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美人计——贪美色惹火烧身,绝私欲能成正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人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的确如此,古往今来,因色误事、因色亡国、因色殒命的人很多。所以,不动私欲邪念、洁身自好、完善自我是赢得人心的一种绝佳办法,这正是“美人计”的另一层含义。

    1.贪恋美色,董卓命丧黄泉

    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以来,在战场上不能获胜,凭借几个娇滴滴的美人而覆灭一个王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见,贪图美色是惹祸的根苗,远离美色才不至于引火烧身。

    美人计的始作俑者在春秋战国时就有,在那场人人皆知、旷日持久的吴越争雄中,就与一个美丽的女人纠缠在一起。使得这场战争少了一些血腥,平添了许多凄艳迷离的色彩。这个女人就是人们共同塑造的光照千古的美女———西施。

    西施本来是个浣纱女,被勾践送到吴国,用来迷惑吴王夫差。当时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夫文种向越王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西施便在这种情况下被送到吴国。

    在三国演义中也出了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貂婵,貂婵之美与西施齐名。她虽然只是豪门中的一个歌妓,但是她的命运却和朝中大臣的争斗联系在一起,平静的生活顿起波澜,这时她的美貌成了一方制胜另一方的法宝,他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像棋盘上的一个棋子,任人摆弄。

    公元189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后,董卓率兵进入了洛阳,废掉汉灵帝,立献帝,独揽朝中大权。汉献帝还要称他“尚父”,其权势之大,不言而喻。朝中文武官员谁要是说话不小心,触犯了他,就要性命不保。朝臣们由于自己的生命朝不保夕,无不对董卓恨之入骨。

    董卓看出丁原是他专权的障碍,遂起杀机,收买了丁原的部将吕布,将丁原杀死。从此董卓权倾朝野,为所欲为,竟然犯下指挥士兵屠杀无辜百姓的暴行。董卓的残暴专横犯了众怒,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分裂。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的骄横跋扈,滥施杀戮,而且还有篡位之野心,日夜忧心如焚。时刻想除掉他,但苦于一时没有良策,一直心情不畅。一天晚上独自在后花园中散步,忽闻花丛后有轻微的叹息声,王允顿觉奇怪,轻步上前一看,原来是养女貂婵在叹息流泪。

    貂蝉从小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纪刚满十六岁,色艺俱佳,王允以亲女看待。貂婢看王允来到近前,匆忙起身拜见。王允爱怜地问道:“是什么事使你这样伤心,夜深人静在这里叹息?”貂婵回答说:“这些年来您一直待我如亲生女儿,我今生今世也报答不完大人的养育之恩,总想着能有机会为您效力。近来看到您心事重重,好像有什么大事发生,但又不敢动问,所以只好在夜晚向上天祈祷,为大人分忧。”

    一番话听得王允十分惊讶,万没想到平日只会跳舞弹琴的貂婢,竟然暗自替自己分优。看立在他跟前貌若天仙的貂婵,忽地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于是问道:“你心里真是这样想的吗?”貂婵见王允略有犹豫的意思,有些发急地说:“只要能为您分忧解难,我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王允扶起貂婵,心中颇有感触:“想不到汉朝的复兴还要靠她呢!”

    王允带着貂婵来到内室,掩好门窗,然后说:“董卓专权乱政,权倾朝野,恐怕汉室江山,要为他所得。为了先主的重托,保住汉室江山,惟一的办法就是尽快除掉董卓,这件事只有靠你了。”

    貂婵听了不由一愣,说:“大人何出此言?”

    王允试探地问:“有个重任想授与你,不知你肯不肯去完成?”

    貂婵不假思索答道:“想妾蒙大人提携,以亲女相待,此恩虽粉身碎骨亦难报于万一,若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好,不愧为奇女子!”王允说。王允扶貂婵上坐,叩头便拜。貂婵大惊,急伏地恳问:“大人怎样这般!”王允泪流满面说:“今百姓有倒悬之苦,君臣有垒卵之虞,非你则无法拯救。想你亦清楚,贼臣董卓,把持朝政,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董贼有一义子吕布,骁勇非常,我看此二人皆是好色之徒,今欲使用美人计,以你为饵,好从中行事,务要使他们翻脸,叫吕布杀了董卓,这样便可以挽救江山,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婵答:“妾既许大人万死不辞了,永不后悔,若不达成任务,即大义不报,愿死于万刀之下!”

    王允大喜,再深深向貂婵一拜。

    于是王允授意貂婵对付董卓之计。

    时过不久,董卓义子大将吕布在府中宴请宾客,王允借机派人参加,并送去许多珍贵之物。吕布不知为何居司徒高位的王允,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骑都尉送厚礼,于是决定亲去王府,一是探明究竟,二是作为回拜。此后,王允常常请吕布到家中饮酒聊天,日子久了,吕布觉得王允待他好,感情就渐渐接近了。有一天,吕布又在王府饮宴,酒至半酣,王允命叫“女儿”出来敬酒。

    王允命貂婵前来献酒。经过刻意修饰过的貂弹,容貌艳丽,楚楚动人,在侍女的搀挟下,由内室款款走出。吕布一见貂婵不由得两眼发直。心中暗白说:“真想不到天下竟有如此美女!”吕布看得愣住,直到王允和他说话,才发现自己失态,忙掩饰地问道:“小姐是贵府什么人?”王允漫不经意地回答说:“是小女貂婵。”随后让貂婢为吕布敬酒。貂婢为吕布斟满了一杯酒,装出一副羞涩的样子,双手献给吕布。吕布连忙接过酒杯,偷看貂婵,正巧貂婢也在看他,二人的目光碰到一起。王允见状心中暗喜,对貂婢说:“你陪将军多喝几杯,让将军尽兴,今后我们还仰仗将军呢!”然后让貂婵坐在身边。

    一会,王允瞪着醉眼,又指着貂婵对吕布说:“将军,你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也是最好的朋友,今有一言,冒昧说出,我想将小女送与将军,来个亲上加亲,不如将军肯赏脸否?”

    吕布喜出望外,即刻离座作揖多谢,“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劳”。随即跪下叩头。“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王允答礼,亲自挟起吕布拜道:“待我选个吉日良辰,便送小女到府上。”吕布欢喜无限,偷眼看看未婚妻,貂婵亦秋波送情,把吕布撩拨得如醉如痴。

    席散了,王允对吕布说,本欲留将军止宿,又怕董太师见疑,亦不敢强留了,吕布才拜谢回去。

    吕布如此好色,他中计也是理所当然的。不知忍女色,害身害己不说,更容易被别人利用。

    第二天,散朝后王允、董卓走在一起,王允邀请董卓去府上喝酒做客,董卓很痛快地答应了。隔了一天,董卓在侍卫的簇拥下,来到了王允的府邸,王允以隆重的礼节欢迎董卓,然后摆上酒席,分宾主藩座,边饮酒边交谈,气氛十分融洽。王允不断奉承董卓功德无量,功高盖世,听得董卓心花怒放,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对他的吹捧。

    董卓与王允越谈越投机,酒兴也越来越浓。王允举手向侍从示意,音乐声徐徐响起,伴随着乐曲走出一队歌女,个个长得国色天秀,婀娜多姿。忽然珠帘一启,众女簇拥出土位绝色美人来,向董卓深深一拜,嫣然一笑悄悄送来一个媚眼,逗得董卓如中风一样浑身不能动弹,急问:“此女是何人?”王允答:“歌妓貂婵。”说罢便叫貂婵展玉喉,歌唱一曲,董卓听后连声称妙。

    貂婵唱罢歌儿向董卓敬酒时,董卓细声问:“你今年几岁了?”貂婵答:“贱妾年正十六岁。”卓抚须大笑,“如此美艳,真神仙中人也。”王允乘机说:“允欲将此女献与太师,未知肯纳否?”董卓恨不得如此,即答:“如此见惠,何以报答?”王允道:“说什么报答。太师肯接纳此女,就是给老夫的脸子了!”王允立即命人备车,先将貂婵送到太师府去,董卓哪里还坐得住?吃得下?连忙起身告辞,王允又亲送董卓直到相府才返回。

    王允乘马走到半路,正碰着吕布迎面而来,怒冲冲的一把揪住王允,厉声问:“司徒既以貂婵许配于我,今天又为何送与太师,是否拿我开玩笑?”王允急止住他说:“这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到寒舍去。”

    吕布跟王允到家,进入后堂。王允问:“将军何故怪责老夫?”吕布说:“有人报告说你把貂婵送入了相府,究竟是何缘故?”王允答:“将军,你错怪老夫了,今日太师到来,他对我说,听说我把貂婵许给你,要我趁良辰吉日把小女送去与你成亲。太师之命老夫怎敢违之。”

    吕布见王允说的合情合理,无可指责,就向王允赔罪,然后离去。

    吕布回府后,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第二天一早就借故来到太师府打探消息。侍卫告诉吕布,太师新得美人,还未起床呢,吕布大怒,潜入后房窥探。见貂婵正起身在窗下梳头,她见了吕布正在张望,便故意把眉头一锁,装出忧愁样子,且掏出手帕抹眼泪。一会,吕布出去了,顷刻又入,那时董卓已坐在中堂吃早餐了,见了吕布就问:“外面没发生什么事?”吕布随便答道:“没有”,即侍立董卓旁边,偷眼向帘内张望,见貂婵在帘内若隐若现的,露出半脸,向吕布媚目送情,弄得他魂不守舍。董卓见此情景,心中疑惑,挥手叫吕布出去。

    董卓自从宠爱貂婵之后,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董卓遇得小病,貂婵衣不解带的服侍左右,董卓更加欢喜。

    有一天,吕布人内向董卓问安,董卓正在午睡,貂婵在床后探出头来望吕布,以心指心,又指指董卓,不停地抹眼泪,吕布见状,正满怀悲恨难言,适董卓睁开双眼,见床前站着吕布,目不转眼的望着床后的貂婵,即叱骂曰:“畜生!你想调戏我爱姬!”唤左右将吕布赶出,今后不准入后堂,吕布怒恨而归。

    后董卓后悔,急赏赐吕布金帛并好言安慰。自此以后,吕布虽然身在董卓左右,但心实贴在貂婵身上了。

    一天,当董卓上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董卓在与汉献帝谈话的时候,吕布乘机出门,上马回相府,寻着貂婵,貂婵说此地谈话不便,叫他先到后园的凤仪亭去等待。

    吕布等了一会,方见貂婵翩翩而来,一见面,貂婵即泣告吕布:“我虽非王司徒亲女,但自许配将军,觉已偿平生之愿,谁知太师存心不良,将我奸污了,我恨不早死,只因未与将军一面,故含垢忍辱,今幸见了将军,死亦无憾了,我身己被污,不得再事奉英雄,愿死在君前,以明我志。”说罢即手攀曲栏,向荷池便跳。吕布慌忙将她抱住,亦泣曰:“我知你心很久了,只恨没有机会接近。”貂婵挣扎,扯住吕布的衣袖说:“我今生不能嫁你,只愿来世。”吕布答:“我今生不能以你为妻,非英雄也。”貂蝉又说:“我已度日如年,望你及早把我救出去。”吕布忽然想起,迟疑一会,对貂婵说:“我是偷空出来的,来久了老贼见疑,还是赶快回去好。”貂蝉忙把他的衣袍牵住说:“你如此怕老贼,我永无重见天日的机会了。”吕布答:“慢慢想办法吧!”说完提戟欲去。

    貂婵在自怨自艾说:“我在深闺就闻你之名,以为是当今大英雄,谁知反受人制,胆小如鼠。”说得吕布满脸羞惭,欲行又止,即放下戟,回身把貂婵抱顿用好言相慰。两人于是偎偎倚倚、喁喁细语,难舍难分。

    董卓和献帝在殿上谈话时,回头却不见了吕布,心下怀疑,即辞别献帝,登车回府,见吕布的马系于府前,问门吏,答温侯入后堂去了。

    董卓心知有异,喝退左右,单独迳入后堂去,寻人不见,唤貂婵亦不见,急问侍妾,答曰貂婵在后园看花。

    董卓步入后园,不看犹可,原来见吕布和貂婵两人肩搭肩的并排坐,浅谈低斟,戟却放在一旁。登时无名火起,大喝一声,吕布一惊,回身便走,董卓抢到戟,挺着追赶,吕布走得快,董卓肥胖赶不上,将戟向吕布一掷,吕布把戟拨落在地。董卓抢戟再赶,吕布却已走出后园了。

    董卓一路赶来,忽一人飞奔前来,和董卓一撞,把董卓撞倒,这人原来是谋士李儒。

    李儒扶起董卓回书院坐下,董卓问他来做什么?李儒说:“适至相府,听说太师盛怒入后园,找寻吕布,故急忙赶来,正遇吕布奔出,说太师要杀他,故我赶来劝解,不意误撞思相,死罪死罪。”

    董卓气呼呼说:“此小子居然敢调戏我的爱姬,誓必杀死他!”

    李儒连忙说:“恩相差矣,从前楚庄王的绝缨会上,不追究调戏爱姬的蒋雄,后被秦兵围困时,得蒋雄死力相救,才免于难。今貂婵不外一名歌妓而己,吕布又是太师的心腹猛将,不如乘此机会把貂婵赐给他,他必知恩报德,死心追随太师了,还请太师三思!”

    这番话说得董卓心动,沉思良久,说:“你言亦是,待我考虑一下。”

    李儒辞出,董卓即入后堂,责问貂婵为何与吕布私通?貂婵半泣诉说:“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他竟说我是太师之子,何必相避呢?随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居心不良,怕为所辱,想投河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关头,幸得太师赶至,才救了性命。”董卓才消了气,安慰一番,问貂婵:“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你看怎样?”

    貂婵大惊,哭着说:“妾身已属大人,奈何要下赐家奴?妾宁肯死也不从!”顺手拿了墙上的宝剑要自刎。董卓慌忙夺剑,把她抱住说:“我和你开个玩笑,何必认真!”貂婵即倒在董卓怀里,掩面大哭起来,骂“此必李儒之计,他与吕布相好,故设此计,不顾太师体面和贱妾性命,妾当生啖其肉。”

    董卓徐徐说:“我怎忍舍弃你。”貂婵说:“虽然太师怜爱,但此处不宜久居,怕早晚为吕布所害。”董卓说:“我明天带你回郿坞去,离开这里就不怕被暗算了。”貂婵才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拜见董卓,说:“今日良辰,可将貂婵赐与吕布。”

    董卓答:“吕布是我儿子,怎可以赐给,你传我意,我不追究过去就是了。”

    李儒说:“请太师三思,不可为女人所惑。”

    董卓即变色答:“你肯把老婆送与吕布否!貂婵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于是惶恐出去。

    董卓带貂婵回郿坞之时,百官俱来拜送,貂婵在车中遥见吕布站在人群中,呆眼望着自己,她便作掩面哭泣状,令吕布如痴如醉,叹息痛恨。

    忽然背后一人问:“温侯为何不跟太师去?还在遥望叹息?”

    吕布回头一看,原来是司徒王允,两人相见后,王允就说:“老夫近日身体不适,闭门不出,故久未与将军见面,今太师归郿坞,只得抱病来送行,刚好又得见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嗟短叹呢?”

    吕布答:“还是为了你的女儿貂婵!”

    王允佯惊问道:“这么久时间未把小女与将军完婚?”

    吕布努冲冲答:“老贼自己宠幸久了。”

    王允急了,再问:“真有此事?那太过分了,太过分了!”

    吕布便将前事——告诉王允,王允半晌不语,过一会才说:“想不到太师竞有此乱伦之行,简直禽兽不如,禽兽不如啊!”说完拉着吕布的手“且到寒舍商量商量。”

    两人进人王允的密室里,置酒相待,吕布再复述一遍风仪亭之事。王允作出无可奈何样子,徐徐地说:“这样看来,太师已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真是太丢脸了,人们耻笑的不是笑太师,实笑将军与我老夫。但老夫已年迈了,无足为奇,只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话犹未了,吕布即怒气冲天,拍案大叫起来,王允急忙劝止!“老夫失言,将军请息怒。”

    吕布更加大声,暴跳起来说:“誓杀此老贼,雪吾心头之恨。”

    王允急掩吕布口说:“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

    吕布说:“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久居人下!”

    王允说:“说的也是,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能限制的。”

    吕布忽又沉下气来,自言自语说:“我杀此老贼,诚易如反掌,无奈我是他的儿于,以子杀父,怕被人议论。”

    王允微笑说:“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之情!”

    吕布豁然开怀说:“非司徒提起,几乎自误,吾意已决,不杀此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意志坚决了,乃言及董卓夺权篡国阴谋,晓以建功立业大势,说得吕布频频点头。再歃血盟誓,同心协力为国除奸。

    一天,汉献帝在未央宫会见大臣。董卓上朝时,为了提防暗算,他在朝服里穿上铁甲。在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密密麻麻排成一条夹道。他还叫吕布带着长矛在他身后保卫着。经过这样安排,他认为万无一失了。

    他哪儿知道王允和吕布早已商量好了。吕布约了几个心腹勇士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守着。董卓座车一进宫门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扎在董卓胸前铁甲上,刺不进去。董卓用胳膊一挡,被戟刺伤了手臂。他忍着痛跳下车,叫着说:“吾儿奉先在哪儿?”

    吕布从车后站出来说:“奉皇上诏书,讨伐贼臣董卓!”说完,举起长矛,一下戳穿了董卓的喉头。兵士们拥上去,把董卓的头砍了下来。

    董卓与吕布都是好色之徒,王允正确地利用了董卓荒淫贪欲的弱点,剪除了这个国贼。反过来,如果董卓不好女色、不贪财宝,说不定能在乱世中有所建树。人不能有过多不良的贪欲,贪欲过多堕落越深、衰败越快。

    2.用心良苦,孝庄辅儿称帝

    如果说太后下嫁,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清朝的孝庄皇后就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了。当然这是一种政治婚姻,不能说孝庄水性杨花,也不能说多尔衮好色,因为这一切都关系到两个字——皇权。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死后,立皇太极为继承人,皇太极死后,并没有明确指明新的继承人。因此,在满清的各位功勋大臣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展开了。

    当时,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应是代善、豪格和多尔衮三人。代善是备受先祖努尔啥赤信任和栽培的一员猛将。他受封为四大贝勒之首,领有两红旗,多年来,他追随在皇太极身边征战,论资历和威望,朝中大臣和所有皇族成员,都无法与其相比。客观上,他最具备争夺皇位的资格。

    肃亲王豪格时年35岁,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年来一直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他的能力实力,不仅是诸位皇子中的佼佼者,就是同皇叔皇伯们比起来,也毫不逊色。豪格有多年积累下的战功作为资本,并且本身又是皇室嫡子,随着满族社会迅速封建化,汉族的皇统观念日益为满洲贵族所接受,为豪格参与皇位竞争加重了砝码。

    另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就是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与胞兄英亲王阿济格、胞弟豫亲王多铎本是努尔哈赤生前最钟爱的大妃阿巴亥的亲生儿子。太祖去世时,多尔衮兄弟就具备了争夺王位的条件,只是三人年纪幼小,其母被皇太极和代善联手逼迫自尽。遗孤无人荫庇,不得不忍辱含垢地生活着,默默等待了17年。如今,多尔衮在兄弟三人中脱颖而出,文韬武略不在太宗之下,皇太极生前对他的评价和重视,均超过了皇长子豪格。

    最危险的时候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处事能力,这时的庄妃表现出了圆滑机智的处事手腕。

    庄妃深知官廷斗争的残酷,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找一条生存之道,她开始考虑用智慧、权力搭建一座桥梁,把所有的力量团结起来,使大清国的战车一如从前地继续向前冲锋。同时,她也想到这一是一次改变自己和儿子命运的好机遇。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想斗争,庄妃有了清楚的打算。他深知,在诸派政治势力中,最难对付的就是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一派,于是,她决定亲自会见多尔衮,与他谈判。这次谈判的紧张、艰难可想而知,多尔衮觊觎皇位已有十几年之久,此前他一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就是在等待有朝一日可以重新实现旧梦。面对眼前失之不复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弃呢?但是庄妃知道多尔衮对自己一直情有独钟,于是,她打定主意要利用一下自己“美色”。

    打定主意之后,她整装去见多尔衮,年仅33岁的庄妃,正是成熟妩媚、美丽诱人的年纪,多尔衮看见自己曾经心爱的姑娘风采不减当年,爱慕之心更是有增无减。庄妃洞察了多尔衮的心思,于是直接切入主题:“大清自建国以来,先帝一直以克复中原、统一全国为己任。如今清国羽翼渐丰,霸业有成,正是需要上下一心、合力对付明朝的关键时刻,您是资深老臣,原本就受到先帝的器重,扩大祖业的重任现在正落在您的肩上。如果您为其它的事情分散了精力,恐怕有负先帝的重托呀!并且这样一来,满族内部刀兵相见,明朝皇帝从中渔利,我们的损失就更大了。您纵有千万条争夺皇位的道理,代善和豪格两人也未必肯拱手相让,到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现在,他们两个先后都表示要退出竞争,恭迎福临做皇帝,您何不顺应时势呢?我已决定,如果我儿立为皇帝,我决不参与朝政,相反却拥立您为摄政王,让您主持国家军政要务,这样您就既有尊让之名,又有显赫权势之实,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多尔衮并非糊涂之人,听了庄妃的分析及利诱,心想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肯定和庄妃闹僵,这是他不愿见到的后果,再加上他知道自己摄政临国的可行性,远大于登基继位的可能性。沉默良久,多尔衮接纳了庄妃的意见。

    就这样,在应妃将皇九子福临由一个不惹眼的普通皇子,一下子成为代善、豪格和多尔衮心中认可的皇位继承人。最终,这场皇位之争,以福临称帝宣告结束。福临即位后,次年改为顺治元年,当时三十一岁的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皇太后”。

    孝庄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多尔衮权倾朝野,羽翼丰满,废帝自立,易如反掌。一旦生变,不但自己母子性命难保,连大清江山也可能断送在八旗内乱之中。为了福临的长治久安,孝庄太后总是千方百计地笼络这位位高权重的皇叔。

    最终不得以,孝庄皇太后忍辱负重想到了一个下嫁的办法,也就是,孝庄皇太后嫁给多尔衮为妻,这样就能够使多尔衮死心踏地不再觊觎皇位,尽心竭力为大清社稷出力。

    这种做法在中国奴隶社会时的少数民族有过,即父死子承,兄死弟承。但历史毕竟过了好多年了,这时候已是大清朝了,而且随着大清朝的入关满族已逐步汉化了,已经基本上没有这种婚配方式了。何况庄妃此时的身份是皇太后,但为了儿子的江山社稷,孝庄皇太后硬是嫁给了多尔衮。

    孝庄的心思总算没有白费,下嫁后的几年,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造化弄人,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天花病去世了。一个女人,年纪轻轻的就死了丈夫,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王位,不惜毁誉,忍辱负重,把儿子带大,正值英年的儿子去世,对一个女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孝庄皇太后13岁初嫁,历经丧夫、丧子之痛,大时局的风云变幻,使她的个性变得越发坚韧了,她很快从丧子悲痛中猛醒过来,另立新君,扶正大清巨轮是第一要事,她通过仔细考察,认为三皇孙玄烨颇具帝王资质,于是立8岁的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

    饱经人世沧桑的孝庄皇太后这次没有选错人,选出了一个开创康乾盛世的万世英主。康熙皇帝8岁登基,69岁谢世,在位共61年,是我因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政绩突出,是清朝杰出的帝王,更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由他而始的“康乾盛世”,全面推动了清王朝的繁荣富强,也提高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孝庄太后对康熙皇帝的照料与教育,比对顺治帝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回忆起祖母的教诲,康熙皇帝饱含深情地说:“朕自幼父皇早逝,缺少至亲恩爱,在祖母膝下教养哺育三十余年,每每受到她的谆谆教导,才有幸取得今天一点成就。如果没有祖母对的精心培养,朕决不会有今天的一切。祖母的恩情,朕一生一世都难以报答!”话中的感激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诚如康熙皇帝所言,在他亲政的前20年中,时刻都可以看到孝庄太皇太后的影响。可以说,离开孝庄皇太后的辅佐,就不会有康熙皇帝的成功,更不会有大清朝的全面振兴。

    坚韧的个性,忍辱负重的精神,把孝庄文皇后和大清帝国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一朝皇妃,两朝太后,勾画了孝庄皇太后不平凡的一生,她呕心沥血支撑着大清江山50余年,带领着儿孙把满清王朝推向了那个时代的顶峰。总之,不管孝庄皇后下嫁有无此事都抹煞不了他对满清发展的贡献,以及作为杰出女性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孝庄的做法甚至改变了大清的历史,在她的手中,清王朝开始步入那个时代的顶峰。这不得不说明她有着超群的智慧,懂得巧妙的运用自身优势,尽施“美人计”之功效,让后人不得不钦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