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图书馆呢,就是面对我自家的书房,我也常常会忍不住这么感叹。没有作过认真的统计,但是我肯定,书架上有一半的书都是我买回来,就束之高阁的。
买的时候呢,总是被这一本书的某个闪光点打动,或许是书名,或许是书里的一句话,也可能只是书的装帧,总想着有哪一天会把这一本拿出来认认真真地读,于是就一本一本地买,一堆一堆地拿回家,一次次地搬进书房。
坦白地说,买一本书带给我的愉悦远远高于一件衣服,因为相对便宜,也因为这是在买书,从小就听父母说,爱读书的娃娃不会变坏,所以,买了满屋子的书,居然还没有哪怕一点点心理上的负疚感。
衣服多了可以送人,书却万万舍不得,就是别人借了我的书,我也向来是毫不客气地逼着人家还的。
书太多,搬家总是个大问题。搬过家的就都知道,最重的,是书。
不过有时候,看着满书架的书,成就感还是有的,每天走近书房,哪怕是站在书架前一分钟,远距离地看看,闭上眼睛闻闻,感觉也是好的,不比喝一杯咖啡所起到的提神效果差。要是能有时间抽出一本,随便地,无目的地翻,那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乌拉圭作家卡洛斯?M多明盖兹在《纸房子》里写道:割舍书籍往往比获得书籍来得加倍困难。
书籍与我们之间以互需、相忘之契紧紧相系,他们见证我们生命中某个永远不能回首的吉光片羽。
《纸房子》是一本小书,里面讲述了一个爱书狂的故事,这个人在海边,用书作建筑材料,给自己造了一幢房子。这个人最后和纸房子一起消失了。
爱书爱到这样偏执,也算让我大开眼界了。退出故事来想想,每一个爱书之人,终其一生,不是也在为自己建造一座“纸房子”么?这是一座看不见的纸房子,它不能遮风避雨,只和你内心有关。一本一本地买,一本一本地读,于是,由你亲自设计、只有你能进入的纸房子也就巍然耸立了。
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没能得到心之所爱,另一种是得到了。
纸房子里的人的悲剧,属于哪一种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