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往往是他们适应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最佳方式。这种情况经常见于当今世界上存在的比较落后的民族文化之中。如居于北美的爱斯基摩人的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雪橇、冰屋等等,这些都是适应极地气候的最佳文化机制。如果把爱斯基摩人迁到沙漠地区,他们必定会放弃原来的雪橇、冰屋为代表的文化,而采取以骆驼、帐篷为特征的沙漠文化,否则就会被自然所淘汰。在这里,适者生存的自然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泰勒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在巴西森林的深处,旅行家们遇见了流浪的赤贫清教徒们的住房,它们甚至不是窝棚,而简直是一些用许多八英尺长的大棕榈叶靠在横木上构成的斜顶。这些面向迎风面的遮棚,掩遮着在那悬于两树间的吊床里伸懒腰的印第安人。因为有稠密的树叶在上面保护着他们,所以他们的生活在好天气时并不缺乏某种舒适;可是在坏天气时,一家人甚至连狗也不得不挤向那地上燃起的篝火。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中可以见到几乎同样的原始建筑。他们在住地安居下来以后,通常满足于把许多长着浓密树叶的树枝插在地上,为自己安置一个夜间遮风或防风的棚。当他们把两排树枝在头顶上连在一起的时候,屏风就变成了窝棚。在较长时间定居在一个地方的情况下,他们就用树枝搭成一个真正的窝棚架,并用树皮或树叶和草覆盖棚顶,或者用草皮盖顶,从外面把窝棚抹上粘泥。罗伯特·路威也说,一百年前的塔斯曼尼亚人的房子非常简单,他们只是在地上钉几根木桩,拿一条一条的树皮靠在上面,就算完工了。东部印第安人的草屋,采用互相交叉的柱子,屋顶上铺上草或芦席。游猎或游牧的人则使用一种帐幕。这种帐幕是圆锥形的,用兽皮及树皮做成的,从西伯利亚到北美洲,向南直到得克萨斯州,全都有形式相同的帐幕。而现代非洲的建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停留在原始时期,如用夯土的方式来建造祭祀建筑,用泥巴来筑制住宅和谷仓。
这些原始建筑,无论是根据考古学发现和文献的记载,还是对现代未开化或者说是封闭的原始部落的描述,都说明建筑是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的产物。同时,随着建筑的发展,人类从原始的蒙昧时期开始走向文明,由于不同的需要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建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