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子,续香火",是千百年来中国家族的传统。男人有了儿子,就感觉到自己的DNA终于有续,自己家族的传统从此有了传承;女人生了儿子,自己在婆家可以"母以子贵";做娘的,帮着儿子带孙子,再辛苦也是乐。"儿子"甚至成为维系一家人关系的血缘纽带。
军阀无情亦有情。"儿子"的问题也始终是大帅吴佩孚最纠结的问题。
31岁的吴佩孚是个丧妻的鳏夫。经历十三年的艰苦打拼,吴佩孚终于官拜中尉,月薪也涨到五十大洋。日本上司一高兴,准了吴佩孚的探亲假,临走时还把自己的高头大马借给小吴。吴佩孚返乡,着实让蓬莱老家的乡亲刮目相看。现在的吴佩孚,文中秀才,武授中尉,还在帮东洋人做事,拿的是双薪,这样文武双全、相貌英武的成熟男人,再也不是十三年前那个穷小子喽。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吴家老太太。自从长子吴道孚早殇,佩孚就是实际上的长子。而今儿子荣归故里,也不枉老太太独自带着小儿子辛苦打理那间收益不定的"安香杂货店"。老太太心心念念的就是儿子的婚事了。为了儿子未来的幸福生活,老太太相中了附近李家屯的大户小姐李氏。这李小姐自小丧父,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叔叔是李家屯的首富,生活衣食无忧,更多了几分来自母亲和叔父的娇宠,不免有些富家千金小姐的脾气;可是吴佩孚也不差啊,学习一等一地好,少年中秀才,现在又是正规军军官,从事涉外军事工作。吴老太和李家太太两下一碰头,对对方的孩子都非常满意,李家更是看重吴佩孚的身份地位和发展前景,这婚事就一口应允了。
吴佩孚是个纯孝之人,母亲说的没有不允的,何况,他也听说这李家小姐芳龄二十四,还是独生女,不但美貌,而且聪明。回家三天,事不宜迟,说娶就娶,吴佩孚欢天喜地地第二次当了新郎。吴家上下都没有注意到,新儿媳妇的盖头一掀开,可就有了心理阴影——她绝没想到自己的母亲竟然给自己许了这样一门穷婚。
吴佩孚敬业,在家待了三天,老娘看过了,弟弟看过了,媳妇也娶了,就着急忙慌地赶回部队。留下进门才三天的新媳妇陪着老娘和幼弟。这一走就是三年。李氏原本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礼数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刚嫁进吴家,毕竟是新生活的开始,她满怀希望地陪伴婆婆一起经营那间"安香杂货店",督促年幼的小叔子读书。但新婚之夜给她留下的那个"穷"印象始终挥之不去。更让李氏感到不舒服的是,现在吴佩孚已经是军官了,薪水可不算少,可是婆婆却过惯了苦日子,一如既往地省吃俭用,连儿媳的零用钱都抠抠搜搜的。李氏毕竟是被母亲娇惯长大的娇娇女,她受不了这种气,初当儿媳妇时的那股子贤惠没坚持多久,终于不能容忍生活上的艰苦,一气跑回李家屯气派的娘家了。吴佩孚离家三年,直到升职为管带,率军驻扎长春,才将母亲、媳妇和弟弟接到军营同住。
走进军营的李氏忽然感觉自己的生活似乎转型了。她是个典型的北方美女,体态修长丰满,真正是明眸皓齿,光艳照人。可着整个军营看,好几百随军家眷里,李氏堪称军嫂花魁了。
可是这种美也只能是在外面,回到家里,她还要面对婆婆那张难看的脸。做婆婆的看出儿媳妇嫌弃夫家,当初连炕沿儿都没给丈夫焐热,就跑回娘家了,这在老人们眼里就是"不守妇道";加上儿媳妇进门这么长时间,丝毫没见有喜的迹象。生孩子的事在老太太看来是一等一的大事。
老太太跟李氏儿媳之间此时已经插进来一个"干女儿"张佩兰。老太太怎么看都觉得"干女儿"比儿媳妇好。李氏与婆婆之间的关系也自吴佩孚再娶张佩兰而越发恶化,真可谓是新怨加旧怒。有一次,吴老太一气之下,竟然冲儿媳妇骂出了最戳人心窝子的话:"我养只母鸡还为我下几个蛋,娶你进门三四年连屁都放不出一个来,你看你还有什么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要有本事就给我生个孙子出来!"这一骂正点到李氏的痛处,痛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不顾老公的温情劝慰和阻拦,头也不回地跑回娘家了。
这事其实真不能全赖在李氏身上。吴佩孚总共在家待了三天,别说撒个种,恐怕连话都没跟李氏说上几句。可是三年以后,婆媳俩却积怨已深。李氏这一跑,真的把自己在吴家的前途给跑丢了。
辛亥革命以后,吴佩孚作为直系军阀曹锟倚重的大将,奉命驻扎北京,重又将太太李氏接到身边。此时,吴老太太已经仙逝两年有余,按说李氏最不爱看的脸永远也不会再出现在面前了,可是李氏也因为不顺心的婚姻而染上了狂躁型抑郁症。这本来是家门里的事,吴佩孚也不想把家事外扬。1913年,吴佩孚改任第三镇副官长,奉命随部南下,李氏却不许他走,吴佩孚的"家室失和"一下便为之公开。还是曹锟的夫人有眼力见儿,为了帮丈夫笼络住吴佩孚这个重要支柱,主动出面,以自己平日寂寞,想请李氏来相陪为由,将李氏接到保定,安排在"光园"旁一座精致的别墅中,还让吴佩孚每月出300大洋,使李氏有条件继续生活在养尊处优中。
后期的李氏,终日生活在抑郁、狂躁中,抑郁症逐渐发展成精神病,还染上了鸦片,一个大美人整日躺在鸦片床上吞云吐雾,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吴佩孚每每见到李氏,都心如刀绞,他始终对李氏怀有深深的歉意,却也爱莫能助。1920年9月9日,明艳照人的李氏终于郁郁而卒,年仅41岁。
李氏这一生,早期如出水芙蓉,一直都沉浸在母爱和温馨的家庭气氛中;嫁给吴佩孚,简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她与吴佩孚的婚姻,实在是"成也吴老太太,败也吴老太太",一朵鲜花还没完全盛开,就因为婆婆的掺和被生生地捏死在花苞里了。
吴佩孚从来都没有厌恶过李氏。相反,他对李氏始终都比较爱护,甚至经常迁就。但是别看吴佩孚这个儒将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却没有能力让后宅的女人平心静气。对于李氏的死,吴佩孚始终都心怀内疚。
吴佩孚二夫人第三者插足谋划得当
女人当第三者,历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就不会有好下场,初衷都是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自己的感情打了水漂,连男人那边儿的家也闹得鸡犬不宁,肯定会受到口诛笔伐。不过,这种情况也并非千篇一律,军阀吴佩孚的第三任太太张佩兰就是个成功者。要说这张佩兰的成功,还真不是吴佩孚有多爱她,而是张佩兰找对了主攻方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把这桩于人于己都有利的好事做成了。
这位张佩兰是长春姑娘。家中上有一兄一姊,哥哥是长春城里最早开设照相馆的小业主,姐姐则嫁给了长春商会的会长赵尊贤。赵家的大宅子在三道街,进门一个天井,正中一间大厅,左右各两间正房和两间耳房,后面还有一座小花园,正经的深宅大院,特别气派。美中不足的就是赵会长夫妇没有孩子,白天只有太太一人,颇觉寂寞,便将妹妹张佩兰接来做伴。
张家三小姐算不上靓女,大脸盘子,中等身材,不过皮肤很白,而且健康得白里透粉,看着就让人觉着舒坦。这姑娘天性开朗,做事心细如发。
吴佩孚此时已经升任管带,以其精明强干在长春城里也算小有名气,而且吴大孝子准备把老娘、夫人和弟弟接到长春一起过,手下的两个兄弟张福来、牛起顺正在帮吴佩孚找房子。赵太太有意租,只为院中多点儿人气,房租还极便宜。像赵宅这样气派的房子不是正好适合吴佩孚的管带身份吗?兄弟俩张罗着就把房子号下来了。张佩兰对这位吴管带早有所耳闻,也算是倾慕已久,只是听说吴管带有妻室,而且不愿多娶,颇觉失望。
上天总是要眷顾一些人,这一次真是不知道是冲着张佩兰单恋的辛苦呢,还是对吴佩孚多年努力的一个奖励。对于张佩兰而言,好事送上门了!张佩兰以"两个大男人哪懂布置家"为由,忙里忙外地帮助吴佩孚把房子布置一新,一应家具物什都由张佩兰指指点点安排妥帖。
终于把吴老太一行迎进了赵宅。张佩兰亲自把老太太搀进家门。老太太一看,这姑娘好,热情!比起干站在一边的儿媳妇李氏,更像自己家的人。老太太乐得眉眼都撮一块儿去了。张佩兰的第一步棋得手。其实,张佩兰心里还真就这么打算的,知道吴佩孚是个大孝子,老太太就是她"进军"吴家的关键,拿下这一关,就算事半功倍了。吴家住进了赵家大宅,张佩兰一天两请安,不是给老太太端茶送水,就是带着时鲜瓜果到老太太屋里陪着唠嗑,甚至还时常"顺手"给老太太捏腰捶腿,伺候得那叫一个周到。老太太很快就把张佩兰认了干女儿。有一天,老太太居然乐到忘情处,脱口就冲张佩兰赞了一句:"哎呀——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儿媳妇就好喽!"除了老太太,旁边还有个李氏夫人呢。要说张佩兰就是会办事,不仅把干妈伺候得妥妥的,连与这吴夫人都相处得极周全,两人也亲得像姐妹。
张佩兰是个明眼的丫头,打吴家家眷一进门,她就看出这婆媳俩貌不合神更离,心存怨恨。但是计划要一步一步走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当下的首要目标就是拿住老太太这颗心。地利是绝对的,自己姐姐的宅子;人和是不用愁了,老太太都吐了口了;天时就在眼前,老太太正在为儿媳妇生不出孩子发愁、愤怒。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等的不就是天赐的良机吗?
吴老太太可没有这些谋略,她想的只有她吴家门儿的香火问题,既然李氏生不出来,何不为儿子再纳一房呢?眼前不就放着这么个好姑娘嘛!这话让吴佩孚一听就梗了脖子:"那怎么能行呢?让我娶义妹当妾,如何过得了悠悠之口!"吴大孝子确实纠结,李氏虽然没能生育,可是他们夫妻关系还是挺和谐的,应该说他对妻子李氏既敬又爱,母亲大人怎么就这么看不顺眼呢?这干妹妹怎么能娶啊!最后,老太太抬出长春的山东同乡会领导,对吴佩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精英吴佩孚终于被说服了,站在延续宗族血脉的大局观立场上,同意纳张佩兰为妾室。
张佩兰这一注,终于赢得了一个大果子。她与吴佩孚成婚前哄好了老太太;婚后,她与李氏的关系由干姑嫂变成了同事一夫的一妻一妾。在吴佩孚眼里,与李氏的感情是不能割舍的,更带有歉意;张佩兰的聪明能干对他的事业又锦上添花。可是在做婆婆的眼里,这两个儿媳妇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能生育最终还是成为李氏与婆婆积怨爆发的导火索,婆媳俩大吵一通后,李氏不顾老公吴佩孚的温情安抚和挽留,愤然回了蓬莱的娘家。
嫁给吴佩孚,是张佩兰爱情的胜利。她可不是个轻浮的女子,虽然年仅18岁,但主意很正,她以自己的聪明能干逐渐在吴佩孚麾下的官兵中赢得了好名声。吴佩孚奉调前往湖南岳州讨逆,张佩兰很快也带着酒肉来到岳州前线劳军,让吴佩孚的手下佩服得五体投地,士兵也对"吴夫人"劳军心存感念,从此张佩兰便一直跟随在吴佩孚身边形影不离。吴佩孚荣耀时,张佩兰的从旁协助和背后支持,使当老公的更加荣耀;吴佩孚无奈下野,暂居四川时,张佩兰同样跟着他,安慰他。
在名分问题上,张佩兰懂:有李氏在,自己只能是个如夫人,这个她可以等。但李氏去世后,老公却迟迟都没有将她扶正的意思。正在张佩兰盘算的时候,一个洋妞把机会送到嘴边——德国女记者露娜直白地向已经是大帅的成熟男人吴佩孚求爱。此事被吴佩孚当作笑话讲给了张佩兰。张氏眼睛一亮:"大帅,您看,您现在正室空着,要是您不赶紧地把我扶正了,以后还指不定会出什么是非呢。"此语奏效,张佩兰更上一层楼,成了正式的吴夫人。
张佩兰嫁给吴佩孚,共同生活了32年,西医的、中医的、跳大神的、看相算卦的,什么法子都想了,甚至后来不惜为吴佩孚再收房小妾,到底也没能为吴佩孚添一个自己的娃。
但张佩兰就是比李氏做得成功,因为她首先搞明白了一件事,哄得老太太高兴是最重要的,在吴家,孝子永远都要听娘的话,所以从第一面开始,张佩兰给足了老太太面子;而李氏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结婚没多久,却在娘家"躲"了将近三年。至于是不是能生出孩子,其实扛到最后就都不是要紧的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