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顾把捡拾的垃圾清理到垃圾箱里,三个儿子齐齐地叫了一声:爸爸。
老顾说书归正传,说吧。
大儿说爸,我们不是你想的那样。
老顾说噢?
大儿说我们真的怕你被人胁迫哄骗了。
老顾说噢?
二儿说爸,我们真的……
老顾说噢?
三儿说爸,你咋就不相信我们呢?
老顾说噢?
三个儿子齐声说爸……
老顾说噢?
大儿说爸,你别总是噢噢……
老顾说噢噢。他忽然笑了,笑得泪水滂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随着声音走过来一个人,是马涛。
老顾做义工的第二年,一天在青云山正捡垃圾,听得有人在唱《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老顾循声看去,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背影,不时捻耳垂的动作,让他脱口就能叫出名字。追上去一看,果然是马涛。城市打造新区拉开了建设序幕后,新上任一位陈市长,胆大、揽权、贪财、好色,做什么都是一言堂,命令式的。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推开一系列重大工程。不经论证,直接上马;不经招标,直接开工。那时他是常务副市长,分管城建与财政,处于风口浪尖,陈大市长这样的做法让他胆怯,让他后怕。他曾善意地提醒过陈市长,可陈市长哪里听得进去,退一步海阔天空,他退了一步,假托椎间盘出了毛病,躲进了医院。这时间装病,班子里人都看得明白,陈大市长哪里看不出来?在官场上一把手就是天,不要说你这样装病,就是偶尔对一把手意图领会不到位,都会被冷落的。他的工作给调整了,分管文化、计划生育。马涛排名在他之后,接替他分管财政、城建。他和马涛都不是官宦世家,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借了改革开放重用大学生的东风而步入仕途。两年后,陈市长政绩卓著,升任书记,按程序或者说规矩,接任市长该是他,可是在拟定人选的时候,书记说他身体不太好。就这么轻描淡写一句话,他就丧失了机会。马涛接任了市长,这让他失去了一届宝贵时间。自古祸福相倚,陈被双规,牵连进去一批人,马涛也在其中。其实一把手的腐败,多数都会是一个窝案,下级是无权选择上级的,自然也要付出代价。马涛被判了十年。这几年虽然耽误了他仕途上的黄金时间,却让他躲过了一劫,马涛进去后,他接任了市长。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这是马涛见他后的开场白。马涛说进了监狱,最初他是心浮气躁,一日都待不下去,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可他发现同狱室一个老头却心安神定,悠然自得。他发现这老头一闲下来就读书,留心观察,老头读的是禅学方面的书,于是他也拿来读,读进去了,悟出来了,整个世界一下子平坦开阔了。他说应该建议官员多多悟禅,绝对可遏制腐败。那时候马涛还只是上山去青云寺参禅,现在也是义工了。
马涛说坐这里做啥?
老顾说参禅。
马涛吟道:
参禅好比做义工,一点垃圾一片心。
你造垃圾我来拾,禅房原在闹市中。
老顾说好禅诗,好禅诗。
马涛说不随我参禅,还有时间陪他们?
老顾说噢。
老顾跟着马涛走了,他听到一声“爸爸——”带着哭腔,他脚步慢了下来,马涛说走吧,让他们好好吹吹这青云山的风。
原载《芙蓉》2014年第6期
原刊责编 龚湘海
本刊责编 杜凡
作者简介:季栋梁,男,1963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上庄记》《海原书》《奔命》《苍声》及《先人种树》《和木头说话》《人口手》《左手功名右手美人》等作品集。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及小说选刊排行榜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奖,入围第三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作品多次被翻译至国外。
创作谈:非人不煖
季栋梁
近月,看到这样几则新闻:株洲一位老人从六楼纵身一跳,结束了生命。老人留了一份遗书,除对财产的一些说明,还有句话“骨灰都别留”,真是绝望到了极致。嘉兴一对老夫妇被发现双双在家离世,儿子回来已是三周以后。最近的一条则是蚌埠市一六旬老人死在家中,一周后才被邻居发现,尸体疑遭群犬啃咬。让我想起老家的老人常说一句话:“哪怕死了让狗啃了。”这是为人一世最悲摧的结局,饱含着对儿孙的万分失望与愤怒。中国老龄委发布消息称,201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两亿,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礼记·内则》云:“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八十非人不,九十虽得人不矣。”讲的是一个人步入老年的阶段性生活。不说“非肉不饱”“非帛不”,只说这“非人不暖”,我想是指人老了空虚寂寞难耐,最需要子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然而,当子孙归来,多数情况是名誉上尽人子之孝,归根结底却是惦念家产。近些年老人去世引发的财产之争太多了,豪门争得颜面尽失,寒门斗得头破血流,全然不顾及亡者的体面与安息,“非人不”乎?更可悲的是更多的争吵置于老人病榻之前,真可谓“虽得人不矣”。让人想起明朝憨山德清的两句禅诗: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老话了,如今却有了别解。
小区一位老人去世,子女悉数归来,亡者尸骨未寒,遗产之争风生水起,一位光景很好的儿子有几套房几辆车,兄弟姊妹就耻笑这位。这位说财产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名分。结果一位就骂,你又不是个婊子,争什么名分?传至外面,人们关心的不再是财产之争,而是这位的血脉渊源了。由此老人的老底被翻了又翻,引发的传说竟有了几个版本。愿逝者安息,这是我们说给逝者的最后一句话,可谁又会顾及呢?
早晨步行上班,经常穿过中山公园,公园里锻炼的人多是老人,他们享受着早晨明媚熨帖的阳光,公园清爽芬芳的空气。我就想他们能像在公园这样度过晚年时光,该算是幸运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老人远离了俗务杂事,其闲事多来自儿孙。倘若儿孙欲尽孝,就给老人体面而宁静的晚年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