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作品合集-好吗好的(2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七)

    同去的朋友据说很沮丧,说以后再也不会来纳米比亚,小芸豆却说她一定会再回来。她说,自己人不争气,在那里丢了脸,自己人就要从那里找回来。

    她开始了导演知识的学习,计划拍摄一部有传播力的纪录片,揭露盗猎和销赃。有人质疑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她回应说,同理心就是最大的意义,恻隐之心就是最大的意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跑到我们国家来猎杀金丝猴屠宰大熊猫,我们会做何感想?

    与此同时,她到一个海外靶场,开始了实弹射击训练,并迅速熟练掌握了手枪步枪轻机枪……

    她说,想立体地、面对面地和盗猎集团叫个板。

    小芸豆是条说到做到的汉子,我相信她干得出来,不信也没办法,谁又能拦得住她。

    我很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她同行纳米比亚,我更希望她这个美少女壮士能福大命大,不要那么快变成美少女烈士。

    2015年9月,我再次建议小芸豆出书,原因有二:

    1.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壮士变烈士怎么办?不如把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旅行故事写下来,预先留个遗著……呸呸呸。

    2.这个世界上需要去叫板的盗猎集团,不仅仅在纳米比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发心搞动保,那就以笔为矛,把海里的和陆地上的野生动物都兼顾一下,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哪天壮士变烈士怎么办……呸呸呸。

    小芸豆拒绝我的理由也是两个:

    1.现在的人都爱看视频不爱看书。

    2.她皮实,没那么容易挂,有信心活成一头活蹦乱跳的老奶奶,将来去我的坟头跳芭蕾舞。

    (八)

    ……

    半年过去了,此时是2016年春节,此刻我和她相隔着地球上最远的距离。

    我在南极,她在北极。

    我今天凿了一坨南极万年寒冰下酒,可惜是独酌,要是这会儿有小芸豆坐在一旁斗斗嘴,该他妈多有趣……或许她这会儿也正在喝酒,杯中浮着一块北极冰。

    听说她在冰天雪地里扎营,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跟踪北极熊,为某个动物保护组织做拍摄。

    冻死了怎么办?叫熊一巴掌呼死了怎么办?书还一个字儿没写呢!

    和她做朋友太累心,太不让人省心,我很忧伤,冰块在嘴里嚼得嘎巴嘎巴响……

    也罢,想听故事的少侠请举手,江湖救急的时刻到了。

    谁说现在的人只爱看视频不爱看书。

    咱们一起和小芸豆打个赌——2016年9月的某一天,我会发一条微博,用她的照片当配图,转发加留言如果破10万,小芸豆出书!

    如果转发加留言没能破10万,我一口一口生吃掉我这本书,微博直播。

    我没喝多,言出必诺,小芸豆你呢?

    隔着一整个地球,我想轻轻问一句:

    美少女壮士,这个世界上没你不敢去干的事。

    那你敢不敢,和我打这个赌?

    打吧打吧。

    好吗好的。

    【斗茶】

    姑娘当真好气场,不慌不乱不尴尬。

    她盯着公道杯,轻轻摇摇头。豆儿姐,她说,今天我是奉命而来,你就算用开水泼我,我也不会走的……

    她又把目光锥在成子脸上,一字一句地说:

    今天的这次斗茶,我和我爸爸等了20年了。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改变你的生活。

    不过它一旦做到了,就是一辈子。

    有些故事是酒,有些是茶,是苦是涩,是回甘是解渴,单看你怎么喝……

    谢谢你肯给面子,没把这杯茶谢绝,既然端杯在手,那就细品慢啜,别心急,别把接下来这段文字匆忙跳过。匆忙了那么长时间,你就耐心这一回好吗?好的。

    且听我说:

    茶中公案多,包括一休哥。

    就是动画片里“哥几哥几哥几哥几哥几哥几,阿里斯达依”那个,真的。

    话要从头说,茶也一样。

    “茶中故旧是蒙山。”

    蒙顶山上七株茶,西汉年间的事了。

    有史可考最早的种茶人,是修道者吴理真,后世称之为甘露道人。

    甘露道人以降,茶艺茶学再到茶道,茶的登堂入室长路漫漫。自汉而唐,士子正途是经学坟典,茶是杂学,难入正统。直到有一个口吃貌陋的弃儿,于苕溪之滨结庐,写了一本《茶经》。斯人名陆羽,后世尊为“茶圣”。

    全唐诗收有陆羽的《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

    诗即人,有幽思恬淡,有禅气潺潺,仿如茶一盏。诗无达诂,却也并不难解,陆羽自幼被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积公本就是茶僧。

    茶由唐盛,唐人饮茶,始于僧家。

    从唐到五代,最出名的茶僧有四人:一字茶僧,赵州古佛,禅月贯休,江东皎然。

    皎然最狂,皎然为茶狂,皎然创茶筵,更有赞茶诗云: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

    古来名寺出名茶,供佛、待客、自饮、结缘,且以茶礼入仪,譬如百丈怀海禅师的《百丈清规》。

    清规既定,后世泽被,饮茶一度成为参禅必备。

    至北宋政和年间,禅门巨匠圆悟克勤手书了“禅茶一味”四字,这亦是他亲身悟得的禅理。

    禅是方便法门。

    佛法至博,法门八万四千,不离总纲“四谛”。

    四谛者,苦、集、灭、道,知苦,灭苦。

    茶也是苦的,茶者,制苦,抿苦。

    岁月沧桑,圆悟克勤的真迹后来漂洋过海,登陆了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

    再后来,一个叫村田珠光的僧人得到了这幅字。彼时,他刚因违反寺规,被净土宗寺庙赶出山门,刚刚从奈良来到京都。传与他这幅字的人是个禅宗和尚疯癫僧人,名唤一休宗纯。

    一休宗纯俗称“聪明的一休”。

    就是动画片里“哥几哥几哥几哥几哥几哥几,阿里斯达依”那个。

    一休哥慧眼识珠,村田珠光终成大器——悬圆悟墨迹于壁龛,开山立派创草庵茶,成为日本茶道的鼻祖。

    和汉无境,谨敬清寂,日本茶道自此而兴。

    那幅“禅茶一味”被奉为至宝,至今还在日本奈良大德寺高悬。

    ……

    好了,基本知识回顾完毕。

    接下来开始大反转了哈,诸看官坐稳,且听我喷(方言,闲扯)。

    其实有些话啊,但分谁来说。“禅茶一味”这一类的公案,有时是真理,有时是放屁。

    你我芸芸白衣,茶嘛,喝就好好喝,张嘴闭嘴扯什么公案,纯属狗屁。

    根器够了吗?福慧资粮足了吗?境界到了吗?

    境界未到,就硬把茶和禅扯到一起,把茶和道拉到一起,牵强又苟且,不过演戏。

    同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是狗屁。

    去你妹的,读偈读半截。

    连上后两句读读看好吗?好的。“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赵州茶、德山棒、临济喝、酒肉穿肠过,表面上做文章有意思吗?

    好东西别瞎糟践,火候未到就瞎学,你不入魔谁入魔?

    祖师大德们说酒说肉也好,喊打喊杀也好,引茶入禅也罢,不过是为弘法利生故,行的自度度人之方便说。

    公案利如刃,机锋疾如电,电光石火间手起刀落,岂容胡打乱参。

    好了喷完了,欢迎丰富联想对号入座。

    走了走了,喝茶去了。

    (一)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改变你的生活。

    不过它一旦做到了,就是一辈子。

    这个故事是壶茶,是苦是涩,是回甘是解渴,单看你怎么喝。

    生火烧水温盏洗碟,讲故事和泡茶,道理都是一样一样的。

    初火新烟老茶头。

    每日的申时茶,我习惯在“茶者”喝。

    原因很简单:一生太短,尽量和有意思的人一起玩。

    茶者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成子和豆儿的小茶舍。

    他俩是我的朋友,奇葩两个,一个曾是只中建材西北地区销售负责人,年业绩过亿,一个曾是头彪悍的中学教导主任,令学生们谈虎色变。

    若没成子的悬崖勒马,豆儿早在当年的支教骗局中被卖进山沟沟里了。

    如果没有豆儿的死缠烂打,成子现在早就剃头出家庙里当和尚去了。

    他俩生死虐恋几如一部韩剧,直到洞房花烛那天才惊觉,原来是黄发垂髫旧相识。

    我曾记录过他们的这段传奇:

    ……

    豆儿两岁时的一天,被爷爷放在大木盆里洗澡,那天有太阳,爷爷连人带盆把她晒在太阳底下。这时,家里来了客人,是从西北远道而来的远房亲戚,随行的还有一个九岁的小哥哥。

    大人们忙着沏茶倒水、寒暄叙旧,嘱咐那个小哥哥去照顾豆儿,小哥哥很听话地给豆儿洗了澡,然后包好浴巾抱到了沙发上,他很喜欢豆儿,搂着豆儿哄她睡觉,哄着哄着,自己也睡着了。

    大人们不舍得叫醒他们,他们脸贴着脸,睡得太香了,美好得像一幅画。

    那个九岁的男孩不会知道,二十四年后,身旁的这只小姑娘会成为他的妻子,陪他浪迹天涯。

    机缘果真有趣,往事不多提,想了解的自己翻《乖,摸摸头》去。

    成子的人生很戏剧。

    本是业界精英、青年才俊,却在30岁时急转弯,锦绣前程脑后弃。他那时追随一个云游僧人飘然而去,缘化四方。

    豆儿那时没少为他哭,她暗恋他,话却一直未曾挑明。

    僧人是个老人,是个奇人。

    僧人禅净双修,更是位茶中方家,万缘放下,独爱一杯茶,终年遍访名茶,行脚天涯。

    成子以俗家侍者弟子的身份追随他,他由茶入禅,随缘点化,举杯间三言两语化人戾气,调教得成子心生莲花……师徒二人踏遍名山,遍饮名泉,访茶农,寻野僧,如是数年。

    一日,二人入川,巴蜀绵绵夜雨中,僧人躬身向成子打了个问讯,开口说了个偈子……偈子念罢,比丘转身,襟袖飘飘,不告而别。

    成子甩甩湿漉漉的头发,半乾坤袋的茶还在肩上。

    没做任何解释,僧人把成子扔回了红尘。没等缓过神来,豆儿从天而降,把成子重新赖上了,赖得惊天动地。

    暂了佛缘,却续了夙世因缘,走的和来的都刚刚好,好像一根接力棒,出世入世间的一场接力赛。

    巧啊巧啊,巧得仿佛是有意而为之,只是,僧人怎知豆儿当时就在成都呢?

    豆儿后来随成子走完了十万大山,二人歇脚滇西北,蜗居在丽江古城王家庄巷一隅,开了小茶舍一间。

    豆儿告别了前程和家乡,给成子当了老板娘,跟他学茶,帮他卖茶。僧人没教成子读过经,没给成子讲过法,但教会了他喝茶。

    有时和成子谈及往事,他一边泡茶一边感慨:师父和老婆,都是我的佛……

    他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佛却不领情。

    那一厢,豆儿跳着脚在叫:大成成!你和大冰又偷着喝老班章了是吧,8000多元钱一饼好吗!

    她沉着脸一屁股坐下,杯子啪地往桌上一拍:给我也来一杯,要败家一起败家。

    豆儿的刀子嘴在古城是出了名的,我和成子噤若寒蝉,没人敢惹她。

    她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她也嗜茶,九泡班章喝完,自己觍着脸问我们:要不……再来点儿冰岛吧?

    冰岛更贵,一万多元钱一饼,豆儿每次都咬牙切齿地说只喝一钱。

    ……然后一两喝没了。

    茶者的好茶之全,搁整个古城是数一数二的。

    这两口子的败家也是出了名的,他们家的茶卖的没有喝的多,糊口之余剩不了太多钱。

    别人是理财,他们是散财,余钱大半拿出来买了救灾物资,有时是一仓库捐给孤儿学校的大米,有时是一卡车送往地震灾区的军大衣。

    很多人信成子,善款直接打给他,委托他带去灾区,比如演员周迅,还有行者陈坤。陈坤和成子也是茶友,邀约成子参加过两次“行走的力量”。

    成子押车去灾区时,豆儿蹲在家门口念阿弥陀佛,她走来走去,手里捻着佛珠,说成子皮实,肯定不会出什么事情。

    又站在门口给成子打电话:注意安全行吗当家的!敢出事我和你没完!听见没有!

    刚挂断电话,又火速打了回去,一接通就劈头盖脸地骂:大成成你开车接什么电话!

    女人有时候真不讲理,电话明明是她打的。

    成子不怎么谈他做过的公益,只说:师父当年常说知足即般若……天下的好事哪儿能一个人全都占了。钱嘛,够花就好,有饭吃有床睡,有老婆陪,天天还有好茶喝,已经是很大的福报了。

    他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师父和老婆,都是他的佛。

    佛正走着神儿呢。

    豆儿出神地看着茶架,边咬指甲边自言自语:要不,再来一点儿曼松……

    茶喝多了也会醉,我迷瞪着眼看看他俩,脸蛋都是红扑扑的。

    豆儿喝开心了,媚眼如丝地看看成子,又一拍桌子,说:来,亲一个!

    成子瞟我一眼,咳嗽一声:不太好吧,这儿还有活物呢……

    豆儿一拍桌子说:管他呢!她抻长脖子嘟起嘴,在成子脸上找了个胡楂少些的地方,结结实实一声“啵”。

    我啧啧称奇,都说茶能清心败火,原来喝多了还能催情的说……

    世间情侣万万千,能长久的大都是因投契,有的是有共同话题,有的是有相同的步履,有的是能撕能忍能容,有的是性生活和谐能啪啪到一起。

    豆儿和成子是能喝到一起。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他俩像两只小茶兽,并肩蹲在茶海旁相偎相依。散散财,亲亲嘴,喝喝茶。世俗汹汹的胸无大志,在他们这里是冷暖自知的知足之趣。

    (二)

    真正的生活智慧,不过是出世与入世间的平衡。

    说易行难,入世的东西哪个不沾染红尘,倒也不必刻意标榜次第高。

    和其他开门做生意的茶店不同,茶者茶舍的墙上只有一块松木招牌,并未高悬“禅茶一味”。

    把人抬得太高是捧杀,茶也同理。柴米油盐酱醋茶,普洱茶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民用品,本不需要粉丝,也不需要推手,但谈及时下茶人风气,却不由得让人咂咂嘴,浅叹一口气。

    譬如对普洱老茶的追捧。

    当下市场上老茶满天飞,30年40年、70年80年的老茶比比皆是。

    很多茶人给人洗脑,吹嘘普洱茶年份越老,保健效果越好。可40年以上的老茶,越老有效成分越少,就算是真的老茶,也大都是当初喝剩下的东西,口感已近糟粕。战乱年代困难时期,哪有那么多机缘让那么多人去精心呵护一饼茶呢?

    所谓的百年老茶,大多已开始炭化,个人认为,几乎等于喝蜂窝煤炉渣……没事你喝啥炉渣?

    普洱分生熟,现存的老熟普大多是假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