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 清光绪六年(庚辰) 出生
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生于天津河东区地藏前故居李宅,取名文涛,行列第三,为庶出。
1884年 清光绪十年(甲申) 5岁
父亲李世珍病逝。
1886年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7岁
次兄文熙为其开蒙。(长兄早亡。)
1892年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13岁
专心学习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小小年纪以善书闻名乡里。
1897年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18岁
娶天津茶商俞氏之女。同年,以童生资格应试天津县学。
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19岁
戊戌政变失败后,李叔同刻“南海康梁是吾师”长印表示支持变法。全家南下上海,住法租界,他加入上海“城南文社”,开始文学活动,以《拟宋玉小言赋》,名列文社月会第一。
1899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20岁
全家移居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同时在诗、词、金石、书、画、戏剧等方面钻研,在上海艺坛初露锋芒。后有“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自述。李叔同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
1900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21岁
与友人一起创办“上海书画公会”。同年,长子李准出生。
1901年 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22岁
入蔡元培主持之“南洋公学”经济特科就读,改名李广平。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成为同窗。
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25岁
次子李端出生。与上海名妓李苹香、朱惠百、杨翠喜为友,交流诗画、艺事。在上海初次亮相,参加演出京剧《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
1905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26岁
年初与许幻园、黄炎培等创办“沪学会”。出版《国学唱歌集》。同年,生母王太夫人病逝,他哀痛万状,改名李哀,字惜霜。此后决意去日本,临别前写下《金缕曲》。年底,创办《音乐小杂志》。
1906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27岁
年初,《音乐小杂志》出版,成为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以李哀之名参加日本名士组织的“随鸥吟社”,此后与东京诗人联吟赋诗多次。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同时又于校外从上真行勇学音乐、戏剧。初名李哀,后改名为李岸。冬,与学友曾孝谷一起创办“春柳社”,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1907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28岁
因国内徐淮水灾,借东京乐座义演《茶花女》,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这是中国话剧演出实践的第一次尝试。后于本乡座演出《黑奴吁天录》,扮演爱米丽夫人的同时,客串男跛醉客。同年,结识日籍夫人诚子。
1911年 清宣统三年(辛亥) 32岁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学成归国后,在天津直隶模范工业学堂等校,任西洋画教席。日籍夫人径去上海,赁屋居于上海法租界。同年冬,国内盐业因清廷行政措施变革,作为盐商的李家备受打击,濒临破产。
1912年 民国元年(壬子) 33岁
冬假正月,由天津至上海,与日籍夫人晤面,后来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
同年3月,参加柳亚子主持的南社。不久,在陈英士创办的《太平洋报》担任画报副刊主编,兼管广告,与苏曼殊、柳亚子、陈兀我同事,并组织“文美会”,编《文美杂志》。辛亥革命胜利后,李叔同填词《满江红》。夏,《太平洋报》倒闭,受聘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与夏丏尊、单不厂等同事,主教音乐、西画。此后,与夏丏尊成为莫逆之交,学生有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等。
1913年 民国二年(癸丑) 34岁
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李叔同继续任教。暮春,编《白阳》中英文专刊。《春游》三部曲、《欧洲文学之概观》《西洋乐器种类概说》《石膏模型用法》等作品均署名息霜在《白阳》发表。其中,《春游》是中国第一部三声部合唱曲;《欧洲文学之概观》是第一篇由中国人编写的欧洲文学史;《石膏模型用法》是国内最早介绍这种教具的文字。
1915年 民国四年(乙卯) 36岁
在杭州西泠印社出席南社的雅集,与柳亚子等二十余人相晤。撰《乐石社社友小传》。在教学期间,李叔同创作了很多校园歌曲,《送别》《早秋》《忆儿时》等脍炙人口。此年,结交经学家马一浮。
1916年 民国五年(丙辰) 37岁
同事夏丏尊偶然在日本杂志上看到有关于断食的文章,于是介绍给李叔同阅读。冬,李叔同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20天,写《断食日记》,取号李欣。此时学佛因缘成熟。
1917年 民国六年(丁巳) 38岁
春假后,在学校开始素食,供佛像,读佛经。
1918年 民国七年(戊午) 39岁
正月,在虎跑寺皈依了悟上人。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寺正式出家。农历九月至灵隐寺受戒。受戒后,赴嘉兴精严寺小祝年底应马一浮之召至杭州海潮寺打七。离校前,李叔同将一生所积之艺术珍品、金钱、衣物全部分散。金石作品全部埋于西泠印社的印冢中。油画作品赠给当时的北京美术专科学校。
1919年 民国八年(己未) 40岁
春驻锡玉泉寺,后到虎跑寺结夏,秋挂单灵隐,冬回玉泉寺,与程中和居士共燃臂香。写成《金刚三昧经》《无常经》《大乘戒经》等多种经文。
1922年 民国十一年(壬戌) 43岁
正月,在城下寮礼寂山方丈为依止师。俗家发妻俞氏夫人,在关中患重痢疾,不久病故,俗家仲兄文熙来信嘱咐其返津,但因故未能成行。仍居庆福寺。
1923年 民国十二年(癸亥) 44岁
春,在上海与尤惜阴居士合撰《印造佛像之功德》。往太平寺,谒印光大师。夏,为西泠印社书写《阿弥陀经》一卷,后来被刻于石幢上。
1924年 民国十三年(甲子) 45岁
《比丘戒相表记》定稿,上海穆藕初居士,独自出资印刷一千部。
1926年 民国十五年(丙寅) 47岁
夏,至江西庐山,参加金光明道场。写成《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堪称近代写经杰作,太虚大师推其为近数十年来僧人写经之冠。
1927年 民国十六年(丁卯) 48岁
春,闭关于杭州常寂光寺。当时,社会上有灭佛的非议。大师提前出关,召请地方政要集会,又致函蔡元培、经子渊、马夷初、朱少卿诸师友,交流整顿佛教的意见。同年底,丰子恺、裘梦痕将大师的名曲《朝阳》《忆儿时》《送别》《悲秋》等约二十首,选入《中文名歌五十曲》一书,作为国内各级学校的音乐教材。
1928年 民国十七年(戊辰) 49岁
夏秋交接时,驻锡在上海江湾丰子恺家中,一同创作《护生画集》,丰子恺绘图,大师写偈语。冬,与尤雪行、谢国梁二居士一同前往暹罗,经过厦门时,结识士绅陈敬贤,由陈介绍挂单南普陀寺,这是弘一大师第一次南行至此。
1929年 民国十八年(己巳) 50岁
自厦门回温州时,途经福州鼓山,发现清初刻本《华严经》及《华严疏论纂要》。大师倡印25部,请日本出版家内山完造(中日友好活动家,上海内山书店老板,帮助了很多左翼作家,与鲁迅交情之深)分赠日本各大学等。时夏丏尊、刘质平等为师集资建筑之晚晴山房落成,大师初度驻锡在此。
1930年 民国十九年(庚午) 51岁
暮秋,听静权法师讲《地藏经》,悉心研究《华严经》,后写成《华严集联三百》。冬底,回永嘉城下寮挂单。
1931年 民国二十年(辛未) 52岁
正月,在庆福寺关中罹恶性疟疾。夏,亦幻法师发起创办南山律学院,大
师受邀于五磊寺主持,后因与寺主意见有分歧而离去。秋,广洽法师函邀大师赴厦门。在金山寺作《清凉歌》。
1932年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53岁
春、夏、秋三季,云游浙东沿海各地。冬,去厦门挂单万寿岩,与性常法师结缘,并自此定居。讲《人生之最后》于妙释寺。
1933年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 54岁
暮春,驻锡开元寺尊胜院,著作律学。暮秋,在泉州郊游,偶见晚唐诗人韩偓的墓道,引为神交,后令弟子高文显撰《韩偓传》,为《香奁集》翻案。在开元寺圈点《南山钞记》,在承天寺讲《常随佛学》。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甲戌) 56岁
元旦,在泉州草庵讲《含注戒本》。正月讲《祭颛愚大师爪发衣钵塔文》《德林座右铭》。春,应南普陀寺住持常惺、退居会泉二法师的邀请,前往整顿闽南佛学院。见学僧纪律松弛,认定机缘未熟,倡办佛教养正院。冬,染病,回泉州草庵寺养病,病中再立遗嘱,交由传贯法师执行。
1937年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58岁
初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南闽十年之梦影》。秋回厦门,途经上海,与夏丏尊会面,阔别六年后终再相见。回厦门后,厦门陷入战火,大师发愿与危城共存亡。
1939年 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60岁
春,去永春山中蓬壶乡普济顶寺闭关静修,在此潜心编著律学,与外界隔绝,以至于外界传说弘一大师圆寂于此。初夏,画家徐悲鸿在新加坡为大师绘画巨幅油画像。秋,澳门《觉音》月刊和上海《佛学》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师六秩纪念专刊》。
1940年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61岁
农历九月二十日,在山中渡六十周甲世寿。后去南安洪濑灵应寺闭关,性常、广洽法师等影印《金刚经》,丰子恺绘《护生画集续集》为大师祝寿。
1941年 民国三十年(辛巳) 62岁
离灵应寺去晋江檀林乡福林寺结夏,给各地师友寄信,暗示行将告别。
1942年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63岁
春,回泉州,挂锡百原寺,不久移居温陵养老院停止一切活动。秋,在温陵养老院,讲《八大人觉经》(这是弘一大师最后一次讲经),同时在养老院向院中老人讲《净土法要》。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病情转危。10月10日下午写下绝笔“悲欣交集”四字交妙莲法师。13日晚7时45分呼吸少促,晚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温陵养老院。
圆寂7天后在承天寺火化。在100日内,由骨灰中拣出各色舍利约1800粒,舍利块600余块。这些均由妙莲法师供养,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大师灵骨塔于1946年以后分建于杭州虎跑寺、泉州清源山弥陀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