同学、同事,主客之间相当熟悉,不管使用何种方法,切忌用冷冰冰的表情和尖刻刺耳的语言刺伤对方,一定要使对方感觉到主人对他还是很有情谊的。有情,才能使逐客令真正变得美妙动听。

    巧妙道歉可以化解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人难免有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如果你因言行不慎而给他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或其他方面的损失,你就应该及时向对方承认错误,真心道歉,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和宽恕。

    衷心地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可以增进感情。但在有些人看来,向别人道歉就是否定自己,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事实上,不道歉,不承认错误,任由自己一错再错,才是最尴尬,也是最可怕的。弄不好还会闹出悲剧或酿下恶果。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一定要尽快解决,以免事态恶化。

    如果你与亲人之间发生了小矛盾,最好的道歉方式是选用一些日常性的习语、爱称,或者改变人称。一般来说,这类语言感情色彩较重,容易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起到道歉的作用。如:女儿同父亲发生了一场激烈争吵。事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些后悔自己不理智,但又不愿说“我错了”。这时,母亲给女儿出了一个好主意:“主动找爸爸去,不用认错,只需告诉他‘我爱你’!”果然,女儿给爸爸倒了杯水,递过去,撒娇说:“爸,你知道我爱你,不忍心让你教导我搞得自己口干舌燥。”此语一出,父亲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很自然地消了气,并慈爱地说:“鬼丫头会逗你老爸玩了呵!”

    在向别人道歉时,可以使用自责的方式。这可以让对方明白自己向对方道歉的意图,且能显示出自己豁达、率直、敢做敢当的风范。

    有一领导由于好发脾气,经常得罪人。后来,经人提醒之后,他学会了自责的方法委婉道歉,赢得了人心。比如:他在下属面前发了脾气清醒后,便立即对那受窘的下属自责:“请你记住,我比平常人还要蠢!真的,以后,我一定会学会沉默。请你监督我,好吗?”此番话含有自责的意味,明白人一听就能晓得其中的认错之意。

    道歉还可以采取述利析弊的方式。述利析弊可以让对方感到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接受道歉对自己有好处。

    一个小伙子被警察以交通违章为由处以罚款,但事实上他并没违章。于是他找到警察局,并扬言要将此事捅到媒体去。局长当面让那警察向他道歉,并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你通过媒体曝光,除了使他失业外,还能得到什么呢?倒不如在我们内部给他处罚,你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显得你有度量。”小伙子听罢也想:既然别人已经道歉了,再逼就未免有点过分,于是同意了对方的处理方法。

    这里,局长的话是有策略的:他在真心实意地让那个警察道歉时,让对方清楚,做得太过了没有什么利益可图,反而会显得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人一马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

    机智应对别人的无礼冲撞

    生活中,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可能会有人对你出言不逊。这时我们就要探求出口伤人背后的原因。因为有些人说话无礼至极,是成心和你过不去;有些人说话冲撞了你,但或许他是无心的。只有对各种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加以分析,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出言不逊的人,内心往往有许多痛苦要发泄。如果你猜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烦恼,不妨问问。记住,对方说的尖酸话不一定都是冲着你而来的,因此,不妨退一步,想想他这样做是否有其他原因。同时分析对方说话本身是否真的含有恶意,抑或是自己神经过敏。

    如果对方并无恶意,你不妨一笑了之,开点儿玩笑对付侮辱你的话。

    1972年5月,在维也那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回答:“我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然大笑。

    记者为了新闻的卖点当然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所以那位记者发问的方式是选择性提问,如果基辛格照他那样选择其中一个来回答的话,都不算是妥当的。基辛格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机智地回答了他们的提问。

    如果对方只是想羞辱你,你可以不予理会,对方说什么,你不要马上动怒,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令他的话落空。你也可以通过某一举动来警告对方,令他自动停止恶言。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寄给丘吉尔两张戏票,并附了一张纸条:“来看我的戏吧,带上一个朋友,如果您有一个朋友的话。”

    丘吉尔回复:“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场演出,请给我第二场的票,如果你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

    如果对方的确来者不善,就要勇敢面对口出恶言者,不要回避。

    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一个女议员恨恨地对丘吉尔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就在你的咖啡里放上毒药。”

    丘吉尔马上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马上把它喝下去。”

    面对无礼人的冲撞,你也可以假装懒得理会。人最怕别人认为他无聊讨厌,你可以假装不感兴趣,眨眨眼,打个呵欠,然后用一副“懒得理会”的表情望向别处。

    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受到尖酸话的攻击,试试把一些伤人的话看作是人们失意时的正常发泄,而失意是人人都会有的。虽然大多数人都尽量约束自己不去侮辱别人,但难免偶尔会犯错。

    自圆其说帮你摆脱窘迫

    谎言并非都是恶意的。有时候说谎是善意,也有时候并无善恶之分,只是为了摆脱一些不必要的纠缠。但“谎言”往往会在某些场合被自己的行为揭穿,你如何自圆其说?这时巧妙的语言应对能帮你摆脱窘迫。

    小张是一个很无趣的人,大家都很讨厌他,小王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小张为笼络人心讨好小王,邀他下班后去吃饭时。小王觉得没意思,就随口编了个谎话说:“今天很忙,实在没空。”予以拒绝。

    好不容易打发了小张,小王又觉得一个人也挺无聊,就约老李到公司附近的小馆子去喝酒。没想到小王与老李喝得正起劲的时候,小张突然出现了:“小王,你不是说今天没空吗?……”

    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尴尬的场面,由于事出突然,小王一时也找不出话回答,只是心想要怎样才能解消这种尴尬……小王该怎么办呢?这时要注意,谎话比真话更容易让人接受,但说谎一定要艺术一些。

    既想避免跟对方针锋相对,又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一个“善意的谎言”是非常有效的。像小王拒绝小张的邀约,就是使用说谎的权宜之计,因为不管怎样,小王总不能说:“和你这种人喝酒实在是很无聊的事,所以我不去。”这样说是很伤感情的。

    在这种情形下,最好就是大家都坐下来喝喝酒。而且对第三者出现的理由,一定也要有交待。

    “唉呀!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

    “我才真没想到你竟然会在这里喝酒呢!”

    “来,来,先坐下来喝一杯再说……”

    “本来今晚约我谈生意的人,就在你离开后打电话来说临时有急事要取消约会。使得我很懊悔没有接受你的邀约,等我去找你时,你已经离开了。凑巧碰到老陈,所以我找他来这里喝一杯了……”

    三杯酒下肚,又会有什么话不好说的呢?不过,如果光用嘴巴讲,态度却不殷勤的话,一下就会被戮穿,那时就是再怎么撒谎也难以下台了!

    当然,在酒桌上好说话,容易圆谎。要是在其他场合中“谎言”被识破该怎么办呢?用“装傻充愣”的办法也能顺利“过关”。

    一个人常向人们吹嘘自己是个好猎手,沾沾自喜地谈论自己高明的枪法。一天,他同朋友去打猎,朋友指着河里的一只野鸭请他开枪,他瞄了一下扣动扳机,但没有打中,野鸭飞走了。

    朋友为他难为情,他却毫不介意,对朋友说:“真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呢!”朋友听了捧腹大笑。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是“荒唐无比”的“痴言呆语”。正是这句“痴言呆语”,才让自己摆脱了窘境。

    104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