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谁来满足他们那一代的想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06年的一个周末,我和表妹带老家来的爸妈到成都著名的农家乐聚集地三圣乡幸福梅林游玩,我们被这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所吸引。当地人以种梅花为生,闲时开办农家乐,城里人把车停在梅林中,赏花,吃饭,聊天,喝茶,发呆,做梦。

    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这里租下了一处农家小院,我把我当时的博客名字送给了这个小院:远远的阳光房。

    写到这里,你大约已经被我误导了,满脑子是我们一家人在幸福梅林的“幸福生活”。事实上,任何事情由一个想法到落地,所经历的种种大概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从租下房子和旁边那块地开始,我们就不断接收到一个信息:这片地就在城边,迟早是要被征用的。

    房东是个老实的成都人,他跟我们说老实话:你们不要投入太多在硬件的打造上啊,说不定哪天这一片就都没了。

    我很诧异:这地方不是4A级风景区吗?不久前才全面打造好,怎么会被拆呢?

    房东没有给我具体的解释,他只说:反正肯定要拆,只是迟早的事。

    房东是在用他的经验说话,成都周边,拆得还算少吗?“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不知吞噬了多少个像幸福梅林这样的村落。

    “4A级风景区”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但是,我们租的院子不在风景区的中心地带,要拆还不好找理由吗?

    拆与不拆,还不是一些人的一个决定而已,拆了才能谈“建设”,拆是一种幸福嘉年华,是过山车,不拆干什么啊?

    就算不拆,一些大的集团也完全有可能花更多的钱把这一带征用了,打造成更“高档”的旅游区,对我们这些做小生意过小日子的人来说,结局是一样的,那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不带走一片云彩。

    原来,我们所选择的,是一段看不清楚结尾却又一定有结尾的生活。

    爸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榕树,我说,种来干吗呢,万一明年就拆了,这树还没长好呢。

    我想在院子旁边建一间阳光房,表妹说,花那钱干吗,房子可搬不走。

    所以,你可以想见,这里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和生态。

    所有人都不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

    当地人死守着这块祖宗留下来的土地,为的只是一个不知道哪天就会从天而降的“拆迁补偿”。走进任何一家当地人自己居住的院子,你都会被房间里简陋的陈设吓一大跳,但是马上又理解了:不是他们穷,是因为,“反正我们是要离开的”。

    而我们这些外地人,一开始我就错了,我们这些外地人,怎么想着来这里生活呢?这里只是挣钱的地方,或者挣不到钱的地方。不管挣不挣得到钱,我们是可以更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的:“反正我们是要离开的”。

    “反正我们是要离开的”,没有人把这里看作自己真正的家,不是我们不爱这里,是我们爱这块土地,但是这块土地不爱我们。

    所以,过去的三年,我们把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当作“2012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不过是在迎接这最后的一天。

    我是多么怀念老家的老房子,那是一座有记忆的老房子,我爷爷的爷爷建造了它,它座落在小山坡下,现在那座房子还在那里。院子是用土坯建造的,院门那一带的土墙已经被几代人磨得闪闪发光,院子外面有一片竹林,院内有一棵梨树。这棵梨树,已经老得不像样了,梨树下,我曾经埋葬过一只小鸟。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腹中的小宝宝时不时地在动,再过二十多天,他(她)就要来到这个世界了,我突然想到,若干年后,他(她)会不会生活在一座没有忆记没有历史的城市。那些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冰冷建筑会满足他们那一代对于世界的想象吗?

    听说有一个岛国,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不久就将沉入海底,消失。那个国家的一位居民说:全世界的人类都应该跟我们说抱歉。

    那么,我的孩子,明天,谁来向你说抱歉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