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爷-第44部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家里,便是以前听平安家长里短地唠唠叨叨、现在又加上养着乌溪和紫貂大小两只毒物的地方。这个王府只有个王爷,其他人的职责是吃喝玩乐、管钱管家,没有义务听外面那些烦心的事。

    不过他说不,不代表乌溪不知道,毕竟这是个从小就经历过大庆和南疆之战的人,乌溪偷偷叫个南疆带来的高手,每日暗中送景七上下朝,也不露面,从他早晨出去便跟在后边,直到他回府到乌溪眼皮子底下。

    他就心满意足,觉得这个人现在全身上下都在自己的视线里,哪怕外面洪水滔天呢,只要和大庆打的不是南疆,他就没啥危机意识。

    下午的时候,乌溪正在指导景七的功夫,他本来底子就好,加上十年不辍的苦练,基本上已经是叫景七望尘莫及的,下手更是极有分寸,两人没有兵刃,只是赤手空拳地一来一往。

    一上手,乌溪就发现,这人天分还是不错的,悟性很高,一点就透,也确实下过些功夫,只是恐怕下的不多,路数里就带着那么股投机取巧的劲儿,平安在这边放好手巾,还有酸梅汤放在冰上镇着,乌溪就打心眼里觉得,景七自小从大内长起来,该是高手名师教出来的,功夫却没怎么成气候,多半就是这帮子以平安为首的一帮子大惊小怪的给惯出来的。

    帝都的夏天很闷,稍微一动,便容易叫人汗流浃背,景七却偏偏在时候练起拳脚。

    自家主子心血来潮抽风的行为,平安已经习以为常,也没当回事,乌溪却看得出他的认真来,这个时候认真,大约只因为一件事,就是西北的战事。

    想到这个,他就觉得有些心疼,眼见景七体力有些不支,便忽然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往身后轻轻一别,景七便差头栽进他怀里,脚步踉跄一下才顿住,微微弯下腰,疾喘几口气。

    乌溪淡淡地说道:“今天就不要练了,功夫不比别的,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临时抱佛脚顶多让你身上酸疼一阵子,没什么大用。”

    景七沉默了一会儿,端起旁边的冰镇的酸梅汤便要喝,乌溪忙截下来,用内力捂温才交给他:“不要喝凉的东西,骤冷骤热的伤身,下回别叫他们准备冰。”

    景七终于确定自己是个烂泥糊不上墙的,便笑笑,没说什么。

    赫连钊大军和瓦格剌族在甘肃个山城里意外地短兵相接,攻守,已经胶着不少日子,赫连钊靠户部供给补给,而国库已经空虚数十年,勉励支撑尚且不逮,瓦格剌族却是路烧杀抢掠,没本钱的生意。

    这场仗逼不得已,不得不打,可若是旷日持久,恐怕税费便能叫不少百姓上吊。

    暗疾早生,趁这个时候,一股脑地全爆发起来,而南方连年水患,已经有闹出暴民闹事的篓子,赫连翊裁撤串时候还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急不可耐地将抄家来的钱财充入国库,可到底也是杯水车薪,倒是暴民波不平波又起,两广的军队竟然丝毫不得调动。

    赫连翊也焦头烂额,只觉得自己是拆东墙补西墙,补了一半,大庆江山仍然四处漏风。

    乌溪亲自拿起旁边的手巾,替他擦汗,手上动作轻柔,嘴里出来的话却直白依旧:“看你,这么一会的功夫原本应该是不错的,不过太飘,小时候该下苦功夫的时候没打好基础,现在便是再怎么想弥补,也不过是弄出空中楼阁样的虚架子,成不了大器。”

    景七口酸梅汤卡在喉咙里,险些当场呛死。

    乌溪拍拍他的后背,笑道:“和说这些虚的飘的好话,听也没什么用,不如告诉你这些是实在的。”

    景七噎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受教。”

    乌溪放下手巾,叹口气,从身后搂住他:“你们的事,我是插不上嘴,不过我心里不痛快的时候,也喜欢找事做,练练功夫,糟蹋下院子里的花草什么的,反正也没事,不如陪……”

    他句话还没说完,平安便忽然进来道:“巫童,奴阿哈来了。”

    平安是个懂事的,飞快地出说出这句话,连眼皮都没抬,非礼勿视,说完以后立刻没影,乌溪只得有些尴尬地放开景七,心里觉得奴阿哈真烦人。

    奴阿哈进来,便是一脸的苦大仇深,噼里啪啦大串,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巫童您可有日子没回自己家吧?该您拿主意的事,您都撂挑子啦?

    乌溪就皱皱眉,景七却在边笑出声来:“行啦,回去看看吧,会约人,也有事,不练。”

    乌溪才站起来,又不放心,回头对景七道:“想多练练功夫,强身健体总是好的,可得陪着,省的受伤,还要喝什么凉的冰的作践自己身体。”

    话虽不好听,景七还是领他的好意,笑眯眯地点头。

    乌溪走两步,忽然觉得要离开他一会,心里就很舍不得,便又转回去,当着奴阿哈的面,揽过景七的脖子,飞快地在他嘴唇上亲了一下,才觉得够本。

    奴阿哈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家巫童淡定地过来,甩下句“走吧”,便先走出去的样子,忙给景七补行个大礼,追着屁颠屁颠地跑出去。

    心想大庆人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巫童果然是英明神武,好几年,可终于得手。

    景七敛去笑容,低头看自己掌心的纹路一会,将温热不大爽口的酸梅汤饮尽,才吩咐道:“平安,更衣,叫人备车,要出门一趟。”

    平安应声,吩咐下去,景七整理好自己,换身不打眼的长袍,从书房里抱出卷画轴,钻进马车。

    路到个门槛破旧、四处漏风、门庭冷落的小酒楼,景七才从马车里出来,进二楼的雅间,轻敲三下门。

    门应声打开,里面个青衣人飞快地看了他一眼,立刻将他让进去,将门关上。

    所谓“雅间”,其实也不过是多闪嘎吱嘎吱响的破门,旁边有半扇关不上的窗户,且不隔音。

    那青衣人正是宫里的小太监王伍,他多年来仗义本分,自有自己的人脉,会悄无声息地混出宫来。

    两人谁都没话,景七直奔主题,默不作声地将画轴展开,画还是老王爷亲手画的,落款处盖他的私章,写着“甲申年三月初七,赠爱妻”的字样。景七抬头看着王伍,神色很是凝重。王伍仔细盯着那画看片刻,缓缓地点头。

    景七神色阴晴不定,看不出喜怒,目光闪闪,低头,缓缓地将那画轴收起来,从袖中掏出个荷包,塞到王伍手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竟对他长揖以谢。

    王伍是个奴才,自然不敢受他这么大的礼,忙往旁边退一步。景七才摆摆手,叫他自行回宫,自己坐下来,叫人上壶酒,小菜。

    王伍来去匆匆地离开,像他来的时候这样,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入手的荷包分量很重,摸起来似乎和往日金银不同,王伍出门以后偷偷往里看了一眼,里面竟是满满袋子的猫眼石。他轻轻地舒口气,诚惶诚恐地仔细收好,知道礼其实都不重——王爷给的谢礼,谢的不是这个消息,而是谢他救自己这条命。

    景七怀里抱着画轴,叫平安等在那辆不起眼的马车里,自己靠着破败的窗口坐了一会,就着那小碟子有些糊的花生米,喝半壶劣酒,才撂下酒资,悄然离去。

    几百年,他头回知道那早记不清面容母亲和今上的关系。景七自嘲似的苦笑声,心道:“糊涂成这样,景北渊可死得不冤。”

    登上马车,悄无声息地回去。

    第六十七章

    血色之夜

    赫连沛的神智越发不清醒,先前病的那场已经将他仅存的底子掏空,一惊吓,竟似要他的命一样,白日里清醒的时候也少,每日听赫连翊说话,都要强打精神,大多数时候,赫连翊话还没完,他就又昏昏睡去。

    众人看得分明,太子眼下还住在东宫,可大概用不多久,就要换地方了。

    于是在赫连翊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家国天下事就起以这种异乎寻常的凌厉姿态压在他的肩膀上,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一下十分风光,先帝的时候给败去一半,传给赫连沛,也算能勉力支撑,赫连沛在位三十六年,不负众望地将另一半也败去,到赫连翊手上,简直就不知该何以为继。

    不知是他时运不济,还是他本人便是因为世道而生。

    然而如果这些都不算什么,在赫连沛床下发现的那幅画,便成压在赫连翊心上最重的块石头。他这些日子几乎总是下意识地去看景七,从各个角度去观察那早已经烂熟于心的容颜。

    许是看得太多,许是心理一直有个暗示。看来看去,竟觉得自己仿佛从闭着眼都能描绘出来的人脸上瞧出些许端倪来。

    以前只觉得他眉眼像王妃,口鼻像王妃,连脸型都随去,叫当年的故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谁的儿子,可现在,赫连翊却莫名地觉得,这人竟也有几分像赫连沛,尤其是他惫懒发呆的时候。

    心里便越来越忐忑。

    他想,如果那人只是景北渊,虽渺茫,可自己到底还是有几分希望的,可万一那人真的是他血脉相连的兄弟呢?

    理人伦,血脉纲常,是可以逆转罔顾的么?那是他的亲兄弟啊!

    古人,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原是这般滋味。

    念头先是猜测,最后在他一回又一回的思虑里慢慢加深,慢慢地,变得仿佛像是真相一样,便从心里生出那么股子绝望来。

    然而感受只能在他心里,却无人与说。

    若是只有他个人心中郁结与此也就罢,眼下世道纷乱,别人不定还注意不到太子的私心,可偏偏景七知道,偏偏每次赫连翊看过来的神色,他都注意到。

    眼见着赫连翊看过来的目光越来越复杂,景七边装作没注意到,心里也在这边慢慢地往下沉,这世,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退让上,自己早没半野心不算,还恣意自污名声二十年。

    前世他是众人眼里精明神算的南宁王,今生他却成京城荒诞不经的第一纨绔,太子殿下还想要他怎么样?

    就连泥人都还有三分土性,自己遭尘世行走,将不该干的事都干全,这样处心积虑,难道仍讨不得好去?

    便是他不再过分亲近赫连翊,毕竟也是从小起长大,这些许年来共患难的交情,却仍是因为一副不知真假的画,一身不知何起何来的血脉,而容他不得么?

    太子殿下,是多大的疑心哪!

    这么一来,那本来不大坚定,还颇有些度过眼下的难关后,便混是的心,就全散尽,景七终于不再摇摆,他想远远地离开个冰冷彻骨的是非之地,等大庆的危机尘埃落定,西北的狼烟扫除空,那便是一死,也要死在京城之外,再不回望月河畔的伤心场。

    可叹白无常徘徊阴间千百年,见惯红尘魂魄飘摇而过,却仍是不明白——人心最可怕处,无外乎“无中生有,以己度人”几个字,赫连翊和景北渊,一个多疑一个多心,真真假假间,恐怕自己都分辨不出自己是真心还是假意。痴心的那个自顾自地痴心,疑心的那个,也自顾自地疑心。

    前世负,今生负。便是那三生石畔苦等三百年的景北渊,旷世情痴的一颗心冷下来,也不过剩地七上八下、百般揣摩的灰。

    性之所致,哪来的七生缘定?不过不知道是哪一遭结下的因果,忽悠一应,纠缠几百年,各还各债,好叫那些个悟性不够的痴心鬼神妄加揣度。

    赫连翊每夜必要忙到三更半夜,才能合眼会儿,一宿恍惚间,竟梦见景七。

    那人于他梦中仍是那么身广袖翩然的青色长袍,长发未束如少年时,就那么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对他微微笑着。他走上前一步,那人便退后一步,追得紧,便被风吹起来似的急速后退。

    赫连翊急,忽然明白何为咫尺天涯,好似触手可及,又永远无法抵达,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带着那么副轻描淡写、若有若无的笑意飘然远去,心中大恸,忍不住大声声:“北渊!”

    随即脚下一空,如堕深渊,才自午夜醒转。赫连翊伸手摸摸自己的眼角,竟惊觉湿意。

    守夜的于葵正偷偷打盹,被他惊醒,忙过来道:“太子殿下被梦魇着?”

    赫连翊“嗯”声,自床上坐起来。

    那声“北渊”,于葵听得真真的,心里忐忑,不敢言声,只在旁边默默地侍立着。

    赫连翊便突然待不住,也许是梦里那种悲怆的悸动太过真实,叫他更迫切地想念看得见摸得着的景七,便起身道:“更衣,孤要出宫。”

    于葵一怔,试探地道:“殿下……才刚过四更。”

    赫连翊顿顿,仍是道:“孤要出宫。”

    于葵无法,只得伺候着他更衣,谁知才将赫连翊的腰带系好,寝殿外边传来阵急促的脚步声。

    “太子殿下,八百里加急!”

    千里之外,整个西北的天空,都已经教战火燃起来。

    那夜星月隐于云后,空压得极低,隐隐的有风雷闪动,些日子直都好像憋着场大雨似的,然而几日过去,却仍旧是闷热,不见雨星,晚上阴沉宿,打几个雷,第二白定然来阵风,再将那云彩吹走。

    四周群山环绕,不知其止其终。大庆官兵已经和瓦格剌族人在此对峙大半个月,离京时的斗气早已再衰三竭,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粮草大营守夜的老兵抹把汗,低低地咒骂声鬼气。忽然,远处响起一声闷雷,仿佛在这边似的,轰隆隆的,他没能瞧见那微弱的闪电光。而雷声,掩盖了一个重物倒地的动静。

    老兵没能听见,继续兢兢业业地巡查着。

    他转了一个圈,却正好和个衣冠有些不整的大庆官兵打个照面,那人见老兵微微一怔,主动打招呼笑道:“起夜的。”

    老兵头,没吱声,走两步,又觉得不对劲,起夜?起夜怎么起到这里?他停下来,叫住那人,问道:“是哪个营的?”

    那人脚步顿,陪着笑道:“是骑兵营王都尉的手下。”

    老兵举起手上巡夜的微末灯火,仔细地在他脸上照下,狐疑地道:“王都尉的手下?是受刀伤才转过来的,之前也是骑兵营的,怎么……见眼生?”

    那人笑容僵住,低声道:“老哥离骑兵营可有些日子吧?是新调进去的。”

    老兵才头,又看他眼,转身要走,忽而又想起什么,转过身来,问道:“叫什么?”

    那人一怔,眼睛在老兵身后扫了一下,脸上露出个狡黠的笑容,道:“叫……”

    他后边声音太低,老兵没听见,便伸长脖子:“什……”声音忽地没,他背后忽然身过只手,脖子上划过丝肃杀的冷意,老兵还没反应过来,便看见自己颈子上的血喷出去,他往后退两步,睁大眼睛,想要喊叫,却发现自己被割破喉管。

    火龙凭空落下,片刻不到的功夫,东风捣乱,整个大营竟成片火海。

    有人尖声大叫:“有敌夜袭!有敌夜袭!”

    句句地像是带着恐慌绵延而出,顷刻间静谧的大营鸡飞狗跳起来。随后喊话的人声音戛然而止,被不知何处射出的冷箭生生钉在地上,头歪,不动。

    白日里和瓦格剌军长大光明的对战是,在赫连钊等诸将的指挥和人数众多的倚仗下,大庆官兵尚可用,此刻惊慌失措起来,些平日里养尊处优、仓促集结的军人,终于露出本来的面目。

    人马慌作团,不知潜入敌人有多少,却有不少人是在这样混乱的夜里被自己人踩踏而死伤的。

    赫连钊听闻喊声便从大帐里出来,眼见眼前些好容易赶到他面前的将领们,只觉怒不可遏:“炷香之内,谁的兵马不能集结整合完,就把谁给就地正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