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再战江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打张鲁的名义

    赤壁之战前,曹操为了心无旁骛地对付荆州刘家班和江东孙权,就派人把关中大佬马腾请到许昌。正因为暂时稳定了关中马家帮,他才敢南下取荆州,并和孙权开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每每回想此事,就心惊肉跳。马腾虽然进了中央朝廷,名义上回归东汉帝国,可天下人都知道,马家帮有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马腾,还有曹操的老友、仅次于马腾的关中老二韩遂。

    当曹操在许昌和邺城恢复力量,并对孙权和刘备进行战略性防御时,马超和韩遂开始向中央朝廷挑衅。他们以各种诡计驱逐了曹操安排在关中的官员,依仗着关中的富裕和武装力量,虽然在名义上仍然听命于中央,但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曹操的控制。

    公元211年春天,曹操恢复了力量,决心对关中的马超和韩遂采取军事打击。但他不能如打孙权和刘备一样直接开战,因为孙权和刘备是叛贼,人人都可以鸣鼓而攻,可马超和韩遂却不是,他们名义上从属于中央朝廷,并没有如孙权和刘备那样明目张胆地背叛。

    这让曹操很头痛,在和幕僚们商议了一个多月后,才算有了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打汉中的张鲁。张鲁是黄巾军的一支,据说有比诸葛亮还神奇的法术,他有领导和组织才能,这两种才能使他的势力如滚雪球般发展。曹操要揍他时,他已经占据了汉水上游大部分地区,控制区内民丰粮足、人才济济一堂。张鲁和关中的那些军阀一样,都曾向曹操控制的中央朝廷表示臣服。然而,张鲁和关中那些军阀不一样的是,曹操在赤壁兵败后,他就宣布脱离中央的管控,只差自立为王了。

    曹操揍张鲁这个叛贼,看上去没有问题。可如果我们看下地图就会发现,曹操脑子进水了才会先揍张鲁。

    张鲁控制的区域离曹操很远,曹操若想进入张鲁的控制区,必须先经过以马超为首的关中十几个大小军阀的控制区。

    就是说,曹操肯定要向关中军阀们借道。而借或者不借,就成了关中军阀们是否听命于中央的直接证据。

    关中军阀们慌了,马超急了。

    曹操以皇帝刘协的名义向关中军阀们下圣旨,要他们给路过的曹丞相兵团提供补给。提供补给是小事,接到圣旨后的马超质问朝廷(其实就是质问曹操):“凭什么路过我们的地盘?”

    曹操阴阳怪气地回复道:“什么叫你们的地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既然是中央朝廷的人,中央朝廷给你们脸,向你们借路,你们敢不借?难道想造反?”

    马超立即回复:“老子就是造反了,怎么着?”

    曹操大喜道:“哎哟,你可要考虑清楚啊!”

    马超不再回复,反意已决。他召开关中军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十几个军阀,除了韩遂外,其他人都坚定地选择反叛。

    韩遂有苦衷。一年前,他按传统派使者到邺城见丞相曹操,曹操非常优待他的使者,还给韩遂写了一封感情浓厚的信,信中说:关中军阀中最有人情味的就是韩遂,最识大局的也是韩遂。最后,曹操希望韩遂能来中央朝廷辅佐皇上。

    韩遂被夸奖得找不着北,感动之下,就把自己的亲儿子送到邺城做了人质。如今,他想到儿子,反叛的火焰很难燃烧起来。

    马超深知韩遂的苦衷,就感同身受地劝解他说:“你有儿子在曹操手中,我也有爹在曹操手中。儿子死了可以再生,爹死了可就没有了。可我为了关中百姓,仍要舍弃爹而反抗曹操,你应该向我学习。我没有了爹可以把你当爹,你没有了儿子可以把我当儿子,你我情同父子。”

    马超劝韩遂认他为儿子时,韩遂的亲儿子来了封信。信的开头是:阿爹,你我情同父子,你在关中欣赏大漠,我在许昌独饮冷酒,曹丞相待我如父,希望你能待我如子。

    韩遂看到信哭了,马超说:“这信是假的,你儿子本来和你就是父子关系,怎么说情同父子,这显然是曹操写的。”

    韩遂老泪纵横,问马超:“你就不担心你爹?”

    马超说:“做大事的人,一个爹算什么。”

    韩遂只好点头说:“那我暂时也当回畜生吧。”

    于是,马超、韩遂和关中十几个军阀联合起来,向曹操宣战。

    曹操立即出兵迎战。临行前,他把儿子曹丕扶上副丞相的宝座,稳定后院。然后找到马超的老爹马腾,摆出一副痛苦的表情说:“看你儿子马超,你在中央朝廷,他就敢造反,他连爹都不顾了。”

    马腾只能拍案而起,气汹汹地说:“这个逆子!”

    曹操说:“我去帮你教训他。”

    马腾请求曹操:“还是要留他一条命啊。”

    曹操安慰马腾:“当然,毕竟他是你儿子嘛。”

    公元211年阴历七月,曹操统率他新训练出来的兵团,踏上了征讨马超、韩遂的路。阴历八月,曹操兵团抵达位于渭水和黄河交汇处南部的潼关,关中军阀在马超和韩遂的主导下正严阵以待。

    曹操将全部兵力集中在潼关,给马超的感觉是,曹操要在此和关中军阀们一决生死。马超也只能集结所有兵力在潼关,由于军阀们各自为政,没有统一领导,所以潼关马场成了人喊马嘶的菜市场。

    曹操向马超喊话说:“现在让开一条道路,还来得及。我是去打张鲁,你慌张什么?”

    马超回话给曹操:“我看你打张鲁是借口,逼我们造反才是你的真实目的。”

    曹操把马腾搬了出来,说:“你爹给你写了封信,我读给你听:儿子,你我情同父子,怎可将我抛弃……”

    马超从城上射出一支箭矢,让曹操闭嘴:“少来这套,要打赶紧打,别废话!”

    曹操当然要打,但不是打潼关。他在潼关集结全部军队,是在迷惑马超。况且,如果真和马超兵团开战,曹操也讨不到便宜。

    马超率领的关中兵团,骁勇善战,他们的武器是长矛,能防能攻,一般部队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当马超的全部兵力在潼关集结完毕后,曹操就偷偷派大将徐晃和朱灵率领步骑混合兵团四千人,从渭河河口顺流南下,由南向北渡河,再向北行进四十里抵达马超没有防守的蒲坂渡口(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然后进入左冯翊(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马超在此仍没有任何防御,徐晃和朱灵确定此地安全后,向曹操报告。

    曹操立即下令,全军向左冯翊移动。马超可不是傻子,他觉得曹操在潼关鬼鬼祟祟,肯定有问题。经过查探,他终于发现了玄机。

    一有发现,立即行动,双方的战争正式打响。

    反间计

    曹操如蚂蚁搬家似的让主力分批渡过黄河,最后一批过黄河时,曹操带领一支百人卫队殿后,马超带着万余长矛兵杀了过来。

    曹操卫队闻听马超来了这么多人,全都吓得脸色发白。曹操安慰他们说:“不要怕,咱们背后就是黄河,这叫背水一战,不会输。”

    卫队展开队形,严密保护着曹操。曹操则拿了个胡床,泰然自若地坐在上面,但离他最近的卫士已经听到丞相如打鼓一样的心脏跳动声。

    马超来到阵前,叫起来:“啊哈,曹操,你这个诡计多端的家伙,真要偷渡啊!”

    曹操从胡床上抽出一本书来,虽然把书拿倒了,可却看得津津有味。马超下令长矛兵投掷长矛。

    曹操卫队拿巨大的盾牌护住曹操和自己,长矛如冰雹般落在盾牌上,有的矛穿透盾牌,矛尖几乎和曹操的鼻尖亲密接触了。

    曹操在盾牌后赞叹说:“关中的长矛果然名不虚传!”

    赞叹完,马超的骑兵已经冲杀过来,曹操急忙下令:“将那些牛放出去。”

    牛是食物,马超的骑兵团看到无数的食物向自己奔来,就暂时放过曹操,去抢牛。马超用鞭子抽打那些士兵,要他们先去捉曹操。

    就在马超骑兵团抢牛时,曹操的卫队找到了黄河南岸唯一的船,他们把曹操扶上船,曹操的卫队长许褚跳上船,拼命向黄河北岸划桨。

    马超骑兵追到黄河岸边和曹操卫队展开近战,曹操卫队个个都是搏击高手,可惜双拳难敌四手,最终全被马超骑兵消灭。

    不过,他们没有白白牺牲。在他们全力抵抗敌人时,曹操的船已驶出好远。马超命令长矛兵投掷长矛,又令弓箭手射箭。这些投射武器可忙坏了许褚,他一手划船,一手用马鞍帮曹操抵挡长矛和飞箭。

    曹操坐在船里,蜷缩成婴儿在子宫里的模样,听着长矛和飞箭射进船板的声音,那种声音既充满魅力又恐怖。这是曹操自被张绣背叛围追堵截后最危险的一次,他在船上感叹道:“马超不死,吾无葬地也。”

    船越划越远,曹操渐渐听不到箭声和长矛声了,就探出头问许褚:“怎么回事?”

    许褚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回答:“丞相,咱们已逃出了长矛和弓箭的射程。”

    曹操从船里一跃而起,站到船尾向黄河南岸的马超兵团哈哈大笑,笑完后,他拿出胡床,坐上去,开始找那本刚刚看过的书。

    当他抵达黄河南岸后,众将全跑过来抱住他悲喜交加。曹操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大笑着对诸将说:“险些被小贼搞死,吓死我啦!”

    就这样,曹操的部队巧妙地渡过黄河,避开万夫莫开的潼关,神鬼难测地绕到马超背后。紧接着,曹操统率主力向渭水移动,准备渡过渭水,进攻马超等军阀的后方。

    马超只能被迫放弃潼关,将防线回拉到渭水以南,双方就以渭水为界对峙。马超是主场作战,不着急;曹操更不着急,他见识了马超长矛兵的野战能力,觉得打野战根本不是马超的对手,所以坚壁以待。

    很快,曹操就施展诡计,他制造了一系列佯攻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晚上则搭建浮桥运送一部分士兵过河,埋伏在渭水南岸,第二天,他假装要渡河与马超决战。马超从营地里带领长矛兵撒丫子似的奔向渭水岸边,想不到就在岸边,他被提前埋伏在那里的曹操兵团袭击,损失惨重。

    曹操乘胜渡过渭水南岸与西凉兵团形成对峙。一系列的失败,让马超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次反叛。其他军阀恐惧起来,对曹操的用兵如神印象深刻,他们不想把老命豁出去,和这样一个对手交战。于是,谈判模式开启。

    马超向曹操提出条件说:“只要你撤兵,我们每人割一块上好的土地给中央朝廷。”

    曹操拒绝,他想的是,如果允许马超请和,关中还是游离于中央朝廷之外,他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是要把关中纳入中央朝廷的管理体系中。

    马超大怒,派长矛兵出阵,要和曹操一战定胜负,曹操拒绝。马超无计可施,再向曹操乞和,增加了条件:每个军阀都会把儿子或者是老爹送到中央朝廷作为人质。

    曹操对跟随的贾诩说:“马超这个家伙,他老爹就在中央朝廷他都敢反,这条件糊弄鬼啊!”

    贾诩提议说:“倒不如假装应允,咱们指定韩遂来谈判,然后如此这般……”

    曹操听了贾诩的一番话,拊掌叫好,连说:“妙妙妙!”

    于是曹操邀请韩遂到军前谈判,二人刚见面,曹操就开始扯皮,谈人生谈大势谈旧友,就是不谈谈判事宜。韩遂也傻乎乎地跟着曹操的节奏,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拍手。马超远远看着,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又看曹操和韩遂说起悄悄话,韩遂摇头大笑,曹操向韩遂伸出拇指点赞。马超从疑惑变成惶恐。

    两人在军前聊了半个时辰才各自回营,韩遂一回营,马超迫不及待地来问:“曹操和你谈了什么?”

    韩遂说:“什么都没谈啊。”

    马超急了:“半个时辰,什么都没谈?”

    韩遂想了想,恍然道:“哎呀,忘记谈咱们投降的条件了。”

    马超急的可不是这个,继续追问:“曹操什么都没说?”

    韩遂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气急败坏地说:“他真什么都没说。我和他只是在叙旧聊天。”

    马超不信,换作谁都不会信。他拿出真心实意来对韩遂说:“兄弟啊,咱们不是说好了,你我情同父子吗?你可不能和曹操私下谈条件啊!”

    韩遂愤然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马超只好假装相信,安慰了韩遂一会儿,就跑到关中那些军阀那里,说:“曹操和韩遂肯定私下谈好了条件,咱们怕是要被出卖。”

    几个没脑子的军阀跳将起来,都说:“我们也去和曹操谈。”

    马超立即觉察到,这个联盟要散伙。

    两天后,曹操给韩遂送来封信,韩遂看完后就给马超看,意思是我可是清白的。马超发现,信有篡改涂抹的地方,就问韩遂:“这是怎么回事?”

    韩遂说:“我收到时就是这样啊。”

    马超冷笑一声,道:“老韩头,你当我傻啊,曹操写信怎么会胡乱修改呢。”

    韩遂看到马超脸色变得很不好看,知道他更加怀疑自己了,不禁暴怒起来说:“小马仔,你当初发誓说你我情同父子,现在居然如此不信任我,我不配做你爹,你去找别的爹吧。”

    马超也暴怒,大骂韩遂不讲规则,单独和曹操谈判。

    韩遂甩袖离去,发誓绝不再和马超合作。马超急中生智,亲自给曹操写信,希望见面详谈。

    这是虚的,马超计划的是趁和曹操见面时干掉对方。他有这个实力,曹操也知道他有这个实力。

    在一番谋划后,曹操同意和马超见面。两人见面,曹操表现出十足的热情,对马超说:“我和你爹亲如兄弟,兄弟的儿子就是我儿子。儿子,你最近过得好吗?”

    马超被气个半死,不仅是曹操占他便宜,更因为曹操身边站了个许褚。许褚的搏击功力不在马超之下,马超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不过他担心打不过许褚,白白浪费了一条命,这很不值得。

    刺杀不成,马超只能把精力用到和曹操的谈判上。

    马超:“老曹,我们都向你投降。”

    曹操:“儿子,你不是向我投降,是回归中央朝廷。”

    马超:“算了吧,谁不知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儿子,你们这些人对我都有误会,我有篇自传,你可以去看看。”

    马超:“咱们谈正事,我们投降你,献出长安、洛阳,再给你些人质,如何?”

    曹操:“长安、洛阳本就是中央的土地,人质可以造假。”

    马超:“那你说怎么办?”

    曹操:“我和你们这群军阀之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

    马超:“什么?”

    曹操:“决一死战。”

    马超大怒:“决战就决战,怕你不成。”

    曹操:“赶紧回去准备吧。”

    马超回到联军军营,把曹操的意思说给众人听,其他人议论纷纷,只有韩遂一言不发。

    马超最后拍板:“和曹贼决一死战!”

    马超本是当时的名将,智勇双全,但他的对手是曹操,所以注定失败。决战当日,关中联军一字排开,人多势众。曹操兴奋得发狂,部将们都疑惑地问:“丞相大人,对方这么多人,咱们应该担心才对,你怎么像打了鸡血?”

    曹操止不住兴奋之情,说:“关中军阀大大小小几十个,分布广泛,若是一个个去揍他们,难度太大。如今他们都集中在一起,咱们省了很多力气,一窝端啊!”

    诸将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再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

    双方决战开始,曹操先以轻兵挑战,双方冲击混战,越来越多的关中联军进入战圈,马超眼看就要胜利,突然听到曹营鼓声大振,曹操的青州兵团齐出,从两侧夹击关中联军,联军如山崩地裂般溃败。曹操经此一战,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彻底打残。马超逃往凉州,一年后他死灰复燃,但没有恢复力量,仍被曹操打败。在曹操有生之年,马超再也没有对曹操产生任何威胁。至于韩遂,逃回凉州后不久,即在一场部下的兵变中被杀。

    关中就此被曹操平定。

    这是曹操亲自参加的最后一场重要战役,我们来分析下曹操的用兵思路。

    曹操作为统帅亲自参加的战役不计其数,当年和董卓、黑山军、黄巾军进行过小规模的战役,后来又发起对徐州的战役,接下来和吕布、陈宫争夺兖州,又与张绣进行拉锯战,公元200年时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公元207年和乌桓的白狼山之战,接下来的赤壁之战,还有这次大败马超的战役。

    我们注意到的是,曹操凡是胜利的战役,都是剑走偏锋的突袭、侧翼攻击,狡猾地诱敌深入;凡是失败的战役,都是面对面地直接进攻。从中可以看出,曹操用兵,不善大规模兵团的硬碰硬,最擅长的是另辟蹊径的突袭和在正面战场之外开辟新战场。

    曹操平定关中后,回到许昌大宴群臣。宴会上,有人问曹操:“最初,虽然敌人控制了潼关,但通往渭河以北的道路却无人把守,而您却没有立即通过河东郡进攻左冯翊,反而将全部力量集中于潼关前,但不久后你又向北进军,这好像是多此一举。”

    曹操解释道:“马超守潼关,如果我们直接进入河东郡,马超必然守住黄河所有渡口,如此我们不可能顺利渡过黄河。所以我把他们引到潼关,一旦他们全部力量都聚集到潼关,我就可以通过快速移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倘若我直接进入河东郡,那就是他们牵制我。打仗必须要掌握主动,而绝不能跳进敌人的游戏规则中去。”

    众人都夸赞曹操乃军神,曹操觉得,这个称谓自己受之无愧。

    荀彧之死

    对关中一连串的胜利,让曹操的威望到达顶峰。在回到许昌后,那个曾经帮过他的董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回,他把曹操送上了人生巅峰。

    董昭是曹操控制中央朝廷的实际负责人之一,另外一个则是荀彧。董昭在曹操战胜马超等关中军阀回许昌后向皇帝刘协提出,曹操功勋卓著,应该进封他为国公(魏公),备九锡。

    这是许多人臣发疯做梦都想得到的殊荣,中国两千年帝制下的大臣,得此荣耀的凤毛麟角。皇帝刘协同意了董昭的提议,他不得不同意,因为曹操来要这种荣耀,他不敢不给。

    不过,刘协还是做出了一点抵抗。他说:“王莽也曾接受过这种荣耀,这不是个好兆头。”

    刘协这话绵里藏针,潜台词是,王莽是汉帝国的叛徒,曹操也想做叛徒?

    董昭不认可刘协的逻辑,他说:“您就别废话了,让你干啥就干啥嘛。”

    刘协浑身发抖说:“曹操都不敢这样和我说话。”

    董昭笑起来说:“所以我才来说啊!”

    刘协憋住内心的伤痛,吞下羞辱,同意董昭的提议。

    董昭屁颠屁颠地向曹操报告了情况,并且热烈道贺。曹操欣喜若狂,但却不动声色。他表现出一直以来的民主作风,对董昭说:“我需要征求一下我手下人的意见。”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众望所归,曹操正要高兴,荀彧站出来了。他把董昭劈头盖脸一顿骂,然后发表了一番自以为是维护曹操声誉的感言:“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怎么可以接受魏公这样的荣耀?!这明着是荣耀,其实是有损曹公的忠贞、退让之德。”

    曹操的脸色很难看,大家都发现了,荀彧也发现了。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曹操说:“您当初写过个人传记,口口声声说理想并不远大,只求耕耘不求名誉和收获。如果您今天被封为魏公,那不是抽自己的脸让天下人看笑话吗?有些别有用心的坏蛋,还会借此攻击你,甚至动用武力。”

    曹操很不耐烦,对着荀彧,冷冷地说道:“你耳朵怎么了,不是我要做魏公,是皇上要封我魏公。”

    荀彧说出了实情:“皇上敢不封吗?”

    曹操深深吸一口气,终于憋住了愤怒的火。不是他不想发,而是把火转移到了孙权身上。

    赤壁之战后,孙权吉星高照,好运连连,在开疆拓土过程中,已严重威胁到了曹操在淮南的地盘。

    曹操决心反击。

    公元211年,当曹操在关中和劲敌马超展开殊死搏斗时,孙权正在搬家。他将都城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西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12年,孙权又在通往巢湖的濡须口(今安徽无为县东北)建立水军基地,意图已很明显,他要和曹操争夺淮南。

    曹操击败马超,从关中战场回师后,公元212年初冬,他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开战之前,曹操给孙权写了封信,信中频繁提及和孙权的往日交情(其实没多少),劝慰孙权步子别迈得太大,否则会扯着蛋。同时告诫孙权,刘备不是什么好鸟,你最大的威胁固然是我,可你最大的危险却是刘备。

    孙权一眼就看出了曹操的用意,拆散孙刘联盟,然后逐个击破。此时,孙权和刘备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曹操的计谋无法得逞。孙权也回信提醒曹操,赤壁之战后,我已知你不善水战,有种就来。

    曹操暴跳如雷。公元213年春天,他统率主力经过寿春、合肥以及南部的巢湖抵达濡须口,一抵达即发动全面进攻。孙权下令全力抵抗。

    不过,曹操这回有了赤壁之战的经验,他用主力困住濡须口,然后派机动部队不停骚扰孙权部队的补给线。孙权下令全线出击,结果中了曹操的埋伏,连指挥官都被曹操活捉。

    曹操取得濡须口之战的大胜后不久,孙权就从老家率领七万水军反击。曹操兵团又显示出了在水上作战的无能,连连溃退。

    曹操又故伎重施,派遣水军机动部队偷袭孙权,但孙权包围了这支曹军,光是俘虏就抓了三千人。

    事实再一次证明,曹操的部队面对长江是无能和恐惧的,用后来曹丕的话讲就是,老天爷制造出长江,就是分割南北的。

    双方僵持到春末,孙权给曹操写信警告说:“季节性降雨就要来了,你的部队根本无法胜任这种环境下的作战,还是回去吧。”

    曹操只能接受孙权的警告,他有自知之明,他给孙权回信说:“你的水军真是天下无敌,我自愧不如。生儿子就应该生你这种。儿子,老爹我走了。”

    这次对孙权的开战,曹操先胜后败,在淮南一线,他只剩个孤零零的合肥。不过,合肥这个据点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孙权多次对合肥用兵,都无法取胜。它成了孙权北进的一道天堑,终其一生,都无法过线。曹操如果知道孙权如此废物,不知是否还会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

    曹操没有时间感叹,因为就在这场对孙权的战争中,他伟大的第一谋士荀彧离开了人世。

    荀彧的死,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当曹操向孙权开战时,他要求荀彧在后方(曹操的老家谯县)“劳军”。此时荀彧被曹操委以重任,身兼数职,似乎整个中央朝廷中,除了曹操之外,荀彧的官职最大。从这点来看,虽然荀彧阻挠曹操向更高荣誉进军,但曹操仍然信任他。

    随着和孙权战事的南移,荀彧也跟着南移,曹操要他在寿春“劳军”。但当曹操在前线失利返回寿春时,荀彧出人意料地去世了。

    曹操对荀彧的去世大为悲痛,在寿春几乎要哭死,无论别人怎么劝也不肯回许昌。

    第一个版本的结论是,荀彧因受不了南方潮湿的气候而染病,自然死亡。但第二个版本却恰好相反,该版本指出,荀彧死于曹操的谋杀。

    荀彧在寿春时,向前线的曹操请求见面,但曹操不允,虽然拒绝和荀彧见面,可曹操还是送了个食盒给荀彧。

    荀彧很高兴地当着诸多下属打开食盒,那些下属发现荀彧的脸色变得铁青,呼吸急促,当他们探头来看食盒时,发现食盒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他们请教荀彧,荀彧苦笑说:“食盒的功用是盛放食物,如今里面没有食物,曹公的意思是,让我自采(裁)。”

    几天后,荀彧去世,死因不明。

    荀彧曾和侄子荀攸、贾诩在一起谈论过曹操接受魏公称号的事。荀彧坚持自己的主张,认为这是抹黑曹操,贾诩则让荀彧看清现实,即使曹公不接受这称号,实际上曹公仍是许昌乃至东汉帝国的主人。

    荀彧寻求荀攸的支持,可荀攸一言不发。荀彧再问,荀攸干脆装起头晕症来。

    曹操后期的这三个谋士,荀彧过于坚持原则,贾诩是个实用主义者,而荀攸则是个明哲保身的顶级帝王师。

    其实荀攸看得很清楚,曹操称魏公和曹操无关,曹操手下一大批靠曹操吃饭的人,主人晋级,他们自然跟着升值,这就叫水涨船高。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人皆有虚荣心,曹操当然也喜欢魏公这个职务,所以,荀彧必须要死,不管怎么死,只要死了就成。

    据说曹操渡江失败返回寿春,得知荀彧去世后,哭得死去活来,谁都劝不住。在马上要哭死时才终于“刹住车”,回到许昌,董昭立即找上门来,迫不及待地要给曹操搞封魏公的仪式。

    曹操想了想,说:“这件事还是放一放,荀彧刚死,我就搞这一套,说不过去啊。”

    这是曹操有良知的证明,当然,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之所以在此时不想称魏公,是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汉中的张鲁。张鲁必须要被彻底铲除,而铲除张鲁也不是曹操的最终目的,他的最终目的是铲除刘备。

    击败张鲁

    赤壁之战是刘备苦尽甘来的转折点,赤壁之战后,由于孙权势力撤出长江中游,刘备趁势补上,他将总部迁到湖北公安,开始眯着眼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刘备的人生经验是,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一旦时来运转,心想事必成。曹操去关中和马超打架时,诸葛亮建议他趁此良机穿过三峡进入益州,攻击益州牧刘璋以扩大地盘。孙权也有这种想法,而且孙权都想好了,取得益州后如何分配。可刘备流着滂沱的眼泪否决了两人的见解。他啜泣着说:“刘璋是皇族后裔,攻击他,如同猪八戒吃猪肉一样,我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啊!”

    刘璋的确是皇族后裔,而且一直靠着祖上吃饭,他天性懦弱,经常分不清好歹,之所以还能控制益州,全在于益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当时各军阀争霸还未波及此处。

    孙权险些被感动,可他根本不知道刘备的奸计。刘备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当时的天下,除了益州,其他地盘要么是孙权的要么是曹操的,刘备如果不找个稳固的根据地,等曹操和孙权缓过劲来,还会把他打成丧家狗。他之所以哭着说不忍打益州,是因为打下来后还要分孙权一部分。

    正当刘备内心极度纠结时,霉运当头的刘璋居然鬼使神差地送上门来,他竟然请求刘备前往益州,帮他对付境内的张鲁,还有即将到来的曹操。

    刘备兴奋地狂呼乱喊,泪眼婆娑,默默感谢上苍。刘璋还未收到他的回信,他就已留下关羽经营荆州,自己发羊角风似的跑去了益州。

    刘璋热情地感谢刘备来帮忙,刘备激动得流泪,浑身颤抖。刘璋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刘备听,他希望刘备能用自己的力量击败益州汉中郡的张鲁,然后守住秦岭通道防御敌人曹操。刘璋自信地对刘备说:“只要你的荆州(部分)和我的益州联合,绝对能对付北方的曹操。”

    刘备对刘璋的无脑印象深刻,他拼命地称赞恭维刘璋,刘璋被刘备吹捧得非常舒服,把益州的一半军权交给刘备,要他去讨伐汉中张鲁。

    刘备把据点设在四川剑阁,他一直在和张鲁打仗,可永远无法取胜,最让刘璋惊诧的是,刘备每次失败都没有损失。在经过详细调查后,刘璋肝火大动,原来刘备正在偷偷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兵力。更有确切情报说,刘备正等待时机向刘璋开战,取代刘璋在益州的统治。

    刘璋从根据地成都向刘备发出责备,说他不务正业,阳奉阴违。刘备力量还不足以和刘璋抗衡,慌忙向刘璋解释说:“你肯定没有看过我的工作简历,从我起兵到现在,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

    刘璋说:“我知道你窝囊,可从来没想过你会窝囊到这个地步。”

    刘备羞愧地一笑说:“惭愧,惭愧!”

    不久,刘备觉得准备完成,就对刘璋说:“曹操正在进攻孙权,孙权向我求救,我要回荆州,请你提供给我兵力和军事物资。”

    刘璋大笑,说:“少忽悠我,曹操在长江流域根本打不过孙权,孙权不可能向你这个废物求救。”

    刘备以此为借口,迅速起兵从汉中直奔成都。刘璋再度大笑,说:“我如果对付不了你这个废物,我就不姓刘!”

    正如刘璋所料,在刘备疯狂的进攻下,一年后,成都纹丝不动。公元214年,诸葛亮和张飞赶到成都城下,三人合力进攻刘璋。刘璋领导下的成都依然坚挺,刘备开始发疯,让部下在益州其他地区烧杀抢掠。

    刘璋不忍心益州百姓受苦,以向刘备投降的条件让刘备停止烧杀抢夺。刘备同意刘璋的投降条件,还声称可以让刘璋安享晚年。刘璋放下武器,走出了成都城。就此刘备得到了益州。

    这是刘备有生以来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得到一个巨大的州,他兴奋得发狂,下令军队抢掠城市,将国库打开,拿出金银珠宝奖赏他的将士们。

    这时,刘备似乎忘了他的皇族身份,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强盗头目。站在益州的最高处,他发出恶狼般的号叫:“老子终于有老巢了!”

    这声喊叫,意料之中地把曹操招来了。

    曹操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从前的窝囊废刘备会在几年时间里发展得如此迅速,居然神鬼莫测地把益州给占了。他问荀攸和贾诩:“是不是诸葛亮给刘备带来了好运和智慧?”

    荀攸说:“诸葛亮的确是个人才。”

    贾诩补充道:“但也只是个人才,还谈不上大师。”

    曹操就更纳闷了:“那么,刘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荀攸和贾诩一起回答:“坚持和豁得开脸面,是刘备成就大事的两个要素。因为老天爷会给这种人最好的运气。”

    曹操说:“人靠运气能走多远?咱们去会会这个笨蛋,先打张鲁。”

    进入张鲁占据的汉中郡,对北方的曹操而言并非易事。穿越秦岭的道路不计其数,可都过于狭窄,最宽阔的地方只能容纳两个骑兵并行,运送军事物资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过。正因为如此,张鲁在这些地方没有设置任何强有力的防御。其中有一条被称为子午道的狭窄道路,可以从长安南下直插张鲁的老巢南郑(今汉中南郑区)。

    不过,曹操并没有选择这条路,他说:“如果我能想到这条路,张鲁也能想到。”

    他采用了出其不意的方式。公元215年阴历三月,曹操从长安向西,抵达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然后南下从武都(今甘肃成县西)进入少数民族氐人居住的地区。在和氐人进行了一番惨烈交战后,本年阴历七月,才抵达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

    张鲁这个道教门徒吓得魂飞魄散,也忘了自己还有法术,即刻就想向曹操投降。他弟弟张卫比他清醒,劝他说:“曹操还在阳平关,你就投降,能得到什么好条件。不如和曹操打几仗,让曹操知道我们的厉害,这样投降时才好讨价还价。”

    于是,张卫率领数万兵马赶到阳平关,据关死守,又沿山筑了十余里的长城。曹操一看,傻了眼,被张卫经营后的阳平关已成铜墙铁壁。

    曹操在做了几次象征性的进攻后,就准备撤军。可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当曹操下令撤兵时,其中两支分队不知怎么冒冒失失地钻进了张卫的一支防御部队分部,双方一接触,张卫的士兵掉头就跑。曹操部队乘胜追击,冲破了张卫防御,进入阳平关。

    张卫急匆匆地撤回南郑,张鲁见大势已去,再次准备投降曹操。可又有人劝他,此时投降也是城下之盟,还不如逃亡巴中(今四川嘉陵江、渠江上游地区),去依附那里的少数民族,到那里后再和曹操谈判。

    张鲁说:“我现在还有什么条件谈判?”

    谋士们说:“有啊,把南郑的仓库留下。”张鲁的南郑仓库有不少好东西,曹操进入南郑后,发现张鲁并未焚烧仓库,至为感动。

    与此同时,张鲁也写信给曹操说:仓库是我故意留给你的。

    曹操这回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表示出对张鲁义举的感动,然后邀请张鲁回归中央朝廷。公元215年阴历十一月,张鲁有条件地向曹操投降,他和其诸多部属被纳入中央官僚体系。与此同时,巴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也纷纷归附曹操。

    至此,曹操取得了汉中的管辖权。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没有汉中,刘备的益州就门户大开,四面透风。刘备只能反击,必须从曹操手中拿到汉中的统治权。

    刘备在整军备战时,曹操方面也有人主张先发制人,趁着夺取汉中的胜利快速南下成都,干掉刘备。

    有此主张的人就是曹操的秘书(丞相主簿)司马懿。司马懿是曹操年轻时的贵人之一司马防的次子,年轻时就有心怀天下的壮志。公元201年,曹操征召他到中央做官,但司马懿认为汉帝国气数已尽,不想为之陪葬,所以拒绝出山。七年后,曹操做了帝国丞相,再征司马懿来中央朝廷做官,并且警告司马懿,如果再不出来做官,就废了他。

    司马懿懂得保身之道,只好出山。由于他忠于职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并且聪明伶俐,很快得到曹操的欢心,做了曹操的秘书。

    曹操对司马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随着司马懿出的主意的增多而增强,让他觉得司马懿虽然是个幕僚,可和荀彧、贾诩等人迥然不同。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自带气场,即使他做着很低微的工作,你也能快速发现这种气场。

    司马懿建议曹操说:“刘备用诈术夺占益州,四川人还未真心归附他,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今天克定汉中,益州震动。如果我们能乘胜进兵,刘备势必瓦解,此机不可失。”

    曹操一言不发。

    司马懿再分析说:“如果此时不打刘备,拖下去,诸葛亮明于治国,关羽、张飞勇冠天下,益州人一安定下来,上下齐心,据险守要,就难办了。今天不取益州,必成后辈忧。”

    曹操感叹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既得陇,又望蜀,还是算了吧。”

    曹操批评司马懿得陇望蜀,人应该知足,这是场面话。他何尝不想拿下刘备的益州,可形势不允。孙权正在围攻合肥,合肥守军不满万人,军情万分紧急,哪里有心思在西边和刘备纠缠。几年来,曹操一直在西方用兵,主力全在西方,倘若东南出了差错,那绝对是得不偿失。

    最让曹操忧虑的是,刘备与孙权平分了荆州,结成联盟,孙权围攻合肥正是这个联盟在发挥作用。当曹操要回师解救合肥时,刘备马上驱逐了曹操在巴中布置的官员。合肥方面虽然因为张辽的抵抗而让孙权退走,可曹操仍然没有想过要与刘备争夺益州,这年阴历十二月,他回师邺城,留下重兵防御南郑。

    对曹操而言,虽然这场对张鲁的战争赢了,然而,更大的威胁已经到来,那就是刘备。他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邺城,董昭再次找上门来,对头痛得龇牙咧嘴的曹操说:“别称公了,直接举行封王仪式吧,冲冲喜!”

    曹操点了点头说:“好啊。”

    公元216年阴历五月,皇帝刘协主持曹操的封王仪式,同时赏赐给曹操大量城池。曹操开始以魏王的名义统治魏国,这个魏国则成了后来魏帝国的雏形。

    曹操在封王仪式上迷迷糊糊,当有人告诉他,仪式已经结束时,他恍恍惚惚地看到了荀彧那张臭脸,这让他惊了一下。再回过神来时,他又看到刘备和孙权,正举着砍刀向他冲来。

    他猛然警醒,对部下们说:“天下还未统一,诸位还须努力。”

    与孙权和解

    公元216年阴历十月,六十二岁的曹操忍着头痛重启对孙权的战争。不过,曹操这次进军的速度异常缓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没有人知道曹操到底在想什么,有聪明人甚至觉得曹操是为了打而打。

    曹操行军一个月后才抵达家乡谯县。在谯县养尊处优一个多月后,他才慢悠悠地出发,几天后抵达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

    孙权在长江西岸的濡须口早已进入战备状态。

    曹操在濡须口吃过亏,所以这次他汲取经验教训,只在陆上和孙权展开战斗。不过,他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即使孙权的水军因长江风浪受到重创,曹操也没有抓住机会将孙权一举击溃。

    这场战争,乏善可陈。曹操似乎一直无法进入状态,他巡视各军营时,士兵们已见不到他的任何风采。他精神萎靡,龇牙咧嘴,那是在忍受剧烈的头痛。

    孙权对这场战争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他的水军因一场长江风浪损失惨重,再也无法支援陆军作战,他索性就不支援了。任凭陆军和曹操的青州兵团在陆地上厮杀,双方互有胜负,失败的没有气馁,胜利的一方也没有任何欣喜感和荣誉感。

    双方就这样打打停停地坚持到公元217年阴历三月,瞎子都看得出来,曹操吞不掉孙权,孙权也无法将家门口的曹操打跑,如果两方再这样半死不活地打下去,打到世界末日也不会出任何结果。

    公元217年阴历三月初,曹操开始收拾帐篷,陆续撤军。三月中旬,曹操和最后一批军队撤出战场。孙权兴奋地跑到前线给曹操送行,还让人给曹操带了几斤江东特产,以一种奇异的语调询问说:“老曹,怎么啦,咋还突然就走了,不打了?”

    曹操看着孙权那副嘴脸笑出了猪叫声,说:“小孙啊,你这个白痴,好好看看你的边境线!”

    孙权就按曹操的指引去看,立即大惊失色。曹操并没有将军队全部撤走,而是在合肥一线留下了二十六个军团,形成了一道超级防线,负责这道防线的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张辽和曹仁。

    这是曹操想出的新战略。孙权固然不担心曹操这些军队的进攻,可如此大量的军队就在他家门口,不但驱逐很难,还要时刻提防他们。孙权只能将全部精力用在防御这支装备精良的曹军上,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这就好像一群无赖住在你家门口,虽然他不打你,可你也不敢出门。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出门后,这些无赖会干出什么事来。

    孙权现在就面临这种困境,他不可能永远不出门,因为他的西边,刘备正像头饥饿的猪一样,在咻咻地扩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正是曹操给孙权的最好礼物。孙权很快就受不了了。

    曹操回到邺城不久,孙权就派出使节抵达邺城,和曹操谈判。曹操非常高兴能和孙权谈判,因为如果能稳住孙权,他就可以再对刘备用兵,同时还有机会拆散孙刘联盟。

    孙权的使者带着江东特产抵达邺城,曹操一边吃,一边和孙权的使者谈条件。

    曹操提出的条件是,孙权要承认东汉帝国的统治,并且亲自来中央朝廷做官。如果孙权能做到这点,他就把布置在合肥一线的部队撤回,只留少量驻军。

    孙权使者只同意前一半:承认东汉帝国的统治,但孙权不能来中央朝廷做官,因为孙权的肚子对北方的水土很不适应,总是拉稀跑肚。

    曹操吃掉最后一只大闸蟹,让使者去休息,他开始头痛了。

    荀攸和贾诩、程昱来劝说他:“孙权这孙子不可能像当初的马腾一样,冒失地来中央。我们现在也没这个能力让他来,能结成联盟,就已是烧高香了。”

    司马懿不认可三个同事的窝囊言论,他对曹操说:“您代表的是中央朝廷,孙权和刘备都是叛徒。对待叛徒,谈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只要先稳住孙权,集中力量干掉益州的刘备,再掉头回来揍孙权,天下即可统一。”

    曹操盯着司马懿,忽然冷冷地说了句:“就你聪明!”

    司马懿立刻闭上了嘴。

    曹操虽然训斥了司马懿,可还是认可了他的见解,同意孙权的条件。于是,双方结盟,曹操适时提醒孙权:“刘备现在拥有荆州的一半,还有整个益州,关羽在荆州对你的另一半领土虎视眈眈,你要防范啊。”

    孙权回复说:“我当然要防范,你从合肥一线撤走主力,我就着手对付刘备。”

    孙权说谎了,曹操将部队从合肥一线拉回北方后,孙权毫无动静。但曹操是个行动派,他决心先向刘备动手。

    不过在动手前,他有个大问题需要解决,这个大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

    接班人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无论贤愚,都会被接班人问题困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少生几个孩子。但如你所知,大权在握的人做不到这点,因为权力是世间最有效的春药。那些有权有钱的人,性欲和生殖能力都异于常人,比蟑螂还恐怖。

    曹操的女人有据可查的有十四人,除了第一任大老婆丁夫人没有子女外,其他女人给他生了二十八个子女,这二十八个子女中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小老婆环夫人生的曹冲,可惜曹冲在公元208年去世。曹操当时哭得稀里哗啦,他本来是把曹冲当成继承人培养的。实际上,曹操的儿子寿命都不长,活着活着不知什么原因就死了。当曹操在公元217年要安排接班人时,他发现除了死掉的以及始终不被他看好的,只剩下两个人选,一个是法理上的第一继承人曹丕,令一个则是曹丕的亲弟弟曹植。

    两人都是曹操第二任大老婆为其所生,但性格却大不相同。曹丕有很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父亲曹操面前克制情绪。他弟弟曹植则更像老爹曹操,放荡不羁爱自由,更像老爹的一点是,曹植天生就有文人气质,诗文歌赋样样精通,这就更能得到同样具有文人气质的曹操的偏爱。

    因为曹操的偏向,曹丕和曹植短兵相接。开始占上风的是曹植,因为曹操喜欢他的文才,同时曹植身边又聚集了很多出色的幕僚和朋友,最有名的当属杨修,这是个每根发丝都充盈着智慧的人。

    杨修是袁绍的外甥,投靠曹操后,很快就展露出超级智慧,受到曹操的喜爱。杨修有种特殊的本领,能快速探析别人的心理,尤其是对曹操,简直是曹操肚里的蛔虫。比如曹操故意杀过一个侍卫,以此来警示他人,自己睡觉时千万别靠近。杨修却扬扬得意地说:“曹公不在梦里,侍卫在梦里啊!”

    有人建造了一扇门,曹操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荀彧、贾诩等人都不说话,杨修却笑眯眯地说:“门里一个活字,这是嫌门太宽了!”

    曹操发现了杨修的聪明,就让他和司马懿一起担任自己的秘书。杨修和曹植关系好,所以很希望曹植能在这场夺嫡战争中取得胜利。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杨修的指导下,曹植多次战胜曹丕,越来越受到曹操喜爱。曹操经常出征,曹植就在送行宴会上写各种诗歌,赞颂曹操的伟大,预祝曹操凯旋。

    曹操大为高兴。不过即使是精彩绝伦的魔术,看上一百遍也会厌倦,曹操很快就对曹植的临别诗没了感觉。

    虽然如此,曹植仍然占上风。曹丕认为自己必败无疑了,就去向贾诩讨要妙招。

    贾诩闭目养神了许久,才对曹丕说:“你是第一顺位接班人,既然如此,何必心急火燎地上蹿下跳呢?平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遵循你该遵循的规则,守卫你该守卫的节操,发现对手有漏洞时,绝不犹豫,快速出击。”

    这种计策被称为“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争。当理论上一个位子注定是你的时,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可以,倘若有人争这个位子,你也不要和他争,而是静静等待他露出破绽。争的人,由于始终在进攻,所以必然会有破绽,一旦他露出破绽,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进攻。

    曹丕对这种高度智慧虽然很难理解,可仍然听从了贾诩的意见,安心地做自己。

    很快,曹植就露出了破绽。

    由于杨修是曹操的秘书,常常参与曹操一些战略思想大会,了解曹操的许多想法,每次他都会和曹植简述曹操的这些想法。当曹操问曹丕和曹植一些战略思想问题时,曹丕一问三不知,而曹植的回答却总能深得曹操的心。

    几次过后,曹操怀疑起来,追问曹植:“这些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曹植被逼问得走投无路,只好承认是杨修讲述给自己听的,曹操大怒,不但训斥杨修,还对曹植的“作弊”痛恨厌恶。

    曹丕的机会来了,他立即反击。

    某次,曹操出征,曹植把熬夜写出来的诗歌读给曹操听。正当他读得如痴如醉时,忽然听到哭声,声音不大也不小,恰好处于刚好被人听见又不扰民的程度。众人都循着声音去看,就看到了曹丕在那里抹眼泪。

    曹操很不高兴,问他:“我要出征,你却哭,这是哭丧吗?”

    曹丕哽咽着说:“老爹如此年纪还要上战场,我想到这里,就悲从中来。”

    啊!

    曹操浑身震颤,一股暖流流遍全身,他让正读到高潮的曹植闭嘴,跨上骏马,深情地看了曹丕一眼,拍马而去。

    曹植大惊失色,因为自己输了一局,而这一局输得简直太莫名其妙了。

    实际上,曹植太高估自己的力量,在曹操的魏王府中,大多数官员都是支持曹丕的。因为理论上,曹丕是顺位接班人,而且从能力上而言,曹丕和曹植难分伯仲。既然如此,那最省事也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支持曹丕。

    曹植之所以敢于夺嫡,一方面是老爹曹操喜欢他多于曹丕,另一方面则是,曹操从没有在正式场合谈过接班人的问题。不谈这个问题,曹植就不可能知道支持曹丕的官员竟然那么多。

    公元217年,曹操向魏王府官员们提出要立继承人时,有的官员弃权,没有弃权的大部分官员则倾向于曹丕。曹操得到结果后,一言不发。理智上,他当然倾向于曹丕;但情感上,他更喜欢曹植。

    理智的最大敌人是情感,情感最厌恶的则是理智,两者相遇,最让它们的主人头痛。就在这种状态下,曹操漫无目的地向各个大臣征求意见。

    他问司马懿,司马懿巧妙地回答:“当然是曹丕,因为立嫡以长。”

    他又问贾诩:“你支持谁?”

    贾诩半天不说话,曹操追问。贾诩假装回过神来,说:“我刚才在想事。”

    曹操问:“什么事?”

    贾诩慢悠悠地回答:“我在想袁绍和他两个儿子的事。”

    袁绍正因为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其遗产才被曹操吞掉。

    曹操听了,大笑。

    这声笑,是曹丕的喜音,却是曹植的丧钟。

    就在胜负已分时,曹植居然霉运当头,犯了个致命错误。他居然擅自使用只有曹操才有权使用的道路,曹操大发雷霆,当着魏王府所有官员的面,训斥曹植轻率、任性。当曹操唾沫横飞地指责曹植时,曹植忽然感觉到属于自己的空气不见了。他开始窒息,在即将晕过去时,他听到老爹曹操宣布了一件事——立曹丕为太子。

    当他醒来时,眼前出现的是杨修等谋士的苦脸,他心很痛,感觉对不起这些人多年的付出,他哭了出来。

    杨修却说:“还有机会,事情没有最终决定就说输,这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曹植在床上半死不活地摇了摇头,看着杨修问:“真的吗?”

    杨修说:“当然!事在人为。”

    一场风波

    公元218年正月,曹操受到来自许昌的一次挑战。挑战来自几个中央官员,分别是少府(皇家财产管理员)耿纪、司直(负责纠察百官)韦晃和太医令(皇帝家庭医生首领)吉本,还有吉本的儿子吉邈和吉穆。

    不过,发动这场挑战的灵魂人物不是这些人,而是西汉刘彻(汉武帝)时代权臣金日磾的后代金袆。金袆靠着无数祖宗的庇护,在当时的中央朝廷获得了一官半职。和大多数当时的臣子一样,他对曹操很不满。

    这些不满的人就凑在一起,琢磨着发动一场针对曹操的政变。金袆总结了当年董承反对曹操的失败教训,得出自己的主张。

    他的办法是,先干掉曹操留在许昌掌管御林军的指挥官王必,同时邀请在荆州的关羽北上来许昌,希望他能在曹操抵达许昌前赶到。一旦掌控许昌,那就以皇帝刘协的名义废掉曹操的丞相、魏王称号,然后联合刘备,东西夹击曹操的大本营邺城。

    理论上,这是个绝妙的计划,不过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问题。曹操敢把王必放在许昌,就证明王必非一般人。王必在曹操早年起兵讨董卓时就跟随曹操,是个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独当一面的卓越人才,最重要的是,他对曹操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这个反曹团伙觉得可以成功,是因为金袆和王必是无话不说的好友,该团伙认为在好友背后插刀是他们取胜的关键。可即使他们能出其不意干掉王必,许昌也没有多少效忠皇帝刘协的兵力防守曹操的进攻。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关羽身上,关羽的确是位出类拔萃的将领,他替刘备守荆州,成绩斐然。不过,关羽的前锋部队离许昌直线距离达一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说,关羽就是在第一时间向许昌进发,也很难保证在许昌被曹操攻陷之前到达。

    然而,正如金袆痛心疾首地向他的同伙们说的那样,挑战曹贼不是想证明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只是想证明东汉帝国的臣子们依然心系朝廷。或者说,无论曹贼权势滔天到何种程度,在中央朝廷,永远都有挑战他的力量存在。

    正是在这种心理下,一批中级官员开始了他们的反抗曹操之路。按照计划,金袆和王必举行了晚宴。宴会上,金袆和王必喝得异常高兴,你一杯我一杯,最后两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后半夜,吉邈率领他的家臣和随从向王必发起进攻。王必从烂醉如泥的状态下猛然惊醒,下令御林军反击。不过,王必不知道的是,在他醉死的那段时间里,金袆已经拿着他的令牌,将御林军调出城外。王必此时只剩下一百多亲兵,和吉邈的乌合之众大战。

    吉邈撞开王必军营的大门,王必的亲兵如王必效忠曹操一样效忠他们的主人,他们奋力杀开一条血路,将王必护送至城外。王必在乱斗中身中数刀,他来不及包扎伤口,一出许昌城就调集忠于曹操的部队,反攻许昌。

    反叛团伙的杂牌军在王必的正规军的进攻下,奋力反抗,最终全部被杀。遗憾的是,王必不久后因伤去世,曹操为王必流下感激的泪水。泪水还未干,曹操就在许昌城里进行了一场大清洗。凡是被怀疑参与叛乱的人和有能力反叛曹操的人,或被杀,或被捉,整个许昌陷入一片血海。

    对曹操而言,这场风波根本无足轻重,但曹操却悲愤交集。他和谋士程昱诉说衷肠,程昱不无悲痛地对曹操说:“您东征西讨,历尽千辛万苦为东汉帝国续命,可结果却是那么多人还想杀您,这是为何?”

    曹操叹息说:“这些人的脑子不好,心里眼里只有一个窝囊皇帝,哪怕皇帝是白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不可估量。凡是那些把皇帝架空的人,无论为帝国甚至是为他们带来多少利益,他们都注定了会忘恩负义。”

    曹操最后对程昱说:“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对政府所有的官员,即使是对我表过忠心的人,我都不信任,我只信任我的那些将军。”

    程昱不明白曹操的这种思路。

    曹操解释说:“这些年我到处征战,消灭那些叛逆,将军们从未歇息过,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对不起我的事。只有那些靠着我衣食无忧、享受太平日子的文官才有时间和精力来反对我。所以,一个人若想做成事,特别是那些伟大的事,多么不容易,前有虎狼,后有狡猾的狐狸,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程昱叹息说:“这么多年来,真是辛苦您了。”

    曹操说:“虽然有这么多家伙想要我的命,可这些潜在的风险相对于外面那些叛逆是比较低的,咱们主要的威胁是外敌。”

    程昱点头,试探性地问道:“刘备?”

    曹操点头:“对,就是这个大耳贼。”

    定军山之战

    刘备和曹操注定要在汉中一决胜负,两年前曹操取得汉中后,刘备就开始筹划要夺取汉中,进而掌控整个益州和他的命运。

    公元218年春天,就在曹操平息那场风波后不久,刘备准备完毕,他兵分两路,自己率领主力进攻夏侯渊驻守的阳平关,另外一路则由张飞、吴兰率领进攻武都,目的是阻截曹操从关中赶来的援兵。不过,刘备兵力有限,自己带领着主力,那张飞、吴兰的兵力自然就不足。

    但张飞和吴兰运气不错,吴兰通过一次奇袭,攻占了武都郡的治所下辨县。曹操的战前指挥官曹洪大惊失色,急忙集结精锐,准备收回下辨,打通援军的来路。

    张飞当时驻守在固山(今甘肃成县境内),由于兵力不足,所以他到处散布消息,忽悠曹洪,说他要切断曹洪的退路,然后和吴兰前后夹击,将曹洪一战打入地狱。

    曹洪是老将,多年以来和曹操并肩作战,也正因为是老将,所以受到了从前经验的束缚。他觉得,张飞乃刘备的三弟,这样一个大家伙前来,肯定兵力充足。如果真如张飞所言,当曹洪进攻下辨时,他和吴兰来个前后夹击,曹洪非死不可。

    曹洪正在犹豫时,一个年轻人站出来说:“别听张飞那孙子瞎说,他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不可能完成夹击。”

    曹洪一看讲话的人,原来是曹操派来的曹休。曹休是曹操的亲戚,叫曹操叔叔。曹操让他给曹洪当助理,曹洪始终认为这个家伙没多大本事。现在,听曹休这么一说,就问:“你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曹休很礼貌地回答:“刘备早就想和咱们争汉中,可这两年来始终相安无事,原因就是他没有准备好。如今忽然动起武来,肯定是准备充分,动员了全部兵力。既然动员全部兵力,他应该打阳平关才对,为什么派张飞来打武都?”

    曹洪也迷惑,问:“为什么?”

    曹休回答:“因为他要阻截曹丞相派来的援军。那也就是说,刘备的主力肯定奔阳平关去了,刘备根本集结不了多少兵力,阳平关那边是大战,兵力必须充足,所以张飞这边不可能有多少兵力。正因为如此,我才推测张飞在瞎咋呼。”

    曹洪琢磨了很久,说:“哎呀,小曹啊,你从丞相那儿学到不少兵法嘛!”

    曹休说:“这算什么兵法,只是基于人之常情的推理罢了。”

    曹洪下令:“向下辨进攻。”

    让曹洪惊讶的是,驻守下辨的吴兰居然没有任何防御,吴兰大概认为张飞拖住了曹洪。曹洪一抵达下辨就发动猛烈进攻,下辨很快陷落,吴兰手下的几个将军全部战死,他本人逃出下辨,又被曹洪的巡逻队抓获,斩首传到邺城。

    张飞在固山得知吴兰玩完,魂飞魄散,他急忙撤军去和刘备会合。刘备的进展相当不错,当张飞来找他时,他已进抵阳平关下,正发起疯狂的进攻。

    阳平关防卫司令张郃顽强抵抗,从公元218年阴历三月到当年秋天,阳平关在刘备疯狂的进攻下,屹立不倒。这不但让刘备吃惊,更让前线的张郃和曹操吃惊。

    曹操对幕僚们皱眉说:“刘备这小子坐拥小半个荆州和大半个益州,怎么还是如此废物,连个阳平关都打不下来?!”

    不过,曹操很快就不再有这种想法了。刘备动员成都的全部有生力量,陆续投入阳平关战场。曹操发现刘备对汉中是势在必得,于是不得不亲自出马。

    公元218年秋天,曹操亲征刘备,将前线指挥所设在长安。长安和阳平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曹操本可以再向前推进,之所以不能推进,原因就是许多恼人的问题接踵而来。先是一支乌桓部族发动叛乱,曹操命儿子曹彰平定叛乱。接着是曹操一直看好的宛城守将夏侯音也背叛了他。直到公元219年正月,曹仁才夺回宛城,斩杀了夏侯音。

    这两起叛乱,并没有对曹操产生严重威胁,却牵扯了他的精力,以至于他只能驻军长安,不能全力向刘备发起反击。

    坏消息很快传来,在夏侯音被斩杀、宛城重回曹操阵营的同时,刘备突然来了个迂回,从在嘉陵江上正对阳平关的位置,向东穿越丘陵地带,出现在了汉水南岸的定军山。

    在南郑的夏侯渊大惊失色,慌忙出南郑迎击刘备,同时让正在埋头苦守阳平关的张郃快速回防。

    刘备的速度出奇地快,夏侯渊抵达定军山时,刘备已在山前布防完毕。夏侯渊采取最古老的中央突破战术,以几支精锐轮番攻击刘备的战阵中央。刘备防守严密,夏侯渊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发现无法突破,于是不再进攻,和赶来会合的张郃同时修筑堡垒,静观时变。

    但刘备不喜欢以静制动,他以动击静,乘黑夜向刚刚抵达还未完成防御的张郃部队发起进攻。张郃仓皇应战,结果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向夏侯渊求救。

    夏侯渊此时陷入两难,如果不救张郃,张郃非死不可,但如果救张郃,则担心刘备“围城打援”。

    就在夏侯渊犹豫时,刘备已在扩大战果,将张郃部队快速蚕食。夏侯渊没有办法,只好分出一半兵力,去解救张郃。

    刘备见夏侯渊分兵,兴奋得发狂,命一员大将率领主力来对阵夏侯渊。但这支队伍只是瞎咋呼,多次做出进攻的架势,可多次又原地待命。这就让夏侯渊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对方慑于自己的名气而畏首畏尾。

    夏侯渊立刻骄傲起来,准备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解救水深火热中的张郃。就当他自命不凡时,刘备突然对他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势不可当,夏侯渊在戒备松懈的情况下大败,龟缩在堡垒内,不敢走出一步。

    夏侯渊吃了有生以来最耻辱的败仗,悲愤交集。一天晚上,他无所事事地巡营,看到“鹿角”(由树枝和灌木组成的防线,将尖角向外,类似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有废弛之处,于是他跑去检查修理“鹿角”。刘备大军看到敌人的总指挥居然跑出来修理“鹿角”,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快速发起进攻。夏侯渊在这场进攻中被乱兵斩杀,他的部队一哄而散。

    幸好还有和夏侯渊分量等同的张郃,他突破刘备大军的封锁,集结了残兵败将,就在阵前代替夏侯渊为主将,曹军化悲痛为力量,再战刘备。可惜,由于兵力悬殊,张郃再度失败。他只好一退再退,刘备趁势命令大军全线推进,牢固地控制住了汉水谷地。

    几天后,曹操率领主力抵达,一抵达即和张郃合营,向刘备发动进攻。刘备严防死守,曹操多次进攻,试图找到刘备的弱点,不过这次老天站在刘备这边,曹操的希望落空。

    曹操忍受着剧烈的头痛,在前线生不如死。他始终想不明白的一点是,刘备是从何时开始变得如此无敌的,在他印象中,刘备向来是个窝囊废啊!

    他邀请刘备到阵前谈话,刘备一开始拒绝。曹操就再邀请,刘备的手下都劝他,如果不接受曹操的邀请,好像咱们怕了他一样。

    刘备只好战战兢兢地来到阵前,曹操在马上歪斜着身子,由于头痛而显得异常疲惫。刘备马上流出眼泪,关心道:“哎呀老曹,你的气色不太好。”

    曹操冷哼道:“还不是因为你总捣乱,你在成都老老实实待着不好吗?怎么还来抢汉中?”

    刘备哭着说:“我也不想啊,谁不想安度晚年,可汉中在你手里,我是彻夜难眠、食不甘味啊!”

    曹操正色道:“你睡不好觉理所当然,因为你是叛贼,我多次让你回归中央朝廷,你都置之不理,现在反而抢夺中央朝廷的地盘。你总说自己是皇室后裔,怎么现在抢起自己家里的东西了?”

    刘备擦了擦眼泪,抽泣着说:“我也有难处,我的家里出了个奸贼,把我家的东西全都据为己有,我是在帮家里把东西从他手里抢回来啊!”

    曹操冷笑道:“大耳贼,你真是不要脸到家了!天下谁不知你们刘家是靠我才活到今天的,你不感激我,反而到处散播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谣言。我现在给你机会改过自新,你赶紧回归政府,和我一起振兴你们刘家家业。否则,我把你的益州收回来,到时你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刘备哈哈大笑,说:“曹贼,有本事就来吧,咸鱼尚有翻身日,何况我还是个人,今天的我已不是当初总失败逃亡的我。等我先宰了你,然后挥军北上,收了你的许昌和邺城,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曹操被气个半死,下令进攻。刘备仍然是死守,曹操用尽各种方法,也找不出扭转局势的办法。坚持到公元219年阴历五月,曹操的身体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撤回秦岭以北。刘备取得了胜利!

    然而,刘备并不满足于此次胜利。公元219年阴历七月,刘备流着眼泪向皇帝刘协写了封信。信中说:因曹贼在,汉室不兴,我刘备乃皇室后裔,试图力挽狂澜,不过我人微位卑,不能呼唤天下人讨伐曹贼,可我想到一个好主意,那就是请皇上封我为汉中王。这样的话,我的地位就和曹操的魏王相同,做起事来也名正言顺,希望皇上能同意。

    这封信意料之中地落到曹操手中,曹操看完信后,狂笑不已,笑得头痛欲裂。他举着信对众人说:“你们看,大耳贼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什么刘皇叔、什么皇室后裔,不过是个投机主义者。用刘协的名义给他回信,不同意。”

    刘备收到刘协的信,偷偷看完后,立即烧毁,然后哭着对他的部下们说:“皇上同意了。”

    于是,他从汉中返回成都,宣布自己是汉中王,立儿子刘禅为太子,一个违背中央意志的政权就这样在四川盆地明目张胆地升起,连曹操都奈何不了他。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适合所有人,包括刘备。在取得汉中后,刘备的野心如火箭一样上升,他继续挑战曹操,把目标对准了南阳的襄阳和樊城。

    关羽发威

    公元219年阴历八月,刘备命令他的荆州守将关羽发动北伐,围攻襄、樊。关羽跟随刘备几十年,半辈子都窝窝囊囊的,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时来运转,他也随之鸡犬升天。刘备接受刘璋的邀请去益州时,特意留下关羽驻守荆州。

    在驻守荆州的大部分时间里,关羽训练兵马,威慑孙权,又不间断地对曹操的地盘发动蚕食攻击,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荆州,已经超越了刘备,变成神一样的存在。

    刘备要关羽北伐,进攻襄阳和樊城。关羽毫不犹豫地就带领荆州主力部队开往前线,他抵达襄阳时,正值雨季。连绵不断的大雨冲刷着襄、樊城。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汉水北岸的樊城与襄阳隔水相望,两座城的开阔地不仅有汉水流过,还有南阳郡向南的诸多支流也穿行其间,襄阳和樊城以下,汉水东西高耸的河岸形成了狭窄的关口,这个关口恰恰减缓了汇聚至此的水流流速。

    其实我们要说的是,这种情况下,一味固守两座城池并非好办法。当瓢泼大雨不停地下时,南阳最高指挥官曹仁在根据地樊城思考过大雨对城池的冲击,所以就在樊城城外设了七座军营防守,曹仁希望将战场移至城外,而不是在城池上。

    当关羽围困襄、樊时,曹操知道情势危急,所以派遣大将于禁去帮助曹仁。于禁抵达襄、樊战场后,七大军营的防御工作就交给了于禁,还派了另一位将军庞德作为于禁的副手。

    于禁是曹操的骁将,自跟随曹操以来,始终在最前线征战,勇冠三军。曹操派他来支援曹仁,就是看中了他和关羽实力、影响力的不相上下。这足以说明曹操对关羽的重视和尊重。

    于禁冒雨抵达七大营后,前往樊城和曹仁简单商议了战略,然后就回到七大营。当时,大雨如注,于禁在这瀑布般的暴雨中感觉迷失了人生方向。他愣神地看着雨幕,想到这些年来的征战杀伐,不禁鼻子一酸。

    他对庞德说:“这次总感觉怪怪的。”

    庞德看着他,没有说话。

    大雨连下了十天,第十一天早上,雨势渐渐变小。然而,水势在那个狭窄关口已积蓄到极限。关羽让人凿开关口,下令让他的战船对于禁的七大营发起猛攻。关羽的水军似乎还没有用尽全力,水势就已将于禁的七大营冲毁。

    于禁在指挥战斗时,被巨浪掀翻,在水中喝了几斤脏水后,他浮出水面,被正在等待他的关羽水军抓获。最勇猛的是他的副手庞德,七大营被水淹没后,他带着残兵爬到堤坝和高地上避难,并向曹仁求救。可他还没有等来曹仁,就被关羽的水军从堤坝和高地上驱赶到水中,庞德被俘。他宁死不降,而他的上司于禁却投降了关羽。

    关羽因此一战,不但闻名当时,还显名后世。据说曹操得知于禁大败并投降关羽后,居然从椅子上栽倒,众人扶起他时,他借口说是头痛病犯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于禁的投降几乎惊掉了他的下巴。

    自己最认可、忠诚不贰的于禁,怎么会换了主人?曹操感觉,天好像不是从前那个天了,人事也在变化。

    而关羽则认为,这样的天才是真正的天,从前的天让他受尽窝囊气,根本不是天。

    在水淹于禁的七座军营后,关羽将全部兵力用在对付曹仁的根据地樊城上,他挟着刚刚战胜对手的余威,把曹仁打得满地找牙。不过,樊城始终在曹仁手里,可在关羽猛烈进攻下,已是朝不保夕。

    曹操派出徐晃,率领援军奔赴襄、樊前线。徐晃抵达前线后,发现关羽这次是倾巢出动,兵力强大,他所带的兵力根本不足以解樊城之围。

    曹仁果然骁勇,关羽在攻破襄阳城后,集中全部兵力进攻樊城,但在曹仁的坚守下,关羽占不到一点便宜。再加上徐晃率领援兵前来,曹仁更是信心百倍。

    他不能退,一旦退出樊城,关羽就会向黄河南岸进军,挥师北上直逼许昌,曹操的大本营虽然早就从许昌迁至邺城,可许昌毕竟是帝国首都,皇帝在那里。最重要的是,曹操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皇帝不受惊吓。

    徐晃和曹仁,发誓要为帝国贡献生命。徐晃虽然解不了樊城之围,却可以在关羽包围圈的外围搞游击战,让关羽不得安生。

    关羽对徐晃的游击战很伤脑筋,因为他不能专注地集中力量对樊城进行致命一击。双方就这样在各种小规模战役中耗着,公元219年阴历十月,曹操从邺城进驻洛阳,指挥襄、樊战事。

    曹操虽没有亲临一线,可他抵达洛阳是个明显的信号,标志着东汉帝国的魏王已准备和关羽决战。徐晃有了曹操不断派来的援军,开始制订樊城解围计划。

    他先是散播谣言,说要进攻关羽围困樊城的大本营,关羽正在紧张地守卫大本营时,徐晃突然向他一个不起眼的副营发起进攻,并且瞬间摧毁。这一胜利引起连锁反应,关羽其他几个副营在迎战徐晃的战斗中忽然走神,全被徐晃拔除。

    关羽在大本营忽然听到几个副营全失,慌忙去解救。可就在解救途中,关羽中了徐晃的伏兵,他拎着青龙偃月刀,左冲右突,终于逃出包围,跑进了襄阳城。徐晃经此一战摧毁了关羽的防线,樊城之围解除。

    当前方将士在庆祝这场胜利时,曹操在洛阳仍眉头紧锁。虽然樊城之围解除,可关羽仍然控制着汉水以及南岸的襄阳城,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这是个巨大的威胁,曹操必须要解除这个威胁。

    但关羽这个威胁还未发力,另外的威胁从曹操背后袭来,这个威胁是邺城几个官员发动的一场未遂政变。政变人员都是荆州降官,当关羽进攻襄、樊时,这些人认为光复荆州的时机已到,立即在邺城联络同伴,准备和关羽里应外合,夺取邺城,消灭曹操。

    然而,这场政变还没有发动,就被留守邺城的曹丕发觉。曹丕通知曹操,曹操下令血腥镇压。不过,邺城可是曹操的大本营,在大本营居然发生这种事,让曹操好多天都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出了问题。

    还有更让他糟心的事,自从立了曹丕为太子后,曹植就如同变了个人,沉默寡言,整日酗酒,但目光凶狠,看谁都像是在看敌人。曹操猛然警醒一件事,那就是曹植的好友、他的秘书杨修。此人好耍小聪明,而且的确有些聪明,曹操担心,一旦自己百年之后,杨修会帮助曹植篡位,按曹丕的智商,肯定斗不过杨修。

    于是,他就在军中把杨修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一死,曹植更沉默寡言,几乎成了哑巴。曹操唉声叹气,这个孩子怎么会在短时间内变成这副德行,曹操很是伤心。

    他觉得这个世界糟透了,外有敌人虎视眈眈,内有叛乱分子阳奉阴违,更有亲儿子让他时刻挂念。

    曹操几乎陷入无助的人生状态中。关羽可不管这些,在得到刘备从益州派来的援军后,关羽重启进攻樊城的计划。这一次,关羽势在必得。

    三国鼎立

    关羽开始稳扎稳打,一步步向樊城进攻。曹操在洛阳焦急起来。他想要立刻前往樊城,和曹仁一起抵抗关羽。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当时唯一的办法,只有曹操秘书司马懿有不同见解。

    他安慰曹操:“现在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您无须多虑,关羽也不是不可战胜。他能战胜于禁,是靠大自然,想要打败关羽,不必我们出手,只需要给孙权写封信。”

    曹操问司马懿:“什么信?”

    司马懿说:“刘备和孙权当初在荆州问题上分赃不均,始终有心结。关羽倾巢出洞来攻襄、樊,天下震动,孙权怎么可能不恐惧?只要给孙权写封信,告诉他趁荆州空虚,进攻关羽在荆州的大本营,必一战而成。到那时,关羽失了老巢,肯定退兵。”

    司马懿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自公元208年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后,他和同伙刘备的关系就变得异常微妙起来。在分配荆州的问题上,双方就产生了矛盾。孙权认为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什么都没做,可却偷偷摸摸占了大半个荆州。刘备则认为,自己得到荆州大部分理所应当。

    刘备让关羽驻守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荆州,孙权则让鲁肃管辖自己的那部分。鲁肃主张和平,所以孙权和刘备在荆州的力量一直保持着相对和平。但人人都知道,这种和平必然会被打破,荆州是孙权和刘备的结,必须要用血来解开。

    曹操听完司马懿的分析,不禁叫好道:“你真是聪明绝顶啊!”

    司马懿面无表情,曹操却突然冷酷地笑起来,他审视着司马懿的脸,不怀好意地问:“你如此高深莫测,应该有更高的人生理想吧?”

    司马懿平静地回答:“能做帝国丞相的秘书,恐怕已没有比这更高的理想了。”

    曹操阴恻恻地一笑,他想到杨修,又想到司马懿。司马懿始终支持曹丕,但在曹操看来,这并不能说明司马懿真的发自真心支持曹丕,只是个识时务者。

    他阴阴地问司马懿:“你如何对付你的敌人?”

    司马懿想了想,冷静地说到:“我一路走来,眼中只有朋友和师长,没有敌人。”

    “呸!”曹操冷笑,“少跟我玩这套,你以为你说这句话,我就认为你是个好人了?”

    司马懿不再说话。

    曹操让他近前,附在他耳边说:“等我死后,我也会在天上看着你。你别打曹丕什么鬼主意。”

    司马懿发誓说:“我绝对不会打您儿子的鬼主意。”

    “那你的儿子会不会?”

    司马懿险些笑出声:这是什么狗屁问题,谁能预料到别人将来的事情?!

    曹操好像也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愚蠢,就是他本人,也不可能预料到儿子曹丕未来会做什么。

    两人的谈话就此结束,曹操认同司马懿的方法,命人给孙权写信,请他攻击关羽的荆州大本营,并且许诺事成之后,将会给他惊喜。

    孙权不需要曹操给他惊喜,能夺取关羽在荆州的大部分地盘,就是最大的惊喜。他给曹操回信说:其实不用你来求我,我早就想对关羽这酒鬼动手了。你放心,我让他后院起火。

    孙权立即和少壮派将军吕蒙商议如何打荆州,吕蒙属于智勇双全的军人,他立即给孙权献上一份偷袭荆州的计划,孙权看后大喜,让他立即执行。

    现在和十年前恰好相反,曹操、孙权联盟对付刘备。

    曹操拿到孙权的书信后,召开军事会议。很多人都认为,此时应该迅速前往樊城,支援曹仁对关羽发动进攻,以此牵制住关羽,让孙权有把握偷袭荆州。如果我们稍慢,一旦关羽知道孙权偷袭他,恐怕会前功尽弃。

    曹操忍着头痛,对此分析嗤之以鼻。只有董昭说出了他的心声。董昭指出:“我们不但不能出兵樊城,还要把孙权准备偷袭关羽荆州大本营的消息传到襄、樊前线。”

    众人都哄闹起来,纷纷指责董昭:“这是什么馊主意?”

    董昭解释说:“我们和孙权联盟,可不是交朋友,目的是为了让咱们利益最大化。如今能让咱们利益最大化的就是把孙权要偷袭荆州的计划传播到前线。一旦关羽得知这一消息,他必然南返和孙权争斗,两个人争斗,咱们看热闹。同时,曹仁在樊城听到这个消息,也会精神大振,樊城必坚不可破。”

    众人觉得董昭说得有理,曹操还是有些担心。他问:“万一关羽得到消息迅速退回荆州,孙权又不偷袭荆州了怎么办?”

    董昭自信地说:“关羽这人自负得很,自以为樊城指日可破,又觉得孙权没那么容易快速拿下荆州,所以他必不会速退。如此,就不会影响到孙权偷袭荆州。”

    曹操点头称赞,说:“这么多人中,只有司马懿和董昭眼光最独到啊!”

    其实曹操说对了一半,董昭和司马懿固然眼光很好,可他从前的那些谋士更牛,只不过,曹操连杀了荀彧、杨修等人后,荀攸、贾诩等人已不太爱讲话了。

    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孙权的儒将吕蒙偷袭关羽在荆州的根据地大获成功,而且势不可当地将关羽所管辖的荆州全部扫荡,纳入孙权版图。

    关羽也正如董昭所料,在得知孙权要偷袭荆州时,根本没有想过驰援荆州,而是继续对樊城发动猛烈进攻。曹仁和徐晃在关羽发动进攻时,居然选择反击,运气的天平倾斜,关羽兵团大败,发出山崩般的巨响。

    关羽一战而败,绝不承认失败,可惜再战又败。此时,最倒霉的事发生了,他和益州的刘备失去联系,无奈之下只好独自南撤。

    曹操阵营锣鼓喧天,庆祝这场胜利,所有人都建议曹操下令让曹仁、徐晃追击关羽,将之斩草除根。

    曹操问司马懿:“你的意思呢?”

    司马懿假装思考了半天,才小声说:“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曹操大笑,得意地说:“你这笨蛋,关羽不能追。”

    众人惊异地面面相觑,只有司马懿神色如常。曹操分析说:“放关羽回去,是给孙权捣乱,如果把关羽宰了,孙权岂不是做大?”

    众人恍然大悟,都赞叹曹丞相的智慧天下无双。曹操有些沾沾自喜,可当他看向司马懿时,这种沾沾自喜立即消失,他看到的司马懿像一头病恹恹的老虎,纹丝不动,然而杀气冲天。

    司马懿当然知道不该追关羽,就如他若干年后故意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有些事,近视眼看都特别模糊,但只要戴上智慧的眼镜,一切都清晰得一目了然。

    然而,无论是曹操还是司马懿,都高估了关羽。关羽杀回荆州后,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威望和力量,一朝丧尽。他处处遇到阻碍,要么来自孙权,要么来自叛徒。

    公元219年阴历十一月,关羽被孙权追击,穷途末路下只得逃至麦城(今湖北当阳)。一个月后,关羽在突围中被杀,他的人头被孙权涂蜡打包后,送到了邺城曹操的手中。

    至此,后来被称为“三国”的时代定型。刘备拥有四川盆地,孙权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地区,曹操则占据了东汉帝国十分之七的领土。

    这就是曹操为东汉帝国征战多年后留给他子孙的遗产。

    曹操遗嘱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城中头痛发作,眼前昏天黑地,无法走路。在这苦痛中,孙权把关羽的人头送来了,随人头而来的还有孙权的一封信。孙权在信中说:曹大王啊,我现在向你称臣,你应该称帝了。

    曹操大叫起来:“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当烤鸭放在炉子上烤啊!”

    他的将军们都对曹操这句话很不明白,在他们看来,连江东的孙权都俯首称臣了,那咱们就该顺应天命,称帝得了。

    夏侯惇张牙舞爪地代表魏王府的官员们劝说曹操称帝,曹操抱着大大的头颅,龇牙咧嘴道:“你们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啊。”

    众人就都听着,看曹操能胡编出什么高大上的道理来。

    曹操忍着头痛,说:“我的奋斗史应该从讨伐董卓开始,我和各种各样的人打各种各样的架,经过一番艰难困苦之后,只剩下了孙权和刘备两个对手。难道你们不知我心?”

    众人小声问:“难道丞相您真要对东汉帝国忠诚到底?”

    曹操想了想说:“天下哪里有什么忠诚到底的人?之所以忠诚到底,是因为实力不够、诱惑不大。”

    夏侯惇失声问道:“您没有实力称帝吗?”

    曹操说:“称帝还不简单,可我若称帝,刘备和孙权那两个叛贼马上会跟着称帝。我就是想让这两个家伙称不了帝,气死他们。”

    夏侯惇又问:“皇帝这个诱惑还不够?”

    曹操说:“同一种诱惑,诱惑的对象不同,起到的效果就不同。老实说,现在的我对称帝已没有兴趣了。”

    众人沉默,曹操的脑袋正被疼痛折磨得慢慢变大。

    “我做周文王就可以了,至于曹丕是否做周武王,随他去,我管不着了。”

    周文王具备称王的能力,但到死都没有向商纣王发动进攻。他一死,儿子周武王就向商纣王开战,建立西周王朝。

    众人不再问什么,也不再抱有攀龙附凤的希望。曹操脸色苍白,似乎只有出气没有进气。

    第二天一早,曹操感觉状态不错,他知道这是回光返照,于是取来纸笔,写下了遗嘱: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这就是曹操的遗嘱,大致可分三方面。首先,曹操冷静地指出,天下还未安定,所有人应继续努力,不得骄傲和有非分之想;在治军上,应以法治为主,不可让情感战胜军法。他从前在治军上有些不好的情绪,希望后辈不要效仿。

    另一方面,曹操要求死后实行薄葬,而且指定地点(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曹操虽然沉迷女色,可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俭朴,死后墓葬也希望不要奢侈。这是曹操的聪明之处。乱世时,有钱人家的坟墓全被盗挖,曹操不希望后辈在自己坟墓里放很多金银财宝,引来盗贼。

    最后则是关于财产、家属和家伎的安排。曹操这个人一生都在战斗,不仅在政治场和战场上,也在床上,所以他有很多小老婆。而他所说的“余香”,是西域的高档货,曹操将其分给妻妾。然后正告他的女人们,以后要做手工活,卖钱以养活自己或补贴日用。曹操可谓聪明至极,他知道自己去世后,他的这些女人绝不可能像从前那样过好日子了,所以必须要自力更生。曹操对所有的女人,可都是真情实感,这是曹操的可贵之处。同时,曹操还希望在铜雀台,给他留个位置,因为他喜欢音乐歌舞表演。只有真性情的诗人,才有这种雅致和要求。

    这就是曹操的遗嘱,写完这道遗嘱后,曹操就让所有人退下,只留下司马懿。他让司马懿近前,对司马懿说:“如今曹丕在邺城,曹植在我身旁,我死后,曹植能顺利让曹丕做我的接班人吗?”

    司马懿不说话。

    曹操似乎没想让他说话,而是接着说:“我已派特使回邺城,让曹丕迅速继位,继位后再来洛阳,以防有变。我曾提醒过曹丕,司马懿这老鬼不是好鸟,一旦发现他不忠,立即抄家灭族。”

    司马懿微微动容。

    曹操话锋一转:“不过我还告诉曹丕,对付孙权和刘备,只有你能胜任。”

    司马懿说:“不敢。”

    曹操立即盯向他,眼里似乎有锥子:“我希望你效仿我!”

    司马懿没有明白。

    “只做周文王!”曹操一字一顿地说道。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吐出一个字:“好。”

    曹操欣慰地点了点头。此时,他不由想起了远在许昌的皇帝刘协。刘协也想起了他,这两个人的关系恐怕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可彼此都想杀了对方。

    曹操想到这个皇帝时,犹如梦幻。在梦幻般的场景中,他看到刘协坐在龙椅里,神情哀伤。他不由叹了口气。曹操突然感觉折磨了他一生的头痛消失在了正午的艳阳里,他整个人缓缓地飘起来,飘向芸芸众生的土地,飘进开满洛阳牡丹的天空,他从未有过如此美好的感觉。

    当他的肉体沉甸甸地僵在床上时,他的灵魂正在天堂中享受宁静。

    众人都跑进房间,对着他的尸体大哭。曹操就这样被折磨他多年的头痛夺走生命,享年六十六岁。

    那一天是公元220年3月15日。

    远在邺城的曹丕一得到老爹去世的消息,悲喜交集,宣布立即继承曹操的全部遗产。九个月后,曹丕称帝,建立魏帝国,曹操被追谥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之后的事就是三国的故事了,已和曹操无关。这位为东汉帝国奋斗了大半生的英雄人物,也许能想到,他死后的天地绝不会太平。也许能猜到,司马懿家族终究会取代他的家族,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

    但即使他能猜到,有生之年又能如何,因为一代人只能做一代的事,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对得起人生了,想那么多,没有必要,也根本没有用!

    如果说曹操能给我们什么启示,那么,上面这段话就是最大的天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