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钢的实践,只是悄然兴起的数码摄影热潮的“冰山一角”。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人类社会大踏步地向数字化时代迈进。在中国,蓬勃兴起的数码照相和数字化图像制作,给传统的摄影方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正如当时《中国摄影报》刊载的《迎接数码摄影新纪元》一文指出的:
这类“非马非驴”的作品,现在中国摄影界很不理解,特别是从传统美学来衡量根本不承认它是摄影作品,但实际上它出世了,而且引得不少当代观众的认同……我敢肯定,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它给人类创造了新的艺术境界,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杨恩璞语)
人们发现,通过数码技术,可以创作出一个与现实影像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着大量人造景致的趣味“王国”。艺术贵在创新,并不在乎是在药液里浸泡成像,还是“妊娠”于电子暗房。朱钢的作品《学生公寓》、《被肢解的人体》,令人触目惊心,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注,以及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倘若这些影像没有经过数码处理,恐怕是难以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数码摄影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摄影艺术创作既可以在尊重被摄体原有景象的前提下,进行一般的“暗房”技巧加工,完美摄影造型;也可以突破传统的现实主义风格,大胆想像,创造非现实时间、空间的浪漫主义画面。
这种思想认识的深化,导致中国摄影家协会在新世纪后主办的第一个“全国影展”——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单独设置了“数字技术特技影像作品”这一门类,以展出完全用计算机技术创作的虚拟影像作品,或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创作的具有特殊影像效果的作品。而同样的作品,在上一届全国影展中,却只能屈居“广告、静物、特技镜、暗房加工(电脑合成)”类。这表明,数码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暗房加工的辅助手段,用它创作的作品已具备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