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谋略宝库4-借刀杀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泛指第三力量)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下益上”的逻辑演算。

    【经典故事】

    借刀杀人

    晏子像唐朝贞观年间,稀州板桥有一个店主,名叫张迪,妻子回娘家去了。有卫三、杨真等三人到店投宿,五更一早走了。那天夜里,有人拿了卫三的刀杀死了张迪,刀仍旧放进鞘中,杨真等人并不知道这件事。天明,店中人追上杨真等人,看到刀上有血痕,便拉去见官。官府把他们监禁起来拷打审讯,杨真等受不了刑罚的痛苦,屈打成招。皇上很怀疑这件事,派御史蒋恒复查。蒋恒命令把店中十五岁以上的人一齐叫来,叫来后又说人数不齐,叫他们暂且回去。只留下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婆,到晚上才放走。又命令狱吏暗暗跟踪察看,嘱咐说:“老太婆出去,必定有一个人与她要说话,要记住他的面貌。”果然,有个人问老太婆说:“官府问你些什么事?”如此连续三天,都是这个人前来问话,蒋恒便下令把那人抓来审问,原来,这人与张迪妻子有奸,便杀死张迪。事情确凿,蒋恒把真相上报给皇帝,皇帝降旨赐给蒋恒布帛两百段,并提升他担任侍御史。

    晏子的故事

    春秋时代,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的勇敢无人可比,他们的力气无人可及,甚至空手可以降服猛虎。

    一天,齐国正卿晏子碰到这三名武士,可他们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座位向他施礼。这一不礼貌的举动令晏子非常气愤。于是他来见齐景公,报告这一他认为对国家有危害的情况:“这三个人勇而无礼,目中无人,那么一旦到了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还能指望他们做到对内制止暴虐,对外勇敢杀敌吗?不!所以我建议:愈早除掉他们愈好!”

    景公叹口气,面露难色地说:“这三个人都是作战英雄。要想降服或杀死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如何是好?”

    晏子思索片刻,然后道:“我有个主意,派一使者,带两只桃子给这三个人,并告诉他们:三子计功而食桃,谁的本事最大,谁就可以得到一只桃子。”

    于是景公按计行事。果不其然,三个勇士各言其功,开始相互比较他们的本领了。公孙捷首先道:“有一次,我空手制服了一头野猪;另一次我捉住了一只猛虎。凭我的本事,我应该得到一只桃子。”于是他拿过一只桃子。接着,田开疆说:“有两次,我手持长矛,打跑了一整队的敌人,凭我的本领,我也应该得一只桃子。”说完他也拿了一只桃子。古冶子看到桃子都被拿走,没有他的份了,就怒气冲冲地说道:“有一次我跟随主公共渡同河,一只巨鼋抢走了我左骖之马,窜进湍急的河水中。我潜到水中,在河底潜行。逆流百步,顺流几里,最后找到巨鼋,杀了它,救回

    了左骖之马。当我左手提着骖尾,右手提着鼋首从水中跳出来时,岸边的人都当我是河神呢。

    凭这本事,怎么说也该配得一只桃子吧?”说着,他拉出宝剑站了起来。

    这时,公孙捷和田开疆发现他们的同伴发怒了,不由感到惭愧。他们说道:“我们的勇猛比不上你,我们的本事也不能和你相提并论。我们拿了桃子却没有把它留给你,说明我们两人有私心。今天若不以死来表达我们对自己贪心的忏悔,那我们岂不是胆小鬼吗?”随后,两人把桃子拿出来,然后抽出宝剑自刎而死。

    古冶子面对两具尸体,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

    他自言道:“两个伙伴已死了,只有我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而吹嘘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厌恶而不去死,这是不勇。假如他们两个把一个桃子分成两半,他们就都可以得到与他们的本领相称的一部分,我也就可以得到我应该得到的一个桃子了。”

    说完,他扔掉桃子,同样自刎而死了。使者回报景公:“他们都已经死了。”

    晏子没有胆量直接处死三个失礼的猛士,却利用英雄人物往往易于激怒的特点,在他们中间散布嫉恨的种子,最后,借他们的手杀了他们。

    计谋夺妻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千多年前,以色列人在其王大卫·雅各布国王的鼓动下,侵入亚扪人的国土,并且包围了他们的国都拉巴城。

    消息传到耶路撒冷,大卫十分高兴。这天晚上,大卫酒足饭饱后,离开王座,走到王宫的平台上去散步。月光如水,王宫周围的林木、宫殿似披上了一层皎洁的银光。这时,大卫王突然发现王宫前的小河里有人在洗澡。他步出王宫,悄悄走了过去,眼前的景物顿时使他心动神摇。

    灿若星河的流水里,一位仙子般美丽的女人正在水中上下浮动,她肤色洁白,体态优雅,两只眼睛比天上的星辰还要明亮,面容比高悬的明月还要动人。大卫王完全被这个女人迷住了,久久不肯离去。

    事后,大卫王派人跟踪打听,才知道这个女人叫巴示芭,是自己的大臣乌利亚的妻子。

    怎样才能把巴示芭弄到手呢?大卫冥思苦想,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在他心中形成了。

    这一天,大卫王把乌利亚宣上殿,亲切地对他说:“前线的战事正紧,我有一封密信需要你尽快送到前线去,亲手交给正在指挥交战的约押元帅。”

    乌利亚毫不怀疑他,便装好信,骑上马,快马加鞭地向前线跑去。

    约押元帅收到这封密信后,感到非常奇怪,信里是这样写的:“……派乌利亚到敌人最凶猛的地方去打仗,如果敌人冲过来,你们便后退,让他被杀死。在战场上结束一个有罪的灵魂,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约押看看乌利亚平静如常的脸,始终猜不透其中的含义,便照信中说的做了。

    第二天,双方交战的时候,约押便把乌利亚派到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当敌人冲过来时,约押便率领大军后退了,只剩下几个士兵和乌利亚在一起。结果乌利亚和那几个兵都战死在疆场

    上。

    乌利亚的妻子听说自己的丈夫战死了,非常伤心。大卫王便扮作一个体贴下情,慈祥可亲的国君,经常去看望她,每次去都带上十分丰厚的礼物。巴示芭对大卫王十分感激。不久,她便成了大卫王的王妃,后来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圣经》在此章最后一节中,对大卫的这一计谋的使用表示反对。“上帝十分不悦,他派先知拿单去斥责大卫:‘为什么要做这种可憎的事情?代借亚扪人的刀,杀死了乌利亚,然后夺去他的妻子,这实在是太可恶了。由于你的行为,使上帝的敌人有了亵渎主的理由,所以巴示芭为你生的这个儿子将会死去。”

    尽管大卫十分喜爱这个儿子,苦苦向上帝祈求,可是上帝的预言还是应验了,没过多久大卫的儿子便死了。

    借刀杀人之计虽然在实现目标上或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却常常在道德法庭上受到良心的审判。最好的办法,便是借敌人的刀去杀敌人。

    蒋干上当

    东汉末年,曹操以能战善谋,挟天子以令诸侯,诛董卓,擒吕布,灭袁绍,破荆州,逼得刘备亡魂丧胆,陈兵长江,传檄江南,想以泰山压卵之势,迫孙权臣服。

    东吴的孙权,在都督周瑜的鼓励、孔明的煽动下,奋然发兵抵抗,与曹操隔江对峙。当时曹操雄师百万,周瑜仅有五六万兵,形势十分悬殊,东吴与曹军交战无异螳臂挡车,鸡蛋对炮弹,不要说进攻,就连守也相当困难。

    周瑜知道军事上争取主动的必要性,他了解北军不善水战,想先除掉曹操的水军都督蔡帽、张允,这两人原是刘表部下投降曹操的,却苦于无计可施。

    他正在帐中议事的时候,闻报同窗蒋干到访,便笑着对诸将说:“曹操的说客到了。”吩咐各将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各人立即应命而去。

    周瑜重整衣冠出迎,一见蒋干就问:“子翼(蒋干的号)!隔河来访,是不是来做说客,劝我投降曹操?”

    蒋干一听,愕然说:“什么?你疑心真大,我不外和你离别得久,特来叙叙旧,干什么疑我是说客呢!”

    周瑜笑着说:“闻弦歌而知雅意,在这个紧急关头——”

    蒋干不等他说完,顿然作色,说:“你待同学这样疑心,再见吧!”

    周瑜立即挽住他的臂,笑着对他说:“不外说句笑话罢了,看在老友面上,这算什么?既然老兄不是来做说客,不妨住在这里玩几天,叙叙旧情!”

    他不由分说就把蒋干请入帐去,寒暄过后,周瑜传令各文武将士入帐与蒋干见面,接着大摆筵席,故意对各将士说:“蒋先生是我最要好的同学,虽是从江北来的,却不是曹操的说客,各位不要见疑!”说完,解身上佩剑付与太史慈,说:“你拿着我的剑做监酒,今天宴饮,只叙叙朋友之情或谈论一下诗词歌赋,如有人提起曹操和本国军情者,可当席处斩!”

    蒋干惊愕,不敢说些什么。周瑜又说:“我自领军以来,从没有饮过酒,今日见了老同学,理当饮到不醉不归!”说罢大笑,和各人频频敬酒,猜拳行令,热闹非凡。

    大家有点醉意了,周瑜拉着蒋干的手,一同出帐外漫步。周瑜问:“你看我的将士英勇吗?”

    蒋干答:“真名不虚传,强将手下无弱兵!”

    周瑜又带他到帐后一望,见粮草堆堆如山,又问:“你看军粮充不充足?”

    “果然精兵粮足,你真不愧文武全才!”蒋千漫不经心地应着。

    周瑜佯醉狂笑起来,说:“想周瑜当年和你同学之时,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日哩!——”

    “那自然,以兄之才,实不为过!”

    “大丈夫处世,得此际遇,还有什么话可说?遇知己之主,名虽君臣,情同骨肉,言必听,计必从,祸福相依,甘苦共尝,纵使苏秦张仪再生,口若悬河,舌如利剑,也难动我初衷了!”

    周瑜这番话,明明是一种暗示,吓得蒋干面如土色。再回帐复饮,始终不敢谈及军中之事。

    夜深了,蒋干不胜酒力,乃兴尽而散。周瑜诈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说:“很久没有和子翼同床了,今晚要联床夜话,说个痛快!”

    真是个同床异梦,各怀鬼胎。一个诈醉,呕吐狼藉;一个是假睡,提心吊胆。

    军中已打过二更了,蒋干如何睡得着?起身看一看,残灯尚明,周瑜却鼻息如雷,他看见帐内的桌子堆着一叠公文,乃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偷看,都是来往书信,内一封写着:张允、蔡帽谨封,急取出一看。内说:

    “某待降曹,实迫于形势。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一有机会,即将曹贼之头,献于麾下……”

    蒋干暗惊,原来张允、蔡帽有这般阴谋,便将此信藏在身上。

    周瑜翻身了,蒋干忙把灯吹熄,潜步回来。听周瑜在作呓语:“子翼!在这几天内,我拿曹贼头颅给你看看!”

    “唔——”蒋干也诈起懵来。

    “真的,子翼!我——我要你看看他脑袋——”

    “什么?你说什么!”蒋干问他。周瑜的鼻音又响起来了。

    蒋干伏在枕上假睡,留心四周的音响。已是四更了,听得有人走进帐来,低声唤:“都督!都督!”

    “唔?”周瑜被摇醒了,朦胧中问:“床上睡着的是什么人?”

    “这是都督的同学蒋先生呀,怎么又忘却了呢!”那人答。

    “唉!糟了!”周瑜懊悔地说,“我平日未曾饮过酒,这次会醉后失事。不知曾说过什么来?”

    那人说:“江北有人来了!”

    “嘘——”周瑜警告他。即叫声:“子翼!子翼!”

    蒋干诈作睡着,周瑜潜出帐外,和外面人低声说:“张蔡二位都督叫我来报,近日防范甚严,一时未能下手。……”以后的话更低。听不清楚。不一会儿,周瑜回来了,又唤蒋干,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周瑜又上床睡起来,鼻音也大了起来。

    睡到五更,蒋干低唤周瑜,周瑜已睡得像死猪一样。当即戴头巾,披上衣,带了同来的小厮,径出辕门。守军问他往哪里?蒋干托词以唔,守军才放他走。

    蒋干乘小船回到江北去见曹操,说起周瑜雅量高致,说服不来,曹操责他无能,反为东吴所笑。

    蒋干说:“我不能说服周瑜,却与丞相探得一件要紧事,请遣开左右!”

    曹操把旁人遣开了,蒋干取出那封信来交给曹操,并将经过情形报告一番。

    曹操看罢信,勃然大怒:“二贼如此无礼,居然想打老子的主意,即刻拿张允、蔡帽斩了。”

    跟着,周瑜还继续“明知故问”地向曹操施行“反间计”,利用诈降将蔡中、蔡和送假情报,用

    “苦肉计”黄盖诈降,派庞统深入曹营献“连环计”然后乘“东风”之便,一把火烧得曹军焦头烂额,败回老巢。因此一仗,曹操元气大伤,再也无南进之力,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就决定下来了。

    一张黑名单

    春秋时期,郑桓公准备袭击郐国。出兵之前,他先探听好了郐国有哪些才能出众的文臣武将,并列出名单,申明一旦打下郐国,将分别封予官爵,并将郐国的土地分封给他们。随后,郑桓公在城外筑坛,把这张名单埋在坛下。在隆重的仪式中,他对天盟誓,永不负约。郐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大吃一惊,怀疑自己的臣子都叛变了,一怒之下,把他们全杀了。结果,郑桓公乘虚而入,没费多大力气就夺取了郐国。

    官运亨通

    唐代“安史之乱”的重要人物史思明也曾用借刀杀人计得交官运。

    史思明是突厥人,本名宰干。史书记载他天生瘦弱,头发早秃,弯腰耸肩,其貌不扬。他是安禄山的同乡,比安禄山早一天出生,长大之后,以作战勇猛、足智多谋而闻名遐迩,曾得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器重。其中有一段故事。

    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债而走投无路,逃到北方奚人地区。奚人想杀死他。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可要惹下大祸。”奚王一看史思明气度非凡,还当他真是大唐使者呢,于是以贵宾礼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王朝势力,便决定派一百人随史恩明去朝拜大唐皇帝。史思明对奚王说:“你派去人不少,只是没有高人,我听说你有一个才华超越的琐高,何不派他去呢?”奚王就派了琐高为首的三百人随史思明朝拜大唐皇帝。

    他们一行人快走到平卢时,史恩明派人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人派琐高与精兵来了,他们嘴上说朝拜天子,其实是偷袭平卢,你要赶快备战。”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杀了300人,单留下琐高一个人。

    史思明把琐高绑好押往幽州,送到节度使张守圭那里。

    张守圭一看,史思明把奚人中最有威名的大将军琐高捉住了,非同小可,以为他为唐朝立了大功,因此,给朝廷奏折中大大赞赏他。史思明因此而官运亨通。

    唐玄宗因此而召见他,给他赐坐,认为他是世间奇才,授予他大将军、北平太守的职务。

    史思明与奚人的斗争是急中生智。他沉着冷静地把奚王戏弄了一番,而且巧妙地把奚人的高级将领捉住。在此过程中,他顺手牵羊,借裴休子之力,达到了个人目的,因而受到张守圭的器重,是“借刀杀人”克敌制胜的成功之例。

    刘备借刀除吕布

    《三国演义》可谓中国智谋全书。刘备与孙权、曹操的争战中,虽然有关、张等武将,然而没有决胜的优势,所以辗转之中,假手他人,消灭有生力量是极为重要的。

    曹操曾用王允之计把一员虎将吕布生擒了。吕布当即就想投降曹操。吕布说:“明公(即曹操)您所担心的人,没有比我吕布更有威力的,我现在降您,太平就不用担忧了。您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平定太平,就容易如吹灰一样。”曹操被吕布说动了心,心下不想杀吕布,以增强自我势力。

    刘备站在一旁说了话:“曹公啊,您没有看到丁建阳和董太师的下场吗?”曹操一听,立即下令杀死吕布。

    丁建阳即是丁原。最早,吕布是丁原的部下,吕布后来受董卓之诱杀死了丁原跟随董卓。

    董卓入京之后,势力扩大,自称太师。后来王允等人巧用连环计,使董卓死在吕布之手。所以,刘备这一句话就使曹操杀了吕布。

    刘备为什么要非杀吕布呢?

    原来,刘备是暂时栖身在曹营,心怀大计。曹操与吕布联合必给刘备未来的事业带来重大阻力。吕布英勇过人,武功盖世。先前,虎牢关一战,吕布一人独战刘备、关羽、张飞,且进退自如。如果他与曹操联合,天下哪有敌手呢?

    刘备以此一言而杀吕布正是刘备“借刀杀人”之智。

    曹操杀人不见血

    三国时候,祢衡对曹操非常不满,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曹操,所以曹操对他早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想法。一次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无赖,实在不像话,太不成体统了,我现在要杀了他,同捏死麻雀和老鼠一样容易,但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才,远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我要是亲手杀了他,别人可能会以为我心胸狭小,容不得人,反倒败坏了我的名声。荆州的刘表性格很急躁,气量也很狭小,我若把祢衡送到他那里,他受了祢衡的侮辱之后,肯定会杀了他。那时他就替我出了心头这口气。”于是曹操就派了几个大汉,强行把祢衡挟持上马,送到南阳。刘表一下子就识破了曹操的计谋,为了不背上枉杀才子的罪名,他又把祢衡送到其部将黄祖之处。在酒醉之中,祢衡戏骂黄祖,黄祖一怒之下,杀了祢衡。

    曹操想杀祢衡,但因祢衡的名声很大,怕受到舆论的谴责,便设计假手刘表,刘表也十分狡猾,又转而假手黄祖,但不管转了几次手,祢衡还是被杀了,曹操的目的达到了,自己既不用动手,又不承担杀害人才的罪责。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高明手段。有些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非要亲手割下仇人之头,方能解下心头之恨。这与曹操相比就显得有些愚蠢了。

    【后记】

    本计的核心是:借他人的手去除掉对手,引诱别人去杀人,利用间接的方法去伤害别人,自己却不露面,利用自己以外的人或事达到目的,借的刀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物。

    此计原属于腐朽的封建官僚之间互相利用,尔虞我诈的一种政治权术,把它运用到军事上可达到以逸待劳、诱敌就范的效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