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自然中的静心之法——在大自然中伸展呼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静心时,我们可以品味到流连舌尖的舒畅茶香,可以闻到玫瑰花沁人心脾的芬芳,可以感觉到眼前人们温柔的微笑,你甚至可以听到竹叶摩挲的沙沙声。一切不再只是生活的浮光掠影而已,我们真的是在生活,不再是匆匆的、孤寂的人间过客,这就是静的滋味。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定、都是静。静心是一种要乐在其中的事,不然起码也要抱着乐在其中的心情。如果你认为它纯粹是一种休闲活动、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你就根本无法享受它,即无法真正进入并体验其况味。

    1.让清风为你静心

    心情放松地坐着或站着。如果想要坐着的话,就要使背和脖子感到舒服,如果习惯于盘腿那就盘腿,要是喜欢坐在椅子上、床上也都行。如果是脖子和背感到不舒服,就找个枕头来靠着,待感觉舒服了、身体不用费力了再开始。

    想象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水,从山上汩汩地往下流,流到头顶,缓缓地沁到头颅里、沁到脖子上、沁到肩膀上、沁到双手里、胸部、腹部、腿、脚,再从脚心流到大地里。

    这个静心要慢慢地做,不要着急,想象清澈的山泉水一点一滴地渗透自己的器官和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感觉那一份清凉和清澈,随着山泉水,让细胞喝饱、滋润,同时也将体内的脏东西顺着水流,渐渐地从脚心流出体外,被大地吸收。疲累、压力,就仿佛被清澈的山泉水洗涤过一样,全部被带走了。

    把重点要放在享受清澈的山泉水清凉地渗入体内,享受那一份清凉、干净。不要故意逃避不愉快念头的起因,或想要以山泉水用力地冲洗这些不愉快的感觉,因为当人产生这种念头时,这种念头的本身就是和自己的不舒服相对抗,任何形式的对抗都只能引致心情的紧张;我们若带着享受的心情进入清凉的感受,那份清凉才是一种静心。

    这样的静心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一次做15分钟左右。如果喜欢的话,可以配合有水声、鸟声或是大自然的声音,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种静心方法的适用对象为:压力大、易疲劳的人群。

    在时间上,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做,一次做15分钟左右,持续做三个星期以上。

    至于地点,任何让你感觉舒适的地方都可以利用。

    方法:舒服地坐着或站着,想象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水,从山上汨汩地往下流,流到头顶,缓缓地沁到头颅里、沁到脖子上、肩膀上、双手里、胸部、腹部、腿、脚,然后从脚心流至大地里,充分地感受其清凉。可以配合有水声或是自然声音的音乐,以帮助自己展开想象。

    2.在夜空中寻觅月光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遭遇挫折是每个人必然的旅程。而伴随着挫败感而来的,往往还有失落、恐惧、痛苦、绝望等负面感觉。倘若此时,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觉察,任其在内心里纠缠不清,便会被挫败感牵绊而深陷于其中,令人一蹶不振、无法自拔。

    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遭遇挫折,如同陷入生命的黑夜,与其沉溺于失望的悲伤与忿恨,不如抬头看看暗夜里的点点星光,静心自省,很可能会由此找到光明的出口。

    一位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与曾经教过他的一位大学教授巧遇,老教授关切地向年轻人询问近况;年轻人便向自己的老师大吐苦水,诉说自己毕业离校后遭遇的所有挫折及困境;老教授耐心地听完年轻人的抱怨,点头说道:“看来,你的状况不甚理想。不过,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呢?”年轻人迫不及待地回答道:“谁不想一帆风顺呢?但或许命运使然,我已经彻底地失望了。”老教授神秘地笑了笑道:“跟我走,或许会找到一线生机!”年轻人跟着老教授来到他的住处,那是在市郊的一处简陋的平房。老教授兴高采烈地邀年轻人坐下来陪他聊天、看星星。老教授指着天上的星星问道:“你可以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年轻人一脸的沮丧,有气无力地回答道:“当然数不清,这就是所谓的生机吗?”老教授望着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在白天,我们所能看见的最远的东西,是太阳;但是在夜里,我们却可以看到超过离太阳亿万倍距离的星体,而且不止是一个,数量是多到数不清的。我知道你的处境不顺利,但若是年轻时便一帆风顺,终其一生,你也只不过是看到一个太阳;现在的重点是,你的人生进入黑暗时,你是否能看到更远、更多的星星?”

    遇到挫折时,大多数人很容易迷失在失望的黑洞中,任由不良情绪为内心带来无休止的痛苦:失落、愤怒、紧张、恐惧,甚或把诸事不顺的原因,归因于自己的无能、缺陷所致,过度的自责而怨怼自己或他人。面对挫折,陷于挫折中自怨自艾是于事无补的,生命里的暗夜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光明的出口。以下这种静心法,能让人坦然地面对挫折,真实地接受挫败带来的痛苦感觉,进而以更加清明觉醒的心态去面对明天。

    以放松、舒适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连续做10次深呼吸。往内看着自己的心,问自己:“我遇到什么问题了?现在的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感觉?我有感到悲伤、失望、自责、害怕还是愤怒吗?”这样静坐着,向内观照心中的真切感受。注意自己的脸部、手指、胸口和胃部的感觉,直到真实的感受浮现时,尝试着去接受,看着这些痛苦、挫败、失落等感觉一一地从内心里流过,然后觉察自己的身体,如同观照自心那样观照自己的身体。注意不时地调整自己的呼吸,仔细地倾听呼吸的自然节奏以及心跳的自然韵律,这有助于舒缓神经,释放压力。在身心进入放松的状态时,便能温柔地接纳自己的对于挫折与失败的自责、挫败与痛苦。

    运用这个静心技巧,释放了内心的负面情绪与感觉后,进而尝试通过自我暗示法调整自己的心境。尝试回忆以往曾让你深感挫折的经历,例如:费尽心思策划了一个方案,在提案时却惨遭否决。让自己重新回忆起当时面对挫败的心态,继而,假设当时让自己坦然地接受挫败的事实,换个角度来处理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尝试着想象结果可能会是怎么样?问自己,如果当时就转换思考方式,会不会更愉快些?可以这样想:“我已经尽力了,虽然进展得不够顺利,但希望在明天!”或者思索:“我以前是怎样从失败中再次站起来的?”也可以对自己说:“这一切会很快过去,我可以重新开始,有了开始,就会有新的希望。”可以借助类似的励志语言来安慰自己,帮助自己走出挫败的阴影,把负面能量淡化,进而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新的一天。

    选择自己感觉最舒适的姿势坐下,闭上双眼,连续做10次深呼吸。想象呼气时把痛苦、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和感觉,连带着体内无用的气体排出体外;吸气时吸进的是喜悦、积极的感觉,以及清新洁净的空气。向内观照自己的真实感受,继而用相同的方式,观照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感受,尝试看着这些感觉,温柔地去接受。

    3.用深呼吸来静心

    看起来,这虽然是个老掉牙的静心主式,可是因为效果非凡,所以仍旧值得一再地推荐。

    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找一处有山有水、令人赏心悦目的地方,自己做实验,看什么时候做、在哪个地方做,能让自己觉得最舒服;周围的环境嘈杂到什么程度,最容易使自己进入状况(有的人需要极度的安静,而有的人在麦当劳餐厅里做反而觉得内心里更平静,还有的人则是稍微有一点点声音感到最舒服)。

    重点是:108次的深呼吸。

    把双手轻轻地放在肚子上,这是一种支持自己深呼吸、保持注意力的方法。然后轻缓地深深吸气到肚子里,等到肚子膨胀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吐气,吐气的时候让气流缓缓地从嘴巴里吐出:想象呼吸时,体内的浊气,随着吸气往下沉淀,随着吐气往外吐出并消失。吐气是一种释放、放下、放松。

    在做深呼吸的时候,不要刻意地去强迫呼吸的深度,自然就好,不必故意去用力撑开你的肚子和肺。如果一开始没有办法感受到什么是腹式呼吸,请慢慢来,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长久的压力使我们的呼吸变浅了,不再像婴儿一样用自然的腹式呼吸。吸气的时候,肚子胀起来;吐气的时候,吐出肚子里和肺里的旧体气。

    深呼吸是一种吐出体内的旧气体、吸进新鲜气体的有效方法,当新鲜气体进入到腹腔里,就会唤醒自己对身体存在的觉知,感官的感觉会更加敏锐,也可以使人进一步扎根于生命的涌泉处。持续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到自己比较沉稳与安静,不会一味地困在头脑不安的思绪和壅塞的混沌里,时时懂得运用使自己稳定的丹田力量来支持。吐气可以让人释放压力,享受那种如释重负之感。

    数108下是要将人纷乱的思绪慢慢地沉淀下来,收敛起心神,一切归于专注,不把能量消耗在杂乱而又漫无方向的思绪里。这种静心也可以作为正式静坐的准备练习。

    最后,请记住:呼吸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可是鲜少有人觉知自己在呼吸。呼吸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过程,呼吸就是一种让身体能量进化的炼金术。

    把双手轻放在肚子上,然后轻缓地、深深地吸气到腹部,等到肚子膨胀得差不多时,就开始吐气,吐气时缓缓地从嘴巴吐出:想象体内的浊气物,都随着吸气往下沉淀,随着吐气往外吐出并消失。

    4.用静心控制感觉

    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万里晴空,我们每天总是有说不清的感觉,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可是由于我们缺乏面对感觉的技巧,我们的感觉往往都是被压抑的。人生就是这般的恶性循环,情绪不断地被压抑,被压抑的情绪又需要出口爆发;然后,我们又责备自己,所以又压抑,又责备……

    如果说思考是大脑的根部,那么感觉就是灵魂的语言了。我们唯有通过感觉,才能触碰到灵魂,这就是为什么当人爱的时候,会感觉到那么深的触动,会感觉到无比的渴望。因为通过爱,才可以触及内在的灵魂。

    感觉或情绪,是需要被接纳的。也许你听过愤怒是毒素之类的话语,但这些话如果只是变成一种教条,就永远都不能帮助我们累积智慧。

    如果真的想要累积自己的智慧,就必须学会真诚地去接纳,并体验自身的情绪和感觉逐次变化的历程,以及它们本来真实的面貌。

    所谓的接纳和体验,并不是给我们一个正当的理由,随意向别人宣泄情绪,把别人当成垃圾桶。特别是当别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时,就把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在对方身上,这样怒气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在发怒的当下,向内看,检视自己究竟对对方存有什么样的期待,以及期待落空时的失落感,那么就会真切地学到宝贵的一课:期待只会使人感到失落,因此不应该依赖于他人而活。于是,怒气就有了正面积极的帮助。

    当然,如果坚持要发泄怒气在别人身上,我们也会很快从中吸取教训的,结果就是被撞得遍体鳞伤之后,再重新学习;那时,人也会因为伤痛而往内看,不过时间要长得多,伤痕也要多些、重些罢了。

    这个“我感觉……”的静心法,是一个面对、接纳情绪和感觉的技巧,有助于个人连接自己的感觉和心,而心和感觉远比头脑和思绪更能引领人进入深层次的自我认知。

    每天晚上,花20分钟到半个钟头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然后在这一段时间里,练习用“我感觉”为开头的句子。比方说:“我感觉有一点悲伤……我感觉有一点寂寞……我感觉很生气……”所有的句子都是“我感觉……为起始”,注意不要用以下的说法:

    (1)不要说感官的感觉(比如说:我感觉肚子饿了;我感觉手痛等),感官的感觉和情绪的感觉是不同的两个层次,并不是我们这个静心的目的,而且有时候光说感官上的话,只会变成是逃避情绪的借口。因此,要明确地说出情绪上的感觉。

    (2)不要说故事。只需说:“我感觉……”不要说:“我感觉……因为,老板他今天骂了我一顿;因为,我小时候妈妈误会过我……否则,你又分神于过去与未来之间,马上与当下脱节了,而且说故事并不会对静心有所帮助,只会让人分心而已,并带来更多无谓的责备和怨恨以及老故事。所以,只要说当下的感觉就好了,不要说“因为……所以……”

    (3)不要有太长的停顿。人说完一句“我感觉……”虽然不用太赶,可是和下一句“我感觉”之间也不要拖得太久,否则,很有可能会陷入头脑的昏睡和做梦中,而进入失神的状态,又和当下脱节了。

    如果只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也可以一直重复地说:“我感觉很生气……直到这种感觉转变了。如果,某些时候没有任何感觉,也可以说:“我没有感觉……”直到这种情况改变。总之,当下是什么就说什么,表达出当下的心情,不需要认为必须怎么样,也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挖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总之,记得一切都是处在一种自然的当下。

    有时候,过去的事情会突然闪过人的脑海,好比以为自己早已遗忘的童年趣事,但是事实上,潜意识还依然保持有这段记忆,而那些事情甚至对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就在静心结束之后,写到静心日记上。这样做会很有帮助,可以让自己更清楚地观照,不必在静心的时间里去探究“为什么”,不然就会陷入头脑的“诡计”里。有时说“我感觉”,会因为“感觉”太强烈,而真的伤心地哭起来,或者生气地颤抖,那就允许自己大哭一场,或者找个枕头用力地捶打,千万不要压抑自己的感觉,因为压抑并非良好的解决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情绪和感觉,常常出现批判的声音,不妨写在个人的静心日记上,以便自己更清楚地面对。如果有一天,拥有了自己对情绪的清晰体验,就可以懂得这个批判根本就没有意义。

    其实情绪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也许会发现情绪是在不断地流窜;承认它,给它空间,它就转换了;没有哪种情绪的延续,可以超过30分钟。相反,愈是压抑,烙印在心底,反而会延长至30年或更久,即使已经是70岁的白发老翁,有时想起小时候哥哥打人的影像,还是会咬牙切齿很生气的。

    这种了知与体验是极大的解放,生活也因此轻松多了、有趣多了;否则,若不停地或无知地压抑自己,身上的重担就会愈来愈沉重,潜意识也会愈来愈纠葛复杂,身上的灰尘也会愈积愈多,人就会迈向死气沉沉的暮色。

    这个静心活动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夫妻、朋友、情侣之间一起做。

    把房间的气氛布置得温暖些,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握住彼此的双手,看着彼此的眼睛,感觉彼此的连接。

    等两个人都准备好了的时候,一个人就开始说:“我感觉……”然后,换另一个人说:“我感觉……”两个人交互轮流。其他所有的重点,都和一个人独做时没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夫妻、情侣一起做的时候,这个静心将会加深两个人之间的认识。平常我们总是因为不安、脆弱、无助,或者是好面子,而不愿意撤下心防,告诉对方我们真正的感受,于是,两个人之间的误会就愈来愈多。当两个人可以真心地信任彼此,对对方敞开心怀,和对方分享心中的感觉时,两个人就可以放松下来,情感如水乳交融,爱也会随之滋长恒久。

    当两个人一起做这个静心活动,轮到作为倾听者的角色时,请记得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对方和自己可能都会处在一种脆弱的状态,因此倾听时,要用心来倾听,也就是说,把注意力带向心,而不是用头脑来听。

    心总是付出无条件的爱,而头脑容易“批判”对方的情绪,当对方感受到那种来自挚爱的对方的批判,即使没有明白地说出口,对方仍然也会轻易地感觉到并且受到极大的伤害。人们的表情、眼神,所散发出来的信息,就足以传达一切了。如果用心来聆听,就会变成一种鼓励和支持。两个人就可以放心地一起进入心灵的深处,看清彼此真正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在安静的地方坐着,然后只说以“我感觉”为开头的句子。例如:我感觉有一点悲伤……有一点寂寞……很生气……避免说感官的感觉、故事或停顿太久。把批判、感想、回忆等,记录到个人的静心日记上。

    5.洁白无瑕的静心

    这是一个使自己归于中心,与丹田连接的静心。让自己舒服地坐着,最好是坐在地上(也可以使用坐垫),闭上眼睛,把双手轻轻放在丹田的位置上,开始想象自己正坐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吸气、吐气都是白色的光,想象那种光进入丹田。

    然后想象白色的光(宇宙的能量)由头部进入身体,感觉像是一股暖流注入额头,白色的光笼罩着额头、眼睛、鼻子、嘴巴,整个头部都充满了这股暖流,自觉更加放松。

    白色的光往下扩散到颈部、肩膀、双手,扩散到哪些部位,哪里就温暖起来,并令人感觉到舒服。

    白色的光进入胸腔,感觉到肺部与心脏都温暖了起来。白色的光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依序由上背部、下背部、腹部、腰部、臀部、骨盆腔、双腿、双脚,都充满了白色的光,也依序地温暖了起来。尤其是丹田的中心位置,像是温暖的源头,就像光源一样,散发着温暖。此时,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白色的光,所有的紧张压力完全消失。

    当全身都笼罩在白色的光里,身上的肌肉、神经、皮肤等完全放松,然后愈来愈放松,愈来愈平静,愈来愈舒服,这时候自觉进入了深沉的潜能状态。

    这个静心大约做15分钟左右。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去做,尤其是当自己觉得非常混乱、身上累积了许多灰暗不明的尘埃,或者方寸大乱时,也可以做这个静心活动,它会帮助人渐渐地沉淀、归于中心。如果长时间持续不断地练习的话,将可以帮助自己感觉到丹田的力量,既清楚、锐利、归于中心,同时又很放松。就像是在练剑道的人,他必须要很清醒、排除思绪,用自己生命的本能来反应;同时,他又不能紧张,因为紧张感会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再或者是错失出手的瞬间机会,或者是出手了却因为紧张而达不到目标。所以,他必须放松而安然,绝对地清醒、活在当下,才能做出最好的反应。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归于中心。而白色是归于中心的颜色。

    适用对象:头脑混乱不清的人、容易紧张的人。时间:一天的任何时候,做15分钟左右。尤其是觉得非常混乱、毫无头绪的时候。

    (1)舒服地坐在地上,闭目,双手轻放在丹田的位置上,想象自己正坐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吸气、吐气都是白色的光,进入丹田。

    (2)想象白色的光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缓缓地弥漫于全身,充满全身的细胞,而丹田中心位置像是温暖的源头一样,散发着温暖。

    6.吐故纳新的静心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人的呼吸都是任意和不规律的,大多数人的呼吸浅短、缺乏规律,严重地违反身体呼吸系统的自然律动,这样将导致身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能量,使得神经系统逐渐地受到损害,内分泌系统也不能正常运作,身体开始日渐丧失力量和活力,产生经常性的疲劳和沮丧的感觉。

    呼吸的律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和内在的状态。当人们心烦意乱时,例如:沮丧、悲痛或抑郁时,呼吸自然就变得很无力和没有规律。而在狂怒、焦虑和紧张不安时,呼吸则变得快速、浅表和混乱。连续不规律的呼吸,不仅损害神经系统,而且妨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得体质变得虚弱。如果呼吸稳定、顺畅,身心就会平静下来,体力会旺盛,脑部也清楚,不至于缺氧,因此人人都应该重新学会呼吸。

    这个呼吸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变得更为清朗。一天做10分钟左右,选择在昏昏欲睡、却需要清晰的思路时练习,效果会更好。

    做法是盘腿坐正,双眼微闭,左手扶膝,右手中指、食指直抵眉心印堂处,大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鼻子的两侧,大拇指先按紧右鼻孔,只用左鼻孔深长地吸气;接着按住左边的鼻孔,松开按住右鼻孔的手,从右鼻孔吐气,然后用右鼻孔吸气,再按住右鼻孔,松开按住左鼻孔的手,从左鼻孔吐气,再用左鼻孔吸气,依此类推。边做边仔细地体会呼吸在身体里的运行,均匀、轻柔地吐纳气息。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技巧,不过效果很好。特别是当自己困在头脑的死角和纷乱的情绪里,按图索骥做一做,人就会迅速地清醒过来。

    有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突然搞不清楚该用哪一个鼻孔吸气了?此时,无需理会,尽管继续随心做下去即可。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这个静心法可以帮助人们和自己的思绪、情绪保持一种距离,知道自己虽然有思绪、有情绪,但并不认同;潜意识里的我,仍旧清楚自己的呼吸进展到哪里。这就是清醒的觉知。

    要注意的是吸气、呼气的时间要相等,气息出入鼻孔时,不要有声音。如果患有鼻炎或感冒,切勿尝试用此呼吸练习法。

    这个技巧除了让人有清醒的觉知外,也因其提供给身体充分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废气,所以有助于促进经络通畅,并强化上呼吸道器官的机能,预防鼻炎和感冒。

    (1)盘腿坐正,双眼微闭,左手扶膝,右手中指、食指直抵眉心印堂处,大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鼻子的两侧,大拇指先按紧右鼻孔,只用左鼻孔深长地吸气。

    (2)接着按住左边的鼻孔,松开按住右鼻孔的手,从右鼻孔吐气,然后用右鼻孔吸气,再按住右边的鼻孔,松开左鼻孔的手,从左鼻孔吐气,再用左鼻孔吸气……依此类推。

    7.共鸣的静心

    “嗡”,这个声音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籁之一,是宇宙的原音。你可以试着发出这个声音,它始于鼻腔的鼻音,仿佛整个宇宙就在人的唇中自生到灭,回转了一次。

    当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可以感觉得到震动着自己的丹田;可以感觉到震动着自己的心;可以感觉得到震动着自己的头顶。因此,发出“嗡”的声音之时,人的全身都被深深地撼动了。若持续地练习,身体便受到影响,将处于和谐之中。任何打破这个和谐的状况出现时,身体就会马上“认”出来,并阻止它。比如:大吃大喝会破坏身体的和谐,因此就不会暴饮暴食给自己的身体找麻烦了,这就是保持身材的最自然的办法。一天花20分钟的时间,练习发出“嗡”的声音。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中空的竹节,“嗡”之声就在体内震荡着、共鸣着。终于有一天,身体将和“嗡”之声合而为一,于是全身上上下下的细胞都共鸣着“嗡”之声,它是宇宙的原音,是人与宇宙和谐共鸣的表达。

    刚开始时,声音要稍微大一点,想象身边有人,而这个人必须能听得到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去响应与它之间的声波振动。练习到身体内内外外都可以感觉到共振时,请闭上嘴唇,在口腔内发出“嗡”之声,这样“嗡”之声就会变得更细膩,全身的细胞也必须要更清醒地去屏息谛听、感应;初始闭嘴巴时,声音可以稍大,等到精确感受到那种感觉了,就把声音调小,调得更细膩,全身的感官也随之更精锐、细膩、清醒。有一天,将发现即使不发出“嗡”之声,细胞也会共振着这个来自宇宙的原音,而聆听到无声之嗡,这个“嗡”就是人类存在当中最核心的声音。到了那一天,人的全身上下都会弥漫着无比的和谐与宁静,人的频率将和宇宙的原音一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嗡”之声会让人很想睡觉,因为那声音会放松脑部,使人感到无聊,以至于非常想睡。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就把嗡之声调小一点、调得细腻一点,让细胞更清醒地去谛听、感应,渐渐地,细胞就会更细膩、更清醒,全身也会产生一种更微妙的清醒和觉知,而这就是我们静心的目的。

    否则,在这样的情况中睡着,就像是在催眠的状态下睡着一样,使人放松的程度就像是一种催眠,使人容易接受暗示。这样的催眠反而会促使人远离实像,看不到自己身上真正在进行的事,和自己要追求的实像完全脱节。

    练习方法:(1)练习发出“嗡”的声音。刚开始时,声音要稍微大一点。(2)待练习到内外都可以感觉到与之共振时,闭上嘴唇,在口腔内发出“嗡”之声,初始闭嘴时,声音可以稍大,抓到那种感觉了,再把声音变小,变细膩,而全身的感官也变得更精妙、细膩、清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