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只为蝶恋香:古诗词中的花间之意-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词最早形成于晚唐五代。“花间词”不仅是当时文人的内心写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取向,完美呈现了时下凄婉哀怨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

    花间词隽美柔艳,浪漫华丽,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宋人认为“花间词”算得上是“本色词”,是最正宗的词,对后来的词坛风格影响深远。

    五代后蜀赵崇祚所辑的《花间集》里最早提到了“花间”一词。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总集。温庭筠是用全部心力倚声填词的第一人,他的词作绮艳幽怨、繁丽工细。在他的笔下,女性华丽高贵、气质典雅:鬓发如云,戴珠插翠,衣锦穿罗,额点蕊黄,眉黛青山;与她们相伴的总是暖甜熏香,镶金鸾龛,轻纱薄绢,月明花盈;她们的美丽倩影时时隐现在鸳鸯屏里、水晶帘后、沉香阁上,画楼栏边……同时,温庭筠的词也是对深切爱情的描述,大唐女人的婉转心思在他的笔下显露得淋漓尽致。

    韦庄的词与温词同用细致的笔调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等等,如“秋到长门秋草黄”内心的凄凉与荒芜,“红楼别夜堪惆怅”对别离的伤感苦闷之情,“独凭朱栏思深”妻子对丈夫的相思苦痛,“杏花吹满头”对美好春日的感慨,无不深刻体现了韦庄词隐微的情感体味,花间词幽雅唯美,流丽瑰艳。但在绮丽背后,却是晓窗夜雨、红泪春绝。品读诗词,耳畔仿佛飘来悠悠琴声,那或许是古时女子拨弄的丝弦,弦声潺潺,掺杂着离、愁、别、怨等复杂的心绪。或是“春梦正关情”的凄凉和忧伤,或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和相思,或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自适和旷达,或是“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孤独和神伤,字字犹如珍珠,句句充满真情,意境深远,深刻入心。

    本书以花间词为背景,精选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李清照、欧阳修等19位词人的词作,以散文式的笔法阐析花间词或唯美,或华丽,或清雅,或温婉的特点,文字清绮雅艳,音律谐婉工妙,不但表达了古代文人曲折的情感历程,还塑造了一批千姿百态、妩媚风流、脉脉温情的女性群像,词风婉转,新意迭出。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静心品读,内心如一朵百合芬芳悄然开放,半羞半喜,清漪依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欲说还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