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一切都会好-赶走负面情绪,活出个人样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所谓的灾难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人们对现象采取的态度,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抱怨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幸福,不仅是收获得多,也是抱怨得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亲爱的,其实人人都有不如意

    生活不是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才叫精彩;感情也并非一定要有山盟海誓,才算真爱。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盲目而不切实际地羡慕偶像剧里那些男女主角多彩多姿、丰富多变的感情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谁也无法被他人复制与取代,就如同世上没有两个指纹一样的人。

    任何一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无论你这一路上会遭遇到什么样的喜怒哀乐,都是经过量身定做,只适合你自己去体会的戏份。

    通常大部分的人都只是节选自己羡慕的对象以及想要模仿的部分。但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所钦羡的对象你看不到的另一面,有什么样的烦恼与缺憾,你不会知道,或你也不会感兴趣。

    什么叫作平淡无奇如白开水般的日子?你每天上学固定坐同班地铁,或许当天出门前还跟妈妈怄气,接着中午吃几十块钱快餐,上课时与同学间发生些小争执,到了周末跟男(女)朋人挤人地看场电影,在假日的夜晚上网聊天,或者参加朋友在TV举办的生日聚会等。以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全部起来,就已经算是一种人生戏剧,你已经在演以自己为主角的像剧了。

    电视中的偶像剧,因为收视率与时间的压力,它必须把真实时间浓缩,然后以紧凑的剧情与经过渲染的情节去铺陈故事内,如此才会有所谓的收视率以及伴随而来的广告收益。这就像你可以透过一场短短一小时半的电影观赏一个人长长一生,或者了解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年代的更迭。但是,真的人生是琐碎、冗长而沉闷的,甚至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机械式重复。这些所谓平凡单调的日常生活,在讲究戏剧冲突与张力偶像剧里,是不可能演出与交代的。

    不要一直抱怨自己所不能控制与拥有的一切,每个人都在演自己独一无二的偶像剧。在这场戏里,你的角色与戏份没有人够取而代之,你需要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一,不管是外貌、身材、学历、朋友圈跟工作环境,以及家世背景,所交往的对象等等,否则你就会永远没有快乐的一天。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当自己。

    失意不失志,因为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常听人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实际情况却常常相反:“心想难以事成”“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调节,让不良情绪长期左右自己,就会有损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俗话说:“吃饭欢乐,胜似吃药。”说的就是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易生。难怪有的生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医学专家认为,良好的情绪本身就是良医,人体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心情愉快,神经松弛,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因为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每个人都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保持愉快的心情,调节好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物喜、不以己悲,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对名利得失采取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把风风雨雨、飞短长统统置之脑后。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要拨开迷雾,化忧为,因为不管你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如果整日愁眉不,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损身心健康。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用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一个人如果能乐观地对不如意的事,自然会烦恼自消,愁肠自解。

    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快乐设定了障碍,因此,不给自己提一个建议:不要为享乐设定先决条件。

    不要对自己说:“等我赚到一万美元,我才可以好好享乐。”不要说:“等我上了那架飞往巴黎、罗马、维也纳的飞机,就高兴了。”不要说:“等我到了60岁退休时,我就能躺在安乐椅上享受光浴……”享乐不应该有“假如”等限定条件。

    每天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你有权自娱,不论你是一位百万富还是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汉。

    一个脆弱的百万富翁可能会对自己说:“如果有人把我的所积蓄夺去,那就没有人会理我了。”

    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亦非有快乐就没有烦恼。创造快乐可用以下方法。

    1.精神胜利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适一下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有时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

    这是调节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

    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与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6.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想”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当然,创造快乐不仅仅只有以上几种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在活、工作中要有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

    覆水难收,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西方古代有一句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意思是说,事情已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苦恼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它其实告诉了我们一种不计较的心态。中国“覆水难收”这个成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中西方的智慧很多时候是相通的。

    相传,唐朝著名高僧慧宗禅师对兰花喜爱至极,于是带着一群小和尚辛勤地栽培。第二年春天,满山开满了兰花,小和尚们都高兴得手舞足蹈。没想到的是,一场暴风雨之后,满山的兰花被乱七八糟地打倒在稀泥里,花朵撒得满地都是。

    小和尚们见到这般景象,一个个忐忑不安地等待高僧的数落,并做好了领受责罚的心理准备。孰料,高僧听完却泰然自若,平心静气地说:“我当初栽种兰花可不是为了计较,得到愤怒和埋怨,而是寻找爱好和乐趣。”小和尚们顿时醍醐灌顶,不由自主地对高僧宽广的胸怀而感到钦佩。这就是著名的“不是为了计较而种兰花”的故事。

    兰花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已经是狼藉一片,那么,千般计较又有何意义?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放下思想包袱,不必为丢失而找不回来的东西黯然伤神。只要我们将那些快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必然会充满福与快乐。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别人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事业刚起步那阵子,曾在密苏里州举过一个成人教育班,因为没有经验又疏于财务管理,在他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宣传、租房、日常的各种开销之后,他发现管这种成人教育班的社会反响不错,不过自己所获得的经济效却非常糟糕,几个月的辛苦劳动竟然回报甚少,收入仅仅刚够出,可以说根本没什么收益。

    卡耐基因为这件事郁郁寡欢,他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他整日愁眉苦脸,神情恍惚,根本就办法静下心来将刚刚起步的事业继续下去。最后,卡耐基只能找他中学时的老师乔治·约翰逊,向他寻求心灵方面的帮助。治·约翰逊意味深长地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老师的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居然令卡耐基的苦恼一下子消,精神也随之振作起来。“的确,牛奶被打翻了,已经淌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的牛奶伤心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事?事实上,不论你如何后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瓶牛奶还可以保住,然而现在晚了。因为牛奶被打翻已成事,不可能重新装回瓶中,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找出教训,然后将这些不愉快忘掉,倾心关注下一件事。”这段话,卡耐基经常对学生讲,同样也经常用于自我告诫。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终日为过去的错误而悔恨,为过去的失误而惋惜。殊不知,沉溺于过去的错误之中,是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曾经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也没办法重新开始,没办法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只会让人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丝毫益处。恰如一位诗人所说:“如果你仍然在为错过昨天的太阳而后悔,那么你将错过今晚的星星与月亮。”所以,只要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你的生活就会更加快乐美好!

    一枚鸡蛋碎了就碎了,无论如何观察它,念想着它,都不可能让它重新变成一个完整的鸡蛋了,还不如摆摆手,潇洒地告诉自己:“碎了就碎了吧。”然后继续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倘若心里成天想着它,如何也挥不去那个阴影,摆脱不了那种懊悔,为此反反复复辗转难眠,这样就等于是在将痛苦放大,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大更多的失误。

    让往事随风,不去计较,不去深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因为生活本身并不允许每个人身上背负太多陈旧的故事,人们也无须动不动就捣鼓出一些久远得都已经泛白的往事。那些或喜或悲的往事真的无须再提起。一切都只是因为它们与当下没有关,只会让当下难过活。记得著名的棒球手康尼·马克在谈及他对于输球的烦恼问题说:“过去我常常这样做,为输球而烦恼不已。现在我已经不这种傻事了。既然已经成为过去,何必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来的。”是的,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的,打翻的牛奶也不能重新集起来。记住过去的痛苦只会增加我们此刻的痛苦,而过去的福又会将我们感受现在的能力遮挡住。所以,不必计较在心,必忧虑和悲伤,更不必流眼泪。

    躁有一种力量,会令人不安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安,让我们难以静,这种力量叫浮躁。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他久经战场,看透了人世间的生与死。了逃避喧嚣的战乱纷争,他打算以出家的方式来安度余生,于他找到禅师并向禅师说清楚自己想要出家的原因,恳求禅师为剃度。

    没想到,禅师居然规劝道:“将军,你先不要心急,我觉得现在出家还没到时机,请施主三思而后行。”

    将军以一副请求的口吻,对禅师说:“您就满足我出家的愿望吧!我现在了无牵挂,能够将世间的一切统统抛弃,甚至包括我心爱的妻子与孩子。”

    禅师心平气和地说道:“施主,不要心急,你出家还不够真诚,你还有些浮躁。”

    将军无可奈何,闷闷不乐地走回家。第二天,这位将军为了表明自己的真诚之意,天刚刚发亮就赶到寺院请求禅师为他剃度。出乎意料的是,禅师却莫名其妙地问他:“你来这么早,难道就不怕你心爱的女人在家红杏出墙吗?”将军听后,恼羞成怒,破口大骂:“你说什么鬼话呢!”

    禅师微笑着说道:“我昨天说你尚未到出家时机,因为你有些浮躁,现在你自己觉得呢?”

    听完禅师的这番话,将军哑口无言。浮躁堪称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劲敌。事实上,浮躁不仅是人生的劲敌,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源头,它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与浮躁相斗争的一生。

    有一块土坯,非常担心自己会被火烧。于是,在进窑之前偷偷从车上溜了下来。

    这块土坯心想:“就凭这暖暖的太阳,我根本用不着发愁晒不硬我。这个办法既舒适又保险,我干嘛要傻啦吧唧地忍受那烟火燎呢?”随后,它便固执地躺在地上,自由自在地享受着温的日光浴。

    眼看着其他的砖出窑了,红通通的,硬邦邦的。不过,这块坯不羡慕,也不着急。它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在慢慢变硬,只是有那耀眼的红色。这块土坯太幼稚了,试问,不经过煅烧,土怎么会有红色呢?

    假如仅仅是没有红颜色也就罢了。有一天,一场暴雨下来,坯支持不住,化作了一摊烂泥。又过了几天,风吹雨淋,就再看不见土坯的身影了。

    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那些心灵浮躁,害怕艰苦挑而逃避困难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也是没有办法做出一辉煌事业的。浮躁让人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失。其实,有些事情,一旦做了,结果并没有你当初想象的那糟糕。

    2003年,有一位毕业于加利福尼亚的大学生。在冬季征兵,这位年轻人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去服役。

    年轻人自从知道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一直忧忡忡。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失魂落魄的子,就开导他:“孩子啊!这没啥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机会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机会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假如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根本没必要忐忑不安了。”

    年轻人问祖父:“那如果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祖父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假如你被分配在本土,那又有什么值得担惊受怕的呢?”

    年轻人问:“那么,如果我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祖父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假如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

    年轻人问:“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了呢?”祖父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假如你能够平安归来,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年轻人问:“那我要是不幸受伤了呢?”

    祖父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旧可以保住生命,另一个是彻底无药可医。假如还能保住生命,还担心它做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彻底无药可医怎么办呢?”祖父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怯弱地躲在后面却不幸罹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那还有什么值得忧心的呢?”

    好机会中隐藏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蕴含着好机会。这种景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机会是坏还是好,取决于我们以样的眼光、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视角去看待它。让我们拭去心深处的浮躁,养成乐观旷达的积极心态吧。这样,人生处处都好机会。

    要为小事纠结,自己烦自己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又是情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他曾写过一篇名为《小公务员之死》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介的是一个离奇而悲哀的故事,让人读后也是陷入无限沉思。

    一个喷嚏搞得小公务员整天惶恐不安,最终导致自己丢了性。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小公务员自身太过于恐惧。这或许是文的虚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一丁点儿小事儿而惴惴不或紧绷着脸的人并不罕见。

    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有一个人晚上做了一个噩梦。在梦中瞅见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长刀的男子向他厉声叱,并朝他的脸上吐唾沫。于是他被吓醒了。第二天,他愁眉苦地对人说:“我自小到大从没有遭受过别人的侮辱。可是昨天晚上梦里却被人骂并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否则我就去见阎王爷。”就这样,他每天早晨一起床,就去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找寻梦中的男子。几个星期过去了,他寻人未果,后来人们发现,这个人自杀了。

    看完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会嘲笑做梦人的愚蠢,做梦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做噩梦也是常有的事情,怎么可以为此而舍弃宝贵的性命呢?然而,就有很多人为这种不值一提的小事而惴惴不安。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不妨再自查一下有没有你的影子。

    仰山和尚是伪山禅师的徒弟。师徒二人许久未曾谋面,彼此都非常牵挂。等到见面时,伪山禅师问仰山和尚说:“这段时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

    仰山和尚回答:“我开垦了一片荒地,然后种了一些庄稼和蔬菜,每天挑水浇地,锄草除虫,一年下来,竟然有很不错的收成呢!”

    伪山禅师点头称许:“你这一年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啊!”仰山和尚反问说:“师傅,那您这一年都忙活什么了啊?”伪山禅师笑着回答说:“我过了白天就过晚上。”

    仰山和尚随意说道:“你这一年也过得非常充实呢!”不过,话音刚落,他就觉得自己这么说不太妥当,话语中仿佛夹杂着讽刺的气息。于是,他满脸通红,不由自主地咂了咂舌头,心想:“我如此一说,师傅必然觉得我在嘲笑他,我真不应该这样说!”

    仰山和尚的这一窘态早就被伪山禅师看在眼里了。就在仰山磨着怎样挽救的时候,伪山禅师开口说话了:“只不过是一句,何必计较太多,将它看得如此严重呢?”仰山和尚一楞,顿时明白了师傅的用意,说道:“我们开始课吧!”伪山禅师欣慰地点了点头。

    仰山和尚为自己一句可能不甚恰当的话语而惴惴不安,其实傅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其实吧,有些事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严,对此我们无须过分担忧。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原本十分平常,但一些人往往将事情得太过严重,让一些小事占据了内心,进而忧虑不已、寝食难。有些小事,只要不是成心为之,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不良响,就随它去吧,无须放在心上。

    卡耐基对一件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的事情记忆犹新。那个时,有一个来自纽约《太阳报》的记者,参加了他开办的成人教班的示范教学会。在教学会上,这名记者抨击卡耐基及他的工。当时,卡耐基被这名记者气得火冒三丈,觉得记者的抨击对是一种侮辱。他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季尔·吉斯,特别要求刊登一篇文章,将事实的真相道明,不能任人弄他。他当时一心要让这名记者受到适当的惩罚。

    很多年之后,卡耐基指出,他对当年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

    他现在才弄清楚,买那份报的人大概有二分之一不会看到那篇报道;看到的人之中又有二分之一会将其只视为一件小事情来看;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之中,又有二分之一在一两个月之后就将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

    卡耐基终于懂得,普通人根本就不会太关心你我的事情,或是关心别人批评我们的言语,他们只会关注他们自己--在早餐前,早餐后,一直到午夜十二点如何度过。他们对自己的小事情投入的关注度,要比能置你或我于死地的大事情要高一千倍。

    因此,我们想要生活得轻松愉悦,活得有意义,就无须太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要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庸人自扰和寻找人际关系的障碍上。记住,能给你重担的只是你自己,他人的关注或留心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询问别人是否记得你当时有多出丑,多数人肯定已经完全没印象了,甚至有的人已经不记得你姓甚名谁了。

    别总把“没劲”挂在嘴边

    当个人的内心愿望与现状很不相称,并且这种不相称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现出来时,就会表现为厌倦情绪。对无滋无味的生活感到厌倦,对工作厌倦,对感情厌倦,甚至对人生厌倦。于是,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默默地在屋子里呆坐着,或者头望着天,或者低头看着地,一言不发,神情惆怅。当友人他“怎么了”,得到的答案是“没劲”“没意思”“无聊”等。

    厌倦是忧郁症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兴趣索然、精力丧失,这些人往往自我评价过低,生活能力化,工作效率下降,苦恼忧伤甚至悲观绝望,觉得生活没意,打不起精神,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为了掩饰自,有时还要强装笑容。对一切感到厌倦的人往往衣着随便,不知梳洗,给人一派颓潦倒的印象,面容愁苦,甚至两眸凝含泪珠,如若稍受启诱,泪如雨下。有的人从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悲哀忧郁,甚至完全以觉察,但从其眉间还会不时地流露出一丝愁情哀意。但多数行动显得迟缓,往往很少有自发动作,严重者甚至端坐一隅,丝不动,思维过程也很缓慢,以致影响言语速度。若与之交,常数问一答,答前有长时间沉默,使多数人心焦难忍。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忧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致使情绪低落进而悲、失望,产生孤独感、无助感。这些情况,一般来说可以用心治疗--即所谓的“心药”来处理。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诸如工作进展不顺,夫妻关系发生矛盾,或个人爱好得不到满足等各种问题。如果将所有的自尊心都绑在生活的某一件事情上,你肯定会变得非常脆弱。回顾一下你的忧郁历史,它是不是与你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紧密相连?比如说,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你是不是就情绪低落?如果你的忧郁过程确实与你生活中某一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就表明你很可能是太孤注一掷了。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片面的依赖性,你的关注点最好放在生活的多个方面:朋友、家庭、工作、爱好和兴趣,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的和个人的,每一个部分的成功都能增强你的自信心。当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你还可以从其他的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

    当发生不利事件时,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无论是亲戚、配偶或朋友,都是防止忧郁的最重要保证之一。如果你还没有这样亲密的、可以依靠的人际关系,向你提供帮助与感情支持,你就应该想办法开始建立这样的支持关系。

    马六表面上看来是很成功的。他在大学时成绩不错,取得学位之后,加入一个大企业。他挣了很多钱,然而却受着忧郁症的折磨。他寻求专家帮助,通过心理治疗才弄清,原来他并不怎么看重他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他渴望他的工作能对别人有所帮助,那才是他所看重的。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寻求别的职业。广告上有一个职位能让他应用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为社会服,虽然这个职位的薪水远远低于他原来的工作,他还是毅然申了这个职位。因为他相信工作中的乐趣取决于是否能从事他所重的工作。他获得了这个职位。两年之后,虽然他的情绪仍然有起伏,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经常发生深度忧郁了。

    如果你还没有写下你的价值和目标的个人声明书,建议你做下。它能帮助你评价目前的工作和个人生活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能帮助你选择最有利于摆脱忧郁苦恼的改变方案。

    必为对方“不领情”反手打脸而感到憋屈

    你与人为善,对别人好,结果人家非但不领情,而且时不时苦你几句,你会有什么感觉?不一定暴跳如雷,但郁闷是必然。当然,一般人是不会这样的,即使偶尔有这么几个,也耐不时间的纠缠,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他会有明白的一天,有悔悟的一天。

    战国时期有个“负荆请罪”的故事。蔺相如在赵秦两国渑池之会上为赵王挣足了面子,赵王认为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拜他为相国。当时赵国有个大将军叫廉颇,见蔺相如仅凭一张利嘴,眨眼职位就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而自己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却位居他下,心里很不服气,决定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处处躲着廉颇,有时还称病不肯上朝。有一天,蔺相如带门客出去,看见廉颇的车迎面走来,忙将自己的车退进小巷里,让廉颇的车过去。蔺相如的门客觉得憋气,埋怨蔺相如不该胆小怕事。

    蔺相如笑笑说:“你们说廉将军跟秦王比,谁的势力大?”门客答:“当然是秦王的势力大。”蔺相如接着说:“天下诸侯都怕秦王,而我却敢当面责备他。

    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倘若我与廉将军不和,秦国肯定会趁机来犯,所以我情愿忍让廉将军。”

    后来,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无地自容。一天,蔺相如正在书房读书,一个门客急匆匆地跑来说:

    “廉将军找上门来了。”蔺相如愣住了,不知廉颇此来何意,忙出门迎接。

    只见廉颇裸露着上身,背上绑了一根荆条,见到蔺相如便双膝跪倒,说道:“我心胸狭隘,请相国责罚我吧。”蔺相如慌忙把他扶起,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从此,两人齐心协力,共同保卫国家,秦国十几年不敢侵犯赵国。

    蔺相如无疑是与人为善的高手,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精明人不行,如果蔺相如是个精明人的话,势必跟廉一争到底,不仅不会有“将相和”的美谈,而且一旦秦国灭了国,他们俩一个都别想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可见,要做这一点,非聪明人和明白人不可。

    别人抱怨时冷处理,或许转机就在其中

    阿光今年刚从大学毕业,他学的是英文,自认为无论听、、读、写,对他来说都只是雕虫小技。由于他对自己的英文能相当自信,因此寄了很多英文履历到一些外商公司去应征,他为英文人才是就业市场中的绩优股,肯定人人抢着要。

    一个礼拜接着一个礼拜过去了,阿光投递出去的应征信函却无音讯,犹如石沉大海一般。阿光的心情开始忐忑不安,此,他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来信,信里刻薄地提到:“我们公并不缺人,就算职位有缺,也不会雇用你,虽然你认为自己的文程度不错,但是从你写的履历看来,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很,大概只有高中生的程度,连一些常用的文法也错误百出。”阿光看了这封信后,气得火冒三丈,好歹也是个大学毕业,怎么可以任人将自己批评得一文不值。阿光越想越气,于是提笔来,打算写一封回信,把对方痛骂一番,以消除自己的怨气。

    然而,当阿光下笔之际,却忽然想到,别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写信批评他,也许自己真的太过自以为是,犯了一些自己没有察觉的错误。

    因此,阿光的怒气渐渐平息,自我反省了一番,并且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这家公司,谢谢他们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用字遣词诚恳真挚,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露无遗。

    几天后,阿光再次收到这家公司寄来的信函,他被这家公司录取了!

    人往往只看得见别人的过错,看不见自己的缺失,面对别人的指责,也常不加自省,反倒以恶言相向来掩饰自己的心虚。

    麦金莱任总统时,因一项人事调动而遭到许多议员政客的强烈指责。在接受代表质询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粗气地给了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但麦金莱却若无其事地一声不吭,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然后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听罢,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只得羞愧地低下了头。

    的确,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抱怨常可碰到。遭人指责抱怨,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有时会使人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受到指责,更是不堪忍受。但从提高一个人的处世修养角度讲,无论你遇到哪种情况的指责,都应该从容不迫,对者改之,错者加以耐心解释,泰然处之。

    为摆脱被指责的尴尬局面,不妨采纳心理学家提出的以下几建议:

    1.保持冷静

    被人指责总是不愉快的,面对使你十分难堪的指责时,要保冷静,最好能暂时忍耐住,并作出乐于倾听的表示,不管你是赞同,都要待听完后再作辩解。因对方一两句刺耳的话,就按不住,激动起来,硬碰硬,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易将问题搞,将主动变为被动。

    2.让对方亮明观点

    有些指责者在指责别人时,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辞,结果人不知所云。这时,你可向对方提出讲清问题的要求,态度要气,比如“你说我蠢,我究竟蠢在哪里?”或者“我到底干了么傻事?”以便搞清对方究竟指责和抱怨你什么,让对方及时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制止指责者对你攻击,并能将原来的攻防关系转变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关,使双方把注意力转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消除对方的怒气

    受到指责,特别是在你确实有责任时,你不妨认真倾听或表示同意对方对你的看法,不要计较对方的态度好坏,这样,指责完毕,气也消了一半。即使当你确信对方的指责纯属无稽之谈时,也要对其表示赞同,或者暂时认为对方的指责是可以理解的。这会使对方无力再对你进行攻击,相反,你却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解释,从而消释对方的怒气,使隔膜、猜疑、埋怨和互不信任的坚冰得以化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