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怂且甜-第三十四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王府樱桃宴后, 徐静书结束休沐回到书院, 二月的考绩就放榜了。

    她入明正书院两年, 始终都是不高不低, 在同窗里不大引人注目, 课时较少的武科教头甚至总错唤她的名字为“徐书静”。

    可那二月考绩一放榜, “徐静书”这名字扎扎实实掀起一股惊讶的狂潮, 再没谁会记错了。

    六门功课四门榜首,只卜、画两门相对弱些,卜科排了第二十七, 画科排了十二。

    如此佳绩,都快与上届那位一枝独秀、一骑绝尘的沐青霓比肩了。

    若这样漂亮的考绩是徐静书同窗的曾莉得的,大家还不会这样惊讶。毕竟曾莉这两年来除了画、乐两门外, 旁的科目基稳在第一到第五之间徘徊, 本就是拔尖的那一拨。可偏是之前哪门都不高不低的徐静书,这就叫人眼珠子惊落一地了。

    同窗们有道贺的, 有揣测的, 也有来请教她突飞猛进之道的, 更有阴阳怪气来询问她是不是偷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之类。

    两年的蛰伏中, 这些情景她想过许多遍, 心中早有应对之策,再不是当初那个一听“太冒尖要被排挤”就只会瑟瑟发抖缩成团的小傻子了。

    “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法子, 就是闷头下苦功罢了。我每日散课后也去藏书楼再看半个时辰的书,夜读要到子时才结束。”这倒不是假话, 她真的没什么花巧捷径, 都是花时间一本一本埋头苦读而已。

    最多就是她的好记性占了个先天的起手。但这个没法跟别人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她这项优势,说出来只会徒增别人的烦恼与失落罢了。

    “前两年不高不低,是因我小时底子打得不好,要很吃力去补才能追上你们……”

    这话是在说自己起步晚,却将同窗们暗暗捧在了前,大家听着也舒坦。

    她这些解释基本都是八分实掺两分虚,既将自己突飞猛进的原因都解释了,也没有一朝得志就嚣张炫耀的气焰。再加上她的刻苦素来有目共睹,大家也认可她这是两年努力下来的厚积薄发,倒也没对她生出什么排挤、敌意。

    况且这都最后一年了,离年底大考还剩不足十个月,眼下对他们这届学子来说,最要的无非就是“投考国子学继续深造”或是“尽早谋职”这两件个选项,人人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像刚进入书院那会儿为了考绩明争暗斗。

    如此氛围和气的好结果,正是徐静书之前蛰伏两年所想要得到的。

    因为这份如愿以偿的小窃喜,当天傍晚去书院膳堂,徐静书一狠心、一咬牙,多花了整整五枚铜子,买了一盘垂涎两年的拌鸡片。

    ****

    武德四年三月十六,春意浅浅,繁花初见。

    今日是个大晴天,绵暖春阳绵暖惹人困倦。午饭后,不少学子懒怠回学舍午睡,就在讲堂内各自的桌案上伏身而眠。

    徐静书站在讲堂门口望了望,见同窗们大都睡得熟,怕自己翻书的声音要吵别人小七,便轻手轻脚走开了。

    沿着回廊走到拐角处,曾莉正坐在长椅上靠着廊柱看书。抬眼见是她,便友好地笑着招呼:“你去哪里?”

    “我瞧着大伙儿都在休息,就出来任意走走,歇歇眼睛。”徐静书抿笑,走过去坐在她身旁。

    曾莉将书倒扣在膝上,扭头与她闲谈起来:“今日下午还一同去藏书楼么?”

    明日就是三月里的首次休沐,有些学子会选择在今日下午散学后就回,有些则会留在书院过夜,明早天亮再走。

    曾莉家贫,许多书册典籍都只能在书院藏书楼内借阅,是以她通常都要留到次日早上再离开。

    “今日我是去不成了,”徐静书抱歉地摇摇头,“下午散课后就要回家。”

    曾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笑了:“你二月小考的考绩那样漂亮,是该早些回去报喜来着。虽你说过是投亲寄居在姑母家,可我瞧着你姑母一家待你还不错,他们指定很为你高兴的!”

    “嗯,是真待我很不错。”徐静书抿了抿嘴,笑得略有些忐忑羞涩。

    只是一次小考出众,大张旗鼓跑回去报喜,好像很……少见多怪的样子。

    可她忍不住想早些见到表哥,亲口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不过,她又有点怕见到他。

    自从平胜偷偷告诉她,“大公子将樱桃一颗颗捂热放到嘴上”,她就知道,表哥根本没信她那日说的“只是拿果子碰了他唇”。

    若见面时,他又追问起这件事……

    徐静书抬手捂住的突然爆红的脸,闷声哀嚎:“……那可怎么办才好啊?”

    “你……你这是在哭还是在笑?”曾莉手足无措地看着她,不懂她为何忽然捂着脸自言自语。

    “哭笑不得。”

    少女心底的生涩又隐秘的心事,羞怯与甘甜交织、忐忑和期待混杂,一团乱麻。

    ****

    黄昏时,徐静书回到信王府,照例换了衣衫先去承华殿的德馨园向姑母徐蝉行归家礼。

    进德馨园正厅后,她惊讶地发现,不但侧妃孟贞也在德馨园,连时常在府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姑父信王殿下都在。

    三人面色都很沉凝,似乎早前正在这里商议什么要事。

    徐静书恭敬向三位长辈行了归家礼,正要退出,却被徐蝉唤住。

    “静书,姑母托你办件事,好吗?”

    “姑母请讲。”徐静书赶忙站直,认真听她吩咐。

    “明日你若得空,能不能替姑母去含光院看看你表哥?这些日子他闭门不出,谁去也不见,姑母很担心,”徐蝉面露忧心哀色,眼眶红红,“你就去试试,若他还是不肯见,你也不必勉强。咱们再想法子就是,别委屈着你受冤枉气。”

    “好!我、我这就去,不等明日了,”徐静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慌张得胸腔闷绞,“表哥他,是遇着什么难事了吗?”

    她月初结束休沐回书院时表哥还好好的,怎么这才过了半个月,就闭门不出、谁也不见了?!

    徐蝉眼红红地剜了旁边的赵诚锐一眼,拿随身巾子擦拭眼角泪痕,似有隐情说不出口。

    赵诚锐板着脸,将唇抿成直线,也不说话。

    这气氛很古怪,但徐静书心悬着赵澈的事,并不好奇这古怪从何而来,只将焦灼求助的目光投向孟贞。

    孟贞也是眼睛红红,起身走过来牵了徐静书步出正厅,下了台阶走出老远才站定。

    “初五那日,太医官来复查大公子的眼睛,说他情况出现了反复,”孟贞微微哽咽,眼中愈红,似乎有所保留,“之后大公子就十分低落,闭了含光院大门,这都十日足不出户了。他也不见任何人,连殿下和王妃殿下都被拒之门外。”

    “怎么会反复呢?!之前不是说大有好转了么?”徐静书急出哭腔,“贞姨,是不是何然给的方子有古怪?太医官有再验过吗?”

    她还记得赵澈坐在含光院小客堂里,小声喃喃“好像见着一点点光了”。

    那时他垂脸捧着茶盏,唇角偷偷扬起,谨慎藏着在的雀跃欢喜,假装平静地与她单独分享这个秘密。

    当心中强烈的希冀已见曙光后,却忽然又被打回最初,这种转折最是刺痛人心。

    孟贞不忍地眨了眼泪眼,轻轻抚上徐静书的头顶:“当时王妃殿下就命人将那女术士‘请’回来盘问,也请几名太医官重新验了方,连太医院首医都来看过。首医的意思是,方子本身没有问题,是大公子忧思过度导致气血郁结,脑中淤血才又有了重凝之像。”

    “贞姨,表哥究竟是什么事,才忧思郁结到这样地步?”

    “这个,我也说不准。”孟贞淡淡敛睫,避开了徐静书急切询问的目光。

    赵澈性子端和开朗,便是最初时乍然失明,在人前也并未如何低落颓丧或暴怒无常。这次突如其来的转折变故竟使他闭门不出,可见被打击得有多重。徐静书心里愈发闷痛,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那,他不见姑父姑母,也不见旁人吗?”

    “阿荞、三公子、四公子、小五儿这些日子每日都去,”孟贞苦叹,“都一样,连含光院大门都不给进。”

    ****

    从德馨园出来后,徐静书立刻赶往含光院。

    此时太阳已落山,暮色渐起。

    这两年赵澈明显忙多了,什么时候出府、什么时候在家并没有规律,有时即便在家,也会段玉山、夜行或其他什么人谈事。因此家中弟弟妹妹们都得等他着人通传时,才能去含光院见他,若是自己直接过去,不是扑空,就是打扰他谈正事。

    徐静书以往休沐回来时,也是要等含光院来人通传的。哪怕她上含光院一墙之隔的万卷楼看书,也不太会不请自去到含光院打扰。

    况且如今的徐静书毕竟是即将成年的姑娘,按说不该在这个点往表哥的居处跑。

    可她实在太担心,便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半道上,徐静书迎面见三公子赵渭、四公子赵澈带着小五姑娘赵蕊,兄妹三个垂头丧气正往西路撷芳园回。

    这兄妹三个都比徐静书年岁小,当即停下来客客气气行礼唤了“表姐”,只是语气都蔫蔫的。

    “表姐,你也去看望大哥吗?”七岁的小五姑娘赵蕊委屈地眨巴着湿漉漉的双眼,显是方才哭过了。

    气喘吁吁地徐静书点头:“你们……你们是从含光院回来?见、见着了吗?”

    赵淙颓然:“我们每日都去,一回也不让进。二姐去也被拦住的。”

    “表姐,你这会儿过去怕也是白跑一趟,”三公子赵渭比徐静书只小一岁多,如今身量与她差不多高,有点小大人模样了,“你下午才从书院回来,不若先歇歇,明早再过去碰运气吧。大哥动用了他自己的暗卫死士把守含光院,父王和母妃殿下都被拦了的。”

    按照惯例,府中公子、姑娘们约莫在十一二岁起就会有数量不等的专属暗卫。在他们十五岁成年之前,这些暗卫的实际调度权还是在赵诚锐或徐蝉手中,但这些暗卫会在公子、姑娘们成年冠礼后向他们血誓效忠。

    血誓效忠意味着余生只为一主,便是赵诚锐与徐蝉都不能再轻易插手使唤了。

    听赵渭说含光院竟动用了暗卫死士把守,徐静书愈发不安,觉得自己非得见到表哥不可。

    想到他给自己画地为牢,独自在含光院中颓唐绝望,她的心就像是被人拿几百根针刺破,瞬间成了筛子。

    “啊!或许我可以试试!”徐静书猛地抬手抹去眼中泪,转身就往西路客厢跑去。

    她有赵澈的佩玉。

    武德元年去赴贺大将军与沐典正婚宴那回,他将佩玉给了她之后,就一直没有收回。

    ****

    等徐静书回客厢取了小心收藏的佩玉,再跑到含光院时,银月已斜斜爬到头顶。

    民谚有言“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日是三月十六,春夜正好,月华如练,安静洒在含光院紧闭的厚重门扉上。

    这还是徐静书第一次看到大门紧闭的含光院。门上的灯笼并没有点亮,惟有轻寒月光,幽寂照着鎏金门环。

    门口有四名身着侍卫武袍的人,个个面色凝肃,四柄泛着寒光的长戈交错在门前,发出一视同仁的拒绝信号。

    徐静书慢慢直起腰板,伸手亮出手中佩玉,清了清嗓子,心中狂跳。

    “让我进去。”

    这是命令,不是商议,更不是恳求。

    徐静书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能用这样略显强硬的语气与人说话。

    哪怕她不习惯这样与人讲话,但为了达成对她更重要的事,此时此刻,她不得不如此。

    这四人既是赵澈专属的暗卫,自识得他的佩玉。

    “表小姐,这……”暗卫甲有些为难地开口,“大公子亲口吩咐,谁也不见。”

    佩玉作为赵澈发号施令的信物之一,自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度这些暗卫。可是“不见任何人”是赵澈亲口下的令,似乎效力该高于佩玉才对……吧?

    “可,大公子也说过,这佩玉除了不能开王府府库、不能动用府兵,以及不能僭越干涉信王殿下与王妃殿下所主持的事宜外,在这府中,它的调度范围包括但不限含光院。我记性很好,这是他当初告诉我的原话,一字不落。若现下你们认为这佩玉效力该低于大公子本人的话,那你们说了不算,得大公子亲自来说才行。”

    徐静书抬头挺胸地与四名暗卫目光相持,有理有据地消解着对方犹豫踌躇的论点,看似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其实背在身后的左手早已紧张地捏成拳,掌心全是汗。

    四名侍卫被她这番听起来似乎有理、又仿佛哪里不对的言辞绕得头昏脑涨,一时间竟有点招架不住。

    暗卫乙弱声嗫嚅:“请表小姐……莫为难我们。”

    “抱、抱歉,我也知道这样为难你们不对,”徐静书过意不去地顿了顿,目光转为坚定,“可是,大公子当初将这佩玉交给我,就表示我可以、可以……借着他的名头,狐假虎威!”

    别、别以为怂巴巴的表小姐就不懂如何仗势欺人、胡搅蛮缠,她以往之所以从没这没做过,那是因为……不敢。

    而今夜,她敢了。

    人就是这样,哪怕天性胆小怯柔,为了心中更重要的人和事,就能在某个瞬间,迸发出自己都没料到的鲁莽勇气。

    ****

    暗卫们被徐静书似是而非一番振声闹得摸不着头脑,只得匀了个人进去请示暗卫首领夜行。

    夜行听了手下的转述,既惊讶又觉得有点好笑,但也没有轻忽,转身上了含光院最里进的“瑶华楼”。

    瑶华楼共三层,是赏月闻花的好去处。这两年多来,因赵澈目不能视,有月也赏不成,这里便闲置许久。

    夜行拾级上到最顶层,站在雕花门扉前,细细将徐静书在门口对暗卫们的那通话又转述一遍。

    “……末了,表小姐说,大公子当初将那佩玉交给她,就表示她可以借着您的名头,狐假虎威。”夜行垂下脸,有点想笑。

    良久的静默后,有闷闷笑透过雕花门扉传出来。

    “狐假虎威?我看是‘兔假虎威’还差不多。”

    春夜月华之下,十七岁的少年郎笑音沉柔,如暗夜中开出的花,隐隐有一丝几不可察的蜜味。

    得这笑音回应,夜行便请示道:“所以,大公子您看,咱们的人,究竟是认您的吩咐,还是认信物?”

    “对旁人,照旧认吩咐,”赵澈笑音慵懒浅浅,听上去竟有几分愉悦,“至于表小姐,那就只能认信物了。让她进来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