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疯,我只是与众不同-狂躁抑郁,冰与火的重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就如珍珠是贝的病态一样。”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天才”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更与一位心理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天才是人类稀有的极端的变种,在这种变种中,可以看到他们精神生活的极不稳定性和过敏性,或者可以说他们对精神病缺乏抵抗能力。”

    我的世界你不懂

    她不断地在纸上比划着,起初是一些不规则的线条和图形,然后,她的铅笔移动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同时,她的嘴里絮絮叨叨地在说着什么,语速非常快,根本听不清具体的内容。

    只是两秒钟的间隔,她停了下来,像是在思考着,然后,那种高频率的运作又开始了。她在办公室里到处翻找,把所有的资料和地图全部找了出来,迅速地翻捡着这些纸张,抽出一张,又抽出一张……她的脸因为兴奋和高频率的说话、快速的动作而涨得通红,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诡异的光芒,“我得把这里标记下来,这个地方是最初他们出现的地方……”她一面念叨着,一面起身去拿放在书桌上的笔筒,笔筒里面插着各种颜色的签字笔。可是由于她的头脑里只想着地图上的事情,根本没有注意到旁边放着的箱子,她被绊倒了,脑袋磕在了书桌上,立刻红肿起来,但显然她连这点都没有注意到。

    她抓起笔筒,无暇顾及因为动作太快而落下的其中几支,然后继续回到地上,在铺开的地图上面勾画着什么。翻找,勾画,标注……她的精神异常亢奋,似乎没有半点疲惫的感觉。而站在门口的两位:她的父亲和姐姐却面露愁容,担心得不行,因为她这次的亢奋状态,已经持续了近三十个小时了。

    她叫萨拉,是一名国家安全局的信息员,曾在伊拉克战场上工作过,而她现在所做的事情,则是在整理那些疑似恐怖分子的资料。

    国安局早就收到消息,有一批有组织的恐怖分子潜入美国,伺机将开展大规模的破坏行动。可惜并没有进一步的线索。很多条路都跟着跟着就堵死了,国安局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

    36个小时过去后,萨拉终于“回来”了,她的脸上恢复了正常的笑容,略带疲倦感,她伸了个懒腰,抬起头,似乎刚刚注意到站在门口的父亲和姐姐。

    “Hi,你们早。现在几点了,你们怎么起这么早?”萨拉的语气平静且自然,一点也不像36个小时精神高度紧张和集中且未眠的样子。

    “我觉得有点累,我想睡一觉。”萨拉自顾自地说着,走出了她在家里设置的办公室。

    而呈现在父亲和姐姐眼前的,是一幅被涂抹得乱七八糟的地图,以及数张照片和文字注释。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萨拉用大红色的笔画出了一个网络,在不同的节点上有不同的照片,在旁边堆起的资料里,将所有已经发生,但之前令人毫无调查头绪的事件连接了起来。

    后面的事实证明,萨拉的方向完全正确,她解开了困扰国安局整整三个月的大问题。可是,当她一觉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她自己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像这样的症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实际上,在之前一次意外受伤后,莎拉就在医院发了一次病。起初她只是问护士要一支绿色的笔来记笔记,可她的护士是位严苛的人,并不理会她的需求,只是不断地重复“熄灯时间到了,你该休息了,有什么问题明天再处理,你现在是病人,身体最重要。”

    谁曾想,这种态度居然逼出了萨拉的病。萨拉的情绪开始变得越来越激动,她挥舞着胳膊,不断地念叨着:“你给我一支绿色的笔,请你给我一支绿色的笔,难道这么大的医院要找到一支绿色的笔很困难吗?该死的,别跟我说什么熄灯的话,给我一支绿色的笔……妈的,我叫你给我一支绿色的笔!”然后她跳了起来,挣脱了手上正在注射的针,撞倒了一旁的床头柜,跌跌撞撞跑到护士值班室,这时候的她已经接近歇斯底里了,“给我一支绿色的笔,给我一支绿色的笔……”

    最后,医护人员不得不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她才终于躺在床上睡着了。

    萨拉卓越的推理能力与她的病应运而生,每当她发病,精神极端亢奋的时候,总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找到很多重要的线索,这种近乎天赋的能力是国安局里任何人都达不到的。然而,她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萨拉得的这种病,在临床学上被称为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躁狂抑郁的两极同时折磨着患者,常常会让他们在极度的亢奋之后又极度的疲惫,身心都受到不小的折磨。然而在心理学上,这种精神疾病又显得很特殊,因为从没有一种心理疾病会像躁郁症一样,与“天才”如此息息相关。

    深入探秘

    英国《精神病理学》杂志曾经发表过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博士撰写的论文,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人物,在300个个案中,博士发现,天才与精神病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存在于这些影响了历史的大人物身上,而他们所患的精神病,几乎都有躁郁症一项。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政治家中患有躁郁症的比例为17%;科学家中患有躁郁症的比例为18%;哲学家中患有躁郁症的比例为26%;作曲家中患有躁郁症的比例为31%;画家中患有躁郁症的比例为37%;而文学家中患有躁郁症的比例则高达46%。

    到底是所谓的“天才”就容易患上躁郁症,还是躁郁症患者更容易成为天才?这个问题就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无逻辑。但我们不妨认真去探索一下,存在于“天才”和“精神病”这对孪生兄弟之间的联系吧。

    文森特?梵高在现代可是一位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他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风。不过,在他活着的时候,可是个一文不名,穷困潦倒的“精神病”。

    没错,梵高的确是个精神病,只是因为身边的人,包括他自己都没把这件事情放在眼里,以至于最后愈演愈烈。

    最初,梵高的表现只是显得比较狂热罢了。他充满幻想,比较容易走极端,情绪易于激动,也为此丢了工作,得罪了很多人。

    但显然他并不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他唯一关心的,是绘画。他为数不多的朋友曾在他过世后,形容过他创作时候的状态:几近癫狂!那个时候的梵高眼睛里只有色彩,而脑海里估计是一些飞速跳跃的灵感,总之,他不是个正常人,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也根本留意不到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如果谁要是走近去打扰了他,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他会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样对待别人。

    而他对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与高更决裂后,梵高因为内心太过悲痛,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请注意,那是自虐式的,就这样一只手拿着刀,一只手揪着耳朵,狠狠地将耳朵割了下来,鲜血直流。可梵高从没有为这件事情后悔过,他只是希望,用肉体的疼痛来缓解一下心灵的悲伤罢了。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注定要以一种悲怆的、血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吧。

    梵高的性情越来越怪异,他甚至已经到了无法和别人相处的地步。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画出来的画又挣不到钱,都是他的弟弟在不断接济他。即便这样,他也从未对自己的弟弟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他不再愿意与人交流,生活似乎跌入到了一种半梦半醒,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状态。他会用一晚上的时间来观察星空,一动不动,然后快速地、亢奋地创作自己心中那灵动的作品。常常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一幅作品之后,累到虚脱。

    这时候,他的精神疾病已经很严重了,最终导致他在发病状态时开枪自杀。

    曾经有人评价,梵高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因为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而且,他无法珍惜属于自己的爱情,无法获得友谊,甚至无法养活自己,无法对自己好一些。然而,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这些诸多的“无法”,那么文森特?梵高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一份平稳的工作和一个普通的家庭,到老到死,那么艺术史上也就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了。

    实际上,梵高并非是唯一一个患有躁郁症并在某个领域有着突出成就的人,拜伦、狄更斯、伍尔夫、牛顿、达利,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向我们展示他们无可超越的成就的同时,也在向我们展示着他们在精神方面无法治愈的创伤和疾病。

    时而狂躁,时而抑郁,且不由自己主观意识控制的状态狠狠地折磨着他们的脑神经。当他们处于狂躁状态时,大脑的工作量是正常人的数十倍之多,脑神经极度活跃,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甚至在过度的脑充血后会出现幻听、视物模糊等症状。但大脑超负荷的工作却给他们的执着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管是进行绘画,还是文学创作,亦或者是科学研究,“灵光一闪”的出现几率都要高出很多。

    对此,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曾给出过相似的结论,“躁郁症产生的兴奋和抑郁迫使患者面对更为广泛的情绪感受,他们比常人拥有更丰富多变的经历。也就是说,在疾病发作过程中,会出现能量的爆发,但这对身体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病理溯源

    躁郁症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情绪、行为、个人感受以及能量状态上存在着极端的变化。所谓的“大喜大悲”“狂悲狂喜”都非常适合形容躁郁症的状态。稍微有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骤然的大喜大悲是非常伤身体的,这样不但会打乱身体的荷尔蒙平衡,而且非常影响整个人的状态。这对于正常人来说都是不容易承受的影响,何况是躁郁症患者,其身心受损程度都是非常严重的。

    虽然有很多资料都证明,“躁狂抑郁多才俊”,但并不是所有的躁郁症患者都能有天才般的能力和造诣。芸芸众生中,也有不少人饱受躁郁症的折磨和困扰。

    实际上,躁抑症这种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患者多在青春期或者青年时候第一次发病。就如我在前面的事例中所讲述的萨拉,她的躁郁症就来自父亲的遗传,因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病症,因此她都是通过精神类的药物来控制病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强烈且突然的刺激也很可能引发此种精神疾病。

    躁郁症是一种间发性的疾病,且在两次病情发作的间隔期间,患者并没有什么异常状况,因此病情很容易被忽略。然而一旦发病,却是来势汹汹的。

    大部分躁郁症患者都是连续地,“有规律”地发作。也就是说在极度的狂躁之后,会迎来极度的抑郁。

    狂躁时,情绪高涨,对待事物往往热情过度。这个时候如果与之交往,会觉得这个人是那么的兴高采烈,无忧无虑。但这只是早期的症状,如果病情已经很严重,那躁狂发作的表现则是像刺猬一样难以接近且易怒。

    狂躁发作时,患者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也不会感到疲惫,甚至有时候会有很多幻想的成分在里面,胡乱虚构情节而自己浑然不知。这个时候,其实患者并不需要任何人懂得他在讲什么,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跳跃的思维会很快让他变得混乱,显得语无伦次。

    这个时候,头脑风暴也会让患者的意志行为增强,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患者处在狂躁症发作的时候,恰恰是他言行最为一致的时候,内心体验与所作出的反应和外界环境较为统一。

    脑神经的亢奋带来的效果就是失眠,或者根本不需要睡觉,就像萨拉一样,持续36个小时不停歇地工作也不觉得疲惫。

    狂躁症的发作一般会持续三天左右,接下来便是可怕的抑郁症,而且二者几乎不会“掉链子”,只要有了狂躁,就势必迎来抑郁。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患者突然对一切东西都丧失了兴趣,哪怕是他昨天还爱不释手的事情,今天都会懒得去看一眼。他开始感到很疲惫,吃不下东西,要么是睡很长时间都不醒,要么就是躺在床上睡不着,但又没力气动弹。

    更可怕的是,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头脑像是错了线路的指挥站,各种信息到处乱窜,却组合不起来。眼前会出现幻觉,难辨真假。

    无怪乎那些躁郁症患者,几乎都会有自杀的冲动了,因为这样“刺激”的脑神经活动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即便他们会因此变得更“聪明”,更容易创造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