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秘书-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节期间,杨东东回城呆了几天。他同爸妈在一家酒店吃年夜饭时,看到一个长得酷似柯柯的女孩,陪着一个也是光头,但年龄显然比刘光头还要大的男人喝酒,后来上了一辆大奔。他的心一下子就乱了,整整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回了民全村。

    一到民全村,刘小芹告诉杨东东一件让他非常不安的事:杨进和刘福之间发生了矛盾。刘小芹说,我刘福哥组织一些村民,春节这两天偷偷地在西边岗上砍伐了几十棵大树。我老杨大爷听说后批评了他,他还振振有词,说是为民全百姓谋福利。

    杨东东虽然火冒三丈,但是没有表现出来。刘小芹看出他虽然生气了却表现得很沉着,笑了笑说,你还成熟得挺快。

    接着,刘小芹又告诉杨东东,我刘福哥说了,明年咱北边有条高速路需要绿化,得用不少大树,咱村西边岗上的大树正合适。我老杨大爷听说后,也发了狠话说,谁要动那些大树,就先把我埋了。

    杨东东就去了杨进家。他和杨进谈了一个下午,临出门时,杨梅听见杨东东说,困难会有的,矛盾会有的,问题会有的,咱就认准一个理:凡事要看老百姓支持不支持……

    杨梅后来给刘小芹说,我听着杨村官走路的声音咚咚咚响,真带劲!

    原载《朔方》2011年第12期

    原刊责编 漠月

    本刊责编 黑丰

    作者简介:王昕朋,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过长篇小说《红月亮》《天理难容》《天下苍生》(合著)、《团支部书记》,中篇小说集《是非人生》《姑娘那年十八岁》以及散文、报告文学集多部,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十月》《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作家文摘》《红旗文摘》《书摘》等转载。现供职于中央国家机关。

    创作谈:有一种声音在呼唤

    王昕朋

    大学生村官,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经过十五六年的发展,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关注。但是“大学生村官”与小说往往动若参商,未能捉置一处。“大学生”进村后怎么样?他们如何看待农村?农村如何容纳“大学生”?他们为农村做了什么?这一切不应只是媒体关注,文学也应该追魂摄魄,在纸上重建一个农村。同时,“大学生”这个符号依然与“农村”有着各种新的张力,比如知识与常识、异乡人与共同体等等,无不容易产生矛盾。它应该是农村小说的新素材之一。

    小说要在“新”和“不能太新”之间取得平衡,只有在叙事上另辟蹊径。《村长秘书》就是用了限知视角来叙述。小说紧紧追随大学生村官杨东东的脚步,不多说一句,不多看一眼,就写杨东东的所感所思,不求宏大叙事,但写目力所及。我认为这样克制的讲述,反倒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是叙事学的重要原则。故事线索一点点地透露给读者,刘小芹家的麦苗会“长腿跑了”、村长家的狗叫“二聋子”、村民随身带的棍子、宿舍里的报纸……这让杨东东蒙在鼓里,也让读者兴趣盎然。故事随着大学生村官的走访渐渐进入高潮,民全村的矛盾慢慢凸现,最后演化成暴力冲突。这又符合了读者的某种期待和农村想象。这种戴着镣铐舞蹈的叙事,也许就是“新”与“不能太新”之间平衡的办法之一。

    创作《村长秘书》,就是要在农村小说的密林里,再植新株。至于小说孜孜的用心所在,则是读者仁者见仁的事了。这里就不多谈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