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言
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世界广袤无垠,答案多种多样。保持童心,摆脱框架,人生才会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告诉孩子: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中年以后不要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授之以渔”不如让钓鱼者自己钓鱼。不耕田,怎能下田?无论干什么事情,经验教训和知识技术同样重要。孩子是在摔倒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与其援手扶持,不如给予他们爬起来的勇气和方法。因为,没有受用一生的扶助,却有鼓舞终生的勇气和信心。
645.从教育的词典中把“庸才”划去
有人问天才:“您与庸才的区别是什么?”
天才回答说:“世上本无天才,只不过是勤奋再加点儿远见罢了。”
“两者总有点儿区别吧?”那人又问。
天才指着一只毛毛虫问:“那是什么?”
“毛毛虫。”
天才又指着一枚鸟蛋问:“这是什么?”
“鸟蛋啊!”那人答。
天才最后指着一个婴儿问:“他是谁?”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而已。”那人回答。
天才却摇摇头说:“那些分别是蝴蝶、雄鹰和天才,你却说是毛毛虫、鸟蛋与婴儿。这两种的不同回答,也许就是我与庸才的区别吧。”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个人的观念和对事情所保持的态度。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才,或者说从教育的词典中把“庸才”划去。
646.从小处去引导孩子
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犹太人一同去找工作。一天,他们同时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其实,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金钱、经验、事业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硬币”开始的,聪明的教育者绝不会因为它们小就不去引导孩子,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647.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
一个小男孩哭着回家。因为在学校的活动里,老师派他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而他的同学却扮演主要角色。
母亲听后冷静地把她的手表放在男孩的手心里,接着问男孩:“你看到什么啦?”男孩回答说:“金表壳和指针。”母亲把表背打开后又问男孩同样的问题,他看到许多小齿轮和螺丝。
母亲对男孩说:“这个表假如缺少这些零件中的任何一件,便不能走了。就连那些你几乎看不到的零件也是一样重要。”
教育者应该让孩子明白:无论我们在生活中、社会上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是我们分内应该做的事,就应当尽力把它做到最好。再小的事、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648.你并没有用尽所有的力量
一个小女孩在她的玩具沙箱里玩耍。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小女孩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女孩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她是个很小的女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她手脚并用,似乎没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她连推带滚地弄到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她才发现,她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以翻过沙箱边的墙。
小女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可是,每当她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又重新掉回沙箱。
小女孩气得哼哼直叫,拼出九牛二虎之力猛推猛挤。但是,她却被滚回的岩石砸伤了手指。
最后,小女孩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女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她的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孩子你为什么不用上你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女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孩子,”父亲亲切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许多问题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有时,借助外力是必不可少的。当自己无能为力时,请倾尽全力包括借助外力。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因为世界所有的问题都将有答案。
649.守信和聪明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焦急的儿子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位商人指明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既然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能反悔。你就必须履行诺言而不能失信。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呢?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是精明的商人留给儿子的第二份遗产:虽说为人是要言而有信,然而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事事都答应,言出必是。
650.做父母与做儿女的本质区别
在举世闻名的尼罗河口宽阔的水底世界里,生长着一种叫雀鲷的鱼。这种鱼孵卵的方法十分奇特:母雀鲷鱼用嘴含着孵化小鱼。每次母雀鲷鱼产卵20~30个,每当母雀鲷鱼产卵后,立即把受精的卵含在自己的嘴里,一直到幼鱼出世,时间长达两个星期。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女被误吞入腹中,在整个孵卵期里,做母亲的雀鲷鱼忍饥挨饿,几乎什么东西都不敢吃。因此,身体条件不好的母雀鲷鱼孵化完自己的孩子以后往往都会饿死。
这是在动物王国里。人类中不也是这样吗?一个母亲爱一个孩子能爱到死去。而有许多儿女一般只会对这种爱表示接受,而不懂得回报。这是做父母与做儿女的最本质区别。
651.做一个诚实的永争第一的人
一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小男孩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他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男孩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男孩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小男孩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他。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男孩学会了说谎。以后,他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不择手段。后来,长大的男孩被送进监狱。
下面是来自另一个家庭的故事。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小男孩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孩子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孩子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小男孩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后来,这个男孩成了当地政府机构里的重要官员。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652.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教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老师、家长、社会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653.让孩子在摔倒中成长起来
公园里,绿草如茵,蓝天如碧,年轻的母亲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在这儿玩耍,年轻的妈妈正幸福地望着草地上嬉笑追逐的孩子。忽然由于跑得太快,孩子一下子跌倒在地,“哇哇”地哭开了。
小孩哭着等妈妈来扶,可那母亲坐那儿没动,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坚强,小男子汉,来,自己爬起来。”小孩哭了半天不见母亲过来扶,自己爬起来,按照妈妈的吩咐,拍拍土,擦擦泪。小孩又高兴地玩去了,不一会又跌倒了,他知道哭也无用,妈妈不喜欢跌倒哭的小孩,很乖地自己起来,拍拍土,又玩去了。
孩子是在摔倒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与其援手扶持,不如给予他们爬起来的勇气和方法。因为,没有受用一生的扶助,却有鼓舞终生的勇气和信心。
654.用心经营你的孩子
一个女人向她的朋友抱怨自己婚后生活的单调乏味,朋友指着她养的菊花问她:“这菊花开得这么鲜艳,你是怎么照料的?”
她说:“我除了按时浇水施肥,每月还给它们剪枝换盆。天气好时搬到屋外,让它们吸收阳光,每逢刮风下雨,我再把它们搬进屋里……”
女友打断她的话又问:“那么你为你的婚姻,做了些什么呢?”
是啊,教育的事业要用心经营才能圆满。教育孩子就像养花一样,需要教育者精心地付出和呵护,这朵花才会越开越鲜艳。你当然渴望拥有美丽的花朵,然而你为这朵花做了些什么呢?
655.不幸是最好的大学
在法国里昂的一次宴会上,人们对一幅是表现古希腊神话还是历史的油画发生了争论。主人眼看争论越来越激烈,就转身找他的一个仆人来解释这张画。使客人们大为惊讶的是:这仆人的说明是那样清晰明了,那样深具说服力。辩论马上就平息了下来。
“先生,您是在什么学校毕业的?”一位客人对这仆人很尊敬地问。
“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先生,”这年轻人回答,“但是,我学的时间最长、收益最大的学校是苦难。”
他为这苦难的课程付出的学费是很有益的,尽管当时他只是一个贫穷低微的仆人,但是不久,他终于以其智慧震惊了整个欧洲。他就是那个时代法国最伟大的天才——法国哲学家和作家卢梭。
不幸是最好的大学。与其给孩子物质的享受不如找机会给孩子一些挑战自己和克服困难的机会与经历。不能吃苦的孩子成不了大器——这是一个不是真理的真理。
656.有压力就有动力
1920年,美国一位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不慎将邻居的玻璃窗户踢出一个洞来,邻居索赔款12.5美元。男孩哪里有钱赔。这时,男孩回家向父亲认错。父亲说:“钱可以先借给你,一年后归还。”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将12.5美元如数还给了父亲。许多年过去了,这个长大成人的男孩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
读罢这则故事,不禁使人联想很多。这小里根倘若没有父亲给他的“12.5美元”的人生的压力,他能够奋发成才而最终成为总统吗?
有压力就有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公理,也是人生的一条公理。一个人饭后散步,往往轻步闲情,可这时让他挑着百斤重担,他立马就小跑开来。为什么?压力产生动力。
657.不要欣赏你摔倒的那个坑
大作家沈从文曾给自己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几条人生忠告,第一条就是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已经摔倒了,只要能记住这次摔跤的教训就行了,再继续欣赏这个坑,自怨自艾显然于事无补,相反还会把心情搞坏了;第二,这种欣赏会耽误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和注意力不集中,再摔跟头的概率反而会更大。
摔跟头、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驻足于你砸的这个坑前,忘记了前行或是不敢向前,应吸取经验教训,养伤蓄力,再度向前。
告诉孩子:不要总去“欣赏”那些坑,不要总把那些遗憾挂在嘴上和心中。人生中会有数不清的遗憾,这本来就是人生的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许才是最没意思的人生呢!接着走下去,前边会有新的遗憾,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658.咀嚼过的苹果不能吃
一个学生请教他的老师,怎样做才能够学会老师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老师望着他的学生,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不发一言。
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
老师伸出手,将已嚼烂的苹果拿到学生的面前,然后对着他的学生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学生惊惶地说:“老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老师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但为什么又想要汲取我的智慧的精华呢?你难道真的不懂?所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你本身亲自去咀嚼的——”
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你自己来品尝与体会的。学习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只有自己不断反省、思考,才会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
659.多读些好书是件好事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
“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我不读书,那么我绝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位不爱读书的国王。”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孩子多读一些好书终归是一件好事。
660.不耕田,怎能下田
村里有位捕鱼的老人,因为捕鱼技术特别好,人们都称他为“渔王”。令渔王伤心的是,他儿子的捕鱼技术却十分平庸。
一次,渔王向一位路过他家的客人抱怨自己的苦恼:“从小开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撒网、怎样捉鱼。我把一个捕鱼人所有的本领全教给了他,以及我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一点不漏地传授给他。可令我想不通的是,他的技术还不如其他一般渔民的儿子。”
客人听了,想了一会儿,问:“他每次出海都跟着你吗?”
“那当然!”渔王说,“为了不让他走弯路,我一直在他旁边教导,亲自指挥他捕鱼。”
客人点点头,说:“这就是了。你虽然教给他一流的捕鱼技术,却忘了让他自己去吸取经验和教训。要知道,无论干什么事情,经验教训和知识技术同样的重要。”
是的,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授之以渔”不如让钓鱼者自己钓鱼。不耕田,怎能下田?无论干什么事情,经验教训和知识技术同样的重要。
661.不要怕,不要悔
一个年轻人离开部落,开始创造自己的未来。少小离家,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他动身后的第一站,是去拜访部落酋长,请求指点。
酋长正在临帖练字,他听说部落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随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前来求教的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字,供你半生受用。”
2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至中年,他有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近乡情怯,他又去拜访那位酋长。
他到了酋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封套来对他说:“这是老先生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2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开封套,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告诉孩子: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中年以后不要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这是经验的提炼、智慧的浓缩。
662.世界上本没有路
一场大雪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走在路上。
雪地上不知已被谁扫出了一条窄窄的路,很多人都规矩地沿着这条路缓缓走过。当这父子俩也走到这条路上时,儿子却调皮地走到雪地上去了。
父亲见了便呵斥道:“快回来,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有危险,摔倒了怎么办?”
孩子却用稚嫩的声音回答:“爸爸,你看,我并没有摔倒,还踩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呢!”
父亲一看,果然儿子身后留下了一串小小的脚印。而自己的身后,却依然是那条别人走过的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世界上本没有路。如果你沿着别人的脚步走,或是沿着已经准备好的路走,那样也许会很平安,也没有什么风险,但在此同时,你也选择了平庸的人生。
663.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有人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大学生,他们则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初中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学生大喊“英文字母的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白兔”,“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想象力越苍白。
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世界广袤无垠,答案多种多样。保持童心,摆脱框架,人生才会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664.健康是最大的资本
马克思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接到父亲的这样一封信:
“……祝你健康,在用丰富而有益的食物来滋养你的智慧的时候,别忘记,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整个机器的状况好坏都取决于它。一个体弱多病的学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望你用功不要超出你的健康所能容许的限度。此外,每天还要运动运动,生活要有节制。我希望,每次拥抱你的时候,都会看到你是一个身心越来越健康的人。”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之本,也是成功之本。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重视健康,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赚钱敛财,这实在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有的人年轻时拼命用健康去换取金钱,年老时却又期望用金钱买回健康,这是做不到的。一个人若不为健康投入必要的时间,他就不可能享受时间的慷慨赐予。其实,获得健康并不一定要花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坚持运动并持之以恒就行了。
665.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部门的人问他人行道该铺在哪里,“把大楼之间的空地全种上草。”他回答。
夏天过后,在楼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让人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
这是从未有过的优美设计,和谐自然地满足了行人的需要。教育孩子也要适时地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使教育变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规律。
666.给孩子一块黑面包
一位经历了许多坎坷和磨难的商界人士,通过风风雨雨的拼搏后成为一位名声远扬的新闻人物,在接受新闻专访时有记者问他:“现在你已拥有亿元财产,在你的一生当中,你经历的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请你谈谈对幸福的认识。”他的回答是:幸福是一块黑面色。
这个答案出乎记者的意料。他给记者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小时候他家里穷,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生活在封闭落后的村庄,从未出过远门,也没见过城市是什么样子。有一天父亲带他进城,他看见许多城里的孩子吃着刚烤制好散发着香味的面包,他馋得直流口水,央求父亲给他买一块面包。他父亲用身上仅有的5角钱给他买了一块放了几天又黑又干的面包,这块面包放在橱窗底层无人问津。吃完那块面包他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从此他暗下决心,好好学习,为将来能天天吃上黑面包而奋斗。
让我们记住李嘉诚说的话:没有什么比奋斗和超越更幸福的了。没错,正如这位人士说幸福就是一块黑面包!教育者的任务就是给孩子一块将来受益一生的黑面包。
667.土豆和土豆是不一样的
由于学校和专业不理想,进入大学后阿凡一天天地消沉起来。逃课,抽烟,喝酒,不该做的他全做了,不该会的他也全会了。
虽然喜欢逃课,但王教授的课他从没逃过。王教授的课生动有趣,并且像他这样的,王教授也从来不歧视,不时还提问他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表扬一番。
一次,他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王教授,现在大学生比土豆还便宜,是吗?
那天,王教授把他叫进家里,四菜一汤,师生两个喝得不亦乐乎。
酒过三巡,王教授拿出一个又小又青的土豆,说:“你知道它值多少钱吗?皮多肉少又有毒,告诉你,白送也不要。”教授把土豆扔进垃圾筒。接着,教授又拿出一个土豆,一斤多重,“这样的土豆,一块钱一斤!”
教授略带酒意地说:“记住,土豆和土豆是不一样的。”
是的,土豆的不同在于质量的差别。同理,命运的不同在于个人的努力。因为即使是同样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668.生命就像一根火柴
“孩子,趁年轻,何不埋头苦干,以成就一番事业呢?”一老人劝告一少年。
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何必那么急呢?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时间有的是!再说,我的美好蓝图还未规划好呢!”
“时间可不等人啊!”老人说,并把少年引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
“我什么也看不见!”少年说。
老人擦亮一根火柴,对少年说:“趁火柴未熄,你在这地下室里随便选一件东西出去吧!”
少年借助微弱的亮光,四处努力辨认地下室的物品,还未等他找到一样东西,火柴就燃尽了,地下室顿时又变得漆黑一团。
“我什么也没拿到,火柴就灭了!”少年抱怨道。
老人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同这燃烧的火柴,转瞬即逝,孩子,你要珍惜啊!”
人生短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待走到生命的终点,后悔所走过的人生,已为时晚矣。与其到那时后悔,不如今天多做一点,至少回首的时候苦乐参半,眼泪与笑脸并存,这些是光用“成败”难以表达清楚的。
669.不要永远等下去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十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大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比尔·盖茨哈佛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得永远等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