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五官清爽,心中坦荡——国医大师五官科门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药从鼻中入,健康嗅出来——神奇的鼻药疗法

    大师手记

    鼻药疗法,就是用药物塞置或嗅入鼻腔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治愈局部病变,如鼻渊、鼻内息肉等疾患,而且能治疗多种周身性或远离脏器的疾病,这是祖国医学范畴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朱良春摘自《医学微言》

    健康攻略

    鼻药疗法是指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散、丸、锭、糊、膏、吸入剂等)作用于鼻腔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朱良春教授对这种疗法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便广泛搜集古今医家的鼻药疗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写成了《鼻药疗法初探》一文,从而奠定了鼻药疗法在中医学上的理论基础。

    朱老在文章中指出:“气血紊乱,营卫失调,脏气不平,固能影响及鼻,而鼻为呼吸出入之道,纳药鼻内,亦可借其内在之联系,以调其气血,和其营卫,平其偏胜,开其闭塞,使病邪得以解除。”这是鼻药疗法的中医学原理。从现代医学理论来看,朱老认为可能是远距离刺激的作用,由于药物在鼻腔内所形成的局部刺激点,而产生远距离的传导,使相应的病变脏器得到调整,从而趋于正常。

    朱老对鼻药疗法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上,他将其应用于临床上的各类疾病,总是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来,他不仅收集了许多鼻药疗法的验文,并且自己也创制了许多奇效方,现在一并介绍给大家。

    1.鼻渊粉

    【主治】鼻渊,症见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等。

    【处方】辛夷12克,黄连6克,鹅不食草9克,冰片0.6克,鱼脑石3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瓶贮,用时取少许吸入鼻内,每日4次。

    【功效】用药后,鼻塞即渐通,分泌逐步减少,连续使用,可痊愈。

    2.鼻息肉粉

    【主治】鼻内息肉。

    【处方】生白矾1.6克,筒轻粉0.16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用时吸入鼻中,每日用3次。

    【功效】个别病例用一次后即气通息落,但一般须连续吸药至5天以上或半月以后方能消失。

    3.牙痛塞鼻药

    【主治】牙痛。

    【处方】盐全蝎1个,茴香0.9克,白芷0.9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用桑皮纸卷成药捻,左边牙痛,将药捻塞入左鼻孔,右边痛塞入右鼻孔。

    【功效】塞入鼻中5~10分钟即可见效。

    4.移星散

    【主治】眼生云翳。

    【处方】木鳖子毛0.03克,白蔻仁1粒,公丁香2.5克,冰片少许。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时以药棉包裹如珠状塞入鼻内,男左女右。

    【功效】轻则三五日,重则七八日即消,但不可中途拔去,否则无效。初用时有头痛反应,一周即止。

    5.止痛良药

    【主治】对各型头痛、牙痛均适用。

    【处方】白芷31.25克,梅片0.62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用0.03~0.06克闻鼻内。

    【功效】一般闻后2~3分钟见效。

    6.木麝粉

    【主治】闪腰岔气,急性腰痛,不能转侧者。

    【处方】广木香6.2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如系腰左侧痛,则将药粉吸入右鼻孔,右侧痛吸入左鼻孔。

    【功效】吸药粉后立即做全身活动,两手上下开合一次即愈。

    7.辟瘟丹

    【主治】夏季受寒、腹痛吐泻、头目昏眩之症。孕妇禁用。

    【处方】白芷、飞朱砂各68.75克,梅片15.6克,白檀9.38克,木香4.06克,冰薄荷、降香、公丁香各3.13克,白寇仁1.88克,佩兰1.56克,麝香0.31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甘油调匀,用锡盒装0.62克,用时取少许抹搽鼻腔内,1日3~4次。

    【功效】一般2~3日即可见效。

    8.金丹丸

    【主治】风邪、伤寒、绞肠痧、头痛、牙痛、浑身疼痛、心中刺痛、水泻、痢疾、赤白带下症。

    【处方】乳香、麝香、雄黄、朱砂、巴豆、牙皂、沉香、官桂、大黄、川乌、高良姜、细辛、硼砂各等份,研为细末,以红枣肉为丸,如黄豆大。

    【用法】用药棉包裹塞入鼻内,男左女右。

    【功效】片刻后得汗而解,病未除者可再塞一次。

    养生无极限

    鼻药疗法的用药方法分为三种,包括塞鼻法、鼻吸法、鼻嗅法。塞鼻法亦称纳鼻法,是将药物研细,加赋形剂或做成栓子,或将药末以纱布或薄棉包裹,或将药物制成药液,以棉球蘸湿,塞入鼻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药物塞鼻有祛邪杀虫、化痰散结、止血消肿的功效,主要应用于头部、鼻部疾患,亦可治疗疟疾、黄疸、疾病等病变。鼻吸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吸入鼻内,使药末直接作用于鼻黏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本法所使用的药物多为芳香走窜之品,吸入鼻腔中,对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多伴有喷嚏反应。鼻嗅法是将药物制成粉末,煎取药汁,或鲜品捣烂,或点燃药物,以鼻闻其气味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与鼻吸法相比,鼻嗅法仅限于吸入药物的气味,一般不会发生喷嚏反应。鼻嗅法对于婴幼儿及难于服药者尤为适合。

    加味苍耳子散——慢性鼻炎的克星

    大师手记

    对于风寒遏肺、鼻息不畅引起的慢性鼻炎,我常用加味苍耳子散。本方具有祛风开窍,活血通络的作用。对一般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额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李振华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振华卷》

    健康攻略

    慢性鼻炎以鼻塞、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见头昏头痛、两耳闭气、嗅觉障碍,多由伤风之后、余邪未尽、肺气不清、缠绵不愈而成,是常见的鼻病,属于中医学里的“鼻鼽”、“鼻渊”、“鼻槁”、“鼻窒”等范畴,包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及萎缩性鼻炎三种。对于此类病的治疗,李振华教授常用加味苍耳子散临证加减。其方如下:

    【出处】《济生方》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或浙贝母)10克,淡豆豉1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对于水气化者,可加黄芪2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如有恶风畏寒等症状,可加桂枝6克;如早晨或有时鼻流黄色黏液、额部时痛,为风寒郁而化热之兆,宜加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如果黄涕较多,可加生石膏15克和泻白散,以增加清肺的作用)。

    【功效】祛风开窍,活血通络,对一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均有效。

    除此之外,李教授还指出:对于慢性鼻炎的治疗,除了内服药之外,还当以外治法辅之。因此,他还为大家推荐了几种外治方,这里一并介绍给大家。

    1.麝夷粉

    【组成】麝香0.3克,辛夷1.2克。

    【用法】二药共研细粉,装瓶密闭备用。每次取如绿豆大一小团,用药棉包药成棉球塞鼻。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如两鼻腔均不通气,可交替塞药。

    【功效】适用于各类鼻炎。

    2.鼻痔验方

    【组成】西月石10克,雄黄3克,冰片0.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吸入鼻中,每日3~4次。

    【功效】适用于慢性鼻炎兼鼻息肉(鼻痔)者。

    3.月栀散

    【组成】黑山栀30克,硼砂10克。

    【用法】二药共研极细粉,每次用药粉如黄豆大,嗅入鼻中,每日4次。

    【功效】适宜于慢性鼻炎有鼻出血者。

    4.嗑鼻散

    【组成】山奈30克,白芷30克,细辛10克,冰薄荷2克,鹅不食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贮瓶密闭备用。每次用少许嗑鼻,每天用3~4次。

    【功效】适用于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一般1~2周即可痊愈。

    【加减】上方加入硇砂3克、枯矾10克,还可治疗鼻息肉。

    养生无极限

    中医按摩治疗慢性鼻炎常获奇效,具体方法如下:

    1.揉捏鼻部

    用手指在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揉捏鼻部5分钟,然后轻轻点按迎香和上迎香各1分钟。

    2.推按经穴

    先用拇指交替推印堂50次,然后用大鱼际从前额分别推抹到两侧太阳穴处1分钟,按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尺泽、合谷各1分钟,最后按揉风池1分钟。

    3.提拿肩颈

    用手掌抓捏颈后正中的督脉经穴,以及背部后正中线两侧的经穴,自上而下,反复4~6次。再从颈部向两侧肩部做提拿动作。重点提揉肩井穴,做3分钟,按揉肺俞穴1分钟。

    4.揉擦背部

    用手掌在上背来回摩擦按揉,感觉到皮肤透热时为度。

    注意:以上按摩手法每天做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中医世代有绝学

    大师手记

    (《秘传眼科龙木论》)对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症状,已有较完整的认识,如“凡眼初患之时,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眼与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玉翳青白,瞳神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其眼须针……”明确指出白内障已至,“不辨人物”,只见“三光”(光感),且“瞳神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即对光反应灵敏者“其眼须针”。

    ——唐由之摘自《碥石集(第五集)》

    健康攻略

    唐由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家,他于1974年用“白内障针拨术”治好了毛主席的白内障。手术做完之后,毛主席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亲笔写了一首鲁迅的诗送给唐老:“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诗中“由之”二字与唐老之名契合,一时传为杏林佳话。在《大国医》中,我们曾经为大家讲解了唐老关于早期白内障的诊治经验,这里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他对于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体会。

    小贴士

    从1958年起,唐由之教授对我国古代“金针拨障术”加以改进,形成了独具中医特色的的白内障治疗手术——白内障针拨术。这种手术只需要几分钟,切口仅有2毫米,不需要缝合,非常适合年老体弱、难以耐受西医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唐老指出: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白内障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因年纪增大、眼部营养代谢等因素导致的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白内障病人的70%~80%。中医对于老年性白内障的研究非常早,在唐代之前出现的眼科奇书《秘传眼科龙木论》(最早名为《龙树眼论》)便有了相关记载,认为圆翳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属“脑脂下流,肝气上冲”。后来几经发展,到了《证治准绳》认为由“肝肾俱虚而得”。至清代《日经大成》中归纳了邪实与正虚两种观点,认为“内障之来,其故有四:五脏有偏胜,众脏失调候,弱阴艰强理,虚阳无补法”,提出脏腑失和、肝肾阴虚、肝郁化热为圆翳内障的病机,归纳病因病机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脾虚失运,精气不荣,肝经郁热,阴虚挟湿热上攻。根据这一病理认识,唐老推荐了几则验方,下面一一介绍给大家。

    1.消障丸

    【组成】黄芪16克,党参8克,白术6克,茯苓6克,升麻2克,白蒺藜12克,珍珠母24克,决明子6克,蝉蜕12克,枸杞子8克,泽泻5克,地蚕32克,桃仁6克,赤芍6克,丹参12克,穿山甲6克,王不留行8克,甘草2克,三棱8克,莪术8克,车前子20克,白茅根8克,大黄5克,牛膝6克,磁石10克。

    【用法】上药烘干,共磨成细粉,炼蜜为丸,每日早晚空心各服9克,温开水送下。

    【功效】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

    2.消障灵

    【组成】黄芪60克,白术25克,远志25克,三棱10克,桂圆肉15克,大枣10克,茯神20克,枸杞30克,莪术10克,川贝10克,党参30克,当归10克,丹参25克,牛膝10克,木香15克,赤芍15克,磁石20克,生姜6克。

    【用法】上药焙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

    3.二地二冬汤

    【组成】熟地黄20克,生地黄2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白蒺藜10克,石斛10克,防风10克,白菊花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退翳,主治老年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老花眼等。

    4.空青丸

    【组成】空青3克,细辛30克,五味子30克,车前子30克,知母60克,生地黄60克,防风6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大如桐子,每服10丸,空心茶送服。

    【功效】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5.杞菊地黄丸加减

    【组成】生地黄20克,玄参20克,山茱萸20克,枸杞子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菊花20克,桑叶9克,茺蔚子20克,石斛20克,泽泻9克,密蒙花20克,谷精草20克,赤芍药9克,丹参9克,川芎9克,阿胶(烊化)9克,三七粉1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温3服,3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补肾养肝,益气明目,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属肝肾阴虚者。

    6.羚羊止障饮

    【组成】羚羊角(研末)50克,细辛45克,知母60克,人参60克,车前子60克,防风75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4.5克。

    【功效】适用于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养生无极限

    近代医家根据老年性白内障的致病原理,创制了一套保健按摩操,配合药疗效果更好。具体方法如下:

    嘱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其头前侧,首先用一指禅推法从睛明穴到攒竹穴,再沿眼眶做环形推摩治疗,每侧3~4分钟。再按揉攒竹、承泣、睛明穴各半分钟,然后按揉上眼眶下缘1分钟,继续按揉太阳、百会穴各1分钟。随即按揉两侧风池、翳明各1分钟,再从风池穴而下至大椎,反复按摩5~7遍,然后拿肩井穴,点按心俞、肝俞、肾俞每穴1分钟。嘱患者仰卧,用拇指指腹按点丰隆、光明、血海、三阴交穴3~5分钟,拿合谷穴,掐养老穴各1分钟。

    清阳不升泛青光,补气升阳转回天——青光眼唐氏三方

    大师手记

    临床上对于高眼压症、开角型青光眼或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等导致的视神经损害,每以补气升阳为基础,或辅以辛散风药,如防风、蔓荆子、细辛、白芷等;或加入活血化淤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通调气血,使目窍得养,目视精明。

    ——唐由之摘自《名师与高徒二》

    健康攻略

    青光眼,临床表现以眼压升高、眼球变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头痛眼胀、视蒙、瞳神散大、视乳头凹陷萎缩为主征,属于中医的“绿风内障”、“青风内障”、“雷头风”范畴,多发于中年以上妇女,常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为眼科常见的致盲率较高的疾病。

    唐由之教授认为,青光眼的病因就在于视神经萎缩,而视神经萎缩的病理关键又在于清阳不升,目系失于濡养,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所以在治疗上就应当强调补脾胃,升清阳之气。在临床上,唐教授常用参、芪补气,当归补血和营,取柴胡、升麻、葛根等药升发之性,引气血上行。与此同时,还要辅以辛散风药,如防风、蔓荆子、细辛、白芷等;或加入活血化淤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通调气血,使目窍得养,目视精明。

    以下三帖方子为唐老临床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方,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1.青光1号方

    【组成】丹参15克,川芎12克,当归15克,红花9克,枸杞子20克,炒白术12克,炒白芍12克,菟丝子15克,生黄芪20克,车前子(包煎)15克,泽泻15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淤型青光眼患者,证见情志不畅,舌暗,苔薄,视力下降。

    2.青光2号方

    【组成】丹参15克,川芎15克,赤芍药20克,紫草20克,大蓟15克,小蓟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地肤子15克,泽泻15克,生黄芪25克,怀牛膝15克,生、炒枣仁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补益目窍,适用于气虚血淤水停型青光眼,多见于老年青光眼患者。

    3.青光3号方

    【组成】猪苓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药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枸杞子30克,覆盆子20克,女贞子20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巴戟天15克,生黄芪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利水、益肾、明目,适用于肾虚水停型青光眼患者,见眼红胀痛,舌红、苔薄白,伴头痛、恶心。

    养生无极限

    青光眼主要是由眼内房水的产生与排泄不相平衡,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的。因此,治疗青光眼的关键是降低眼压,以下食疗方具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可选择食用。

    1.金针赤豆汤

    【材料】金针菜30克,赤小豆30克,蜂蜜3匙。

    【制法】将金针菜与赤小豆加水煮,待赤小豆烂后加入蜂蜜。当点心,每日服1次。

    【功效】本方具有利水除湿的作用,长期服用可降低眼内压。

    2.香橼糖浆

    【材料】新鲜香橼2只,麦芽糖60克。

    【制法】新鲜香橼切片入碗,加麦芽糖,加盖隔水藏至香橼化水,待冷后成香橼糖浆。每日2次,每次1汤匙,开水冲服。

    【功效】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伴头痛眩晕者。

    3.赤豆鲤鱼汤

    【材料】鲤鱼1条(约重500克),赤小豆40克,葱花、料酒、精盐各适量。

    【制法】鲤鱼活杀洗净,加赤小豆(纱布包),入锅同煮,至鱼熟汤浓,加葱花、料酒、精盐调味,去赤小豆。喝汤食鱼,每日2次,每次1小碗。

    【功效】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眼睑水肿、小便不利者。

    4.二冬粳米粥

    【材料】天冬15克,麦冬15克,粳米120克,冰糖适量。

    【制法】粳米洗净,加天冬、麦冬所煎之水,煮成粥。加冰糖适量,每日2次,每次1小碗。

    【功效】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伴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者。

    5.桂圆红枣汤

    【材料】桂圆肉20克,红枣20枚。

    【制法】桂圆肉与红枣同煮。每日食1剂。

    【功效】适用于老年人青光眼缓解期少气乏力者。

    6.鸡肝明目汤

    【材料】发银耳15克,鸡肝100克,枸杞子10克,茉莉花10克。

    【制法】鸡肝洗净切片,汤勺置火上,放入清汤,放入料酒、姜汁、食盐和味精,随下银耳、鸡肝及枸杞子煮沸,打去浮沫,待鸡肝刚熟,倒入碗内,撒入茉莉花即可。每日3次佐餐服用。

    【功效】本方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青光眼后期、肝肾亏损、视神经萎缩者。

    针药齐用,对治耳聋、耳鸣

    大师手记

    暴聋(听力突然消失)者多因外感风热、风寒、肝火等引起,多属实证;久聋者,听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多由中气不足或肝肾亏损引起,多属虚证。

    ——路志正《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五官科分册》

    本病(耳聋、耳鸣)的发生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耳窍闭塞有关。病因外有风热上受,客邪蒙窍;内有痰火,肝热,蒸动浊气上壅;或因久病肝肾亏虚,脏气不足,或脾胃气弱,清阳不升,不能上奉清窍……慢性耳聋、耳鸣多与肾精不足有关。

    ——贺普仁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卷》

    健康攻略

    耳聋、耳鸣是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耳聋以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为主症,耳鸣为自觉耳内鸣叫,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路志正教授与贺普仁教授,一个是药剂专家,一个为针灸高手,对耳聋耳鸣的认识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认为,虽然造成耳聋耳鸣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总结起来不外乎外受风热、肝火上逆、痰浊内积、肝肾亏虚、脾胃气弱几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病因导致的耳聋耳鸣,其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凡由风热造成的,往往会突然耳鸣或耳聋,兼有表证;由肝火引发的,则耳窍轰鸣,攻逆阵作,发怒的时候病情加重;痰浊容易引起耳鸣眩晕,时轻时重,感到烦闷不舒服;肾虚容易造成慢性耳聋耳鸣,患者耳鸣声细,如蝉声持续,其中兼有腰酸面目憔悴者属于气虚,耳鸣时常发作,体重减轻,劳累加重,阴虚者通常会有午后加重的情况。

    在临床上,老年性耳聋耳鸣最为常见,一般多是由肝肾亏虚所造成的。因此,治疗上当以“益气活血,补肾添精”为原则。路教授常以下方对治:

    【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丹参12克,川芎9克,骨碎补12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五味子9克,灵磁石30克,黄精12克,首乌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补肾添精,益气活血。适用于老年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药毒性耳聋。

    如肝肾亏虚性耳聋兼有肝阳上亢者,一般表现为:持续性耳鸣,耳鸣如蝉,听力下降,伴有头晕头沉,周身乏力,腰部酸痛,失眠等症状。路老常用下方对治:

    【组成】桑寄生15克,川续断10克,生山药15克,制首乌12克,枸杞子10克,炒菟丝子12克,炒蒺藜10克,白僵蚕8克,仙灵脾10克,知母l0克,生龙骨(先煎)20克,生牡蛎(先煎)20克,紫石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肝肾,潜肝阳,适用于由肝肾不足,虚阳上亢导致的神经性耳聋。

    小偏方

    治鸣醒聋汤

    【组成】木香15克,川芎20克,木通20克,香附20克,枣仁20克,枳壳30克,蝉蜕20克,菊花20克,泽泻20克,合欢20克,胆草15克,柴胡20克,石菖蒲20克,夜交藤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泻胆,理气开窍,适用于由肝火上逆、痰浊内积导致的耳聋耳鸣。

    在对于耳聋耳鸣的治疗上,贺普仁教授常以“通利少阳,益肾平肝,醒神开窍”为治则,取穴方法如下:

    【主穴】听宫,翳风,中渚。

    【配穴】实证可配合谷、太冲,虚证可配太溪、筑宾。

    【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毫针刺(家庭治疗可用梅花针扣刺法或按摩法)。

    贺普仁教授指出,耳聋、耳鸣的临床上实证多由肝胆之火上逆,少阳经气闭阻,或感受外邪,壅遏清窍所致;虚证则由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治疗法则前者为清泻肝火,后者为补益肾精,主穴听宫、翳风、中渚均为阳经穴,可疏通耳部气血,止鸣复聪,配四关穴(手脚之合谷与太冲穴,两个腧穴、四个部位)清泻火热,开窍启闭;肾经原穴太溪与筑宾善于滋阴补肾,肾气充足则耳窍得养。

    养生无极限

    耳聋、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国民间有许多验方、奇效方,下面择其优者介绍给大家:

    1.猪肾粥治老年性耳聋:猪肾1对,粳米160克,葱白2根,人参1克,防风6克,共同煮粥,食用。

    2.黑豆炖狗肉治肾虚耳聋:洗好的狗肉500克,黑豆100克,用姜、盐、五香粉及少量糖调味,炖烂食之。

    3.干百合治耳聋:干百合研末,温水冲服,每服6克,每日服2次。

    4.枸杞粥治耳聋:枸杞子15克,大米适量,煮粥服食。

    5.菊花治耳鸣:菊花30克,芦根30克,冬瓜皮30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牙痛不是病,艾草一熏立即停

    大师手记

    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上下齿中,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可致肠胃蕴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热之邪循经上炎而发为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亦可致牙痛。

    ——贺普仁摘自《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二》

    健康攻略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的常见症状,正如俗语所言“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本症发作时疼痛异常剧烈,常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耽误工作。根据致病原因,中医将其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其中实证是由体内蕴热,过食辛辣厚味,复感风邪,侵袭阳明经络,郁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导致的;虚证多发生于肾阴不足之人,所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导致牙痛。在此基础之上,贺普仁教授又将牙痛细分为风火、胃火、虚火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

    1.风火牙痛:牙痛阵发,遇风发作,得冷痛减,牙龈红肿,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薄白等症状。

    2.胃火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或有溢脓,伴有口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3.虚火牙痛: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龈无明显红肿,牙齿松动,牙痛日轻夜重,舌红苔少。

    在牙痛的治疗上,贺普仁教授往往以“散风泻火,填精益肾”为原则,在主穴的基础上,根据类型增加相应配穴。其方如下:

    【主穴】合谷、下关、颊车。

    【配穴】风火型配外关、风池;胃火型配内庭、劳宫;虚火型配太溪、行间;牙龈红肿较剧配阿是穴。

    【手法】艾灸疗法,太溪、行间用补法,余穴用泻法;牙龈红肿较剧取阿是穴放血法。如条件不具备,按摩相应穴位也能取得一定疗效。

    小贴士

    艾灸治疗牙痛效果显著,止痛快,效力强。对因龋齿感染、坏死性牙髓炎、智齿等所致牙痛,应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贺老指出,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其脉入上齿中,下关、颊车为局部取穴,其所属足阳明经入下齿中,三穴疏通经气、利齿止痛,共为主穴。另外,外关、风池疏风散热,内庭、劳宫清胃泻火,太溪、行间滋补肾阴。红肿较剧者,放血使血随热散,肿痛得消。

    养生无极限

    关于牙痛的治疗,民间有许多偏方,往往能够见奇效,这里择其优者给大家介绍几条,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更为显著。

    1.牙痛的时候可以切生姜一小片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睡觉的时候含在口里也无妨。

    2.花椒10粒,白酒1两,将花椒浸在酒内,10分钟后将酒含入口中,几分钟即见效。一日2次,每次10分钟,3~4天痊愈。适用于神经性、过敏性、蛀牙性牙痛。

    3.荔枝10颗,在其肉内填入少许食盐,用火煨干后研末,擦痛处即可止痛。

    4.取大蒜适量捣烂,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5.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6.取六神丸1至2粒,碾碎置于患齿牙龈上5~10分钟,每天1次,一般不超过3次。

    7.冰敷:就像治疗淤伤一样,冰敷牙痛部位的脸颊,可缓解疼痛。每次敷15分钟,一天至少3~4次。

    8.用牙签挑取一点云南白药加上开水一滴,调成糊状,再用牙签蘸着云南白药糊塞到牙疼的地方,一般3~5分钟后就能止住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