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天堂在何方地狱在何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佛教不仅有复杂的哲学系统,还有一个庞大的神学系统。

    我们这章简单介绍一下佛、菩萨、罗汉都是怎么回事,研究一下佛国和地狱。

    不过,描述神话内容的佛经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矛盾的地方。要想在短短的篇幅里总结出一个经过严谨考证的,各经都认同的神学系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个大概。

    先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从微观上说,佛教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有四种:“地、水、火、风”,合称为“四大”。我们常说出家人“四大皆空”,意思就是,出家人认为四大元素本质都是“空”,那么世间的一切事物,本质也都是“空”了。

    “四大”组成了我们的世界,那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佛教各经说法不同,我们只说其中一种。

    按照《俱舍论》的说法,我们居住的世界处于虚空中,有三层。最下层是“风轮”,中间是“水轮”,最上层是“金轮”。

    这三个轮子都极大。咱们就说最小的,也是咱们所处的“金轮”。

    按照《俱舍论》的记载,“金轮”比太阳系还大[1]。“金轮”是三轮中最小的,那剩下两轮的面积就更没边了。

    “金轮”之上是我们的地表。

    在金轮之上有九座山,中间的一座叫做须弥山,是地表最高的山,高84000由旬。“由旬”是古代印度的长度单位,换算过来的话,大约126万公里高,大概等于100个地球的直径。

    ——以今天人类的世界观看来看,这个数据夸张得过分了。一个等于地球直径一百倍的高山,咱去哪儿找去呢?但是,“84000”是一个印度人常用的虚数,用来形容极多。所以我们虽然也能换算,但凡是涉及到“84000”的数据,都不能太认真,只当是在说“极高极高”就是了。

    在佛教的神话系统里,须弥山有点类似于希腊神话里的奥林匹斯山:传说山上居住了很多天人、神仙。

    因为须弥山是佛教传说中最大的山,很多佛经都用须弥山来作比喻。比如佛经在破除事物大小概念的时候,就打比方说“纳须弥于芥子”,意思是说,可以把须弥山放到一个小小的种子里。

    须弥山的周围还有八座山。最外一层山叫“铁轮山”,围着整个世界。九山之间有八海,最外一海叫“外海”,水咸。其余七海叫“内海”,水甜。

    这部分倒是可以画出一个图来,但是看看就得了,和咱们的世界实在难比附得上。

    所谓“外海水咸,内海水甜”云云,有可能来自于印度人对于大海的认识:

    印度半岛深入海洋,所以他们知道大陆外面有个“很大很大没边的水域,水是咸的。内陆那些比较小的水域,水是甜的”,然后再把这个认识夸张一番,就成了“外海”和七“内海”的说法。可惜我们今天认识的地球并不是外面一个大海包着广阔的大陆,而是大海和大陆互相交错,所以这世界放到今天,就很难和真实世界比附了。

    外海中有四大洲,分别分布在须弥山的四个方向。

    南部的叫做“南瞻部洲”,地形“北广南狭”,“三边量等”[2]。有趣的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形容印度的时候,用的一个词也是“北广南狭”。现实中的印度大陆,也确实是个“北广南狭、三边量等”的三角形[3]。

    种种迹象表面,南瞻部洲按照的是印度半岛的地理环境描述的。所以在佛经里,对南瞻部洲的地理描述也最为详细。而南瞻部洲北面的须弥山,恐怕就是印度人对喜马拉雅山脉的想象[4]。

    既然南瞻部洲指的是印度,所以佛经对南瞻部洲有很多偏爱。说四大洲中只有此州有“金刚座”[5]。佛经又说,菩萨要成佛必须于金刚座得“金刚喻定”,所以南瞻部洲是世界里唯一能成佛的地方,其余各洲皆属无佛世界。也就是说,南瞻部洲是全世界离佛性最近的地方。当然,从佛教来源于印度的角度考虑,这么说也没有不妥。

    另外,《俱舍论》说地狱也在南瞻部洲的地下。

    佛经说四大洲分布在须弥山的四个方向。按照真实的地理环境,如果认为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的话,那么印度半岛、东亚、俄罗斯和欧洲,正好可以比附四大洲。

    佛教对南瞻部洲有众多偏爱。但我们知道,中国古人极为自大。印度古人认为自己是世界最好最棒的中心,中国古人也认为自己是世界最好最棒的中心。等到佛教传到中国、并且和儒家融合之后,在中国佛教界,这印度就不可能独享南瞻部洲了。所以中国佛教界普遍认为,中国和印度都位于南瞻部洲。印度位于南瞻部洲的南部,中国位于东部。《西游记》里就是这么说的[6]。

    但这么一来,和真实的世界地图一比,须弥山就不能是喜马拉雅山了。另外三大洲的位置也不好确定了。当时地理知识不发达,还好解释,只说其他洲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了。等到人类认识地球以后,须弥山也找不到,三大洲也没处儿安了。

    后来有人提出来,说整个地球都属于“南瞻部洲”,其他各洲都位于外太空呢[7]。这个说法乍一听好像是耍赖,其实有点道理。刚才说过,《俱舍论》里的金轮尺寸,换算出来比太阳系还大,金轮中又要分九山八海,外海其中的一小块是“南瞻部洲”,从尺寸比例上说,似乎也不过分。但就算如此,其他三大洲,以及九山八海也是没法比附的。

    这么一圈解释下来之后,回头再看,似乎更合理的解释是,这个地理系统就是当时的印度人在描写自己的那块地方,“南瞻部洲”就是印度,关于南瞻部洲内部和四周的情况,写得都比较可靠。但一涉及到长度、面积这些数字,因为当时没有可靠的测量技术,所以就乱写一气了。欧洲、亚洲那些地区因为只有商队的交流,印度人大都没去过,所以就凭着各种传闻乱写。至于美洲、澳洲,因为当时人类没有发现,所以根本不提。

    除了南瞻部洲外,另外三个洲的情况是:

    西部是“西牛贺洲”,地形“圆如满月”。

    东部是“东胜神洲”,地形“东陜(狭)西广”“形如半月”[8]。

    北部是“北俱卢洲”,地形“形如方座”“四边量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北俱卢洲和印度之间隔着一个须弥山,距离最远的缘故,在佛经里,北俱卢洲被描绘成了一个人间天堂:

    这里景色极为宜人,土地平坦,没有烟尘,也没有伤害人的蚊虫野兽。地里会自动长出米来,不用煮,生吃就味道香甜。人的各种衣物、用品也都是自然生出来的。这里的人永远都是二十岁那么年轻,没有婚姻也没有家庭。如果男女两情相悦,树木会自然把两个人遮挡起来让他们幽会。人的一生只有快乐没有病痛,可以活到一千岁,不会在中间死去。

    西牛贺洲和东胜神洲差一点,但人的寿命也分别是五百岁和二百五十岁,都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了。只有讲到南瞻部洲最特别,人的生命没有固定,是随着时代改变的[9]。

    这里要注意的是,佛教对于理想世界的描述基本就这几种:岁数长、没病、地里生长食物衣服之类,花样不多。

    总之北俱芦洲就是个非常让人心仪的天堂世界,这个在现实中也是没法比附的了。

    四大洲的两侧又各有两个中洲,一共八个中洲。

    这个也是在现实里难以找到的了。

    各州居民的身高也不相同,南瞻部洲人身高一米九到二米二,在古代人里算是大高个了,但还没超过正常人类范围。后面就神奇了,东胜神洲的人身高是南瞻部洲人的两倍,那就是平均四米了。西牛贺洲再翻番,八米。北俱芦洲再翻番,十六米[10],这个头已经赶上“进击的巨人”了。

    我们知道,当一个物体放大的时候,体积和重量是三倍增长的,而骨骼、肌肉的横截面是二倍增长,两者的增加并不同步。所以当一个生物体积变大的时候,它的原有的骨骼、肌肉不能只是等比增长,否则会支撑不住身体。这就是为什么小型的昆虫四肢又细又长,而大象和大型恐龙的四肢又短又粗。

    那么,如果一个人类真的达到了十六米的高度,他的外观比例不能像普通人类一样,而是应该四肢极短极粗。还很可能是四肢着地,因为他的脊椎无法支持直立的身体,光靠两只脚也未必支撑得住全身的重量。

    在地球上,能达到十六米级别的陆地动物只有恐龙,但恐龙是爬行动物。而哺乳类中最大的陆地动物,已经灭绝的巨犀远远到不了这个高度。这是因为哺乳类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体系有天生的限制,支持不了太大的身体,只有爬行动物才能达到十几米的高度。

    所以,那个十六米的“人类”如果真的存在的话,不仅外观极为怪异,而且生理器官也要区别于哺乳动物。

    那这样的生物,还能叫做人类吗?

    而且,为什么在四个大陆里,不同人种的个头正好是翻番生长的呢?很难相信这是对真实世界的描写,看上去更像是作者翻倍再翻倍,就图一写得爽。

    最逗的是,还有一个说法,说各洲居民的脸形和和他们所居的洲一样[11]。这么看来,印度半岛“北广南狭”,那么印度人民都是尖下巴,按照今天的审美看,应该是最漂亮的。北俱卢洲“四方正等”,是说北方民族民风彪悍所以脸都是带棱带角?西牛贺洲“圆如满月”,说西方人都是大圆脸?

    最可气的是说东胜神洲。如果按照“南瞻部洲等于印度大陆”的观点看,东胜神洲指的就是我们中国。那东胜神洲“形如半月”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们中国人都是鞋拔子脸?

    【二】

    说完地面,接下来说空中。从地面往上说。

    先说须弥山。须弥山由很多宝物构成,上面还种满了各种宝树,居住了很多的神仙。

    在佛经里,“天”有两种意思。

    意思之一,指的是六道轮回里的“天人”,相当于一种比人类更厉害的神仙。

    意思之二,指的是神仙所居住的世界,类似于“天界”的意思。

    我们一会儿会同时使用这两个意思,您别弄乱啦。

    须弥山上住着很多很多的神仙,也就是“天”,我们介绍几个熟悉的。

    在半山腰住的是“四天王天”,就是我们熟悉的四大天王。从他们居住的位置——半山腰——可以想到,他们的级别比较低,主要职责是护法。四大天王居住在四个比较低的山头上,分别是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各自负责守护一个大洲。

    我们说过,印度人认为喜马拉雅山就是须弥山。西域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方,按照方位来说,正是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天王”)负责守护的地方。唐帝国常年统治西域。所以西域地区的唐朝人,特别崇拜毗沙门天王,把他当做守护神。

    说个题外话。

    网上曾经流传几张水墨画。画的是耶稣受难的故事,但是耶稣的穿着打扮都是古代朝鲜族的样子。很多网民就转载这幅图说:看,什么都是他们韩国人的!孔子是韩国人,现在耶稣也成了韩国人了!

    我们看到穿着韩服的耶稣觉得很搞笑,但我们没想过,其实这种事中国人干了也不少。

    我们知道,无论在历史还是宗教传说中,释迦牟尼在涅槃之前都是正宗的印度人。

    佛教里有一种宗教画,用来描述各种宗教故事,其中有一类讲的是释迦牟尼出家之前的故事。中国人也画这种画,但在中国人的画里,无论是释迦牟尼本人、他在人间的父母侍从、天上的神仙,乃至于人间的亭台楼阁,通通都是中国的式样。我们今天看到穿着中国衣服的神仙簇拥在佛陀周围,不会觉得有什么怪异的,但其实这不和穿着韩服的耶稣是一个意思么?

    不止是佛陀的打扮,很多佛教的神佛在中国发展日久,也都渐渐汉化。我们平时都意识不到。

    比如说我们今天在中国寺庙的“天王殿”里见到的四大天王,全都是中国武将的打扮,背后的传说也都改成了中国式的故事。

    刚才说,唐朝人特别崇拜北方多闻天王。这个崇拜后来和汉人对唐朝名将李靖的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变化。

    对此,白化文先生的《汉化佛教与佛寺》一书讲解得很有趣,我概括如下:

    多闻天王来到中国以后,形象已经汉化了。因为佛教从西域传来,沿途沾染了西域的文化,因此那时多闻天王的形象有点类似汉化了的西域武将。后来又进一步汉化,隋唐时候的多闻天王,一手持供释迦牟尼佛的宝塔,一手持印度式的三叉戟,后面还有五位“太子”,第三位叫做“那吒”,还有很多的部下随从,打幡侍奉。

    但是后来中国出现了我们都熟悉的“托塔李天王”李靖,他的形象受到多闻天王的影响,持戟和宝塔。民间传说还把多闻天王的“那吒”变化成了“哪吒”,成了李靖的儿子。这样,多闻天王——

    因宝塔和戟连同托塔天王的名号,全都被李靖取去,眷属(特别是在出行时为他打王者幡盖的夜叉)也都别离,一急之下,只好自己打起幡来。可是一般人不认识幡幢,总瞧着像伞。《封神演义》中就说他掌“混元珍珠伞”一把,职“雨”,因为打伞和下雨有关。今所见近代汉化佛寺中,这位天王不是持伞就是拄着长柄幡[12]。

    ——您瞧,原本一位来自于印度的武神,就这么在中国稀里糊涂的变成了雨神。

    在中国的世俗文化里,通俗小说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先贤经典。我们今天在佛寺里所见的四大天王形象,基本都从《封神演义》而来。还按照小说的说法,说四大天王生前是中国武将,名字叫“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死后被姜子牙开封神榜派到西方去做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拿的兵器也都换了。

    南方增长天王拿宝剑,因为宝剑“锋”利,“锋”和“风”同音,所以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拿琵琶,因为琵琶要“调”弦,所以职“调”。

    北方多闻天王拿伞,前面说了,职“雨”。

    东方持国天王拿着一只貂,因为要“顺”着捋毛,所以职“顺”。

    这四个人连在一起,就是“风调雨顺”[13]。

    ——您听,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风调雨顺”这一大堆的同音字联想,就像蝙蝠象征着“福”、喜鹊象征着“喜”一样,是典型的中国民间智慧。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佛教在各地流行的时候,喜欢把当地原本就有的神灵纳入到佛教里,在佛教的神灵系统里安排一个小职务。在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都有这样的现象:信仰佛教的老百姓平时遇到小事,都是习惯去找本土的小神灵帮忙。如果遇到人生的大问题,才去找佛教。有一点“佛教神灵是正经衙门,本地神灵是居委会干部”的感觉。

    因为道教很流行,中国佛教就把道教里的玉皇大帝等神灵都吸收到佛教里了,在“天”等级给他们安排了位置——你们不是住在“天”宫吗?你们不都是“天”神吗?这在我们佛教看来,还是很低的位置,慢慢修行吧!

    当然,这种说法未免有点恶意攻击的味道,所以很多宗教人士不赞成这么乱来[14]。

    我们继续说佛教的其他神灵。

    “四天王天”是四大洲的守护神,既然是神灵,没点手下说不过去。《金光明经》说,四天王天的部下还有“天龙八部”(又名“八部众”),天龙八部又统帅着“二十八众”。

    “天龙八部”这个称号我们比较熟悉,在佛教里,指的是隶属于四天王天的八类护法神。

    我们后面会讲到六道众生,指的是在轮回中的六种生命。其中既有我们现在介绍的天(即神仙),也有我们熟悉的人、畜生、饿鬼等。

    “四天王天”是“天”,是神仙。“天龙八部”的职责和能力也很像是神仙。但是,“天龙八部”里的成员不光是“天”,也有畜生,有鬼。“天龙八部”里排到第一位的直接就叫“天”,指的是天道众生。可另外几位就不是了。如“龙”(音译为“那迦”)、“金翅鸟”(音译为“迦楼罗”)属于畜生道。“阿修罗”属于六道中的“阿修罗道”。“夜叉”属于鬼道等。

    虽然“天龙八部”有畜生有鬼,但从“天龙八部”有种种神力,又属于高级护法神这点上来看,“天龙八部”很像是通俗意义上的“神”,因而夜叉等也常被称为“鬼神”。可是八部众之间也不是平等相待,比如金翅鸟就以龙为食。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又比较像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是一种“神兽”。有的佛经还说,龙和阿修罗等众生,有善有恶,不全都是善良的。他们具有的是能力上的神奇性,而不是道德上的神奇性。他们中道德高尚的,可以成为人的保护神,道德卑下的,也会去伤害无辜者。

    在“天龙八部”中,我们最熟悉的是龙。

    古代各个文明,都有关于龙的传说。龙是古代人对于怪兽的想象,人们把野兽身上最厉害的部位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龙”。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认为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神兽,可以被人类射杀,可以像马一样驾车,由它们驾驶的车辆可以飞上天。龙并不是神,也不能化为人形,主宰水域的是另外的“水神”。比如曹植的《洛神赋》里的“洛神”宓妃,就是“洛川”这条河里的水神。

    总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文化里的龙,接近于兽。

    古印度的传说中,也有“生活在水里,外观类似于巨蛇”的神兽,佛教把这种神兽吸收进了经文,把它列为“天龙八部”。汉译佛经的人发现经文中的这种怪兽样子很像中国传说中的龙,于是就把它翻译为“龙”。

    古印度的龙和中国龙的区别是,古印度的龙更像是神人,而不是兽。古印度的龙有类似于人的社会:有龙王,有龙的眷属,有龙的子女。龙居住在水下,有龙宫,有法宝,能变为人形,可以兴云布雨。

    总之,变成了生活类似于人类的水神。

    佛经里龙的形象,对中国神话传说的影响很大。慢慢的,中国的龙也从过去的“兽”,变成了后来的“神”。我们从《西游记》里就能看出来,这时的龙,已经是印度龙神的设定了。

    因为龙变成了居住在水里的神,就没了水神的位置。于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中国神话里“水神”出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中国各地修建的也都是“龙王庙”,而不是“水神庙”了。

    不过,中国人还是有改造,让龙王穿上了中国帝王的服装。而因为是“王”,在三纲五常的世界里,光杆一个人太不像话,于是又创造了虾兵蟹将。这就跟阎“王”必须有黑白无常一群鬼役以供驱使一样[15]。

    “四天王天”往上是须弥山的山顶,这个地方叫做“仞利天”。

    仞利天的主人叫做“帝释天”,意为“天帝”。帝释曾经是印度本土宗教的最高神灵。佛教把他吸收进来当个小神,以显示本教的威力。所以在佛教的神话体系里,帝释只是个职位比较低的小神。当然和人类相比,那还是厉害多了。

    在仞利天这层世界里,有三十三个天国,因此“仞利天”又叫做“三十三天”。

    仞利天往上还有四层天。

    仞利天已经是在须弥山的山顶了,所以上面四层天都是在天空中。因此仞利天和四天王天又叫做“地居天”,上面的四重天叫做“空居天”。

    “地居天”和“空居天”这一共六重天的共同特点是,一重比一重更美好,能满足欲望的享乐越来越多。不过佛经对这些享乐的形容都比较单调,大同小异。

    仞利天上面叫做“焰魔天”。里面的众生享受得太快乐了,时刻喊着“好开心呀!”。

    焰魔天的上面叫做“兜率天”,这里的享乐已经非常能让众生满足了。兜率天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兜率天的上面是“化自在天”,这里的众生能随自己的意念,变出各种东西来供自己娱乐。

    再上面是“他化自在天”,能随意将他人的乐事供自己享乐。

    这四层天的另一个特点是,从仞利天开始,每层天里的时间,都比底下世界的时间更慢,众生的寿命更长。

    比如仞利天里的1天等于人间的100年,众生的寿命为“当地时间”的1000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是3650万年。

    他化自在天里的1天等于人间的1600年,众生的寿命为“当地时间”的1600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是9亿3440万年。

    总之就是非常夸张的数字了。

    以上介绍的这六个“天”,因为里面的众生都沉迷于享乐,所以统称为“欲界”。

    以我们普通人的观点看,天人的寿命近乎无限,享乐又远超人间无数倍,这简直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了,能当天人我们也可以知足了。然而在佛教看来,当天人早晚还会轮回,还不值得羡慕。

    《法句譬喻经》里有一个故事,说天帝知道自己寿命将尽,将要投胎到人间成为一只驴。他非常害怕,赶紧找到佛陀皈依三宝,这才免去了投胎成驴的命运[16]。我们想,天帝的享乐好到我们无法想象,结果下一辈子马上变成驴去受苦,这一脚天上一脚地下的,这不比人类变成畜生要更痛苦千万倍?可见当天人也有缺点。

    更重要的是,佛教认为,只有人才能修行成佛[17]。这也有道理:天人获得极高的享乐,不知道痛苦,自然也就更放纵自己的欲望、更留恋花花世界,也就没有成佛的动力。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呢,又太苦了,众生被磨难束缚,能力有限,顾不上念佛。有的经文还说三恶道众生的智慧也有限,这也阻碍他们学佛。

    所以从修行佛教,超脱轮回的角度讲,成为人比成为“天”还要好。佛教常说,“人身难得”,能生而为人,这实在是太难得的机会了。不仅人身难得,佛法也不是想听就能听到的。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又遇到了佛祖,这又是幸运中的幸运。这概率多么小呢?佛经打比方说,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上,游荡着一只瞎了眼的乌龟,漂着一个有个洞的木板,这个乌龟正好钻进木板洞里的概率[18]。佛教常借此激励修行者:你现在是“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已经太幸运啦,你得好好珍惜这机会,一定要勤奋修行,不能浪费这难得的机会啊。

    欲界上面还有“色界”。

    这里的众生已经断绝了食欲和色欲。但仍旧有形体,所居住的世界也有物质的国土、宫殿,也就是还有外在的色相,所以称为“色界”。

    色界一共有十七层天,这十七层分为四组(四个禅天)。这十七层天基本都只有一个名字,没什么特别的描述。

    只有两个可说的。

    最下面的第一组天(也就是第一禅天)里,有三层天,其中最上面的叫做“梵天”。佛能够教化的范围,最高止于梵天。

    第二禅天里面有个“光音天”。说其中的诸天之间不用声音语言沟通,而以身心所发光明传递信息。《长阿含经》说,光音天的众生来到人间,因为吃了食物有了欲望,所以生出种种的业,进入了不断的轮回,其中也包括轮回为人。所以佛教认为,光音天是人类的始祖。这是佛教的人类起源说。

    顺便一说,色界最高天的众生,寿命是5000劫。“劫”是佛教的时间单位,长短说法不一。按最小的算,1劫是13.4384万年,按大的说法算,1劫是268.768万年[19]。这么计算,色界诸天的寿命往最小里说,是6.7192亿年。按最长来算,是134.384亿年。

    作为参考的是,目前科学家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已经诞生了136到137亿年。也就是说,色界诸天的寿命可能和宇宙目前的寿命正好相同。

    色界再往上,是“无色界”。

    这里众生和世界都没有了形体,所以我们也没法描述他们。这里最高天的寿命是84000劫。换算成人类时间,小里说是约112.88256亿年,大里说是约2257.6512亿年[20]。

    我们前面一共介绍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三者合在一起,统称为三界。这和传统小说里常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三界”没有关系。“跳出三界外”的“三界”那是道教的说法,指的是“天、地、人”三界。

    三界里居住的都是有情众生。这里的众天虽然非常美好,寿命不可思议的长,但还是有寿命的限制,死后还是要进入轮回,也就有可能轮回成人、轮回成鬼。佛教的目标是不再轮回,三界还不是奋斗的最终目标。

    【三】

    现在我们回到人类居住的世界,从人类的世界往下讲讲地狱。

    地狱在地底下。

    一般人熟悉的说法是“十八层地狱”。其实在佛教产生之间,印度本土的宗教就有“十八层地狱”的说法。佛教对地狱的说法,各经不太一样。

    《俱舍论》说地狱在南瞻部洲的地底下。《长阿含经》则说,地狱在四大洲外围日月照不到的地方。

    地狱的层数和样子,各经的说法也不一样[21]。总之就是把各种人世间的痛苦事情,进行加倍的夸张。而且描述地狱的痛苦的时候,常常说:本层地狱里的痛苦是上一层地狱的若干倍,一天相当于上一层地狱的若干年,众生寿命比上层地狱增长多少倍等等。因为众生只有死去,才能进入轮回,有机会脱离地狱,所以众生在地狱中的寿命,就相当于刑期。这么一级一级的算下来,到了底下的几层地狱,就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了。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把地狱中的痛苦极端夸张的倾向。无须讳言,这其中显然有恐吓信众的考虑。

    佛经中也有这种倾向。我们前面在计算“天”的寿命等数字的时候,虽然数字极大,似乎还可以进行严格的计算,而一些佛经对地狱痛苦的夸张描述,已经到了无法计算的地步。比如《佛说十八泥犁经》中说,有65536(即2的16次方)斛芥种,一百年拿走一粒芥种,把这些芥种都拿光了,在第十八层地狱里受苦的众生的寿命还没尽呢。这就像中世纪的时候,有的基督教教士说,人在地狱里受苦的时间有多久呢?说海边的细沙那么多年,或者自亚当以来所有人类及野兽身上的毛发数那么多年,而这只不过是人在地狱中开始的一刹那而已。

    佛教传说里最深的、最苦的一层地狱,一般称为“无间地狱”,或者“阿鼻地狱”。总之就是要在极长的时间里、忍受极为强烈、密集的痛苦。一般来说,佛教认为犯了最重罪的人(比如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挑拨僧人关系、让佛身体出血),会堕入这层地狱。

    关于地狱,中国比较熟悉的还有“阎罗王”的说法。

    阎罗王原本是印度神话里,长官地狱的王,被佛教吸收进来成为小神。佛经里关于阎罗王的说法也非常混乱。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主管地狱的是地藏菩萨,不是阎罗王。

    《俱舍论》等经,则说阎罗是鬼或饿鬼的统治者。

    《翻译名义集》里引用了关于阎罗的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阎罗有兄妹二人,兄管制男犯,妹管制女犯。

    《长阿含经》里说,阎罗王虽然负责审判罪人,但是在地狱里过着极乐和极苦交替的生活,一面要受酷刑——被狱卒抓住,往嘴里灌铜汁,把肚子都烧烂了。一面又拥有高级的享乐。最后阎罗皈依了佛法。

    有的佛经就像我们所熟悉的,说阎罗负责审判死去的人,主管他们未来投生的去向。但也有的佛经说,阎罗没有审判众生的权力。

    我们说过,六道轮回是因果报应的结果,不需要外力的加入。按照这个理论来说,就算阎罗能审判人,那也应该是一个遵守因果报应规律的执行者,本身是没有任意审判的权力的。中国传说里阎罗王有“生死薄”,大笔一挥就能更改人的寿命,那当然是违反因果报应规律的,不是佛教的说法了。

    阎罗王到了中国,也进行了种种汉化。

    道教把阎罗王的传说吸收了进来,变成了“十殿阎王”。每一殿的阎王都由一位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死后担任。既然是“王”,就得有王的气势。所以中国人又按照中国官府的样子,给阎罗王们创造了宫殿楼宇、卫兵侍从。

    “王”不能自己一个人工作,得有助手。隋唐的官僚机构里有“判官”的职位,是官员的助手。于是中国人也照这样子给阎罗王们安排了“判官”。中国最有名的判官是“钟馗”,因为它嫉恶如仇,又不失亲切风趣,就如同济公一样受到中国百姓的由衷喜爱。

    有了判官还得有狱卒。所以就有了“牛头马面”。

    “牛头”倒还真来自于佛教。佛经说有一种叫做“阿傍”的鬼将,是牛头人手[22]。但是中国人有喜欢成双配对的习惯。作为鬼卒,牛头孤零零的一个不好看,于是中国人按照类似对对联的方式,给牛头配了一个“马面”,作为搭档。

    衙门里有了官吏、有了狱卒,还缺抓人的捕头。于是中国人又创造了“黑白无常”,有点像西方民俗里的死神,专职到阳间抓寿命已尽的人去地狱。

    我们前面介绍过“无常”的概念。给这两位鬼卒取名“无常”,可能是因为死亡的到来常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至于长舌头的造型,有可能是从上吊而死的人转变而来的。

    无常鬼造型独特,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鲁迅在《朝花夕拾·无常》里说:“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在民间的迎神赛会上“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这篇文章里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一般概念的无常都是一黑一白两个。鲁迅却写道,百姓觉得只有“白无常”一个太孤单,又给配了一个村妇模样的“无常嫂”,后面还带了一个小的白无常,似乎凑成了一家子。这是世俗的趣味了。

    有的无常帽子上还写着“你也来了”(或者“你可来了”),和“正在捉你”,颇有点冷幽默的效果。

    不能理解的是,有的无常的帽子上写着“一见生财”和“天下太平”。按常理一见无常不就变成鬼了么?“生财”还有什么用呢?我猜想,或许是因为无常象征着死亡,塑无常像在寺庙里,中国人看了忌讳,于是造像的人添了点“一见生财”的吉祥话,让游览的人见了心里舒服吧。也不知道这和棺材谐音为“官财”有没有关系。

    民间传说,无常负责“勾魂”。我们却说过,“魂”不是佛教的概念。其实上述种种神鬼,除了阎罗王和牛头外,其余都属于中国民间和道教的传说。和佛教是无关的。

    从十殿阎王到无常小鬼,中国古人把现实世界里的官府整个搬到了地狱里。随着传说故事越来越丰富,中国百姓口中的地狱也就越来越像人间的城市。

    地狱里有河,叫“奈河”,据说充满了脓血和各种污物,腥臭无比。但这也是中国人的原创。按照栾保群先生的说法,这个“奈河”本是印度佛经“地狱”一词的音译。因为音译里有“河”的发音,也就以讹传讹,真的成了一条河[23]。

    有河就有桥,于是就有了“奈河桥”。“奈河”音同“奈何”,叫“奈何”多有韵味啊,于是就变成了“奈何桥”。

    孟婆、孟婆汤也是中国民间的说法。为的是解决轮回说里一处让人疑问的地方:

    按照轮回的说法,每一个人都是有前生的,可是每一个人出生时的记忆都是一片空白,为什么不记得前生的事呢?

    在佛教看来,记忆也是虚妄的色相,人在轮回时就像抛弃虚妄的肉体一样抛弃虚妄的记忆,这再正常不过。但是在中国人创造的阴间里,已经有了衙门、有了小鬼,甚至有了街道市集。中国鬼故事中那些到了地狱里的人,还拥有生前的记忆,还能在阴间或者怀念故人,或者报复仇人。那怎么一到重新投胎的时候,就突然一下子失去了前生的记忆呢?

    这中间好像差了一个环节,于是就编出了孟婆和“喝了孟婆汤会失去记忆”的说法。

    可是,中国人最重亲情,至亲相对不能相认,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于是就有南方的民俗,在亡者手中放一袋茶叶,为的在阴间伪造一碗茶汤,骗过孟婆。北方则有民俗,出殡时,由孝子摔碎一个瓦盆,意思是希望这破的瓦盆随死者一起去阴间,让死者用这个破瓦盆去喝那孟婆汤,这样汤就会漏了[24]。

    可问题是,孟婆又不是傻子,你第一次用茶叶、用漏盆把她骗过去了,那你千百万个鬼,次次这么骗,孟婆还有可能再上当吗?

    现在出生的人,还是没有前世的记忆,也说明了这套把戏没有用嘛。

    中国人还认为地狱里也有经济,要使用“冥币”,所以在特定的日子里,要烧纸钱给故去的人。这也是佛教没有的说法。

    实际上佛教反对烧纸钱。因为佛教讲六道轮回,认为人去世以后可能还转生为人,还可能变成“天”。烧钱是给鬼的,那你给祖先烧纸钱,不就等于你认为祖先一定轮回为鬼么?这算是咒祖先了吧。圣严法师就说,第一,钱是人类使用的,鬼不用钱,所以给鬼钱也没用[25]。第二,就算把纸钱、纸糊的东西烧了,鬼也拿不到[26]。

    【四】

    刚才,介绍了佛教纵向的世界观。我们从低到高总结一下:

    地狱、人类生活的大地、欲界六天、色界第一禅天、色界第二禅天、色界第三禅天、色界第四禅天、无色界。

    从地狱到色界第一禅天,再加上太阳和月亮(古印度还没有太阳系的概念),整个合在一起叫做一个“小世界”。

    1000个小世界,上面再加上1个色界第二禅天,构成1个小千世界。

    1000个小千世界,再加上1个色界第三禅天,构成1个中千世界。

    1000个中千世界,再加上1个色界第四禅天以及无色界,构成1个大千世界。

    我们俗语说“大千世界”如何如何,说法就来源于佛教。

    要注意的是,因为1个大千世界相当于1000乘以1000乘以1000个小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和“大千世界”是一回事,并不是指3000个大千世界。

    每个大千世界里都有一个佛来教化,我们所处的这个大千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由释迦牟尼佛来教化。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包含了很多小世界,佛为了教化众生,也就有千百亿的化身。

    如果我们把上文中的1000当做虚数的话,以上的世界观似乎可以和现在的天文学进行比附:

    “小世界”是太阳系,“小千世界”是银河系,“中千世界”是我们现在可以观测到的宇宙。现在的物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其他为数极多的平行宇宙。假如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大千世界”正好对应所有平行宇宙的总合。

    回到我们前面说的“小世界”。

    每个小世界都处在周期性的不断变化中,人的寿命也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

    最理想的时候,人类的寿命是84000岁。随后每过100年寿命就减短1岁,当人类寿命只到10岁的时候,再过每100年又增加1岁,又增加到84000岁。这个过程是1小劫。

    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在随着这个周期改变,人类寿命长的时候世界就特美好,没有刀兵灾祸,不用耕种。人寿命短的时候,世界就特别恐怖,到处都是灾难,如同世界末日。

    不用担心传播后代的问题,人的青春期也会随着寿命变化。当寿命只有10岁的时候,女子5个月大就可以生育,当80000岁的时候,女子500岁的时候才能结婚。

    那么,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时代呢?

    《长阿含经》里引用释迦牟尼的话说:“我今出世,人寿百岁。”佛经又说,现在正处在人类寿命越来越短的阶段。释迦牟尼距离现在两千五百多年,这么算来,假如《长阿含经》里的“百岁”不是虚数,那么现代人的寿命应该是75岁左右。这倒是比较符合现代现代的情况。但不太好解释的是,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显然要比古代人长,而且未来恐怕会越来越长。

    根据人类寿命84000岁到10岁的周期可以计算出1小劫的长度是167.98万年。还能算出在大约800万年前,人类处在佛经所说的最幸福的年代,那时人的寿命长达84000岁。作为参考的是,目前科学家认为原始人类出现的时间大约是250万年前。800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大概是古猿。

    不过,既然“84000”可能是虚数,那么所以这里或许只是指一个极长的年代,而不能计算出具体的长度来。

    20个小劫的时间等于1个中劫。

    中劫也不是稳定的,有四种状态,循环出现。

    首先是“空劫”,这是完全的虚空。

    然后是“成劫”,这是世界开始形成的过程。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我们的世界底下,从下到上分别有“风轮”、“水轮”和“金轮”吗?

    成劫的第一个劫里,虚空里什么都没有,刚开始只有细微的风,然后风越来越大,就形成了风轮,然后依次形成小千世界的其他部分。

    世界出现的顺序是从下往上。世界形成之后开始出现众生,众生出现的顺序是从上往下。前面说过,有的佛经说人是从“光音天”堕落到人间的。这个从上往下出现众生的顺序,也就包含了“堕落”的意味。

    第三个中劫是“住劫”。这就是我们生存的时代。

    第四个中劫是“坏劫”。世界要经历非常恐怖的一系列灾难,把整个世界全都摧毁,最后世界又变成虚空,进入“空劫”。

    在这个阶段,第二禅天和第三禅天也要毁灭,幸存的只有第四禅天,所以第四禅天又叫做“不动地”。也就是说,如果惧怕世界周期性的毁灭,又不能成佛,那么也可以努力修行到第四禅天。当然,第四禅天的众生还是有寿命,还是会死、会轮回。所以要想彻底解脱,还是要修行成佛。

    在以上这个周期里,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呢?

    佛教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第九小劫的减劫阶段。我们再根据释迦牟尼说他当时人的寿命是百岁,可以推测出,我们差不多在这个小劫的中间位置。从“成劫”开始算的话,在这一次生灭中的宇宙到目前为止,应该已经出现了4.95541亿年。

    目前科学家认为,宇宙从大爆炸开始,已经存在了138.2亿年。地球大概存在了45.4亿年。这个数字比佛教认为的,本周期的宇宙年龄多了9倍。

    科学家还认为早在25亿年的前时候,地球上已经有了生物。而按照佛经的观点,这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还没有出现。

    而在佛经认为宇宙诞生的那个时候(也就是大概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海洋里已经有了带壳动物,地面上出现了森林。关于这一点,有大量的地质学成果、大量经过碳十四监测的古生物化石作为证据。

    比中劫更长的还有大劫。佛经中的劫,一般不标明的,指的都是大劫[27]。

    但是1个大劫到底有多长,有不同的说法。按照最短的说法,1个大劫是13.4384亿年,按照最长的说法,是268.768亿年,总之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前面说过,佛教的“大千世界”可以和现代天文学的结论勉强对应起来。而“成、住、坏、空”的循环规律也可以和天文学对应起来。

    科学家认为,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都有生命。宇宙中有无数类似我们太阳系一样的星系在不断地诞生和毁灭,其中那些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多半也会诞生智慧文明。如果平行宇宙理论成立的话,其他的平行宇宙和我们所处的宇宙一样,也会因大爆炸诞生,会过了一段时间后毁灭。这正好符合佛教的宇宙模型。佛教认为,“大千世界”之下的世界,全都会经历“成、住、坏、空”的循环,只有“大千世界”独有的“第四禅天”才不会毁灭。比附成平行宇宙理论的话,这似乎就是说,所有的宇宙和平行宇宙都是会毁灭的,但是在这些平行宇宙之外,还有一个本质上和所有宇宙都不相同的,永存不朽的神奇空间。这点在科学理论上也是有可能成立的。

    当然,在宇宙生灭的具体时间上,佛经就和现代物理学相差很大了。但也可以解释成,佛经上说的“八万四千”等数字,只是一个虚数。

    【五】

    前面说的是佛教的世界,下面说众生。

    先说处于轮回里的六道众生。

    从低向高说,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

    地狱道。

    地狱道就是在地狱里受苦的众生,地狱的样子前面说过了。

    地狱里有鬼。但有的鬼也住在人间。按照佛教的说法,鬼不全都是邪恶的,有些鬼皈依佛法,保护人类[28]。譬如“天龙八部”中的夜叉,就是身为佛教护法神的鬼。

    饿鬼道。

    一般的说法是,饿鬼是鬼中受饥渴之苦的鬼。饿鬼永远处于饥饿中,即便见到美食,食物也会变成脓血粪便,让饿鬼吃不到。关于饿鬼的居所,有的说是在人间,有的说是在地狱里。饿鬼的寿命极长,据说最长寿的饿鬼,寿命相当于人间的几百万年[29]。

    总之,就是饿鬼的处境比地狱众生稍好一点,但也很痛苦[30]。

    畜生道。

    畜生道也简单,就是除人以外的动物。不包括植物和微生物。植物和微生物不是“有情众生”,不参与轮回。

    就像鬼道中有一些具有神力的“高级”鬼一样,佛教认为,畜生道里也有一些具有神力的厉害角色,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龙”和“金翅鸟”。中国民间有狐狸精的传说,有人认为狐狸精也属于的有神力的畜生[31]。

    阿修罗道。

    阿修罗比较特别一点,也是从印度宗教吸收来的神灵。有的佛经说他们生活在大海的深处。有的说他们是“天龙八部”之一,也是佛教的护法。有的说他们经常和帝释天战斗,想要夺回天界的统治权。一般介绍佛教的书籍,同时取以上几种说法。这几种说法之间看上去有些矛盾。譬如,既然阿修罗已经是“天龙八部”了,为什么还要和帝释天战斗,夺回天界的统治权呢?

    我个人想到的解释是:就像“人”这个概念一样,阿修罗是一大类众生,其中有善有恶。善的可以当“天龙八部”,恶的会去夺天界。

    阿修罗道之上的人道不用说,天道前面也说过了。

    往上还有世界,就是无色界的四天。这里的众生已经跳出轮回了。

    佛教的修行目的是跳出六道。

    六道以上的众生,从低到高是阿罗汉、菩萨、佛。他们都不用再经历轮回。

    基督教常把上帝和子民、教会领袖和教众之间的关系,比喻为牧羊人和牧羊。佛教则喜欢把佛和众生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老师和学生,把佛教组织看成是学校。佛和凡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佛比凡人先领悟了智慧而已。因此,阿罗汉、菩萨、佛之间的“等级”,也不是行政等级,而是一种学位,用来表明修行者在佛学上的造诣,表明该人修行到什么程度。用佛教术语说,叫做“果位”。

    央视86版的《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完成取经,跪拜在释迦牟尼佛坐下。释迦牟尼佛说:“封”你为某某佛,或“加封”你为某某佛。《西游记》原著里没用“封”,用的是“加升”这个词,也有分封的意思,好像果位是释迦牟尼“封”出来的,就如同皇帝给大臣封官一样。

    其实这是对佛教果位的误解。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都不是谁谁加封出来的,而是你的佛学水平到了某个阶段,如同自然规律一般,自然就获得这个阶段的果位了。

    打个比方说,佛教的果位不是学校的学位,不是考试考出来的,也不是由什么机构封的,而像是武侠小说里某某武功练到了第几重那样,到什么水平完全是自己的事。

    菩萨比佛的“果位”低,观世音菩萨的确要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但这种听从不是行政上的服从,而相当于学生听从老师:因为佛比菩萨更有智慧,所以菩萨才自愿听佛的指导和教诲。

    同样是佛,还有个成佛先后的问题。比如按照佛教传说,先成佛的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佛教不是特别强调论资排辈,所以并不是说先成佛的就是老大。只不过闻道有先后罢了。互相之间是很平等的。

    我们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先说阿罗汉。

    小乘认为,人修行到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了(之前还有三个果位)。阿罗汉之上只有佛,没有菩萨的概念。人是不能修行成佛的。

    大乘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在阿罗汉之上还有菩萨,再之上就是佛了。

    佛经上记载了一些有名的阿罗汉。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是“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不过,这两种说法都是经过人中国人改造过的。

    佛经上有记载的是“十六罗汉”。但是在中国传播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十八罗汉”。关于另外两位新加的罗汉,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佛陀的两位弟子。但是乾隆认为,新加的两位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降龙伏虎原本是中国的传说,但是因为这个说法是皇帝钦定,降龙伏虎的形象又生动好看,后来就大都遵守这个说法了[32]。

    “五百罗汉”在佛经里只有一个数字,没有具体的描述。因为阿罗汉比佛和菩萨的地位低,似乎让人觉得不需要那么端庄严肃。又因为佛经描述不详,因而让中国艺术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中国的佛教艺术很喜欢描绘五百罗汉的形象。

    在中国的寺庙艺术里,往往最生动、最有意思的就是五百罗汉的雕塑和绘画,大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再现了古代市井生活的百态。有时艺术家还把一些自己或者百姓喜欢的人物塞进去。

    比如苏州西园寺把《说岳全传》中虚构的人物,曾反抗过秦桧的杭州灵隐寺的“火头”,加到了五百罗汉里。

    信佛的皇帝也喜欢插一脚。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新都县宝光寺的五百罗汉中都有康熙和乾隆的形象。类似的,武则天把龙门卢舍那大佛造成自己的形象。慈禧太后也扮成过菩萨的模样照相。这都是帝王利用“职权”想在仙佛里挤进个位置。

    五百罗汉中最有名的是济公和尚。人们传说他去罗汉堂报到的时候迟到了,所以有些寺庙里,把济公的雕像安排在房梁上或者走廊里。正是因为这不拘一格的样子,让济公给游客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阿罗汉之上的果位是菩萨,菩萨之上是佛。菩萨我们下一章讲。现在先说一下佛。

    “佛陀”一词是从梵文直接音译过来的,之前也有翻译成“浮屠”、“浮图”等词,后来这些译名都不用了。

    关于佛我们之前说过很多了。总之佛超越了一切理性概念,所以对我们来说,佛可以变成任意的样子,可以无处不在,可以在一瞬间知道全部的知识。总之是无所不能。

    按照大乘的说法,理论上有无数佛,但其实信众膜拜的只有有限的几位。我们简略说一下最有名的几位佛。

    比较知名的佛一共有五位,有两种分类方式。

    一个是按照时间分: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这叫竖三世佛。

    这三位我们都介绍过: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

    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了,所以严格说这个“现在”也是过去时了。而弥勒在未来才成佛,所以他现在还是弥勒菩萨。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空间分:统治西方极乐世界的是阿弥陀佛、教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是释迦牟尼佛、统治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是药师佛。

    当然,这个西、东和我们地理概念上的西和东不同,只是个名字罢了。

    药师佛的佛号中有个“药”字,传说他善于治病。所以庙里经常供奉药师佛,药师佛的香火也比较旺盛。

    但其实呢,我们说佛已经超越了一切理性世界,已经无所不能,所以不应该有“善于”、“不善于”这种概念。佛有无比神力,难道说让人健康这种小事,释迦牟尼佛就做不到吗?但是大众礼拜,总有所求,大概觉得那么多神佛菩萨,应该按照“职责”分工一下,礼拜起来针对性,效果才更强。所以寺庙里,一般都是药师佛、送子观音那里摩肩接踵,释迦牟尼佛相比之下反倒是冷清了。

    关于佛还有两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老百姓,包括《西游记》常说“如来佛”。“如来佛”是什么佛呢?其实,“如来”就是“佛”的意思,是“佛”的另一种说法。所以阿弥陀佛可以说成“阿弥陀如来”,药师佛也可以是“药师如来”。只有一个例外,是密宗的大日如来习惯上不称为“大日佛”。

    所以“如来佛”这个词的字面意思相当于“佛佛”,讲不通。中国百姓说“如来佛”的时候,其实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

    “大雄”是印度的一种尊称。耆那教的创始者就被称为“大雄”。后来“大雄”也被用来称呼释迦牟尼。今天我们寺庙中供奉释迦牟尼的建筑就被称为“大雄宝殿”。因为释迦牟尼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最为尊贵,大雄宝殿往往是一座寺庙的主殿,所以后来汉地寺庙习惯把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哪怕主殿里供奉的不是释迦牟尼。

    另一个小问题是,前面说了,一个佛只教化一个大千世界,自从释迦牟尼涅槃以后,我们这里就是无佛世界。下一个来到我们世界的是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来呢?说法不一。圣严法师取《佛祖统纪》的说法,认为是56亿年后[33]。

    但是,大乘不是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佛吗?那么,是说在这漫长的56亿年里,众生因缘不到,没有一个人能修行成佛吗?还是说可以成佛,只是一旦成佛就会去其他的世界?还是说所谓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佛,这个佛指的是教化众生的佛,而不算新修行成的佛?

    我试着解释一下。

    大乘和小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大乘的神学系统中有很多菩萨,大乘也鼓励大众努力成为菩萨。

    菩萨的特点是,他们有能力成佛,但是暂时先不成佛。有点相当于佛的“预备役”。大乘佛教创造了很多关于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很多世的故事,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就是以菩萨的身份修行。

    前面说过,菩萨有大慈大悲之心,他们不仅仅要自己修行成佛,还要普渡众生,帮助所有众生都修行成佛。所以他们主动暂时不成佛,要以菩萨的身份进入世间教化、帮助众生。

    这段话潜在的意思似乎是说,菩萨一旦成了佛以后,就不能进入世间普渡众生了。这么看来,似乎是说,在这56亿年里众生还是可以成佛的。只是一成佛就必须去其他的世界了。

    【六】

    这章说的是六道众生和菩萨、佛的“等级”,下一章重点说菩萨和阿弥陀佛。在这章的结尾,我们顺便说一下现实世界里,僧人之间的等级。

    现实世界的僧团里有方丈、有长老、有首座,这些职位都是谁定的呢?

    前面说过,佛教像是个学校而不是王国。释迦牟尼生前,只把自己当成普通的老师,给身边的人讲讲道理而已,并不想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团体。结果释迦牟尼涅槃后,僧团连个领导都很难找出来。按照佛教教义,上至释迦牟尼,下至普通信众,大家都是一同学习佛法的学生,只不过有人的学业水平高,有人的水平低而已。除了公认的老师释迦牟尼外,其他僧众谁又敢说自己有资格领导别人呢?

    您可别小看这个问题。

    就是因为佛教认为人人都是学生,而且学习这事,你也不能说谁岁数最大谁就最牛。所以在印度的僧团里,没有哪个僧人敢说自己就比别人高一头。

    所以印度的僧团是民主制的,僧团的领导者是大家推选出来的。

    当然,这制度到了中国就变了。

    中国的佛教发展到后来,很多寺庙像庄园一样,有自己的庙产、土地。寺庙的最高领袖“住持”如同庄园主,负责经营庙产、管理僧众。住持退位的时候,也像地主一样,可以自己指定寺庙的继承人。他把象征权力的衣钵传给继任者,继任者就能成为新的住持了。虽然在理论上,庙产是僧人共同财产,住持拥有的只是使用权,不能随意变卖和私用。但既然有了使用权,住持在对庙产的管理和处置上,也就和一般的庄园主没有太大区别了。

    还有些寺庙的住持,是官府指定的。

    比如玄奘,他取经回到长安后,皇帝李世民指定他当了慈恩寺的住持。相当于皇帝利用行政权力,给玄奘在宗教系统安插了一个职位。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觉得这是皇帝赏脸,大大的有面子,才不会觉得是对印度僧团民主制度的破坏呢。

    中国僧团不光有住持。寺庙大了,事务多,光一个住持管不过来,还得有副手。很多中国寺庙内部的管理,用的是类似儒家政府的管理结构。一些大的寺庙要分这个堂那个堂,每个堂还有小领导,一级一级,和官僚机构一样。

    在中国寺庙的这种制度下,僧人自然就分高低等级了。不过,这只是一种行政等级。真正的僧人出家的目的当然不是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学习佛法。所以对于真正的信仰者来说,在某个寺庙内的行政等级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学位等级。

    佛教的学位等级怎么划分呢?

    佛教认为所有信众都是学生,人人平等,谁也没资格管别人。但是,学业水平总得有个高低吧?闻道有先后,总得有人当老师,有人当学生吧?

    佛教还是有个划分方法:谁先出家早,谁就是长辈。

    不看绝对年龄。你是50岁也没用,如果你只出家了一天,那么10岁出家两天的人,也是你的师兄。因为人家起码比你多学了一天嘛。

    佛教的世界观和众生介绍完了,下一章,我们来介绍菩萨、弥勒佛和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把他们单独列一章呢?

    因为这涉及到佛教特别重要的一个分支:净土信仰。

    注释:

    [1]《俱舍论》记载,“金轮”的直径为12亿3450由旬,周长是36亿10350由旬。“由旬”为古印度长度单位,具体长度说法不一。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逾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逾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惟十六里。”释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次明结界法》:“言瑜膳那者,既无正翻义,当东夏一驿可三十余里,旧云由旬者讹略。若准西国俗法,四俱卢舍为一瑜膳那,计一俱卢舍可有八里,即是当其三十二里。若准内教,八俱卢舍为一瑜膳那,一俱卢舍有五百弓,弓有一步数。准其步数才一里半余,将八倍之当十二里,此乃不充一驿。亲验当今西方瑜膳那,可有一驿故,今皆作一驿翻之。”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注·不思议品》:“肇曰:由旬,天竺里数名也。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也。”陈兵《新编佛教词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1由旬为30里或40里,合15公里或20公里。吴汝钧《佛教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2年7月第1版,第199页,1由旬为7或9哩,约合11.2公里或14.4公里。本书取15公里,“金轮”的直径应该是185.175亿公里。

    [2]释法云编《翻译名义集·世界篇》:“南瞻部洲,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其相如车。”

    [3]不过长度又不对了,佛经说南瞻部洲这三个边,每一边有约3万公里长(《俱舍论》卷十一:“三边各有二千踰缮那。”)。而真正的印度大陆,一边长不过1600公里左右。从欧洲的最西端到了亚洲的最东端,也不过9000多公里,3万公里边长的大陆,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4]也有古人认为今天的昆仑山是须弥山。王嘉《拾遗记》卷十:“昆仑山者,西方曰称须弥山。”

    [5]释玄奘译《俱舍论》卷十一:“唯此洲中有金刚座。”

    [6]吴承恩《西游记》(黄周星定本)第十一回:“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

    [7]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全集·佛学答问类编中·质难》第733页:“地球即是南瞻部洲,他洲乃他星球。”《李炳南老居士全集·佛学答问类编上·通问》,第264页则说,南瞻部洲包含几万个星球,地球只是其中之一。但这样一来,太阳和月亮也包含在南瞻部洲里了。按照此页及265页的几个解释来看,似乎是说,除了我们俗称的太阳和月亮外,还有更大的日月、绕着被形容成须弥山的极大的事物旋转,只是我们见不到而已。总之就是一切都是极大,一切都是你还未观测到。

    [8]本说取自释玄奘译《俱舍论》卷十一。有的佛经里对西牛贺洲和东胜神州的外观描写相反。达磨笈多等译《起世因本经·阎浮洲品》:“东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纵广,九千由旬,圆如满月。”“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纵广,八千由旬,形如半月。”

    [9]释玄奘译《俱舍论》卷十一:“北俱卢人定寿千岁。西牛货人寿五百岁。东胜身人寿二百五十岁。南赡部人寿无定限。劫减最后极寿十年,于劫初时人寿无量,百千等数不能计量。”其他经的记述又不同了。达磨笈多等译《起世因本经·三十三天品》:“阎浮提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瞿陀尼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弗婆提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郁单越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但还是南瞻部洲(即阎浮提)最正常:寿命一百岁,中间还可能会死。

    [10]释玄奘译《俱舍论》卷十一:“赡部洲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少分有长四肘。东胜身人身长八肘。西牛货人长十六肘。北俱卢人三十二肘。”“肘”为印度古单位。释法云编《翻译名义集·数量篇》:“一肘,人一尺八寸,佛三尺六寸。”本文根据《翻译名义集》取0.55米。但是据释玄奘译《俱舍论》卷十二:“二十四指横布为肘。”如果按照一肘0.55米算,那么横指的距离有些过宽了。如果我们取1横指为0.015米,那么1肘为0.36米。南瞻部洲人身高为1.26米到1.44米,比较符合古代南亚人的身高。这样计算,最高的北俱卢人11米多,还是会超过已知最大的哺乳动物。另外,《俱舍论》卷十二:“二十四指横布为肘。竖积四肘为弓,谓寻。竖积五百弓为一俱卢舍。一俱卢舍许是从村至阿练若中间道量。说八俱卢舍为一踰缮那。”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如果取1肘为0.36米,那么1由旬(即1踰缮那)为5.76公里,比本书取的15公理要少很多。这样,佛经中记录的各种夸张尺寸会缩小一些,但是诸如“金轮”和须弥山的个头,还是会远远超过地球。

    [11]释玄奘译《俱舍论》卷十一:“随其洲相人面亦然。”

    [12]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74页。

    [13]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76页—第77页。

    [14]白话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58页至第159页:“第二十二位:紫微大帝,有的材料则作玉皇大帝,都是道教对天帝的一种尊称。……以上二十二至二十四这三位,本系道教系统,被佛教借来装点门面。道教徒啧有烦言。有识的佛教徒也认为不必多此一举。所以,严肃认真的佛教徒都只承认‘二十天’,而不承认‘二十四天’。”

    [15]可参见白话文《龙女与柳毅的传承》,《三生石上旧精魄——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76页—第81页。

    [16]释法炬、释法立译《法句譬喻经·无常品》。

    [17]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18]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寿命品》:“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19]我们下文会讲到“劫”长度的计算方式,其中常涉及到“84000”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在佛经中有时被当做虚数。假如认为用来描述“劫”的84000也是虚数,那么劫的长度就计算不出来。

    [20]同样,这里的“84000”也可以理解成是虚数。

    [21]《佛说四泥犁经》为四地狱。《铁城泥犁经》、《俱舍论》为八地狱。《中阿含经》为十地狱。《大智度论》为八大地狱和十六小地狱。《正法念处经》、《大楼炭经》为八大地狱,每个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长阿含经》、《起世经》、《起世因本经》为八大地狱,每个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另外又有十地狱。《佛说十八泥犁经》为十八地狱。《三法度论》为二十地狱。《马头罗刹佛名经》为三十二地狱。等。上述经文中有的虽然地狱层数相同,但每层的名称不同。

    [22]竺昙无兰译《五苦章句经》:“狱卒名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

    [23]栾保群《扪虱谈鬼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91页。

    [24]栾保群《扪虱谈鬼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110页到第111页。

    [25]释圣严《学佛知津》,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109页。

    [26]释圣严《正信的佛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44页。

    [27]释圣严《正信的佛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9页。

    [28]《长阿含经》:“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

    [29]释道世《法苑珠林》:“如《观佛三昧经》说,其有饿鬼,极长寿者八万四千岁,短则不定。依《成实论》,极长寿者七万岁,短亦不定。若依《优婆塞经》说,极长寿者一万五千岁。如人间五千年,为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日夜(计此人间日月岁数当二千七百万岁也,即彼鬼寿一万五千岁)。若依《正法念经》说,有鬼寿命五百岁。如人间十年为饿鬼一日一夜,如是日夜,寿五百岁(计此人间日月岁数当一百八十万岁也)。”

    [30]刚才说,佛教认为还有些鬼住在天上,甚至能当“天龙八部”。所以“鬼”的概念应该比“饿鬼”的范围更大。饿鬼只是鬼中比较低级,比较悲惨的一种。但这么说来,六道轮回的饿鬼道,似乎没能包括全部的六道众生,应该说成是“鬼道”,包括全部的鬼在内才可以。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理解的错误,比如圣严法师说,“鬼”这个词可以包含在“饿鬼”的含义中(释圣严《学佛知津》,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147页:“鬼,在佛学中乃饥虚之意,可包括饿鬼的名义中,别含幽暗之义。”)。个人觉得,这只是个分类命名的问题,虽然稍嫌混乱,但不必细究。

    [31]释圣严《学佛知津》,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145页。

    [32]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72页。

    [33]释圣严《正信的佛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7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