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不如好爸爸-让孩子感受到用钱赚钱的魅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人活在世上,毕竟有比追逐金钱更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没有智慧的头脑,获得财富是一句空话,只有智慧才是无价的财富。对孩子而言,获得智慧的途径就是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利用宝贵的时间学习各方面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强健体魄和聪慧的头脑的成功者。

    是你创造自己的生活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这是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让孩子们知道,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或者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

    在国外,许多孩子是以自己不依赖父母,独立生活为自豪。而在我们的周围,虽然也有一些自强自立的典型,但更多的似乎是“长不大”的孩子。许多家长“爱心”无限,大包大揽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所有事务,平时光凭孩子考试成绩的优劣来判断孩子的好坏,却很少想过要好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身边不缺会读书的孩子,但会独自生活的孩子却不多。试想,高中毕业了都还不会洗自己的衣服,不会烧饭只会泡方便面,将来如何谈得上独自离家远行?

    孩子迟早是要独自面对生活的。既然无法“包办”终身,那么,家长们,还是趁早把自己的生存技巧传授给孩子,多给他们创造独立生活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爱!

    此外,还要让孩子根据他们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他们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创造父母所理解的生活,或者属于父母的生活。道理十分简单。

    比如父母买了房子,也为孩子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卧室。那么,父母在装修孩子的卧室时,要不要听孩子的意见?能不能按照孩子的要求来装修?能不能让孩子来设计自己的书房和自己的书架?因为孩子对色彩、图案和空间布局等的认识和感受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按照孩子的设计装修出来的卧室父母或许很不满意,这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他创造新生活的第一步。也许父母给孩子装修的卧室也不错,孩子也不会提出什么意见,这是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作怪,因为装修房子从来都是父母的事,和孩子没有半点关系。但是,这种思维定势却把孩子创造新生活的机会剥夺了。

    80年代“跳水女皇”高敏家有两个宝贝儿子。有个跳水冠军母亲,谁都希望兄弟俩也能走上跳水之路,跳出一对中国的兄弟双人组合来,但高敏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要我送儿子去吃我以前吃的那种苦,我根本做不到。我就希望儿子能快点长大成人,早点上完大学。”高敏说。

    高敏不让儿子专业练跳水,却没想到运动天赋过人的小儿子还是爱上了体育,对足球尤其入迷。作为一位母亲,深受西方教育理念影响的高敏要将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给予他足够的宽松环境上。

    “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做什么,我所要做的就是为他尽可能提供这方面的便利,不要给他设置不必要的障碍。”高敏谈到让儿子去踢球时表示,自己并不指望儿子真能如愿成为国际球星,只希望通过足球运动,能让小孩的精神集中到一个健康而正当的领域里,锻炼其体魄,磨练其心志,让他学会创建生活、享受生活。“我父母将我的人生全赌在了跳水上,我是绝对不想再将这样的赌博方式用到我的孩子身上去了。”

    “我知道中国许多父母家教严厉,也是想为孩子好,我也说不清他们和我的教育思想到底谁对谁错,但我会坚持我的做法。”高敏说,“我希望将来能从30岁的儿子嘴里听见他对我教育观的认可——应该让孩子创造生活。”

    耶鲁大学第一任校长弗里奥·杰非逊曾热情洋溢地说过:

    我们的孩子在创造着生活,请细心地培养他们

    他们,若生活于批评之中,将学会谴责。

    他们,若生活于同情之中,将学会自怜。

    他们,若生活于嘲笑之中,将学会害羞。

    他们,若生活于敌意之中,将学会对抗。

    他们,若生活于妒忌之中,将学会羡慕。

    他们,若生活于羞耻之中,将会有罪恶感。

    他们,若生活于接纳之中,将学会爱。

    他们,若生活于赞美之中,将学会感激。

    他们,若生活于分享之中,将学会慷慨。

    他们,若生活于鼓励之中,将学会充满信心。

    他们,若生活于容忍之中,将学会具有耐心。

    他们,若生活于允许之中,将学会喜欢自己。

    他们,若生活于诚实之中,将知道什么是真理。

    他们,若生活于公平之中,将知道什么是正义。

    他们,若生活于赏识之中,将学会生活要有目标。

    他们,若生活于保护之中,将学会对于周围的人有信心。

    他们,若生活于友善之中,将明白——这里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

    而你、我、他,将能给予孩子们彼此什么?

    用钱为你的梦想付费

    面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玩具、五彩缤纷的糖果、娇俏可人的衣服,朋朋又控制不住了,时不时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爸爸妈妈笑着一一答应,朋朋也乐不可支,欢欣鼓舞。不过,各位看官可不要以为这是在无原则地溺爱朋朋,其实,父母只是同意朋朋把这些需求当作梦想储存起来而已,让孩子自己为他的梦想付费。

    父母要帮孩子储存梦想。梦想怎样储存呢?其实很简单,当朋朋冒出想要得到什么东西的念头时,爸爸妈妈就建议朋朋用笔画下来,然后塞进爸爸妈妈为她准备的小猪储蓄罐里。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朋朋的梦想储蓄罐里已经装满了她的很多“梦想”:歪歪扭扭的KFC当然是肯德基,彩色棒棒是朋朋想要的水彩笔,不太规则的圆圈是皮球,五彩的点点是砂画,几条波浪线是大海……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梦想,也是朋朋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一台大钢琴。

    父母帮孩子积累资本。实现梦想当然离不开钱的支持,朋朋的钱就来源于她的日常积累。爸爸妈妈给朋朋买了两个储蓄罐,一个用来存放百元或是五十的大钞,另一个则用来储存零钱。别小看朋朋还是个孩子,她的“小金库”还是颇为丰富的。

    压岁钱——爆竹声声迎新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除了能得到全家浓浓的祝福外,压岁钱也是表达疼爱与祈福的一种重要体现。一个春节下来,数以千计的压岁钱算是孩子一年中最最不菲的收入了。

    劳动换取零钱——叠衣服、扫地、浇花、收拾碗筷,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来换取一元、两元的奖励基金。

    卖废旧所得——夏天的饮料罐、旧报纸旧书籍、硬纸盒,一个家庭里这样的废旧应该不在少数,引导孩子收集废旧,变卖后的收入当然就归孩子所有了。

    收集小硬币——家里的角角落落难免会出现一两个被遗忘的小硬币,孩子有一双发现的小眼睛,经常能在旮旯里找到一毛两毛的硬币,作为奖励,爸爸妈妈也就不回收了。

    至于钢琴,这可是个奢侈品,所以在和朋朋沟通后,爸爸妈妈给朋朋办了一个存折,每过一段时间就帮她把钱存起来,特别是大额的压岁钱,基本不会动用。为了让朋朋明白钱没有变少的道理,爸爸妈妈也会和朋朋一起看存折上数字的变化,让她感受存钱的快乐与满足。

    最终,父母要帮孩子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

    那朋朋的梦想究竟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呢?这就要取决于朋朋的表现了。

    爸爸妈妈给朋朋设计了一张日常考勤表,从吃饭、睡觉、卫生到学习、劳动、礼貌,无所不包,尽括其中。每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和朋朋一起对一天的行为进行总结,并在尊重彼此意见的基础上奖励相应的贴花纸:优秀三朵,良好两朵,一般则是一朵。如果表现非常得不如人意,爸爸妈妈也会选择空白,让朋朋继续努力。每集满30个贴花纸,朋朋就可以从储蓄罐里选取一个梦想来完成。

    朋朋的第一个梦想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实现了。因为刚刚开始实行考核制,朋朋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优秀,而爸爸妈妈也希望给朋朋一个快乐的开始,从而增强她继续努力的信心,因此,第二天朋朋就有了选择梦想的机会。当朋朋面对一大堆自己的“画作”时,陷入了犹疑。最后几经斟酌,朋朋选定了“玩一次淘气堡”的愿望。而在爸爸妈妈当日就实现诺言之后,朋朋的表现得更加积极了,爸爸妈妈也在这样的过程中看到了朋朋的进步和变化。

    可见这个孩子非常真诚地想储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孩子一旦有了梦想,那么就会爱上学习,节约花销,就会辛勤劳动,创造财富。这个孩子的梦想肯定能够实现。

    还有一种最奇妙的储蓄罐:是两个憨憨小蜗牛,里面盛装的一个是花花绿绿的零钞,另一个却是形状各异的纸条。

    把手伸向纸条,打开来,是稚嫩的笔迹:“玩半小时电脑”、“吃一次肯德基”、“到大连看海”、“去云南旅行”等等。

    问这些纸条的妙用,女主人含笑作答:“这是我们和儿子的约定:只要他除正常的作业以外另得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小梦想:如每天玩半小时电脑,吃一次肯德基,或去一次公园;得五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中等的梦想:如去漂流、骑马等等;如果得了一百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大的梦想,如距离远一点的旅行等等。去年他得了一百三十多个小红花,我们兑现承诺带他去了昆明,他激动的劲头就别提了,简直比中了头彩还美!一回到家就忙不迭地酝酿下一次梦想,每天都要写几张纸条投到里面。现在,这个罐子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平时是不准任何人动的。当然,学习的热情也只增不减。”

    “那另一个罐子里的零钱也有学问喽?”我们好奇地问。

    “是啊,这不是普通的储钱罐,也有一定的规则。这是借鉴国外的办法,只要里面的钱每增加十元,我们就要奖励三元投到里面;增加一百元,就奖励三十元。漫无目的的储蓄别说孩子,大人都很难坚持,有了这样的规则就不同,每一次数钱的时候,他都会有新的惊喜,也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储蓄计划是什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睿智的母亲!她在给予了儿子生命的同时,给予了他生存的能力:储蓄金钱和储蓄梦想!或许,真正伟大的升华,已经从这个平凡母亲的巧妙构思开始!

    财富与知识正比关系

    身为父母我们都知道,想要赚钱是需要动些脑筋的,只有目光敏锐,见人之所未见,才能把握更多的机会,赚取更多的金钱。而这种“聪明”是只有通过教育,通过知识才能有的智慧。财富与知识是绝对的正比关系。

    一项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犹太人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在现代社会,这种重视教育、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金钱。

    告诉孩子,财富与知识正比关系,如果拥有了知识和智慧,就会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知识是跟随人一生的东西,有了知识,走到哪里都不怕。

    比如比尔·盖茨,他不是金矿的老板,也没有生产石油的油井或工厂和机器等,他所做的是掌握了使用知识的过程,因此他铸造了个人的命运,或者说他创建了一个富裕的王国,秘密就在于他找到了如何使知识变成收入的方法。

    姜莉莉莫斯科工业大学博士,现任广州捷力计算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莉莉博士回忆起那段留学的岁月觉得收获甚丰:“俄罗斯的基础科学教育非常扎实,由于干扰少,加上自身的本科教育的底子厚,几十年的基础学科都保留了下来,比如数学、机械、计算机软件等学科。当我毕业时,莫斯科工业大学校长说我是‘中俄外交关系正常化后该校的第一位中国留学博士’。”

    目前,姜莉莉是一个专门开发制造车间作业计划和监控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公司老总。她现在主持广东省的中俄合作项目有五六项。通过这些项目姜莉莉既能邀请昔日的导师参加合作项目,也不断铺砌中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的道路。“我的一位俄罗斯研究生师兄也在我们公司长期参与研发工作。”姜莉莉说。

    陈校园英国伦敦大学基因工程博士,现任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校园去英国留学,在英国伦敦大学拿到了基因生物工程博士学位,并参与相关的研究。“国外的博士论文不好拿,不像国内只需通过答辩就行了。在国外,必须得拿实验结果或科研成果出来,这样学位拿得扎实。”

    “在英国的日子,是我人生当中最好的学习阶段,也是我思想定型的阶段。这也影响了我的一些处事方法,比如做一个报告或研究都讲究三化,即程序化、规范化、量化。”

    知识给姜莉莉和陈校园带来了智慧、信心。知识为他们创造财富。

    告诉孩子,如果他将来是一个有知识的人,那就不要对暂时的困顿害怕,总有一天,他的知识会为他创造金钱和财富。

    杨劲,1997年创办东易日盛装饰,将其打造成中国家装行业第一品牌,曾获得全国建筑装饰优秀企业家、2004年度中国百名杰出文化功勋人物、十佳进京创业青年、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北京家装行业发展贡献奖等荣誉。

    在来北京七年的创业过程中,杨劲有很多感悟,“知识创造财富”是她非常认同的一点。

    杨劲初到北京创业时深感自身知识不够用,就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以前的学习基础使得她顺利获得录取,成为了首批MBA学员。之后的三年里,杨劲一边创业,一边进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这期间她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但还是坚持学完了全部的课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随着公司的逐渐壮大,杨劲的学习目标也出现了改变,“以前注重的是博学,而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发现需要加强知识面的深度,所以我选择每月去上海的中欧国际商学院参加所有短训课程,尽管那期间公司业务非常繁忙。”今年杨劲又进入长江商学院EMBA班学习,又一次开始了求学生涯,以便更深入地总结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

    杨劲认为:“学习贵在坚持,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挤出时间来学习。”平时无论多忙,她每天都会坚持读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晚上临睡前也会看看书,虽然时间不长,但每次总会有所收获。闲暇时,她也很喜欢逛书店,买一些好书来读。同时杨劲还坚持每月向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推荐一本好书,在公司建立起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刘迎霞跟杨劲一样是靠知识创造财富的聪明女人。出生哈尔滨的刘迎霞,居2006年胡润女富豪榜21位,身家人民币10亿元。她是典型的“知识创造财富”的女人,主要公司是黑龙江翔鹰集团,而主要行业是建筑、装饰、水利、筑路。

    刘迎霞是黑龙江翔鹰集团董事长,目前身兼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省青联常委、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她还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等。

    她经常讲这一句话:当今时代,企业的发展从主观看,取决于企业领导人自身素质。刘迎霞15岁当兵入伍后,经过军校学习,退伍后又考入齐齐哈尔东北重机学院继续深造。1992年,年仅20岁的她下海从商,组建翔鹰装饰公司,但刘迎霞仍在百忙之中攻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这位靓丽的女企业家的头衔虽有一大串,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多年来,刘迎霞养成一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去书店查询资料、购买书刊。

    而在亲身实践当中,刘迎霞在企业中实行多角经营的原则,以分担和分散风险。刘迎霞认为,要占据国内外市场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她在黑龙江省内民营企业中率先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的企业架构,实现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她相信,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WTO)后,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势必要失去发展的机遇。

    她因此认为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强企,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她实行了两项策略,一是校企联合。她多次到大连理工大学考察,多次同该校领导商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了新型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使翔鹰集团成为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她的另一个大手笔是北药开发。北药开发虽然被列为黑龙江省、市重点开发项目已经几年了,但大都是小本经营,没有计划,不成规模。

    她在对市场和项目考察论证后,出资人民币2000万,购买了2万平方米土地,聘请数名知名的专家教授,决定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首先从治疗小儿肥胖导致性发育不全入手,建立一个集研究、治疗、生产于一体的基地,全力开发北药。这个项目的成功靠的也是知识和智慧。

    在这个科技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靠运气和找关系来赚钱已经是不实用了。知识是永远不败的法宝。

    身为父母,我们也要让孩子领会财富与知识正比关系。把孩子培养成聪明的、有希望的人,到时想获得财富就不再是难事了。

    赚钱是对智慧的肯定

    很多年以前,一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三。”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成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哂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

    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来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成功者并不是天生比别人聪明,但他们更懂得怎样去铸造智慧这枚无价的金币。当孩子刚懂事时,犹太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为人父母的我们,也许不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

    智慧是永恒的财富,它引导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会贫穷,要让孩子谨记这个道理。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靠简单劳动来谋取自己的衣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已经足够了;在工业社会初期,人们依靠操作机械求得三餐温饱,上岗前的培训也可以应付日常工作。

    但是在市场经济中,所有的经验和岗前培训已经不足以应付工作。社会竞争依靠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成功必须要有丰富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干活,还要思考着干。也就是说,不要用自己的本能和习惯来想问题,要时刻带着脑袋干活。

    只有智慧才能生钱,当然赚钱是对智慧最大的肯定。

    成都阿尔网络信息传播有限公司,这个老总田亮是个刚满23岁的年轻人。

    小时候,喜欢电脑和互联网的他,计算机成了他的最爱,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兴趣、这样的爱好,使得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一份在银行的工作,搞起了自己喜欢的网络,搞起了今天中国商标行业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门户网站——阿尔网。

    田亮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家里所有电器都被他拆装过。他父亲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对他的一些“破坏”行为采取了宽容态度。计算机注定成了田亮全部生命的所在,离开银行后,他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创业。风风火火的网络广告代理开始了田亮的第一次创业。

    事事多变,市场的风云变化让田亮很快意识到现在做网络广告的代理时机还不成熟,走下去将是一个死胡同,必定会让自己的团队彻底死掉。然而田亮从教训中也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5年的互联网世界已经出现紧缩和泡沫经济了,就在这样一个时候,田亮还是决定要走下去,“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田亮是个用脑子用智慧去做事业的人。“工作并快乐着”田亮属于这种人,把自己交给工作,但又不仅仅是工作,而同时工作又是用智慧去做的事情,享受这份压力。尽管搞计算机是他兴趣所在,但说到搞知识产权却是一片空白,开展业务也不是他的长项,兴趣不能当饭吃,弄不好连饭碗都没有了,这种压力难道不大吗?他对每一个员工包括自己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动用智慧,一个是吃苦精神,并且要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商标知识产权的专家。

    起初他们的办公条件和其他已经成熟的网站初创时一样,是十分简陋的,但在这种条件下工作,大家都感到能放得开。办公室里摆张床,也许太不雅观了,然而晚上躺在上面的时候,就是出灵感的时候。很多创意的火花就是在这里燃放出来的。每一个创新的想法产生时,其快感是难以言表的。田亮时时在动用自己的智慧来思考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带领着一个团队在困难中前进的小伙子,有过付出、有过汗水,更多的是他的智慧和执着吸引着也感染着很多人。

    田亮和他的团队的诚信帮助搭建起中国商标走向世界的桥梁,在中国西部博览会、香港精品展示会等机会,他们都向海内外大力宣传中国及四川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使香港和国外的有关人士对他们网站留下了深刻印象,增进了信任和了解,提出了合作意向。

    今天田亮的网站已经开始面向大众了,作为中国商标行业的门户网站,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他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选择,也坚信自己的智慧可以带来财富,自己的财富是对智慧最大的肯定。

    用钱帮助别人更可贵

    有一个人,他是一个特别喜欢浪漫的人,所以手机里存着许多风花雪月的短信。但他存得最久、直到现在都舍不得删的一条短信却与风花雪月完全无关,那是一句如果不明前因后果甚至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需要资金吗,今天?我去给你送钱,三千够吗?”

    发送短信的日期离现在已是3年了。3年前,他得了一场重病,停掉手里的一切工作,做手术,住院。那时他才换了工作不久,又刚交了半年的房租,住院押金加治疗所花费,几乎立时捉襟见肘。他又骄傲惯了,从不在朋友们面前诉苦,自以为没人看得出来。

    就在用钱最紧张的时候,一个平时交往很好的朋友来看他,“缺钱不?”他只当他是普通的客气,所以很随意地答:“还好啦。”朋友又叮嘱说:“如果真缺钱就告诉我啊!”

    他笑着点头,却并没有认真地去记着朋友的话。

    过了几天,他忽然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需要资金吗,今天?我去给你送钱,三千够吗?”他心里一震,眼泪都快出来了。“朋友是认真的啊!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想要帮助我。”朋友知道他不会主动开口,所以特别再发短信来问他。所谓患难之交,这就是了吧?!

    友谊的最可贵之处不在锦上添花,而在雪中送炭。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像一把拐杖,总是在我们走入泥泞道路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手里,当我们失意时、痛苦时、受挫时、无助时,他们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的身后,用同样柔弱的肩膀与我们一起承担,哪怕我们已经是穷困潦倒,依然能安慰、体贴、关怀、抚慰我们,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倍感温暖。

    很多时候用钱帮助别人更可贵。

    有两个女孩小徐和阿玲,是大学里同窗四年的好友。她们都勤奋好学,希望将来能够考上自己心仪学校的研究生,所以一直互相鼓励,交流学习。但是两个人都家境贫寒,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所以毕业那年,两个女孩都决定先工作一年再考。由于收入不高,还要寄钱给家里,所以两个女孩也没有多少积蓄。第二年,阿玲为了备考,辞掉了工作,复习的几个月里没有任何收入,可是突然有一天,得知小徐的母亲生病急需4000元钱,阿玲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了小徐,而自己已经所剩无几,在最艰难的两周里,她每天三顿饭都是白菜面条。

    纪伯伦说:“你的朋友是你的有回应的需求,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他是你的饮食,也是你的火炉,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当然,朋友的真正含义并不是物质的索取,而是精神上的皈依,但朋友一定是在困难的时候肝胆相照。

    说到用钱帮助别人,就不能不提及慈善事业。提起慈善,很多人会很不以为然,认为慈善不过是有钱人假惺惺的做姿态而已。不可否认,现在确实有那么一些假慈善的人或者机构,试图利用慈善的幌子,从中获取一些利益。不过,除去这些卑劣的小人,慈善依然是一个值得人类发扬的品质。从另一角度来看,把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财,分予那些需要的弱者,那么慈善则是一种最明智、善良的理财方式了。

    艾立麦来科拉比是波兰里塞斯库这个小村庄里最有权威的指导者。他的反对者造出谣言,说他将钱私吞。他们把这个谣言在大街小巷传播,企图使拉比的权威扫地。

    艾立麦来科拉比对此没有去辩解,倒是他的一个弟子给村长写了一封信,来证明老师的清白:“尊敬的村长,托拉比这位有情有义人的福,我们平民百姓能够安定地生活。我的个人生活可以说是犹太人生活的一面镜子。我每天早晨起来祈祷,中午倾听人们诉说自身的困惑,到了深夜,还要接待络绎不绝造访者……。艾立麦来科拉比对金钱看得很淡,所以对拉比的中伤,也是空穴来风。每天晚上,老师的口袋里面一分钱都剩不下。他接济贫穷的寡妇和孤儿,他慷慨地赠送贫穷学生以书籍,他为不相识的年轻人操办婚礼,他为成为异教徒人质的犹太人交付赎金。老师就是这样忘我地为人们尽心尽力,还有谁能这样地将大家的事情放在心里呢?老师有一点钱,但他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钱解决不了的。每次老师都仰天祈祷,希望上帝能够给他一点帮助……”

    对于犹太人而言,财产是上帝赐予的,可以收回,也可以分给真正需要它的人类。所以,犹太人没有把钱看得很重,乐善好施是犹太人的本性。他们并不考虑自己捐的款会怎样被使用,也不会考虑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这些慈善的活动是本能而己。同时这些慈善活动也表现了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念——不做金钱的奴隶,用钱帮助别人更可贵。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之际,纽约的募捐晚会在一周的时间内收到的捐款可以买两架战斗机。那些认为犹太人都是富翁的人可能不会相信,那时的犹太人大都十分贫穷,他们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捐了出去才做到的。从有钱人到穷人,犹太人都在为自己民族的生存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犹太人的一个写照。

    犹太人正确的金钱观念使他们相助与外族的例子也很多。犹太移民协会开始是为了将欧洲来的犹太难民接到美国而成立的。在1950年末,它的使命完成以后,就开始为别的民族服务,免费帮助他们再建生活。

    美国犹太人联合募捐会的前任主席保罗·朱克曼曾作过一番经验之谈,很能体现犹太人募捐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个人永远不应该单枪匹马地去募集一大笔捐款,这是一条公认的原则。要拒绝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朋友或邻居,那再容易不过了。如果两个或更多的人一起去,这就不是一个犹太人向另一个犹太人索取礼物——这是整个共同体,是犹太民族在这样做。”

    所以,慈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集体化的行为,更多的代表了犹太民族的一种正确的理财观念。不管他是不是亿万富翁,只要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能够自觉地倾囊相赠,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意识阿!

    1967年的“65战争”爆发的那天,美国犹太组织在著名宾馆华尔道夫·奥斯特里尔旅馆举行的一次聚餐会开始的15分钟里,每分钟得到100万美元的捐款保证。

    在这一天,芝加哥募集到250万美元,亚特兰大募集到100万美元以上。

    在这为期6天的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星期内,美国犹太人的以色列紧急基金募集到9000万美元。

    1973年的10月中东战争期间,美国犹太组织募集到1亿美元。这一年中,美国人捐献了47747亿美元,购买以色列债券超过5亿美元。

    以色列建国头10年中,光从美国犹太人那里得到的捐款就达14亿美元之多。近年来数额更大,正常年份约为每年5亿美元。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慈善捐款已经成为犹太人的习惯。以前这种慈善活动或许能够视为一种无形的纽带,成为四处散居的犹太人的聚集点。如今,这种优良的习惯已经被以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善良的理财途径。我们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具备这种优良的品质。

    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小孩回答是金钱、钻石或是珠宝,母亲就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它比金子、宝石更有价值,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如果是商品,那必然会有价格,通过金钱是可以买到的;如果不是商品,那么是不能通过金钱买到的。虽然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但是金钱能买到房子却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服务却买不到爱,金钱能买到药品却买不回生命。家长对孩子这种观念的灌输,也是对孩子思想道德水平的一种提升。

    在我国,由于许多父母对孩子财商教育的疏忽,使许多孩子对金钱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有的孩子过度挥霍,从不节约用钱;有的孩子又太过于“节约”,正当的花消都不想花。甚至有些孩子以金钱为中心,什么事都用金钱来衡量,不管什么事只要有钱都会去做,置道德、法律、亲情、友谊而不顾,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金钱奴隶。

    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大为不利,而且对他的将来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首先要教育孩子成为金钱的主人,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人来主宰金钱,不能让金钱主宰人。这样,孩子就能合理地运用金钱来为自己服务,才能让金钱使自己将来的生活幸福。

    苏菲女士和她的丈夫都是犹太人,他们经营着几家公司,她有两个儿子,大的已经读高中,小的则在读初中。提起两个儿子,她自认为教育得还算成功,“至少他们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我们就是尽量让他们感觉不到父母是有钱人。”

    “孩子上初中之后,我们家里的条件开始好起来,之前也跟其他人家没什么区别。但是条件好了之后,也没有在物质上给他们太多,比其他的孩子好一点点而已。”苏菲女士说,他们尽量不让孩子感觉家里有钱,也就不会让他们产生攀比心理。即使给孩子买了比较贵的东西后,也会告诫他们:“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做生意如何如何不容易,会把一些苦处告诉他们,这样孩子就会比较懂得珍惜。”

    苏菲女士的大儿子在德国中部的一座城市读高中,她提供了部分学费和生活费,让儿子自己打工。小儿子很有个性,“他特别直,比如逃票啊之类他觉得不对的事情绝对不会做。总的来说两个人都比较乖,没什么金钱养出来的坏毛病。”

    “这么小的孩子会不会对钱产生崇拜感啊?”春节后,两岁的付思思便喜欢上了百元大钞,见人就喊“百哒百”,这让父母十分尴尬。如何矫正孩子的这一“口头禅”,这几天,思思的父母急得慌。

    思思和父母住在九龙坡区毛线沟,今年春节,长辈们纷纷发给思思压岁钱。“拜年拜年,伸手拿钱。”每逢有人给压岁钱,父亲付宇健便抓着思思的手,做拜年状,长辈们便把崭新的百元钞递到思思的手里,每次拿在手里,思思都会盯着钱不停地笑。仅春节,思思就得了2000多元的压岁钱。

    “来,小乖乖,给二爸笑一个。”元宵节,付宇健带着儿子去亲戚家吃饭,见小侄子闷闷不乐,思思的二爸便拿出100元不停地晃动,逗他开心。起初,思思不知眼前的纸是什么玩意,只是觉得熟悉,便拿手去抓,“百哒百,百哒百哦!”二爸摸摸他的脸逗他,没想到,思思也跟着学了起来,“百哒百……百哒百……”

    “现在,儿子一见人便喊‘百哒百’,朋友还以为我抱着娃儿要钱。”渐渐地,付宇健发现儿子“变”了,看着百元钞就要去抓,“不少人还在背后说,这么小就喜欢钱,长大了会变成啥样?”这让他十分尴尬,一些朋友都不愿来家里玩了。

    无独有偶。家住九龙坡区谢家湾文化三村15栋,10岁的徐丽也对钱“情有独钟”。“叫女儿出去买菜,如果不多拿十块钱给她,这事就没得谈。”徐的母亲邹亚琴说,女儿身上并不缺钱,每月都有近百元的生活费,而且从小就是要什么买什么,拿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孩子会不会养成‘唯利是图’的坏毛病。”邹担心。

    “思思只是条件反射,家长及时教育便可。”对此,溯源心屋心理咨询中心、学生教育心理专家刘临玲认为,思思还小,不懂什么是钱,但如果到了徐丽这个年龄,就应该“及早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能让孩子对钱产生过分的依赖,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是什么事都要用钱去解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