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假途灭虢——名正言顺,循序渐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操之过急是做事的大忌,这样只会是越来越糟、越来越复杂,最好的办法是循序渐进、慢慢渗透,其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1.师出有名,水到渠成

    做一件事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占据主动,赢得人心。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到了人心,就能够利用“软件”创造出更多的“硬件”。如果在对方处于危机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得到人心后,自然会顺理成章地控制住对方。

    诸葛亮在隆中三分天下时,就为刘备谋划好了,占据西川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但西川一直为刘璋所有。刘璋,字季玉,是刘焉之子,汉鲁恭王之后。兴平元年刘焉做益州牧时,病死任所。刘璋在臣僚的辅佐下,自领益州牧。

    当时,张鲁为汉中太守。刘璋曾经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所以双方结仇。刘璋封庞羲为巴西太守,抵御张鲁。张鲁要攻取西川,庞羲急忙报知刘璋。刘璋软弱无能,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十分害怕,不知如何应对,忙召集众官员商议。这时,益州别驾张松挺身而出,说:“我听说曹操擒吕布、灭袁术、破袁绍扫荡中原,新近又击败了马超,可称天下无敌。请主公准备厚礼,我亲自去许都说服曹操进攻汉中,那时,张鲁只顾抗拒曹操,便顾不上侵犯蜀中了。”刘璋十分高兴,准备金银锦绮,做为礼物,派张松为使者,去成都游说曹操。其实,张松并非去游说曹操,他见刘璋无能,而是打算另寻明主。所以,张松暗地里画了西川地理图藏好,带着几个随从直奔许都。

    张松到了许都,安置妥当后,每天都到相府求见曹操,结果连去三日都没见到曹操。原来,曹操自从大破马超后,很是得意,每日饮宴,很少出门,国家大事几乎全在相府处理。张松等候了三天,托人贿赂了曹操左右近侍,才向曹操通报姓名被引进相府。张松见过曹操,礼毕后,曹操问道:“你家主人刘璋为什么连年不进贡?”张松回答说:“因为路途遥远艰险,贼寇打掠,故此不能顺利进贡。”曹操大怒说:“我已扫清中原,哪来的盗贼?”张松说:“南有孙权,北有张鲁,东有刘备,他们率兵割据一方,这岂能说是太平?”曹操见张松额头突出,头顶尖尖,仰鼻露齿,身高不过五尺,形象猥琐,便有几分不喜。又见他言语鲁莽冲撞,便拂袖而起转入内堂。左右对张松说:“你身为使者,却不懂礼数,一味冲撞丞相,幸亏丞相看你是远来客人,没降罪于你。你赶快回去吧!”张松笑着说:“蜀中没谄媚阿谀之人。”

    张松正想辞回,却被相府主簿杨修婉留。杨修入见,对曹操说张松是能人。曹操对杨修说:“来日在教场点军,以示军容之盛,请张松前来参观。”第二天曹操亲点虎卫军五万,只见盔明甲亮,金鼓震天,旌旗飞扬,人马腾空。曹操问张松:“蜀中有无如此雄壮虎士?”张松说:“未有,但蜀中以仁义治人。”曹操很不高兴,又问:“我视天下诸侯如草芥。大军所向,无往不胜,你知道吗?”张松说:“丞相攻必取战必胜,我听说过。如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又如潼关割须弃袍,渭水夺船避箭,这全是无敌于天下啊!”曹操闻听勃然大怒,喝令左右推出去斩了。多亏杨修说情,曹操才令乱棒打出。

    张松并不久呆,连夜出城,心想:我本想把西川州郡献给曹操,谁知曹操如此傲慢!我来时已夸下海口,如果空回必遭人耻笑。听说刘备仁义,不如绕道荆州,看刘备如何。张松来到郢州界口,赵云早就率五百骑兵在那里等候。赵云说:“因先生长途跋涉,我奉主公刘玄德之命特献些酒食。”说罢,令军士跪献酒食。张松与赵云同饮数杯,上马同行。来到馆驿,又见关羽带领百余人侍立门外,击鼓相迎。关羽说:“奉兄长之命,洒扫馆驿,恭候先生歇息。”进入馆驿,关羽、赵云殷勤劝酒,直至深夜方才罢宴休息。

    第二天,刘备盛情款待张松,一连三日如此,不提西川之事。张松告辞返回,刘备在十里长亭设宴相送。张松见刘备如此宽厚待人,至今没有落脚之地,便主动提出:“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之意;北有曹操,总有鲸吞之心,所以并非皇叔安身之所。益州天然险峻,沃野千里,国富民殷。又有众多智能之士,都久慕皇叔品行,如果率荆州之兵,进取西川,那么大事可成,汉室可兴啊!”刘备说:“刘璋也是汉室宗亲,不忍心夺他的属地啊!”张松说:“刘璋暗弱无能,现在张鲁在北虎视益州,益州官员人心离散,思得明主。我本来想把西川送给曹操,没想到曹操傲贤慢士,所以特地来见皇叔。如果皇叔先取西川,然后北取汉中,伺机收取中原,必将名垂青史。皇叔如有取西川之意,我愿做内应,不知皇叔意下如何?”刘备说:“我听说蜀道崎岖难行,又如何取得下西川呢?”张松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递给刘备。刘备展开观瞧,方知是西川地图,上面详细地写着地理概况、远近行程、道路宽窄,山川要塞,库府钱粮等都标注得明明白白。张松说:“皇叔可立刻行动,我心腹好友法正、孟达二人必能相助。”说完辞别刘备返回西川。

    张松回益州复命刘璋说:“荆州刘备,与主公同宗,宽厚仁慈,颇有长者之风。赤壁之战曾大破曹操,何况张鲁之流?主公不如派使者与刘备结好,做为外援,这样何惧张鲁呢?”刘璋忙问:“谁能担此重任?”张松说:“除了法正、孟达外,别人办不了这件事。”刘璋立即令法正为使臣,先与刘备通好,又派孟达率领精兵五千,前去迎接刘备入川。

    法正奉命来到荆州见刘备,刘备大喜。于是请诸葛亮、庞统共同商议进西川之事。诸葛亮说:“荆州重地,一定要重兵把守。”刘备说:“我与庞统、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与云长、翼德、子龙同守荆州如何?”诸葛亮欣然应允。于是,刘备带兵向西川进发。才进西川地界没多久,孟达率兵迎接。刘备派人到益州报告刘璋自己已进西川。刘璋命沿途州郡供给钱粮,然后准备亲自出涪城迎接刘备。主簿黄权叩头流血忠谏道:“主公此去,必被刘备所害,万万不可亲往。”刘璋执意不听。第二天,刘璋率人出榆桥门,有人报告:“从事王累自用绳索倒悬在城门之上,一手拿着谏章,一手持剑,并称如纳谏不从,便割断绳索撞死在城下。”刘璋看完谏章,大怒说:“我与刘备相会,如近芝兰,为什么屡次阻止我呢?”结果,王累自断绳索,大叫一声撞地而死。

    刘备与刘璋相遇与涪城,涪城离成都三百六十里,两军都屯兵于涪江之上。刘备进城去见刘璋,相互见面各叙兄弟之情,挥泪不止。刘备宴罢回营,庞统、法正劝刘备在席间杀掉刘璋,如此西川便唾手可得。刘备却说:“我刚到蜀中,恩德、信义未立,绝不能作这种事。”

    刘备入川不久,忽报张鲁侵犯葭萌关,刘璋便令刘备前去拒敌。刘备到了葭萌关,广施恩惠,收买人心,结果,刘备赢得民心。一天,忽闻曹操想进兵东吴。庞统让刘备以援东吴为借口,向刘璋借精兵三四万,军粮十万斛相助。刘璋的臣僚极力反对此事,并称现已是引狼入室了,再借钱粮无异于与虎添翼。刘璋拨老弱四千人马,米一万斛,发书遣使送给刘备。刘备见状大怒,撕毁书信,大骂使者。亲自带兵回涪城,用计杀了守将杨怀、高沛。刘璋闻讯大惊,忙派冷苞、张任、邓贤等点五万大军,前往雒县抵挡刘备。诸葛亮和张飞得到消息,分兵两路杀奔西川。

    刘备用计占了雒城。雒城已陷,刘备又用诸葛亮之计得了绵竹、葭萌关,然后兵发成都,刘璋大惊,吓得面如土色,对众臣说:“全是我的过错,后悔没用了。不如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第二天,刘璋向刘备投降。从此,刘备有荆州、益州这两个富庶之地,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有句话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说明刘备的“赖”字功夫了得,其实西川也是刘备“赖”来的,这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不动干戈、不费刀兵,循序渐进,一举占领了西川。

    2.登高而招,借势而发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天下人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有了让人们认可的“名义”,便能够顺利地展开各种行动,从而有效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动作”就是大手笔,有了大动作,往往能主宰局势,确保你的地位不受威胁。

    如果说曹操对每一个有用之才只是采取以单对单的借力方法的话,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则可谓是空前绝后的惊世之举。利用天子的声威,收服天下人心,是曹操施展借力本领的巅峰之作。

    曹操刚崛起时,天下各主要势力各有优势,如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固守,刘备则凭借“光复汉室”的招牌而感召天下。在这种群雄并起的形势下,欲想谋求霸业,必须营造一种自己的优势来号令天下,曹操经过比较权衡,决定以“奉戴天子”——即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自己的政治优势。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做“要想打鬼,借助钟馗”。打鬼借助钟馗,确实是一个十分高明的做法或谋略。因为一方面鬼是怕钟馗的;另一方面,谁有了钟馗,谁就掌握了号令和汇聚所有打鬼力量的优势与主动权。

    “打鬼借助钟馗”这种做法的原理不过是做事情尤其是做大事情要借助一种招牌,或者说打着一种旗号(借一面义旗),而这种招牌和旗号的名声必须是响亮的,表面的威信必须是公认的。这样才能感召众生,竭智效力。

    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者都颇得“借一种旗号”号令天下的真传与实惠。众人皆知的春秋首霸霸主齐桓公就是通过“尊王攘夷”的做法而获得其政治上、军事上的主动权。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又是运用这一谋略的经典范例。

    但是“打鬼借钟馗”失败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的,远的不说,曹操之前的董卓就是一例。

    在曹操之前,先是董卓控制着汉献帝这面“义旗”。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将献帝西迁长安,安置在未央宫中。董卓自己则在长安城东修筑了一座堡垒居住,取名郿坞。郿坞城墙高厚各达七丈,高度与长安城墙相等,称为“万岁坞”。董卓将从洛阳等地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藏在坞中,单粮食就可供三十年食用。董卓不无得意地说:“如果大事成功了,我可以雄踞天下;如果不成,我守着这些东西也可以过一辈子了。”周初时,周文王立吕尚为太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意思是太师吕尚是可尊崇的父辈。董卓以吕尚自居,自为太师,号曰“尚父”。他擅自乘坐只有皇太子才能乘坐的青盖车,对亲戚大加封赏,以弟董曼为左将军,封鄂侯,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执掌兵权。其子孙即使还是幼童,也都一概授官,男的封侯,女的做邑君。宗族内外,并列朝廷,声势煊赫。

    但可惜他是一个专横跋扈、滥施淫威的暴徒,没有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很快便落得个“暴尸于市”“焚尸于路”的下场。

    董卓的前车之鉴如何汲取,曹操阵营内部谋士们的不同意见如何采纳,是对曹操能力和胆识的严峻考验。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决策,曹操的重要将领们是有分歧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贺年节的会议中向重要的幕僚和将领提出了这个问题。

    富于谋略的大胡子将领程昱首先表示意见:“依情报显示,皇上现在离开关中,进驻于安邑,如果能趁机奉迎皇上,必能取得竞争优势。”

    荀也表示:“豫州离司隶区最近,目前有一半以上已在我们的控制中,如果要迎接皇帝,应以洛阳及许都最为合适,因此要准备这件工作,必须清除豫州境内其他的力量。”

    首席猛将曹仁则有不同意见:“虽然张邈的势力已清除,但吕布、陈宫等雄踞徐州,和袁术勾结,随时可能再度威胁兖州。因此属下认为应先稳定东方,彻底摧毁袁术及吕布力量,再行经营豫州。”

    夏侯惇的意见也差不多:“就军事形势观察,豫州连接司隶区和荆州,目前拥有部分倾向袁术和刘表的小军团部署,正好可做为缓冲。清除豫州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北方袁绍、东方吕布、南方刘表、西北面西凉及司隶区军团的层层包围中,是相当不利的。”

    几乎大部分将领及幕僚都赞同夏侯惇的看法。

    曹仁更进一步表示:“奉迎天子并不一定有利,董卓便成了众矢之的,以我们现有实力,‘挟天子’不见得便能‘令诸侯’。万一掌握不好,未受其利反将先受其害。”

    满宠也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探询袁绍的动向,对奉迎天子来讲,袁绍最有实力。如果这个时候因此事和袁绍闹翻,很可能会遭到倾覆危机,应审慎对待。”

    曹操回答道:“由冀州府传来消息,袁绍阵营里为了奉迎天子之事,意见分歧,审配等人坚持反对意见,袁将军本身似乎兴趣不大,况且和公孙瓒间的战争仍在持续中,依目前情报判断,或许不致于有所行动。”

    荀彧大声表示:“奉迎天子绝非纯为功利,从前高祖(刘邦)向东讨伐项羽,便以为义帝复仇做为出师之名,因此得到天下诸侯响应。董卓之乱起,天子流亡关中,将军便首倡义军勤王,只因山东秩序混乱,才使我们无力兼顾关中。虽然战事连连,我相信将军仍然心向王室,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吧!今皇上脱离西军掌握,正是大好机会啊!拥护皇帝顺从民望,此乃大顺;秉持天下公道以收服豪杰,此乃大略;坚守大义招致人才,此乃大德。即使会遭到其他势力围剿,也难不倒我们的。要不及时决定大计,等到别人也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啊!”

    在众人争执不休中,曹操突然想起当年反董联盟时自己和袁绍间的对话。

    袁绍曾问曹操:“如果这次举兵失败,您看我们应以何处为据点最为适当?”

    曹操反问:“以阁下的意见呢?”

    袁绍回答道:“我认为我们应以黄河以北的冀州山区为据点,争得北方异族的协助,以向南争取霸权。”

    曹操当时并不同意袁绍的看法,他认为地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心。的确如荀彧所言,汉献帝虽早已名实不符,但在一片混乱的政局中,他仍是天下人心之所系呢!

    曹操当机立断,决心奉迎汉献帝。

    此后,曹操又经过一番艰苦曲折的奋争,终于于建安六年(公元196年)八月将当时处于困窘中的汉献帝迎至许都。

    将窘困流徙中的献帝迁到许都,由自己来充当献帝的保护人,是曹操政治生涯中的得意之作。曹操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获取了高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而且把献帝变成了自己进行战争的工具,从此无论是征伐异己还是任命人事,都可利用献帝名义,名正言顺,置对手于被动地位,而给自己创造了极大的政治优势。

    另一方面,这样做在客观上对国家、对人民也有好处。当时群雄割据,谁都想吞灭对方,独霸天下。曹操迎帝许都,将献帝置于自己有力的保护之下,虽然使献帝变成了一个傀儡,但却也使献帝在局势极为混乱的时期免除了被废黜、被杀害的危险,保留了这样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使得不少割据者的野心、行为受到遏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集权,对控制割据、分裂局面的恶性发展,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发挥了一定作用。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混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乘乱起兵者,只有军事家的头脑,而很少有政治家眼光。而只有曹操独具慧眼,清楚地认识到政治决策的正确与否,民心的向背,是决定胜负的首要因素。因此他毅然接受了僚属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把献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

    这就是曹操的手段,他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随便征伐,以达到自己统一天下的目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名正言顺。因此,在有所行动的时候,要善于找到自己的“义旗”,才会使自己占据主动地位,更有把握达到预期目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