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偏方单方大全-皮肤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

    清风清热饮

    【组成】荆芥、防风、浮萍、当归、赤芍、大青叶、黄芩各9克,蝉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消风。

    【主治】急性荨麻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藓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活血。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止痒永安汤

    【组成】荆芥、防风、桂枝、羌活、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麻黄、白芷、蝉衣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

    【主治】冷性荨麻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朱仁康验方。

    李氏止痒方

    【组成】苦参3克,荆芥、防风、苍耳子、刺藜蒺各9克,苍术赤苓、茯苓、胡麻各15克,蝉衣、生姜皮各6克,炒山栀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顽固性荨麻疹。

    【来源】云南著名老中医李继昌验方。

    治风疹方

    【组成】丹参24克,当归9克,生地、元参、赤芍、茵陈各10克,防风、荆芥穗各6克,麻黄5克,泽泻、连翘、益母草各12克,土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凉血解毒,祛风胜湿。

    【主治】因湿热引起的风疹。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龚志贤研究员验方。

    祛风止痒和胃汤

    【组成】地肤子30克,净蝉衣、草红花各12克,皂角刺、槟榔、独活各7克,荆芥、防风、全虫、炒枳实、川厚朴各9克,白藓皮1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和胃。

    【主治】荨麻疹。

    【来源】河南著名老中医刘学勤主任医师验方。

    四物消疹汤

    【组成】当归尾2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补血润燥。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荨麻疹。

    【来源】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名老中医张子琳教授验方。

    百部酒

    【组成】百部300克,75%酒精600毫升。

    【用法】将百部碾碎置酒精中,浸泡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治疗时用棉棒毛刷蘸涂。

    【功效】解毒杀虫,疏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瘙痒皮肤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具有多形性,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常对称分布和反复发作。此病与祖国医学记载的“奶”、“施耳疮”、“锈球风”、“四弯风”类似。

    健脾除湿汤

    【组成】生薏米、生扁豆、山药各15~30克,芡实、枳壳、萆薢、黄柏、白术、云苓、大豆黄卷各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除湿利水。

    【主治】慢性湿疹、湿臁疮,慢性足癣渗出较多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滋阴除湿汤

    【组成】生地30克,元参、当归各12克,丹参15克,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主治】原发性湿疹,阴囊湿疹,天疱疮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湿毒膏

    【组成】青黛150克,黄柏末310克,煅石膏末310克,炉甘石末180克,五倍子末90克。

    【用法】先将青黛和黄柏研细,后加入3种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调成30%油膏。用时涂敷皮损上,每日1~2次。

    【功效】收湿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皲裂性湿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湿疹外洗方

    【组成】苦参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

    【用法】水煎外洗,每剂可煎2~3次。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主治】湿疹。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龚志贤验方。

    理脾除湿汤

    【组成】南北沙参、绿豆衣、冬瓜仁、银花各15克,苍术、云苓、薏苡仁、黑豆各12克,莲心、石斛、雷丸、陈皮、鸡内金10克,生军2.4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配合外洗方(苍耳子、蛇床子、蒲公英、玄明粉各20克,苍术12克,黄柏15克,黄连6克)每日1剂,洗浴2次。

    【功效】调理肺脾,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

    【来源】武汉市职工医学院万文熙副主任医师验方。

    银屑病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该病经过缓慢,具有复发倾向。临床具有皮损边界清楚,搔刮后有白色干燥的鳞屑层层脱落,最后一层与基底面附着较紧,呈光滑的薄膜,刮下薄膜为细小出血点的特点。

    李氏治癣方

    【组成】土茯苓、薏苡仁、胡麻仁各15克,苦参、炒山栀、生甘草、苍术各6克,白藓皮、川楝根、皮榧子各9克,灵仙12克,川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燥湿。

    【主治】牛皮癣各期。

    【来源】著名老中医李继昌验方。

    解毒除湿散

    【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磺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酒精100毫升浸泡1周,用棉签黏药汁外搽患处,每日1~2次,以愈为度。

    【功效】解毒杀虫除湿。

    【主治】各种牛皮癣,顽癣久治不愈之证。

    【来源】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龚志贤验方。

    段氏验方

    【组成】斑蝥0.2克,皂角刺、车前草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与醋相调擦患部。

    【主治】牛皮癣。

    【来源】上海名中医段洪先验方。

    周氏克银方

    【组成】防风、甘草各10克,威灵仙、苦参、草河车、丹皮各15克,白茅根60克,白藓皮、地肤子各20克,土茯苓、忍冬藤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

    【主治】风盛血热型银屑病。

    【来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周鸣歧验方。

    银花虎杖汤

    【组成】银花、虎杖、丹参、鸡血藤各15克,生地、归尾、紫芍、槐花各12克,大青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进行期银屑病。

    【来源】武汉市名老中医徐宜厚验方。

    斑秃

    斑秃又名圆形脱发,系突然发生于头部的无炎症的局限性脱发,与祖国医学的“鬼舐头”、“油风”类似。临床特点为头发呈斑片状脱落,脱发区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无炎症有自愈倾向。

    苣胜子方

    【组成】苣胜子、黑芝麻、桑葚、川芎、酒当归、甘草各9克,菟丝子、首乌、白芍各12克,炒白术15克,木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养阴补血,乌须生发。

    【主治】斑秃、脱发。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芝麻二至丸

    【组成】黑芝麻30克,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杞果各10克,生、熟地各15克,黄精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斑秃。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验方。

    愈秃生发酊

    【组成】鲜侧柏叶30克,干红辣椒10克,75%酒精100毫升。

    【用法】将上药研碎放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方可使用。用棉球蘸药液少许在脱发处擦拭,日3~4次。

    【主治】斑秃。

    【来源】著名中医陈树森验方。

    生发2号方

    【组成】干地黄、山药、枸杞、女贞子、桑葚子各60克,神曲、蚕砂各3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服。

    【功效】滋肝益肾、凉血消风。

    【主治】斑秃。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足癣

    足癣是极常见的皮肤病,俗称“脚气”,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通常发生在两侧足底及趾间。临床有人将此分为三型:汗泡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与祖国医学的“臭田螺”、“田螺皮包”相似。

    足癣浸泡方

    【组成】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用法】每天用药1份,煎水半盆,趁半温时将手或脚泡入,约15分钟,每日2次,再泡时加温。

    【功效】收敛止汗,灭菌止痒。

    【主治】手足癣、手足多汗症。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羊蹄根散

    【组成】羊蹄根(土大黄)200克,枯矾50克。

    【用法】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调上。

    【功效】杀虫收敛止痒。

    【主治】趾间足癣、体癣、股癣、汗泡足癣。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龚氏单方

    【组成】马兜铃藤30克,金果榄30克,樟脑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白酒500毫升浸泡。用药汁擦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湿脚气,湿疹。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龚志贤验方。

    足癣良方

    【组成】大枫子仁、明矾、红花、荆芥、皂角、防风各15克。

    【用法】上药加醋1000毫升,浸泡3天,滤去药渣备用。同时洗净患处揩干,浸入药醋中泡半小时,每日泡1次。

    【主治】足癣、手癣、甲癣。

    【来源】重庆名中医贾河先验方。

    除癣方

    【组成】丁香、肉桂各15克,花椒、苦参、牙皂、大枫子各30克,藿香、川楝子各60克。

    【用法】以上各药杵碎,以陈醋浸泡1周后,于每晚微火温热浸泡患处达半小时许。

    【主治】各种癣疾(足癣)。

    【来源】上海名老中医李古松验方。

    脚气粉

    【组成】六一散9克,枯矾3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渗脚隙内。

    【功效】收湿止痒。

    【主治】脚气渗水,糜烂发痒。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由于不断搔抓,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解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与祖国医学的“痒风”相类似。

    祛妇止痒汤

    【组成】蝉衣、徐长卿、生地各15克,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和匀,分2~3次服用。

    【主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入夜尤甚,皮肤干燥脱屑等。

    【来源】名中医陈树森验方。

    止痒熄风方

    【组成】生地30克,元参、当归、丹参、煅龙牡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血润嗓,熄风止痒。

    【主治】皮肤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百部洗方

    【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沙布袋内,用水3千克,左右煮沸30分钟。治疗时用软毛巾擦洗,或擦洗后再加热水水浸浴。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杀虫。

    【主治】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阴囊湿疹,荨麻疹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润肤止痒液

    【组成】生甘草、蛇床子各30克。

    【用法】水煎2次和匀,去渣浓缩成200毫升,装瓶备用。治疗时涂局部,每日2~3次。

    【主治】老年皮肤瘙痒。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教授陈树森验方。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疮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多发于单侧、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针刺样疼痛,以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疮,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与祖国医学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类似。

    利湿清热方

    【组成】生地30克,黄芩、赤苓、泽泻、车前子、六一散各9克,木通4.5克。

    【功效】利湿清热。

    【主治】带状疮疹,急性湿疹,下肢丹毒。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雄黄散

    【组成】雄黄500克,如意金黄膏150克,蟾酥6克,生白矾450克,冰片6克,凡士林6克。

    【用法】各药研细末,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带状疮疹。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吴氏验方

    【组成】竹竿梢5个(每个约10厘米长),冰片1克。

    【用法】先把竹竿梢焙成炭,研成细末,再对入冰片研匀,用麻油调涂患处,1日2次。

    【主治】带状疮疹。

    【来源】著名中医吴少怀验方。

    健脾除湿汤

    【组成】苍术、炒白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桂枝各9克。

    【功效】健脾除湿。

    【主治】带状疱疹,泛发湿疹,天疱疮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白癜风

    白癜风是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瘫”或“白驳风”相似。

    消风饮

    【组成】鲜桑白皮1.5千克,桑葚子500克,何首乌2.5千克,生地250克,白蒺藜250克,补骨脂250克,益母草500克,元参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后,去渣浓缩成1000毫升,加入蜂蜜500毫升,收成1200毫升,1日3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白癜风。

    【来源】湖北省中医药研究所钱远铭教授验方。

    活血祛风汤

    【组成】首乌、桑葚子各30克,白蒺藜18克,姜虫、赤芍、川芎各12克,三棱、莪术、防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活血祛风,调和气血。

    【主治】白癜风。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验方。

    补骨脂酊

    【组成】补骨脂300克,浓度75%酒精600毫升。

    【用法】将补骨脂碾碎置酒精中,浸泡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治疗时用棉球蘸药涂患处,并摩擦5~15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活血通络。

    【主治】白癜风,疣症。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白斑酊

    【组成】白矾、白倍、制附子、补骨脂各适量。

    【用法】以浓度95%酒精浸泡以上诸药制备。同时涂搽患处。

    【主治】白癜风。

    【来源】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验方。

    固表祛风汤

    【组成】生黄芪20克,党参、煅自然铜、当归各12克,桂枝、川芎各4.5克,白蒺藜、防风各15克,白术、制香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

    【主治】卫阳不固,风郁客表之白癜风。

    【来源】上海顾伯华教授验方。

    黄褐斑

    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一般多发生在面部,故又称“面部色斑”。本病呈对称性淡褐色至深褐色斑,形状及大小不定,无自觉症状,边境明显。与祖国医学的“面尘”、“黧黑斑”、“黧黑”相似。

    消斑美容汤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白芷、紫草各10克,生熟地、女贞子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和匀,早、晚分服,连服1~2个月。

    【功效】养血活血,凉血消斑。

    【主治】妇女面部黄褐斑。

    【来源】解放军军医进修学校陈树森教授验方。

    紫草洗方

    【组成】紫草30克,茜草15克,白芷15克,赤芍、苏木、南红花、厚朴、丝瓜络、木通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400~500克,煮沸15~20分钟。塌洗湿敷。

    【功效】行气活血,化淤消斑。

    【主治】肝斑(黎黑),中毒性黑皮病及面部继发性色素沉着。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祛斑汤

    【组成】当归、生地、赤芍、白芍、丹皮、泽泻、郁金、陈皮、香附各9克,川芎、白芷各6克,丹参24克,坤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活血理气。

    【主治】产后面部色素沉着不退。

    【来源】河南名老中医朱相臣验方。

    祛斑膏

    【组成】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克。

    【用法】先将3仁同捣极细末。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即成。每日揉擦1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功效】润肌消斑。

    【主治】黄褐斑,粉刺,酒糟鼻。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疣

    疣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颜面、手背。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疣目”、“枯筋箭”、“疣疮”、“瘊子”。皮疹散在,皮损与正常肤色相同或略呈黄褐色,表面粗糙不平,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自愈。

    紫色疽疮膏

    【组成】轻粉、红粉、琥珀粉、乳香粉、血竭各9克,冰片、珍珠粉各0.9克,蜂蜡30克,麻油120克。

    【用法】锅内盛油在火上,开后离火,将前5种药粉入油内溶匀,再入蜂蜡,使其完全溶化,将冷却时对入冰片,珍珠面搅匀成膏。同时贴敷患处。

    【功效】化腐生肌,煨脓长肉。

    【主治】扁平疣、鼠疮(淋巴结核)、臁疮、顽疮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加味消毒饮

    【组成】蒲公英、板蓝根、岗梅根各30克,金银花、元参、生地各18克,甘菊15克,丹皮、白芍12克,黄芩10克,红条紫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隔天1剂。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扁平疣、寻常疣。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广州中医学院教授邓铁涛验方。

    蛇床子洗剂

    【组成】蛇床子、地肤子、白藓皮、明矾各60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擦洗30分钟,每日2~3次,连用10天,1剂药可用6次,愈后不留痕迹。

    【主治】寻常疣。

    【来源】四川名医贾河先验方。

    去疣方

    【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用法】每日水煎服1剂,7剂为1个疗程,至多2个疗程观察。

    【功效】解毒去疣。

    【主治】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分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与祖国医学的“牛皮癣”、“摄领疮”相类似。

    皮炎灵

    【组成】五虎丹10克,樟脑、柳酸各15克。

    【用法】上药以乳钵充分研至无明显粗颗粒为度,分装95%酒精500毫升中封蜜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搽皮损,每日搽1~2次。

    【功效】祛湿滞、疏导经脉。

    【主治】神经性皮炎。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肖梓荣教授验方。

    风癣汤

    【组成】生地30克,元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生甘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和营,消风止痒。

    【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斑蝥醋浸剂

    【组成】全虫16个,斑蝥12个,皮硝12克,乌梅肉30克,米醋500克。

    【用法】将上药入醋中,浸泡7昼夜,过滤备用。用时涂患处。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验方。

    皮癣膏

    【组成】黄柏、白芷、轻粉各25克,煅石膏、蛤粉、五倍子各30克,硫磺、雄黄、铜绿、章丹各15克,枯矾、胆矾各6克。

    【用法】上药取净末,研和极匀,加凡士林500克,调和成膏。外擦患处,每日1~2次。

    【功效】润肌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毛囊炎

    毛囊炎为化脓性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毛囊或毛囊周围的炎症,多发生于后枕部、臀部。与祖国医学的“发际疮”、“坐板疮”相似。

    消炎方

    【组成】黄连6克,黄芩、丹皮、赤芍、蚤休、银花、连翘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毛囊炎,脓疱疮,疖肿,丹毒脚气感染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复方松香膏

    【组成】松香10克,滑石粉4克,煅石膏4克,铅丹0.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视疮面大小适量敷患处。

    【主治】毛囊炎。

    【来源】安徽省风台县名中医曹学溪验方。

    四黄散

    【组成】大黄末、黄柏末、雄黄末、硫磺末各15克。

    【用法】麻油调搽。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毛囊炎,疖肿,脓疱疮。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败酱草膏

    【组成】鲜败酱草5千克。

    【用法】将净水4千克煮败酱草,煎至3小时后过滤,再煎浓缩成膏,加适蜜量,贮存备用。用时外涂即可,每次6克,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主治】毛囊炎,疖等化脓性皮肤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手足皲裂

    本病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由于经常受机械性或化学刺激,致使皮肤弹性减低而发生燥裂。与祖国医学的“手足皲裂”、“裂疮口”相类似。

    手足皲裂良方

    【组成】甘草50克,浓度75%酒精100毫升,甘油适量。

    【用法】先将甘草浸入浓度75%酒精内,48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同样的甘油同量的水,混合而成。用时涂患处,每日涂2~3次,一般涂2~5天后皮肤软变薄。

    【主治】手足皲裂。

    【来源】重庆名医贾河先验方。

    红油膏

    【组成】红倍250克,棉子油2500毫升,黄蜡250~500克。

    【用法】先将红倍捣成细粒,与棉子油同放入大铜锅内,置煤球炉或炭火上,熬至红倍呈橘黄色,离火待冷,取出药渣,再加温放入黄蜡(冬用250克,夏用500克)溶化,离火调成膏。用时薄薄涂上1层。

    【功效】润肤止痒。

    【主治】手足皲裂,手痒,银屑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腋臭

    腋臭又称“狐臭”,是由于大汗腺分泌物与细菌分解而产生的臭味。多见于青壮年,具有遗传性,好发于腋窝、乳晕、脐部、会阴等处,以腋窝最为常见。与祖国医学的“体气”、“狐气”等相似。

    腋臭散

    【组成】密陀僧24克,枯矾6克。

    【用法】治腋臭用药粉干撒在两腋下,每日1次,或用垫马铃薯块、甘薯块去皮后蘸药挟于腋下,变凉为度。

    【功效】敛汗、除臭。

    【主治】腋臭,手足多汗。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腋臭擦剂

    【组成】密陀僧末15克,红粉9克。

    【用法】研细末。用指头蘸药擦于腋下。

    【主治】腋臭症。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复方陀僧散

    【组成】密陀僧30克,冰片6克,枯矾30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用有色玻璃收藏。同时先用水洗净腋窝、擦汗、将药粉涂局部揉擦片刻。每日2~3次。

    【主治】腋臭。

    【来源】全国名医陈树森验方。

    腋臭良方

    【组成】雄黄、煅石膏各120克,白矾24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水将药粉调成糊,涂于患处,日2次。

    【主治】狐臭。

    【来源】重庆名医贾河先验方。

    鱼鳞病

    鱼鳞病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角化病,对称的发生于四肢伸侧,皮肤干燥,粗糙形似鱼鳞状无自觉症,夏轻冬重。与祖国医学的“蛇身”、“蛇皮”、“蛇胎”相类似。

    润肤丸

    【组成】桃仁、红花、熟地、独活、防风、防己各30克,粉丹皮、川芎、全当归各45克,羌活、生地、白藓皮各6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6克,每日2次。

    【功效】活血润肤,散风止痒。

    【主治】鱼鳞病、牛皮癣、鹅掌风等。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鱼鳞汤

    【组成】生黄芪50克,黑芝麻40克,丹参、地肤子25克,当归、生地、熟地、枸杞子、何首乌、白藓皮各20克,生山药、苦参、防风各15克,川芎、桂枝、蝉蜕、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3次,分4次服,早、晚各1次,作2日用量。小儿酌减。

    【主治】鱼鳞病。

    【来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周鸣歧主任医师验方。

    柏叶洗方

    【组成】侧柏叶、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细末,装布袋内,用水25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蘸汤溻洗,或后溻加热水浸浴。

    【功效】清热、润肤、止痒。

    【主治】鱼鳞病,牛皮癣及其他皮肤干燥脱屑类皮肤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苍术膏

    【组成】苍术1千克,当归90克,白藓皮60克。

    【用法】上药加水连熬3次,取汁,慢火煎成浓膏,加蜂蜜250克,调和成膏。用时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功效】养血润燥。

    【主治】鱼鳞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黄芪膏

    【组成】黄芪5千克。

    【用法】上药加水50升,煎煮6~7小时,过滤取汁,再煎煮浓缩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匀贮存备用,用时涂于患处。

    【功效】补中益气,托里生肌。

    【主治】鱼鳞病。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验方。

    冻疮

    冻疮是由于受寒冷刺激引起局部血管痉挛,淤血而致,好发于手、足及面部。祖国医学亦称“冻疮”。

    冻疮膏

    【组成】肉桂、紫草、熟地各15克,木香身3克,黄柏30克,炒苍术3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成软膏。涂敷患处。

    【功效】散寒止痛,活血生肌,祛湿收口。

    【主治】冻疮。

    【来源】北京名老中医房之萱验方。

    冻疮良方

    【组成】甘草、黄芪各20克。

    【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后泡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20分钟,每剂可洗3次。

    【主治】冻疮。

    【来源】重庆名医贾河先验方。

    疥疮

    疥疮为疥虫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集体生活中易造成流行。皮疹好发于指缝,手腕曲侧,肘窝、腋窝、乳房周围,脐周、大腿内侧等部位。皮损为丘疹及小水疮,如继发感染则生脓疮,剧烈瘙痒以夜间为甚。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

    疥疮散

    【组成】东丹、铁屑、明矾、花椒、硫磺、六一散各15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先用葱白捣烂如泥,放在碗内,用文火烤热熏手掌,再用麻油擦在掌中蘸药粉乘热搽患处。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疥疮瘙痒。

    【来源】上海著名老中医张赞臣验方。

    蟾蜍瘦肉汤

    【组成】蟾蜍2只,瘦肉50~100克,旧陈皮3克。

    【用法】先用米泔水养蟾蜍2天,剥去皮、头、爪、内脏,再用清水浸泡2小时,与后2味煮汤趁热服食。

    【主治】疥疮。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验方。

    粉刺

    粉刺是指在颜面部、胸背等处发生炎症性丘疹,挤之有米粒碎样白色粉质,又名肺风粉刺。现代医学称为痤疮。

    清热凉血方

    【组成】桑皮25克,当归、生地、丹皮、赤芍各15克,黄芩、桃仁、红花、茜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1次。

    【功效】清热凉血,化淤行滞。

    【主治】肺风粉刺。

    【来源】吉林省肖延令教授验方。

    丹紫黄白汤

    【组成】丹参、白花蛇舌草各20克,紫草10克,制大黄9克,神曲15克。

    【主治】青年男女颜面上胸、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痤疮或伴发丘疹、脓疮者。

    【来源】解放军军医学校陈树森教授验方。

    黄水疮

    黄水疮即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化脓性疾病。夏、秋季多见,小儿易患此症,好发于暴露部位。祖国医学称“黄水疮”、“滴脓疮”。

    愈疮散

    【组成】青黛、薄荷各150克,黄柏120克,冰片6克,人中白90克,黄连45克,硼砂60克。

    【用法】先将上药研末瓶贮备用。用时将药粉用麻油或菜籽油拦成糊状。患处用浓度75%酒精消毒,然后涂敷药膏,覆盖消毒纱布。隔日换药1次。

    【功效】祛湿解毒。

    【主治】脓痂疹(黄水疮、旋耳疮等)。

    【来源】陕西省西安谷玉臣名老中医验方。

    乌蛇蝉衣汤

    【组成】乌梢蛇15克,蝉衣、僵蚕、露蜂房各6克,丹皮、赤芍、苦参、白藓皮各9克,土茯苓、虎耳草、千里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主治】脓疱疮症属湿热内蕴、薰蒸皮肤。

    【来源】四川张锡君主任医师验方。

    五黄枯矾散

    【组成】五倍子、枯矾各50克,黄柏100克。

    【用法】研极细末,瓶贮备用。用时先用野菊花或马齿苋煎水洗净局部,用麻油调药和匀涂局部,每天1次。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敛疮。

    【主治】脓疱疮。

    【来源】解放军军医学校陈树森教授验方。

    三黄丹

    【组成】大黄90克,黄柏30克,黄连9克,煅石膏60克,枯矾180克。

    【用法】用麻油调擦,每日1~2次。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

    【主治】黄水疮。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朱仁康验方。

    柏芩软膏

    【组成】黄柏面、黄芩面各30克,凡士林240克。

    【用法】直接涂于皮损上。或用软膏摊在沙布上,敷于患处。

    【功效】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黄水疮,湿疹,单纯疱疹。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赵炳南教授验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