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不怕大材小用,就怕小材大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孔子接受鲁国大臣公山弗扰的聘请,答应做他的家臣。此事见孔子中庸之道:1.借事做事,就可以做起来。2.不怕大材小用,就怕小材大用。

    不怕大材小用,就怕小材大用

    据《论语·阳货》: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鲁国大臣公山弗扰有爱国之心,以费(地名)为根据地,想助国君除掉季氏,就聘请孔子为他助威。

    孔子答应了公山弗扰出山相助,暂时做公山弗扰的手下。

    子路不高兴了,说:“这么小的官您也人眼么?您何必去公山氏那边呢!”

    孔子说:“那人召我去,岂是虚应故事?我们有事做。如果有人能用我,我会把国家搞得像东周一样兴盛。”

    孔子中庸之道

    1.借事做事,就可以做起来。

    不是从小事做大,而是从大事做小:消减大事为小事,天大的事也可以做起来。要借力,要借事,更要借势。

    孔子通过公山弗扰的聘请起来做事,意在从边缘进人核心,也即从边缘转移核心。

    公山弗扰的本意为:召孔子→助他灭季氏→他当新的季氏。

    而孔子的意思是:借公山弗扰出仕→并不反季氏→辅佐国君,从大局上改写。

    两相比较,孔子当然高明,无伤害,无自伤,就把事情做起来了。要借事做事,不要直接做事。

    2.不怕大材小用,就怕小材大用。

    小材大用必死,大材小用必活。

    公山弗扰是小材,却想取代季氏,纯属找死。

    孔子是大材,甘心在公山弗扰手下干,并臣服于季氏,大材小用,可以保全,以图他日大用。

    森林里有棵大树被人砍来当桥,其他的大树为它鸣不平,说他大材小用。这棵当桥的大树却分外得意,甘心让人踩。有一天森林刮大风,起大火,所有站着的树都被烧毁,只有那棵趴着的树躲过劫难。有一天,一个人从这里经过,望着森林的灰烬,又望着这棵完好的大木板,沉思良久,把它扛回去立在了国门前,以之为“鸣木”,又叫“谏木”,凡国君有过,臣民可以击木而谏之。从此此木名扬天下,用莫大焉。

    孔子向子路解释他为什么要出仕

    孔子说:“夫召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孔子讲只要有人能用他,他就能把国家搞得像东周一样好。

    为什么不说西周?因为西周之道是开创,从无中创出有,而东周之道是复兴,从无中复兴有。

    孔子发扬周道,实为发扬东周之道,而非西周之道。东周之道是真正的道,东周是真正的周。孔子处处点醒世人他一生做的全部工作是复兴,是发扬固有之道,是“述而不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