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再说了,以前的事情我不想再提起!刚才那个姑娘是怎么回事?铁头校尉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娶亲?你是不是知道一些事情?”虽然隔着紫色的面纱,但是高长胜也能感觉出来刘神婆那愤愤的表情。
其实此时老者虽然已经不说了,高长胜却已经把这个老者所提的以前的事件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老者擦了擦眼泪:“好好,以前的事儿不提了,那我就说说这件事。”
老族长说,他本来不想再提关于铁头校尉这些陈年旧事的,在他看来,这些事本已经被尘封进了历史之中,也不会再有人问起。随着他的离去,以前的一切都会变为尘埃,化为尘土,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但是如今出现了这个状况,他也是没有办法,不想亲眼看着一个无辜的人就这样离去,但希望刘神婆和高长胜不要将他以下说的这个事情传扬出去。
他了解到这个女孩的情况以后,细细地琢磨了一下,说应该是和铁头校尉有关。
据老族长说,在离这个村十多里外有片坟地,不过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知道埋的是谁了,只知道那里埋着很多的死人,而且环境确实潮湿,雾霭迷蒙,常年不散。以前口口相传,都说阴气重,没有人敢上那儿去。现在那里周围杂草丛生,也根本没有人去,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块与世隔绝的禁地。
其实那块坟地埋葬的是一个明朝校尉,清朝时期,有一队反清复明的人马,头目是个校尉。这队人马持续与清军作战,最后被清军一直追到了这里,后来在与清兵交战中全军覆没。这队人马的首领,也就是那个被称为铁头校尉的人。
“那为什么称之为铁头校尉呢?”高长胜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因为这个领头校尉的头是用铁铸造的。”老者说道。
刘神婆听着似乎并没什么表情,只是认真地听着。
老者继续介绍着:这个铁头校尉是明朝末年湖北人氏,姓氏不详,因为那时虽然带兵,却也是隐去了自己的真实名字,但是据说姓姜。当初的官职是个校尉,为人非常正直,而且颇有谋略,本来应该更有发展,可是造化弄人,崇祯末期,朝廷昏庸,奸臣当道,不仅民不聊生,而且清兵入侵,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四起,动荡不安。
这个姜校尉跟随上司奉命抵抗清兵,虽然士兵皆是热血男儿,但是这个上司是个无能之人,贪财好色,贪生怕死,根本不懂打仗,只顾自己身家性命。姜校尉屡次向上司进言如何排兵布阵,可是这个懦弱无能的上司根本听不进去,在和清军作战的过程中屡屡失利。虎狼之师被这样的主帅率领就成为了一群绵羊,几乎形不成什么战斗力。后来清兵渡江南下,明军溃败,明廷也危在旦夕。
这个姜校尉后来在湖北地区自己组织了一小股义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抵抗清兵,屡次对清军造成重创。
姜校尉为了抵御清兵,每天研习兵书战策,在沙盘上演练对付清军的方法到深夜。
一天半夜,明月当空,想起连连的战事、死去的士兵,和日益向四处进兵的清军,以及中原大地上战火不断和争权夺利的偏安一隅的朝廷,姜校尉实在难以入睡。用“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这副对联形容他此时的心境毫不为过。
姜校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就起身独自到树林里面转悠。树林里空气清新怡人,姜校尉也觉得精神好了许多,不知不觉就走到密林之中。突然看到在一小片空地之上有一只通体雪白的大狐狸正跪在地上,前腿微抬,好像正在对着月亮叩拜,它尖锐的唇部突入月亮的中心,然后就像一个潜水夫似的对着月亮慢慢地深呼吸,身体似乎还在不断地呼气膨胀,毛发逐渐直立。
姜校尉甚是惊奇,他早年听说过民间有神狐拜月的说法,不过从未见过,这可是十分稀奇。
其实这种动作是某些动物的习性,只是由于当时的人们不太了解就把灵狐拜月说得神乎其神,当然姜校尉也并不了解。古代科学不发达,倒当成了狐狸有某种神力之说。
这只白狐狸闭着眼睛在不断地吐气,完全没有察觉到姜校尉的存在。
姜校尉也不想打扰它,就躲在树后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看着,忽然他发现在密林之中出现了一个正在晃动的人影。凭着多年行军打仗的敏感,姜校尉马上警觉起来,攀爬到树上居高临下地瞭望,原来在树林之中有一个人正在引弓搭箭,他穿着一身破旧的灰色衣服,身上携带着一个早就裂开的皮质箭囊,好像是个猎人,他正想射杀这只白狐。
姜校尉当即大喝一声,本想制止,但是这声大喝和那个猎人的箭几乎是同时发出。那个人手一抖,箭虽然射了出来,可是因为受到惊吓,箭锋偏斜,不过还是射在了这只白狐狸的腿上,鲜红的血液瞬时顺着箭羽淌了下来,流了一地,这只皮毛雪白的大狐狸在地上疼得翻滚数圈。姜校尉当即拔出配刀,猎人吓得双腿发抖,跪在地上不断地求饶,说自己不是有心为之,只是好几天没吃到东西了,现在已经饿得快要昏过去了,真是没有办法才想杀这只狐狸。
最后姜校尉也只是呵斥了这猎人一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