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心机-给自己施恩:成熟而不世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熟的人,做人沉着稳当,人人想与之交往,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做人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世故的人,本以为占了便宜,把社会上各种算计运用得自以为是,结果,日久见人心,由于世故里的精明,人人对你敬而远之,只会落得孤家寡人,形影相吊的下场。

    1.不要算计人:算来算去算自己

    天天想算计别人的人,最终肯定会被别人算,做人要有“心机”的目的不是用心机去算计别人,而是用“心机”去保护自己,以防被他人算计。

    社会上就是有那样一帮人,心术不正搞歪门邪道,堵塞别人的道路,破坏别人的成功为乐。让许多人深受其害,抱怨这些人真会算计。这样的人古已有之。

    从古到今,有这样一类人,就是自己没有本钱,帮别人出谋划策,从而分一勺羹。春秋战国时有一家,就叫纵横家,专门吃这碗饭,而且不管主子是谁,朝秦暮楚,一样地效力。后来也多,叫门客,叫幕僚,叫师爷,叫谋士。现在也有,非正式的称号叫策划。一个熟人搞了台电视节目,把你挂在策划这一档上,可见策划是非正式职务。上电视标出你是策划,纵没有实惠,也有点面子。当小偷,窃金库,卖假货,盗书版,贩毒走私,三陪嫖赌,贿官傍款……这里头的策划,没一个会“来将通名报姓”的。

    会算计的人就是这帮人里的伪劣产品,他们既称不上纵横家的“家”,也算不上走私犯之类的“犯”,在专家们与罪犯们之外,生活在我们中间,就是人们常说的“会算计的人”。会算计的人,虽无专长,但也能算计来一官半职。只是当官不会为民解忧,但会把别人干的功劳归自己;自己不会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会写大批判文章,把别人的成果一笔抹煞;自己不会盖楼房,但会找两个钉子户,让你连地基也甭想打……这类人,不显山露水,好处捞够了就行。这类人犯错也不会大。这类人总沾好处,得名得利,但到头来也什么都没留下。这类人你见过,我见过,他也见过,像蚊子苍蝇虽说闹不了大事,但也绝不了种。

    当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人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有了会算计的人,才会有被算计的成功。远的说李白、杜甫,李白仕途不达,杜甫功名不就,乃有李杜诗名千古传;近的说鲁迅,若不是那么多人算计围剿,哪有这举世无双的鲁氏杂文?

    有了会算计的人,我们会增长许多生存能力。学会与这类人打交道,一不上火,二不生气,也会知道什么东西不值得让你变得与这类人一样下作。该丢的丢了就是,该舍的舍它而去,并不使你活得更差。因此,你不妨把此类人当做心理健康教师,让你时时有个标准:这样做会让我也变成“这类”了吗?

    有了会算计的人,社会也有了一个“环保信息”。蚊子苍蝇闹不了大事,但蚊子苍蝇成了气候,得了势,那就说明这里有了腐败之气了,可以下大功夫清除这些垃圾了。所以说做人不要算计人,你的“心机”都用于正道,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功成名就。去做一个小人,不但事业不成,还会留下骂名,实乃做人的大失败。

    2.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成熟是真正的“心机”,世故则是快腐烂的“心机”,玷污了“心机”的含义。做人要积德,就得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生活中,大多数人觉得做人很难,人们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着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他们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过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1.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做“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披上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事设防,奉行“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原则。同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考虑问题时以利益为先,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已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尤如果戈里小说《死灵魂》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了科长,站稳了脚跟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那个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对象。

    3.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何种态度来对付;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马上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示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发生的一切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亏,他中有我成“朋友”是变色龙者的秘方。

    4.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做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遇有原则问题需要辨明时,则莫问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两可,怎说怎有理的话。与人意见不一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所以世故者往往不动声色地冷眼旁观一些事情,不惹是非,明哲保身。

    5.奋进与沉沦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飞的起点,重新认识社会与自我,奋进不已;后者则或者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或者干脆对一切无所谓,企求超脱社会,也许还会同恶势力同流合污。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而世故则是人生的一种疾病。世故的人在交往中被人们认为太有“心机”。实则不然,这恰恰是没有“心机”的表现。他们让人不可靠近,不愿意靠近,造成了做人的失败。

    3.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做人要有道德,这毫无疑问,做人要有“心机”,这也没有问题,这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统一。

    人的品行、德行就是“德”,自古“才”与“德”并重,形容一个人最好的词语就是“德才兼备”。

    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这种人在家庭中,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极有可能造成对方和孩子的痛苦和不幸;他们还甚至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导致失败将是必然的。

    但必须知道,以德立身,还必须以自律为前提,一味讲“哥儿们义气”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社会上,缺德之友最终会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定时炸弹。例如,明知这笔贷款不合手续,但因为对方是朋友,所以大开绿灯;明知这个项目不能担保,因为受朋友的委托,所以还是办妥了。诸如此类经济犯罪案件多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重朋友、讲义气,交往中自以为彼此很了解底细,因此在合作中绝对信任对方,毫无防备,不能办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样,如果被缺德之人利用,必然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以德立身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全部过程,是一个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于人的要求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富兰克林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主义者、著名的科学家,一生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

    富兰克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为自己制定了13条行为规范,并严格地执行,他很快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因为饮酒而误事。

    2.缄默:讲话要利人利己,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读。

    3.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都不零乱。

    4.决断:决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须准确无误地履行你所下定的决心,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改变初衷。

    5.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6.勤奋:不要荒废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去做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永不间断。

    7.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8.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者忽略别人利益的事。

    9.中庸: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10.清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11.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12.贞洁: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为了传宗接代,尽量少行房事。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13.谦逊:要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

    要抵得住享乐的诱惑,要抵得住金钱的勾引,不要有非分之想,不为别人的行为而动,不为别人的言论而动,也不可能有任何诱惑和利益使你去做你明明知道是邪恶的事情。

    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尽量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损人利己。这看似乎无“心机”可言,实是做人最长久的“心机”。

    4.有义气更要有理智

    做人重友情讲哥们义气当然重要,但遇事只讲义气而鲁莽失去理智,千万要不得。这就需要有“心机”,理智处理一切,别到头来忙帮不成,还惹来朋友怨恨,弄得两头不是人。

    为朋友两胁插刀,这种义气谁都有。义气是做人交友的原则,但我们往往看到,有些人仅为了义气就失去了理智和“心机”,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义气也是原则,讲义气也要有所取舍,盲目的义气要不得。

    其实我们为人处世有两条原则,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处好人为标准。有人把前者作为最终目标,而有人却以后者为目标。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一切将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这种人是肯定做不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处好人作为他毕生的目标,似乎一辈子有许多哥们朋友夸他够义气,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很不足取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会生发危险。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对待问题,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就能以遵守法则为重;而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则而尊重义气,到头来是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

    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浇水灭火,让你害怕,让你清醒。

    其次,要养成不轻易承诺的习惯。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子而随口承诺别人,然后为保面子而铤而走险,结果是丢大面子。所以要保面子就要舍得丢小面子,在开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有时,犹豫一下是好事。最后,要勇于拒绝别人。如果明摆着此事要冒险,那就该想想:对方不顾我的安危让我去犯法,这是不够朋友的,我也没必要太够朋友。朋友首先应为对方考虑,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朋友去冒险,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5.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在物理上,力与力的关系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若用到人际关系中,就是你给别人付出多少,你也就能收获多少人情。

    我们在物理课上都学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当你向一个物体发出多大力量时,这个物体将反作用给你一个完全相等的力,这一原则同样可以从物理学上应用到人际交往中。事实上就是这样,当你对别人的尊重多一分时,别人对你的尊重也在增长。以下由两个著名谈判专家所讲述的小故事也许可以说明这个原理:

    我和一位同事去曼哈顿出差,由于在那天早上的第一个约会前有一点时间,我们可以从容地吃顿早饭。点完菜之后,我的同事出去买份报纸。过了5分钟,他空手回来了。他摇摇脑袋,含糊不清地小声骂街。

    “怎么啦?”我问。

    他答道:“我走到对面那个报亭,拿了一份报纸,递给那家伙一张10美元的票子。他不是找钱,而是从我腋下抽走了报纸。我正在纳闷,他开始教训我了,说他的生意决不是在这个高峰时间给人换零钱的。”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这一插曲,我的同事认为这里的人傲慢无理,都是“品质恶劣的家伙”。他以后再不让任何人给找10美元的票子了。饭后,我决定去试一试,让我的同事在饭店门口看着我,我横过马路去。

    当报亭主人转向我时,我和顺地说:“先生,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个忙。我是个外地人,需要一份《纽约时报》。可是我只有一张10美元的票子,我该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把一份报纸递给我道:“嗨,拿去吧,找开钱再来!”

    我兴高采烈拿了“胜利品”凯旋而归。我的同伴摇摇脑袋,随后他把这件事称为“54街上的奇迹”。

    我顺口说道:“我们这次出差任务又多得一分,一切在于方法。”

    事实正是这样,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心机”和策略,这样你会和陌生人之间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建立起公平和信任,并能互相交换实情、态度、感情和需要。有了这种自由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分担后,就可以找到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双方都成为胜利者。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已故的休斯制作了一部电影《被剥夺权利者》。电影主演是珍·拉塞尔,一位漂亮的浅黑色女郎,半露的高耸乳峰给人留下很深印象。这个电影可能已经被人忘记了,但是电影的广告牌也许还记得。拉塞尔仰卧在空中的一堆干草上。

    那时候休斯迷上了拉塞尔,以致跟她签订了一个一年一百万美元的雇用合同。

    12个月之后,她合理合法地说:“我想要我合同上规定的钱。”

    休斯声明他现在没有现金,但有许多不动产。女明星的立场是她不听这些辩辞,她只要她的钱。休斯继续向她说明他现在现金周转不灵,要她等一等。而拉塞尔一直指出合同的法律性,上面清楚地说明年底付款。

    双方的争执看来是没法和解的,他们以竞争性的敌对面目出现,于是都通过自己的律师在交涉,原先的亲密关系变成了胜败的斗争关系。外界谣传说,只有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了(请注意,这位休斯就是后来的环球航空公司为产权争议花过120万美元诉讼费的人)。如将这一冲突诉诸法律的话,谁将获胜,也许律师是唯一的胜利者。

    这一冲突后来是怎样解决的?事实上,拉塞尔很聪明地对休斯说,“啊,你我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看看我们能不能在一起互相信任的气氛下分享信息、感觉和需要呢?”他们正是这样做了,于是以合作者出现,结果使他们之间的纠纷得到了创造性的解决,满足了双方的需要。

    最后把原来的合同改为每年付5万,分20年付清,合同上的金额不变,但时间变了。结果休斯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并获得本金的利息;另一方面,拉塞尔的所得税逐年分期交纳,并且会有所降低,有了20年的年金收入,她就不必为每日的财务问题操心了。

    两个人的相互尊重使双方既保住了面子,又取得了胜利。要记住,当你跟休斯这样的怪人打交道时,即使你对,你也胜不了。就个人的不同需要而论,拉塞尔和休斯都是胜利者。他们都明白打官司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损失更多,两个人也都是聪明的,采取了和平的方式才使双方都取得了胜利。

    6.为人宽厚,小事化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本无大的利害冲突。“不饶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这样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做人要学会宽容厚道。

    做人有宽容之心是品质高尚的表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却要替他掩藏几分,这似乎就与人们惯用的处世原则相抵触了。而明人吕坤还认为这样的浑厚地待人,可以使自己胸怀宽阔。有人自然怀疑吕坤可是一点错也没有,这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古人曾多次运用。

    古代南宋有一个叫沈道虔的人,家有菜园,种有萝卜。这天,沈道虔从外面回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偷他家的萝卜,他赶紧回避开,等那人偷够了走后他才出来。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去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竹林。你不用拔它,我会送你更好的。”他让人买了大笋去送给那人,那人羞惭地没有接受。沈道虔就让人把大笋直接送到了那人家里。沈道虔家贫,常带着家中小孩去田里拾麦穗。偶尔遇上其他拾麦穗的人相互争抢麦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全部给争抢的人,争抢的人非常惭愧。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仁厚著称乡里。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一样。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就把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知道搞错了,就把曹节家的猪送回来了,连连道歉,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这两则故事里的古人,都为“别人不好处”掩藏了几分。沈道虔和曹节表面看来,无是无非,甚至显得窝囊懦弱。但实际上,却显出了他们宽大厚道的为人。偷萝卜拔笋争麦穗,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是人穷家贫的无奈,何必深责?替他掩藏几分,反倒能使他自惭改过。邻居错认猪,尽管有自私一面,但失猪对一般人家也毕竟是大损失,情急之下错认,也可以理解。古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宁可自己吃亏,正是胸襟宽阔、与人为善的体现。

    需要明确的是,吕坤所说的“掩藏别人不好处”,是掩藏“别人”——我们的邻居、同事、朋友的一般过错,特别是针对我们自己所犯的过错,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决不是包庇犯罪之类的事,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对同志的一般“不好处”不采取粗鲁方法来公开揭穿打击,而是厚道待人,是要让其自己惭愧反省,否则,就有可能伤害同志的自尊心,甚至使事情恶化。这方面是有教训的。“文革”中,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对许多同志的一般过错,有些甚至根本就不是什么过错,无限上纲,深揭狠批,结果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想起来令人痛心。“文革”摧残了人的美德,至今还留下后遗症,又纠合着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些弊病,使许多人变得冷漠、自私、尖刻不容人,相互间缺少了信任和友善,只剩下利益关系。

    没有根据,就随便猜疑他人的不好,这不是说明我们缺乏对他人的最基本的信任,缺乏仁爱浑厚与人为善的宽大胸怀吗?

    做人原本是很简单的事情,互相猜疑、猜忌把原本简单明了的问题变得复杂,而稍有一点,宽厚之心就可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又何乐不为?

    7.以服务他人作为人生的目的

    要给自己留个台阶,就得给别人施恩,这是古往今来做人的大道理。

    辅佐周朝建立起不朽功业的姜太公,对周文王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同享天下利益的人而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人失去天下。”又说:“获得大胜不是靠斗争取得,指挥大兵而没有创伤,与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所以没有用兵而能取胜,没有冲锋而能进攻,没有战壕而能防守。不想取得百姓的人,却能取得百姓;不想取得利益的人,百姓得到利益;不想取国家的人,国家得到利益:不想取天下的人,天下得到利益。”把他人的忧虑当做自己忧虑的人,人们也忧虑他的忧虑;把他人的快乐当做自己快乐的人,人们也快乐他的快乐;以利帮助人们的人,人们也以利帮助他;以道德对待人的人,人们也以道德回报他。这就是人之常情。

    古代哲人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也始终恭敬他。”所以说爱人也就是爱己,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己。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反过来,刻薄他人就是刻薄自己,毁谤他人就是毁谤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古代做大事成大功的人,都是有“心机”的人,因为他们能成大德,得万民。能得到大众的相助,就能得到天助。所以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周济他人就是周济自己。”又说:“辅佐帮助人的人,天赐福给助福于他人的人。”这就是想成就天下的大功的人,所以要先求得帮助于人的道理。

    得到大众帮助的人成功就大,得到少数人帮助的人成功就小,得不到人们帮助的人,没有不失败而能侥幸成功的。得到家乡帮助的人,可以取得乡地;得到人民帮助的人,可以取得国家;得到天下帮助的人,可以取得天下。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吃亏在前享福在后。所以牺牲自己以服务于家庭,服务于朋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族、国家,服务于全天下的人生观养成了,就必然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表现在行动上,并使这个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习惯、准则,便会出于自然、发于至诚,就像有天赋的本能行为一样。

    要想成大事,必须有“无我”的世界观,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自己不帮助别人,还想别人都帮助我无异于等着天上往下掉馅饼。

    8.温柔“心机”处理家庭的和谐法宝

    在家庭中,没有温柔这一“心机”,家庭矛盾永远得不到解决,做人成熟点,给对方让一寸土,结果就会得到夫妻一床宽。

    前几年,曾流行一首歌,歌名是《我很丑,可我很温柔》,是男子汉们唱的。可人们听后却总感到,男人们以此表达心声似乎不太合适,让人总觉得缺少阳刚之气。不过,女人唱这歌,则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没有一个男人不喜欢女人的温柔。

    温柔是女人做人的“心机”之一,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倡导女人们用自己的温柔去搞不正当的关系,做不合法的事。我们要说的是女人的温柔是处理好家庭和谐的法宝,是在社会上巧解为难之事的最好武器。

    小瑜是一家大报的记者,事业心较强,经常要出去采访,回到家中又忙碌着家务,和丈夫交流有所减少。

    一天,小瑜没出差,难得一家人都在一起度周末,儿子忽然问:“妈妈,怎么你在家里,林阿姨就不来玩了?”

    “林阿姨是谁?”小瑜问丈夫。

    “是我们单位刚来的大学生。”丈夫不好意思,脸有点红。

    小瑜没有再追问,只是哄着儿子说:“下次我们请林阿姨来玩,好吗?”

    小瑜想想自己对丈夫如此信赖,可他竟……思前想后,心里很难受。真想和丈夫大吵一顿,或者离婚算了。

    但过了一会,小瑜情绪冷静多了,认识到自己经常在外,对儿子和丈夫照顾很不够。何况自己并不能肯定丈夫和林的关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和丈夫闹,倒显得自己没分量了。

    晚饭,她今天特别地没让保姆做,自己麻利地弄了几个丈夫最爱吃的菜。

    晚上,她把孩子哄睡了之后,偎着丈夫靠在床上,轻轻地说:“我经常外出采访,让你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实在太难为你了。我不在时你肯定很寂寞,就像我孤零零一个人睡在旅馆里一样。现在我靠在你身上才觉得好踏实,没有你的支持,我的工作一天也做不好。”丈夫一声不吭,怜爱地抚摸着小瑜的头。

    小瑜轻声问:“我们周末一起请她来吃晚饭好吗?”丈夫面有难色。“你还不放心我吗,我不会让你为难的,更不会为难她。”

    周末,小瑜又一次亲自下厨。林来了,小瑜热情地进行了款待。临走时,小瑜特地让丈夫看孩子,自己独自一人把林送下楼,拉着她的手说:“怪我自己工作太认真了,对周(小瑜的丈夫)缺乏照顾,谢谢你常来带我们宝宝玩,也帮着照顾小周。看你这样温柔可爱,不知道哪个小伙儿会有福气娶到你。好了,不远送你啦,有空欢迎你常来玩。”一席话让林又是感激又是惭愧。

    后来,林找了个帅气的男友,他们与小瑜夫妇都成了好朋友。

    小瑜没有和丈夫撒泼大闹,而是给丈夫施恩,体贴入微照顾丈夫,使本来面临危机的夫妻关系归于融洽。小瑜的温柔“心机”,既照顾了丈夫,又照顾了自己,还多了一个朋友,真是一举两得。

    9.冤家宜解不宜结

    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请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中国有句老话:冤仇宜解不宜结。同在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方为做人成熟。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过结,有“心机”的人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如何化敌为友”,在办公室的战场上是一门高深学问。

    同事曾经与你为一个职位争得头崩额裂,不过,今天你俩已分别为不同部门的主管,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将来的情况又有谁晓得?所以你应该为将来铺好路。

    如果你无缘无故去邀约对方或送礼给他,太突兀,也太自贬身价了,应该伺机而动才好。例如,从人事部探知他的出生日期,在公司发动一个小型生日会,主动集资送礼物给他……记着,没有人能抗拒好意的。

    要是对方擢升新职,这就是最佳的时机了,写一张贺卡,衷心送出你的祝福吧,如果其他同事替他搞庆祝会,你无论多忙碌,也要抽空参加,否则就私下请对方吃一顿午餐吧,恭贺之余,不妨多谈大家在工作方面的喜与乐,对过往的不愉快事件绝口不提,拉近双方距离。

    记着,这些亲善工作必须在提前抓紧机会去做,否则到了你与他有直接麻烦才行动,就太迟了,也只会予人“市侩”之感。

    你本着默默耕耘、尽忠职守的原则做事,可是公司里的同事有了变化,旧同事已另谋高就,新同事愈来愈多,竟与他们有格格不入之感。因为你一直以来不太注视周遭的人事变化,没有刻意与他们熟络所致。

    补救的方法不困难,拣一个特别日子(目的只是师出有名),例如顺利完成一个计划或你的生日,做东请同事吃一顿。这一顿意义重大,别忘记以下任务:乘机多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背景,包括公与私,这对你有莫大好处,方便日后工作。

    凭着熟络一点,加入他们的午饭圈,当然不必天天如是,这样既太突兀,也对你未必太适合,安排一个星期两天就够了,目的是保持一定的联系,同时可获取公司里一定的情报。除了午饭,下班后去娱乐一番也是好主意,远离了办公室,所有人都会放轻松,谈起话来也随便得多,更易熟络。

    此外,公事方面,无论多熟稔,还应公事公办,但自己有空,不妨多向同事伸出援手,主动一点是必须的!

    人是感情的动物,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不妨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增加亲切感,做起事来就更好办。由今天起,努力做个受欢迎的同事吧!成功的你,将来获升迁的机会也相继大增!

    笑容是最犀利的武器。当你托同事把文件做妥,说声“麻烦你”,加一个笑容,他会被你的友善感染,特别努力;或者同事把做好的计划书交给你,别忘记谢谢他和微笑一下,这不但是礼貌,亦是感谢的表示。任何人都喜欢得到赞美。说一些别人爱听的话,只要不是谎话,便不算埋没良心。切莫对同事大叫大嚷,这不但不礼貌、不友善,还表示你缺乏信心。

    即使你遇上难解的死结,情绪低落极了,更需要微笑,抛开烦恼,跟同事们谈笑,借此把恶劣心情冲淡,使精神集中于工作。

    不要自扫门前雪,若同事需要你的帮忙,不应吝啬,尽力而为吧,即使不会立刻获得回报,但你的投资是不会白费的,起码他会认为你是大好人。

    如果你做错了事,且影响到别人,快道歉!勇于认错的人并不多,这样做自然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处处设身处地去感受他人的心态,再给予支持,没有人会不喜欢你的。

    你与某同事在某事上持不同意见,又互不相让,以致言语上有冲突,你自问是过分坦白累事。而你最失败的一点是,曾列出了过去三个月来,这位同事做过的所有错事。如今,你感到后悔不已,希望把坏情况扭转,并愿意向对方道歉,可是,同事似乎仍处于极度失望和苦恼当中,教你歉咎更深。

    其实,最佳和最有效的策略是,向他简单地道歉:“对不起,我实在有点过分,我保证不会有下一次。”

    要是你重提旧事,企图狡辩些什么,只会惹来另一次冲突,同时,显得你缺乏诚意,人家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记着,你的目标是将事情软化下来,与同事化敌为友。所以,最好静待对方心情好转或平和些时,正式提出道歉。

    所谓冤家路窄,你的死对头,或者曾经结怨者,被调派到你的部门来,且和你工作关系密切。事实既然摆在眼前,你必须好好处理之。

    要你忘记怨恨,是不可能之事。但有几项原则,是有必要遵守的。

    首先,无论哪一次结怨,谁是谁非,也不要介入工作的讨论范围里,从此只字不提,以免双方公私不分。要是对方先触着疮疤,请平心静气,紧盯着他道:“我不会记着过去不愉快之事,尤其是在工作时间内,避免影响自己情绪。”

    摆出大公无私之态。或许你过往与拍档工作,一切讲默契、讲信赖,但对这位新同事,就必须事事讲清楚,以免有所误解,导致不愉快事件,或心病愈重。例如交代一件任务,必须清楚指出任务的目标、完成日期和报告书的规划等等,切莫想当然。

    总之,你要抱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准则来对待一切人和事,没有人会拒诚垦于千里之外。

    10.君子成人之美,不乘人之危

    成人之美是君子的行为,这方显做人之成熟,而小人,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也显做人之世故。

    孟子说:“尧把需要舜这类的贤人当作自己的忧虑,舜把需要禹、皋陶这类的贤人当作自己的忧虑,农民把百亩田地耕做不好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财物奖赏给他人就是恩惠,把美好的品德传授给他人就是忠诚,为天下推荐贤才就是仁义。所以把天下委托给他人容易,为天下寻求贤才就困难。”能为天下选得人才的人,不仅要使一人归服,而且要使天下人都归服,使后代人也归服。

    要想取人,就要运用“心机”,成人之美,称人之善。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相反。”又说:“毁人的善以为善,狡奸怀诈以为智,希望他人出过错,耻于学习又羞于无能,这就是小人。”称赞人的长处,成就人的美德,都能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

    掠人之美,作为自己的美;贪人之功,作为自己的功;窃人之善,作为自己的善,这都是应该严格警戒的。颜之推说:“凡是有一个字可取于人的人,都要显示他称赞他,不能偷窃他人之美作为自己的美。”李翱说:“古代的君子,对于他人的善,害怕不能知道;既知道了,又耻于不能称赞他;能称赞他,又耻于不能成就他。”

    要想做到这样,就得依靠大功力、大涵养,并深深地体会到我称赞人们,人们也会称赞我;我成就他人,他人也会成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哲理。要成人之美,就要善于推举人,善于成就人。成就他人之美,也就是说他人有计划、有图谋、有事业、有作为、有请求,只要我力所能及,都给予支援、同情、帮助,促使他功成业就。千万不可你为你,我为我,不肯为他人出力量、出财物,袖手旁观,让他去自生自灭、自成自败。

    要想到他的成就,就像我的成就,他能立,就像我的立,这就是为天地间造成人才的大度。推举的人不及我,推举之后要使他赶上我,再使他超过我,即使居我之上,也没有嫉妒之心。这时候,千万不能再产生嫉妒人才的心理。

    为天下举才,就要为天下惜才,这只有大德大仁的人才能做到。从领袖人物的角度来说,更需要这一点,把为天下选拔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件事来做。鲍叔牙推举管仲,致使齐桓公称霸天下。管仲病时,桓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他,因平常没有留心接班人,而无言回答。桓公以易牙、开方、竖刁来问,管仲说:“易牙为了适应君主而杀子,没有人情,不能用;开方背亲而事君,也没有人情,不能用。竖刁自宫以事君,同样没有人情,同样不能用。”

    桓公就得到身死不葬的下场,齐国的霸业也就坠落了。管仲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成人之美。

    宋朝时期,王沂公掌管大权,所有升官的人,都要经过他挑选才行。范仲淹乘机讽刺他说:“使天下士人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责任,王沂公的盛德唯独缺少这一条。”王沂公说:“执政而想使恩归于己,这个怨恨归谁呢?”范仲淹佩服他的这句话,后代的人也承认这种说法。

    李方做宰相时,有来求职的,见他的才不可用,就正色拒绝他。已经选用的,或是不能用,必然和颜悦色地待他。学生们问原因,他回答说:“用贤才,是君主的事,如果接受了他的请求,这就是施恩,所以我一概拒绝,使恩归君主。他得不到取用,就大失所望,如果没有好的语言来对待他,就是取怨之道。使他知道不能成就的原因,更加勤勉地进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宏大温和,忠公体国,成人之美,也成全了自己的名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