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似乎是每个人必需的归宿。曾几何时,一生不娶,一生不嫁的男男女女,都被归为异类,被人白眼相加,指指点点。
可是,为什么必须有一段婚姻呢?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人,来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以及你的胜利成果?
赫尔岑曾经说过:“人只有在独身的时候,才能安静自由地过活。”
法国人说:“婚姻不会带来任何东西,也不能带走任何东西。”
在原始社会,人们群居杂婚,没有婚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私有制,才有了家庭观念,从而诞生了婚姻制度。从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到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一直就像一份契约,保证着合约双方的利益。夫妻双方,就是一个合作体,双方共同为了家庭而努力,而付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越来越多地丧失了契约的功能,人们不需要从婚姻中得到什么,也不需要跟对方共同合作来完成更多的事务,于是,更多的人放弃婚姻,坚持不婚。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2005年,美国女性中有51%没有配偶,独自生活,5580万家庭放弃了婚姻;日本相关资料显示,日本女性中有60%认为“不婚亦可”;超过30%的德国女性选择单身。婚姻,不再是生活的必选项。
柏拉图不婚,是因为他崇尚精神恋爱,他认为爱情和婚姻无关,和现实无关;
哥白尼不婚,是因为他的学说惹恼了权威,被剥夺了结婚的权利;
伊丽莎白一世不婚,是因为她肩负着使国家崛起的重任;
达·芬奇不婚,是因为他喜欢的并非女性;
叔本华不婚,是因为他痛恨女性……
每一个不婚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追求自由、享受独立、恐婚、经济负担、可怕的经历、难以言说的隐私……
不婚的人中,有的人在忍受没有伴侣的痛苦,有的人却在享受想要的生活,有的人渴望婚姻而不能结婚,有的人对婚姻唾手可得却不屑一顾。
拥有婚姻的人,不一定幸福;没有婚姻的人,不一定痛苦。
婚与不婚,与幸福和痛苦,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宛如万花筒般,呈现出五光十色,年轻的一代,头脑中的观念也悄然无息地变化着。在这个崇尚自我,个体存在价值被无限放大的时代,不婚,不再是与伦理相悖的行为,它已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合理地存在着。
无论婚与不婚,我们都要幸福。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书中人物皆为化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