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曾经是个对做妈妈极度不自信的人。

    不相信一个生命可以对另一个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照顾自己已经够麻烦够伤脑筋的了,又是那么柔软的一个小东西,她在融化我的同时也深深地令我忧伤。我是那么爱她,爱得手足无措。

    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但是慢慢地,我一天天长大的女儿让我学习到,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它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要尊重规律,尊重神秘。也就是说,在你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什么也不做,不做比不懂乱做好多了。有很多父母,他们害怕做得少,所以不断地做很多,真是做得太多,给孩子太多,多到对自己对孩子都成了一种负担——尽管这一切都是出于爱。

    当然,其实,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难,不做什么更需要耐心,需要沉下心来从容安静地面对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你一直坚定地站在那里,这差不多是一种信仰了。

    练说话晚,家里人有些急,说要不要去早教,我却不急,我什么也不做,我就知道这是她自己的节奏。果然,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开始说话了,说很多有趣的单词,其实她什么都懂,只是她并不着急用语言表达而已。

    练走路也晚,去年冬天,她快一岁了,还只会在地上爬。阿姨建议我买个学步车,我说不用,我把客厅里的沙发和桌子挪到一边,空出很大一片地方让她爬,整个冬天她就在地上爬,开心地爬,但冬天快结束的时候,她自己就站起走过来扑到我怀里了。在她扑向我的那一瞬间,我几乎要相信点什么了,神,还是别的什么,我说不清楚。总之,永远不要小瞧生命,不要小瞧眼前这个柔软的小东西。

    练需要大人抱着才能入睡,在她一个月大的时候就这样了,很多人说是我惯的。她们给我很多方法,她们说做母亲得多动脑筋,要让她自己学会睡觉。我才不管那些方法,我想,她需要我,她需要安全感,我当然应该抱着她。我不能想象当她需要我时我不在她会有多难过。她现在一岁半了,偶尔也喜欢我抱着入睡,抱就抱呗,我只是在她需要我时出现了,别的什么也不做。

    我和练在我们农村的菜园子里,我工作的时候,她玩泥巴玩得开心,她会走进菜地里乱踩,或者一屁股坐在地里,我就由着她玩。我想,不过就是弄脏一件衣服而已,洗了就好。我不用在这个时候让她学会爱干净,何况泥土不是脏东西。

    我们去商场,她喜欢趴在地上看别人的鞋子,我也趴下来,我也用她的眼光去看(还真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我们不管路人的眼光。

    当然也有不能做的事,比如她看到我削水果,对水果刀有了兴趣,这当然不能玩,我不给她,她就哭,如果是阿姨,就想着要转移她的注意力。阿姨会说,我们来玩这个玩那个,或者给她一颗她爱吃的糖,也就是说阿姨为了不让她哭,做了很多事。我则不,我不做什么,我把刀放回她取不到的地方,告诉她,小朋友不能玩刀(她才一岁多,也许听不懂,但懂不懂不重要),然后抱她在怀里让她哭。她一开始挣扎,伤心地哭,我就安静地抱着她,等她哭,几分钟后,她接受了这个事实,自己不哭了,她的难过写在脸上,我也难过,她也感觉到了我的难过。

    太多的大人喜欢“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从哭闹的状态中走出来”,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办法,这对孩子的情绪是一种粗暴的干扰,这是最明显的做了什么坏过不做什么的例子——大人在用自己的力量阻断孩子的情绪,在破坏孩子的节奏。孩子本来就注意力不集中,你信任孩子,她的哭闹不会花去你太长时间。

    比如,练走在路上被一块石头拌住,摔跤了,外婆和阿姨会赶快走过去拍打那块石头,嘴上说,打打打——这样太不好了,我会制止她们(通常那个打打打的动作和声音确实能让孩子停止哭闹,她会好奇地盯着石头,注意力成功转移)。而我一开始只是抱她在怀里,让她哭,我抚摸她的背表示我也难过,但痛既然来了,就不要回避,我认为体会痛,体会受伤对她的成长也很重要。这种经历有过几次之后,我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默契,到了那个我们都觉得“转移注意力的时间到了”的时候,我们会很顺利地从摔跤带来的不愉快中一起走出来,只要不是真的很痛很痛,她是不会哭太久的。而且摔跤是她自己造成的,怎么可以怨地上的石头呢,又怎么可以用暴力去报复呢。

    多数时候,我真是做得少,我只是让她感觉到,妈妈一直在,妈妈会尽力保护她,但总有事情是需要她独自面对的。

    有很多父母,她们用各种方法各种玩具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我却认为孩子应该拥有无聊的时候,也需要放空的时候,她应该学会处理自己的孤独,她得学会和自己相处。所以,很多时候,我做我自己的事情,她自己玩她自己的。比如今天,我把电脑搬到客厅,在旁边写字,她自己在地上玩,这个时候她正拿起一个布玩偶喃喃自语,而在她需要妈妈的时候我就会出现,重要的是,妈妈的爱一直在那里,空气中有“妈妈在我身边”的氛围。她有时候想到我了,就跑过来扑到我怀里撒撒娇,她想要我和她玩游戏,我就停下手里的工作由着她,她也并不总是需要我的,她跑开,我就又回到我的工作中。在这个过程里,我认为,妈妈的“陪伴”远比“参与”更重要,也可以说,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好。

    我也在让她学会面对离别,我有事外出,会认真地跟她说再见,我不会骗她妈妈一会儿就回来。她会哭,我也难过,但这是真相,我不能骗她。

    我不能骗她,也不能代替她去做事,她是个独立的个体,她会长成她的样子,我要做的只是给她安全感和坚定的爱。我爱她,但不能爱到不能自已,她爱我,但并不完全依赖我,她有她自己的世界。

    我没有刻意要做什么,总的来讲,我只是在尽力不做什么。是的,尽力不做,对于每一个母爱泛滥的人来说,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难,我们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恐惧,消除无力感,消除由爱而生的紧张。但其实,越是努力越是惶恐,越是做得多越是虚空。要让一切来自它的来,走向它的走,要相信爱,要从容,要信任规律。

    我们讲爱的能力,准确地说,应该是如何处理爱,安排爱的问题。爱意如果泛滥,人容易失去自己,也会让对方不自由。

    是了,爱和自由,需要平衡。

    我爱你,但我是我,你是你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