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一条悲伤的河流
人的一生并不是什么事都能由自己去选择,痛苦和不幸谁都不想要,但有时往往却接踵而至,祸不单行的日子,你只有用好的心态去处理它,而不应该计较它、在乎它。很多人面对痛苦之事,通常的反应是沮丧、埋怨、忧愁,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反应:将痛苦视作人生的一种享受。
威廉·马修由于外伤而全身瘫痪,住进了美国西海岸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每天清晨,威廉·马修都要承受来自身体不同部位将近一个小时的疼痛煎熬。年轻的女护士见状,每次都因马修所经受的钻心疼痛而以手掩面,不忍目睹。马修说:“虽然钻心的刺痛让我难以忍,但我还是感激它--这种痛苦让我觉得我还活着!”威廉·马修将痛苦视作人生的一种享受,并从中发现喜悦,貌似有些自虐式的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会明白这痛是度瘫痪的神经的苏醒,是重新恢复生命活力的希望。
痛苦,不管人们愿不愿意,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痛苦作生命的一种感觉,从一个对立的角度对生命进行着激励与诠。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必然对幸福缺少判断能力;个不能感知痛苦的人,同样对追求缺乏目标感。
痛苦是客观的,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痛苦还有其特定的空间限性和时间变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痛苦是能够被人们脱和战胜的,甚至能够转化成一种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决定了并非一切不幸都是痛苦,一切痛苦也并非都是不幸,题是如何控制与利用痛苦。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取得的益少,从磨难中取得的教益多,所以学会驾驭痛苦,应该成为个人的生活必修课。
驾驭痛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摆脱,二是引导。摆脱痛苦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慰藉和转移注意力。当然,人生所有的痛并不是仅靠慰藉和注意力转移所能替代的,而是需要向有利的向发展。这种发展,就能从痛苦之中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我们尽管难以阻挡痛苦的到来,但我们完全可以对它进行利与引导。所谓的“利用痛苦”,无非就是正视痛苦,从痛苦中奋发图强,努力造就全新的自己。罗兰说过:“把你的苦难当作难得的经验,忍耐一时之痛去体会它,你将因为这些苦痛而比别人更了解人生。”人生的每一次吃苦其实都是一种宝贵的阅历与财富,一种对人生意志的锻炼与考验。它让我们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让我们练就坚强的意志。一个人不愿向命运俯首称臣,才有可能将命运征服;一个人不愿向苦难卑躬屈膝,才有可能将苦难打败,最终取得卓越的成绩,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摆脱过去的痛苦,不能总是沉浸在“为什么痛苦发生在我身上”的自我质问中。智者在面对痛苦的时候,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提出“以后怎样生存下去”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既然痛苦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了,那么,自己该如何面对,该如何处理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有一天早上,师傅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这个徒弟很是不情愿,但还是听从师傅的话,把盐取了回来。随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问他什么味道。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师徒二人沉默了一路。待二人来到湖边,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双手捧起一些湖水,喝下去。师傅问:“这次感觉味道何?”
徒弟说:“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计较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语心长地说:“人生的苦痛就好比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呢,是可以决定痛苦程的。因此,当你感到痛苦之际,不妨将你的承受容积放大一,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是的,人生有时确实很痛苦。但再痛苦也不足畏惧,关键就看怎样对待它。人只要活着,痛苦是避免不了的。痛苦,对于阳光媚、微风轻拂的生命绿洲,意味着残酷与不幸,然而对于麻木无觉的躯体,它又代表着一种生命的喜悦。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痛苦,我们会蓦然发觉,其实痛苦也是一种享受。因为有痛,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享受痛苦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体验。当我们以湖一般的阔胸怀品尝痛苦,以欣赏的心境面对痛苦,把艰难困苦当作前道路上的垫脚石时,痛苦就会相对缩小,甚至能够让人生更加烂。
告别那个总慨叹“想当年”与“忆往昔”的自己由于社会结构与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资源与利益重新分配组合,社会地位与经济利益受到冲击的那一部分人,极易产生失落感,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怀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遗憾。
从主观方面来看,怀旧实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躲避和逃遁,它把我们所不想回忆的痛苦和压抑隐藏了,以至于我们自己永远不会再想起。另一方面,它又把我们过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大大强化了,美化了,以至于人们在几次类似的回忆后,把自己营造的回忆当作真实。另外,个人的失落感也容易导致人们产生怀旧心理;失落导致回首,以寻找昔日的安宁与情调。
有的人十分热衷搞同乡会、同学联谊会,这是对过去的友人、恋人的怀旧和依恋。这包括幼儿园园友、小学校友、中学校友、大学校友……有的男士女士,过去曾有过一段恋情,因故未成连理,如今已届中年,旧情萌发,开始“第二次握手”。
有的人过分看重过去所取得的功绩,把所获得的奖状、勋章、奖品保存得完美无缺,时常追忆“想当年”那段辉煌的经历。相比之下,现在这荣誉的光环正逐渐地消失,心里时常有失落感。其实,这种怀旧心理,渴望“回到从前”的愿望,只是心的谎言,是对现在的一种不负责的敷衍。现代人常说“活在当下”,就是指活在今天,今天应该好好生活。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都可以轻易做到。昨天就像使用过的支票,明天则像还没有发行的债券,只有天是现金,可以马上使用。今天是我们轻易就可以拥有的财,无度的挥霍和无端的错过,都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今天更真实了。即使能回到从前,会有太多的遗憾,就像一个早已愈合了的伤口,又被我们重新起。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些我们无力填补的空白,都因为我们当初错过了“今天”的结果。或许,回不到从前,那啼哭才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或许,回不到从前,那段逝去童年才会更令人神往;或许,回不到从前,那场没有结果的初才能成为你生命之树上永恒的花朵……不要回避今天的真实与琐碎,走脚下的路,唱心底的歌,把顶的阳光编织成五彩的云裳,遮挡凌空而至的风霜雨雪。每一日子都向人们敞开,让花朵与微笑回归你疲惫的心灵,让欢乐为今天的中心。如果有荆棘刺破你匆忙赶路的脚,那也是今天真实的痛苦。
迎接今天的最佳姿势就是站立,用你的手拂去昨天的狂热与寂,用你的手推开明天的迷雾与霞辉,用你的手握住今天的沉与轻松。把迎风而舞的好心情留在今天,把若隐若现的阴影也留给今天。
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宁静、维持心灵平和、返璞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过分地沉溺在对往事的追忆中,就会变成病态的怀旧,这种心理不仅阻碍个体适应环境,也对社会变革产生阻力。在人际交往中只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难以做到“结识新朋友”,个人的交际圈也会大大缩小。有病态怀旧行为的人很难与时代同步,这有碍于他们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可以不被怀旧心理所影响,如认真地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活动。要学会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突破口,比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不忘老朋友、发展新朋友,继承传统、厉行改革等。
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抱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人不注重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
将视点多聚焦在生活中那些精彩的地方
生活中,总是有人整日闷闷不乐,并不是因为生活真的有那不如意,而是在于自己没有用喜乐之心感受生活中幸福的成,没有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精彩之处。刘女士整日茶饭不思、彻夜失眠,身体消瘦得厉害,但各种查显示身体一切正常,没有患任何疾病的迹象。于是,她去拜一位心理医生。心理医生问她是不是心中觉得特别痛苦?刘女像遇到知音一样,开始向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各种苦恼。比如门的邻居见面没主动和她打招呼,楼上的住户每天晚上总是会造出一些噪音,自己居住的小区治安很差,一个本来关系很好同事竟然背地里骂自己,领导答应给自己加薪但好几个月过去也没动静……如此种种,她认为生活很没意思,处处都不称心意。
等刘女士说完,心理医生问:“你老公对你感情如何?”刘士脸上露出笑容,说:“啊,他非常疼爱我,我们结婚10年,他从来没有对我大声嚷嚷过。”心理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又:“那你们有小孩吗?”刘女士双眼闪出光彩,喜悦地说:我有一个儿子,6岁了,聪明活泼,非常懂事。“然后,心理医又问了刘女士其他一些问题。
最后,心理医生将写满字的两张纸放到刘女士面前。一张写她的苦恼事,一张写着她的喜乐事。心理医生对她说:“这两纸就是治病的药方,你将大部分精力用来抱怨苦恼事,却忽视身边的快乐。”
西方有句名言:“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你想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快乐吗?那么就用心感受生活吧,淡化不如意,强化快乐,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精彩,你的心情也会像阳光般灿烂。
所以,与其每日被这样或那样零碎的突发事件搞得神经紧张,情绪失落,不如平静下来,调整心态,将失意寄存,与好心情来个约会。
影星吉尼威尔德在《监狱风云》中饰演了一个名为亨利的男子。亨利笑口常开,风趣幽默,但有一天却被误判入狱,所有狱官都看他不顺眼,时不时地找他麻烦。
有一次,狱官用手铐将他吊起来。几天之后,他居然还能满脸微笑地对狱官说:“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背痛。”狱官又将亨利关进一个因日晒而温度极高的锡箱里。当他们放亨利出来时,亨利竟然请求说:“啊,拜托你们再让我待一天,我正开始觉得有趣呢!”
最后,狱官将他和一位重300磅的杀人犯古斯博士一起关进一间小密室。古斯博士在狱中恶名远扬,就连最凶恶的犯人也像躲瘟神一样对他避而远之。因此,当狱官们打开密室的门,看见古斯博士和亨利坐在一起高兴地玩牌时,都大吃一惊。
其实,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你用什么心去看。亨利做的只不过是在喜乐与悲伤之间,选择了以喜乐去对世事,所以,没有人能以任何方式夺走他的喜乐。
村子里住着一位智者。一天,有个满面愁容的女人来到智者中,向智者哭诉说:“我住的小平房本来面积就不大,老公、子和我已经有4个人了,可现在公婆又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这日子过得太不如意了!6个人挤在一个小平房里,很是不方啊!”
智者听完沉思片刻,问道:“你家养牛了吗?”女人回答说:“养啊,但这跟小房子联系大吗?”智者说道:“你把一头牛拉到小房子里养,一星期后再来找吧。”
过了一个星期,女人找到智者。她一进门就感叹说:“这算么嘛,本来就拥挤不堪,你还让我牵头牛进去喂,牛一动,我一大家子都要跟着动,更没办法生活了。”
智者笑了笑,又问道:“你家养鸡了吗?”女人说:“养了,这跟我的处境有什么联系吗?”智者说:“你回家后把鸡也赶到小平房中养,一个星期后再找我吧。”女人听完更加疑惑不解了。但她想智者怎么也是智者,比自要强得多,勉强答应了。
过了一个星期,女人又找到智者。她还没进门就放大嗓门说:“你还是智者呢,搞得我家里鸡飞牛跳,哪里都是鸡毛牛粪,我们的日子是没法过了!”
智者一言不发,等她大喊大叫完了,平静地说:“回去把牛牵出屋子,一星期后来找我。”
女人听完觉得这智者真的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她还是听了智者的话。
过了一个星期,她又来找智者。智者问她:“这个礼拜过得感觉如何?”
女人回答说:“比之前好多了,自从把牛牵走以后,觉得家里宽敞多了。”
智者笑着说道:“关于你的困境,解决方案我想好了,你回去后将家里的鸡都赶出房间。”
女人回去后便照智者的话做了。
后来,她就快活地和她的孩子、老公、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
环境并没有改善,生活却变得有滋有味。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不堪,是因为我们的心态不堪。如果多关注生活中开心的事情,淡化悲伤的事情,那么就会过得很开心,就会发现每天都很有意义;如果总是关注不开心的事情,而忽视了开心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布满阴云,久久挥之不去。
容淡定是潺潺的小溪,细水长流
传说远古时期,舜在位时,弹琴赋诗,从容儒雅,将天下治得井井有条。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快节的生活,却让人们像疲于奔命的小老鼠,时不时地产生着不同度的紧张感。古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治理起一个国家尚能举若轻,做到从容淡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
从容淡定是一种滋补剂,不仅可以将我们的精神品位全方位高,还能够将我们的身体滋养。只要有心,有意识地控制自,每个人都能做到从容淡定。有人曾说:“思想就宛如一片脏兮的沼泽地,想要令其成为一块种满黄金谷物的肥田或一片富的果林,我们只需要将沼泽地里的储水排出,并将那些水流引到一条建好的沟渠中即可。”同理,我们也可以通过征服并引这些思想水流,在自己躯体中取得平衡,进而促进自己的心灵生命开花结果。
传说,古罗马有一位皇帝有着独特的选将方法。他经常派人察那些次日就要被送到竞技场与猛兽赤手空拳搏斗的死刑犯。所以如此,是想看这些犯人在临死前夕是如何表现的。他发现凄惶惶的犯人中竟然有能酣然大睡且无所畏惧的人。于是,他会下令悄悄在次日清晨将他们释放,然后秘密地对其进行培训,以便将其锻炼成带兵打仗的勇将。常言道:“细微处见大千世界。”其实,一个人的胸怀、气量、风范,也能够从细微处显现出来。也许,古罗马的那位皇帝之所以赦免并重用那些死刑犯,就是从其细微的动作、情态中观察到了与众不同的潜质,看出了一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从容。
据说,在江户时代,有一位非常喜欢将自己装扮成武士的茶师。
一天,这位茶师心血来潮,又装扮成武士到大街上闲逛。很不巧的是,他遇见了一个真正的武士。茶师慌里慌张的,把头埋得很低。
武士见茶师这般模样,说:“请你拔出剑来,我要和你比试一把,分出个高下。”
茶师心想:“假如我跟武士比武,我肯定会没命的。”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是个得道的茶师,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漂漂亮亮的。于是,茶师骗武士说:“我现在要去办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等办完了再回来跟你比武。”
茶师急匆匆地赶到全城最有名的剑道馆,恳求剑道师傅:“请教我一个死得最漂亮的姿势吧,因为过一会儿我会跟一个武士比剑,我并不会功夫,所以我肯定会被他杀死。可是,我希望自己死得像个一流的茶师。因为茶师才是我在生活中的真实角色。”
剑道师傅听罢,便让茶师先泡一壶茶给他喝,说喝完茶就教他。
茶师心想:“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泡茶了,我要专心用自己毕生的功力泡一壶好茶。”
茶师毕恭毕敬地端上泡好的茶。剑道师傅品尝后非常感动,:“我这辈子从未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你待会儿去比武的时,就保持你刚刚泡茶时的心态即可。”茶师听了很高兴,就回去跟武士比剑。茶师将腰带扎紧,高举着剑,双眼注视着武士。武士见状心生惧,暗自琢磨:“对手原来武功这么高强!要是比武较量的话,计我小命难保!”于是吓得丢掉剑,转身一溜烟儿地跑了。
从容淡定是一种不卑微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不凡俗的人生界。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是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是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只要具备了这种淡然如云、微笑如的人生态度,那么任何困境和不幸都能被锤炼成通向平安、幸的阶梯。
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要想做到从容淡定,并非一件轻而举的事情。当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又不为外界一所干扰的时候,也就拥有了从容与淡定。只有拥有从容的心态,可在粗茶淡饭的境遇中尽享生活之乐;只有拥有淡定的心态,方在喧哗热闹的世俗中持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凡境界。
既然无法定义世界,那就学会接纳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乏味无趣,是因为在我们心目中,总是对生活提出太高的要求,不肯接受生活的真实面目。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告诉自己,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有苦有甜,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充实和乐观起来。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在天庭中,西西弗斯犯了法,所以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天神对他的惩罚是:他必须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将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才能回家休息。不幸的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于是,西西弗斯又得重新将那块石头往山上推去。
这样,西西弗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惩罚西西弗斯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让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中受苦受难。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你是不可能成功的。”然而,西西弗斯并不甘于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束缚住,他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跟我无关。而且,当西西弗斯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十分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还有事干,明天还有希望。”西西弗斯每日都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度过,弄得满身大汗,尽如此,他也不觉得有多么难以忍受,他觉得这就是他的生活。这时,天神觉得既然西西弗斯已经不再认为这是“劳役”,么这种“惩罚”对他来说也算不上是“惩罚”了。其实,很多缺乏幸福感的人都不能清晰地“洞察世事”。他总爱从主观上认定现实应该是什么样子,可现实却偏偏不像他所认为的那样,通常也不会按他们所期许的方向发展下去,于现实中就难免会有各种不如意让他们耿耿于怀,气郁结心。他总在希望和要求,要求生活应该如何,希望别人应该怎样,唯忽视了要求自己。他们没有要求自己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并极地去适应当下的生活。
从前,有一名石匠,他总是叹息自己生活得太累,太贫穷,望自己变成有钱人。一天,还真出现了一个精灵。这个精灵告石匠:“我能帮你实现愿望。”于是,石匠对精灵说:“我希成为一个富翁。”结果,石匠果然变得富甲一方了。他再也不挥汗如雨地开山凿石了,他所拥有的金钱能够买到他想要的东,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就到了夏季。这个夏季炎热至极。这他觉得太阳的威力太猛了。“我希望变成太阳!”他许愿道。灵实现了他的第二个愿望,让他变成太阳,光芒照耀着全世界。不过,几朵云飘过来,就挡住了他的光芒。于是,石匠感叹:“它们比我还要强!”然后,他又对着精灵许愿:“我希望变成了一朵云,云还可以变成雨水,把许多东西都淋湿冲掉。”
没过多久,石匠又注意到山峦并没有被他的雨水冲掉,因为山依然是纹丝不动。“山比我还强大!”他大呼起来,于是又许愿变成一座山。自然,他的愿望又实现了,他高兴了一阵子。
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脚下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哦,是一名石匠!他正在敲开山上的石头。“怎么可能!”他喊道,“我是一座山,但他却比我强,我希望我变成石匠!”于是,他的第五个愿望实现了,他又回到了当初的出发点,只不过现在他已经不再计较自己的生活了。
生活中很多人未尝不是如此,日复一日地哀叹着生活的劳累与无趣,可是如果静下心来想想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颗委屈的心就容易变得平静和喜悦起来。平凡的生活其实才是最本质的生活,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吧。
即便遭遇绝境,也要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在人生的征途上,需要携带的东西很多,但有一样东西千万遗忘,那就是充满希望的“不服输”的阳光心态。话说世界上有一种极其古老的杨树,一向有“大漠英雄树”
美誉,它凭借着强劲的生命力而广为人知,它的名字叫胡杨。杨树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是非常独特的:生,千年不死;死,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一种“不服“的气概不言自明。
如果胡杨也通人性的话,那么,它这种”不服输“的阳光心是极为珍贵的。草木亦能如此,何况人呢。”不服输“的心态比是孕育生命的种子,能够随处发芽。一个人只要抱有希望,生就不会陷入穷途末路。我们必须清楚,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风顺的,在时运不济时永不绝望的人,才有可能咀嚼到生命的味,享受到走出绝境后的幸福。
绝望,从形式上讲是听天由命,从本质上讲是自断生路。如期望走向康庄大道,万万离不开永不绝望的精神。而永不绝,则需要你坚信天无绝人之路,选择之后依旧会有选择,而每种选择都孕育着希望的胚芽。唯有如此,才能以坦然的心态来对选择,才能审时度势,以理性的力量来对待选择。
李·艾柯卡是一位聪明人,他曾担任过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后来又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柯卡有一句非常名的座右铭:“奋力向前。就算时运不济,也永不绝望,即便崩地裂。”1985年他发表了自传,广受读者欢迎,上市发行后,该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一百多万册。
艾柯卡除了享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的懊丧。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作“苦乐参半。”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来到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一名见习工程师。然而,他对和机器做伴,做技术工作兴趣度并不高,他更喜欢跟人打交道,他的梦想是经销。
艾柯卡凭借自己的努力,由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升到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然而,1978年7月13日,他被炒了鱿鱼。当了8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未曾在其他单位工作过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昨日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像一位麻风病患者,人人都对他避而远之,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没有其他的选择。”艾柯卡如此奉劝自己,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让企业雄风重振。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将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这时,克莱斯勒将全部债务偿还毕,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福特将他开除了。
假如艾柯卡不是一个坚忍的人,不敢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在大的打击面前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那么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下职工。正是不屈服于挫折和命运的挑战精神,正是潜在心底那不服输“的劲头,让艾柯卡成为了一个被世人敬仰的英雄。在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永不绝望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利用耐去等待机遇、寻找机遇、创造机遇,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路“的迷茫,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