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学生一脸茫然,然后就是小声交头接耳,之后才有人朝我摇脑袋。这才意识到,我提了一个“很古典”的问题。
这所学校就在我读的大学隔壁,十多年前上大学时,同寝室的几个女孩关于周末的最大期盼就是流窜到隔壁学校食堂三楼,坐在大大的舞池边上等待陌生男孩的邀请。(我们自己的学校太小,熟人太多,作为一所文科学校也缺少文艺少女们想象中的“理科优质男”。)
我记得那个需要交两元人民币才能进入的食堂改建的舞场,那应该是一间苏联式的高空间老式建筑,舞池周围的木质长条板凳早被磨得油光可鉴,坐上去有吱吱呀呀的声响。整个大厅挤满了人,灯光并不昏暗,只是几盏照明用的白炽灯就烘托出让人想要马上投入其中的氛围,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荷尔蒙纷飞的气息。
舞曲响起,女生们漫不经心坐在长凳上和同去的密友聊天,男生会径直走到某位女生面前,45度弯腰,一只手随意比划一下,女生就起身入池了。有不乐意的女生,抬起头微笑着摇头拒绝,男生抠抠脑袋继续寻觅去了。当然,也有蠢蠢欲动的DIAO丝始终站在一旁,眼巴巴看着美女们一个个被领走。
舞池里男生女生们随着音乐飞舞,除了男女搭配,偶尔能看到女女或者男男组合大家也不觉得奇怪,这明显是还在学习中的入门级舞者在拜师学艺,很有可能跳着跳着就与别的人交换舞伴了。除了学生,还有少数退休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慢三,快四,恰恰,还有中场的时候所有人排成长队跳兔子舞,大多数人互相并不认识,一个人抱着另一个人的腰,脚步整齐,left left right right turn around,go go go……气氛欢乐而直接。
也有不欢乐的时候,某男因为喜欢的某女跟别人跳舞起了妒意,或者某对情侣吵架一方跑到舞场来散心另一方尾随而至发现情况,类似这样的各种小事都可能引发一场不愉快甚至暴力事件,有时候这小事小到仅仅是因为某人看某人不顺眼,不过这些并不影响舞场对大家的吸引力,反而是增加刺激以及多了回寝室后卧谈会上的谈资。
通常跳到曲终人散我们才会一路小跑回学校,这个时候学校大门已经锁上了,翻墙就成了必备的技能。哪一处墙壁有树杆可支撑,哪里离保卫处远,哪儿可能从门缝里钻进去我们都了如指掌。有段时间,同寝室一个女生在舞池里真找了个男朋友,这样我们翻墙的时候就多了个站岗放哨的护花使者,不过这种好日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他俩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双双弃周末舞会而去了。
这每周一次的期盼,现在的学生怕是再也体会不到了吧。
讲座完有学生上前来告诉我,学校的食堂两年前就拆了,现在如果想跳舞唯一的可能是参加学校的舞蹈社团,那里有专业的老师教授专业的舞步,学得好还可能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以及推荐参加市里的比赛。我告诉这个学生,你说的跟我经历的已经完全是不同的两件事情了,学生点点头,好像懂了也好像没懂。
现在的学生交朋友主要靠什么呢?当然是各种社交网络,人人,校内,QQ,微博,微信,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也远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