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鹬蚌相争,坐收渔利
鹬和蚌咬在一起,谁也不肯收手,一个渔夫路过不费力气同时得到了鹬和蚌。做事情也往往如此,当竞争异常激烈双方无法顾及第三者插入时,这是获取利益的最佳时机。
赤壁之战后,周瑜要一鼓作气收复荆州,他先派兵取了彝陵,然后回兵直逼南郡。南郡危急,曹仁与众将商议,曹洪说:“如今失了彝陵,形势危急,为何不拆丞相的锦囊求计,以解此危?”曹仁连忙拆书来看,大喜(原来曹操兵败赤壁后,回兵许昌前留下一个锦囊给曹仁,到危急时刻打开。)。
曹仁依计而行,传令五更做饭,平明时大小军马尽皆弃城,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兵分三门而出。周瑜陈兵于南郡城外,见曹兵分三门而出,不仅奇怪,上将台观看。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曹军腰下都束缚包裹。周瑜暗想:一定是曹仁守不住南郡,打算撤走。于是下将台号令三军,分两军为左右翼,如前军得胜,只顾向前追赶,直待鸣金,方许退步。命程普督后军,周瑜亲自引军取城。曹兵鼓声响处,曹洪出马搦战,周瑜派韩当出马交战,战到三十余合,曹洪败走。曹仁亲自接战,周泰纵马相迎;斗十余合,曹仁败走。周瑜乘机指挥两翼人马杀出,曹军大败。周瑜亲自引军马追至南郡城下,曹军并没有入城,而是望西北面逃走。韩当、周泰引前部尽力追赶。周瑜见城门大开,城上又无人,下令众军抢城。数十骑当先而入。周瑜在背后纵马加鞭,直入瓮城。陈矫在敌楼上,望见周瑜亲自入城来,暗暗喝采道:“丞相妙策如神!”一声梆子响,两边弓弩齐发,势如骤雨。争先入城的,都颠入陷坑内。周瑜急勒马回时,被一弩箭射中左肋,翻身落马。牛金从城中杀出,来捉周瑜。徐盛、丁奉二人舍命救去。城中曹兵突出,吴兵自相践踏,落坑者无数。程普急收军时,曹仁、曹洪分兵两路杀回。吴兵大败。幸得凌统引一军从刺斜里杀来,敌住曹兵。曹仁引得胜兵进城,程普收败军回寨。丁、徐二将救得周瑜到帐中,唤随行军医用铁钳子拔出箭头,将金疮药敷掩疮口,疼不可当,饮食难进。军医说:“箭头上有毒,短时间内伤口很难愈合。若怒气冲激,疮口一定复发。”程普令三军紧守各寨,不许轻出,三日后,牛金引军来搦战,程普按兵不动。牛金骂至日暮方回,次日又来骂战。程普恐周瑜生气,不敢报知。第三日,牛金直至寨门外叫骂,声声只道要捉周瑜。程普与众商议,欲暂且退兵,回见吴侯,却再理会。却说周瑜虽患疮痛,心中自有主张;已知曹兵常来寨前叫骂,却不见众将来禀报。
一日,曹仁自引大军,擂鼓呐喊,前来搦战。程普拒住不出。周瑜唤众将入帐问话:“何处鼓噪呐喊?”众将回答:“军中教演士卒。”周瑜怒曰:“何欺我也!我已知曹兵常来寨前辱骂。程德谋既与我同掌兵权,何故坐视?”于是命人请程普入帐问之。程普回话道:“我见都督病疮未愈,不能触怒,故曹兵搦战,不敢报知。”周瑜说道:“众位将军等不战,有什么好主意吗?”程普说:“众将都打算收兵暂回江东。待都督箭疮痊愈,再战曹兵。”周瑜听罢,于床上奋然跃起道:“大丈夫食君俸禄,当战死于疆场,以马革裹尸为荣耀!岂能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呢?”说罢,即披甲上马。诸军众将,无不骇然。
周瑜引兵出营,见曹兵已布成阵势,曹仁自立马于门旗下,扬鞭大骂道:“周瑜孺子,料必横夭,再不敢正觑我曹兵!”骂声未绝,周瑜从群骑内突然闪出道:“曹仁匹夫!见周郎否!”曹军看见,尽皆惊骇。曹仁回顾众将道:“可大骂之!”众军厉声大骂。周瑜大怒,使潘璋出战。未及交锋,周瑜忽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坠于马下。曹兵冲来,众将向前抵住,混战一场,救起周瑜。回到帐中后,程普前来探视周瑜:“都督贵体若何?”周瑜秘密地对程普说:“这是我的破敌之计。”程普问道:“如何用计?”周瑜说:“我身本无什么痛楚,我之所以这样,是想让曹兵知我病危,必然欺敌。可派心腹军士去城中诈降,说我已死。今夜曹仁必来劫寨。我在四下埋伏好精兵,则曹仁可一鼓而擒。”程普鼓掌大笑道:“果然是妙计!”二人商量完毕,马上安排,帐下哀声四起,三军皆哭。尽传言都督箭疮迸发而死,各寨尽皆挂孝。
曹仁正在城中与众将商议,认为周瑜怒气冲发,金疮崩裂,以致口中喷血,坠于马下,不久必亡。正在议论,忽然有人来报:“吴寨内有军士来降。中间有二人,原是曹兵被掳过去的。”曹仁忙唤入问明情况。军士回答说:“今日周瑜阵前金疮碎裂,归寨即死。今众将皆已挂孝举哀。我等皆受程普之辱,特来归降。”曹仁大喜,随即商议今晚便去劫寨,夺周瑜首级,送赴许都请功。
曹仁令牛金为先锋,自为中军,曹洪、曹纯断后,只留陈矫领少许军士守城,其余军兵尽起。初更后出城,直奔周瑜大寨。来到寨门,不见一人,但见虚插旌旗,知是中计,急忙退军。忽然,四下炮声齐发:东边韩当、蒋钦杀来,西边周泰、潘璋杀来,南边徐盛、丁奉杀来,北边陈武、吕蒙杀来。曹兵大败,三路军皆被冲散,首尾不能相救。曹仁引十数骑杀出重围,正遇曹洪,二人引残兵败将一同奔走。杀到五更,离南郡不远,一声鼓响,凌统又引一军拦住去路,截杀一阵。曹仁引军死战走脱,又遇甘宁大杀一阵。曹仁不敢回南郡,直奔襄阳大路而行,吴军追赶了一程后撤兵而回。
周瑜、程普收住众军,来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敌楼上赵云答话道:“都督息怒!我奉我家军师将令,已取南郡城多时了。”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乱箭射下。周瑜下令暂且回军,与众将商议后,派甘宁引数千军马取荆州;凌统引数千军马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不迟。正在这时,忽然探马来报说:“诸葛亮得了南郡,又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守城军马来救,然后名张飞袭了荆州。”不消片刻,又一探马来报说:“诸葛亮差人到襄阳用兵符,诈开城门,关云长偷袭得手,取了襄阳。”二处城池,全不费力,皆被刘备所得。
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刘备的竞争对手只有孙权、曹操二人。所以,当孙、曹两家发生激烈的争斗时,刘备根本不用担心有他人从背后攻击他,于是便可以大胆地攻城略地了。
另外,荆州是中原的心腹之地。一旦夺得了荆州,就有平定中原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尽管在赤壁之战中吃了从未有过的败仗,还是派重兵把守荆州,而周瑜却想乘曹操元气还未恢复之际将荆州夺取。正所谓“必争之地必有必争之利”,刘备同样死死盯着荆州这块肥肉。
但是,刘备并不鲁莽。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操虽然元气大伤,但还不至于乱了阵脚。要想从他手中夺取荆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没有直接攻打荆州,而是厉兵秣马。等到马肥兵壮时,周瑜与曹仁已经打得热火朝天,双方各有胜负,各有所失,根本无法顾及第三者的进攻。恰恰在这时,赵云引兵占领了南郡。不仅如此,刘备还采用了诸葛亮的计谋,连夺荆州、襄阳两个城池。
在这一战中,周瑜白费力气,无功而返;刘备轻松自在,轻而易举夺得三处城池,满载而归。
当同时存在几个竞争者时,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立即参与其中,而应该认真分析形势,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介入,从而可以获得到意外的收获。
2.转换思维,制造机会
要创新,就必须要有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的决心,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敢打破常规者,他的事业将注定不能有大的发展。只有变化,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有些时候,正常的思维模式虽然具有逻辑性,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种思维与敌方的思维相似,当双方从同一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实力雄厚的一方自然能够胜出。
当我方身处劣势时,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善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指导行动,而逆向思维则是创新突变的根本方式。逆向思维的过程,便是制造机会的过程。因为逆向思维常常能够超出敌方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敌方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会出现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便是机会的关键处。如果能够抓住这些漏洞,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浙江出现了一伙以裘甫为首的盗贼,屡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官军。浙东地区山林海岛中亡命之徒就纷纷云集于裘甫的麾下,其部众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3万余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聚积资财粮草,雇请优良的工匠,锻造军用器械,声势震动中原。
浙东观察使郑祗德几次派兵镇压,都为裘捕所败,于是向朝廷上表告急。朝廷知郑祗德不能胜任,也正在议论选派武将去代替他。
但是在推荐人选的问题上,各位大臣却是各持己见,争论不已。最后宰相夏侯孜说:“浙东地方有山有海,阻拦通路,只可以用计谋攻取,难以用强力夺取。朝中武将没有智谋,只有前安南都护王式可以,当地华人夷人却都归服于他,其威名远近皆知,可以任用他前往浙东征讨裘甫。”诸位宰相都认为夏侯孜说得有理。于是唐宣宗任命王式为浙东观察使,替换郑祗德。
于是宣宗立刻召见王式,问他有何良策可以尽快消灭贼军。王式回答说:“只要多派军队,贼军很快可以攻破。”
有个宦官说:“大量调拨军队,所花的军费太大,并非良策。”王式说:“多调拨军队,将贼军迅速消灭,所有的军费反而可以节省。若少调拨军队,不能战胜贼军,或者是将战事拖延几年几月,贼军的势力日渐壮大,江淮之间的群盗就将蜂起响应。现在国家的财政用费几乎全部仰仗于江淮地区,如果这一地区被叛乱的贼众阻挠,使财富输送之路不通,就会使上自九庙,下及北门十军,都没有办法保证供给,这样一来,耗费的军费岂不是要多得多?宦官无言以对。唐宣宗听了他的一番话,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颁下诏书,调忠武、义成、淮南诸道军队交给王式指挥。”
王式进入浙东观察使治所越州,便开始重新修订法令、军纪。经过王式的整治,无人再敢以军饷用度不足、患病卧床为由不愿出战了,要求先升官再出战的人也不敢再说话了。
由于当时裘甫的势力很大,人们都惧怕他,所以有很多人通敌。而对裘甫派来的间谍,越州府官吏不但不将其逮捕,反而收买他们,甚至还会为之提供饮食。州府中的许多文武官吏也暗中与裘甫军通信,以求城破之日,能免死并保全妻子儿女。王式暗中察明,把主要的通敌人员逮捕处斩,并申明了纪律,严格门禁法规,规定没有经过严格检查的人不得出入。夜里安排周密的警戒,这样一来,裘甫无法再探听官军的虚实。
然后,王式命令越州所属诸县打开仓库放粮,用以赈济贫苦的百姓。有人提出疑问说:“裘甫贼寇还未消灭,军粮正急于要用,不可散发。”王式答道:“这我自有缘由。”
还有人请求建烽火台,用来警报贼寇的来犯,王式只是笑了一笑,而不予答应。
王式又挑选出懦弱的士兵,让他骑上强健的战马、配以很少的武器,作为侦察骑兵。这一回,虽然部下又感到惊讶百分,但谁也不敢再多加过问了。
众将士不知道王式妙计何出,有人甚至怀疑王式会不会用兵。
官兵在王式的指挥下,几次与裘甫军交锋,最后裘甫被围困在剡县城中。贼军城中无粮,水源被断绝,裘甫被迫出城投降。
于是王式大摆庆功宴,与众将士痛饮,但大家对他克敌致胜的奥秘仍不明白。有人问:“您刚到越州赴任时,军粮正紧张,而您却将官府仓库的仓粮散发给百姓,赈救贫困乏粮者,其中用意是什么?”王式解释说:“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裘甫贼众聚谷米引诱饥饿人民,我分发粮食,饥民就不会被裘引诱入伙为盗。况且诸县守兵极少,如果不分粮食给民众,裘甫贼军赶到,官府的谷米正好成为贼寇的资粮,为资贼所用,岂不是一举而二失?”
又有人问:“那您又为什么不设烽火台呢?”
王式说:“设烽火台不过是为了求取救兵,我手下的军队都已安排了任务,全都开拔,越州城中没有军队可用作援兵,设置烽火台不过是徒费功劳,惊扰乡民,使我军自乱溃散而已。”
诸将又问:“您派懦弱的士兵充当侦察兵,而且给他们配以很少的武器,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王式笑着说:“如果侦察兵选派勇武敢斗的士兵,并配给利器,遇到敌人就可能会不自量力上前搏斗,如果都战死了,就没有人回来报告,我们就不知道贼军的到来,这样的侦察兵有什么用呢?”
众将士听完王式的解释后,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出,用逆向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有所突破,达到成功。
汉朝末年,贾诩曾经在董卓手下任职,贾诩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后来董卓被刺杀,他就投奔到张绣队伍中出谋划策,但没有受到重视。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征讨驻守在南阳的张绣,还没有取胜,忽然得知袁绍将乘虚攻打曹军的大本营许都,曹操只得收兵撤退。张绣一看曹操撤退,立即决定追击。
贾诩连忙劝阻:“千万不要贸然追击,否则有可能吃大亏。”张绣认为敌人已经退却,哪里有不追赶的道理?他不听劝告,联合刘表的队伍一同追击遭操的军队。大约追赶了十多里路,追上曹军断后的部队,结果曹操的士兵奋勇应战,张绣、刘表大败而归。张绣倒是能够承认错误,他惭愧地对贾诩说:“你说得对啊!我的力量确实比不过曹操,所以不能取胜,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这时贾诩却说:“现在你应该赶快掉过头去追曹操,肯定会打一个大胜仗!”张绣、刘表疑惑不解:“我们乘胜追击反而吃了大亏,现在我们打了败仗,您却说应该果断追击,这是为什么呢?”贾诩胸有成竹地说:“情况已发生变化,与以前不同了,你们只管追去,越快越好,如果不胜,我拿脑袋担保!”
刘表不相信贾诩的话,坚决不愿再出兵。张绣虽有疑虑,还是相信了他的话,重新整顿了败兵残将,再回去追赶曹军。这一次,两军接触,厮杀一阵,果然曹军越战越弱,抵挡不住,一路丢下许多车马粮草,慌忙逃走了。张绣大获全胜,缴获了一大批战利品,满载而归。
张绣急切地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去追曹操的退军,你说追不得;第二次你却劝我用败兵去追击取胜的曹兵,反而能取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贾诩解释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啊!曹操是个非常懂得用兵的人,他一定不会不作防备就随便退却的。你虽然很善于用兵,但还是不如曹操力量强大。曹操退却时,必定会作好防止追击的准备,我估计他会亲自率精兵断后。你去追他,当然要吃亏了。但是曹操打了胜仗却还是急着撤退,这就很不正常了。我猜想很可能是有人进攻许都,或是朝廷内部出了问题。你第一次追击,他已将你打败,他就放心了,他自己一定亲率主力军队先走了。即使留下断后的部队,也不会是什么有战斗力的部队了,不是你的对手。你第二次是出其不意地追击他们,你想,这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张绣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称赞:“高明!高明!”从此以后,贾诩便获得张绣的信任了。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谋略,然则,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胆识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而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快,谁就会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抱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但是,谁都会“变化”,在你变化的同时对方也在变化着,因此,要取胜,就必须要掌握别人的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许从此入手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动也”之类的话。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创新,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曰:“反者,道逆也。”意思是一种反常规的做法往往是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体现,这也就说明了“成大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墨守成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