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人从京师回,自夸曾见皇帝。或问:“皇帝门景如何?”答曰:“四柱牌坊,金书‘皇帝世家’。大门内匾,金书‘天子第’。两边对联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又问:“皇帝如何装束?”曰:“头带玉纱帽,身穿金海青①。”问者曰:“明明说谎,穿了金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其人曰:“呸!你真是个冒失鬼,皇帝肯与那个作揖的?”
【注释】
①金海青:金子长袍。
【译文】
一个人从京城回来,向人夸耀自己曾见过皇帝。有人就问:“皇宫门口是什么样子的?”这人答道:“有个四柱的牌坊,上面用金字写着‘皇帝世家’。大门的匾上,用金字写着‘天子第’。两边的对联写的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那人又问:“皇帝的穿着是怎样的?”那人答道:“头上戴得是玉纱帽,身上穿的是金子做的龙袍。”问的人说:“你明明在撒谎,如果身上穿的是金子做的长袍,那怎么能给人作揖呢?”那人答道:“呸,你真是个冒失鬼,皇帝还会给人作揖吗?”
僭称呼
【原文】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自呼。一日,友人来望,其父出外,遇其长子,曰:“令尊在否?”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话僭①分,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子说的。”其友愈恼,扭仆便打。其父忙劝曰:“卿家弗恼,看寡人面上。”
【注释】
①僭: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译文】
有一家人,父亲、儿子、仆人都爱说大话,常以宫廷里的称呼自称。有一天,有一个朋友去拜访,父亲正好外出没回,朋友遇到了他的长子,就问:“令尊在家吗?”大儿子回答说:“父王驾出了。”朋友又问到他们的母亲,小儿子在一旁说:“娘娘正在后花园里饮宴。”朋友见他们说话太过分,就气愤的走了。路上遇到了他们的父亲,就把刚才他的儿子们说的话转述给他听。父亲问:“这是谁说的?”仆人在后面回答说:“是太子和庶子说的。”朋友听了更加气愤,抓住仆人就打。父亲急劝阻说:“卿家不要生气,看在寡人的面子上就算了吧。”
高才
【原文】
一官偶有书义未解,问吏曰:“此处有高才否?”吏误认以为裁缝姓高也,应曰:“有?”即唤进,官问曰:“‘贫而无谄①’,如何?”答曰:“裙而无裥②,折起来。”又问:“‘富而无骄’,如何?”答曰:“裤若无腰,做上去。”官怒喝曰:“唗!”裁缝曰:“极是容易,若是皱了,小人有熨斗,取来烫烫。”
【注释】
①谄:奉承,巴结。②裥:衣服或裙子上打的褶子。
【译文】
有一个官员因书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就问下属:“这儿有高才吗?”下属误以为是姓高的裁缝,就答道:“有。”裁缝来后,官员问:“‘贫而无陷’怎么讲?”裁缝答:“裙而无裥,折起来就可以了。”官员又问:“富而无骄’怎么讲?”裁缝答道:“裤若无腰,做上去就行了。”官员生气的大喝道:“走!”裁缝说:“非常简单,若是皱了,我有熨斗,烫一烫就可以了。”
谢赏
【原文】
一官坐堂,偶撒一屁,自说“爽利”二字。众吏不知,误听以为“赏吏”,冀①得欢心,争跪禀曰:“谢老爷赏。”
【注释】
①冀:希望,期望。
【译文】
一个官坐在堂上,不小心放了一个屁,就自言自语的说道:“爽利。”下属们不知道,误听成了:“赏吏”,都非常高兴,争相跪下说:“谢老爷赏。”
不识货
【原文】
有徽人开典而不识货者,一人以单皮鼓一面来当,喝云:“皮锣一面,当银五分。”有以笙①来当者,云:“斑竹酒壶一把,当银三分。”有当笛者,云:“丝绢火筒一根,与银一分。”后有持了事帕来当者,喝云:“虎狸斑汉巾一条,当银二分。”小郎曰:“这物要他何用?”答云:“若还不赎,留他来抹抹嘴也好。”
【注释】
①笙:一种管乐器,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
【译文】
有个安徽人开了家当铺,但是他却不识货。有人拿一面单皮鼓来当,他却说:“皮锣一面,当银五分。”有人拿笙来当,他说:“斑竹酒壶一把,当银三分。”有人拿笛子来,他说:“丝绢火筒一把,当银一分。”后来又有人拿了一块手帕来当。他说:“虎狸斑汗巾一条,当银两分。”伙计问当客:“这个东西要它有什么用?”当客回答说:“如果我不赎的话,你用它擦擦嘴也好。”
外太公
【原文】
有教小儿以“大”字者,次日写“太”字问之,儿仍曰:“大字。”因教之曰:“中多一点,乃太公的太字也。”明日写“犬”字问之,儿日,“太公的太字。”师曰:“今番①点在外,如何还是太字?”儿即应曰:“这样说,便是外太公了。”
【注释】
①今番:今天。
【译文】
有位老师,第一天教一个小孩子一个大字,第二天写了个太字问他,小孩子仍然回答说:“是大字。”因此老师就教他说:“中间多了一点,这个字就是太公的太字。”第三天老师又写了个犬字问他。小孩子回答说:“是太公的太字。”老师说:“今天这个点在外面了,怎么还会是太字呢?”小孩子回答说:“这么说的话,那就是外太公了。”
床榻
【原文】
有卖床榻者,一日夫出,命妇守店。一人来买床,价少,银水又低,争值良久,勉强售之。次日,复①其买榻,妇曰:“这人不知好歹,昨日床上讨尽我便宜,今日榻上又想要讨我的便宜了。”
【译文】
有户专卖床榻的人家,一天丈夫出门,就让妻子守店。有人来买床,因为出的钱少,而且给的银子成色又低,所以妻子和他争辩了很久,最后勉强卖给了他。第二天,那人又来买榻,妻子说:“你这个人真不知道好歹,昨天在床上占尽了我的便宜,今天在榻上又想来占我的便宜。”
卖粪
【原文】
一家有粪一窖,招人货卖,索钱一千,买者还五百。主人怒曰:“有如此贱粪,难道是狗撒的?”乡人曰:“又不曾吃了你的,何须这等发急。”
【译文】
有户人家有一窖粪要卖,开价一千钱,但是买的人还价只肯花五百钱。主人生气的说:“哪里有这么便宜的粪,难道是狗拉的?”买粪的乡下人说:“又没人吃了你的,何必这么急。”
出丑
【原文】
有屠牛者,过宰猪者之家,其子欲讳①“宰猪”二字,回云:“家尊出亥去了。”屠牛者归,对子述之,称赞不已。子亦领悟,次日屠猪至,其子亦回云:“家父往外出丑去了。”问:“几时归?”答曰:“出尽丑自然回来了。”
【注释】
①讳:避讳。
【译文】
有个杀牛的人,到一个杀猪的人家去拜访。杀猪的儿子想避讳‘杀猪’二字,就说:“我父亲出亥(亥意猪)去了。”杀牛的回到家里,对儿子说了这事,并不停的称赞人家的孩子会说话,儿子领会了父亲的意思。第二天,那个杀猪的来拜访,儿子便说:“家父到外面出丑(丑意牛)去了。”杀猪的问什么时候回。儿子说:“出完了丑自然会回来的。”
利市
【原文】
一人元旦出门云:“头一日必得利市方妙。”遂①于桌上写一“吉”字。不意连走数家,求一茶不得。将“吉”字倒看良久,曰:“原来写了‘口干’字,自然没得吃了。”再顺看曰,“吾论来,竟该有十一家替我润口。”
【注释】
①遂:就。
【译文】
一个人元旦临出门时说:“今天出门要是得了红包就好了。”说完就在桌子上写了个“吉”字。可是去拜访了许多家,却连杯茶都没喝到。回到家他把桌上的“吉”字倒着看了一段时间,恍然大悟道:“原来我写的是‘口干’,怪不得没茶喝。”又顺着看了很久,说道:“正着看,应该有十一家替我润口才对啊。”
官话
【原文】
有兄弟经商,学得一二官话。将到家,兄往隔河出恭①,命弟先往见其父。父问曰:“汝兄何在?”弟曰:“撒屎。”父惊曰:“在何处杀死的?”答曰:“河南。”父方悲恸而兄已个,父遂骂其次子:“何得妄言如是?”曰:“我自打官话耳。”父曰:“这样官话,只好吓你亲爷罢了。”
【注释】
①出恭:上厕所。
【译文】
有兄弟两人在外面经商,学了几句官话。快回家时,哥哥要到河对岸去上厕所,就让弟弟先回去见父亲。父亲见只有弟弟回来就问:“你哥哥呢?”弟弟答道:“撒屎(音杀死)。”父亲吃惊的说:“在什么地方杀死的?”弟弟说:“河南。”父亲正悲痛不已的时候哥哥回来了。父亲知道原委后就骂小儿子:“你为什么要胡说?”弟弟说:“我在说官话。”父亲说:“这样的官话,也只有吓吓你亲爹罢了。”
掌嘴
【原文】
一乡人进城,偶与人竞,被打耳光子数下。赴县叫喊,官问:“何事?”曰:“小人被人打了许多乳光!”官不信,连问,只以乳光对。官大怒,呼皂隶①掌嘴。方被掌,乡人遽②以指示官,正是这个样子。
【注释】
①皂隶:衙役。②遽:急忙,马上。
【译文】
一个乡下人进城,偶然和别人吵了起来,被人打了好几耳光。乡下人跑到县衙去喊冤,县官问:“有什么事?”乡下人说:“我被人打了好几下乳光!”县官听不懂,就不断的问他。但乡下人只以乳光回答。县官大怒,就让衙役打乡下人的耳光。刚打了几下,乡下人马上对县官说,就是这样被人打的乳光。
乳广
【原文】
一乡人涉讼,官受其贿,临审复掌嘴数下。乡人不忿①,作官话曰:“老牙,你要人觜我就人觜,要铜团就铜团,要尾就尾,为何临了来又歹我的乳广?”
【注释】
①不忿:气愤,不服气。
【译文】
一个乡下人被牵涉到一个官司里去了。县官受了他的贿赂,但是在堂上仍然命人打乡下人耳光。乡下人感到不服气,就打着官腔说:“老牙,你要人觜(钱财)我就人觜,要铜团就铜团,要尾(米)就尾,为何临了来又歹我的乳广?”
两夫
【原文】
丈夫欲娶妾,妻曰:“一夫配一妇耳,娶妾见于何典①?”夫曰:“孟子云:‘齐人有一妻一妾。’又曰:‘妾妇之道。’妾自古有之矣。”妻曰:“若这等说,我亦当再招一矢。”夫曰:“何故?”妻曰:“岂不闻《大学》上云:‘河南程氏两夫’。《孟子》中亦有‘大丈夫’、‘小丈夫’。”
【注释】
①典:典故,由来。
【译文】
有个丈夫想娶个妾。他的妻子问他:“一般都是一夫一妻,娶妾有什么根据由来呢?”丈夫说:“孟子说过:‘齐人有一妻一妾。’又说过:‘妾妇之道。’妾从古时候就有的。”妻子说:“要是这样说的话,那我也应该再去找个丈夫。”丈夫问:“为什么?”妻子说:“你难道没听过《大学》上说:‘河南程氏两夫’。《孟子》中也有‘大丈夫’、‘小丈夫’这一说。”
日饼
【原文】
中秋出卖月饼,招牌上错写日饼。一人指曰:“月字写成白字了。”其人曰:“我倒信你骗,白字①还有一撇哩!”
【注释】
①白字:错字的意思。
【译文】
中秋节有个卖月饼的人,错把招牌上的月饼的月写成日字。有个人指着日字对他说:“月字写成白字了。”卖月饼的人说:“你别想骗我,白字还有一撇哩!”
禁溺
【原文】
墙脚下恐人撒尿,画一乌龟于壁上,且批①其后曰:“撒尿者即是此物。”一人不知那里,仍去屙溺②。其人骂曰:“瞎了眼睛,也不看看。”撒尿者曰:“不知老爹在此。”
【注释】
①批:注名。②屙溺:撒尿。
【译文】
怕别人在自家墙角撒尿,就在墙上画了只乌龟,并在后面写着:“在此撒尿的就是此物。”有一个人不知道情况,仍然在那撒尿。主人看见了,骂道:“你瞎了眼啊,也不看一看墙上写着什么。”撒尿的人说:“对不起,不知道老爹您在这里。”。
说大话
【原文】
主人谓仆曰:“汝出外,须说几句大话,装我体面。”仆领之。值有言“三清殿大”者,仆曰:“只与我家租房一般。”有言“龙衣船大”者,曰:“只与我家帐船一般。”有言“牯牛①腹大”者,曰:“只与我家主人肚皮一般。”
【注释】
①牯牛:公牛。
【译文】
主人对仆人说:“你在外面的时候一定要说几句大话,装装体面。”仆人应允了。仆人听到有人说“三清殿很大”,就说:“只是和我家的房子一样大。”又有人说龙衣船很大,仆人说:“只是和我家的帐船一样大。”又有人说“公牛的肚子非常大。”仆人说:“只不过和我家主人的肚子一样大,有什么好希奇的。”
天话
【原文】
一人说:“昨日某处,天上跌下一个人来,长十丈,大二丈。”或问之曰:“亦能说话否?”答曰:“也讲几句。”曰:“讲甚么话?”曰:“讲天话。”
【译文】
有个人说:“昨天在一个地方,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人,有十丈长,大二丈。”旁人问:“那他能说话吗?”这个人答道:“能讲几句。”旁人又问:“讲的什么话?”这个人说:“讲的天话。”
谎鼓
【原文】
一说谎者曰:“敝处①某寺中有一鼓,大几十围,声闻百里。”傍又一人曰:“敝地有一牛,头在江南,尾在江北,足重何万馀斤,岂不是奇事?”众人不信。其人曰:“若没有这只大牛,如何得这张大皮,蒙得这面大鼓?”
【注释】
①敝处:一般指说话人自己的地方,表谦虚。
【译文】
有一个爱说谎的人说:“我们那里的一座寺院里有一面大鼓,几十个人才能把它围起来;敲一下,一百里内都能听得见它发出的声音。”旁边又有人说:“我们那里有一头牛,牛的头在江的南边,而牛的尾巴却在江的北面,这牛足足有一万多斤重,难道不稀奇吗?”大家都不相信。这个人说:“如果没有这么大的一头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牛皮,来蒙那面大鼓呢?”
大浴盆
【原文】
好说谎者对人曰:“敝处某寺有一脚盆,可使千万人同用。”闻者不信。傍①一人曰:“此是常事,何足为奇?敝地一新闻,说来才觉诧异。”人问:“何事?”曰:“某寺有一竹林,不及三年,遂长有几百万丈,如今顶着天公长不上去,又从天上长下来。岂不是奇事?”众人皆谓诳言。其人曰:“若没有这等长竹,叫他把甚么篾子,箍他那只大脚盆?”
【注释】
①傍:旁边的。
【译文】
有个爱吹牛的人对别人说:“我们那的一个寺里有一个脚盆,可以同时容纳千万人一起用。”大家都不信,只有一个人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有什么希奇?我们那有一个奇闻,说出来才让人觉得诧异。”有人就问他:“是什么事?”他说:“我们那的一座寺里有一片竹林,里面的竹子不到三年就长达几百万丈,现在顶着天长不上去,又从天上往下长。难道这不是奇怪的事吗?”大家听了后都说这是吹牛的。这个人说:“如果没有这么长的竹子,那该用甚么篾子,箍那只大脚盆?”
两企慕
【原文】
山东人慕南方大桥,不辞远道来看。中途遇一苏州人,亦闻山东萝卜最大,前往观之。两人各诉企慕①之意。苏人曰:“既如此,弟只消备述与兄听,何必远道跋涉?”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自桥上失足堕河,至今年六月初三,还未曾到水,你说高也不高?”山东人曰:“多承指教。足下要看敝处萝卜,也不消去得,明年此时,自然长过你们苏州来了。”
【注释】
①企慕:羡慕。
【译文】
有个山东人羡慕南方的大桥,就不辞劳苦远道去看。中途遇到一个苏州人,这个苏州人也听说山东的萝卜最大,所以也赶到山东去看。两个人互相诉说着羡慕之意。苏州人说:“既然如此,我就把南方大桥详细给你说一遍,你何必远道跋涉去看呢?”于是就介绍道:“去年六月初三,有个人从桥上失足堕河,到今年六月初三,还没有落到水里,你说桥高不高?”山东人听后说:“多谢你告诉我。你要去看我们那的萝卜,也不消去,明年的这个时候,自然会长到你们苏州来了。”
误听
【原文】
一人过桥,贴边而走,傍人谓曰:“看仔细,不要踏了空。”其人误听说他偷了葱,因而大怒,争辩不已。复转诉一人,其人曰:“你们又来好笑,我素不相认,怎么冤我盗了钟?”互相厮打,三人扭结到官。官问三人情事,拍案怒曰:“朝廷设立衙门,叫我南面坐,尔等反叫我朝了东!”制签就打。官民争闹,惊动后堂。适奶奶①在屏后窃听,闻之柳眉倒竖,抢出堂来,拍案吵闹曰:“我不曾干下歹事,为何通同众百姓要我嫁老公!”
【注释】
①奶奶:这里指县官夫人。
【译文】
有个人过桥的时候,靠着桥边走。旁边有个人对他说:“看仔细些,不要踏了空。”那人误听成说他偷了葱,于是就非常生气,就和那个人争吵起来。他们向另一个人说了这事,想让他帮着评理。那个人说:“你们两个真是好笑,我和你们素不相识,怎么冤枉我盗了钟?”说着三个人就厮打起来,并扭打着来到了官府。县官听了三个人的陈诉,拍着桌子生气的说:“朝廷设立衙门,叫我朝着南面坐,你们却叫我朝东坐!”说完就抽签下令打人。于是官民之间又互相吵了起来,惊动了后堂。刚好县官夫人在屏风后面偷听,听到了他们说的话,就生气的冲了出来,拍案大闹,说:“我又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要串通这些百姓要我嫁老公?”
圆谎
【原文】
有人惯会说谎,其仆每代为圆之。一日,对人说:“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众以为从古所无,仆圆之曰:“确有其事。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过井这边来,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一日,又对人说:“有人射下一雁,头上顶碗粉汤。”众又惊诧之,仆圆曰:“此事亦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有一雁堕下,雁头正跌在碗内,岂不是雁头顶着粉汤。”一日,又对人说:“寒家有顶漫天帐,把天地遮得沿沿的,一些空隙也没有。”仆乃攒①眉曰:“主人脱煞扯这漫天谎,叫我如何遮掩得来。”
【注释】
①攒:紧皱。
【译文】
有个人习惯说谎话,他的仆人每次都要替他来圆谎。一天,他对别人说:“我家里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风吹到了隔壁的人家里去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都不信。仆人替他圆谎说:“这是真的。我们主人家的那口井,贴近邻居家的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到了井的这边,看起来就像井被吹到了邻居家一样。”一天,这人又向别人吹牛说:“有一次,有人射下只大雁,大雁的头上顶着碗粉汤。”众人都很惊讶,仆人又替他圆谎说:“这事也是真的。那天,我主人在天井里吃粉汤,突然有只大雁掉了下来,雁头正好掉在粉汤的碗里,这难道不是雁头顶着粉汤吗?”一天,这人又对别人说大话:“我家有顶漫天大帐,能把天地遮得严严实实的,一点空隙也没有。”仆人这次紧皱着眉头说:“主人怎么撒这么一个弥天大谎,叫我怎么替你遮掩得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