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见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院子,忙快步跑上前去扶着他。
周显瑞摸摸周媛的头,轻声问道:“在县里过的怎么样?有没有去看看大伯他们?”
周媛低着头:“还好,县令大人对我们都很亲切。”
顿了顿,周媛又道:“纪婶放不下家里,所以回来了。县令大人就帮着纪叔找了个府里的事儿做。”
“是吗?那可真是太好了。”
周显瑞十分欣喜,拍了拍手,纪家的日子过得也不好,能得此好运,以后也不用担心了。
父女俩一步一步慢慢走进屋内,周老婆子已经将菜端上了桌。
周媛一看,又是煮萝卜,拌咸菜,一碗米饭是给周显瑞的,剩下的蒸红薯和玉米饼子才是她们俩吃。
“阿嬷,家里不是还有几两银子么?怎么不吃好点?爹的腿没好,还要多补补呢!”
周媛说道,她不敢提自己也需要补充营养。
周老婆子重男轻女不是新鲜事,事实上,村里的人们都是如此。有好吃好喝先紧着干活的,再给男娃,最后才是妇孺。周老婆子也不是针对周媛,因为她自己吃的也跟她一样。
可周媛在县里几日吃得都好,哪怕在大伯家,孙氏再抠,也会做三个菜。这骤然回到家吃这些,她实在没胃口。
“有几两银子就能乱花了?你这妮子,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咱家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了,那几亩旱地出不了多少收成,你爹的腿又还没好利索,干不了活。今后可就靠这几两银子生活了,你还想吃香的喝辣的?我看你是被纪家那女人拐带坏了,才几日功夫就嫌弃自个家……”
周老婆子一开口就收不住,开始数落起来。
周媛无奈,抓过一块饼子,就着一碗玉米渣稀粥吃了起来。
周显瑞看得有些心疼,把自己的米饭推过去:“元元,你吃。”
周老婆子一瞪眼,周媛哪敢?况且她也不想因为自己而让爹饿肚子,那些饼子和红薯,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说,根本吃不饱。
周媛很想把怀里的银票拿出来告诉他们,自己有钱了。但考虑片刻,还是忍住了。
以阿嬷的性子,就算有五十两银子,也只会藏起来,不会改善生活。这抠门节俭的性子,随了她一辈子,不可能轻易改的。
周媛啃了一口硬邦邦的饼子,喝了一口稀饭,脑海中想着Siri的话。
开源节流,节流从来不是致富的第一手段。
看来,还是得想办法多赚钱才行。
周媛吃完饭,收拾了碗筷,一边在院子里洗刷,一边想着如何赚钱。
她是不可能再去县里卖小食了,留在村子里,能有什么好法子呢?
突然,周媛脑海中闪过一道亮光。
她记得,之前帮纪婶做饭时,纪婶跟她说过芝麻油的昂贵。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这些都是自家有的,油盐一向贵,老百姓们只能去买,不能自制。
以前人们都是买来肥肉自己炼成白色的油板使用,但如今猪肉价格上涨,买猪肉还不如直接买素油。
素油的价钱不等,贵的五百文一斤,便宜的也要一百多文。而事实上一斤油也有一小罐,省着用能用一个月。
但周老婆子做饭从来不舍得放油,那盘煮萝卜,完全就是水煮的,不见一点油花。
周媛洗完碗筷回了屋,周老婆子已经睡下。
天刚暗,屋里却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周老婆子不舍得油灯那点油,所以他们家习惯一吃完饭就都睡下了。
周媛摸索着爬上床,在周老婆子身边躺下。
耳边响起周老婆子深浅不一的呼吸声,很快,她就打起了呼噜。
周媛躲进被窝,拿出手机低声问:“Siri,如果我要榨油赚钱,需要哪些东西?”
Siri的指示灯闪烁了半晌,才发出声音:“南方的油料作物有萝卜子、油菜子、茶籽、黄豆等,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有芝麻、花生、亚麻等。要选择最适合的作物,需要本地土壤肥沃程度、降水分布等情况信息。资料太少,无法做出精确判断。”
周媛一想也是,她对此了解的太少,如果就这么贸然行动,只会失败。
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目前最着急的事,是能不能说服阿嬷跟清姨习字。
第二日,周媛一出门就见周显瑞扛着一把锄头准备出门。
她一把跑过去抢过锄头:“爹,我跟你一起下地去。”
不过锄头太重,周媛只觉得手臂一沉,咚得一声,整个锄头砸在地上,险些没把她锄倒。
“元元!你还小,拿不动这些,还是我来吧!”周显瑞将她扶稳道。
周媛吐了吐舌头,这锄头比她想的还要重啊!
周显瑞一手拄着拐杖,另一首把锄头扛在肩头,周媛则找出一把挖笋用的小锄头跟在后头,两人一同去了山脚那片地。
这座寡山土质较瘠,周边的田地也是如此。最初的时候,这周边的地没有人买,也没人开垦,后来周媛的祖父听说这地价格便宜,就买了一大片。
足足六亩地,比较好的是远处两块,地势平整,土质也比较细腻。最差的是靠近山上这儿,大部分是石头土块,土质疏松,还有斜坡,时不时就会有碎石泥土滚下来。
周媛还是入秋后第一次来这里,满眼都是黄土砂石,不由惊呆了。
这样的地,能种出东西吗?
周媛很怀疑。
如今已是深秋,原本种在这里的红薯等作物都已收割完毕,不见杂草,衬得颇为荒凉。
“爹,你打算这么弄这块地?”
周媛问道。
周显瑞放下拐杖,一手搭在额前看向山顶的方向:“我打算种些旱地作物,谷子、玉茭之类的,玉茭产量很高,应该不愁吃。”
显然,周显瑞早就打算好了。
周媛没有贸然开口。
玉茭最初是从其他地方传来的,本来没什么人种,后来有一年闹饥荒,稻谷出产很少,人们都是靠玉茭和红薯熬过了那个荒年。从那之后,每家每户几乎都会腾出些地种植玉茭和红薯。
只不过,这玉茭红薯偶尔吃还行,天天吃,实在是受不了。
周媛抿了抿嘴,也学着周显瑞手搭凉棚看向山顶方向。
这里是寡山的东北面,日常光照还算充足,但附近没有水源,以后怕是得挑水浇地。
山上是一大片刺栗树,这玩意儿结的果很多,但果子表面布满尖刺,一个不小心扎到很痛。这刺栗的味道又寡淡,没有其他果子好吃,因此这片刺栗树都没有来摘,一个个毛刺儿挂在枝头,都快要把树枝压弯了。
周显瑞已经开始锄地。
锄地没有诀窍,需要的是力气和耐心。
先将石块挑出来,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一旁,之后再将大点儿的土块敲碎。
周媛力气小,只能搬搬小石头,还有帮周显瑞把敲碎后的泥块再砸细些。
就这样忙活了小半日,周媛已经累得浑身是汗,小脸满是红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