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失败的反思:必须要有新武器
"二战"后至今,短短六十多年,AK-47成为枪王之王,创造了武器神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有关AK-47出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它的发明创造还要从一场战争说起。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签署"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同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演说,号召全苏联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反抗法西斯侵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红色社会主义头号强国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
1942年年底,德国部队中一支名为"大剪刀"的突击队前往苏军后方侦察。这支部队是德军最为著名的突击队之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屡立战功,是德军的楷模,与后来奉希特勒命令救援墨索里尼的特种部队一样赫赫有名。
此次,它奉上级命令,绕过苏军阵地,深入敌后侦察,寻找进攻苏军的突破口。然而,当他们在白俄罗斯普里皮亚特沼泽中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却被巡逻的苏军发现。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双方随即交火。由于"大剪刀"突击队作战经验丰富,苏军巡逻队不是德军的对手,无法将这股德军歼灭。不过,苏军随即又调来了更多的部队,采取了围堵战术。后来,能征善战的"大剪刀"突击队被苏军团团包围,他们只能凭借沼泽地形,节节败退。从战场形势上来看,不管是人数还是武器,"大剪刀"突击队都没有优势,看上去他们的下场除了投降之外便只有战死报国。
不过,"大剪刀"突击队并没有投降。队长一边组织队员抵抗苏军的进攻,一边呼叫德军总部,报告了具体情况,并请求武器支援。德军总部得到突击队被围的消息后,马上派遣运输机前往突击队被围地点,空投了一批武器。对于德军的这一举动,苏军丝毫不放在心上。在苏军看来,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这支德军部队再怎么挣扎最终也只有被消灭的命运。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战局会因为德军空投武器而发生变化。"大剪刀"突击队在得到武器后迅速扭转了局势。他们不再被动防守,而是对人多势众的苏军发起了进攻。德军的这一举动让苏军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大剪刀"突击队会反攻,不过,他们还是奋力反击。战斗开始后,苏军都懵了。他们发现,"大剪刀"突击队的武器像是得到了"兴奋剂",火力猛烈,时刻压制着他们,他们每次发动进攻都遭到德军猛烈的抵抗。经过短短几小时的交锋,"大剪刀"突击队撕裂了苏军重重防线,顺利突围出去。
德军突击队从包围圈中突围,这对苏军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不久之后,苏军在战场上屡屡遭受德军猛烈火力压制,受尽了苦头。苏军指挥部勃然大怒,命令前线苏军指挥官尽快找出根源。
后来,苏军终于弄清楚了德军突围的根本原因。原来,一直压制苏军火力,屡屡扭转战局的德军武器便是德国新研制的MP43(StG44)突击步枪,即后来我们常说的德国44型突击步枪。当然,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突击步枪,被誉为"突击步枪之父"。
突击步枪是"二战"的新产品。事实上,突击步枪的问世并非偶然,可以说它是战争催生的产物。
"一战"后,世界军事强国都对"一战"进行分析总结。许多国家认识到,冲锋枪和现有步枪都不适应未来战场的需求。
冲锋枪虽然具有较高的射速,但它的缺点是威力不足、射程较近(有效射程200米),无法阻挡敌军重武器和轻机枪的威力;而步枪虽然威力大,射程远(最佳射程1000米以上),但是却不适用于近距离作战。因此,他们认为未来的战场必须要生产出更适合中距离作战的武器。
在这些国家中,德国研究成果最为卓著。经过分析,德国军事专家发现,90%的战斗都在400米以内进行,即武器最佳有效射程最好在500米以内。一旦超过500米,士兵将不能看清目标,无法进行准确射击,除非他们使用狙击步枪。所以,他们便开始研究一种介于手枪弹和大威力弹之间的中距离子弹及其新型枪械,以便填补战场中的这一个空白。随后,德军开始秘密研制新武器。1942年,德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7.92毫米×33毫米子弹和相应的自动步枪。
不过,刚研制出来的自动步枪并没有得到德军司令部的赞赏。因为它并没有投入战场,具体威力如何谁也不知道。后来,"大剪刀"突击队被围,希特勒雷霆震怒,要求德军总部援救这支精英部队。德军总部便制定了作战方案,希望能支援该部队。可是他们发现这支突击队已深入敌后,遭到苏军层层围堵,德军想要救援这支部队,则要冲破苏军主阵地,付出巨大代价。最后,他们决定派出运输机运送一批自动步枪前往支援。
后来,突击队凭借自动步枪的威力成功突围。成功突围之后,希特勒笑容满面,他到部队检阅这种新型枪械。见识到这种步枪的威力后,他才意识到德军军部专家的心血。随后,希特勒欣然用自己最喜欢的"突击"一词来命名这种新型自动步枪。于是,枪械家族从此又多了一个新成员-突击步枪。紧接着,突击步枪迅速装备了德军各个部队,投入到战场之中。
这种突击步枪结合了冲锋枪和步枪的优点。它射程大约500米,能自动连发子弹,威力猛,火力密集,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敌军造成较强的杀伤力。当时,围困"大剪刀"突击队的苏军使用的武器却是非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众所周知,非自动步枪虽然射程远但是却没有连发功能,威力不大;而冲锋枪虽然威力大,但是射程近(有效射程200米),对中远距离的目标威胁小。所以,当"大剪刀"突击队队员手持突击步枪在400米左右的位置开火的时候,苏军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这次战役的失利让苏联人清楚地意识到,想要打败德国就必须也拥有威力巨大的新武器-突击步枪。为了战争的胜利,苏联加快了研制突击步枪的步伐。历经波折,享誉至今的苏联突击步枪-AK-47问世。
AK-47的抄袭风波
现如今,武器界公认,StG44式突击步枪是"二战"中最早的突击步枪,它对"二战"后突击步枪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可以说,在突击步枪史上,它作为"步枪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德国有突击步枪,苏联在不久后也研发成功。不过,据传言,苏联1943年制造的7.62毫米×39毫米M43中间型子弹是模仿德国制造的,更有传言,享誉世界的AK-47是仿制德军突击步枪而造的。
我们都知道,枪与弹出现的先后顺序关系是一大问题。是先有枪后有弹,还是先有弹后有枪呢?这一问题正如鸡与蛋的问题一样困扰了许多人。不过,对突击步枪来说,则是先有弹再有枪,德国和苏联研制的突击步枪就是典型的例子。
1943年,也就是德国研制突击步枪成功后的一年,苏联也研制了7.62毫米×39毫米的M43中距离子弹,并先后研制出CKC-45半自动步枪和AK-47自动步枪。然而,对于苏联的研究成果,人们却抱着怀疑的态度。
很多人都认为苏军研制的中距离子弹是抄袭德军的7.62毫米×39毫米中距离子弹。人们认为,苏军研制的中距离子弹时间比德军晚,就说明苏军抄袭德军,这种说法持续了近三十年。的确,从时间上看,苏军中距离子弹研制成功的确要比德军晚一些。但,这就能说明苏军抄袭德军的武器吗?可是,如果苏军没有抄袭德军,那么真相又是什么呢?
20世纪70年代,苏联权威的武器弹药杂志公开了苏军研制自动步枪和中距离子弹的真实情况,澄清了"苏军武器抄袭德军武器"的事实。根据档案资料,"一战"后,苏联也根据"一战"战场实际情况,对步枪大威力弹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提出了中距离子弹可行性的理论研究。
1939年,苏联著名军事专家叶利扎罗夫和肖明开始研制中距离子弹。苏联军事专家研究中距离子弹的时间与德军研究中距离子弹的时间其实相差不多,不过,研制成功的时间却有先后。1942年德国成功研制出中距离子弹,然而苏联经过4年的辛苦研究,才在1943年成功研制出7.62毫米×39毫米的M43中距离子弹。
众所周知,在武器界,研究成功时间的滞后并不能说明研制武器是抄袭这一说法。比如后来AK-74枪族专门使用的5.45毫米枪子弹并非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研制,相反,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就已经着手研究这种子弹了。所以,单从研制时间上说苏军研制的中距离子弹是抄袭德军中距离子弹的说法显然是难以服人的。苏联报道这一事实后,有关苏军中距离子弹抄袭德军中距离子弹的质疑声音便销声匿迹了。
但真相又是什么呢?
"一战"爆发前,苏联著名自动武器研制专家费德洛夫成功研制6.5毫米×50毫米半底缘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在未来战争中,单兵枪械演化可能出现两种武器:一种是冲锋枪和卡宾枪的合二为一,使用新子弹(短型突击步枪概念),一种是轻型自动步枪,使用威力较大的子弹(突击步枪概念)。"
当时,他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多数人的注意,但是他却成功预言了半个世纪后武器发展的状况。20世纪40-50年代,突击步枪迅猛发展,德国、美国、苏联纷纷发展突击步枪,一时间突击步枪成为战场的新宠,大量装备部队,成为士兵手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举世闻名的AK-47也是在这一阶段发明研制的。
7.62毫米×39毫米M43中距离子弹研制成功后,苏联便着手研制相应的枪械。西蒙诺夫经过精心研制,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造出了CKC-41半自动步枪。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武器专家,他跟枪械设计师费德洛夫学习,1926年研制了一款毛瑟枪,但是因为不适应战场需求而失败。不过,他并不气馁,经过认真学习,他终于在1941年研制出了被苏联称为"胜利武器"的TRS14.5毫米反坦克步枪,声名大噪。
后来,他根据中距离子弹设计了两种枪械:一种是14.5毫米反坦克步枪,一种是7.62毫米CKC-41式半自动步枪。很快,7.62毫米CKC-41式半自动步枪得到了军方的认可,被允许送到军工厂生产。可惜的是,德军初期进攻猛烈,苏联虽然顽强抵抗,但还是丢失了许多领土,许多军工厂被德军炸毁或者占领。没有足够的军工厂,便生产不了武器,于是生产CKC-41半自动步枪的方案便被搁置,而这一搁置就是3年。
3年之后,西蒙诺夫经过改造,研制出了CKC-45。该半自动步枪使用M43中距离子弹,是新型枪械。CKC-45投产后,深受士兵喜欢,它以节省弹药、精确度有保证而闻名。然而,由于时间紧迫,CKC-45没有经过认真改造,制造粗糙,后坐力强,许多士兵吃不消。此外该枪一扣一发,不是自动步枪,不能实施猛烈的火力压制,对德军形成不了威胁。因此,它很快因为不适应战场需求而被历史淘汰。
此时,战场需要火力猛烈,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的步枪。于是,苏联军事专家便潜心研制半自动步枪。其中托卡列夫设计了ABT-38、40式半自动步枪,西蒙诺夫设计了ABC-36半自动步枪。不过,这些名家之作此时却不适应战场需求,这些半自动步枪因为后坐力强、操作复杂而导致苏军士兵伤亡惨重。所以,这些武器最终也被战场淘汰。
眼见苏军士兵在战场上伤亡增加,苏军指挥部非常着急,便下令全军上下研制新型自动步枪。而AK-47就在这时应运而生。
AK-47:因为简单,所以经典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凡事有缘由,AK-47到底为何物?它的名字有什么来历?作为时代的符号,轻武器的传奇,它又是怎样"鹤立鸡群",缔造神话的呢?
如果我们按照一般思维去看AK-47,那么很自然我们会认为AK这两个字母是英文字母。这种误解是西化过度造成的,不仅英文字母表中有AK这两个字母,俄文也有。其实,AK-47中的"AK"并不是英文字母中的"AK"。
它们是俄语字母,有着不一样的意义。AK-47俄语全称为АвтоматКалашниковаобразца1947года,A是俄语里自动步枪的第一个字母,K则是AK-47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第一个字母,"47"是出厂年份,因此,AK-47的意思便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动步枪"。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枪支更新换代频繁,按理说这种20世纪中期制造的武器早就应该被淘汰,至少也应被超越。可是,它却一直被复制,从未被超越,这使它成为轻武器的经典武器。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AK-47的构造和性能说起了。
AK-47得天独厚的地方在于各种元件的独特组合,AK-47能够经历灰尘、泥土、污水等考验,都源自于这些元件的组合。AK-47由枪管、机匣、机匣盖、枪机、击发机构、扳机、扳机护圈、机框、枪托、上护木、下护木、小握把、活塞、活塞连杆、活塞筒、瞄准装置、弹匣等组成。
从这些元件上看,AK-47很普通,但是组装起来的AK-47却可靠性高,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该枪投产后,主要有两种型号,一种是固定式木质枪托,一种是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型号都使用M43式7.62毫米中间型子弹。
AK-47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线部分长369毫米,枪管镀铬。不管是在高温的沙漠还是在寒冷的北极,它的射击性能都很好。机匣由锻件机加工而成,弹匣用钢或轻金属制成,这就保证了AK-47可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AK-47击发机构是击锤回转式,即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可以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其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
在AK-47右侧则是快慢机。在快慢机装定处于自动位置时,单发阻铁的后突出部被快慢机下突出部压住,不能转动,扣不住击锤。因此,AK-47处于待击状态。
当使用者扣压扳机后,阻铁便解脱击锤,击锤通过回转击发。此时,如果扣住扳机不放,那么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都扣不住击锤,此时只有不到位保险阻铁卡笋能抵住击锤卡槽。当机框复进到位压下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时,卡笋即脱离击锤卡槽,击锤回转击发。此后,只要重复上述动作,突击步枪便可以实现连发射击。
而如果快慢机处于半自动位置时,那么它的效果就不一样。首发弹发射前,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当使用者扣压扳机后,阻铁便解脱击锤,与此同时单发阻铁也向前回转。如果扣住扳机不放,那么击发后击锤被机框压倒的同时将被单发阻铁扣住。这个时候,由于机框未复进到位,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向上抬起,卡笋和击锤卡槽之间有少许间隙。
当机框复进到位再次解脱不到位保险阻铁时,击锤将被单发阻铁扣住。如果想要再次发射,那么必须先松开扳机,等到单发阻铁解脱击锤,击锤被击发阻铁扣住形成待发状态。
假如机框复进不到位,那么机枪无法完全闭锁。在这个时候,机框的解脱突笋不能压下不到位保险,保险阻铁卡笋将不能够脱离击锤卡槽。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使用者扣压扳机,击锤也不会向前回转,相反,它形成了不到位保险。
当快慢机柄处于AK-47最上方位置时,它下突出部将顶住单发阻铁后突出部和扳机后端突出部的右侧,故扣不动扳机,实现保险。如果这个时候,击锤处于待击位置,那么即使弹膛内有枪弹,也会因为扣不动扳机,击锤无法解脱而形成后方保险。
当然,如果此时击锤处于击发位置却因为扣不动扳机,致使阻铁不能回转,击锤后倒时即被阻铁挡住,机框只能后坐很短的距离,不能将弹匣内的枪弹推进弹膛,就形成前方保险。
AK-47还配有瞄准准具。它采用的是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该准星是典型的圆柱形,标尺上有U形缺口照门。照门和准星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为100-800米,战斗表尺一般装定300米左右。不过,AK-47瞄具比较特殊,在使用瞄具瞄准的时候,使用者只能够上下拧动准星做高低校正,无法修正风偏问题。
AK-47还配有刺刀。刀的外形呈剑形,有血槽、钝刀、单边开刃,刀身上还经过磷化处理,横档护手则在手刃的一侧伸出。刀柄是铜制的,在刀柄上装有塑料夹板,刀柄靠枪口环一侧开槽,能够用来容纳通条,槽内有两个尖爪,尖爪卡住准星座和通条,使得刺刀能够牢固固定在枪上。此外,两个尖爪由卡扣控制,卡扣两端则有网纹,以便使用者用手操作。刀柄后端向枪口环一侧弯曲,切分开形成两个突耳。这两个突耳从枪口沿着枪管后滑卡在其两侧,能够使刺刀更为牢固可靠。黑色的刀鞘则由金属制成、在刀鞘下面还有两个挂件,这两个挂件是用金属圈制作而成,它们与刀鞘紧密连接。在挂件上还有搭扣,这也是用来固定刺刀之用。
简而言之,AK-47不仅集当时各种突击步枪的优点于一身,还因构造简单,容易操作而享誉世界。
AK-74枪族:世界上最优秀的枪族
AK-47研制成功后,于1949年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成为苏联陆军制式武器。与此同时,卡拉什尼科夫也率领他的研究小组对AK-47进行改进。
1953年至1954年,卡拉什尼科夫与他的研究小组在制作工艺上对AK-47进行改进,从而设计了AKM突击步枪。AKM整体架构与AK-47相差无几,但是它与AK-47有些不同。在机匣上,AKM采用锻件机加机匣,从而使得枪的重量变轻,由原来的4.3千克减少到3.15千克。在机匣上,AKM还焊有枪管节套和尾座点。在枪机上,AKM的枪击闭锁在枪管的节套中,跟AK-47枪机直接闭锁在机匣里不同。在机框-机枪导轨上,AKM采用价格低廉的冲压件制作,并焊在机匣内壁,减少制作成本。
另外,AKM突击步枪还装有一个新设计的减速器。该减速器位于扳机附近,取代了AK-47的两钩形阻铁中的一个。一旦枪击框下压不到保险阻铁后,减速器就扣住击锤向后,通过其惯性来实现减速效果。对此,美国曾对AK-47和AKM突击步枪进行无数次射击实验,结果发现AK-47机框在实现闭锁附近到位后会出现轻微回跳。这种回跳往往导致AK-47偶尔出现"哑火"现象,而这种状况在AKM上丝毫不会出现。
在外形上,它还有一些特点。比如,机匣两边各有一个很小的弹匣定为槽;机匣盖上加有强筋;枪的前托上设有手指槽,方便使用者在自动射击时控制武器等。
经过一番改进后,AKM更加适合战场。它携带方便,射击故障更少,保养时间短,射击精度较高。现如今,AKM有两个型号,一个是AKM固定木质枪托,一个是AKMC金属折叠枪托。此外,它还有一个型号-AKMH。该型号是带夜视瞄准具的折叠枪托型。
该枪改进后便大规模生产,装备到苏联各个部队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部队中,成为部队中非常重要的轻武器。
不久之后,卡拉什尼科夫又研制了RPK轻机枪。RPK是在AK-47和AKM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它的基本结构与AK-47和AKM基本相同,其制作零件多数能够与AK-47和AKM互换,除了机匣、前托、枪托和表尺之外。它发射7.62毫米×39毫米M74枪弹。RPK机枪能与步枪互换零件,这在战场上是很有优势的。
不过,RPK与AK-47/AKM也有所不同。RPK机枪枪管加长了一些(枪管为590毫米)、重量增加了一些(5.0千克),它还带有折叠两脚架。此外,它采用RPK轻机枪的前托、枪托和表尺,并对机匣进行改进。
RPK轻机枪的出现是其对世界轻武器史的一大贡献,它让步枪和轻机枪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枪族,即AK-47/AKM/RPK枪族。
20世纪60年代中期,轻武器有了进一步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小口径步枪,如美制M16。因此,卡拉什尼科夫便率领其研究小组进行小口径武器设计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即1974年,卡拉什尼科夫成功研制出了口径为5.45毫米的AK-74小口径突击步枪,并且将其发展为包括突击步枪、短突击枪、轻机枪在内的AK-74枪族。
AK-74突击步枪是在AK-47改进版AKM基础上研制的。
它的构造与AKM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弹药改变,口径及其相应的运动部件有了稍微的变化而已。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量减少,精准度更高。由于枪弹底的直径变小,机枪的弹窝面也相应减少,机枪体的直径减少,这意味着机枪框、机枪的重量发生了变化。AK-74机枪框较大,枪击轻,两者的比重为6∶1,相比于AKM的5∶2,AK-74射击更为稳定,命中率更高。
第二,枪管不同。AK-74枪管镀铬,且枪管缠距较短,仅为195毫米。所以,它能够提高弹丸的初速,增强弹丸飞行的稳定性。
第三,弹匣不同。跟AKM不同,AK-74弹匣是新设计的。它由金玻璃钢制造而成,其强度远比用金属材料制作的AKM弹匣要坚固耐用。该弹匣容量有两种:30发容量的弹匣与15发容量的弹匣。
第四,多加了圆柱形枪口制退器。AKM没有枪口制退器,而AK-74则增加了制退器。它全长82毫米,直径为26毫米,前端有2个较大的孔,后端上方有3个直径为2.5毫米的散布孔。该制退器能够降低后坐力,减少冲击波对射手的影响。
此外,AK-74还增加了护木固定片,重新设计枪托,配有双刺刀卡榫。
AK-74研制成功后立即被苏联作为部队制式武器,直至今天,它依旧是俄罗斯及世界许多国家部队的制式武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AK-74拥有许多变体,如AKH-74,装有木质固定枪托,且在机匣左侧增加了光学瞄准镜座;AKC-74,带有向左侧折叠的金属枪托型,坚固耐用;AK-74M,AK-74最新型改进版。其枪托与护木都是塑料制成的,冲击强度与耐磨性比AK-74强,其膛口和机匣也做了改进,提高了射击精度。
AKC-74Y型短突击步枪。该枪是AK-74的缩短版。它枪管较短,配有金属折叠式枪托,重量较轻,外型小巧,适合特种兵使用。此外,由于它的枪管短,枪管内的导气孔位置临近枪口,所以,其枪口部配有消焰,能够使充分燃烧的火药得到足够的膨胀,减少枪口的火焰。
RPK-74轻机枪与AK-74同时装备苏联军队,可以说,它是AK-74放大枪型。它与AK-74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枪管不同。它配有重型枪管,枪管是固定的,长度约为590毫米,比AK-47枪管长。
其次,折叠两脚架不同。AK-74是突击步枪,一般没有折叠两脚架,而RPK-74则是轻机枪,所以,它配置了两脚架。
再次,弹匣容量不同。AK-74弹匣容量为60发,而RPK-74标准弹匣容量为45发。不过,它也可以使用30发的弹匣。
不久后,RPK-74轻机枪也有了变型枪,主要有两种:PNKC-74型和PNKH型。其中PNKC-74型是使用折叠式枪托的轻机枪,而PNKH型则是装有光学瞄准镜座的轻机枪。
AK-74枪族面世后,既受到苏联红军将士的喜爱,又得到世界各国部队的青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枪族。
俄罗斯爆出惊雷:AK-47生产公司宣告破产
2012年4月下旬,俄罗斯AK-47生产商-伊兹马什公司宣布破产。据报道,伊兹马什公司在轻武器方面连年亏损,旗下最大的伊热夫斯克工厂也一直处于停工状态。这个消息一出,震惊了全世界。
众所皆知,AK-47是当之无愧的枪王之王。AK-47是由苏联年轻武器研究员卡拉什尼科夫研制,它口径为7.62毫米×39毫米,弹匣容量为30发子弹,枪口速度每秒钟大约710米,射速每分钟达600发。
有欧洲评论家认为:"卡拉什尼科夫垄断了苏联轻武器领域,世界上有82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或部分装备的都是AK系列。在轻武器发展史上恐怕只有马克沁、毛瑟和勃朗宁可以和它比比高低。"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AK-47的数量超过了1亿支。从"二战"到现在发生的局部战争中,它参加了其中90%的战争,据统计,死于AK-47枪下的人数远比美国往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造成的伤亡还多。
不过,在世界上现存的1亿多支AK-47中,仅有一成是苏联制造的,其他的都是"山寨货"。但这些山寨货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度风靡全球。然而,这种"山寨"行为也使得AK-47生产商伊兹马什公司日子很不好过。
伊兹马什公司总部位于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它是俄国沙皇时代创立的兵工厂。1807年,该兵工厂奉亚历山大一世命令,改名为伊兹马什公司。苏联时期,它名叫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一直靠政府订单生存。在政府订单中,最主要的便是AK系列步枪,而伊热夫斯克也被称为"AK-47的故乡"。
当然,虽然AK-47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但是该公司也生产其他武器。在生产AK-47的同时,伊兹马什公司自主研制了AN-94型步枪。他们希望能够代替AK-47系列步枪,装备苏联军队,作为下一代步枪。然而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造成俄罗斯经济恶化,因为全面装备新型步枪需要巨大的经费,因此俄罗斯只好放缓了全面替换AK系列的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AN-94也出现了问题,它重量大,构造复杂,维护困难,生产价格昂贵,且操作不方便。因此,该武器仅仅装备了俄罗斯部分精锐部队。由于俄罗斯军方订购AN-94型步枪数量少,伊兹马什公司盈利也相应减少了。
与此同时,AK系列步枪的需求也变少了。要知道,战争时期是政府订购武器最多的时期。然而,与之相反,在和平年代,只要政府拥有的AK-47系列步枪数量饱和,他们就不会订购大量AK-47。这对伊兹马什公司来说,无疑又是一大打击。
眼见俄罗斯政府不需要大量的AK-47,伊兹马什公司便试图进军国外市场。他们耗费心血,推出了AK-100系列作为出口型号赚取外汇。然而,该系列投放到市场后,反响却一般。许多国家使用后,都认为该系列步枪质量差劲,远不如老AK。所以,该系列销量不理想。为此,伊兹马什公司又推出了其他型号枪支,比如saiga系列霰弹枪、野牛冲锋枪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销量也不是很理想。
进入21世纪后,该公司生产的武器销量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需求极少。2011年,其产量就下降了45.5%,亏损额达到了24亿卢布。这种连年亏损的情况导致伊兹马什公司陷入了困境,就连伊兹马什公司旗下最大的工厂伊热夫斯克也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更为要命的是,俄罗斯国防部也没能出手挽救伊兹马什公司。2012年,俄罗斯国防部依旧没有向"伊热夫斯克"提出购买武器的计划。这对伊兹马什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2年4月底,伊兹马什公司总经理马克西姆库久克只好宣布公司破产。作为世界上产量最高,数量最多的武器-AK-47,其生产厂却倒闭了,这不得不说是世界一大奇闻。
一个生产AK-47这种产量极高且最受欢迎的武器的公司为何会倒闭呢?
伊兹马什公司称,自己落到如此田地,其最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国防部订单少,2011年,俄罗斯甚至宣布停止采购升级版的AK-74。
伊兹马什公司的分析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如果细究一下,便可以清楚知道,伊兹马什公司的破产还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其一,受世界轻武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除了俄罗斯生产轻武器外,世界许多国家也生产轻武器,比如美国的M4自动步枪、奥地利的aug步枪等,这些国家生产的轻武器在国际市场上与AK-47竞争,AK-47的销售量自然受到了影响。另外,山寨仿制品太多,这或许是伊兹马什公司倒闭的最主要原因。自从AK-47系列面世以来,它便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传遍了整个世界。几乎世界各地都在仿制AK-47。这样,无疑会给生产AK-47的伊兹马什公司带来冲击。据估计,在全球各地流通的AK-47仿制品与伊兹马什公司原版AK-47的比例是10∶1。
《AK-47:改变战争面貌的武器》的作者卡纳尔曾经这样说道:"目前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AK-47太易于制造,以至于任何人都能制造它。"
其二,没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苏联时期,该公司一直依靠苏联政府的大量订单发展,但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防部的订单减少了大半。面对市场经济,它没有尽快调整经营模式,反而仅仅依靠计划经济吃饭,依靠政府订单,结果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无法适应,最终走向破产倒闭。
其三,受俄罗斯国防部的策略影响。俄罗斯虽然从计划经济中摆脱出来,经济慢慢恢复,但是它的经济结构不平衡。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来源是自然资源的出口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可是,经济危机发生后,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迷,俄罗斯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为此,俄罗斯国防部必然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高科技产业,比如,洲际导弹、核潜艇等研发领域。所以,俄罗斯国防部没有足够的金钱来扶持军工业。
伊兹马什公司倒闭了,但是AK-47依旧存在。有人说:"AK-47是堪称完美的突击步枪,待我们大家都成为历史以后它还会存在很久,只要还有弹药存在,它就会一直使用下去。"
此外,从AK-47诞生到现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它广受欢迎,并衍化出独特的AK-47文化。在众多游戏中都有它的身影,比如《反恐精英》,在游戏中,它是公认的游戏神器。在电影艺术中,AK-47无处不在,比如电影《战争之王》,尼古拉斯·凯奇就拿着AK-47,比如《第一滴血3》中史泰龙拿着AK-47作战,尽显风采,比如有人将AK-47制作成电吉他,有人将乐队取名为AK-47;在美酒文化中,AK-47伏特加销量一直很不错。很显然,AK-47不仅是杀人武器,还是文化标志。而文化是会代代相传的。
简而言之,虽然伊兹马什公司已经破产,但是AK-47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文化还会存在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