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奥秘-不可思议的奇特事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亿年前的奥克洛原子反应堆是谁建造的

    位于非洲中部的加蓬共和国,有个风景非常秀丽的地方——奥克洛。但是,奥克洛的闻名于世,并不是由于它的风光,而是它那神秘莫测的原子反应堆。

    1972年6月,奥克洛的铀矿石运到了法国的一家工厂。法国科学家对这些铀矿石进行了严格的科学测定,发现这些铀矿石中能直接作为核燃料的铀235的含量偏低,甚至低到不足0.3%。而其他任何铀矿中铀川的含量理应是0.73%。这种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努力寻找这些矿石中铀235含量偏低的原因。经过再三深入探讨和研究,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早已被人用奥克洛核反应堆位置及海拔过。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技界。为了彻底查明事实真相,欧美一些国家的许多科学家纷纷前往奥克洛铀矿区,深入进行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探索,断定在奥克洛有一个很古老的原子反应堆,又叫核反应堆。这个原子反应堆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只有1000千瓦左右。据科学家们考证,该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原子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面对这个20亿年前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的原子反应堆,科学家们瞠目结舌、百思不解。这个原子反应堆究竟是谁设计、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呢?这是一个令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揭晓的特大奇谜。由于这个奇迹出现于奥克洛矿区,因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奥克洛之谜”。

    这个古老的原子反应堆是自然形成的吗?科学家们一致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因为自然界根本无法满足链式反应所具备的异常苛刻的技术条件。只有运用人工的科学方法使铀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中子轰击时,才能裂变成碎片,并再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铀的原子核,再引起裂变——连续不断的核反应(链式反应),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骤变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原子反应堆是使铀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裂变以取得原子能的装置。这种装置绝对不可能自然形成,只能按照严格的科学原理和程序,采用高度精密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由科学家和专门技术工人来建造,只有用人工的方法使铀等通过链式反应或氢核通过热核反应聚合氨核的过程取得原子能。

    既然如此,这个原子反应堆的建造者是谁呢?据研究,早在20亿年以前,地球上还只有真核细胞的藻类,人类还没有出现。到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约300多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了早期的猿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类才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1950年,在美国爱达荷州荒漠中的一座实验室内,才第一次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由此看来,距今20亿年前,在奥克洛建造的原子反应堆,绝对不会是地球上的人类,而只能是天外来客。一些科学家推测,20亿年前,外星人曾乘坐“原子动力宇宙飞船”来到地球上,选择了奥克洛这个地方建造了原子反应堆,以原子裂变或聚变所释放的能量为能源动力。他们产生原子动力的主要设备为原子反应堆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两大部分。反应堆是热源,介质在其中吸收裂变反应释出的能量使发动机做功而产生动力,为他们在地球上的活动提供能量。后来,他们离开了地球,返回了他们的故乡——遥远的外星球,于是在地球上留下了这座极古老而又神秘的原子反应堆。

    原住在奥克洛附近的主要有芳族、巴普努族等。在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传说:在非常遥远的古代,整个世界漆黑一团,没有人类,也没有任何生物,大地一片荒凉。突然一个神仙从天而降,来到奥克洛地区,用矿石雕刻了两个石像,一男一女,“石像能放出耀眼的光芒”,使茫茫黑夜中出现了白昼。有一天,蓦然狂风怒吼,雷鸣电闪,两个石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并且结成恩爱夫妻,生儿育女,他们的子孙后代,便成了当地部落的祖先。这个神话透露出了一点消息,那个“自天而降”的神仙,很可能就是外星人,而那个能放出耀眼光芒的石像,很可能就是受过原子辐射照射的某些介质被加热后所释放出的光。

    对此,也有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地球上不止有一代人,在20亿年前,就曾有过一次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由于相互仇视,发动核战争,人类毁灭了,但也留下了一些数量极小的遗物。而奥克洛原子反应堆,就是20亿年前的人类建造的。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现在还不是做结论的时候,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四千年前的“死丘事件”

    作为被科学家列为世界上难解的三大自然之谜之一的“死丘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3600多年前的某一天,位于印度河中央岛屿的一座远古城市的居民几乎在同一时刻全部死去,古城也随之突然毁灭。直到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巴纳尔仁才第一次发现了这座古城的废墟,因城中遍布骷髅,所以称之为“死丘”。

    然而,远在3600多年以前,何以有文化相当发达的古城?而古城为什么又会突然灭绝?其真的又是谁?一系列的问题使科学家一直困惑了70年,至今仍未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

    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在当地方言中,摩亨佐达罗的意思是“死亡之丘”。该城遗址于1922年被印度考古学家拉·杰·班纳吉等人首次发现,根据碳14测定,其存在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间,虽然其历史比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略晚;但影响范围更大。在距摩亨佐达罗城几百英里以外的北方,人们也发现了布局相同的城市和规格一致的造房用砖。

    从遗址发掘来看,摩亨佐达罗非常繁荣,占地8平方公里,分为西面的上城和东面的下城。上城居住着宗教祭司和城市首领,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城墙上筑有许多嘹望楼,上城内建有高塔,带走廊的庭院,有柱子的厅以及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大浴池。浴池面积达1063平方米,由烧砖砌成,地表和墙面均以石膏填缝,再盖上沥青,因而滴水不漏。浴场周围并列着单独的洗澡间,入口狭小,排水沟设计非常巧妙。和上城相比,下城设置比较简陋,房檐低矮,布局也:不规整,可能是市民、手工业者、商人以及其他劳动群众的居住之地。

    此城具有相当明确的建设规划,总的来说,布局科学、合理,而且已经具备现代城市的某些特征。整座城市呈长方形,上下两城的街区,均由纵横街道隔成棋盘格状,其中,也有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宽阔大道。居民住宅多为两层楼房,临街一面不开窗户,以避免灰尘和噪音。几乎每户都有浴室、便所以及与之相连的地下排水系统。此外,住宅大多于中心地方设置庭院,四周设居室。给人的印象是,该城清洁美丽,居民生活安详舒适。这座城市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水平,考古学家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铜像以及各种印章、铜板等,还发现了二千多件有文字的遗物,包括五百多个符号。目前,学者们正在加紧进行释读。

    在古城发掘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从其摆放姿势来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几乎在同一时刻,全城4万~5万人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一座繁华发达的城市顷刻之间变成废墟。

    然而对于“死丘”毁灭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种种推测。

    有些学者如R·L雷克斯、S·威尔帕特等,从地质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死丘事件”可能是由于远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滥、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特大的洪水把位于河中央岛上的古城摧毁了,城内居民同时被洪水淹死了。然而,有些学者不赞同上述说法,认为如果真的是因为特大洪水的袭击,城内居民的尸体就会随着洪水漂流远去,城内不会保存如此大量的骷髅。考古学家在古城废墟里也没有发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任何证据。

    有些学者猜测,可能是由于远古发生过一次急性传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然而这一说法也有其漏洞,因为无论怎样严重的传染病,也不可能使全城的人几乎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全部死亡。从废墟骷髅的分布情况看,当时有些人似乎正在街上散步或在房屋里干活,并非患有疾病。古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经过仔细研究,也否定了因疾病传播而导致死亡的说法。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外族人大规模进攻,大批屠杀城内居民的说法。可是入侵者又是谁呢?有人曾提出可能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然而事实上雅利安人入侵的年代比这座古城毁灭的年代晚得多,相隔几个世纪。因此,入侵说也因缺少证据而不能作为定论。

    在对“死丘事件”的研究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即在城中发现了明显的爆炸留下的痕迹,爆炸中心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只有最边远的建筑物得以幸存。科学工作者还在废墟的中央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碎块,这是黏土和其他矿物烧结而成的。罗马大学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1400~1500℃,这样的温度只有在冶炼场的熔炉里或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的火源才能达到。然而岛上从未有过森林,因而只能推断大火源于一次大爆炸。

    其实,印度历史上曾经流传过远古时发生过一次奇特大爆炸的传说,许多“耀眼的光芒”、“无烟的大火”、“紫白色的极光”、“银色的云”、“奇异的夕阳”、“黑夜中的白昼”等等描述都可佐证核爆炸是致使古城毁灭的真凶。

    可是历史常识又告诉我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才发明和使用了第一颗原子弹,远在距今3600多年前,是绝不可能有原子弹的。

    也有人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下,大气层中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这些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并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学构成物”,形成这种构成物的大气条件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多了便会发生猛烈的爆炸。随着爆炸开始,其他黑色闪电迅速引爆,从而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映,爆炸时的温度可高达1.5万度,足以把石头熔化。这个数字恰好与摩亨佐达罗遗址中的发掘物相一致。据推测,摩亨佐达罗可能是先被有毒空气袭击,继之又被猛烈的爆炸彻底摧毁。而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团半径达30厘米的黑色闪电和一千多个球状闪电参与,因而爆炸威力无比。

    还有人认为,摩亨佐达罗毁于外星“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推测,3500万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至造成巨大灾难。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故此证据不足。

    对以上几种观点,现在还难以判断是非。

    大海怎么会在头顶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神秘事件研究家叫马歇尔·卡尔多纳,在他住在美国西部的一段日子里,总是到处寻找古玩。一天,他到一家古玩店选购古董,突然发现一卷陈旧的手稿。这卷手稿显得破破烂烂,字迹已褪色,幸好内容还算完整。马歇尔只花了买一卷废纸的钱就把这份手稿弄到了手,回家后急急忙忙通读了整部手稿后,他大吃一惊,感到难以置信,因为这部手稿记录的一位挪威渔夫的离奇经历,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挪威位于欧洲北部,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内,一位叫奥尔夫·亚森的渔夫和他的儿子就住在这里。一天,亚森和他的儿子乘一艘小小的机帆船向北行驶,他们计划这次行程约需一个月。航行途中,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船向北行进,气温却一天天地升高。一天,儿子突然指着罗盘说:“爸爸,你看,罗盘好像有点不对头。”亚森回头一看,罗盘突然开始指向南方,可是船仍在向北行驶。

    渔夫父子看看四周,看到的情形让他们惊愕地说不出话来,不知该怎么办。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头顶上的天空消失了,代之以碧蓝碧蓝的海水。船继续行进,这时周围的环境似乎已近黄昏,他们环顾四周,上下左右都是海水。又过了一会儿,四周一片漆黑,仿佛进入了一个长夜无昼的世界。突然,他们看见了另一个太阳,也许称为“地心的太阳”更恰当些。逐渐地,周围亮如白昼,海水前方出现了陆地。他们隐约分辨出陆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植物,甚至还有动物。

    很久以前,亚森父子曾听说过一个传说,在北极某处有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气候怡人,难道这就是那个世外桃源?

    一年后,亚森父子平安地回到了故乡。他们向邻居叙述了那个国度里的情景。那里住的都是些巨人,身高大约四米;那里不仅有动物、植物和各种农作物,还有供他们使用的各种日常用具,其大小与巨人成正比;那里的一粒葡萄大得相当于一只普通的苹果。

    村里人没有一个相信他们的叙述。他们所说的是白日梦话。亚森父子没有办法,只能专程前往美国,向住在洛杉矶的乔治·埃马森先生详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埃马森根据他们的叙述写成了这部名为“一位挪威渔夫的离奇经历”的书稿。

    人真的会遇上这些事情吗?挪威的北极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证实,在北冰洋底下,似乎有一个由海水形成的巨大空洞。他从1893年6月开始,在北冰洋的浮冰上生活了一年半,成为第一个踏入北纬86。41′的人。他看到了北极圈内的许多奇异现象。其中,在北冰洋的冰海中有一片“开水”,这是一片在黑沉沉的广阔冰海上的不反射天空光线的不冻海域。美国极地探险家霍尔早于南森二十多年前曾3次闯入北极进行探险,他也提及,当他的探险队一行正沿冰山而上时,在距他们大约7公里的地方出现了一片不冻海域,这片“开水”从南到北,占据了两座冰山之间的整个海峡。

    1906年,极地研究家威廉·里德根据南森和霍尔的叙述,坐着狗拉雪橇直奔北极,想去亲眼看看这片不冻海域。

    据他说,当他接近这片海域时,周围开始涌出团团浓雾,那片“开水”就在浓雾笼罩下。里德猜测,浓雾是由地球内部流出的暖空气造成的,也就是说在北极圈的某个地区肯定有一个通过地势加温并使热空气泄漏的地方。

    里德的假设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谁也不知道。

    巴西的一起奇特案例

    1996年1月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地区,瓦尔银哈市附近发生过另外一个不明飞行物案例,非常不同寻常,但却获得了大量证词可以证明其真实性。数个证人报告说看见军队将一些外表特别的“类人生物”装上汽车,只有两份证词提到当时有一个不明飞行物从该地区的超低空飞过,但无人报告有真正意义上的坠毁事件发生。

    怀疑主义者们迫不及待地指出从南美洲传来的不明飞行物的故事经常是有声有色,并且极富有戏剧性,而他们也注意到法国式的近距离相会一般来说是理智而温和的。在其薰衣草地里从事采摘时看见小小外星人的莫里斯·马西便是一例。怀疑主义者们说,你们从未发现这一切均源于观察者的社会心理状态吗?然而,莫里斯·马西遭遇的事却是有根有据,是经过警察总队调查,并且在外普罗旺斯取得了不明物体在地面留下的印迹。

    无论说瓦尔银哈事件是如何被描绘得“有声有色”,人们仍然必须认真地对待它,因为有大量的目击者——1996年底,已经有六十来人,其中十来个是军人,这是异乎寻常的——调查的质量也很高,而且还未结束。应该指出的是,如果这是一起庸俗的骗局的话,其中有一个难以置信的巨大漏洞:尽管目击者的人数很多,但却没有关于不明飞行物着陆或失事方面的证词。无论如何,这件事看起来是可信的,但很勉强,哪怕对赞同存在不明飞行物的人士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必须用社会心理状态评论的话,也许应该作如下忠告:请当心有人编造关于外星人的虚假消息!以上的简述将会使读者理解出于谨慎作此开场白的必要性。

    这个事件的首要新奇点在于它发生在一个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几乎是在一个18万人口的城市,瓦尔银哈的城门口,到里约热内卢的直线距离约二百四十公里。在众多目击者当中首先叙述这件事的是三位年轻姑娘。1996年1月20日将近15点30分(因此,这是一个南半球夏天炎热的一天),莉丽阿娜一法蒂玛·席尔瓦,16岁,她的妹妹瓦尔基利亚一阿巴尔西达·席尔瓦,14岁,和她们俩的朋友安德拉德·克萨微,22岁,三位均给他人当仆人。她们当时正在返回位于亚第姆一安德雷市郊区的途中。当她们经过一块空地时,发现一个具有人体特征,但形状奇怪的“人”(一个头,一个躯干和四肢)身靠一个被抛弃的车库的墙根蹲着。个头不大,约有一米,裸体;皮肤为深色,有光泽,无汗毛;头相当大,光秃秃,没有毛发;两只大红眼睛,没有瞳孔,额头上三个鼓包(但不是角!);脖根处的粗大青筋突现,很吓人。它的手好像只有三个手指,脚比我们的大,但还成比例。那个“人”散发着酷似氨气的强烈的臭味。当年轻姑娘们走到距离它几米处时,它朝她们转过头来,她们被吓坏了,以为遇见了鬼,便一溜烟地逃跑了。许多人听到了她们的叫喊声,向消防队报了警。消防队很快赶到了,同时来的还有一些军人。那个街区的居民们此时看着他们用一个网将那个“人”逮住,装上一辆卡车。事件很快变得愈来愈富有色彩,因为一位调查员得到报警后,第二天也赶到了现场。法律教授兼律师佛朗哥·罗德里格是有名的严谨调查员,他同三个姑娘以及那两个最小的女孩子的母亲卢伊萨一埃莉娜·席尔瓦谈了话,然后,接着又会见了刚刚调查过另一起类似事件,但并未听说前一起的一位不明飞行物专家罗德里格·巴卡西尼,他们协调了他们的工作,这无疑是得益于他们调查的迅捷,才收集到了军人们的证词。因为几天之后,这些军人便得到对此事件保持沉默的命令,否则将受到被监禁的处罚。

    这个事件的故事很长,也很复杂。不仅在巴西媒体已经被广泛传播,而且在1996年6月不明飞行物专家的一次全体会议上以及以后几个月内全世界的新闻界均对此作过详细介绍,现在让我们概述一下它的结果。美国人约翰·卡彭特在上述全会期间录制的录像带。他录制了他同巴卡西尼的一次长时间谈话,斯坦顿·弗里德曼和英国人格雷厄姆·伯素尔也参加了谈话。巴卡西尼是一位充满活力,并很幽默的年轻人,看上去完全值得相信。另外还有一份证词,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约翰·马克博士(同时也是有关几起绑架事件的一位重要调查员)。约翰·马克博士同三位年轻姑娘进行一次深入谈话之后,认为她们是真诚而可信的。

    在此应该指出的是1996年初在巴西出现过一段不明飞行物的观察高潮。其中的一份证词,即巴西的阿福拉尼奥·达科斯塔的。1996年1月13日,他看见一个巨大的飞行器在他的瓦尔银哈郊区的房子上方飘荡。1月20日夜间,农夫欧利科·德·弗里达斯和他的妻子被骚动不安的牲畜吵醒。他们看见一个酷似“潜艇”的灰色物体在距离田地约五米的上空缓慢地、静悄悄地移动。它散发出少许烟雾,好像由某种震动而致,它有少许抖动。再次提醒大家:当心人们编造有关外星人的荒唐故事!话是这么说,然而他们对所见物体的描述同前一个星期观察的证词相当一致。而且,弗里达斯的农场位于那三位姑娘在同一天与“外星人”遭遇的瓦尔银哈郊区仅10公里处。

    这个喜剧性的故事意味着什么呢?人们曾经力图想象出一个外星人近乎发疯的大胆“试验”:将它们在某个大气层被高度氨化的星球上劫持的、令它们厌恶的几个样品留在地球的某个角落,目的是观察它们以及人类会作出何种反应!很有趣,对吧?除非这又仅仅是在蓄意制造混乱、破坏有关不明飞行物的调查,以让怀疑主义者们高兴……但是,档案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证词,其中包括报告曾经发生过多起劫持事件。第一件发生在上午10点,是由消防队员在亚第姆一安德雷公园进行的。那些消防队员正在那个空旷的场地训练用网捕捉野生动物。一位目击者亨利克·何塞,从他家中看见了整个过程。那个“外星人”同三位姑娘看到的相似。据巴卡西尼收集到的证词讲,那个“类人生物”受了伤,小小的嘴巴中发出一种类似大群蜜蜂的嗡嗡声。由消防队员从特斯一科拉克士官学校叫来的一班士兵包围了公园,将那个“外星人”装上卡车,便匆匆忙忙离开了。此行动的结果是不肯定的。一些目击者称下午逮到的那个“人”被送往瓦尔银哈地区医院,后来又送往医疗条件更好的乌马尼多姆医院,然而,它在22日晚上6点死去。15个医生参加了对它的解剖。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样的秘密还能维持多久呢?后来一些军人戴着面罩及手套来取走了尸体,送往圣保罗州坎皮纳斯的军事学校。其他目击者说1月20日在圣保罗机场,22日在坎皮纳斯机场,各发现一架美国军用大型运输飞机。这件凄惨的事件还有给人印象深刻的一面是:参加过劫持行动的一位青年警察两天后死去,官方说法是肺炎(在盛夏!)。他的家庭接到命令必须对此保持沉默。军事及行政当局,特别是军校校长——此行动的主要负责人——高勒贺·利马将军,对整个事件自然是矢口否认。两位年轻姑娘的母亲确认有人给了她一大笔钱让她否定她作的证词;年轻的调查员巴卡西尼在卡彭特的录像中证实他感觉受到威胁。我们祝愿他以后在对未发生过的事件的调查中能有好运气。

    笼罩在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上的神秘气氛促使我们对半个世纪以来流传的有关一些秘密行动的传闻进行核查,我们能从这条无疑是真假混合的迷宫中理出些确实可信的东西吗。

    UFO发生在巴西的怪事之谜

    1973年5月22日早上三点,41岁的巴比罗开着车子回家。他是巴西圣保罗州公众图书馆馆员,是有两个女儿的爸爸。那天的天气很不好,下着雨。他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驾车行驶着。为了减少路上的寂寞,他打开了收音机。当汽车接近一个小山坡的时候,收音机突然没有声音了。他开开关关地调试着收音机,就在同时,车子引擎的响声慢了下来。巴比罗立即换成了二档,想增加马力。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见车子里有一束明亮的圆形蓝光,直径大约有二十公分。这个奇怪的“光”在慢慢地移动,掠过他的工具箱、座位、一个锁着的手提箱(里面有私人文件)、车顶和他的双腿。当这“光”掠过工具箱上面时,巴比罗居然可以透过蓝光看到驾驶室隔开的引擎。巴比罗十分疑惑:“为什么月亮有这样奇怪的光学能力呢?”他想起来了,车外正下着雨,而且天空乌云密布,哪有月亮?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道明亮的蓝光,从他正要上去的山岗照向他。光源看来迅速地接近他,越来越明亮。他以为是一辆货车,正在迎面驶来,赶紧把车子开到路旁,开亮车灯,以免相撞。然而,这辆“货车”却不顾一切地继续向他接近。为防止意外,他急忙摘下眼镜,俯身在车子里,双手抱住了头。

    他这样在车子里待了一会儿,发觉这辆“货车”并没有经过,就爬了起来。就在这时,他突然看见在车外约十五米远的地方悬着一个离地面十米左右的物体。巴比罗认为,这一定是一架要降落的直升飞机。他开始感到闷热和窒息。他想透一下气,于是就开了车门走到车外,但外面还是同样的闷热,令人窒息。

    他抬头往上看,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这个时候,巴比罗才恍然大悟,他看到的不是一架直升飞机,而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怪物体。这个物体看起来像个两面隆起的盘子,大约有7.5米半厚,11米宽,其表面呈黑灰色。巴比罗无法更详细地看清楚它。“盘子”的内部异常明亮,但却看不到光源。

    巴比罗仍然感到闷热和窒息。他发现有一个“透明的布幕”慢慢地由右至左,把物体包围了起来,当完全包住后,闷热和缺乏空气的感觉消失。与此同时,他看见有一根“管子”从物体底部伸向地面。

    巴比罗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危险,就惊惶失措地跑向树林。他急急地奔跑着,足足跑了30米远。这时他觉得有东西在抓他的背,像有个“橡皮套素”围困着他。他奋力挥动着手臂,竭力想挣脱抓着他的东西。但背后并没有什么东西。

    巴比罗转过身来,看到背后的车子。那个奇怪的物体还在,有一道“蓝管子似的光柱”从物体底部的边缘射出来,直径大约有20公分。当这道蓝光碰到他的车子时,怪事发生了,他能看到引擎、座椅和整个车子的内部。他绞尽脑汁也无法理解所看到的现象。由于心情的极度紧张,他昏倒了。

    一小时后,有两个年轻人驾车从那里经过,发现巴比罗脸朝下趴在雨地里,他的车子开着前灯,右前门敞开着。想到可能是谋杀案,这两个年轻人赶到警察局,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警察到达现场,发现巴比罗仍然无知觉地躺在雨里。他们发现一张巴西北部公路地图落在车前地上,在车内,巴比罗的手提箱被打开,里面的支票、相片、公文等散落在整个车内,巴比罗身上没有任何伤痕。他们把他翻过身来,巴比罗才逐渐苏醒。

    当他镇静下来后,他将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警察,并确认地图、支票、公文和照片等本来是锁在手提箱里的,而钥匙一直在他的口袋里。没有任何东西被偷,他的车子也完好无损。

    当天下午,巴比罗在医院时,感到后背及臀部轻微发痒。第二天,发痒的地方皮肤开始出现不规则、无痛楚的蓝紫色斑点,在臀部地方的斑点更大而且更明显。不久,这些斑点变成黄色,很像瘀伤。

    医学博士在进行了认真的检查之后,肯定巴比罗的心理状态和环境适应力都很正常。经过一系列的化验和分析,在斑点上找不到任何异物,脑电图也很正常。后来,两个催眠组织对巴比罗进行了催眠实验,让他在催眠状态下叙述发生的事情。实验的结果肯定了这个奇怪事件的真实性。

    看来宇宙人对人类并没有什么恶意,而是像人类一样,具有探知一切的好奇心。他们掌握的一些手段,如透视的蓝光,是人类所没有掌握的。

    与UFO的近距离接触

    1.那东西看起来像是倒放的汽车

    1964年4月24日,天色已暗的新墨西哥州索可罗镇有一辆黑色的雪佛兰汽车以极快的速度由北向南急驰。下午5时45分,当这辆车以明显超速的速度通过警察局时,被罗尼·查莫拉警员发现,他马上坐上巡逻车追了上去。

    雪佛兰轿车的速度一点也没有减慢的趋向,而以领先巡逻车3个车身的距离向郊外直驶过去。过了5分钟左右,两辆车子已经到了镇外。就在此时,查莫拉的耳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在他右前方一公里的天空中出现了明亮的火焰。查莫拉想到在那附近有一座火药库,该不会那座仓库爆炸了吧。查莫拉随即放弃追踪那部雪佛兰,而向着火药库急驰过去。巡逻车驶离了大马路,开进右边没有铺柏油的小径。因为火药库被丘陵挡着,所以无法肯定是否真爆炸了。

    这条小路不仅崎岖难行,而且相当荒凉,查莫拉除了专心驾驶之外,根本没有时间看一下那些火焰。火焰的形状就像是个漏斗,顶部的面积是底部的两倍,长度有底部的2倍长。火焰几乎是静止不动的,一直在缓慢地下降着,而且没有冒烟。

    此时查莫拉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如果是爆炸的话不应该没有烟的,而且火焰根本不动,这更不寻常了。此时,轰轰作响的音量已逐渐降低。

    要到可以看到火药库的地方,就必须爬到丘陵顶上才行。由于坡度太陡了,他试了3次才爬上去,但声音和火焰也已经停止了。

    来到丘陵顶上之后,查莫拉一直保持警戒,朝西方慢慢开过去,因为他并不太清楚火药库的正确位置。

    车的左边,即丘陵的南边是个下坡,下面是干河床。前进了十秒左右,他就看到那个发光体在河床上,散发着冷冷的光泽,距离大约二百五十米。由车上看过去,很像一部后车厢竖起来的车子。他以为是有人在恶作剧,但马上他就注意到在那辆“车”的旁边有两个白色的人影。

    2.突然喷火的卵形UFO

    那两个人身材瘦小,看起来像侏儒,全身穿着白色的衣服。就在查莫拉看到他们的同时,其中一个也回头看到了他的车子,很明显的,对方也吓了一跳。

    查莫拉以为他们两人发生交通事故了,所以马上开车过去。当时他还没有仔细看过那两个人,但光体的样子却跟先前的印象不太一样,它是跟地面垂直的卵形,底部有好几只脚支撑着。

    查莫拉一边开下急坡,一边跟索可罗警署联络。“索可罗2号呼叫素可罗警署,火药库附近似乎发生了交通事故,我现在要过去调查。”前进了数10米,当他停车时,那两个人已经不见了。查莫拉下了车朝卵体物走过去。这时听到了两三声像是大声关门的声音。每次声音的间隔是1秒或2秒。

    到了距卵体物约三十米的时候,突然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就跟在追赶超速车时所听到的声音一样。声音由低到高,最后高到像是要震破耳膜一样。

    就在声响发出的同时,他看到物体的下方喷出了火焰。火焰中间部分宽约一百二十厘米,是橙色的,没有烟,而火焰碰到地面的地方却扬起尘沙。

    听到巨响又看到火焰,查莫拉以为物体大概快爆炸了,连忙跑开,只是跑的时候仍一直看着那个东西。

    物体的表面看起来滑溜溜的,很像金属,没有窗户或门。而在它的中央部分,有一个很大的红色的图形。那是一个半圆形,圆弧朝上,在下面有一条水平线。这图形的长宽约60~70厘米。查莫拉一面看着物体,一面跌跌撞撞地去开车。在慌乱之间也来不及捡起掉落的眼镜,便头也不回,没命地向北急驶而去。过了5秒左右,他才回头看,只见那个物体已经上升到离地面3~4米的高度了,差不多跟车的高度一样。

    查莫拉把车开下丘陵的另一面时,呜鸣声忽然停止了。只听到“咻”的声音,最后便没了声息。查莫拉停下车来朝物体的方向望去。

    物体此时已平放过来,在离地4~5米的距离以极快的速度往西南方飞去。当它经过仓库时(高2.5米)是绕过去的,此刻已不再喷出火焰了。

    于是,查莫拉把车开回来捡了眼镜,眼睛一直盯着那物体,并且用无线电跟署里联络。而物体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远,最后终于飞过山头消失不见了。

    这物体在他面前发出响声和喷出火焰,到消失在山后,只不过数10秒的时间而已,但对查莫拉来说,经历这种恐怖又超出常识范围的不寻常经验,就好像已经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一样。

    接到交通事故报告的却贝斯巡官很快赶过来了。当他看到查莫拉面无人色的脸孔时吓了一跳。

    “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你好像看到鬼一样?”

    “长官,我可能真的看到鬼了!”查莫拉有气无力地说着。

    3.现场留下的UFO着陆的痕迹

    查莫拉概略地说了事情的经过,却贝斯感到很困惑。他不很相信这个一直深受信赖的部下所说的“看到UFO”或是“看到两个外星人”。但他也不认为查莫拉是在说谎,因为他慌张惊惧的表情是很不寻常的。

    就在半信半疑之下,他跟着查莫拉来到了UFO降落的地点。在那里,他们发现有好几个新痕迹,这证明刚才真的发生了某些事情。

    干河床原本是一片草原,可是在物体着陆的地方却有一个圆形的烧焦的痕迹。特别是UFO的正下方中央部位的草,还冒着烟。而且UFO着陆时支撑用的脚,也在地面上留下了清楚的痕迹。

    着陆时的压痕一共有4个,呈长椭圆形排列,深8至10厘米,宽30至50厘米,是U字型的,地面的土壤被压成了硬块。另外,在高压痕不远的地方,有4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浅圆型凹洞。他查看后,越来越相信查莫拉所说的了。因为这些痕迹并不像是偶然或自然形成的。当查莫拉指着小圆孔说:“这是外星人的脚印”时,他连摇头否定的自信也没有。这事件还有其他的目击者。后来有3件报告都是说在相同时间、相同地方,看到了查莫拉追踪黑色雪佛兰时所看到的青光。

    4.空军也承认索可罗事件

    由于索可罗UFO事件的目击者是现职警官,而且现场有很明显的痕迹,所以可说是可信度最高的UFO事件。对于UFO事件极为重视的空军调查机关,也在事件发生4天之后派了调查团前往现场,连FBI也展开了调查。有位物理学家在看过那些痕迹后推测,形成这些痕迹的物体重约7至9吨,而且从支架的痕迹并不是对称的情形来看,有可能是为了在崎岖不平的地方,平稳着陆而特别设计的。

    当时空军调查机关的负责人吉尼尔少校,对于长达16页的调查报告以“尚未证实”作了总结。要点如下:

    “罗尼·查莫拉自称曾看到某些物体一事是无庸置疑的,而查莫拉也很值得信赖。他对自己所看到的感到相当疑惑,老实说我们也是如此。虽然此一事件拥有详细的记录,但到今天为止,我们仍没有调查出来那个查莫拉所目击的物体是什么,其他线索也找不到。”

    调查机关常常把UFO事件牵强地解释为,是飞机或其他自然现象所造成的错觉。但这次却例外地没有把索可罗事件说成是误解,而坦白的说“展开彻底的调查”的事件至今“尚未证实”。实际上这等于是调查机关承认他们并不否定索可罗事件的真实性。

    但如果你以为调查机关是很坦白的话,那就太天真了。已故的UFO研究者马克多博士在1968年9月5日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着下面这段值得注意的叙述:

    “据说当时对UFO着陆现场的土壤和草木进行分析的某女士,曾在烧焦的灌木树干中发现了二三种不明物质。但在分析完成不久,马上有空军职员将分析资料及样本拿走,并且不准她将那些事说出去。”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美国空军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虽然查莫拉所看到的卵形物体和白色外星人至今仍是个谜,但至少他们——空军和美国政府的情报机关一定获知了某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恐怖的帕斯卡古拉事件

    1.恐怖的经验

    此一事件发生于1973年,在这一年,美国、欧洲西北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UFO目击事件异常的多。事情开始于这一年的10月11日下午9时左右。地点在美国南部密执安州的东南部帕斯卡古拉城。那是坐落于墨西哥湾旁,有3万人口的渔港。

    在流经帕斯卡古拉城的帕斯卡古拉河寂静的岸边,这一夜有两个人在这里钓鱼。

    他们都在这个地方的造船厂工作。其中一个是主任,叫做查鲁西古生(45岁)。另一个是18岁的青年帕卡休尼亚。

    至于他们钓鱼的成绩如何我们并不知道,而且这也无关紧要。下午9时左右,西古生正准备换新饵时,忽然听到咻的一声,好像是金属的声音。

    往天空一看,只见一个青灰色的长圆型物体停在附近的河岸上空高地面约60厘米的地方。

    后来,西古生回忆说:

    “那是发出青色亮光的太空船。令人吃惊的是那个东西虽然没有门,但却有3个像人一样的东西走出来,我们连叫救命都叫不出来,身体僵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我从来没有经历过那种恐怖的经验。”

    据他的说法,那3个像人的生物是青白色的,走路像幽灵一样根本不用脚。

    他们的皮肤是灰色的,有很多皱纹。手指的部位像螃蟹的螫一样分成两个尖夹。耳朵很小,眼睛是一条小小的裂缝,尖尖的小鼻子下面有个孔。

    2.被带到太空船中

    这时,那个叫帕卡的青年被那些幽灵般的生物摸了一下,使他几乎要气绝。

    随后西古生也被另外两个人举起来,连同帕卡一起被送到“太空船”中。

    “好像是滑进去的样子,感觉上几乎已经没有重量了。”

    “太空船”内部虽然看不到照明设备,但是却很明亮。西古生就像在宇宙中飘浮一般,身体完全不能动,只有眼球仍骨碌碌地转。

    然后,在距他25厘米左右外,出现了一个像眼珠一样的大东西,在他的周围不停地动着。就好像在做身体检查一样,他被翻来覆去。帕卡也在别的房间接受检查,只不过他已经有点意识不清了。

    大概在“太空船”中待了20分钟左右,等他们回过神时,已经又在河岸上了。西古生虽然想站起来,可是膝盖已不听使唤,根本站不起来。

    “太空船”在一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西古生强调:“看起来就像是幽灵,又像是机器人。他们完全没有问问我们的意思,但也不像要害我们。这完全是真的。”

    3.帕卡的恐惧并不是装出来的

    当晚,两人不再钓鱼了,马上就前往最近的一家报社,想把这件令人难以相信的事说出来。但记者们都已经下班了。

    于是,他们就到警察局去,这时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了。载伊亚蒙警员虽然一脸的不以为然,但仍很有耐性地听了他们两人的“证词”。后来,他听了两人的“证词”的录音,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虽然不可思议,但好像是真有其事。因为西古生和帕卡都不知道有录音机在录他们的声音,帕卡因为太过恐惧而不停地哭叫呐喊、祈祷。依他们的声音来判断,这一切不可能是恶作剧。

    后来,媒体报道了这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美国空军UFO调查机关的科学顾问亚伦海内克博士也加入了事件的调查行列。另外与UFO研究团体APRO有关的杰姆斯哈达博士,也被派遣到帕斯卡古拉城来调查这个事件。

    他们利用测谎器与催眠术来测试西古生与帕卡两个“证人”的不寻常经验。

    结论是这样的:

    “事情尚未真相大白,但无疑的是他们两人确曾经历过十分恐惧的事。”

    后来帕卡离开了造船厂,也离开了帕斯卡古拉城。西古生虽然没这么做,但对于这件事却不想再谈。

    越南上空出现的飞碟事件

    1966年,美国的一支侵越部队在一次行动中遭遇了UFO,事情发生在越南的芽庄。这是美国上士韦恩·达尔林普尔1966年6月20日给父母的信中泄露的。他在信中写道:

    “昨晚21时45分许,我们营地约4000官兵一片惊慌,当时我害怕极了。上星期我们部队接到了一台大型发电机,一部电影放映机和几部拷贝。我们正在看电影,一道极其强烈的光不知从什么地方向我们射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枚照明火箭,其实不是。强光来自北边,是一个飞行体,它时慢时快。坐在我身旁的喷气式战斗机驾驶员们说,那个发光物体离我们有8000米。这时,我们都骚动起来。那怪物徐徐降下,在我们头顶100至150米空中停下。我们所在的小山谷和四周的山峦都被照得亮如白昼。过了片刻,那东西又回升高空,突然消失。令人不安的是,营房的发电机出了毛病。这也许同那个不速之客毫无关系。不管怎么说,发电机是不运转了,营房内外像山谷一样漆黑。800米外的空军基地,几台发电机也都发生了故障。两架飞机正在跑道上等待起飞命令,它们的发动机也突然停止转动。在整整4分钟里,汽车、卡车,飞机都像死了似的,山上正在筑路的8台推土机也同时熄火,照明灯一齐暗下。大批士兵都是当天下午坐飞机赶来的,他们惊惶失措,惟恐无法返回自己的驻地。这里的电台播发了此事的消息,你们那里知道吗?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

    “我们估计,那个耀眼的发光物的直径约为16米,表面整齐光滑,没有任何附属装置,是一个完整的发光球体。发动机停转的飞机是‘空中袭击者’战斗机,8台巨大的推土机是D—9民用机械,正在忙于清理一片山坡,准备部署隼式导弹。6台D柴油发电机本来都运转良好,能产生100千瓦的电,但不明飞行物一出现,它们同时停了机。4分钟之后,不明飞行物消失,6台发电机又都同时自动运转起来。我负责保持这6台机器的正常运转。事后,我一一检查它们,一切良好。幸好,发生事件的时候空中没有飞机。当我们的兵营陷入黑暗中的时候,停泊在附近海湾中的一艘油轮也停了电,这是多么危险啊。”

    当时,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局势十分不妙,战场上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侵越部队的指挥部门得知芽庄案件后连夜开会,商讨各种保密措施,确保军队情绪的稳定。6月20日,一位高级指挥员向芽庄驻军宣布,那个发光物是个探空气球,具有军事意义,今后不准谈论此事。然而,就在这天上士韦恩·达尔林普尔给太平洋彼岸的父母写了上面那封信,美国不明飞行物共同组织(MUFON)很快就得到了该信的复印件。

    伊泰勒普碉堡袭击事件

    UFO开始攻击军事设施!出现在巴西陆军碉堡上空的UFO攻击两位哨兵,部队一进入备战状态时,碉堡的电力系统就出现故障。在这之前的数10分钟一架飞往圣保罗的运输机也受到UFO袭击。

    直径30米的圆形物体来袭

    两位哨兵眼睁睁地看着浮在空中的巨大飞行物体,没有任何反应。本来一遇到紧急状况就必须向指挥室报告的,但一看到这种超现实的景象,他们两人根本失去平常的判断力。

    这里是距巴西首都巴西里亚东方15公里远,位于海岸附近的伊泰勒普碉堡。这里是为了保卫首都所设的陆军碉堡。

    两位哨兵发现这个不明飞行物体的时间是1957年11月5日凌晨2点左右。起初,物体看起来只是在大西洋水平线上的一个光点,所以他们以为是星星或是别的东西,并不太在意。但仔细一看,那个光点正逐渐接近过来,并极迅速的来到碉堡上空,在300米高的空中停了下来,然后摇摇晃晃地慢慢降落。

    橙色的光线照亮了炮塔,使得四周呈现出可怕的气氛。光体在离炮塔50米高的地方停止不再下降。两个人看到这个直径30米的圆形怪物靠得这么近时,才意识到自己已身陷险境。虽然两人身上都有步枪,但不仅没有射击,连警铃也没有按,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个庞大的怪物体之下,自己的装备和抵抗都是没有意义的。

    两位哨兵被看不见的热波所袭击!

    接着有种像是机械声的隆隆响声传到这两个吓呆了的哨兵耳中。同时两个人觉得身上一阵热,皮肤好像要被烧焦似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光线或火焰,两个人痛苦地哀嚎着,想要逃离热波的攻击,但其中一个已经昏倒在现场,另一个则躲到碉堡的阴影下。

    其他哨兵听到他们的惨叫,知道出事了,很快便进入备战状态。然而就在此刻碉堡内的灯火全部熄灭了,电梯、通讯装置、转动炮身的马达也完全失去了作用。连紧急备用电源也失灵了。

    而且,热风也吹进了碉堡内,这使得原本相信铁石做成的碉堡是永不被摧毁的其他哨兵,心中也不禁开始担心了。更奇怪的是,原本闹钟也应该因停电而不动了才对,但却比预定时间提早了3个小时铃声大作,使得碉堡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数分钟后,那些可怕的机械声停止了,所有的灯也大放光明。

    当时,有几名士官也看到那并不是战斗机而是全身发出橙色光辉的庞然大物,在垂直上升之后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在四处搜寻之后,只见一名哨兵已经昏迷,另一名在炮塔阴影下的哨兵也已经神经错乱。他们立刻被送到医务室去,经过军医的检查,发现两人全身二级灼伤。

    在这两人可以详细地说出这件事的始末时,已经是好几个星期后的事了。

    民航运输机也看到UFO

    事后接到报告的巴西陆军司令部马上请空军在伊泰勒普碉堡上空实施哨戒飞行。而在空军大范围的搜索之后,并没有找到任何飞行物体所留下的痕迹。巴西政府相当重视此一事件,便经由美国大使馆的联络,请求处理UFO事件经验丰富的美国空军协助秘密调查。

    数日后,美国空军的军官们就到了碉堡,马上组成一个调查小队。在这里得到很多有关此一事件的重大情报。伯鲁多阿雷克雷机场也在碉堡受到攻击之前看到过奇怪飞行物体。在-伊泰勒普碉堡被袭击之前二小时左右,在距首都一千公里左右的里欧格兰达多斯鲁州的伯鲁多阿雷克雷机场有一架民航机起飞前往圣堡罗。那是巴里达航空的C46型运输机,凌晨一点左右在桑达卡达里那州的阿拉拉卡上空朝北100米,视野非常的好。

    就在这时,贝伊克机长看到左前方有个红色光点正逐渐向他们接近过来。听多了UFO事件的机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改变航线朝那光点飞去。

    UFO—直向运输机飞过来。忽然整个飞机内部充满烧焦的味道,机长吓了一跳马上检查各项仪器,发现自动方向测知机和无线电都已经烧坏,右翼的引擎也在冒烟。就在他们忙于灭火之时,UFO已不见踪影了。机长也不能到圣保罗去了,只好失望地返航。

    就在这件事发生的数十分钟后,怪物体便袭击了伊泰勒普碉堡。调查小队认为由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看,两个事件很明显的是有所关联。但到底UFO为什第攻击碉堡呢?在会议中一位美国士官根据空军的资料做了以下的说明:

    “自从人类发射史普多尼克1号人造卫星之后,就相继的发生UFO事件。这代表外星人对地球人类进出宇宙已经提出警告。”

    但是这假设在有人提出“为什么科技远胜地球人的外星人要对人类提出警告呢?又为什么不攻击发射史普多尼克卫星的前苏联呢?”的疑问后便被推翻。但从12年后人类便登陆月球,实现了宇宙旅行这件事来看,这个警告来得并不算太早。

    巴普岛上引起骚动的飞碟事件

    “那里真的有4个人吔!我向他们挥手,他们也向我招手!”

    新几内亚岛巴普地区波亚那全圣者传道本部部长成廉布斯吉尔神父如是写道。这里所说的“人”是在空中飞行的UFO甲板上出现的。

    这件事发生在1957年6月27日,地点是新几内亚岛东端附近,面向古特伊那福湾的一个小村庄波亚那。时间大约是傍晚6点左右,太阳落到山的那边,但整个天空仍是明亮如昼。

    一个巴普人护士亚妮洛莉波娃,在传道本部前的空中,看见一架大型UFO。波娃马上叫神父吉尔过来看。和神父住得很近的老师亚那尼斯也出来看,只见一架大型的UFO,附近还有两架小型的UFO。这个圆盘形的大型UFO的顶端有人影,而且是4个。因为它停在高度150米处静止不动,所以在地上可以清楚看见他们的动静。

    吉尔神父便试着向他们招手。于是有一个透过扶手的栏杆往下看的人,也同样向他们招手回应。亚那尼斯老师也试着挥舞双手向他们打招呼,结果,有两个人有同样的回应。

    吉尔神父和亚那尼斯一起挥手,这次他们4个人一起挥手。几分钟后,UFO上青色的前灯亮了两次,三架UFO—起消失了。晚上10点40分,村子进入了静静的睡眠状态中。吉尔神父因飞碟事件和傍晚作礼拜疲累不堪,也躺在床上睡了。这时,砰一声,很近的爆炸声,神父马上从床上跳起来,他想该不会是UFO着陆了吧!于是马上到外面去察看。可是外面似乎一点动静都没有。本部的职员们都出来看这大声响是怎么回事,可是睡得很熟的巴普人,没有一个人探出头来。

    飞碟旋了4小时之久。

    事实上,UFO的出现是从6天前就开始的。6月21日,巴普人牧师史蒂夫吉尔摩伊,在传道本部附近的家里,看到一个“像倒扣的咖啡杯碟”的飞行物体接近传道本部。

    而且,在6月26日,在同样的地方又出现了数架飞碟,晚上6点52分开始,一直到11点4分下雨为止,它们共在空中飞了4小时,而且在隔天,27日也出现过。这次有吉尔神父等38人亲眼目睹。以下是从目击者的描叙所得的UFO的样子。

    其中一架飞碟是大型的,大概是其他数架小型飞碟的母船,远远看是白色的,但靠近一点时则可以看到闪着淡橘色的光,其表面似乎是由金属制成,在底座的上半部,有一个很大的甲板,从机身的主体部位伸出很像着陆架般的东西。甲板上,有4个像是人的身影,好像正在工作,不停地进进出出。

    如果是他们人类的话,大概就是白人了。若穿着衣服,那必定是非常紧身的。

    “假设他们的身高为180厘米的话,那么飞碟的基部的直径为11米,甲板的直径约6米左右。”吉尔神父说。

    整个飞碟和乘员,都被灯的光芒所笼罩,从甲板以45度角的方向对着天空射照出一道青色的光线。也有人看到UFO有4个窗户。

    可是这些描述说词却未给人一种神秘恐怖之感,这真是UFO吗?

    有不少人认为巴普人没知识水准、很迷信,且为了讨好白人而乱吹牛,所以并不相信他们说的话,可是,吉尔神父并非巴普人,而是白人,并且是个传教士,老师亚那尼斯和史蒂夫牧师虽说是巴普人,但却受过教育是有相当程度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看见的飞碟,而且向他们招手的“人”绝非幻觉,亦不是胡吹乱编,而是千真万确地存在,是个事实。

    或者,飞碟是美国或者是前苏联的秘密武器之类的东西,那么在挥手的乘员,如吉尔神父他们说的“人”,就是白人!

    但是,如果是秘密武器的话,没有理由在众人面前盘旋4个钟头。而且乘员还跑到甲板上挥手,不是一种示威吗?

    另一方面,美国空军在调查了这次波亚那事件之后,发表了下列的结论。

    “吉尔神父等38人所看到的飞行物体,不是载人的航天飞机。分析了它的方位和角度后,我们认为那些光体其中的3个,分别是木星、土星和火星。”

    而且,这木星、土星、火星看起来好像可以自由飞行移动的原因是,光线的折射和热带特有的气象现象所致。但是,对于母船和乘员之事,却是一个字也不提。

    对岸的贸易商亦看到绿色的光体。6月26日,在波亚那村,数架UFO于空中狂舞的同时,在对岸基窟的海上,亦有人看见UFO。此人就是贸易商阿涅斯特伊布涅。他在自己船的甲板上,发现了一个往东北方向飞的绿色光体。在离地面150米高的地方停下来,同时光芒也消失了,一个像橄榄球样子的物体浮现出来。可以看到有四五个半圆形的窗户。机身的长度大约是18至24米吧!大约静止了4分钟,然后发出“嗯——噗!嗯——噗!”的声音,飞往波亚那西方的山脉中消失了。

    这个UFO的目击报告于6月、7月、8月在吉特伊那福海湾沿岸各地相继获报,确实多少没一个统计,但至少有40件以上。有人看到在光体的后面接着一个青铜色的飞碟,有的人是看到以逆时针方向在翻筋斗的飞碟,有的是看到黑点的银色的皿状飞碟,有的人看到的则是雪茄型的UFO。

    虽然各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飞法,但他们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飞行技术很高超,能够不发出任何声音静止不动,也能以各种速度前进、后退,重力和空气阻力都对它发生不了作用,简直像没有重量的幽魂似的。

    这些是同一架飞碟呢?还是大规模飞行部队的其中一部分呢?不管是什么,都和地球上现有的飞行物体相去甚远。飞碟甲板上挥手的人,这样奇特的事真是意味着外星人友好的态度吗?探索太空探索太空

    太空开发

    宇宙开发之父

    要运用地球引力飞出地球,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炮弹都达不到这一速度。

    1678年,牛顿提出著名的第三定律:“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但方向与其相反。”1903年,俄国一位中学教师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业余研究指出,利用喷气反冲力前进的火箭,才是人类走向太空的工具。他阐述了火箭构造和飞行原理,奠定了航天学基础,被尊为“宇宙开发之父”。

    太空中的宝贵资源

    在摆脱了地球的羁绊之后,太空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任意驰骋的广阔舞台。人们早就在设想,在太空中建立可供居住、旅游、生产、科研的太空站,或是设置可向地球供应电能的太空电站,为地球的夜晚提供光明的人造月亮。广袤的星际像海洋一样,为人类提供宝贵的空间资源。

    太空宝贵的资源还有它的高度。我们知道,登高可以望远,高度愈大,所能俯视的面积也愈大。今天,正是利用这一空中的高度资源,人们发射了种种遥测卫星,使我们有可能在瞬间了解地球上一大片面积的风吹草动,沧桑变化;也可以让我们用较快的速度对地球上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这一高度还可以建立全球的通信网络。

    太空中另一宝贵资源,是它的高真空、超低温和微重力环境,而这种环境是我们至今在实验室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实现的。正是它的高真空环境,使我们有可能摒除地球大气层和其他方面的干扰,更清晰更准确地接收来自太窄的各种信息,从而为空间天文学服务。

    高真空条件还为人们制造纯净的无杂质的新型材料提供了可能。而微重力环境则为大尺寸晶体的生产、高圆度球体的生产,以及其他在地面上因受重力影响而无法实现的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一个以丌发和利用这一资源为基础的太空工业正在孕育和发展中。

    在太空中运行的大小天体,还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资源。在21世纪,月球必将成为我们人类的“第八大洲”。除月球外,火星、金星等也正在依次成为人们开发的一个个目标。

    除这些大行星外,人们还在考虑捕捉、开发那些偶尔造访地球的近太空的小行星和彗星,用它们的矿产资源来弥补地球矿产资源的不足,或足利用彗星含有大量的水来浇灌地球上干旱的土地。

    此外,太空中还存在人量我们今人尚未完全认识到的资源。可见太空开发将是一项诱人的事业。

    太空开发是否合算

    太空开发是一项耗资十分庞大的工程。譬如研制发射一颗通信卫星,常常需要投资上亿美元。苏联制造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连同其运载器“能源”号火箭,约耗资100亿美元。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则花费了500来亿美元。太空开发不仅花费巨大,而且还要冒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堪回首的后果。“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一下子损失了20多亿美元,而且还使7名宇航员魂系长空。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人的生命去进行太空开发?究竟是否合算?

    早年,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科学家,对开发太空持相对否定的态度,但随着太空事业的逐渐发展,愈来愈多的事实正在证明,太空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堪称是一本万利的事业!

    先从直接的经济效益来看,获利最丰的是人造卫星的使用。譬如,由于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区域广,传播质量好,灵活机动和可靠性高,成本费用低等优点,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手段,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利用它进行通信联络。1985年,欧洲与美国之间用卫星进行一次通话的费用,只有电缆电话租金的1/10。专家们还估计,每发射1吨重的通信卫星,就可节约用于铺设电缆的铜5万吨。虽然发射一颗通信卫星要花费上亿美元,但它常在半年到两年时间内,就可把早期的投资通过产生的效益全部收回。

    气象卫星也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它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使美国每年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从100亿美元减至20亿美元。军事侦察卫星利用,不仅使情报工作摆脱了以往依靠人员搜集的风险,而且还具有安全、高效、迅速、准确的效果……

    若从长远的好处来看,太空开发潜在的价值也是无可限量的。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行,虽然迄今尚未带来什么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却为月球开发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计,一旦月球开发成功,月球土地、月球矿产等等资源的利用,将会给我们带来可观的效益。

    此外,太空开发不仅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太空发电计划是否可行

    利用太阳能发电,今天早已不是梦想,但在地面上利用太阳能发电有着种种限制。如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效率都很低,若要获得充足的电力,就必须铺设面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板,而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地面来说,显然困难,所以,太阳能至今未能真正大规模地投入使用。

    于是,人们把眼光投向了太空,那广袤无垠的空间,不是为太阳能接收板的铺设提供了最佳条件吗?何况太空中,太阳的辐射由于没有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反射和散射,强度要比地面大得多(指近地空间的强度),估计使用同样面积、同样材料的太阳能接收板,其发电能力会比地面高出10倍。特别是在今天,人们正为地球能源的供应不足和污染而困扰,太空发电计划就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1994年,日本已制造了一颗小型的太空发电卫星——PSP2000。它的形状为等边三角柱形,柱高303米,三角形的每边长336米,全重24011屯。在柱的两面贴有薄膜状的太阳能电池板,另一面装有向地面输送电能的天线。卫星在赤道上空11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输出功率为1万千瓦,可相当于1个小型发电厂的功率。虽然输送的电力并不足,但提供给太空中的飞船或空中的飞机十分方便。

    美国实施的太空发电计划,有一项被称为“太阳塔”计划,它由一组在距赤道上空约1.2万千米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构成,每颗卫星发电功率为200~400兆瓦。另一项称为“太阳圆盘”计划,它由一组轨道高度高得多的卫星组成,其形状与“太阳塔”卫星相似,但发电功率可达5000兆瓦。这两个计划如真能付诸实施,就可以从太空获得充足的电力。

    对于太空产生的电力,如何才能输送到地面上来的问题,一些人建议可把电能转化为微波束来输送,而这必然会存在能量转换的效率问题。有的人更担心微波束会引起电磁干扰,从而带来各种环境问题,所以传送太空电力方面的技术还在探索之中。

    太空农业前景如何

    太空农业的兴起,首先是为了满足宇航员生活的需要。宇航员的食品都是从地面带上去的,它不能满足宇航员对新鲜蔬菜的需要。而且当人们计划建立永久性的太空站和在月球、火星等类地行星上建立居民点时,太空农业就不能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何况,我们还知道,植物的生长是地球生态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植物引入到太空,对改善太空的居住环境也将是十分有益的。

    1980年,苏联首次在“礼炮6号”轨道站上。布置了一个经专门设计的太空温室,并且温室内种植了一些兰花,其中不仅有幼苗,也有盛开的鲜花。设计人员认为,航天器的客舱要经常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干燥环境,而这种环境对热带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兰花习惯于长期的干旱条件,又不需要太多的养料,它的根部也不需要很多的土壤,因此成了太空种植业的首选对象。事先科学家把它放在离心机里旋转,使它遭受剧烈振动,再把它放在气压实验室内,长期不给它浇水,证明它能经受航天环境考验以后,才正式把它引种到太空温室中。可是,这些盛开的兰花,在太空温室中只开了5天,便枯萎凋零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吸取了教训以后,于1983年,科学家再次在“礼炮7号”轨道站上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这次在温室中,除了必要的土壤外,还安装有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水、阳光和空气的自动装置,特别是加装了用于模拟地球引力场的磁力重力器。结果,轨道站上的葱头生长良好,它们绽出了新芽,生出了片片绿叶,给“礼炮7号”带来了盎然生机。

    不过,科学家也发现,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太空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可能与失重和宇宙辐射有关。因此,如何克服失重和宇宙辐射,是未来发展太空农业的关键。

    太空采矿能否实现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矿产资源,我们又哪来陶瓷、塑料、钢铁和石油。然而,地球资源的枯竭,已使我们的环境恶化。而宇航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太空采矿的途径。

    人们早就知道宇宙中存在众多的有用矿产,而且人类最初使用的金属铁,便是来自天上掉下来的铁陨石。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把铁叫作“天空中落下的火”,埃及人则把铁称作“天上的石头”。然而,等待老天的恩赐显然足不行的。有限的小块陨铁,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与我们的需要相比相差太远。

    我们还知道,太阳系中的小行星,是许多陨石的母体。其中距地球较近的被称为“阿波罗”的小天体中,直径大于100米的个体就大约有1000~2000颗。它们中有一些几乎由纯金属组成,除铁以外,有的含有丰富的镍,最高镍含量可达65%,要知道地球上最富的镍矿石,仅含镍2%~3%;还有的含钴、铬、锰、铝和金、铂等贵金属。例如,1986年发现的编号为1986DA的小行星,是一颗直径不到2000米的小天体,但却蕴藏有约1万吨的黄金、10万吨的铂、10亿吨的镍和100亿吨的铁。更令人兴奋的是,这颗小行星离我们的距离虽然比月球远一些,但比起其他行星则要近得多,显然它将是我们未来可能开采的太空矿产中首选的目标。

    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开采利用这些富饶的太空矿产。一般可考虑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派机器人到要开采的小天体上去,并在那里进行开采,然后在太空工厂中提炼,并用于太空制造业,或者用航天飞机或天梯运输将矿产运回地球。

    另一种方法是,改变原来的小天体的运行轨道,使其飞向地球,给予适当的速度降落在人们指定的地点,让小天体改变轨道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才能控制它的降落速度和地点,使它坠落时不导致大碰撞,产生灾难。

    太空建筑业有何特色

    到太空中去工作、旅游,甚至移民,需要一系列人工建筑物,于是将出现一项崭新的产业——太空建筑业。

    在太空工地里,建筑工将直接暴露在空间环境中进行作业,必须穿上笨重的宇航服,必须学会如何在太空中行走、工作。譬如要拧紧一枚螺钉,在地面上可说是易如反掌,但在太空中却不那么容易。在失重的条件下没有了地心引力的依托,不仅拧不紧螺钉,用力不当自己却会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相反方向旋转起来。再譬如用地面上的方式去钉钉子,钉钉者会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反方向飘离。所以,每一个太空操作者,工作之前都必须将身体固定,并使用号为太空工作设汁的工具,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

    为了保障施工者的安全,太空工地应附设生命保障系统休息室。由于太空建筑的难度和复杂性,科学家正在设计具有高度自动化能力1的专用机械,尽量减少人员的直接操作。

    在地面上造房子,离不开砖瓦、钢筋和水泥,是它们在承受着建筑物的巨大载荷。在太空中,砖瓦这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建筑材料处于失重状态无需承受任何压力;太空中也没有风、雨、雷、雪之忧,更不必为地震而烦恼,因此,传统建材遮风避雨抗震的那些特性,已无关紧要。但太空材料也有特殊的要求,那里温度变化剧烈,要求建材必须能够承受在阳光曝晒时迅速升高到100℃~200℃的高温,又能经受没有阳光时快速冷到-100℃左右的低温。这种冷热的交替极容易引起材料变形,所以它又必须具有很小膨胀系数。

    太空建筑材料还必须具有抵御或吸收宇宙辐射的能力以保障居住者的安全。

    太空建筑业刚刚起步,由于缺乏更多的实践机会,尚无法预见它还有哪些问题等待解决。但许多年后,它将成为一门热火朝天的事业。

    太空工厂有何优势

    1985年,美国航天局曾与休斯敦宇宙工业公司签订了一份合约。按合约计划,在4年后由航天局把工业公司研制的民用太空工厂运送到425千米的高空轨道上。太空工厂外形呈扁平的南瓜形,长13.5米,宽4.35米,总重量为13吨,上面装有两片各长3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在计划实施的第二个4年后,一座同样的工厂再送到同一轨道上,与前者对接。计划总共要发送6个这样的工厂,它们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太空工厂。后来因为经费等方面的问题,这一合约未能实施。

    那么,为什么科学家要把工厂设置在太空呢?这是由于太空工厂具有地面工,一无法抗衡的特殊优势。

    在太空中,物体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太空中拥有真正纯净的真空环境,太空还有充足的太阳能……利用这些特殊的条件,在太空中可以生产出地面上难以生产的产品。

    例如在血液分离时,地面上无法取得纯度很高的红细胞、酶、抗体、激素和一些蛋白质,而在太空的航天飞机实验室里,则可以较方便地获得。有一种治疗血栓病的尿激酶,在地面上生产不仅纯度不高,而且价格昂贵,每剂量需2500美元,而在太空生产,则价格可降至160美元,纯度提高。

    不仅对太空医药业具有十分诱人的前途,对合金工业也是如此。由于地心引力的影响,有400多种合金无法在地面上生产,如铅铝合金,由于两者的比重相差甚远,在地面上进行熔化和混合,铅总是先沉入底部,冷却后,人们得到的不是混合均匀的合金块,而倒像是一块分层的“糕点”。但在太空熔化,人们便可获得一块混合均匀的铅铝合金。在没有重力影响的太空中,人们还可以制造出像泡沫塑料一样轻盈的泡沫金属,而在地球上这是不可能的。

    在太空,还可以生产出电子工业迫切需要的无缺陷的晶体,生产优质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生产具有理论球度的轴承用的滚珠……

    正是由于太空工厂的这些优势,使我们对太空工厂寄托着无限的期望,相信来来的太空工厂定会蓬勃发展。

    浩瀚宇宙向你招手

    人类“飞天”的历程

    秋风送爽,世纪交会。人们仰望天空,繁星点点依旧,却是多了点会移动的“星星”,神秘而又无声地匆匆而过,似乎给沉寂的宇宙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这是人类20世纪的骄傲,因为那是人类送上天宇的明灯——人造地球卫星。几千年来,我国民间传说的神话“嫦娥奔月”,到了本世纪终于成了现实。300多年前,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从苹果掉地这一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今天人们终于可以把苹果送上天去,不再掉回地面。

    地球是渺小的,它在太阳系中只能算是一个不大的弟弟,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只是沧海一粟,银河系之外更是天外有天。然而地球也是巨大的,它60万亿亿吨自身质量,包罗万象地吸引住了地球上的一切东西,包括大气和在大气中运动的所有物体。自古以来人类被这种引力紧紧拥抱在它的怀中,想出去领略宇宙的无限风光,却无此可能,而无限惆怅。其实古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地球引力在起作用。只是一味模仿鸟类去翱翔天空,可谓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却无一成功。万有引力的发现,为人类战胜地球引力指明了方向。牛顿的万有引力指出:宇宙间大到两个天体,小到两粒尘埃,所有的物体都互相吸引。引力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此算出,能够绕地飞行而不被吸回地球的速度为7.9公里/秒,人们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想要摆脱地球引力,飞出地球,需要11.2公里/秒,此称为第二宇宙速度;要飞出太阳系,必须达到16.6公里/秒,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于是,问题变得十分明朗,谁拥有第一宇宙速度谁就能绕地飞行,谁能达到第二宇宙速度谁就能飞离地球,谁能创造第三宇宙速度谁就能够飞出太阳系。

    应该说在此以后,人们利用热气球、氢气球这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运用风筝这一古老的利用空气动力升空原理而发明的滑翔机、飞机等这类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都获得了成功,但是它们都没有摆脱地球引力。所以人们想升空必须另辟途径。牛顿自己就设想过,造一门高射大炮,想方设法使炮弹获得足够大的速度,让炮弹走得足够远。根据万有引力原理,地球对它的引力随它的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就有可能让这颗炮弹一直飞下去,而不被地球吸回地面。但是,当他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火炮设计计算,要这个炮弹获得7.9公里/秒的初速度,炮身长度必须达到一公里,这在今天也是办不到的事。

    好在万有引力只能吸住物质的东西,却吸不住人们的思想。幻想是人类的天性,能启发思维,也是前进的动力。一时上不了天,于是人们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只是历史的步伐到了这个时代,有关的基础理论已经问世,人们想遨游太空的幻想变得更为科学,更为现实。上一个世纪的中叶,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曾经写了一篇轰动一时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这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军事家无事可做,便异想天开的要到月亮上走走,建立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联系。于是他们设计了一门长275米的巨型大炮,并制造了一枚直径达2.75米、重8.74吨的铝质空心炮弹,这样可以达到11公里/秒的速度,垂直发射到月球上。这样长的大炮根本无法铸造。但是难不倒这些聪明人,他们首先测量了从地球到月亮的最佳位置,确定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小镇郊外挖了一口深270多米,直径为180多米的井,当作铸炮的模具,并用1200个熔铁炉同时熔化铁水,向井内浇铸,终于造成了大炮。于是在一天晚上,当月亮运行到距地球最近,又恰巧与大炮垂直的时候,这门被命名为“哥伦比亚”号的大炮点火了。三名探险家带着足够的探险工具、粮食、再生产的种子,防备月亮野兽的武器和两只小狗,乘坐在空心的铝质炮弹中被大炮送上天空。原定四天以后应该到达月球,可惜产生了偏差,在离月球很近的地方经过,被月球俘获成了月球的卫星。故事留下悬念,三名探险家的命运将会如何无人得知。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又一次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每当科学有重大突破的前夜,总需要有杰出的科学家出现,他们站在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的高峰上,凭借自己的才能把科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正当人们制造宇宙速度遇到重大困难之时,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利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他认为无论是气球还是飞机的飞行,都离不开空气的浮力或升力。要飞到没有空气的星际空间,只有靠火箭,靠火箭自身携带的燃料燃烧中产生的气体喷发所产生的对火箭的反作用力而飞行。他通过计算提出,只用单级火箭是无法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需要多级火箭,人们才能飞出地球。根据以往的火箭使用固体燃料无法控制的缺点,他提出使用煤油和液氧作为液体燃料,这样燃料就可以用像汽车的阀门来调节以此来控制火箭,让火箭听话。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断引证了他的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中。”他的理论结束了人类飞天梦想的时代,开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时代。他被人类尊为宇航之父,顺理成章。20多年后,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终于把他的理论付之于实践。

    至此人类的航天梦想的实现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是这个东风迟迟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把火箭技术用于战争。名气最响的有V—2火箭,它自重13吨,最大射程达320公里,飞行时间320秒。即使从今天的新型火箭看,仍未跳出当年V—2火箭的结构框架。因此V—2火箭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却为战后发展航天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主持设计V—2火箭的冯·布劳尔以后成为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核心人员。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它的名字叫“人造地球卫星一号”。它的发射成功,标志人类的航天时代的到来,以后美国、法国、日本都相继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我们中国,虽然起步较晚,并且历尽艰辛,但是坚持“独立自主”、“自人造地球卫星一号力更生”的方针,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在我国酒泉发射场,用我们自制“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挂上了天空,电波载着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成为世界上进入太空的第五个国家。“东方红一号“起步虽晚,但水平不低,卫星自重173kg,是五个国家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最重的。是苏联的2倍多,是美国的21倍,说明中国火箭运载能力强。

    卫星能够升空,人类能否适应太空环境,这样的问题变得十分现实。于是1957年11月3日,苏联第二颗人造卫星“伴侣二号”,就把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载入地球轨道;1959年12月美国的“卫星号”卫星式飞船,把一只叫“萨姆”的恒河猴射入太空,并安全返回;1960年4月“水星号”飞船把三只老鼠送上了轨道。由于老鼠的生殖周期极短,容易观测太空环境对这类动物的影响,而猴子、猩猩属“灵长类”,生理机制与人类相似,因此各国科学家都喜欢用这样的动物做试验。1961年1月美国的“水星号”飞船把一只名叫“哈姆”的黑猩猩送入太空,安全返回。这些试验证明动物完全适应太空环境。于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升空,最后进入320公里的地球轨道,绕地球一圈历时108分钟,成功地返回地面。开天辟地,加加林是人类宇航第一人。从此以后,上天的人越来越多,宇航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相信,人类可上九天揽月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月球对于人类并不陌生,它是离开地球最近的天体。人要想遨游太空,它是首选目标,但真的要到那里去了,人们发现还有不少环节不甚了了。地球上的望远镜用来观测月球,可以达到50米的分辨率,但人的感觉还是像雾中看花。于是早在加加林遨游太空之前,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测。美国、苏联对月球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最初都遭到了失败,或是中途爆炸,或是与月球擦肩而过,或是击中了月球却摔坏了仪器,无法向地面发回信息。这些重大的失败并没有阻止登月的决心。

    1959年9月12日,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升空,两日后在月球的静海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从一个天体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同年10月7日,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成功的拍摄1969年7月16日,可姆斯特朗、迈克尔·柯林靳和爱德温·艾尔德林开始登月之旅。作为“网波罗”11号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驾驶登月舱于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晚间10时56分在日球表面平安着陆。尼尔·阿姆斯特朗走出登月舱。踏上月球发表了他的著名演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在月球表面度过7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月球上行走采集样品、做实验,以及拍照。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1966年1月31日,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在飞行了39个小时以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人类第一次实现着陆。

    1970年9月20日,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品,带回地球。

    20世纪60年代,美国根据它庞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发送了9个“徘徊号”和7个“勘测号”月球探测器,拍回了数以万计的月面照片,以后又为阿波罗载人飞船着陆,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它登月地点提供探测数据。与此同时,10次阿波罗载人登月试验,从不带人到近地轨道飞行、带人模拟登月飞行、到最后带人登月预演。至此美国完成了登月的一切准备。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升天,这次飞行的目标是月球,这是人类的首航。他们经过75小时的飞行到达了月球轨道。于是由科林斯驾驶指令舱绕月球轨道飞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在月面近海一角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奥尔德林紧随其后。他们在月面上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插上月球,止面镌刻着“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首次登上月球。我们是全人类的代表,我们为和平而来。”他们在月球上兜留了两日,在完成月面考察任务以后,进入登月舱,离开月球回到月球轨道上的指令舱中,与科林斯会合以后开始返回地球。24日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这开次史无前例的航天飞行。

    爱德温·艾尔德林是这张照片中的主角,由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拍摄于“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过程中,人们能够在艾尔德林的面罩中看到阿姆斯特朗的身影。从1969年到1972年底,美国总共发射了7艘“阿波罗”带人飞船进行载人登月飞行。除了“阿波罗”13号,因为服务舱氧气箱爆炸遇险而中断飞行,3名宇航员安全回到地面以外,其余6次飞月全部获得成功。18名宇航员,12名登上月球。

    他们在月面共逗留了302小时20分钟,行程90.6公里,带回381公斤月球的土壤和月岩标本,实地拍摄了大量月面照片。

    航天飞机和太空行走

    从加加林环球航行成功到“阿波罗”登月,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工业——航天工业的崛起。冷寂的宇宙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探测器已经访遍了太阳系的重要成员。使得人类对最近的天体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通讯卫星纷纷上天,世界大事可以在瞬间展现在每个家庭的电视屏幕上,祖国50大庆的阅兵式,全世界都能够同时收看。资源卫星、气象卫星正在高效地为人类造福。当然军事上侦察卫星的出现,使未来的战争更加神秘莫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如今有了火箭这一运载工具,把望远镜装到太空上去,于是天文卫星应运而生。天文卫星由于没有大气层阻挡,不受天气的影响,是世界各国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条件。此外载人航天从来没“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携带了一个录有55种语言和90分钟的音乐集锦的磁碟向宇宙问候有停止过,他们进行各种试验,实现空间对接。这样各种各样的航天器频频上天,作为运载工具的火箭却是一次性使用,于是航天飞机也应运而生,它们完成输送人员、给养、抢修卫星等任务。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甚至出现了3名宇航员同时出舱,“捕获”滞留太空达两年之久的“国际通信卫星6/F”的壮观场景。人类在百忙之中还不忘到茫茫的宇宙中间,寻觅智能生命。美国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它带了金属制的名片,上面镌刻着表示人的一男一女的裸像,以及太阳系与地球位置的图像。5年以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它们带有一张“地球之声”的唱片,唱片中有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家宴的双子星座计划让美国宇航员开始进行太空舱外活动(英文缩写EVA),爱德华·怀特是第一个进入太空行走的美国人。照片、60种世界语言其中有中国的普通话、粤语、厦门语和江浙话、音乐中有中国的“流水”。

    当然,随着航天工业的崛起,最最受益的还是它的运载工具火箭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因为成功发射长征号运载火箭和“澳星”等国际卫星而名声大振。我国有适合发射近地轨道卫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理想窗口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适合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号系列运载火箭以其良好的质量受到业界公认。

    飞向宇宙

    举世瞩目的中国载人飞船“神舟-5号”,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在围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胜利返回,载人飞行是中国航天飞行的又一次里程碑,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使命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我们知道从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1961年飞上太空算起,到现在人类载人航天走过42年历程,美国是于1962年2月20号实现了载人航天,中国也在2003年的10月15号把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实现了载人航天,那么载人航天这个事情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什么呢?

    庞之浩(《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载人航天大概说起来应该有几方面意义,一个是政治意义,因为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更高阶段的发展,它表征一个国家的国力,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具有很强的振奋民心的作用。”

    载人航天是一个综合国力的体现?从科技方面讲,因为对很多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以众多先进技术为基础,比如电子、电工、材料、计算机、遥感还有航天医学等等一系列科学,所以它对这些提出很高要求;在经济上来讲,载人航天就是为了开发太空资源,太空有微重力资源、高远位置资源,还有高真空资源等等一系列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在太空还可以进行制药,进行太空育种,可以制备新的材料,以后我们载人航天器上还可以建立空间工厂,这对我们整个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的很多技术还可以用到传统的工业领域,改造传统的工业领域也能够取得很大的效益。从远处说,人类现在面临着能源危机、人口危机,载人航天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从目前来看还是从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载人航天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

    正因为载人航天重大的意义,所以使全世界都非常关注我们这次“神舟-5号”的发射,普通百姓都非常振奋、激动。记得“神舟-1号”发射的时间是1999年11月20号,从那时候算起到现在“神舟-5号”的成功发射不到四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发射了五艘飞船,并在第五次发射就实现了载人航天,这说明我们中国已经掌握开发宇宙的钥匙。

    在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目前只有三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美国,现在中国也突破了载人航天,把我们国家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的送上去,义安全地接回来。这次“神舟-5号”飞船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对举国上下是很大的鼓舞,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的高技术,作为一个钥匙也好,作为其他东西也好我们已经做到了这项工作。

    我们知道在“神舟-5号”发射之前我们国家前后进行了四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那么,我们前面这四次发射所有的工作都为第五次发射做了哪些准备?前四艘飞船的发射就是为了咱们今天突破载人航天,能够使杨利伟安全地上去,安全地回来,就是我们前四艘飞船的主要目的。在飞船的研制当中,一个原则也是要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在“神舟-1号”,根据当时的运载长征2F试验的时机,把飞船做一个简化型,所谓简化型的一个最小配置,主要考验返回技术,这是“神舟-1号”。在这个基础上,“神舟-1号”成功以后做了一些改进和完善,所以在“神舟一2号”和“神舟-3号”就做了在保证人的生命安全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里最突出就是上了模拟假人,就是用一个人的模型,它起到模拟真人的生理代谢实验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个模型,是有人的生理反应的。比如温度、湿度、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这样的试验取得成功以后,我们又生产了两艘飞船,也就是“神舟-4号”和“神舟-5号”,这两艘飞船的技术状况是完全一致,“神舟-4号”的目的是要把前几次进行的试验再进行一次综合的检验和考验,也上了模拟假人,“神舟-4号”的圆满成功,就证明我们前面所做的那些实验和一些关键技术都得到全面的考验。所以这次“神舟-5号”的圆满成功,就证明了我们的方案设计以及到整个实验全过程,是按照我们保证航天安全原则的思路做的,是正确的。

    这次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太空访客,随着“神舟-5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中国的航天员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我们国家航天员从训练到选拔乃至装备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

    据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宿双宁同志介绍,我们航天员利用飞机进行失重训练的时候,俄罗斯的教练说,你们航天吊如果产生呕吐我就马上停下来,宿总设计师说不行,我们已经花了很多钱,我们一定要把这个训练做完整。实际的结果是咱们的航天员都没有吐,他们的助理教练在那儿反而吐了。他们的教练就说,我们的航天员无论从选拔到培训都是非常优秀的,证明我们的方法也是合适的。

    航天员的选拔一个是要身体好,所谓身体好就是遇到外界的环境时,人的身体能够抵抗。比如地面和天空不同,对人反应最大的就是失重,失重是不舒服的,在地面要进行训练,要适应这种环境,身体很重要。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在应付各种事件的时候,能够独立、大胆、心细地处理,这次杨利伟上天,大家看到他就是心理素质很好,他的心电图很稳定。尽管我们在飞船上做了各种处理故障的预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但是这毕竟是高科技,因此对航天员的选拔上要有献身的精神,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训练方法上,一个是失重训练,地面失重训练是用飞机,做抛物线的飞行,这个时候人在舱里就漂起来了;另外还要做离飞行的训练,就是人坐在那里大旋转,做离心,这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再一个就是,如果航天员做舱外的检修,还要在水池里把这个设备漂起来模拟失重状况下维修,还要训练这个。

    在这次“神舟-5号”发射之前,杨利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穿上了一身航天服并戴着帽子了,大家对他的服装也彳艮感兴趣,航天员的航天服在太空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主要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发射和返回的时候必须穿航天服。航天服主要分两种,一种叫舱内航天服,杨利伟穿的就是舱内航天服,以后我们航天员出舱还要穿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相对来讲比舱外航天服简单一些,简单的说可以分三层。最外一层是限制层也叫保护层,是防止外界碰撞,或者防止由于什么影响被钩破了,比较结实,主要起这个作用。第二层叫“气密层”也叫“加压层”,给航天员提供一定的压力,尤其舱外航天服的这一层可能更大,舱内航天服加压层稍微小一些;再往下就是通风散热层,我们知道在失重环境下气流是不对流的,我们通过通风散热层里面的气体,把航天员的汗和一些热量让它均匀起来;贴身还有一层,纯棉的一层,比较舒适。舱外航天服就比较复杂了,不仅在层数上比舱内航天服要求更高,比如说通风散热层不是靠气体而是靠液体,也叫液冷服,而且限制层和保护层也更加结实,防止小的陨石或者辐射对航天员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它要带一个便携式的生命保障系统,因为舱内有氧气,在舱外是没有氧气的,呼吸、排除的废气都要通过便携式的生保系统来解决。现在的航天员在维修国际空间站时就带着这样的喷气背包,也叫太空摩托艇。航天员出去自由自在就像铁臂阿童木似的进行一系列维修,像修理哈勃空间望远镜也是这样。哈勃空间望远镜很大了,两个航天员要出去,把它叫太空摘星吧,把它先装到航天飞机的货舱里头,在进行一系列维修以后再释放出去。

    舱内航天服本身并不是生命保障系统,它和船内的生保系统是连着的。

    大家知道前苏联是第一个使用飞船送航天员上太空的,直到现在他们仍然使用着飞船;美国最开始使用了飞船,现在使用航天飞机了,但是就在今年夏天巴黎航展上,一架前苏联的航天飞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一直没有采用过航天飞机呢?前苏联曾经研制过航天飞机,也发射过航天飞机,叫“暴风雪号”,主要是因为当时和平号空间站仅靠飞船运人和运物资,好像有点供不应求,因为飞船的运货量还是比较小的,而航天飞机能运几十吨的东西。所以它发射过一架无人航天飞机,后来有两个原因导致它停止了这项计划:一个是它发现航天飞机造价太贵了,美国一架航天飞机需要二三十亿美元,而且每一次飞行的费用要四、五亿美元,所以成本还是太高;另外当时面临前苏联解体,后来从前苏联变成俄罗斯,所以这项计划就停止了。

    我们国家这次载人飞行也是使用了飞船.那我们国家当初有没有想过采取航天飞机这个计划?在刚开始启动我们国家载人航天的时候,曾经有过考虑,但是最后经过专家们综合的论证,认为我们国家一个是有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基础,因为我们国家发射过17颗返回式卫星,有16颗都是安全的返回,成功率很高,因为飞船和返回式卫星还是很相近的。另外一个,载人飞船比起航天飞机来讲相对在技术上还是要简单一些。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最后经过专家们的评论、研究,最后决定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计划就以飞船起动。

    我们研制的载人飞船,在开始论证的时候就把起点定得比较高,从现在看,我们的神舟号飞船的水平相当于当代的飞船水平,就是相当于联盟TM的水平。前苏联在研制飞船的时候走过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联盟T、联盟TM,我们现在一步就跨到这儿,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的神舟号飞船另外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这个飞船在进行第一次调姿的时候,偏行九十度,把轨道舱分离了,轨道舱分离以后成为了一个卫星,它可以继续留在轨道上进行科研试验。这个俄罗斯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国外在研制飞船的时候,早期都上猴子、猩猩上动物,因为我们飞船起点比较高,我们没有走这条路,我们上了模拟人,它虽然是假人,但是有人的生理上的代谢功能,所以从这一点讲是比他们要高一筹的。另外看返回舱,俄罗斯的直径2.2米,我们是2.5米,人在里面生活舒服一些,从这些方面看我们比他们很多地方还是好得多。

    现在实现载人航天的这三个国家,都是先经历无人航天再跨到载人航天。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一个是载人航天器的航天员坐的地方必须是密封的。我们知道太空是高真空,低温、强辐射的环境,所以我们航天员必须有特殊的保护才能进入太空,所以必须是封闭的,里面必须有气压才行,漏气对航天员有危险。第二个突出的特点是必须有生命保障系统,这是无人航天器没有的。生命保障系统要有一定的压力,比如像地面的一个大气压,还必须有氧气,还要有适合的温度,适合的湿度,还要排出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一些其他的废气都要清除,以及他的衣食住行,这都属于生命保障系统,另外必须有逃逸系统,遇到紧急情况航天员可以逃逸,最后就是一般的无人航天器不需要返回,除了返回式卫星,而载人航天必须返回,比如航天飞机和飞船都必须返回,空间站是不用返回的。这次我们注意到,杨利伟飞行了14圈,在舱里度过了21个小时,那像载人飞船上的生命保障系统,最大限度能够维持航天员在里面度过多长时间?从现在看,我们国家设计的这个飞船是三人七天,能够保证三个人七天,当然在设计上还留有一定的富余度了。作为航天飞机来讲,相对就比较大了,它一般能够到一个月左右,或者是更多一点,就是30天左右。空间站是要靠地面补给,所以它能在天上呆多少天,一个是靠它的本身设计的寿命,再一个是地面的不断补给,所以它多少时间不通统部得太准。

    我们知道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都可以叫做载人航天器,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三种航天器实际上可分为两类,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属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比较大,可以在轨长期运行,一般作为空间的开发基地使用。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最主要的区别是飞船没有翅膀,航天飞机有翅膀,飞船是一次性使用,航天飞机可以部分重新使用,这就决定它们俩在用途上有区别,飞船主要用于运输,是最早用于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美国、前苏联、中国都是用这个技术实现了第一次突破,以后是作为运输。另外载人飞船由于它比较小,成本比较低,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作为空间站的救生艇,因为成本比较低,可以长期停留在上面,而且它的质量比较小,对空间站影响不太大,如果用航天飞机就成本太高了,而且对空间站有一定的影响,今后我们还要发展空间站,可以更大规模地开发资源。

    在载人航天计划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确定发展载人航天的三部曲,现在载人航天已经突破了,人上天也安全回来了,第一步已经实现了,第二步正在进行,第二步主要是空间实验室,在建立空间实验室之前,还要突破两项关键技术,一是人员的太空行走,也就是出舱活动,还要完成对接,这两项技术为的是以后要发展我们国家的空间实验室,在空间实验室的基础上还要研究空间站。这是我们国家载人航天的美好蓝图,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我们积极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人类不仅踏上了月球还在太空建起了永久的空间站,而且太空观光旅游也成为了现实,在这四十多年里,载人航天经历过辉煌也遇到过挫折,但是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永不会停息,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必将迎来一个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时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