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学课-世说新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时了了

    南朝·刘义庆

    孔文举[1]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2],为司隶校尉。诣[3]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4]。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5]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6]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7],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8]。

    【说文】

    本文是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篇。《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以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为主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本书所选的这则典故的主人公是东汉文学家孔融。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小时了了”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解字】

    [1]孔文举:即孔融,字文举,东汉人,孔子的第二十四世孙,“建安七子”之首,以诗文著称。

    [2]时:当时。

    [3]诣:到……去。

    [4]乃通:才(予以)通报。

    [5]既:已经。

    [6]“对曰”句: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有师生的关系。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因此孔融说李伯阳是李元礼的先人。

    [7]小时了了:小时聪明。了了,颖悟。

    [8]踧踖(cù jí):手足无措的样子。

    陈太丘与友期

    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1],期日中[2]。过中[3]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4]时年七岁,门外戏[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元方曰:“君与家君[8]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9]之。元方入门不顾[10]。

    【说文】

    本文是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方正》中的一篇。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做过太丘县令。太丘是当时的县名。

    【解字】

    [1]期行:相约而行。期:约会,约定时间,今义为日期。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3]过中:过了正午。

    [4]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5]戏:玩耍、游戏。

    [6]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7]相委而去:丢下别人而离开。委:放弃、抛弃。

    [8]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10]顾:回头看。

    管宁割席

    南朝·刘义庆

    管宁、华歆[1]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2]而掷[3]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4]过门者,宁读如故[5],歆废书[6]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说文】

    本文是《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从一个人对待金钱和权势的态度,可以判断出他的思想和观念。后人常用“管宁割席”来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者为友。这则故事虽小,但是意义很大,说明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解字】

    [1]管宁:字幼安,传为管仲之后,个人操守很好,不慕荣利。华歆:字子鱼,汉桓帝时任尚书令,曹魏时官至太尉,历史中的华歆也是一个严于律己、才华横溢的人。

    [2]捉:拾起来。

    [3]掷:扔。

    [4]轩冕:轩车,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5]故:原来一样。

    [6]废书:放下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