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确立的养生学说,为人们保养身心健康,祛病延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具体的养生方法有:
(一)调摄精神,修德养性
《黄帝内经》认为,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精神情志的调养。人的精神活动与脏腑气血等功能密切相关,精神情志活动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又可反作用于内脏气血,影响其功能。所以,良好的精神情志状态有利于脏腑气血保持正常。
若遇到突然、强烈、反复、持续的不良精神因素刺激,人就会因身体气机失调、气血紊乱、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情志的不同影响又能使疾病缓解或者恶化。因此,调节精神情志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怎样调节精神情志呢?首先就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恬淡虚无”就是说人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保持乐观的情绪。思想上清净淡泊,无贪欲妄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样就能使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旺盛,不生病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世界观等有密切关系。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和名人贤哲均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颛顼的玄孙。传说他经历了尧、舜、夏、商诸朝,到殷商末纣王时,已767岁,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
据说彭祖生性恬淡,不关心世俗名利,不追求虚名荣耀,只是专心致志地讲求养生长寿之道。他潜心研究师傅撰写的《九都》等养生的经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彭祖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使得颜面长葆青春。他经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气练功。从早晨坐到中午,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周身舒适后才起来行动。他脸无怒容,笑口常开,生病或疲劳时,他就运用气功祛病,消除疲劳。他使内气潜转,从头面,直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毛发,那气流像轻云一样在体内流转,既驱除疲劳又治愈疾病。
在《黄帝内经》的养生法则中,特别提出了情志的调和与修养是养生的关键。在精神的调摄上主张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淫欲不惑其心,情怀舒畅等怡情养性方法。七情是五脏之气产生的,七情违和极易伤气而导致气机之病理变化,“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之中,尤忌暴怒和忧郁,大怒会使人气血逆行于上,使人昏厥;忧郁使人五脏六腑都受到伤害。历代实践证明,人的情志变化和精神状态常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或好转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见的暴怒狂喜引起心脑疾患突然加剧甚至猝死,如中风、心肌梗塞等。又如某些肿瘤患者,因极度恐惧忧愁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等皆属常见。
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三气周瑜”一节,讲述了诸葛亮利用计谋将对手周瑜置于死地的故事。周瑜三次被“气”后均大叫一声,由此可看出周瑜性格暴躁、情绪容易激动。诸葛亮正是利用了周瑜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特点,一次又一次给他强烈刺激,最终促使周瑜心脏病发作而死亡,这说明过度的情绪波动会损害健康。
事实上,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外部反应,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向上的情绪,如兴奋、愉快、希望、勇敢、恬静、好感、和悦等;另一类是消极低落的情绪,如痛苦、惊慌、愤怒、忧郁、沮丧、不满、失望等。积极情绪能使人产生愉快轻松的感觉,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对健康有益;而消极情绪则会使人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对健康有害。因此,经常保持心情豁达、开朗,实为养生要诀。
(二)调节饮食,合理膳食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人自呱呱坠地起,饮食就成为供给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源泉。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收补充营养物质。人没有饮食,没有营养,便没有生命的延续。从古至今,中国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黄帝内经》认为,享用合理的膳食,将谷肉果菜搭配得当,营养丰富而全面,就可维持和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而饮食失当,过饥、过饱、偏嗜、过恣腻、没有规律、不讲卫生、误食毒物等,最易影响健康,折损寿命。所以,《黄帝内经》着重提出调节饮食,谨和五味,合理配膳,饮食定时,饥饱适中,膳食卫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途径。
人体五脏六腑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均有赖于后天脾胃运化输布之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黄帝内经》将饮食按五行学说分成酸、苦、甘、辛、咸五类并分属五脏。饮食五味入胃后,各归其所喜之脏腑,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而“阴之所生,本在五味,是故和五味”。故《黄帝内经》根据饮食五味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了正确的营养观,应是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着重提出了饮食养生之道——饮食有节,就是要有节制地去吃一些东西,不可过食、饱食。
饱食是导致中老年疾病的主要原因。首先,饱食可引起体内中性脂肪过多蓄积。众所周知,妨碍人们长寿的最大因素就是血管的老化,即动脉硬化。长期以来,为预防动脉硬化,营养学家一致认为应防止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尽量少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如肉、蛋等。
然而,是否吃含胆固醇少的食物的人,就比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的人患中老年疾病的机率少呢?
1970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有关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极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他们曾对爱尔兰的575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即使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的人,如果适当增加运动量,将摄入的营养全部消耗,没有脂肪蓄积的话,动脉硬化的进展速度就没有那么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没有那么高。因此,长期饱食使体内饱和脂肪蓄积,是上述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仅是食糖,即使米饭、面条等饮食,如果长期饱食,造成营养过剩的话,多余的营养也会转化为脂肪,加速动脉硬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0名被释囚徒的死亡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希特勒集中营里未被饥饿和酷刑折磨死的200名囚徒获得了自由,新政府为他们设宴庆祝。酒宴上,一盘盘大块精肉,一瓶瓶醇香美酒,使这些长时间不曾见过美食的获释囚徒欣喜若狂,个个开怀畅饮,可就在他们连连举杯共庆新生、醉饮饱食后的数小时,200名被释囚徒竟不知不觉地陆续死去,无人幸免。后经医警协作,查清原因,竟是由于他们暴饮暴食高蛋白食物而导致氨中毒死亡。
有关研究还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肠道吸收的氨和氨基酸代谢生成的氨,可通过肝脏和肾脏得以解毒。但长期饥饿及肝病肾病者,肝脏解毒能力大大降低。当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时,会使血氨剧增,大大超过肝、肾处理氨的能力,产生氨中毒,更严重的是血中大量堆积的氨会随血流入脑组织,毒害中枢神经,轻者引起昏迷,重则猝死。因此,调节饮食、合理进食对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是十分必要的。
(三)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起居作息的规律性,并要求人们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故《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包括生活、工作、行立坐卧等诸多方面。比如起床、吃饭、上下班、睡眠、锻炼、学习、大小便等等,均应遵循并养成一定的规律性。因为起居规律化就能保证人体阴阳不受或少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增进健康。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是《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只要人们根据自然界四时气候交替变化的规律按时作息,睡眠充足,生活有规律,衣着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以求得人体与生活环境保持和谐与统一,这对养生防病、延缓衰老、促进人体健康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劳逸结合,修整心身
适度而合理的体力劳动,可促使气血流畅,使肢节活动灵活,同时,科学而合理地用脑,可防止大脑衰退,从而调节机体功能,使人精力旺盛。
《黄帝内经》中明确要求要“行劳而不倦”“不妄作劳”,要常小劳,但不要过度劳累,过劳就会损伤精、气、神、形,而致正气虚衰,减寿而多病。
适度而合理的休息,可使机体与大脑得以修整,保持充沛体力和旺盛的精力。但若过度安逸,如长期不活动、懒散不用脑、睡眠过多等,会使人体气血壅滞,体内代谢废物堆积,致使身体肥胖,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劳和逸均应适度。
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明确指出了过劳的危害。坚持经常、适量的劳作或健身运动,能使气机调畅,血脉疏通,关节滑利,筋骨强健。而适当的休息,则能使人的体力得以恢复,神气复元,心神专一,意识集中。如果劳欲太过,就会伤脏耗气,损健康,减短寿命。因此,一定要依据其体力、习俗、环境等情况,量力而行地进行一些劳作或运动,既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方可健体长寿。
(五)适应自然,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认为,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也相应地产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应。自然界阴阳变化与人体脏腑活动是相通的,所以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是中医顺应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就是要掌握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适应其变化。人体有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所以,一般来讲,气候环境的正常变化不会造成疾病,只有在气候环境发生突变,且其恶劣程度超越人体适应能力或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低下时,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健康人适应能力强,而体弱多病者适应能力就差;青壮年适应能力强,中老年人适应能力就差;经常运动锻炼的人适应能力强,很少运动锻炼的人适应能力就差。因此,通过锻炼、调摄等途径,积极主动地与大自然接触,不断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避免不良气候因素伤害机体,保证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认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时寒暑阴阳消长的影响。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然调节,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运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都必然会影响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如气候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人体脉象就出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与之相对应,人身之阳气也随昼夜而变化。因此,人们要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就必须主动地适应外界的生活环境,顺应自然界寒暑交替的变化规律。
一年四季的阴阳,是万物生长和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即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养阴,即在秋冬季节保养肺和肾。遵循顺从阴阳这个根本规律,便可以与万物一起生长在大自然之中。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就会伤害生命,损坏身体。四季的阴阳,是万物的开始和终结,是生与死的本源。违背它则发生灾祸,遵循它则疾病不生,这就是养生之道。
元代王侍郎的女婿,25岁,因为公事太多而忧思烦恼,再加上饮食不节制而生了病。他时发燥热、困倦、盗汗,汗水湿透了内衣,没有食欲,呼吸不畅,面色发青发黄,没有光泽。罗谦甫医生前来诊视,他告诉王侍郎夫妇:他这是病危的症状,虽然通过治疗能够暂时缓解,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春天必死无疑。王夫人听到后不以为然,随之另请了医生,不料到了正月开春,病人果然因燥热而死。
王侍郎前去请教罗医生。他说:我的女婿果真像您预言的那样,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罗医生说,这不难理解,《黄帝内经》早有说明,冬三月,人人都惧怕寒冷,而您的女婿却燥热盗汗,这样,他的阳气就不能内守,寒冷的季节尚不能克制住他的燥热,药又能有什么用呢?冬天属于封藏的季节,人的阳气应该好好保护,到了开春的时候,就会像春雷一样发动,使身体如同大自然万物一样,生机勃勃。如果冬天人的阳气没有保养好,不能固守在体内,到了春天生长的季节,就不能生阳保全身体,这样灾难就要降临。人的身体与大自然是相应的,冬季,万物都封藏起来,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如此,您的女婿在封藏季节出汗不止,阳气外泄,使得肾水干涸,到了春天以什么来生发助长肝气呢?阳气都已经断绝,还用什么来滋养身体呢?所以,《黄帝内经》告诫人们在春夏之季要注意摄养阳气以与自然之气相适应,在秋冬之季要注意保育阴精与自然收藏之气相适应。
人类只有主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不适和疾病的发生,才能达到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六)运动锻炼,利节舒筋
常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黄帝内经》非常重视运动锻炼对人体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
锻炼可不拘形式,因人而宜,只要能活动筋骨、舒展肢节、促进气血流通、关节滑利,就可以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吐纳,是以调整呼吸为主的一种养生法;导引则以摇肢节、动筋骨为主。人们通过吐纳导引等方法以调理气机,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人体阴阳经过调整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之下。这是一种调理气息、畅通气机的养生法,深受历代养生家推崇。后世很多吐纳导引术,如孙思邈的“调息法”、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来不断发展、普及的太极拳、练功十八法、气功等,都是在《黄帝内经》经络学说、吐纳导引术等理论指导下创造、发展的养生良法。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做各项运动时,要根据壮、弱、老、少、男、女等不同情况,量力而行,不可运动过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此下来,只要持之以恒,终身行之,则气调血养,百病祛除,自然能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七)有病治病,未病先防
《黄帝内经》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就是说对于自然界的异常气候变化及传染病等外来邪气要适时躲避,如躲避酷暑、严寒、传染病流行区等。另外对于外伤、虫兽伤等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防范,要讲究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因为防止病邪对机体的侵害,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黄帝内经》认为,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在疾病成形后能一举攻治的医生,而是那些在疾病尚未出现就能进行有效预防的医生。
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用中草药来预防疾病了。在16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应用苍术、雄黄、艾叶等烟熏以预防疾病也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应用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用马齿苋预防痢疾等多种疾病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可否认,《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是防病、健体、长寿的法宝,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认真领会和实践其精髓,强健体魄,以更饱满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