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一切都会好-远离借口,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制造和接受借口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从愤恨、抱怨、推诿、塞责、拖延发展成为部分或全部失败的恶性循环。经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找借口,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无知的、下意识的习惯,而这一习惯更因为和其他借口制造者的联合而变得更加顽固。“没有任何借口”是完整的、没有国界的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方法。拒绝抱怨,远离各种借口,将把你的生活和人生质量带入更高的水平。

    总是借口太多,付出太少

    在西方的宗教观念中,人性中有7种不可饶恕的罪恶,它们是懒惰、贪婪、愤怒、淫欲、贪吃、傲慢、妒忌。在这7种罪中,懒惰位居第一。因为懒惰看似无关大碍,事实上却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后果。懒惰会让人怠于行动,懒惰会让人怠于思考,懒惰会让人只想坐享其成。

    找借口,一个看似合理的行为,其实在它的背后隐藏的是人天性中的懒惰和不负责任。在事实面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被允许用于掩饰自己的失误,解释只是自己为了推卸责任而强加于事实的借口。而借口除了造成效率低下、公司业绩受损以外毫无意义。

    某公司始建于1953年,2001年年初整体改制。截至03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了22976万元。然而就是这样一大型的企业,却在2004年申请破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很公司员工面对工作的不利事实、结果时,首先想到的是解释,样的解释摧垮了一个原本很有前途的大型企业!

    每个人在其天性中都存在一个“黑暗的种子”,那就是推卸任。如果不对自己这颗“黑暗的种子”时时提防的话,就很容陷入以借口掩饰责任的怪圈。面对没有完成的营销任务,面对有做完的公司报表,很多人便企图用时间紧张、不熟悉程序、人不肯合作等借口来作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粗看起来,好很有道理,可以原谅,其实不然,这种解释不过是从潜意识里自己的工作失误寻找借口,将自己的过失推给他人,这恰恰是效合作的工作团队所不能够容忍的。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便是对队的不负责任,允许这样的情况存在便是对整个公司的摧残。一总是寻找借口的员工只能带来低下的效率与失败的命运。

    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一位真正优秀的员工总是拒绝寻找任何释与借口。美国杰出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打破传统,连任了届总统职务,然而,他壮年时身患小儿麻痹症,下身瘫痪。其,他最有理由寻找借口去放弃、去依赖。然而他没有,他以自的信心、勇气和全部的努力向一切困难挑战,最终成为一个真的强者,成为自己的主人,主宰了自己的灵魂和命运。

    寻找借口进行解释实际上是通向失败的前奏,只能造就千千万万平庸的企业和千千万万平庸的员工。而你所要做的,你想要的,绝对不是平庸无能。

    这个时代要的是真正强大的公司,真正优秀的员工。拒绝寻找解释、借口的软弱行为,要从心态上首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是时候有个“没有任何借口”的座右铭了

    著名的西点军校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那就是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新生可能会觉得这个制度不近情理,例如军官问你:“你的腰带这样算擦亮了吗?”你的第一反应必然是为自己辩解。但遗憾的是,你只能有以上四种回答,别无其他选择。

    所以对待这个问题,你也许只能说:“报告长官,不是。”如果军官再问为什么,唯一的恰当回答只有:“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这四种回答方式一方面是要新生学习如何忍受不公平--人不可能永远公平;另一方面也是让新生们学习必须勇于承担责:现在他们只是军校学生,恪尽职责可能只要做到服装仪容的求即可,但是日后他们的责任却关乎其他人的生死存亡,因此须“没有任何借口”。

    许多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学生后来都成为了杰出的将领或商界才,不能不说与在西点军校培养成的“没有任何借口”的观念在着密切的关系。

    真诚地对待自己及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与其为了寻找借口而绞尽脑汁,不如坦率地对自己或他人说我不知道“。这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齐格勒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要做的事情。”

    所谓尽自己的本分就是要求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承担与面对密相关,面对是勇于正视问题,而承担意味着让自己担当起解问题的责任。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承担没有基础;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面对就没有价值。

    假如一个人除了为自己承担之外,还能为他人承担,他就会往而不胜。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这种信念的真谛。

    在某巨头公司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两个年轻人刚进入公司不久,被同时派遣到一家大型连锁店做一线销售员。一天,这家店在清查账目的时候发现需要交纳的营业税比以前多了很多,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两个年轻人负责的店面将营业额后面多打了一个零。面对这样的事件,两人来到经理的办公室,当经理问及此事时,两人开始都对此面面相觑,但账单就在面前,不容抵赖。

    在一阵沉默之后,两个年轻人分别开口了,其中一个解释说自己刚开始上岗,难免有些紧张,而且对公司的财务方案还不是很熟,所以出了差错。而另一个年轻人却没有作太多的解释,他只是对经理说,这的确是他们的过失,他愿意用两个月的奖金来作为对公司的补偿,同时他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走出经理室,最先说话的年轻人对勇于承担的年轻人说:“你也太傻了吧,两个月的奖金,那岂不是白干了?这种事情咱们新手说说就行了。”后者轻轻地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在这以后,公司里好几次培训的机会,每次都是勇于承担的年轻人能够获得。另一个年轻人开始坐不住了,他跑去质问经理为什么对待他们两人如此不公平。经理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对他说:“一个事后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不值得团队的信任与培养。”

    人们大都习惯于替自己寻找、搜罗各种借口,而很少有人敢于完全承担责任。所以,那些敢于说“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才是伟丈夫。

    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焦头烂额的经理无奈之下在办公里挂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

    后来他又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员工:“在月,我们只解决问题,任何人都不要找借口。”

    一位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迟到了,物流经理马上说:的确如此,货迟了,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而是立刻顾客的问题解决了。

    没想到,后来这位顾客专门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解决问题时他享受到的出色服务。他说:这次没有听到千篇一的托辞令他颇感意外和惊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项伟大的运动。

    借口与责任相关,高度的责任心才有可能成就优秀的成果。做一个优秀的人,就要做到没有借口,勇于负责。

    白自己的责任,然后走在路上

    在一个企业里工作,首先你要清楚你在做什么。只有做好自分内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再做一些别的事情;相反,一个连自己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企业怎么能让他担当更重的责任呢?总有一些人认为,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实际情况是,越这样想的人越什么事也做不好。

    如果我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就会向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每承担一项新的工作,或者担任一个新的职位,都能问问自己,”我的责任是什么“,相信你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自降三级官职,是”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的著名案例。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正式出兵北伐,特别选中马谡来担任先锋。当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到达祁山时,打了曹魏军队一个措手不及,汉阳、南阳等地的吏民纷纷起兵反魏归蜀,战局对蜀军十分有利。但是,马谡这时在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却出了问题。他率军进至街亭时,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事后,部下蒋琬认为诸葛亮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杀智谋之士,太可惜了。诸葛亮却认为:孙武、吴起所以能够天下无敌,是由执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如果松弛法纪,还什么去讨伐敌人。所以,后人对此评价甚高,以”法加于人也,从死而无怨“来称赞诸葛亮赏罚分明、勇于负责的精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同样也有一个著名的”首先明白自的责任“的案例:

    据《泰晤士报》报道,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费雷德里克·摩根中将早在1942年年底和1943年年初就对诺曼登陆行动进行了长时间的周密策划,但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森豪威尔将军都对这一计划能否取得成功表示怀疑。

    当时,艾森豪威尔甚至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他将在登陆动失败后宣读的文字。那段文字是:“我们在瑟堡-阿费尔地区陆时,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据点,我已下令撤回部队。我是依我得到的最佳情报作出发动进攻的决定的。空军和海军部队表出了英勇无畏和忠于职守的精神。如果这次登陆行动失败,责由我一个人承担。”

    在这一事件中,艾森豪威尔将军展现出了崇高的职业精神。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虽然他完全可以将责任推给执行命令将领,或者推给作战的士兵,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虽然他可以出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诸如天气问题、装备问题、敌人太狡、消息泄露等,但他没有寻找任何借口。

    遗憾的是,在职场上,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却非常“清楚”他人的责任。当工作出了问题,他们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总是说“这是某某的责任”;尤其是责任模棱两可或者在责任共担的情况下,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钟先生两年前担任某公司的财务总监。有一次,他下属的财务部在计算客户返利时,多算了5万元,而这5万元已经肯定是收不回来了。

    老板知道这事后很生气,他把钟总监叫到办公室。“你手下的人出了这个问题,这么长时间,你竟然没有发现?”老板说。

    “这些返利,通常是由营销部报到财务部,财务部签了字之后我再签,我事情太多,当时没有看明白。”钟总监说。

    “没有看明白?难道你的事情比我还多吗?”老板没好气地说。他把钟总监叫来问话,实际上也并不是要钟总监承担损失,只是给他敲敲警钟,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钟总监却以事情多为由推卸责任,首先从态度上就不过关,令他很失望。

    钟总监自知话没说对,赶紧表示立即处理,但他出口的话更糟糕:“我立即去处罚财务部经理。”

    “处罚财务部经理?”老板终于愤怒了,“难道你认为自己就没有责任?难道你认为处罚就能够解决问题?我本来不想处罚任何人,但我现在觉得你才最该受到处罚,你的责任意识差到让人非常失望的地步了,这事应该由你负全部责任!”

    作为财务部总监,财务部出了问题,财务总监总是有责任。钟总监在于没有明白自己的责任,而是一开始就为自己开,进而拿下属来垫背,这是让老板愤怒的根本原因。工作中,谁都不希望出现失误,但一旦做错了事,就不要推责任,否则你就可能会被炒鱿鱼。然而,生活中为自己的错误力开脱的人却比比皆是,他们以为这样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可以保全自己“从不犯错”的良好形象,殊不知,上司能够忍员工犯错,却无法宽恕一个人推脱责任。

    在老板看来,一个员工对待错误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业精神和道德品行。一个称职的员工,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要切实负责,而不是随便找个理由推脱。

    埃克森石油集团的副总裁爱德·休斯说:“工作出现问题是己的责任的话,应该勇于承认,并设法改善。慌忙推卸责任并之度外,以为老板不会察觉,未免太低估老板了。我不愿意让些热衷于推卸责任的员工来做我的部下,这会使我不踏实。”

    对于任何人来说,推脱责任都是有害无益的,它会断送一个的前途,并注定一个人的平庸结局。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优秀人,就要竭力避免推卸责任的言行,树立起主动承担责任的良形象。

    担当应该担当的

    “这是你要担当的,责任所在,义不容辞!”每一个人都应牢牢记住这句话。

    对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总是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那些缺乏工作激情,总是推卸责任,不知道自我批评的人;对那些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对那些总是挑肥拣瘦,对公司、对工作不满意的人,最好的救治良药就是大声而坚定地告诉他:这是你的工作,责任所在,义不容辞!

    选择了这份工作,你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担负起天经地义的责任,而不是仅仅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列火车上,有一位妇女将要临产。列车员广播通知,紧急寻找一位妇产科医生。这个时候,有一位妇女站了出来,她说自己是妇产科的,列车长赶忙把她带入一间用床单隔开的病房。

    毛巾、热水、剪刀、钳子什么都到位了,只等最关键的时刻到来。那位自称是妇产科的女子此刻非常着急,将列车长拉到产房外,说产妇的情况非常紧急,并告诉列车长自己其实是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并且由于一次医疗事故被医院开除了。今天这个产妇情况不好,人命关天,她自知能力不够,建议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此时,产妇由于难产非常痛苦地尖叫着,而列车行驶在京广上,距最近的一站还要一个多小时。列车长郑重地对她说:你虽然只是一名护士,但在这趟列车上,你就是医生,我们相你!“列车长的话感染了这名护士,她开始变得镇定,但走进产房又问:“如果在不得已时,是保小孩还是保大人?”

    “我们相信你!”列车长又郑重地重复了一遍。护士点点头定地走进产房。列车长轻轻地安慰产妇,说现在正由一名专家她助产,请产妇安静下来好好配合。

    经过漫长的等待,婴儿洪亮的啼哭声宣告了母子平安,人们着的心终于落下。那位妇女几乎单独完成了这个手术。这是她业以来碰上的难度最大的手术,同时也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并成功了的手术,创造了这一奇迹的正是责任感。

    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大机器,每一个人都是机器上的一个齿,一个齿轮的松动会引起其他齿轮的非正常运转,进而影响到个机器。对于这个社会如此,对于社会的一个单元--企业,是如此。

    你是否趁经理不注意时偷偷地开小差,或者煲与工作无关的话粥,就像当年上课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地摆弄新买的卷笔?又是否将本来属于自己的工作推托给其他同事?抑或当老板置一项任务时,你不停地提出这项任务有多艰巨,暗示老板是在你做成之后给你加薪或者你做不成也情有可原,因为这的确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这样的人不多但也不是少数,要不然为什么有问题的企业还那么多,顾客的满意率为什么还那么低?每一个老板都清楚他自己最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其实你能否担当起你的责任,对整个企业而言,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一名公司的职员来说,责任所在,义不容辞!意识到这一点,努力在工作中做到这一点,以它为动力去战胜困难,去完成任务,那么你就是令公司真正放心的员工。

    有一个城乡结合部正在大搞建设,工地一角突然坍塌,脚手架、钢筋、水泥、红砖无情地倒向正在吃午饭的民工,烟尘四起的工地顿时传来伤者痛苦的呻吟。

    这一切都被路过的两辆旅游大客车上的人看在眼里。旅游车停在路口,从车里迅速下来几十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好像没听见领队“时间来不及了”的抱怨,马上开始有条不紊地抢救伤者。

    现场没有夸张的呼喊,没有感人的誓言,只有训练有素的双手和默契的配合。当急救车赶来的时候,已经是50分钟以后的事情,从一个外科医生的眼睛来看,这些老人至少保住了10个民工的生命。

    在机场,这名医生又遇到了这些老人们的领队,两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姑娘一边激烈地讨论这么多机票改签和当地赔的费用结算问题,一边抱怨这些老人管了闲事却让她们俩为难。

    老人们此时已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他们身上穿的大多都是去了肩章的制服衬衣,陆海空都有,每个人都以平静祥和的神态下张望候机厅的设施。其中一个老人面有歉疚地对两个年轻的娘说道:“年轻人,我们几个老人给你们添麻烦了,请不再争执了。刚才的情形,我们不伸手帮一把,情理上说不过啊。”

    这个老人说得对,如果说责任可以逃避,你的心也能吗?一人可以完全忘掉歉疚,或者带着歉疚生活一辈子,只要他觉得份歉疚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影响。可是,你要知道,任何经历过歉疚都会像醋酸腐蚀铁制的容器一样慢慢侵蚀你的心灵,久而之,让你再也无法用明亮清澈的眼睛和一颗坦然的心对待工作生活。

    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大,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在公司,只有勇于担责任的员工才会得到老板的信任,才会得到重用。所以,你应该为所承担的一切感到自豪。想证明自己最好的式就是去承担责任,如果你能担当得起来,那么要祝贺你,因你不仅向自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你还向老板证明你能,你很出色。

    与其抱怨,不如在沉默中厚积薄发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由于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随处都充斥着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在这种环境下,沉默能让我们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我们说出自己希望能传达的创造性言论,而并非听凭不安驱使自己讲出一大串又臭又长的抱怨之词。

    经常抱怨的人容易给别人一种“光说不练、怨天尤人”的不良印象,进而减弱自己的人格魅力,甚至被人贴上“无能”的标签。这么说来,抱怨是比不上沉默的效果好的,因为沉默的人通常是勤于思索的人,也是深沉不鲁莽的人,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做起事情来很干练,能力也很强。

    抱怨一般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只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变得更严重,事件发展得更糟糕。相对于抱怨而言,沉默则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沉默的过程也是思索的过程。在思索的过程中,我们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沉默比抱怨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用的抱怨话不如不说,沉默比抱怨更具有建设性。

    战国时期,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发布过一条法令。左司马问楚庄王:“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缘故呢?”楚庄王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要让膀长大;沉默无声,是要观察、思考与准备。尽管不飞,一旦飞,必然冲天;尽管不鸣,一旦鸣叫,必然惊人!”果然,第年,楚庄王听政,发布了九条法令,废除了十项措施,处死了个贪官,选拔了六个贤士。从此,国家昌盛,天下归服。

    楚庄王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所以能就大功绩,这正是“大器晚成,大音希声,不鸣则已,一鸣人”!

    常言道:“祸从口出。”也就是说,没有意义的抱怨可能激矛盾,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机不成熟的时候,不如保持沉默,在沉默中暗暗地寻求发展,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才是处理事件的最佳方案。

    著名作家李敖曾经也就沉默和抱怨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他在沉默》中写道:

    大体说来,沉默就是进步的表示,沉默的时候是我最进步的候,我不以为这样说是武断或矫枉过正的,因为沉默带给我缜的思考,清醒的意识,安定的内心与沉重的情绪。多说可不必的话只能证明我为人没有定力,言辞没有分量,这些都是不成的表示,一个成熟的公式应该是爱因斯坦所说的A(成功)=X 工作)+Y(游戏)+Z(少说话),因为目前还停留在浅薄与自的阶段,对任何问题都还没有真知灼见,不,妄言无当、大言惭,对我这好说好道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戒条。薛敬轩说:“句句着实不落空,方是谨言,信口乱弹者,无操存省察之功也。”在我忘记了沉默寡言的当儿,我该想想古人这几句老话,我相信它会使我变得深沉,老成而稳重。

    总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抱怨都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抱怨的过程不仅是消耗生命的过程,也是丧失虔诚的过程。而沉默则有助于我们成就人生,因为就像李敖说的,“沉默的时候就是我进步的时候”。请记得,就人生发展而言,沉默比抱怨更有效,更具有建设性!

    反省,用严厉和冷酷改正自己的缺点

    《周易》有云:“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说人要反省自我。人如同一块天然玉石,需要不断地用刀去雕琢,把身上的污垢去掉。虽有些痛,但雕琢后的玉石才能更光彩照人、身价百倍。反省自我是为了提高自我。

    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正是因为曾子能做到这样,所以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特别注重传授学问给他。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公众听。每天,狄更斯都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坚持发现问,然后不断改正,直到6个月后才读给公众听。无独有偶,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拉伯雷说过:“人生在世,各自的上扛着一个褡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因为经常摆自己眼前,所以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所以自己从来看不见,也不理会。”他想表达的是,对人来,反省自己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自我省察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肯坦然面对过失。于是,也就有了伟与庸人的区别,智者与愚者的差别。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诸己而已矣。”这是孟老夫子的话,意思是仁者立身,也像射一样,射不中,不怪比自己技术好的,只会从自身找原因。你必要做仁者,但一定要做智者。在做事的时候,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遇到挫折的时候,不用灰心,反省自己哪里出问题了;别人成功的时候,不用羡慕,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如别人;生活平静的时候,不要麻木,反省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一个懂得时刻自我反省的人,才不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类错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