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怅是清狂:唐诗中的美丽与哀愁-万条垂下绿丝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两人目断意迷,失于惊尘。韩翊归家之后,意色皆丧,音韵凄咽。后来,此事为虞侯许俊所知,许俊是个侠义之人,答应帮助韩翊与柳氏团聚。他乘沙吒利出城射猎时,扮作小校来到沙府,诈称沙吒坠马受伤,要柳夫人前去护理,接着将柳氏送到韩翊处,使两人团聚,但因沙吒利是有功之臣,深得皇帝的宠信,怕此事被沙吒利知道,便求助于侯希逸,侯希逸将韩柳之事上奏皇上,皇上下诏,将柳氏归还韩翊,另赐钱二百万给沙吒利,遂使韩柳夫妻团圆。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到底该怎样才会快乐,才会不去想念你?如果你,从来没有爱过我,在我,也会洒脱的放开你。可是偏偏我们爱了,而我却不能独自醒来!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看似柔弱的柳,苍天却自有公道,赋予坚贞不渝的柔韧。姑且不说春柳芳菲、夏柳蓊郁、秋柳余韵,即使到了隆冬,看那料峭寒风中百折不挠的枝条,正以婀娜的腰肢演绎动人心魄的生命之舞,残留在枝条上的几片枯叶,随风飘落在清澈河水中,寻觅生命的轮回。

    这是一个有关痴情的故事。二月灞桥,春苔始生,垂柳婆娑。这便是汉唐盛世长安送别的地儿。柳与“留”谐音,柳枝娉婷又是丽都多情女子的化身,柳叶如眉,柳条随风如挥手,所以,柳有“留人”之意。也许当时,都要折一段柳枝馈赠远行的人以为归思吧!此情此景,便是“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枝已代言由衷了。

    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树既如此,人何以堪?有些人来了还是走了。男人对爱情的定义,对爱情的追求与女人的爱情果然不同。她是为他而来的,为了那守候了五百年的期待,她是他生命中永不可磨灭的奇迹,她注定要为他献上那珍藏了一生的拥抱。

    今天的我们或许相爱,明天的我们也许行同陌路。世上的事,百转千回。谁是谁的独有,总不能如自己的心愿,只能感叹这错误的相遇。不要因为自己的沉默而错过,然后强迫自己在痛苦中忘却。

    爱情中没有矜持。

    杨柳只具有离愁与怀人的意象吗?翻阅唐诗中发现,杨柳还是诗人兴发的历史哀伤,咏史吊古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杨柳。唐代著名诗人韦庄曾在金陵的台城凭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李商隐的《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朝代更跌,物是人非,前朝的宫殿成为一片废墟,而杨柳依旧一岁一枯荣。

    小的时候,看《西游记》,好奇观音菩萨的形象。左手托着甘露神水的净瓶,右手持杨柳枝,蘸着甘露,轻轻一挥,就能起死回生。菩萨为什么不用其他的植物,大概是取杨柳好活的寓意吧!

    观音菩萨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几度旺盛,这与皇帝兴佛的爱好有关,也就是在唐朝,观音由男性形象转变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为女性宁静,坚韧,忠贞的品质更贴近佛教慈悲的情怀。于是,观音菩萨成为带有母性光辉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莲花之上,手执杨柳枝消除苦疾,观音菩萨成为女性可能更有亲和力。女观音成了佛教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传播佛教精神。而观音手中的杨柳枝,青葱欲滴,柔顺飘逸,也符合女性特征。民间善男信女进寺庙拜观音娘娘,乞求神赐给凡人漂亮聪明的小宝宝,成为寺庙的重要活动。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到:“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赞美汴河隋堤的胜景。当年隋堤之上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每当清晨,登堤遥望,但见晓雾蒙蒙,翠柳被笼罩在淡淡烟雾之中,苍翠欲滴,仿佛半含烟雾半含愁,景致格外妩媚,是一幅绝妙的柳色迷离的风景画。故而被誉为“隋堤烟柳”。

    其实杨姓的起源就来源于此。隋朝大业元年开凿的通济渠,西起洛阳,东段从荥阳至开封,折入皖、苏,贯通邗沟,直达扬州,是隋炀帝所开凿地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运河两岸的大堤因此被称为隋堤。关于隋堤杨柳,笔记野史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

    运河修好之后,隋炀帝沿运河南巡。他乘坐豪华的龙舟,身后是数百艘随侍的龙舟,还有上万只杂船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向江都进发。此时正值初夏,天气渐热,隋堤上拉纤的羊群和千名殿脚女,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香汗淋淋。怜香惜玉的隋炀帝与左右的大臣商量办法,翰林院学士虞世基呈上对策:在堤岸遍种垂柳,清荫交映,一可为殿脚女遮阳,二能加固新筑的河堤,其三摘下柳叶还可喂饲拉纤的羊群,一举数得,岂不大妙!隋炀帝大喜,随即传旨隋堤岸边的郡县连夜赶种柳树,每种一棵,赏绢一匹。短短几天时间,官员、百姓蜂拥而至,将周边的柳树都移栽于河堤两岸。好大喜功、善做政治秀的隋炀帝,又率群臣登岸,要亲手种植一株柳树,以为垂范,并作为君民同乐的见证。

    隋炀帝刚刚选了一棵柳树要用手去移,手还未曾触及树干,早有几个宫人移了过来,又挖坑栽了下去。炀帝只用手在柳树上摸了几下,就当作是他种的了;群臣与百姓,随即齐呼万岁。大臣们也依次各种了一棵。围观的百姓欢呼雀跃,还编出了一首民谣:“栽柳树,大家来。又好遮荫,又好当柴。天子自栽,百姓同栽。”隋炀帝听后满心欢喜,赏给栽树的百姓许多钱。

    隋炀帝回到龙舟上,看着这隋堤上人造的漫天青幔,忽然又想起秦始皇封禅泰山,御封五株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松树为“五大夫松”的典故。他立即提议,要给遮蔽日色的隋堤柳树封赏,说:“朕今就赐它御姓,姓了杨罢。”叫近侍取来纸笔,御书“杨柳”两个大字,令左右挂在树上,以为旌奖;还传旨众人,以后都要叫它杨柳,不许单叫柳树。

    柳树姓杨,沾了隋炀帝的光,宠荣无比。杨柳之称是否起源于此,得由历史考据学家去判断;然而,割不断的历史延伸却让人喟叹。前人曾有一首吊唁隋炀帝的诗:千株杨柳拂隋堤,今古繁华谁与齐!想到伤心何处是,雷塘烟树夕阳低。唐朝白居易咏“隋堤烟柳”云:“大业年间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水流。西有黄河东楼谁,绿影一千三百里。”

    盛唐时期,文化空前繁荣,人们在享受舒适优雅的生活之余,给了杨柳更多的怜爱。关于杨柳的诗歌层出不穷。

    有名的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崔道融的《杨柳枝词》:“雾撚烟搓一索春,年年长似染来新。应须唤作风流线,系得东西南北人。”孟郊的《折杨柳》:“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杜甫的《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而宋代词人对杨柳也尤为钟情。几乎宋代有名的词人都有佳作涉及杨柳。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来歌颂爱情的真挚,杨柳成了宠儿。在他们的词中,杨柳愈发隽永多姿,形象也日渐丰满起来。

    单是欧阳修的就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生查子》:“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采桑子》:“飞絮朦朦,垂柳阑干尽日风。”《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柳永,这位在宋代著名词人中官职最低,但在词史中却最为重要的柳七。他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古今俊句。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前往柳永的墓前凭吊祭祀。祭毕就在路边折下柳枝别在头上,以寄托对柳永的思念之情。

    据说这就是清明插柳的由来。宁愿相信这凄美的传说,因为蘸饱了情感的杨柳枝才是最美的。

    “露条烟叶,翠荫交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轻柔细腻,情思悠长。”多美的意境,多美的语言,多美的形象,多美的杨柳。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